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以及对策(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20:5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以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以及对策》。

第一篇: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以及对策

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观念的对策。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学校以及社会影响的原因,相对不

够成熟,需要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对策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现象构成了一道同

学羡慕、家长疑虑、老师无奈的独特风景线。随着上世纪

90年代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传统的爱

情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校作为

一个小社会势必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

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的特点

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聚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到大学

毕业时,谈过恋爱的学生高达总人数的80%,女生的比

例还要略高于男生。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的地

方。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1.恋爱人数上升,“初恋”年纪下降

过去高校的思想和行为约束比较严,学生一般在大

学高年级甚至是即将毕业时才谈恋爱。如今,受性生理

成熟提前、高校思想解放和校内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有些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开始“物色”恋爱对象,在恋爱年

纪低龄化趋势的影响下,恋爱的人数逐渐上升。

2.恋爱行为公开化

尽管高校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态度由“反

对”到“不赞成、不反对”,但校园恋爱者多以“学校不反

对”进行自我暗示,从而既不害怕学校的纪律约束,也

不担心老师的批评,更不在意同学的议论,反而以谈恋

爱为荣,无人喜欢为耻。在高校,不谈恋爱的人往往被

视为弱者,不谈恋爱被视为不正常行为。因此,大学生

恋爱行为公开化,出入成双成对,行为上也不遮掩,携

手漫步于校园,上课、吃饭、自习形影不离,甚至置校纪

校规于不顾。

3.恋爱态度趋于轻率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恋爱观念日趋放开,情

绪化很重。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见异思迁,频

繁更换对象;少数学生出现“三角恋”和“多角恋”,甚至

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以至发生冲突,酿成悲剧。大

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易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孰不知,人类的任何

情感都是具有一定道德责任的,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4.性观念的开放程度变化显著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

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

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

体趋势。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

响,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

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一项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

查中,支持婚前性行为的占到25%,持无所谓态度的有

30%。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

5.恋爱目的多样化

恋爱双方要具有相互的道德责任感,而现实调查

中,当代大学生单纯因为感情恋爱的不到一半,其他原

因如“体验爱情的甜蜜”“、证明自己魅力”、“满足虚荣

心”等恋爱原因占了大多数。有的大学生很少顾及恋爱的责任和义务,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家

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把前途寄

托在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显然,这样的感情往往禁不

起时间的考验。

二、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升温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生理的发展是恋爱活动的诱因

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进入了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有了接

近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满

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

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

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谈恋爱的想法逐渐成形。

2.当代大学生恋爱是趋从于心理的需求

1.寻求归属感在恋爱过程中,恋爱双方形成了一

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群体,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渴求互相的理解与关怀,排解内心的寂寞,两人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大部分东西:感情、财产、秘密等。恋爱能直接满足归

属感的需要。

2.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进入校园以后,意味

着脱离了以前的群体,进入了独立的生活环境。个人心

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新的社会环境

和关系的认可。当亲密关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的时

候,孤独的大学生走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大学生

在思想、处境上的相似性,使得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

出明显的从众倾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容易使孤独

者萌生羡慕感和攀比心,甚至自卑心理。受这种群体氛

围的影响,不少人开始寻求异性朋友。

3.对于浪漫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很多,加上互联网上大量关于两

性及感情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

向往浪漫的爱情经历,向往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

相伴,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异性,就容

易萌发爱情。

3.当代大学生畸形恋爱观是出于对物质的追求

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

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

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与行为的策略

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

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会

给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事

业和前途。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对

学生恋爱表现出来的不健康倾向应积极地加以引导。

1.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和责任教育

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的,它是

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结合。大学生正值人生

观形成的关键年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随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

化趋势的发展,恋爱观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表现出

实用性和功利性,恋爱不以感情为基础,而看重恋爱对

象是否有“利用价值”。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和

恋爱责任教育,使他们懂得恋爱是以纯洁的情感、共同的追求、相互的信任和责任为内容的,具有专一性、持久

性和道德性的特点,促使他们在恋爱中对他人、对自己

和社会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方式,学会自律、自重和自爱。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

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各种形

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懂得如果在大学阶段花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处理好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多营造健

康、开明的校园文化,通过开设爱情婚姻专题讲座、人体

生理学和性健康教育等课程,消除他们对于爱情的困惑

和焦虑,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发挥社会舆论对健康文化的宣传功能

在经济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

发展,使得社会文化的受众群和传播效率大大增加。目

前,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一些

不良杂志,而部分新闻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甚

至个别媚俗刊物违法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疮疤。因此,社会舆论应该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肩负起社会繁荣、健康

文化氛围的营造功能。

4.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服务,目前对于

人们心理健康的辅助作用在我国并不十分明显。一是因

为国人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不愿以这一方式表达出

自己内心的问题;二是心理咨询这一服务的宣传力度还

不够,人们对其持有偏见,认为有精神疾病的人才会接

受这种治疗;三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针对大学生提供性爱方面的咨询和帮

助,是大部分国内高校的空白。在这方面,高校作为科学

知识的传授地,应该发挥专业人士云集的优势,开启校

际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的桥梁,吸纳专业人才,设立

专门的咨询中心,甚至校际心理咨询流动站,为学生提

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必廷延.校园恋爱的两个悖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3(5):54-57.[2]李小玲.社会文化对大学生恋爱倾向的影响[J].潍坊教育学院 学报,2006(2):60-61.[3]宇业力.论大学生的恋爱道德[J].理论界,2006(11):107-108.[4]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06(9):49-50.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内容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对其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进行了说明,对其错误的恋爱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进行了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校 恋爱 学习

[引言]

社会各界和高校对此现象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就现状来说,高校掀起的恋爱热,覆盖面广、影响深,这不能不令人深思。高校学生恋爱现状.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认为“坚决反对”的占39%,认为“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认同,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大学生宿舍“卧谈会”中的热门内容。大量事实证明,最让大学生心醉与神往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大学生在校期间,怎样正确对待爱情,怎样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事业的关系,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今后的家庭幸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摆正爱情的位置——爱情诚可贵,事业价更高

爱情这个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叩开了许多青年男女的心扉,谱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马克思与燕妮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传颂。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渴望和对崇高、圣洁爱情的追求。毫无疑问,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爱情对于情窦初开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更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正如有的学生写道:我的胆子一向不大,只敢在夜里偷偷想她;说错话是否会挨骂,我的心里一个劲地害怕;我多希望自己也能画画,把她的倩影画了一打又一打;不仅欣赏她美丽的双眸,更陶醉于她那飘逸的长发;谁知与她谈话结结巴巴,脸上的汗水滴滴哒哒;我的胆子仍然不大,只好梦里追她。反映了大学生对待爱情的心态和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但是人生的领域十分广阔,人生的内容非常丰富,理想、事业、学习、工作都是人生的美妙乐章,它们和爱情一起构成了气势宏博的人生交响乐曲。爱情只是人生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在人生交响乐曲中,事业才是永恒的主旋律。如果把爱情等同于人生只为爱情而活,就会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失去路标,陷入可怜的自私泥潭。时下,有的大学生把爱情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不是集中精力学习,而是一门心思谈情说爱。不妨让我们用长镜头扫描一下大学生的恋爱情况。

——从大学生恋爱的趋势来看--渴望拥有,挡不住的诱惑

根据有些学校的调查,大学生中谈过或正在谈恋爱的学生比例达70%。研究表明,大学生恋爱呈现3个特点:一是恋爱的人数增多。认为“可以谈、应该谈”的学生占55.2%;认为“不应该谈的”仅占8.4%。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文科生的人数比理工科学生多,男生主动出击的比女生多。二是恋爱的时间前移。在80年代大学生一般不谈恋爱,即使有,也只是凤毛麟角。到了90年代初期大学生开始在高年级谈恋爱,即使谈,也是很隐蔽、很含蓄的进行。如今有的学生一进学校就忙着找对象,不仅谈,而且很疯狂、很露骨。三是建立恋爱关系的时间缩短。大学生谈恋爱往往一见钟情,追求效率,省略过程。今天还是陌生的同学,明天就有可能成为难舍难分的恋人,呈现出“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态势。

——从大学生恋爱的形式来看--各显神通,为爱痴狂

为了在大学期间能够体验爱情的滋味,找到自己的梦中情人,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种是现实传统型,即同学之间通过彼此的接触、交流和了解,培养感情,建立恋爱关系。有的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通过传纸条、写情书等方式,向对方频频抛出橄榄枝,不断传递爱的信息;有的是情感投资,循序渐进,通过出动接近,热情关心,让情感沿着关怀--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让对方难以拒绝情感的潮水,选择最佳机会向对方求爱;有的则是不择手段,爱你没商量,通过威逼利诱、死缠乱打等恶劣、卑鄙的手段,逼迫对方同意恋爱。另一种是虚拟的浪漫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左右我们的生活。在网上聊天已是大多数人上网的乐趣。据调查显示,90%的学生有过上网聊天的经历,网上谈情说爱已成为大学生热衷的时尚。当两个人在聊天室里邂逅,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彼此相互吸引,于是每天废寝忘食的上网聊天,在网上望眼欲穿的等待对方的出现,伴着键盘点点敲敲,思愈切,情亦浓,以至于陷入网上“亲密接触”,网下电话情丝,接着是千里单骑追爱,这种网恋3部曲中而不能自拔,苦苦地追寻着痞子蔡与慢舞轻扬那种“罗曼蒂克”。

别林斯基说过:“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淫枯冢和破啐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在人生的交响乐曲中,事业永恒是生命的最强音。人们一生拼搏求索,奋发成材,为的是事业。只有通过献身事业的具体行动去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学识能力,人生的价值才能获得社会的公认,人生才有意义。科学家因为事业上的突出贡献而使自己从平凡变为伟大;医生因为救死扶伤使自己由普通变成高尚;军人则因为出生入死才被誉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伟大的事业永远是人生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爱情只是隶属于事业之下的一桩“个人问题”,决不能支配人生。爱情也只有溶入到事业之中,其价值才会充分显示出来。裴多芬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形象地反映了爱情与事业的辨证关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不应该也不适宜过早的去寻找爱情,而应当集中精力发奋学习,尽快成材。

这是因为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成材立业的最佳阶段。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具有年龄、精力、体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成材立业的最佳阶段。科学研究表明,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在智力、创造力和发展思维等方面进入了高峰时期。如果过早的陷入情网,特别是受到爱情**的冲击,就会分散精力,失去宝贵时光。凡是有远大理想、热爱事业的人,都无比珍惜青春。许多杰出人物也都是在青年时期发愤图强,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周恩来19岁就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21岁创办了革命团体《觉悟社》,26岁担任中共两广书记,29岁领导了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取得了胜利;牛顿23岁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9岁时就任剑桥大学教授。他们没有一个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因为远大的理想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情感。他们醉心追求的是比爱情更加崇高的境界,那就是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

这是因为大学生恋爱并非都是为了爱,恋爱也不是心灵的止疼药。爱是一种责任,是两性的相互倾慕和吸引。恋爱、爱情、婚姻是传统婚恋的三部曲。但许多学生谈恋爱并不以婚姻为目的,仅仅是为了寻求情感的寄托,往往看着是一项“实验性活动”,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缺乏对爱情责任的深刻理解。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谈恋爱中,只有16%的人认为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有76.6%的学生认为“恋爱的结果未必是婚姻”,有不少学生谈到“恋爱是必须的,婚姻是附带的,人不是为了婚姻而恋爱,也不因恋爱而婚姻”。有的更加明确提出:“恋爱上高尚的,婚姻是世俗的”。把恋爱与婚姻相对分开,既要世俗的生活,又渴望超俗的爱情。既然大学生恋爱并非都是为了爱,那为什么又要谈恋爱呢?我想其动机,一是满足生理的需要,体验爱的感受。有41%的人认为谈恋爱是身心的需。大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时期,对异性有着强烈的交往欲望,对神秘的爱情充满了诱惑力,当机会出现时,即使不爱对方,也会去尝试。二是摆脱压抑的痛苦,寻找精神寄托。有28%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压抑和孤独。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在大学生活中,学习上的竞争、经济上的拮据、就业上的艰难都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较大压力,而人际交往的障碍、业余时间的丰富,又使他们产生了孤独感。在茫然和沮丧中,希望通过恋爱来缓解压力,摆脱孤独。三是证明自己的魅力,追赶时尚潮流。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事物缺乏理性思考,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喜欢跟着感觉走。一旦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就会因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不会逆潮流而动。特别是那些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月夜的言情小说,缠意绵绵的爱情歌曲——校园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总之,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的。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莫让浮云遮望眼”,恋爱并不能包治百病,不健康的爱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和伤害,有时甚至是灾难。

这是因为爱情本身需要坚实的基础,想说爱你不容易。爱情往往是一个不安分的动词,容易受客观因素左右人的情感和欲望,受载体的限制而变得更加现实,总是游离在你我的身份之间。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爱情不仅需要花前月下的浪漫,志同道合的情感,更需要以事业为支点、以经济为依托的[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还是苦难相依的执着,都令世人向往沉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后,对爱情的追求也日渐成为生活的主宰。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处在恋爱迷茫期的大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1] 宇业力.论大学生的恋爱道德[J].理论界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导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部分镇江市大学生的观点,而且从大学生就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移倾向这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镇江三校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申轶夏怡辰林心如潘妍

(江苏大学镇江 21201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告别了无忧的历史。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部分镇江市大学生的观点,而且从大学生就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移倾向这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10-021

引言

2008年10月,江苏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以“镇江市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主题,对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总量为3000份,收回2781份,回收率为92.7%;其中江苏大学占80%,江苏科技大学占15.4%,镇江高专占4.6%。本次调查旨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供帮助。

2.大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

2.1大学生就业取向。在对就业取向的调查统计中,有42%选择考研的,有35%的大学生打算在毕业前就落实就业单位,另有7%、6%、5%的人分别选择了报考国家公务员、出国和自主创业,此外有5%选择了其他取向。值得注意的是在考研的人中43%的人作了“考研、就业”两手准备,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上述调研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在对部分被调查大学生的访谈中,很多大学生坦言自己对将来的前途有些迷惘,他们现在的选择也许只是一时之举。总的来说,三校不少大学生暂时未对自己的发展做出合理规划,而且缺乏面对金融危机的勇气与信心。

2.2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选择,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调查中,有55%的人选择经济发达城市,有39%的人选择中小城市,仅有6%的人选择乡镇或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大学生往往想寻求一个环境好,区域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就业地区。这样的就业观念直接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压力一路飙升,金融危机更让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在对就业办工作人员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的人数正逐年增长,但据目前的形势而言应当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考虑支援西部、支持经济发展较弱地区。

2.3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移倾向严重。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采取继续升学或者出国深造等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与回避就业风险,人为的造成“就业压力的后移”。在对镇江地区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中,有42%的人选择考研,有出国打算的占6%,合计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2009年考研报考人数出现反弹,2009年1月10日共有124.6万学生参加了考研,与08年相比增加了4.6万人。我国从2000年开始扩招硕士研究生,但这仅仅是暂时性地分流了部分本科生,更严重的后果是扩招将就业危机传递到了研究生群体。这种就业压力的“后移”都是暂时性逃避就业危机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3.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

3.1政府政策引导大学生就业。

(1)引导毕业生流向农村、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在当前就业形势困难的情况下,政府采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政策显然是符合了当今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也发现,现代大学生的确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如何转变他们的这种观念,成为了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取消见习期、补贴工资等可行方式,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农村、西部地区工作。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来调控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大学生就业的工资水水平及社会保障,以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2)引导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分析此次调研所得数据时,我们也发现,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选择自问题,第三遍听后让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口头复述出来或写在自己的本子上。这样在听、记、复述的锻炼下,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有人说人的智慧就如同一座休眠的火山,外国学生也许会对复杂的汉语以及数量庞大的汉语词汇产生畏惧或排斥心理,但只要我们教师能积极地去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他们便会喷发出无穷的能量。参考文献

[1]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主创业的人数只达到了5%,相较于各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百分之二三十的创业比例,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积极性仍不高。

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的新的理念。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个很大的潜力点。大学生从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创业者的过程的长短,直接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创业环境的影响。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开展创业教育、税收减免、小额贷款、创业指导服务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经验,通过创业这一途径,实现自己的梦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但是,并不能说大学生创业就真的一点风险也没有,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管理经验,缺少市场意识和创业资金,同时,受打击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因此,政府如何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服务与培训活动,才是当务之急。大学生自身也切记勿盲目跟随大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3.2高校指导大学生就业。高校作为独立办学实体, 人才就是产品。只有“适销对路”, 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济结构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这就导致了不同行业对人才需求此消彼长的新变化,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危机,加快对教育制度的探索与改革,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

(1)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适时改变专业结构,改造旧专业,开辟新专业,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高校还应强调通识,提高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能力。

(2)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①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和正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择业过程中能加强针对性, 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②提供面试技巧指导。“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三项是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高校可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避免让就业面试成为毕业生的心理障碍。③建立大学生求职择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充分利用因特网, 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 建立就业信息库, 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规范性, 让更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掌握对方的供需信息, 避免盲目性。④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鼓励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中,仅有5%的毕业生选择创业,创业教育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3.3大学生应当提高自身竞争力。(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缺乏规划,毕业时盲目海投简历,往往导致自己竞争力变弱,注意力分散,最后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针对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大部分大学生未对自己日后发展作出合理规划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选择一份适当工作的前提,大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及适合的工作类型等方面的信息。目前许多高校都提供了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如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心理测试软件,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准确定位,选择适合的职业,并按照目标有规划地做好相关准备,避免到大四时才临时抱佛脚,没有充分的就业准备时间。

(2)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新思路。接受调查的镇江大学生中共有94%

选择毕业后到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就业,相信全国其他地方的高校大学生也普遍存在同样的想法,可见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自我定位不准,盲目攀比,人为地抬高了就业的门槛。因此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适度降低心理预期,从而切实转变“稳定、舒适、高薪和大城市”的观念。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主动调整择业期望值,拓宽就业思路,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农村、基层和西部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就业。

(3)提高自身“硬件”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近期公布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各种能力要求的调查来看,用人单位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用人单位也指出,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的明显劣势。就业竞争是残酷的,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在这种情形下等待招聘单位降低门槛是不现实的,也是被动的,所以大学生应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把自己打造成既懂专业知识又通览各方面知识的“T”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热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负责任的态度、商业诚信、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软能力”,秉承踏实的学习、工作理念,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使自己的“硬件”够硬,竞争力够强。

4.结论

就长远而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继续并将长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其次,高校要继续深化改革,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培养计划,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同时,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积极理性的就业观,把创业作为全新的就业理念。相信,金融危机打不垮中国的精英人才,在全国各界的努力下必将开辟新的就业局面。参考文献

[1]龙妍,陈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比较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3)[2]施敏锋.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卢晓梅.大学生就业瓶颈原因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5)

[4]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阳光的哈佛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杨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报,2006,(3)

[6]李言世,任建峰,孙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见: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第四篇: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在校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是大学生的婚恋观又是怎样的呢?大学生观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纠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错误心理,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才是重中之重。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一、大学生的错误恋爱现状

《北京青年报》从2008年4月起至2009年2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的1672名大学生进行有关恋爱心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1588张),发现现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

1、大学生对恋爱的内涵和学业的认识更加深刻。以进入大学的目的这一问题为例,选择学习没有止境的学生有1058人,占68.4%,选择爱的殿堂的学生66人占4.3%,而传统意义上认为60分万岁的学生只有98人。在回答你认为爱情的内涵是什么这一题时,选择爱情是男女之间一种纯洁的感情的有388人,占24.4%;选择异性间相互爱慕的707人,占44.5%,选择基于生理需求的250人占15.7%。在回答你喜欢的爱情格言时,把“爱情的基础是互爱”作为格言的人数最多,达575人,占36.2%;把“用真正的爱去爱只能是一个人”的有435人,占27.4%。

2、大学生恋爱的自我独立性更强。21世纪的大学生把恋爱作为自己的私事,更强调自身的感受。调查显示,1275名学生只把家长的意见作为参考占80.2%,以家长意见为主的学生,只有270人,占17%。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需要征求哪方面的意见,认为应征求家庭亲友意见的大学生有253人,占15.9%,认为应征求最亲密的一两个朋友的632人,占39.7%,认为没有必要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的有633人,占39.8%。

3、大学生的恋爱道德问题比较突出。调查中认为大学生恋爱是“空虚”的产物,即空虚+空虚=不空虚,而不是出于彼此的真心相爱,只是满足自己的心灵慰藉的学生有170人,占10.7%;回答你对婚前性生活的问题的看法时,反对的有475人,占调查人数的30.4%;认为无所谓的有535人,占34.3%;赞成的有203人,占13%。在对待第三者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理解的占14.6%有228人;赞成的有55人,占3.5%;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有829人,占52.9%。

以上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比较复杂,总体趋于健康,但也由于恋爱越来越低龄化,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恋爱问题上仍存在一些误区。由于现在正处青春期后期恋爱期的大学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的成长阶段正赶上社会变革、文化转型期,给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以及实际的恋爱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中的负面问题也日趋严重,甚至出现精神崩溃、自杀、情杀现象。主要有:

1、恋爱动机功利化、恋爱目的复杂化、择偶标准实用化。○

依靠“物质决定论”来引导自己的爱情或是婚姻。由于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大学校园早已不是过去那纯洁的象牙塔。“向钱看”、“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择偶观。不少大学生将自己的幸福和将来寄托在了自己寻找的“另一半”身上,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让自己找个好工作,捧个金饭碗,少奋斗几十年。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将来生活好或满足虚荣心,不惜傍大款,做二奶,用自己的身

体和青春去换取物质,这样的恋爱观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2、恋爱心理盲从化。○

近几年社会上乃至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单身歧视。单身歧视 现象还可以在大学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里表现出来,比如在餐厅,明明是一个单身同学先占个餐桌,但一对情侣坐下来,你就最好离开,不然人家就会嫌你不识时务。这类情况在图书馆、自习教室里都随处可见,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大学校园里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或者观点来看待暂时单身的同学,认为那些同学的个人魅力不行,而这种现象会造成暂时单身同学的身心压力,从而促使他们为了避免别人对其异样的看法而加入恋爱的行列,盲目的恋爱,最终不但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还影响了正常恋爱观的形成。还有一些同学在“不谈恋爱,大学生活就不完整”的论调中,有些同学会有“要不自己从了哪个条件不错的异性”或者“要不自己主动一点去追求那个自己心动的异性”的冲动,也会陷于“随便找个人陪陪”的状态,从而盲目的确立了恋爱关系。

3、恋爱心理迷茫化。○

异地恋在当今大学也属于司空见惯现象,但真正成功的却没有几个。异地恋现象源于现代社会中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增加,源于人们为了发展而离开故乡开始与人交往,源于到异地求学,工作与定居。然而,在校学生的异地恋和工作结婚的两地分居又有所不同。学生时代,读书年限是有限的,如果遇到合适的,如果两个人都是成熟的,并且两个人有一定的了解做基础,就会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鼓励。很多大大学情侣正是因为一方出国留学,一方工作、另一方继续深造,或者工作之后各奔东西而面临着分手。这样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也是不胜枚举。

4、性观念开放化。○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命发展最旺盛的时期,性生理、性心理已经成熟,对异性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加之大学校园环境相对宽松,学习压力相对减轻,爱情也就顺其自然地被大学生提上了日程。有部分大学生,在恋爱的态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与异性正确交往的能力,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真谛;因空虚而谈恋爱,当代在校大学生大多是80后和90后,这些同学在恋爱过程的一个新变化和新特点,无疑是在性观念上的变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受西方的性自由生活方式的影响,使这些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已日趋自由化,而在恋爱观念开放的同时,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在爱的激情下认为:“只要有爱情,性是可以理解的”,在性行为上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很多调查显示,大学生同居和发生婚前性行为具有轻率性和盲目性。这种现状已经使部分大学生面临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和性病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威胁。在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青少年对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但结果往往面对的是未婚先孕、流产,甚至失去生命,留给自己和他人无尽的尴尬和悔恨。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度和理解度与传统婚恋观产生强烈冲突,试爱、试婚之举为大多数青年所津津乐道。但由于性愚昧也造成了大量的性犯罪。

5、婚姻观苍白。○

在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与婚姻的调查问卷中,共有520位同学参加了此次问卷,有效问卷有506份,在回答是否认为恋爱与婚姻、家庭紧密相连?这题时,434人选择了同意,占86%;72位选择了不同意,占14%。在回答是否认为恋爱只在乎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同意的人数有216,占43%;不同意的290位,占57%。这说明恋爱只是求一时快感的同学仍不在少数,他们只是把恋爱当做一种尝试,并没有上升到婚姻和家庭,对恋爱的责任意识淡薄。并没有抱着和对方一起携手共度一生的心态交往,只是为了暂时打发寂寞而选择了对方。

二、大学生婚恋观中错误心理的成因

1、恋爱功利化

当代大学生不少的恋爱对象选择标准非常现实。把感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上,或以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视对方家庭条件为双方感情的基础。这类学生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做小三,不嫁穷男”。功利化的恋爱观成为了高校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一同分析几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是个人因素的制约。我们都是刚刚离开父母象牙塔的孩子,我们刚刚学会甚至还没有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任何问题的处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断力较差。经济独立后,很多大学生发现生活费总是不够用,就会产生有人来给自己当钱包使的思想。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加深,就形成了功利化观念。

第二是学校教育的失衡。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不重视,更不在乎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任其发展,即使发现有学生和校外人有金钱恋爱现象,也视而不见。致使很多大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觉得傍个大款说明自己魅力大。

第三是家庭教育的欠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没有正确引导孩子的恋爱观,价值观,经济观。让子女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费,才会导致其攀比,奢侈浪费的生活观。而功利化的恋爱又是解决其糜烂生活的捷径。

最后是社会风气的诱导。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恋爱功利化取向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影视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使得大学生脑子里总是充斥各种功利化的恋爱思想。看着周边以及电视里的女大学生如何如何通过找个有钱情人而富足快乐起来,就不自觉的动了心。

2、恋爱从众化

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时候大家都不想,班级里偶尔有一对,大家好奇几天;有时候却几乎都有了对象。恋爱从众化是现代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普遍现象。看着别人腻腻歪歪,卿卿我我的,有几人能视而不见呢?

但为什么从众现象这么明显呢?我们来共同分析。

首先是群体的压力。1.罗德·邦德和彼德·史密斯用有关方法在17个国家作了133次试验,结果发现在集体主义社会(如挪威、日本、中国)比在个人主义的社会(如美国和法国)人们更容易从众。中国历来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这也使得很多大学生选择从众行为。2.大学生们一般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展还不很成熟,具有较强烈的合群要求和迫切的社会归属感:且高校生活基本上是以集体形式进行,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处于孤立的境地,他就会在群体的压力面前,顺应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是从众。如谈起恋爱动机,一些学生就说: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

其次是个体因素了。1.一些学生自我人生目标不明确,这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内心空虚,恋爱成为打发时间的手段。2.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还不成熟,因而在行动上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具有青年人兴奋性和冲动性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容易跟随潮流,陷入爱河。很多人是今天追这个,不成功的话明天追那个,完全不是因为喜欢,只是

想随便找个伴儿。3.情感归属的需要,害怕孤独当今社会普遍浮躁的大环境使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心理。同时大学中管理较松散,课余时间多,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空虚无聊的感觉。

最后是一些普遍的心理因素。经观察,以下一些特点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智能较不发达、思维过程缓慢、缺乏己见、坚韧性不强、应激能力较差、情绪沮丧、明最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强、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容易受人暗示、依赖性强。这部分人在校园生活的各方面,包括恋爱方面,容易存在从众行为。

3、恋爱心理迷茫化

刚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总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还总是把自己当做孩子看待,我们希望有人照顾,希望可以尽情的撒娇耍赖,无所顾忌,希望有人陪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人陪。所以,恋爱中无论男女都有依赖心理。依赖也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主观依赖,二是客观依赖。

主观依赖为自己的价值要依赖他人肯定,没有自信。表现就是意志较弱。心里需要依赖外界人与物来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所以很多同学为了证明自己在对方心理有多重要,总是黏在一起,卿卿我我,其实这是种没有自信的表现,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为什么要完全占有呢。这样太过依赖,会导致爱情的早日夭折的。

客观依赖,比如各种物质,包括食物,衣物,金钱.。这就要返回恋爱的功利化里了。我们恋爱的目的不明确,总是把男女朋友当成钱包来使用,经济依赖更是恋爱的大忌。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无论男生女生都是穷人,所以不要过分依赖对方的经济,这样你会低人一等的。

4、性观念开放

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期少数大学生就开始对“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表示好奇并逐步加以认同,现今恋爱中性关系的认识是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并存。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发生性关系的现象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贞操观念呈淡化趋势。贞操问题历来是恋爱、结婚中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甚至成为决定恋爱是否成功、婚姻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贞操观念却呈淡化趋势。贞操观已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淡化,在恋爱过程中并不是一项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对此持“无所谓,双方自愿的嘛”观点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现象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对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后果的认识是矛盾的。由于恋爱过程发生性关系和婚前同居现象增多,未婚怀孕和未婚生育的现象随之增多,通过性关系传播性病或艾滋病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对于一群刚刚到达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这些又不能全怪他们自己。

高校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滞后,以大学生有关性知识的获得为例,大学生目前获得科学性教育的途径还很封闭。甚至根本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性知识,致使有的大学生只能通过“非法性诱惑的途径”。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渴望与高校性教育及恋爱心理指导的缺失之间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之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极易导致大学生通过同居、偷看色情录像等非正当途径满足其性好奇。

5、婚姻观苍白

根据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达到法定婚龄的中国公民,凭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不需要所在单位开具有关婚姻状况的证明。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不

少已经达到法定婚龄,他们同样可以持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但是大学里同居的有很多,结婚的又有多少呢?笔者认为婚姻观苍白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方面是个人原因。有多少人是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呢?“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毛主席语录第三十八章第五节第二十七行。这么看来,多少人都是流氓呢。太多人都是因为本文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因恋爱的,所以,很可能从来没想过要和对方结婚。也有很多人以“我不希望被束缚”为理由,只谈恋爱,不结婚。其实,这要提升到责任的高度来说,很多人是完全不负责的。尤其是那种婚前同居甚至导致女方怀孕的人来说的。婚姻观是否正确的前提就是是否有责任感。

另外一方面是家庭原因。大学恋爱得到父母允许的有多少呢?多少人是背着父母恋爱的呢?我们天真的以为互相喜欢就够了,可是真的谈到了未来,我们会发现,喜欢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一方家庭嫌弃另一方家庭,而禁止两人结婚的不是个例了。“门当户对”并不完全是封建思想,两个人的家庭如果悬殊太大,日后也会发现价值观,世界观相差很大,也会导致婚姻的不美满的。即使两个人情投意合,甚至是知己的程度,也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不能结婚。

三、大学生婚恋观中错误心理的解决方法。

(一)学校职责。

1、进行婚恋观教育。

对于一群刚刚离开象牙塔的学生来说,什么对于我们都是新鲜刺激的。学校应该添加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价值观,让大学生明白,恋爱是走向婚姻和组建家庭的基础,是一门学问,不能以不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更不能以不正确的行为来践踏。引导大学生文明恋爱,处理好学业与感情的关系。

2、加强性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

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隐秘、忌讳、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神秘越是勾起我们的兴趣。偷食禁果是可耻的,但是人类的本性又驱使他想要偷食。由此。开设性生理课对大学生实施性知识的教育实属当务之急。只有让大学生懂得了性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值得我们提早体验。才能减少和避免错误的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课程相对与高中突然减少,就会精力充沛,然而学校一贯的“宿舍一教室一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会使之厌倦。同时,大学生也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男女互动,增进友谊。营造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校园氛围。

4、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却总是无人问津。因为传统思想让我们觉得那里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去。而我们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所以,学校就应该改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使之在有心理问题时能积极主动的寻找心理咨询师。这也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二)家庭职责

首先,家长要树立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家庭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家庭不和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总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阴影。所以,会导致他长大后自己恋爱时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

其次,家长要客观的看待大学生的恋爱,并且进行合理的引导。大学生已进入成熟的年龄

阶段,他们谈恋爱有其客观必然性及合理性。家长的反对和过多干涉只会引起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所以家长应对其循循善诱,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教育子女如何立身处世,怎样正确处理好爱情、学习与事业的关系。家长往往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长的教导很多时候比学校的教育更有成效,所以,大学生的婚恋观是否正确很大部分是由于家庭原因。

(三)社会职责

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比如美国的性观念那么开放的原因就是他的社会大背景下就是如此。可是,中国并不是那样的发达国家,所以正确认识外来文化的责任就应该由社会和国家担任起来。应通过媒体,舆论来引导广大的学生正确的看待婚恋。而不是一味的排斥,诋毁,打击。可以优化社会环境,大力整顿社会风气,提倡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营造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活动。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感,荣辱观念。

四、结束语

歌德说:“壮志和爱情是伟大行动的双翼。”爱情以其瑰丽的色彩构成了人生交响乐中一部动人的篇章。面对日益普遍的大学恋爱行为,家庭、学校、社会既不能采取回避态度,也不能加以反对,而应采取引导和教育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认识爱情的本质,更要让学生牢记爱情的核心内容就是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的爱情高于动物的本能之处,也是爱情之伟大和纯洁所在。

参考文献:

[ 1 ] 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社, 2005.[ 2 ] 董彦禄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0(1)

[ 3 ] 蔡文娟,王秀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

[ 4 ] 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

[5] 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 [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6]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第五篇:大学生恋爱观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观分析调查报告

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让老一辈的人暗自皱眉。大学时期的恋爱往往十分高调,爱情无疑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恋爱又恰恰是许多大学生生活中问题最严重的部分,忙于恋爱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 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首先要调查他们的恋爱观,并分析错误的恋爱观。

调查方法:

1.网上问卷

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网上发布,通过号召大家填写问卷(此次发布网上问卷限制了IP地址,因此仅征集190份有效问卷),然后把大家的答案经过分类,汇总,统计,分析。2.访谈

采访了4个不同情况的大学生,通过采访他们的恋爱经历及身边人的恋爱情况,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恋爱状况、选择恋人的标准、恋爱对自身影响以及对同居、性行为的看法、还有婚姻观等等。

调查时间:2011年6月10日——2011年6月20日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接受调查人多数为本校学生,少量是外校学生,其中男生占30%,女生70%。接受调查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比例分别是74%、12%、12%、1%;男女比例相差较大,调查对象分步年级分布不均匀,这与我们学院女多男少有关,也是因为调查小组成员是女生、邀请来填写问卷的好友也是女生居多,对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有负面影响,可能结果会与实际有一定偏差。

在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有64%是有过恋爱经历的。其中34%的人初恋发生在16岁以前,12%的人是在大学以后才初恋,其余的初恋都发生在高中阶段。这说明,虽然大家现在没有都在大学中谈恋爱,但是大多数是有过恋爱经历的,也就是早恋。其实早恋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能对我们的成长和以后的恋爱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只要正确处理就好。而这些有过恋爱经历的人的恋爱周期为半年以下的占44%,半年到一年的占32%,一年到两年的占15%,两年以上的占24%。出乎我本人的预料是,尽管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占调查总数的大部分,甚至有的有过长期、或多次恋爱经历,但90名被调查者中只有29%的人认为大学时代的恋爱能成功,66%的人都持有怀疑态度地表示“说不定”,还有5%的人认为“大学时代的恋爱不能成功”。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对于恋爱还很懵懂,甚至很怀疑,他们对大学时期的恋爱并无信心,他们的恋爱观也不像旧时代那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或还有可能是如某些同学说的,恋爱过,所以更明白恋爱的意义,所以更不会轻易的再去做决定。如果被调查者的心态都属于前者的话,他们的恋爱观是很幼稚的,恋情很容易无疾而终。如果被调查者地心态属于后者的话,他们的恋爱观已经很成熟了,考虑比较周到。

事实上只有大约30%的在校生在恋爱中,有10%的人是在过渡期,剩下的60%的人是没有在恋爱,这些没有恋爱的人中有三成是处于“单身,但十分期待恋爱”,其余的都是“不急着找伴侣”。有的说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出现,有的说喜欢简单的单身生活,有的说现在时机不好,等工作以后再做打算。不同的校园环境、不同的家世背景、不同的个人情况会影响形成不同的恋爱观,这些是十分正常的,处理恋爱问题更加深思熟虑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成熟的恋爱观,这也确保了他的恋情的稳定。

在恋爱动机上,78%的人是出于“彼此吸引”而恋爱,虽然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有着正确恋爱心理,可是还是有15%的人是出于“内心空虚”、6%是出于“好奇”、1%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恋爱。把恋爱当作是解决内心空虚和面子问题的工具,这样对自己和恋人都不会有好的影响。所以大家要从内心了出发,了解自己,不要盲目恋爱。选择对方的依据上面,性格和人品是最被看重的,95%以上的人选择了该项,兴趣相合是第二重要的,68%以上的人选择了该项,外表是第三重要的,50%以上的人选择该项。我们可见大学生选择恋人还是相对纯洁简单的,没有太多的物质色彩。

在谈恋爱对自身影响问题上,28%的同学表示“恋爱令学习、生活更有动力”,2%的同学表示恋爱会导致“两人世界”的出现,从而脱离集体,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2%的同学表示恋爱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68%的人则表示影响是因人而异。其实心理专家这样说:“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恋爱、结婚,这是符合青年生长发展规律的。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纯洁的。”所以大学生需保持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在生理上面已经成人,在心理方面也要慢慢成熟起来才对,要把恋爱带来的良好心境变为学习的动力。

对于大学生同居、13%的人表示赞成,但表示反对的人高达46%,还有41%的人表示无所谓。而对于婚前性行为,表示“接受,是身心发育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需要”占30%,表示“别人可以,但自己不行”的占27%,表示“不清楚,视情况而定”的占36%,还有少数表示“绝对不能,有违伦理道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还不够成熟,这个群体在恋爱观方面显得很矛盾,既开放包容,又保守自爱。但无论如何,要竖立正确的恋爱观,同居、婚前性行为不能随便,特别是女生,要做到自尊自爱。

个案调查分析: 案例:

1.小Y 大四

小Y是一名广州某学院大四学生,他外表并不出众,但个性很好很热情。小Y所读的学校女生较多,而他宿舍的男生外貌比较出色,都交上了女朋友。在这种情况的刺激下,小Y产生了极度渴望恋爱的心理,常常抓住机会和许多女生聊天并希望能与她们进一步发展。虽然这种举动含有玩笑成分,但小Y毫不掩饰地坦白说:“学院有这么多女生,而我大学四年还一直单身,我觉得挺孤单挺失落也挺没面子的,特别是舍友比我优秀让我总有点自卑。就想有个女朋友” 2.小W 大一 女

小W是一名正在加拿大读大一的女生,她是广州人,高二时出国。在小W身上也出现了早恋现象,她在出国前已有7次恋爱经历。在出国后,她发现留学生们处于陌生环境都很容易害怕和寂寞,很多留学生出国不久就与他们本国的留学生谈起恋爱来,中国留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恋情很混乱,换伴侣很勤,而且将经济状况和外貌放在挑对象的第一位。这种环境影响了她,现在她正急着摆脱单身,据小W自述,她对待感情就是“玩的态度”,她挑男朋友主要是看外表。3.小L 大一 女

小L是广州女,现于四川某外语学院读大一。因为远离家乡心里空虚,又因为外语学院“阴盛阳衰”、男朋友很难找的这个问题,她没有经过细致考虑就接受了一名同是广东人的大四师兄的告白。由于年龄比较大且已经走上社会,又是农村人出身经济条件一般,她的男朋友在恋爱不到半年就谈婚论嫁,且仅在某三线城市买了房作为婚房。得知男友的经济拮据和安于平凡后,特别是两人价值观、人生观有差别,小L毅然和男友分手。

从个案表现出的大学生恋爱观中的问题:

(1)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因为有过早恋经历和多次恋爱经历,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待恋爱比较随便。

(2)恋爱中的大学生们具有多种错误心理。

急于求成心理——他们的心声是:“大家都在恋爱,我不恋爱就显得不合群,显得我没

有个人魅力。我恋爱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处于恋爱状态”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特别是女孩们,大学里过上独立生活后,心理会比较脆弱,如果出现男孩对其照顾有加,就容易动心陷入爱河,但这种属于 “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表现了当事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感情易受挫。

功利心理——希望在伴侣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支援,让自己生活过的更舒坦。

游戏人生心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交往是为

了打发时间,甚至仅仅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

(3)错误的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过度公开化、高速度进展。感情脆弱,容易破裂。

对大学生竖立正确恋爱观的建议: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的有机结合。2.摆正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不能因为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4.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控制好感情,理智行事。

总结:

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应该是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恋爱,正确地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恋人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更要注意恋爱对自己三观的影响。凡事都有个“度”,恋爱也不例外。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那么,在大学中谈恋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下载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以及对策(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以及对策(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模版)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人:陆 吉 昌 确恋爱观 学号:0940202219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调查时间:2010年5月24日 调......

    发言稿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公事121班 孙婧 学号:121010444 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大学生的一代是年轻的一代,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使这一代人的各方面都在人群中凸显了出来。当然,其恋爱观也不会例外,无论......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与教育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与教育的对策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反而对与大学校园里的少男少女而言,大学四年没谈过恋爱却成了一件奇事......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高校严重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大学生数量逐年扩大,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沉重。为此,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自身都......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进行概括:我国人才供需不平衡;遍地都是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结构性差距太大;大学生毕业生待遇过低,......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基于学生主体视角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的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参与者少、旁观者......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范文]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根据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 发现目前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偏少, 阅读结构极不合理,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课外......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精选)

    大学生恋爱观调研 大学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是学术的殿堂,也是爱情的伊甸园。从踏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像是走进了梦中的象牙塔,不仅对于知识充满了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