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

时间:2019-05-12 20: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

第一篇: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时效性的思考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新时期大学生评判是非荣辱提供了标准,为高校学生德育指明了方向。高校应把荣辱观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努力使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

一、关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理解

所谓大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就是高校学生德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要适应时代、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以此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德育所处的历史环境、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完成的特定历史任务以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都各具特点,不尽相同。高校学生德育时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历史性,即高校德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发展过程,强调德育的历史继承性,注重德育的发展性,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

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重要的内容。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荣”、“辱”的论述从商周时期的周公之“制度”、“典礼”到孔孟之“德”、“仁”,其不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荣辱”、“和谐”的内容,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人惟知所贵,然后能知耻,不知吾之所当贵,而谓之有耻焉者,吾恐其所谓耻者非所当耻矣。”„„等等1。可以说,这些论述成为今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荣辱观教育成为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方面。早在1938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六次扩大会议上就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和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使我国传统高校德育环境的封闭、文化环境的1 《史记·管晏列传》;《论语·为政》;《管子·牧民》;《日知录·廉耻》;《陆九渊集》卷30,《人不可以无耻》。

2《毛泽东选集》卷2,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2页。

单一和教育层面的狭隘局面开始改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既继承了我们党历史时期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又与时俱进,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意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3“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4 胡锦涛同志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高度,提出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我党不同时期对荣辱观的认识和阐述无疑为我国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提出了要求。

二是现时性,即高校学生德育的完善、深化过程,强调德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注重德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体现社会发展的现代性。

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宣传教育,高校学生德育得以其社会化、现代化面貌融入现代社会,高校学生德育的内容改革、方法探索和理论研究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物化、量化和指标化等标准显示物质利益价值优位而受到社会普遍的重视,精神、道德往往难以直接比较而常常被忽视,从而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因此,现代高校德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理论上启发学生重新学习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全面发展趋势和片面发展的危害,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与时俱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文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5 高校作为人才汇集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当代大学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4页。4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1997年1月29日。

5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生是否具有正确的荣辱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高校学生德育,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指导性、现实针对性、继承创新性和时代发展性,建立健全高校德育工作的运行体制和长效机制,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新时期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的优势来加强荣辱观的发展历史、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及其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制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和形式,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贯穿于学生德育建设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从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高校学生德育的实质是把特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时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学生德育必须与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相协调,即要关注学生对其德育要求的价值认同。从我国高校学生德育的发展历程看,虽然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德育的时效性仍然是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高校都专门设有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也涵盖了政治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诸多内容,但其高校学生德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仍还存在诸多的不协调,如德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社会道德取向对学生的要求,而忽视学生主体的时代要求,德育教材与现实生活存有较大的差距,德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照本宣科”的状况还很普遍,加上德育方法的单

一、陈旧,高校学生德育的整体效果不佳。

“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主阵地在学校。”6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取得时效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倡导学生的自我体验,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实现社会评价与个人认同的统一,达到由“观”到“感”再到“做”的目的,进而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荣”、“辱”标准的坚信度。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德育必须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协调,即关注社会、时代发展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德育与社会的相通点和结6 刘云山:《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上的讲话》,载《光明日报》2006 年3月21日版。

合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框架之上,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从学校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时效性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为平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德育建设的导向, 建设导向鲜明的班风、教风、学风、校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具有浓厚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校园文明风尚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引入教材和课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荣辱观。一方面,“两课”教育是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们要结合现在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及时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纳入新的课程体系之中, 依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教育方法,开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的选修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等,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另一方面,我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进行社团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使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感悟社会主义新时代风尚的主流,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的时代行动。

第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引导所有教职员工都能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示范。在师德建设中,我们要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严格对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 特别要加强对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求自觉地纳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从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说,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要求学校必须主动争取和挖掘社会资源,凸现现代社会的德育作用。

新时期高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层面上,更要加强学生的荣辱观之“怎么来”和“怎么做”的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深层次的选择、判断和思考。同时,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庭、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组织的协调、沟通与配合,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许多高校以与社区的德育共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结合学校的荣辱观教育,围绕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帮困助学等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化实践教育的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效果显著。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的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加快发展,各种理论、思潮、信息不断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德育的发展必须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把高校学生德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整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适时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德育过程,以此来研究高校学生德育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准确把握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进一步把高校学生德育的历史性和现时性体现在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把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推向前进。

第二篇: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摘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道德和信念方面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的言行,也是预防社会越轨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为提升国民素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国民素质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在逐步的道德体系建设中,我国综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形成了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的组成部分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指标,无疑为我国公民提升国民素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的中国,社会生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旧的规则已经失效,一些新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观念出现混乱或真空现象。诸如法律意识不足,道德意识滑坡,信仰意识缺失。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现实中既不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有人不讲道德、漠视道德,没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更有人要么是无信,要么是迷信,缺少真正的信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指明了解决的途径。它不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包括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

首先是法律层面。“八荣八耻”其中的一些重要部分是对于宪法精神的阐述,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如此。危害祖国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也是犯罪,因为它触犯了法律。“八荣八耻”更直接地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呼吁人们遵守宪法和法律。因此,我们特别要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普及,让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成为公民生活的准则。这就是说,让公民知道自己的权利,哪些是能够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让公民知道自己的义务,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近来,“3.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 “新疆火车站暴恐事件”恐怖分子无情的向手无寸铁的平民举起屠刀,这不仅违反我急主义人道精神,更是挑战着我们的法律,中国人的底线。

其次是道德层面。“八荣八耻”所说的“荣耻”就是在召唤人们的良心,并让良心看守

自己的言行,知荣明耻。“八荣八耻”不仅继承了传统道德,如辛勤劳动等,而且包括了现代道德,如崇尚科学等。因此,它丰富和发展了人类道德的基本内容。一般而言,作为普遍的道德规范的最低原则(底线)是不伤害他人,它的最高原则是要关爱他人。“八荣八耻”既反对人们突破道德的最低原则,如损人利己,也希望人们达到道德的最高原则,如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团结互助等。我国的很多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者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上海两名消防员为救火灾牺牲的大无畏行为,也有为了拯救别人的生命,毅然捐献器官的无名英雄。

最后是信念层面。“八荣八耻”的所有内容其实都涉及人的信念和理想。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从而有一个精神支柱和寄托。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根本上支配了他的道德和法律行为。“八荣八耻”所阐明的信念和理想就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假、丑、恶的反对。每年暑假大批的支教队伍,志愿者,村官,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服务人民,艰苦奋斗”,踏踏实实扎入边疆和农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在传递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火花的同时,实现着自我的价值。他们,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话语,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言;他们,又是一群让我们感动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境遇,却诠释了同样一种可贵的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他们,在逆境中凤凰涅磐;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人生的“荣与辱”做了最好的注脚……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包括的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它作为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而且要考虑它作为外在法律的强制性和作为内在信念的指导性。只有当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意义得到充分的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时候,“八荣八耻”才能显示其精神力量。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同学,有人把社会工作者描述成“社会的治疗师”,有人认为它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然而社会工作普及程度并不高,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应该把“八荣八耻”内化,增强对本专业的认同感,秉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遵守“接纳、个别化、尊重、自决、保密”的原则,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案主,理论结合实践,使案主达到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外交学院委员会.以践行“八荣八耻”为契机,深入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北京教育 2006 ,9

[2]王玮.“八荣八耻”:新时代的公民生活准则.中国青年报.2009,8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第一次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胡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提出荣辱观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们实行经济体制的转轨,通过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通过效率优先,解决了困扰我国几千年的吃饭问题,使各种商品均走上了“卖方市场”,物质达到了令人瞋目的丰富程度,老百姓的腰包也不同程度地鼓起来。然而,市场经济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那就是社会公平注重不够。这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政府宏观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虽然,这只有形的手能够通过税收、法律、利率等手段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其缺陷,除了对效率的干扰外,对我们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甚微,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道德建设。

当前,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世风日下,人情冷漠。尤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最需要培养的诚信在我们的社会中却严重缺失。此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的民族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之中,经济腾飞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然而,我们的社会发展却显得像一个[本文转载自范文大全-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范文大全]跛脚的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我们的强国之梦就会如同见在沙丘上的大厦,迟早会如前苏联一样轰然坍塌。

二、有破有立,道德建设才能真正有希望

文化有其传承性。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态度问题。正如李大钊所说,新旧两种文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之间不是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推演的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要有容人并存的雅量,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那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就是坚持有破有立。我的思想基础是:

(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那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三)传承文化的方式就是有破有立,扬弃基础上的传承。

仔细品味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多数内容都是对几千年中国文明中精粹的提炼和总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传承性;然而,诸如诚信、遵纪守法,又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以刑代法”,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体系,人们无法可依,有法也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诚信观念十分淡薄,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建立,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实乃恰逢其时。是扬弃历史文化、建设新的价值体系的一项创举性工程。

三、新的荣辱观,也是对世界文明瑰宝的继承和发扬。

新的荣辱观,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也是对世界文明瑰宝的认可和继承。诚信观、遵纪守法、乐于助人这些理念也是全世界闻名国家的普适价值观。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很重要的是其宗教文化中的“敬畏观”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的民族文化缺乏对神明的敬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在文革中又被砸烂和存毁殆尽,新的道德体系又未及时得到建立,导致人们道德观念的混乱和灭失,因此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还要遍采他山之石。要尊重和引进世界普适价值观,只有博采众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的大国和强国地位才能逐步巩固,最终才能赢得世界各国普遍的尊重。

当然,我们博采众长并不是盲目地崇洋媚外、照单全收。我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和和谐理论,其思想高度和境界远非现代文明国家所能企及,我国之所以让其他世界强国所提防和警戒,不仅是因为人口众多,疆域辽阔这样一些硬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优越感,西方文化中确实有其独到的,我们大一统的集权观念、追求和和大同的美好境界等理念势必会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的逐步增强而日渐深入人心。历史的发展和中国成功振兴的实践终将证明,一个胸襟宽广,肯于继承又善于兼收并蓄的民族是一个有前途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肯定会有一个无比辉煌的未来。

第四篇: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经济社会发展要靠人来推动。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勤奋刻苦精神,决定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能量和作用的大小。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几代、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必须造就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接班人,他们要忠于祖国,甘愿为祖国的富强奉献一切;他们要忠于人民,能够为人民的利益做出牺牲。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还要求广大人民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带动经济发展。

要形成劳动光荣、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自力更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作为衡量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一个标准。总之,只有使干部群众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支持。

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要提倡先富帮后富,经济发达地区帮助经济落后地区,城市要支援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在全社会形成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使人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秩序。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只有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建立企业的信誉,创建名牌,才能使企业逐渐做大做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每一个公民,都应树立法制观念,严格遵纪守法,自觉地维护法律尊严。那些违背法律的行为,虽可能获得一时之利,但终究难逃法律的惩罚。

第五篇: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切中时弊,掷地有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在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中,荣与辱的界限是清晰的,广大人民群众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贬斥“八耻”并自觉抵制。但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也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

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如此等等。

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

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在中央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以享有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抵制。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

分清荣辱观上的是非,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需要我们把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并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我们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强化知耻之心,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

为什么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会在“两会”上、乃至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呢?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讲话切中了社会的时弊。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耻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颠倒的荣辱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天职。然而,在国内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甘当“硕鼠”和“蛀虫”,并因此而自鸣得意。在国外也有极少数中国人为了获得外国人的垂怜和资助,不惜出卖人格,诋毁祖国、危害祖国利益。他们已经忘记了

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

其二,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本性驱使人对于利益的追逐以及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在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就行,莫问钱的来历,盲目崇拜金钱,崇拜权力,追求享乐,以官小为耻,以不阔气为耻等等。与此相适应,许多人把本来在道德上是耻辱的事却不当一回事。比如,某些腐败官员被惩处了,但在心理上总是以为自己不过是后台不硬,或者是运气不好,或者是贪污时不够谨慎,而不觉得自己的贪污腐败本来就是很可耻的。再如有的学者或者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者抄袭他人的作品,却觉得自己的行为相当合理,并以“天下文章一大抄”来为自己开脱。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并非少见。

其三,放弃自律,追随无耻。

人总是环境的产物。荀子曾经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好的观念和品质;在不良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不好的观念品质。如果一个人靠无耻的行径得到了好处,而付出的成本甚低,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惩处和社会舆论贬抑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一些道德水平不高、自律精神差的人就会去仿效他。如果后来的仿效者也同样获得了实惠而得不到制裁的话,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仿效者出现。这就是坏榜样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此类的事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人走路抄近道践踏草坪,后面就有人跟着践踏过去。一人不排队,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挤上来。一人把垃圾扔在不该扔的地方,后面就会有很多人也会把垃圾往那里扔。那些后来践踏草坪的人,不排队加塞儿的人,乱扔垃圾的人,未必不知这样做有损自己的文明形象,但前边的人做了,他们也就追随着做了。在政版权所有:文秘知音治领域中,类似的现象也同样普遍。上级搞大贪污,下级会搞小贪污;上级搞大浮夸,下级会搞小浮夸;市里敢向省里虚报,县里就敢向市里虚报;一个人给单位的领导拍马屁得到了好处,这个单位就会很快出现一批马屁精。这种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如果大面积地发生,就必然会导致社会羞耻感的普遍下降,从而使社会风气迅速变坏。

其四,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的麻木和容忍。

俗语有云:“天天见怪,见怪不怪。”一些不良的、无耻的现象见得多了,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耻感麻木。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虽然有一定的知耻之心,一般不愿意与无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愿意与种种无耻现象作斗争,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爱憎感不分明,放弃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和斗争,是耻感弱化的表现。这种主观上对于无耻行为的容忍,在客观上则是对无耻之人的纵容。上述种种现象破坏了社会规则的效力,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腐化了社会风气。这种情况如果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结果必然是有纪不守,有规不循,正事邪办,直事歪办,最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这种颠倒的荣辱观颠倒过来。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下载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调查报告前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艺系艺术设计07-3 单景裕 由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于全体人民自我的要求与约束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的课题。为了积累自身素养,更深入了解......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多少公忠体......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从全......

    社会主义荣辱观

    各级领导人员 要做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得到了“......

    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荐]

    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