第一篇:高职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
高职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
【内容摘要】学生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之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问题较多。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式教育模式。
【关 键 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作者简介】杜月菊 女 河南孟州人 硕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德育心理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各方面不断的进行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注重专业教育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20多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10多年来,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测验、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意义论述多,泛德育化倾向严重、实效性较差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且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一直认同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这一说法,也一直在思考作为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者,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觉得二级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或许能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认知偏差心理健康教育困难重重
首先,社会认知偏差。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在当今社会,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升学理念与学生求学、就业难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导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中学形成的亚健康状况没有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加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晚,在社会上的知晓率较低,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学生认知偏差。面对当今的社会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对社会、职业知之甚少,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传统的否定教育、纠错教育、家常便饭似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情感缺失;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的学非所爱、学非所用的现况、在竞争中找不到与别人比拼的交点等,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立足社会的希望,导致他们迷失自我。
再次,教师认知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对“心理有病”的人进行教育治疗,针对个别学生教育活动或把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的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
(二)机构不健全,学生诉求途径较少。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摆设;相关课程的开设阶段性强,到四年级几乎不开,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不间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辅导、指导机制;学科渗透、班会参与的机制也不健全;在一二年级学生入学教育、情感教育、性教育等比较薄弱,一二年级加起来总数不到20%,只有到四年级,各学校才会突击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位一体构建模式
二级学院主要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普查、活动月、活动营5大模块全年不间断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在学校都能自信、阳光、快乐的生活学习。
一、第一模块是每年的9月,在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当中,专门针对新生入学后极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安排心理学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4个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表,一共对4个专业安排了4名心理学专业教师进行了总计16个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688名新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建立了一个全新和良好的心态。我们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给新同学们授课时,课堂氛围很好,很受同学们欢迎。
二、第二模块是在每年的11月,对学院的心晴天使进行集中的规范化的培训。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专业心理学教师对学院的19名心理委员和188名心理呵护员从建立心理委员的意义、心理委员的性质、心理委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基本职责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全体学员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取得结业证书。心晴天使培训班的开展意义重大,培养大批的心晴天使,增强了我院心理健康预防网络,更好的配合了老师们开展心理教育工作,能够扩大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我校整体心理教育上一个台阶。
三、第三模块是每年12月,在学校机房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我院688名新生在图书馆机房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普查一是让我们全面了解了新生入学后整体的心理状况,并针对他们心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的新生心理档案,掌握新生中一些心理适应不良的人群,积极对问卷得分呈阳性的同学开展跟踪、关注、辅导工作。我院已经对4名得分呈阳性的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关注辅导。
四、第四模块是借每年的心理活动月的契机,开展面向全校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我校心理健康活动月中,我院积极筹划准备的3场心理沙龙活动营,我院主办的以自信为主题的三场心理沙龙共计邀请学校各个营共计90多人次参加。这心理沙龙营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享的机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学院在每班开展自信主题班会和户外素质拓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心理活动,分享自己的自信故事,让更多的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荡起自信的双桨。
五、第五模块是我们的特色心理沙龙营。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在我院的特色心理沙龙营活动中,同学们整体表现积极,热情,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内心真实的想法,活动给了大家畅所欲言的机会,也使大家越来越自信阳光。心理沙龙活动营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开展方式,的确对我们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态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信心。
每一次心理沙龙活动营结束后,我们都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以班级的形式开展沙龙会不会更有意义,是否还会这么受欢迎。
总而言之,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教育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课程之中,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重高职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系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希望我们所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一份努力,真正让每一位我们的同学都能自信 ——渐变出青春最美的色彩。
第二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简)较高水平的安全感2.智力正常,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情绪健康4.人际关系和谐5.社会适应正常6.意志品质健全7.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人格8.心理行为符合高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角色。
高职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简)学习心理健康知识2.积极参与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3.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4.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挫折含义(名):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内外部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使其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所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情商:(名):情商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1.认知误区(填):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投射效应5.刻板效应
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简):1.诚实守信2.谦虚、谨慎、自信3.热情助人4.尊重、宽容、理解他人 遵循交往的原则(填)1.平等原则2.真诚原则3.包容原则4.距离适度原则
人格的定义(名):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人格的构成: 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从上到下分别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和自尊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 全 的 需 要、生 理 的 需 要
动机冲突的形式(填):1.双趋势冲突又称正冲突2.双避式冲突又称负冲突3.趋避式冲突也
称正负冲突4.双曲双避式冲突
能力的内涵:(名)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简):1.学习能力2.操作能力3。创新能力4。沟通与合作能力5。
组织能力6。语言运用能力7。就业与创业能力8。持续学习的能力
自我意识(名):是个体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确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的途径:(简)1。树立争取的自我观念2。悦纳自我3。有效的控
制自我4。培养自信心5。不断地超越自我爱情的内涵(名):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
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
培养健康的恋爱观:1.注重心理相容2。有责任感,为对方承担恋爱过程中的道德义务3.摆
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影响职业选择的个性心理因素(填):兴趣、气质、性格、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人业互择理论六种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 高职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冲突:1.矛盾心理2 依赖心理3。攀比心理4 自卑心理5 从众心理 职业生涯设计的三大要点:知己、知彼、选择
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名)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奋斗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 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行为方式的典型表现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较刻板、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急躁易怒、果敢 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喜欢交往,乐观、注意力和兴趣易转移,易适应环境、轻率、缺乏持久力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喜欢沉思、情绪平和、注意力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 行动迟缓刻板、多愁善感、易疲倦、善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富于自我体验、沉
默寡言、胆小孤僻
第三篇:学风建设五位一体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要:优良学风是高校的治学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通过论述学风建设的必要性,阐述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风建设的实践,提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构建“以身致学、以活助学、以管督学、以教促学、以境育学”的五位一体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生组织、院辅导员、授课教师和学院整体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风建设;自习制度;奖惩机制;五位一体模式
一、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学风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求知的持久性和意志的坚韧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不仅包括教学仪器、图书资源、师资力量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包括学生学习观念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实现规范学生言行、充实知识储备、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学生培养目标。
(二)学风建设是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中心内容,也是校风的最终体现。优良的学风不仅是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是衡量学校教书育人环境的重要指标;学风建设具备的恒稳性、多变性和蕴含性等特点可有效促进学校在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发展和改革,从而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等。
(三)学风建设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大力开展“基础文明建设”、“学生党建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培育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更有利于加快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
二、学风建设的具体实践
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步伐,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力组织各学院开展具有实践性、长效性、针对性的学风建设项目,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建立试点班级自习制度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自2013年11月起选取2012级行政管理一班、201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一班为学风建设项目试点班级,组织班级同学定期、定点进行集体自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整体的学习氛围。为保证自习制度的建立具有操作性、长效性和实践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制定并完善了相关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定期定点制、行为规范制、班委责任制、适度弹性制、自主考勤制、监督备案制、请假上报制、导员谈话制、导员谈话制、考核联动制。
(二)完善试点班级奖惩机制
为调动试点班级同学的积极性,保证自习制度能够顺利实施,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也相应制定了奖惩机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奖学金评选比例。二是设立院级突出进步奖学金。三是增加个人荣誉数量,学院在确定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获奖名单时,在遵循学校制定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将获奖名额向试点班级倾斜。四是壮大党组织后备力量,在开展积极分子、拟发展党课培训时,增加试点班级的参与人数并颁发结业证书;在发展预备党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试点班级的优秀学生。五是实施班委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在学习方面未达到标准的班级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撤销其班干职位,并于下个学期或重新改选试点班级班委会。
三、推进学风建设与管理质量的五位一体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和提升管理质量,本文认为应建立“以身致学、以活助学、以管督学、以教促学、以境育学”的五位一体模式,形成学生自身、学生组织、院辅导员、授课教师和学院整体多角度、全方位,相互融合,相互嵌套,相互促进的学风建设新局面。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以身致学,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是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学习能力的强弱与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更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因而,在加强学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实现“以身致学”。工作重点应包括: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开展专业名词解释竞赛、名人传记阅读、学术专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中心兴趣;举办文体、艺术类活动逐步拓宽学生兴趣爱好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而非被动参与者。二是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加强对新生的入学引导;另一方面引导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并适时邀请在职优秀毕业生、社会专家学者回校进行讲座,着重讲解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以及竞聘和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取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此外还应建立“榜样库”,将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个人事迹进行整理归纳并着重宣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效仿。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加强“四不”课堂的宣传与监管,将课堂“不迟到、不睡觉、不吃零食、不玩手机”作为学院监管和考评的重点,并逐步推广自习、晨读和早操制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以活助学,发挥学生组织的管理助推作用
学生组织可以有效地协助学院进行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且其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因而其存在和发展已经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因而在加强学风建设中,更应发挥学生组织的管理助推作用,实现“以活助学”。主要措施应包括:一是成立学监会,搭建学风建设平台。二是扩大学生会职能范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开展新生入学迎新晚会、辩论赛、演讲比赛、体育节、校园风采比赛等传统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定期举办税务知识竞赛、行政管理知识竞赛、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模拟运营大赛等专业性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三是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应培养并吸收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榜样示范效应;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为普通同学提供帮助,形成横向互动的优良学习氛围。
(三)以导督学,发挥辅导员的监督引导作用
辅导员虽不是课业教师,但其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学院制度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加强学风建设中更应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实现“以导督学”。主要措施应包括: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代背景与大学生发展要求,采取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诚信意识等。二是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实施定期查寝制度,督促学生保持寝室的整洁与舒适,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开展个体和集体咨询,对学习成绩较差、生活困难等“特殊”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鼓励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三是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建立并完善辅导员听课制和请假制,加强与授课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四是注重学生干部培养,坚持“重点培养”原则着力提升班长、支书等班级干部的威信力、凝聚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桥梁、纽带和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学风新局面。五是实现与学生家庭联动,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和采取邮寄成绩单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学生父母的鞭策和督促作用,促进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快学风建设进程。
(四)以教促学,发挥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高,发挥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示范作用,因而优良学风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实现“以教促学”。主要包括:一是创新育人理念,改变以往“以成绩论英雄”的教书育人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树立起“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育人理念;二合理设置课程,注重课程的合理性、衔接性、阶段性与层次性,实现课程设置科学化;三是改革授课内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政府人员进行讲座丰富授课内容,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时事热点、国内外重大事件,实现授课内容实践化;四是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探索尝试情景模拟、自主讨论、汇报演出、心理游戏、团队作业、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五是注重教师科研,适当地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实现科研项目平民化;六是注重教学反馈,建立授课教师随堂考勤、辅导员定期查课与学院领导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考勤制度,采用随堂测验、民主测评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教学反馈制度化。
(五)以境育学,发挥学院的领导协调作用
学院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提高服务学生意识和优化师资资源等方面发挥着宏观统领作用,因而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学院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实现“以境育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成立专项负责小组,负责制定施细则、奖惩措施等的制定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反馈;二是加强与教务处协调,以“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评分标准”为原则,发挥考风的杠杆作用,对考试作弊者严肃处理;三是加强与图书馆协作,充分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四是加强与舍管中心协调,积极开展卫生星级寝室、文明和谐寝室的评选活动;五是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以讲座、学术交流会和联谊晚会的形式,实现高年级与低年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分享、纵向互助;六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如建立并完善自习制度、早操制度、辅导员查课制、学院领导抽查制、民主测评制等,促使学生培育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完善奖惩机制,适时将自习、早操的出勤状况等纳入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6):108-118
〔2〕齐文.关于加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J].华章,2013,(4):117
〔3〕张晶晶,张燕燕.关于建立和健全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管理科学,2011,(4):123-124
〔4〕郭鹏.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高校讲坛,2011,(15):202
第四篇:王道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成。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学生学到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心境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既遵循一般教学的规律,同时也要求突出心理健康的特征。黄月胜,曹资立(2006)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实思考;张桂春,康婷(2006)的互助式模式建立;刘海燕(2003)的“面上集中释疑、线上互相解疑、点上个别辅导”三位一体的模式构建均说明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从“课程教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智潜能、指导人际交往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它的实效性经常受到人们的质疑,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把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时,独立思维,已经将知识与其产生和应用的情境融合到了一起,知识不再是与学生的生活无关的东西,这样的知识习得变得格外富有意义。
2.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参与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它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更能满足不同背景、不同智能的参与者的多种需求,让所有学习者都积极充分地参与,使教学过程呈现公平性、有效性、最优化。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心理学依据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美国弗洛姆的学习期望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弗洛姆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它的哲学依据就是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人是自然的-1-主体,是社会的主体,是自身的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参与式教学策略,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分析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直接呈现这些知识的做法,强调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参与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这些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合作、交往,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性的认识和多视角的思考;展示了学生的各自特长,彰显了集体合作的智慧。在教学理念上,一切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自我成长的要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都有深入细致的教育和训练。学生主体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了学生应有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个人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使他们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
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平台。但是现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明显的课程化倾向,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多年以来一直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把课程融入团体辅导、活动参与等方式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宝贵的资料。
项目申请人是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先后在《心理学报》(2005)、《心理科学》(2007)、《思想教育研究》(2007)、《医学与哲学》(2007)、《当代青年研究》(2009)等中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10余篇。并且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2部,有一项教学成果获得安徽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团安徽省委重点项目等,并且参与了国家精品课程《心理学》、国家社科项目等课题研究工作。这些都为该项目研究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研究内容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原则(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路径和程序(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技术和方法(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互动技术(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考评标准 2.研究目标
构建成熟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形成具有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互动技术和考评标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塑造人格、完善自我的重要平台。
3.要解决的问题
(1)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由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转向新课程的主导者、塑造者,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的平台。
(2)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化倾向问题,当前课堂教学中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健康知识,甚至象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考试,等等。课程化倾向的直接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而给学生额外增加了一门学科课程,使学生承受了更大的负担,最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塑造人格、完善自我的重要平台。
(3)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单一化问题,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考评体系。把团体辅导的技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情感宣泄,从而丰富教学方法、方式。
3.主要特色
(1)在研究主题上,本研究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背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作为研究与改革的对象,把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2)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构建和实践检验相结合,按照理论论证到实践检验,再到理论完善的思路开展研究。
(3)在研究意义上,本项目能够丰富高等院校教学理论研究,更能够对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起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1.预期效果
(1)建立一种基于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的参与式教育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的平台。
(2)解决原有的考试评估体系。在改革过程中改进并完善了测试与评价体系,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发展情况的检测,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课程化的考试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中学
-3-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完善自我的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充分发挥其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2.具体成果
(1)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2)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程序(3)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方法(4)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5)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6)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技术(7)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考评标准
第五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已成为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
师范生正处于青春期,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心理问题、择业心理准备等。针对学生的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中,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确定目标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加强心理培养与训练,挖掘个体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从师的心理素质,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塑造人格健康的师范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与过程
确立负责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更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维护,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应建立起全员重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组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德育校长
副组长:学工处处长(负责日常工作)心理教育教研室主任(负责心理辅导)组员:心理专业的教师及全校的每位教师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发现与教育由学工处、全体班主任及每位教师负责;专业辅导与训练由心理教育专业教师负责。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全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局面。
建构密切联系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寝室长、班级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校有关部门与领导、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等力量有机整合起来,组成了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学生骨干发现学生有心理危机苗头时,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开设《基础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必修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学生重视自己的成长,正视自己的心理,学会解读自己的内心世界。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前的指导与心理训练,减轻学生就业前的恐惧心理与茫然心理,为就业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团体心理训练课》,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训练、情绪心理训练、人际心理训练、意志心理训练、从教心理训练等,使师范生成为心理健康和从教心理素质过硬的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组织讲座、辩论会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宣传活动,在校内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从入学开始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帮助新生走出刚入学
时的彷徨,尽快适应生活,找准学习、生活的坐标。
根据学生的共性心理需求,请专家和本校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恋爱观和就业的信心。
组织大学生辩论会,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问题,端正认识,明确在校学习中何为重,促进其心理逐渐成熟。
我校把每年的5月和10月定为心理健康和文明修身月,为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立课外心理活动小组,;创办心理健康手抄报;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栏;不定期地制作了宣传板,以丰富的内容、活泼多样的形式,引起师生关注,起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作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我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如新生的心理适应问卷调查、学习心理调查等,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重视个别案例的及时发现与救助。
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已经出现心理困惑和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每天下午在心理咨询室都有专业教师值班,采取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短信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咨询形式,倾听学生的诉说,帮助学生面对问题,澄清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调节,学会适应。
建立校园心理咨询网站,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在网上咨询或提出问题,心理专业的教师及时予以解答。学生业余时间也可以在网上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节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站阅读心理文章,陶冶心灵。
工作的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自从我校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开展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校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明显增强,接受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学生不断增加,形成了人人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全员参与,全面进行,系统教育
领导挂帅,全员参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我校形成从校长——专职辅导教师——班主任——普通教工——班级干部这样的大场,这种场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位教师必须带着职业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接近学生,及时地给学生们以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适宜的心理援助。
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通过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我校已初步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生活与网络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网络和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极大地推进和加强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好评。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全面化、系统化。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生活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学习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四方面,帮助学生充分开发自我,完善自我。根据年级确立发展性心理辅导内容:对大一的学生进行入学适应的心理辅导、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网络心理辅导等;对大二的学生进行挫折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情绪心理辅导、意志心理辅导等;对大三的学生主要进行择业心理辅导和从教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是密切相连的,学校抓住各种契机,组织征文、演讲比赛、辩论会、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我教育等,这些活动既能净化学生的思想又陶冶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内部的社会心理环境系统,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物质环境方面,注重校貌整洁清新,赏心悦目,蕴涵文化底蕴;在精神环境方面,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班集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研结合,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们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与相关研究结合,以参加心理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为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累了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请参阅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