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与企业集体心态
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与企业集体心态
企业文化管理其实是企业集体心态的综合反映,而且代表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中最核心的成分。企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集体,包括老板和员工在内。集体的心态是由一个个具体个人的心态汇集而成的,既有每个人的心态成分,又不完全是简单的相加。集体心态决定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企业文化管理也反过来影响集体心态。离开集体心态谈企业文化管理建设,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根基。企业文化管理如果不能彻底改造集体心态,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
影响一个人心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个人素质决定的。个人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外部因素对心态影响也是很大的,但都必须通过本身素质来发挥作用。同样的一种境遇,有些人积极乐观,有些人悲观失望,这就是素质不同。不同的素质产生不同的心态。集体心态也是由集体综合素质决定的,其中可能有某些人发挥关键的作用。比如老板本人,群众领袖,强势人物,核心团队等。要彻底改造一个企业的集体心态,就要抓住这些关键人物,通过改造他们的个人心态,进而改造集体的心态。
要彻底改造集体心态,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仅仅编写一本企业文化管理建设手册,提炼几句理念价值观,张挂几幅标语口号,搞几次宣贯培训活动,就想改变集体心态,显然是非常幼稚可笑的。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以来,企业文化管理建设所谓落地难的根本原因。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从形象到言行,再到机制和心态,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到里,由外到内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奢到俭,由假到真,由虚到实,由看到用的过程。过去的企业文化管理建设,大多都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90%的投入放在了10%的表面功夫上,很少有触及灵魂的真正举措。只要内在灵魂没有受到冲击,企业的集体心态就很难改变。
宋尚教授——著名思维训练专家,原HP、KAPPA高级经理
10余年职场思维导图实践经验,13年世界级公司管理层经验,国内第一个职场思维导图案例——“李宁公司思维导图落地系统”创造者
中国职场思维导图之父
清华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高级合伙人、思维学院院长
他开创了中国职场思维导图培训领域,被称为中职场思维导图之父
他早年在海外接受思维导图专业训练,10余年从事思维导图教学与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思维导图研究与在职场全面推广并落地的先行者之一
他是思维导图在职场应用领域权威专家,曾经亲自操盘三家全球性公司的思维导图的推广与落地
他服务过的客户更是包括 IBM、拜耳、三星、松下、联想、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一汽、中国银行、中国平安等众多全球500强公司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及商学院
他的职业经历是,世界级公司有惠普(中国)、KAPPA、大田,历任部门经理、高级总监职务。
集体心态如同土壤一样,是培植企业文化管理这棵大树的根基。企业文化管理,绝对不能没有对土壤的综合治理。否则,所谓理念信仰价值观就无法深植出芽。内在贫瘠的集体心态,多出现荆棘和毒草。只有土肥水美的地方,才能长出大树和鲜花。理念只是一颗种子,没有优质肥沃的土壤,是很难生根发芽的。尤其是这个种子不是自发产生,而是由外来移植的时候。许多企业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按图索骥,按葫芦画瓢,依图样剪纸,把别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建设拿来主义,结果只能是一场大笑话。更不用说老板一厢情愿孤芳自赏,拍脑袋想出来的,或者由几个文人秀才闭门造车,瞎编乱造出来的理念价值观。这就是因为缺乏合适的土壤,所以是很难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
至今很少看到有专家大师,认真探讨研究过这个问题。企业文化建设与集体心态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一直以来被专家大师刻意忽视。心态是土壤,理念是种子,文化是大树。改造集体心态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当然比不上古典的企业文化建设套路来得快。诊断、提炼、编写、宣贯、落地、走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做的快,钱赚得也快,立竿见影,轻车熟路。谁也没有耐心和时间,愿意陪着企业慢慢提升素质,改造心态。所以,企业要想真正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集体心态,都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从本人所接触的一些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人身上,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尚且如此,其他没有文化的员工更是可以想象。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是导致个人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面对西方不良思潮和风气的冲击,大多中国人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心态。作为中国社会的集体组织企业,自然也无法幸免。
第二篇:区别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
区别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都是针对企业在从事生产、流通或者服务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必有相互交错的部分。本文重点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企业建设
要更好的理解企业建设。首先要先明确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缘自日语。被引进之后,其定义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包含的范围有所扩充。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与“事业单位”是平行使用的常用词语。《辞海》1979年版中,“企业”的解释为:“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事业单位”的解释为:“受国家机关领导,不实行经济核算的单位”。
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企业”的含义有所变化。一方面,大量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在一些新概念中,其含义不限于商业或盈利性组织,这种用法目前主要来自对英文“enterprise”一词的翻译。因此,目前在公共媒体中出现的“企业”一词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1、企业指各种独立的、营利性的组织。
2、企业泛指公司、学校、社会团体乃至政府机构等。
前一种属于较常见的用法,后一种用法主要出现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中。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广义上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
“建设”的基本释义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
所以,对于企业建设,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理解:企业建设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在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时进行的一系列策划、传播活动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管理
对于企业文化的解释,业界内有比较多解释。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文化”。从“文化”一词的释义来看,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因此企业文化如果按照狭义广义来区分应该也有不同的解释。
狭义的企业文化应指:企业培训的被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共同理想与企业精神,即企业精神文化;而广义的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由
企业表层物质层面(物质文化)、次外层制度层面(制度文化)、中间层行为层面(行为文化)、核心层面(精神文化)构成。
简单来理解,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一切软因素的结合。包括:情感、需求、能力、意识、习惯、规范、艺术、思维、理念、精神、信仰、哲学十二方面。
而企业文化管理就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
三、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区别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
企业建设范围较广,本人认为企业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团队建设、企业战略建设,企业运营建设,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员工幸福感建设等等许多方面。其中,侧重于人机料法环这几块方面的建设。
应当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的一部分内容。企业建设包涵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但企业建设除了企业文化建设外,还包括一些软硬设施、环境、团队、运营、战略等策划建设。
四、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上面提到: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企业文化建设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
而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重落实轻口号,重执行轻宣贯。突出“管理”,是基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的。她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
五、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
基于之前的分析,可以认为,企业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都包涵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企业建设侧重于建设的方面,而企业文化管理则侧重管理层面的内容。
1、关注点不同。
企业建设侧重于建立体系、策划、传播等方面。属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范畴。企业建设延续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策划基本思路。并借鉴和采用了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些模式。
企业文化管理侧重的是管理的所有层面,不仅仅关联到战略、组织、人力、流程、营销等职能序列面,也关联到企业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的等级序列面,还涉及到企业各地分支机构的地域序列面和产业序列面等等,不仅仅要看整体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还要考察每个序列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协助各个序列提升各自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协同提升。这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2、执行方法不同
企业建设以文字表现为主。不涉及深层次管理问题。关注文字和语言表现的认同。强调传播宣贯。着重于对新事业、新精神、新设施的创建。以策划为主。一般流程是这样的:(a)制定建设系统的核心内容(b)进行表层的建设(c)对核心观念的贯彻和渗透
企业文化管理从管理入手,由表及里,层层剥茧,寻找企业的根本和核心。全面掌握组织变革或者提升的动向、趋势和关键点,为以后的战略转型、文化定位和系统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视各种文化倡导在企业的具体落实情况。强调文化与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品牌信仰等方面的匹配。着重于落实。
3、后期落实不同
企业建设在执行过程中是基于传播学方法论的,看重建设主体后期工作的执行规划,开展传播活动。执行的主体是策划宣传部门。一般以核心理念传播到位就算完成。后期工作的持续性比较一般。
企业文化管理重视文化体系形成后的后期文化管理落实,执行过程中是基于组织行为学和企业变革理论。执行过程宣贯、对照、转变行为、解决问题,由企业高层带头,层层展开,文化管理部门组织、协调、辅导和督促,注重的是转变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利用思想、方法、工具来解决问题。后期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工作过程。
六、小结
近年来,厦烟践行“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围绕中烟“合、睿、行”理念,架构了属于厦烟自己的文化体系,面向全体员工宣贯传播企业文化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体系的建设过程已经完成,大多数人也对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如何运用企业文化创造企业的价值持续改进目前企业生存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是目前企业文化管理工作将面临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应侧重于文化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的运用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着力推进技术、管理、文化三大创新,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管理、队伍建设、文化管理、核心制造力五个方面上水平,实现高端烤烟型卷烟、低焦油卷烟、混合型卷烟制造水平三个突破的“353”阶段性工作思路。
管理方法和实践手段上面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上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如果不注重执行力,企业建设就容易沦为一纸空谈。有了理论、有了方法,确保执行,最大化提高企业生存发展的战斗力。
第三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建设和员工心态管理
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建设和员工心态管理
一、企业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少对员工管理的重视。
对员工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员工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员工团队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对企业员工管理缺乏意识,没用形成普遍的价值认同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只重视对企业营销战略、绩效考核、业务的管理,忽视对员工的管理。据调查,企业员工与管理者的不和是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管理者缺乏对员工工作实际、生活的了解,以主观判断去管理员工,使员工与管理者的矛盾产生,遇到应急事件时关系就变得十分紧张。对员工的管理不重视,没有建立管理制度,忽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只通过规章制度处理问题,将导致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僵化,影响工作进程。
第二,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不能顺利运转。企业管理者不能根据企业的特点、企业的文化、员工的特色等建立真正符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难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者,对于员工绩效的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建立合适的评价制度,是员工对绩效、薪酬、晋升等都缺乏明确的实现目标。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业缺乏合理的计划,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方案。
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长期的企业工作中,员工容易对企业现状不满,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与昂能够满意度的一个有效办法。然而,在一些企业中,以物质奖励为主,对员工普遍采用现金奖励的办法,忽视对员工情感、工作成就感的鼓励与奖励。一些企业对员工个人的业绩考核拘于形式,使员工薪酬固定化,对员工的工作业绩没有过多参考,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以消极的心态工作。同时,在员工工作出现差错时,管理者常以命令、粗暴的方式教育员工,对员工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对企业的感情,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
第四,缺乏与员工的交流沟通。
企业内部的矛盾导致员工管理不善。在企业内部,横向和纵向交流是解决企业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矛盾的关键。然而,在我国企业员工管理中,企业领导、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形成分明的上下级层级,上级不能及时的了解下级的情况,下级也不能完整的明确上级的指示,这样就会造成交流沟通滞后,关系紧张,导致工作任务不能顺利的完成。同时,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当矛盾产生时,上级多数会采用“高压”的政策,使关系更加复杂化,形成恶性循环。
二、企业员工管理的途径
第一,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使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宗旨、工作目标,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宗旨,设计企业的CIS,员工对CIS的学习,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制定企业文化手册等。同时,对于企业的行为约束系统要规范,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增强员工的集体意识,形成文化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在企业目标的指导下积极的工作。
第二,建立完整的绩效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可使企业员工更认真地工作,对于绩效机制的建立,应根据员工的岗位、工作性质、绩效等合理的发放薪酬,努力做到使每个员工都能的到自己应得的工资。同时,应为员工设置一个员工可以实现的绩效目标,增强他们的动力,为员工提供新的机遇。对于优秀的员工,如果在企业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往往会失去工作热情,甚至跳槽。因此,管理者应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创造一些挑战机会,刺激员工追求更高的业绩,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率。对于员工的激励,应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心理,如普通员工一般更注重工资,中层领导更在意前途,对不同的需求给予合适的激励,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的满足。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的双向沟通。企业内部的双向沟通,包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员工与员工的沟通。加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管理者及时听取员工的意见,给予员工及时的激励,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员工存在的问题和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使工作心态更好。对于管理者决策的传达,应增加传播渠道,建立企业内部沟通网络平台,使上级的指示更真实、完整的传达到下级,提升工作效率。员工之间也应多加交流沟通,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工作协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的和谐。
三、总结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运行的基础,管理者应以“以人文本”的理念管理员工,采取合适的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注重员工心态的管理,使员工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沟通渠道,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员工和企业都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安邦炼化有限公司)
第四篇: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
摘要:针对企业变革中存在的成功率不高,员工抵制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
变革类型的研究,认为企业变革中存在文化变革与行为变革这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企业
文化变革存在于企业变革的始终,并对企业变革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
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变革各阶段的特点和实施要点,力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变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变革
前言
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被管理者广泛重视和应用是形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那么企业文化在我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是有效实现企业自己身份的保证。企业的身份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经济实体它有经济性,要生产财富;作为社会的一员它有社会性,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内涵商品生产、商品经营两个方面的。为了实现企业的身份,就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处于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浪搏击的风口浪尖。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辅佐其乘风破浪,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极有好处。
第三,企业要搞好管理、做好员工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文化。对外,管理是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内,协调好内部的供产销的连接和人际关系工作,都对企业树立企业文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提倡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使优秀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设备、顶尖的企业人才能完美而 和谐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四,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产生物质利益,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石。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它为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
1.企业文化管理的相关前提理论
1.1管理方格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穆顿两个人在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他们提出,应该避免企业领导人在工作中趋向于极端的方式,即或是科学管理,或是人群关系管理;或是以生产任务为中心,或者以职工为中心;或者采取X理论,或者采取Y理论。他们认为应该采取各种不同的综合领导方式。他们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以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每根轴线为9小格,共分成81个小方格,代表各种不同结合的领导方式。他们认为,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以来的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如何才能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有机的结合起来呢?
布莱克和穆顿认为,为提高管理人员个人与部属打交道以及整个组织的有效性,必须使组织文化本身发生变化。他们说,管理是在一定文化中进行的。最终控制着人们行动的是传统、先例以及过去的实践,而不是情况的需要或是人们的个人倾向。这个传统的思考、感受和行事方法最终支配着人们下列个方面的态度,如对利润率、债务与资本筹措及现金流、存货控制、生产计划、广告销售、雇佣与晋级标准等。他们认为:对于组织文化控制个人行为程度的强调只是最近的事,但无论如何,组织文化必然是任何变革努力的中心部分。
1.2“决策人”理论
此后,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决策人”理论。西蒙认为:传统组织理论的目标是建立旨在确保效率的组织活动的组织原则,而现代管理目标是建立旨在确保合理地进行决策的组织原则,任何作业,在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决策。决策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业的最终结果,传统的管理忽视了决策是组织的统一概念,这是因为,传统管理把决策局限为最高领导机关的观念。其实,不仅是最高管理层次要进行决策,组织的所以层次,包括作业人员都要进行决策,它贯穿在整个组织之中。所以,管理就是决策。最高管理人烟决定经营目标和总方针,中层管理人员贯彻执行目标和总方针,决定部门的目标和计划,再传达给下级。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决策和作业的界限越不明确,两者的结合就越紧密。
西蒙认为决策有两个前提,即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所谓事实前提,是对能够观察的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说明。所谓价值前提,就是指企业的宗旨、经营方针、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个人价值等。他在研究决策的价值前提时,提出“对组织忠诚心”的概念。也称为同组织一体化,它指用组织目的代替个人目的的过程。组织目的或价值逐渐地被内化到成员的心理和态度之中。这样,即使没有形式权限等外部刺激,成员的决策也能自动地和组织的目达成一致。这是确保成员为实现组织目的而合理地进行决策的重要内在标准。
1.3“7S”管理模式
3个要素属于硬管理要素,它们是:战略(Strategy),指分配企业有限资源的计划或措施;结构(Structure),即组织结构,指企业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方式,分权、集权和分权集权兼而有之;制度(Systeme),指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假如把组织结构比喻成企业的骨架,那么规章制度就是充实骨架的肌肉和器官。这些要素可以通过分析、定量、逻辑予以掌握。
4个要素属于软管理要素,它们是:员工(Staff),指企业职工成员及其素质;作风(Style),指企业主管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性格,包括企业的传统作风;技能(Skill),指企业员工或整个企业所持有的工作能力;最高目标(Super ordimate goals),指企业所奉信的并灌输给企业成员的知道思想和共同价值观。这些要素与人相关而且很难通过分析、定量、逻辑予以掌握。
1.4“Z”理论
日本在战后形成的这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以儒家文化中整体至上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的知道思想,把培育员工热爱企业的团队精神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以此来带动企业的制度建设、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就是“Z”理论中的“企业文化管理”。
要向Z型组织靠拢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参与变革的人员学习领会Z理论的基本原理,挖掘每个人正直的品质,2.发挥每个人良好的作用;
3.分析企业原有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关注企业宗旨;
4.企业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大家
5.所期望的管理宗旨;
6.能过创立高效合作、协调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措施,来贯彻宗旨;
7.培养管理人员掌握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
8.检查每个人对将要执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
9.把工会包含在计划之内,取得工会的参与和支持;
10.确立稳定的雇用制度;
11.制订一种合理的长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
12.经常轮换工作,以培养人的多种才能,扩大雇员的职业发展道路;
13.认真做好基层一线雇员的发动工作,使变革在基层顺利进行;
14.找出可以让基层雇员参与的领域,实行参与管理;
15.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这些理论都为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对战略、共同目标、员工、制度的不断深入的理解使得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得以浮出水面,从而为企业管理展开了新的篇章。
2.企业文化改革分析
2.1促进企业文化变革因素
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被管理者广泛重视和应用是形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那么企业文化在我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是有效实现企业自己身份的保证。企业的身份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经济实体它有经济性,要生产财富;作为社会的一员它有社会性,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内涵商品生产、商品经营两个方面的。为了实现企业的身份,就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处于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浪搏击的风口浪尖。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辅佐其乘风破浪,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极有好处。
第三,企业要搞好管理、做好员工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文化。对外,管理是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内,协调好内部的供产销的连接和人际关系工作,都对企业树立企业文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提倡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使优秀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设备、顶尖的企业人才能完美而 和谐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四,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产生物质利益,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石。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它为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
企业管理理念在近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它是随着企业管理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展的。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管理理念必然要有所改变。我国的企业在几年内的变化,可能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在几十年内所经历的。而我们国家的企业为了要在加入WTO以后能不被世界市场所淘汰,顺利地适应世界环境的竞争,就必须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强制性”地完成管理理念的变革。
在这种条件下,推行企业文化的变革,才能保持与世界发展合拍,与国际接轨!
2.12人的因素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文化。在企业改革中,企业家必须具备四种文化意识和能力:
是敏锐的文化洞察意识和能力
是深刻的文化体验意识和能力
是全面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能力
是灵活的文化变革意识和能力
2.13企业文化的内部原因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更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力度,理由有两点:
其一、知识经济是全员性创新经济,创意往往只有少数人提出,但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完成创新工作,则必须是集体行为,就必须建立在全员文化整合的基础之上。
其二、知识具有“隐秘性”特征,而知识经济社会必须实现知识的“共享性”才能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因而依靠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就可能解决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隐秘性”和“共享性”的矛盾,使知识经济个性化与集体智能化高度统一起来。
2.2如何变革
2.2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
2.2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2.2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2.2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给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要注意几点:
应具有针对性,使被强化者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例如,合理行为被肯定,也就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强化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励他行为的再生。
应考虑反馈的获得,也就是预测强化的盗用。
注意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要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以强制性措施推行变革,这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如果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企业员工一时又难以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在这种应急情况下,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强行变革,以保证企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3.结束语
每一个表现卓越的企业,都有一套强劲的企业文化在指引企业的成长。企业是由“人”组合而成,且这群人必须有共同一致的目标才能凝聚成一股使命感,而产生同舟共济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这正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由上到下共同认知和奉行的人生和工作价值观,把它称之为企业最珍贵的资产——“企业文化”。工程的重要不在技术,而在如何管理技术,也只有仰赖管理,才能将技术力量发挥出来。这种能把抽象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落实为具体的文字规章和制度,其对企业造成的最大利益应来自当企业遇上不景气时。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形成好的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Cahill,D.J.《Internal Markering》,2006
[2] 马仲良 ,赵弘.《现代企业 观念创新》2004.9 第一版
[3] 余易.《企业文化新绿》1996.10 第一版
[4] 企业文化网,2006,12,29
[5]《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5期
[6] 孟凡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企业文化》2005年,第10期
[7] 孟凡驰 吴建明.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8] 于国祥 陈家振.国内外企业文化论述精选.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5年
[9]Jennifer M.George Gareth R..Jones.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rentice Hall,2005
[10] 汪丁丁《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
[11] 魏 杰.《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报》
[12] 晓东.《企业文化的力量——对文化型企业的思考 》中国经营报,2004
[13] 韩庆祥.赢得信任--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自评评语:
该文研究了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的相关前提理论以及企业文化改革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思路清晰,分析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写作规范通顺,结构严谨,符合论文写作要求。但仍有不足:对企业文化与发展不够透彻,专业性不足,对现实企业文化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详尽。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建设
企业文化与企业建设在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要有独特的思维,用独特的思维去建设与众不同的企业,让企业在竞争中能长久不衰的发展下去。经得住考验,经得住挑战!
(一)企业在引入目标管理时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企业应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按重要紧急程度罗列出来,然后从中筛选出可以通过目标管理解决的,再按照可能的效果、成本、难度等方面进行评估,选择一两项核心目的,然后依次建立目标管理系统。
(二)在设计与制造能力方面,重要的是由自己进行设计和生产,这样可以始终紧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技术和创新成果,以供未来使用。而且,主要部件的质量管理对于维持商誉和顾客对产品的信心也是必要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寻求资源,更有利于企业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长期竞争优势地位。
(三)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注重长期培育的文化理念,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建构文化训练
管理制度。企业要有一套文化训练管理制度来强化和引导员工行为。除了集中培训以外,企业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使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
(四)在用人方面,要转变观念,注意与企业的适合程度,不要过分注重学历与文凭。只要不适合企业的岗位,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那都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只要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那就是企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