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状况问卷调查情况汇总与分析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状况问卷调查情况汇总与分析 为了摸索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能力、兴趣、动机、人格、认知方式等方面的现状,我们对学校六至九年级的60位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收回调查卷54张,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调查情况:
1你的性别
A.男(28人,52%)
B.女(26人,48%)
2、你喜欢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吗?
A.喜欢(40人,75%)
B.不喜欢(14人,25%)
3、你喜欢老师上什么形式的思想品德课
A.说教课(0人,0%)
B.多媒体课(0人,100%)
4、你喜欢思想品德哪方面的知识。
A.书本上的(5人,9%)
B.课外的(10人,19%)
C.身边自己发现的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26人,82%)
5、在思想品德课上你是否常常举手发言
A.常常(5人,9%)
B.偶尔(40人,75%)
C.没有(9人,16%)
6、你比较喜欢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什么形式的学习
A.老师指导后学习(14人,26%)
B.小组讨论合作学习(30,56%)
C.自主学习(10人,18%)
7、面对一个思想品德知识,你觉得那一种方式更容易接受掌握
A.死记硬背(7人,13%)
B.通过老师对课本材料的分析(15人,28%)
C.通过在老师引导下对课内外材料的分析探讨(32人,59%)
8、每次开展课堂讨论活动时,你的表现是
A.积极的(28人,52%)
B.被动的(0人)
C.高兴的(26人,48%)
D.低沉的(0人)
9、面对讨论的结果,你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吗?
A.愿意(54人,100%)
B.不愿意(0人)
10、面对别人得出的结论,你会怀疑或质疑吗?
A.会(39人,72%)
B.不会(15人,28%)
二、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状况分析:
从调查卷中看出,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课堂充满着兴趣和期望;在思想品德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以课外知识和自己发现的知识最感兴趣,而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形式的选择上,女生和九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作用看得比较重,而大多数男生和六、七,八年级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讨论。这次调查,为我们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际操作依据和方向。
第二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情况汇总与分析
为了摸索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能力、兴趣、动机、人格、认知方式等方面的现状,我们对学校七至九年级的60位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收回调查卷54张,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调查情况:
1、你的性别
A.男(28人,52%)B.女(26人,48%)
2、你喜欢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吗?
A.喜欢(40人,75%)B.不喜欢(14人,25%)
3、你喜欢老师上什么形式的思想品德课
A.说教课(0人,0%)B.多媒体课(54人,100%)
4、你喜欢思想品德哪方面的知识。
A.书本上的(5人,9%)
B.课外的(10人,19%)
C.身边自己发现的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26人,82%)
5、你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遇到困难了吗?
A.有困难(44人,82%)
B.困难很大(4人,8%)
C.没有困难(4人,9%)
6、你比较喜欢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什么形式的学习
A.老师指导后学习(14人,26%)
B.小组讨论合作学习(30,56%)
C.自主学习(10人,18%)
7、面对一个思想品德知识,你觉得那一种方式更容易接受掌握
A.死记硬背(7人,13%)
B.通过老师对课本材料的分析(15人,28%)
C.通过在老师引导下对课内外材料的分析探讨(32人,59%)
8、平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是否能发挥你的主动性,让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A.还可以(25人,55%)
B.有一点点(11人、22%)
C.充分发挥(9人,18%)
D.根本没有(2人、5%)
9、学习思想品德课后,你在性格、情绪、知行统一、乐于助人等心理及行为品德方面有否进步?
A.进步较大(24人,47%)
B.有一点进步(35人,18%)
C.进步明显(14人、7%)
D.没有进步(2人、4%)
10、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你对学习重点、难点、内容、结构是否清楚,并将问题解决?
A.大体理解(39人,64%)
B.完全能理解(8人,17%)
C.小部分能理解(8人,17%)
D.完全不能理解的(1人,2%)
二、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状况分析:
从调查卷中看出,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课堂充满着兴趣和期望;在思想品德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以课外知识和自己发现的知识最感兴趣,而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形式的选择上,女生和九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作用看得比较重,而大多数男生和七,八、九年级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讨论。这次调查,为我们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际操作依据和方向。
为了引导教师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能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大胆尝试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中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开展了学科专题研究活动。我们研究的专题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的运用》,为了解专题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我们对我县城区四所中学进行了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现状评价调查”,调查的方法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五所中学分别抽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当场答卷,当场收取。现将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关于“你是否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程?”这一问题,有40%的学生选择了喜欢,选择讨厌这门课程的学生只有14%,这一情况是比较正常的。
2、关于“你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遇到困难了吗?”的调查,结果显示是有82%的学生回答在学习中有困难,但可以克服;有8%的学生回答困难很大,难以克服;只有9%的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没有困难。这一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可能特别需要弄清一点是学生在学习思品课是究竟是哪些地方、哪些问题弄不明白,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很自然让我们联想到可能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了。
3、关于“学习思想品德课后,你在性格、情绪、知行统一、乐于助人等心理及行为品德方面有否进步?”学生比较公认的是进步较大,所占比例达47%,认为有一点进步的为35%,进步明显的为14%,有4%的学生认为没有进步。
4、关于“平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是否能发挥你的主动性,让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一问题,有55%的学生选择还可以,22%的学生选择有一点点,18%的学生选择充分发挥,有5%的学生选择根本没有。从3、4题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思想品德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真的不是很重要,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程度是很一般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要进行专题研究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或者说依据。
5、关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你对学习重点、难点、内容、结构是否清楚,并将问题解决?”有64%的学生回答是大体理解,完全能理解的学生只有17%,小部分能理解的学生也是17%,有2%的学生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6、你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有什么意见、建议?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请你将你的观点、想法具体地写出来。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意见最集中的是教材选编。这与上面第4小题的调查结果十分吻合。学生们突出地反映了教材方面的问题是:
⑴、教材选编很重要,教材要有所改进,现行的教材内容太宽,比较“杂乱”,编写的相关知识要集中一些,不应该太零散;建议把同一种课题编在一起;
⑵、教材语言要简练,不能太抽象;
⑶、教材选编的内容要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主要内容要加强,现行的教材让学生学起来比较空洞,感觉不到主体内容;要增加新鲜的、有趣的案例;现行教材选编不合学生的口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起来枯燥无味。⑷、教材的连接性不强,重点难点不能充分体现,不便于理解记忆,建议用黑体和小字体加以区分,而且难点非常不清楚。
第二、建议老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的现代意识很强,关于快乐学习、趣味学习等理念在他们的头脑中都已扎根,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都期盼老师能用民主、平等的现代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他们如是说:⑴、多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单从字面上教学而更多的是行动。
⑵、师生之间要多加强互动和交流,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要更加活跃,多给学生锻炼胆量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回答问题。
⑶、建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营造快乐的氛围,以快乐为本,让学生能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希望老师能把课讲得更生动,更具体,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每一个问题。希望老师能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辩论,用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⑷、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共同参与,多提与课本知识有关的问题;
⑸、教学方法应多样性,希望多一些灵活的东西。政治课要背的内容太多,希望不要有太多死记的东西,因为背概念很麻烦,背的重点太多,很枯燥乏味,学而无味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讨厌它。
⑹、政治课应多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多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
⑺、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学会做人,考试可以采用开卷。
第三、建议老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⑴、教学内容应更形象、更生动、更广泛、更简单,也更容易理解;及时总结重点内容、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进度不能时快时慢。
⑵、希望教师因材施教,多讲国家的新闻大事。
⑶、希望教师能引入更多的课外知识,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应丰富多彩,不应局限于课堂,应走出课堂,多开展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内容也应丰富多彩,不要局限于议论、辩论,应更贴近中学生生活。
⑷、希望老师能组织一些课外的社会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
最后,少数学生也谈到了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比如,学生说到希望老师的普通话能标准些;希望老师的素质能进一步增强,所讲的与自己的言行一致等等。总之,从学生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对初中思品学科教学是该想想办法加以改进的时候了,希望我区的全体思品教师能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最大程度的发挥思品学科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为了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或方法,让化学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获得此模式研究的事实性依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众多教师从大量的重复的、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我们共同组织了这次初三年级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特别说明:此调查问卷所得的结果,只是作为调查研究的一种信息依据,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
选择题:
1、你对所学化学课程感兴趣吗?()
A、不感兴趣B、感兴趣C、说不清楚
2、你认为学习化学是一件()
A、高兴的事B、讨厌的事C、不得不做的事
3、上课老师提问时你会()
A、主动举手回答B、只要不点到自己,从不主动回答
C、有时举手回答
4、在课堂上,参加一些操作活动吗?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从没参加过
5、怎样评价你在学习化学方面的能力?
A、一般B、较高C、较差
6、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化学教学?
A、老师直接讲解B、小组合作探究
C、自己独立思考探究
7、遇到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你会()
A、动手操作B、自己思考C、置之不理
8、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吗?()
A、经常有B、偶尔有C、几乎没有
9、当自己的想法与教师、书本不一样时()
A、大胆质疑B、打消想法,服从老师
C、与同学探究
10、在课堂教学中,你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A、从不提问B、经常提问C、偶尔提问
11、你对现在的化学学习成绩和方法满意吗?
A、不满意B、一般C、满意
二、简答题:
1、你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同学们:
此问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不涉及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考察,不需填写姓名。请同学们如实填写
一、选择题(每题答案不唯一,可以多选。请将你选的答案代码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我认为自己的化学成绩()
(A)优秀(B)较好(C)一般(D)很差
2.化学课上,通常()
(A)完全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
(B)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并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C)主要精力放在解题上,没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认真复习
(D)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意解题及解题后的反思、总结
3.我们现在的学习方法是,()
(A)听课、做题、考试
(B)听课、做题、考试,偶尔看看教科书
(C)课前看书,听课、做题、考试
(D)课前看书并整理知识,听课、做题、考试、总结
4.在课堂上,老师()
(A)全讲,没有时间思考、练习
(B)讲解时间占2/3以上,思考、练习时间少
(C)讲解时间占1/2,有时间思考、练习
(D)讲解时间占1/3,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练习
(E)先让我们思考、讨论,再组织交流、评讲和总结
5.在进行习题教学时()
(A)只注重讲解答案,缺乏启发、分析,讲题多,速度快
(B)选题精,重分析、启发和解题规律与方法的总结提炼
(C)有针对性,对不同同学有不同要求
(D)老师讲了很多题,但我做题时仍不知道怎样解题
6.在复习的针对性和重难点的把握上,()
(A)针对性强,重难点把握得当,难度和习题数量适中
(B)重难点把握不准,重点内容一晃而过,非重点内容耗时过多
(C)例题难度较大,习题的数量过多,复习内容偏难
(D)针对性不强,有些中考不要求的内容也在讲解
7.作业处理情况,()
(A)没有交过作业(B)每天交作业,但没有批改
(C)偶尔交过作业,进行了批改(D)偶尔交过作业,没有进行批改
8.对教材使用的情况是()
(A)老师没有要求看,我也未看(B)老师要求看,但未指导和检查
(C)我看书时只看看结论,未仔细研读(D)我看书时仔细研读,并注意总结提炼.9.对教辅资料的使用,我们是()
(A)完全按复习资料进行,一点未变(B)主要按教辅资料进行,但作了部分调整
(C)根据我们的实际作了删减和增加(D)综合了一些复习资料后老师再编写资料
二、简答题
在进行化学学习与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困惑?还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
第五篇: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乔世菊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自理能力差、无责任感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霸王”。来到了小学,许多孩子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早上迟到了,是因为妈妈起得晚了;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是因为爸爸昨晚不在家;自己的东西弄丢了,是因为小弟弟把东西拿去玩了;打伤了某某同学,是因为他让其他同学不跟自己玩„反正从来都不会是自己的错,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
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表现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孩子还是个个精神抖擞、踊跃发言,慢慢地,有的同学开始玩起了尺子、橡皮擦,有的同学利用别人回答问题的空档交头接耳,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了,干脆下巴抵在桌面上。于是,教师要频频组织教学,可是效果可想而知。
3、做事丢三落四
一年级小学生丢三落四的不良行为表现在每天放学值日生总能从抽屉里找到一些学习用品,甚至是语文、数学课本;半学期下来,讲台桌上已经有多支无人问津的铅笔了;有些孩子经常到检查作业时,才发现昨晚没把作业收到书包里;大部分同学还没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结果考试时总是东丢一题,西落一题,成绩总不能让自己满意。
二、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一方面是班级养成教育落实得还不到位。老师们总希望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教育几次,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记住并做到,其实是我们太高估孩子了。没有长期、反复的行为训练,只靠语言来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在当下,学生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了,那也只是行为,不是习惯。因为只要我们一疏忽,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像弹簧一样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现在班上的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有两种极端:第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得好好的。恨不得把饭嚼碎了,再喂到孩子嘴里。于是这类孩子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很差,也不敢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幼小衔接班、心算、乐器、舞蹈、美术、棋类、口才„„大大小小的兴趣班、提高班占满了孩子的周末,家长也为此忙得不易乐乎,但他们却从不关心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他们也没询问过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得是否融洽?可能,这类孩子在技能方面更胜同班同学一筹,但是很踞的是他们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不懂得礼让,常常和同学争个面红耳赤;不懂得交往的,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班上甚至有孩子告诉我,爸爸告诉他,如果有同学打自己,就要用牙去咬那位同学。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不是蛮横、计较的孩子还能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定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家长们不知道“生存之道正是做人之道,学会做人是生存之本。”教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幸福、友善、自信的社会人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
1、坚持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是强调持之以恒。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不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地抓。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要明确、具体。我们将上学、上课、课间、放学以及班级卫生等常规都编成儿歌,让同学们天天读,时时想。例如上课歌:“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写字歌: “头正、肩平、脚稍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孩子们既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又懂得学校是个大家庭,班级是个小家庭,每一位同学都要遵守纪律、养成好习惯为学校、为班级争光。
2、学习自我教育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要先剖析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孩子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当我们将孩子作为监督者时,孩子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他们那种无私的忘我精神,对这个世界彻底的信任主义态度,能让我们有机会用孩子的观点去看待今天的世界。这学期,我们班就在部分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了学《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在班里组织学习之前,我就有点心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仔细地读过《弟子规》。面对不会诵读的老师,学生怎能相信“诵读”有多大意义呢。于是,我非常坦白地告诉孩子,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和学习的热情。于是,几位孩子轮流当了我和全班同学的小老师。不仅孩子诵读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也跟着孩子一起积累。还有一项值得高兴的是,以前开班会时,孩子们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慢慢地,我们班班会成了大家开展自我表扬、自我批评的盛会。我非常欣赏这些孩子的自我表扬时的自信和自我批评时的勇气。
3、给予犯错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和赞美
学生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同时也影响着其人格的发展。
例如班上的李胜帮同学遇到事情很容易激动,不懂得怎样与同学交往,经常对同学动手、动脚表示友好,同学们都深受其害,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虽然他多次表明态度要改正,但打人、缠着人家不放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当再一次面对他们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果少了刚开始教育时的耐心,多了怒气和失望的情绪的话,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给了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老师对我失望了,反正我成不了好孩子。”如果再加上一顿公开批评,那就完全失去了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惩罚。倒不如站在他的角度上,容忍他的过错,正面地赞美他。表扬他愿意和老师说明情况,而且这个月让同学打三次小报告,比上个月少了三次,这说明,他能慢慢地处理和同学的关系,这是一大进步。最后和他商量,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于是,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下一堂语文课,他上得特别有精神。很高兴的是,这学期两个月来,还没有同学打过他的小报告。教师的宽容和赞美这种正面教育,是可以给了孩子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的。
四、家校配合、家家联系
做好家校配合,通过网络宣传一些正确的育儿理论和育儿实践,鼓励家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他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有了坏习惯才有利于改正。只有做好家、校联系,老师、家长统一步调,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上苏林同学个头比较高,坐在最后一桌。无论是什么课,他都没办法静下心来上课,老师眼睛盯着他,他就很着急地把手放桌上,可是老师一眨眼,他就把椅背往后面的墙壁一靠,翘起椅子,玩弄起他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了;每天回家做作业,都得大人拿着棍子才会做。我和他妈妈沟通了很多次,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建议让孩子每天挺直腰杆静坐十分钟,先养成正确坐姿。虽是有体罚的味道,但是妈妈是和他商量“正确坐姿”重要性,孩子认为有必要“练习”才做的。孩子慢慢地适应了,在期末那阶段,课堂参与就非常频繁了。刚开始,他举手后常常回答不上来。但我仍不断地鼓励他,先思考后举手,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把知识缺漏补得差不多。妈妈喜欢和孩子一起定规矩。如果不能做到约定的事情,就减少出门游玩的时间。这不仅告诉孩子,说到一定要做到,更告诉她做错事情,就要自己承担一定的后果。不用惩罚的方式,却可以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班上还有几位家长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经常鼓励家长们多联系,取经送宝,资源共享,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