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分析1
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分析
爱情,自古就是人生中敏感而充满诱惑的一个主题。所谓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稀奇之事。鉴于此,,我们小组在我校本科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的问卷调查,针对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等问题,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与技术,客观、真实地反映我校大学生的恋情情况、恋爱观及心理特点,具体报告如下:这次调查问卷共制6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卷共计64份,包括男30份,女 30份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其中大一20份,大二20份,大三20份。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设计
调查对象为广东金融学院大
一、大二及大三学生(鉴于大四学生忙于实习工作或考研,顾不纳入调查范围之内,以下统计结果是除大四以外所得的)。调查方法是利用分层抽样法,,对每个年级,按男女生比例1 ∶1 分别进行随机抽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大
一、大二及大三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情况及结论
1、我校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
根据调查分析所得,我校学生大约有46%没有恋爱经验,而有恋爱经验的学生恋爱次数也大多数是1-2次,可见我校学生恋爱经验较少。进一步估计, 我校恋爱比例大约为25 %,换言之,我校学生处于单身状态的人数占据了多数。处于单身的学生只有极少比例是觉得生活枯燥,想拍拖的。可见大部分出于单身的学生对恋爱没有过分的渴求,不会刻意寻找对象。总体来看, 随着年级增长, 谈恋爱的学生在相应增加。总体来看, 我校大学生恋爱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异地恋这个问题,根据调查所得,大约43%的学生可以接受,大约40%的学生则持反向态度,觉得异地恋太麻烦或者不可靠,难以维系一段长久的恋情。按性别分析,男生对异地恋持不赞成态度的必烈大于女生。
2、学生选择恋爱对象趋向重“内”而轻“外”
选择恋爱对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度尺。那么,大学生心中选择恋爱对象是注重的是什么呢?对此我们给出了“相貌”、“人品与修养”、“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与自己志趣相投”这4项选择(可多项选择)。结果发现,我校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选择对象是都是重点关注“人品与修养”这一项,接着的就是看重“与自己志趣相投”这一项,表明我校学生在择偶时更加看重对方的道德修养与跟自己的兴趣爱好想匹配。而对于“相貌”这一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分析所得,有40%左右的学生会特别看重。其中,男生注重对方相貌的比例比女生大。大约有35%的学生会注重对方的“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此项男女各自的比例相当。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相貌等外在的“硬件”,而是内涵修养等内在的品质,相貌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恋爱的主导因素了,而人品和兴趣性格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了。
3、大学生恋爱动机正确
从遇到自己喜欢的对象是,一般来讲男生比较主动,会大胆主动追求,而绝大部分女生就显得比较腼腆,会觉得不好意思而不敢勇敢表白。对于恋爱的目的,调查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绝大部分是认真的恋爱或结婚而恋爱,占了33.3%,这是正确的恋爱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恋爱的发展。也有大约28.3%是觉得缘分到了,很自然地在一起,相信这些同学也会比较认真地对待恋爱的,当然也有极少数是为了排遣孤独,寻找情感依托,这是不正确的恋爱观,持有这些观点的同学即使恋爱了,也不会真心对待对方的,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都是不公平的,所以持有这种恋爱观的同学能尽快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点。综上所述,我们学校的大学生对于恋爱还是有很好的观点的,这也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4、对于大学生情侣的恋爱稳定情况,从调查结果看,情侣之间有28.3%的感情还是比较稳定的,当然也有大约21.7%的同学是离离合合的。
5、对于大学生爱情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发现选择“毕业之后各奔东西难在一起”的比例是最大的,有33.3%的男生,40%的女生都是选择这个。看来,面对现实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挺理智的,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地现实对他们关系的影响。
6、对于毕业之后大学生怎样看待恋人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了“顺其自然”的。男生里面有接近50%,女生有1/3的人都是选择了顺其自然。对于“会和恋人继续保持关系,都是很认真的”这个选项,有23.3%的男生,15%的女生也是选择了这个。综上看来,普遍的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挺正确的,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不会太刻意地去追求这方面的得。
三、调查后的思考
1.谈恋爱在大学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恋爱在大学渐渐成为一道特有风景。恋爱是我 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健康的恋爱使大学生学会了关心和责任 ,学会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经过恋爱的人将更容易成熟,理智的爱情成为大学生生活的精彩的一笔 ,亦是宝贵的财富。2.对待恋爱的态度:义务重于权利
学生谈恋爱应该更多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恋爱开始就是抱着 “弥补内心空虚”的态度,那么对对方是一种伤害,对自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恋爱,用真心换取真爱。
3.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支柱。当爱情成为一个人唯一的存在价值时, 他(她)将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调查分析
关于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于问卷调查,以大学生的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大学生恋爱的行为状况和心理因素。本次调查在于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目的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这个问题会有不通的看法。在当今高校恋爱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自2005年起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乎常理了。
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大学生恋爱特点,原因及影响,鼓励和阴道在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恋爱观。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方式,内容涉及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后客观的展现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采集样本50份,其中男性与女性各25人。3.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你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被认可的吗?
针对这一问题,有80%的人选择“是”,16%的人表示“不知道”,只有4%的人表示明确反对,可见在大学恋爱的这一观念已被普遍接受。
(二)你在大学有过恋爱行为吗? 根据调查统计,有42%的同学正在谈恋爱,而58%的同学没有谈恋爱.其中,大一占22%,大二占36%,大三占28%。由此可见,在大学中很多人都有过恋爱的经历,并且人数不少,而大二的学生恋爱的比例最高。
(三)你在大学有过几次恋爱经历?
选择一次都没有的有22人,占总数的44%,有36%的同学有过一次恋
爱经历,而有过2~3次的同学占到18%,有2%的同学有过3次以上恋爱经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近80%的同学没有或只有过一次恋爱经历,可见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爱情抱有较为忠贞的观念和纯洁的情怀。
(四)你觉得在大学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业?
在调查中,有22%的人认为会,而30%人则坚定地认为不会;大多数人觉得是因人而异,共占60%
(五)你觉得在大学谈恋爱是否会加重经济负担?
有44%的人认为会,46的人表示因人而异。10%的人表示不会,笔者估计这个10%的人应该的土豪吧!
(六)你在大学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有24%的人表示是以结婚为目的,有34%的人则选择“有伴”这一选项,而选择“其他”的人占有42%的份额。由此项可以看出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对谈恋爱有自己明确的理解和目标。而最让人惊讶的是近四成的人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这反映了,我们中很大部分人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恋爱观。表面了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对恋爱是存在迷惘这一情绪的。大多数人谈恋爱可能都是在“顺着感觉走”。
(七)大学生情侣之间有亲密行为,你认为正常吗?
有74%的人认为正常,12%的人认为不正常,而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4%。可见七成以上的人赞同大学生情侣之间的亲密行为。表面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是较为开放,传统道德观念淡化。有着自由开放的风气和对爱情行为的向往。
总结
1.大学生中有着较为普遍的恋爱现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恋爱情结重。大部分的同学都赞成或向往拥有一段恋情,同时对恋爱持有一种憧憬,并常常据此来决定恋爱行为,有时显得不切实际。
2.对恋爱的影响有着较为慎重的认识。在对学业和生活负担的影响上,大部分人赞同因人而异,可见当代大学生对恋爱的影响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3.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虽然有20%的人选择以结婚为恋爱目的,但我想现实生活很少有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想到结婚这一话题吧。很大部分同学选“有伴和其他”,实质就是把恋爱当作刺激和生活的调剂,而这只强调了爱的权利,否定爱的责任,反映部分同学不成熟的恋爱观。4.恋爱观念开放。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同学对恋爱行为都持开放态度,这部分由于大学开放的风气,也有部分由于初高中以来对恋爱压抑的释放。
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2.培养爱的能力。迎接的能力,如果心中有爱就要正确表达;拒绝的能力,对自己不愿接受或认为不值得的爱情应有拒绝的勇气;理性的爱,即“发于情,止于礼”。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4.端正恋爱动机,担恋爱的责任。恋爱不是寻求安慰解闷,更不是寻求性满足,在决定恋爱的同时就要担起恋爱的责任。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恋爱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大学本科生的恋爱调查研究,从大学生恋爱原因、择偶标准、对恋爱的看法等角度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和恋爱行为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的事业前途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参鉴。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原因 影响
一、导言
鉴于当代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受挫能力及自身心理等方面构成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当代作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调查。大学生究竟为什么恋爱?恋爱之后,他(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如何看待?他(她)们对性的态度和观点又是如何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来对以上问题给予解答,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出样本总量240名。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88.75%。在被调查者中,有男生88名,占总数的41.3%;女生125名,占总数的58.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特点: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恋爱存在以下特点:(1)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认知或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迫于所处样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群体生活中容易出现从众心理。(2)恋爱观念及择偶标准多样化。在对异性的要求上,大学生基本没有了封建时期的“门当户对”以及近代的“才子佳人配”以及少数民族、地域差异等传统择偶观念或者障碍。(3)恋爱观念更加开放,更能包容。在提及同性恋及一夜情等改革开放前谈之变色的问题时,很多大学生表现出理解和包容的心态。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存在的问题:(1)恋爱缺乏责任感。很多被调查者在谈及恋爱的原因时,回答的是单纯地找个伴。并且对恋爱的将来基本不予考虑,毕业即分手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很多恋爱的大学生甚至只是为了积累恋爱经验才开始一段感情。可以想象,本着这个动机的恋爱基础是多么的脆弱,其结果又将是如何。(2)盲目恋爱,无规划及长远考虑。固然,姻缘的到来多数情况下带有偶然性,但是,在决定开始一段感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没有决定该如何去经营规划这段感情,爱情的盲目性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四、问题原因分析
1.恋爱动机:(1)摆脱孤独感。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及各种考试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压抑,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尤其节假日。于是恋爱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消除寂寞,摆脱孤独的一种方式。(2)情感需求。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而在大学期间,这种以前被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出来,并且与异性交往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很多大学生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恋爱的欲望非常强烈。(3)好奇心理。好奇心理主要是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而产生的。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神秘的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经历爱情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刺激的,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机会,尝试恋爱。(4)虚荣心理。部分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能力和魅力的象征。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去恋爱,“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在大学里如果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瞧不起,或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
2.恋爱规划:(1)对恋爱不重视。在缺乏恋爱经验的同时,很多大学生也不主动寻找相关恋爱知识进行学习。在他们看来,恋爱只是一个旅途中的休憩站,恋爱的对方只是休憩站中相识的过客。他们没有把恋爱当做自己人生中与升学、求职、婚姻同等重要的事件来看待,使得他们在经营爱情时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与影响不难想象。(2)缺乏引导。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恋爱是自己的事情,除了大学生恋爱双方及其同学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亲戚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恋爱。大学生对他们隐瞒的同时,也失去了得到长辈及老师引导的机会。
3.能力缺乏:(1)缺乏迎接爱和拒绝爱的能力。当对异性产生好感时,大学生缺乏一个理性分析判断;当遇到一份突兀的表白时,大
学生缺乏一个合适处理方案。当爱情出现时,逃避不是办法。事实上,这些能力恰恰是一段爱情开始所必须具备的能力。(2)受挫能力。恋爱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挫折时,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出现的问题,从而走向极端。轻者会对爱情乃至异性产生心理障碍或者问题,严重者可能走上轻生道路。一朵朵青春之花的凋零是每个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3)爱的责任与能力。爱情需要责任,爱情需要用真心去维护和发展。大学生缺乏直面问题的能力,当爱情出现时不能逃避,只能积极面对。
五、对策
1.端正恋爱动机:(1)教育主体的教育:教育主体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家庭与学校就应该对每个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动机和恋爱源头上把好关。(2)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与判断。在进入大学的新环境后,每个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从而减少通过寻找感情来逃避现实或适应环境的可能。
2.进行恋爱规划:(1)正确看待爱情:每个恋爱的大学生都应该在心中把爱情摆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既不能过分轻视,也不能让爱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前途。(2)多听取父母及老师征求意见:先把自己的恋爱状态告诉长辈,静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可取之处则虚心接受。(3)三思而后行。在想清楚恋爱可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造成的影响后,再开始一段感情。并且要明白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位置和角色。
3.培养恋爱能力:(1)承受爱的能力:当异性表示好感时,应先做出判断,并考虑是否与其进行交往。在理智分析之后,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让自己适应今后有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当然,这也包括拒绝爱的能力:当对追求自己的异性无好感时,应该以合适的态度和口吻拒绝对方。一是要勇敢地说“不”,二是要把握恰当的方式。(2)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当真正接受一份爱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经营和呵护,让自己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对方是有责任的。(3)提高恋爱受挫能力:在追求异性或者恋爱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和承受能力。
总之,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在变化。认真做好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杜项菲.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浅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2]崔桂秋.大学生恋爱问题浅谈[J].煤炭高等教育,1996,(02).[3]邹淑杰.中职生恋爱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第四篇:大学生恋爱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调查分析
关于恋爱的利弊问题,43.5%的学生认为恋爱“利大于弊”,健康的爱情可以激发恋爱双方专心投入学习,丰富感情生活; 56.5%的学生则认为“弊大于利”,认为如果恋爱双方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伤害双方的感情。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占68.9%)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觉得过于单调,感觉孤独,为了充 实精神生活,弥补精神空虚才萌发恋爱念头的;
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必然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青年期性功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引起了大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在大学这个主要由18-23岁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的小社会中,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由过去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转化为在爱河中公开淌徉,而成为校园内的一个现实问题。大学生挤过了独木桥后,学习压力缓解了,课余闲暇时间多了,面对的是崭新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短暂的新鲜与好奇过后,漫长的思乡情绪就会萦绕心头,加之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相对减弱,集体生活经验少,一时难以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难免会出现空虚、无聊,再看周围高年级同学出双入对,花前月下,爱情就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吸引这些空虚的大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有利观点的人士称,大学生谈恋爱,生活上可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精神上相互促进,相互安慰,解除思乡之情;学业上相互勉励,共同提高,促进双方上进心的增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恋爱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允许大学生在校恋爱,可以避免社会上高层次的未婚大龄女青年增加;从医学角度上看,在校谈恋爱的女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后,在年龄上正好是女性的生理成熟期,结婚生子对个人、社会都是有利的。持不利观点的人士则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恋爱,一则过早地进入两人世界,精力过于分散,不利于上进心的培养,会严重影响双方的学业;二则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矛盾多,挫折大,往往很难把握准确适度。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性,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而一旦失恋,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后果不堪设想;三则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向性很强,往往与原来的伙伴疏远,甚至脱离集体,造成同学间的隔阂而影响团结,对集体的责任感也被男女私情所代替,既不利于个人角色的塑造和成长,也不利于集体的发展;就业的趋向也是一直困绕恋爱中的大学生的敏感问题,虽然在口头上表示“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而一劳燕分飞各西东,又岂是毕业时一句“Bye-Bye”,就能了结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恋爱仍是弊大于利。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经测定证明,20-24岁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而我国大学生在校以至毕业后的几年,既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全盛时期,又是为未来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间,三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年轻的大学生们切莫把黄金时间消磨在卿卿我我之中,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待到功成名就时,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有这么一组数据:大学生每年的死亡率是1.97% 而九成是自杀 七成是因情而轻生 这个比例远高于社会上因情自杀的比率
第五篇: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
附表一
贵州大学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
学院:年级:性别:
一、选择题
1、你现在处于恋爱中吗?()
A 是B 否
2、对于“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这种说法,你赞成吗?()
A 赞成B 不赞成3、你觉得爱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吗?()
A 是B 不是C 有一点
4、你认为恋爱对你有影响吗?()
A 共同学习,相互促进B 只想和对方在一起,不思上进
C 无明显影响,生活依旧
5、你追求爱情的原因是?()
A 寂寞、空虚、无聊B 好奇心,受他人影响
C 彼此趣味相投,在一起很开心D 随便玩玩
6、如果你和恋人闹误会,你会怎么办?()
A 大吵大闹,要求对方道歉B 生闷气,不理对方
C 冷静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试着换种方式和对方沟
7、在学习和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希望他(她)怎么做?()
A 提供帮助和建议B 安慰对方
B 静静倾听D 什么都不管
8、面对失恋,你会怎么办?()
A很痛苦,生活一团糟B 伤心一阵子,过了就好
C 长时间受影响,无法自拔D、无所谓
9、你欣赏的爱情模式是()
A 短暂但浪漫B 共创辉煌事业
C平淡的长相厮守D 其他
10、你相信有天长地久、至死不渝的爱情吗?()
A 相信B 不信C 不知道,但很期待
二、简答题
爱情的魔力让我们不竭的追求,尽管我们会跌倒,但我们仍在寻找。请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而爱?爱为什么?
谢谢你的参与和支持!希望你能在人生的路上收获自己的爱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