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岚村纪事:1949年》读后感
《水岚村纪事:1949年》王振忠/著李玉祥/摄三联书店
山村少年詹庆良的日记,辗转五十多年之后,流入上海一位学者手中。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学者前往他所在的婺源县古坦乡水岚村,在这个云水深处的小山村,遇见的第一个人,竟然就是当年的英姿少年今时的耄耋老人詹庆良。
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份1949年前后僻远乡村的社会生活记录。独特的徽州文化传统、天灾兵燹的茫然和惊悸、少年读书郎的欢欣与担忧、凡夫俗子的个人世界、细腻烦扰的日常生活情节,都在詹庆良的日记中得以呈现。
由于作者是研究徽州社会文化史方面的专家,除了詹庆良的日记,书中还引用了徽州的众多的乡土文献,使得一本薄薄的小书,得以生动而抒情地再现当时当地民间社会的浮生况味。
但是真正令人动容并感慨良多的是山村少年詹庆良的生命景观。他幼年即父母双亡,长成后在伯父的资助下,念了三四个年头的书塾。那时上一些新学,也照旧要教授四书五经,日记更是每天必录。他笔头颇勤,行文措辞也很讲究,从中可以看出他底子不薄,又极擅长描摹风景,抒发情怀。
然而少年詹庆良于碧树红花中的人生梦想,被时间这“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拂过,一切往迹皆消失在苍茫明灭之间。1950年前后辍学的詹庆良,留在水岚村务农,曾经当过大队会计,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机会去实现经书里的治国平天下。本书作者感慨这与世隔绝的水岚村人的命运:“他们中的不少人,即使也曾有过幻想,有过憧憬,但最终都犹如清溪回流边的碧树红花,带着春天的回忆,在这不为人知的大山深处与周遭的草木同朽。”因之生发出这样的疑问来:“知识是否真的改变了人的命运,还是命运本身就给人以不同的机遇?”
这虽然可以引发读者对他人命运的悲慨,却无益于认识人生的丰美。拥有天赋和才华的詹庆良,固然没有成为胡适那样对中华文化影响深巨的大师,也未成为山外面一个配享国家俸禄的干部职员,只是垄头一个寂寂老农,但他无损于生命的自在。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知识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我们读书,游玩,写字,受苦,失望,是因为这一切都是生命。
少年詹庆良有一颗敏感而精致的心灵,他在时代的变迁里,安然度过自己的漫长人生,读书,务农,做个受人尊敬的博识老农,这才是真实的生命。作者那过分抒情的姿态和流露出的惋惜心情,不过是世俗社会中最通俗也最没有创见的看法而已。退一步说,在詹庆良的一生中,他已经利用他的天赋敏感和所学所想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为一个小村庄立传。他的日记流传,水岚村因之不灭。
第二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
我对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印象,就是这篇《荷花淀》。在这篇三四千字的小说中,作者以宽广的白洋淀为舞台,将水生嫂等一帮妇女既义无反顾送丈夫上战场打日本侵略者、又对远走的亲人牵挂万千的普通人情怀演绎的活灵活现。作者用很浅显、轻松的语言塑造了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联想到此文发表时中国大部分女性所受到的双重压迫,更体现出作者眼光的独到。
《白洋淀纪事》中的五六十篇散文和小说,大都是作者孙犁写作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但作者并没有大书特书战争中挥斥方遒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是将视点聚焦于当时生活在白洋淀周边的`男女老少,通过生活、战斗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冀中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国家的爱,还展现出底层人民在大革命时代思想上的成长。作者特别偏爱于对成长的女性形象的描写,不管是跟着战士离开落后家庭、从学习和传授卫生知识中发现自己价值的童养媳刘兰,还是最后学会射击、与水生并肩战斗的水生嫂,帮助原生参军、照顾原生父母的秀梅,自主婚姻的妇女部长多儿,作者塑造了一大批突破传统、自立自主、形象鲜明的女性角色。在她们努力下,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被打破,女性俨然成为家中的支柱、协助战士反侵略的好帮手,让解放女性思想和地位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抗击侵略者和剥削阶级的战争带给基层人民的思想进步。
另外,作者也没忘了老人和孩子,抬铁轨的银顺子和小黑狼,芦花荡里单靠一条船就干掉几个鬼子的老头子,念念不忘被鬼子吃了鱼鹰的老头……仅仅用一天、或几个时辰发生的事,这些可爱的老老少少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作者用朴素简洁、带有诗意的文字突出表现平凡的底层人民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渴望胜利后美好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现在回看这些人和事,虽然其思想脱离不了时代限制、有很多理想性和局限性,但联想到当时的艰苦环境,更觉革命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之不易。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
一次见到这样与众不一样的著作,一下子就明白那些名流作家为何把孙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作者的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和记录琐事上了,很少有过描述残酷战乱的场面,在那样的年代,孙犁果真十分乐观。
翻开书,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细微励志的故事里,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真的看不见杀生抢掠的画面,抗日精神就是从作者笔下那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的。走进《老胡的事》,你会被梅的秀丽所吸引,走进《荷花淀》,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和妇女们勇敢值得钦佩,走进《芦花荡》,老头子的好强能干,机智自信令人震惊;走进《藏》,你会了解浅花有多能干,走进《光荣》,你会认识到秀梅的体贴、细心,走进《村歌》,双眉的正义、志气,好胜蛮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吧,从这些农村妇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许可多贵的品质,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来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整部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述冀中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为了让在外边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一力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并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实则不易。那些处在战争背景下的人们,虽然深受战争的威胁,可是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美的存在,这些完美的人物,和白洋淀美丽的景象一齐为我们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画图。他们看起来貌不惊人,普普通通,可最终却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英雄,给人以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本著作让我震惊,也十分感动,受益匪浅。妇女们都能拿起枪来战斗,那我们就更应当努力学习,同样成为祖国的光荣!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
《白洋淀纪事》中的五六十篇散文和小说,大都是作者孙犁写作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但作者并没有大书特书战争中挥斥方遒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是将视点聚焦于当时生活在白洋淀周边的男女老少,经过生活、战斗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冀中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国家的爱,还展现出底层人民在大革命时代思想上的成长。作者异常偏爱于对成长的女性形象的描述,不管是跟着战士离开落后家庭、从学习和传授卫生知识中发现自我价值的童养媳刘兰,还是最终学会射击、与水生并肩战斗的水生嫂,帮忙原生参军、照顾原生父母的秀梅,自主婚姻的妇女部长多儿,作者塑造了一大批突破传统、自立自主、形象鲜明的女性主角。在她们努力下,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被打破,女性俨然成为家中的支柱、协助战士反侵略的好帮手,让解放女性思想和地位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资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抗击侵略者和剥削阶级的战争带给基层人民的思想提高。
另外,作者也没忘了老人和孩子,抬铁轨的银顺子和小黑狼,芦花荡里单靠一条船就干掉几个鬼子的老头子,念念不忘被鬼子吃了鱼鹰的老头……仅仅用一天、或几个时辰发生的事,这些可爱的老老少少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作者用朴素简洁、带有诗意的文字突出表现平凡的底层人民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渴望胜利后完美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此刻回看这些人和事,虽然其思想脱离不了时代限制、有很多梦想性和局限性,但联想到当时的艰苦环境,更觉革命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之不易。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
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碧波滚滚,淀鸥嬉戏,一簇簇的芦苇挺立在湖面上,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守护一方安宁。白洋淀水乡的景致当然不止于此,但若不是读了《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想任谁都不会知道这地方,更不会知晓这里曾经硝烟弥漫。
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特殊时期,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都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人民生活凄苦不堪,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对生活充满热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破碎,硝烟四起,身为国民的一员,又怎能坐视不理?有些人主动离别亲人,加入抗战队伍,有些人则在后方通过自己的办法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
“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一句话,将白洋淀人民与苇之亲密展露无遗,“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的确,这片苇地,如果没有它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些日夜奋战的抗日英雄们,又怎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水生,原生,芦苇荡中的老头……他们是平凡的,平凡到也许你与他擦肩而过,都不曾忆起;可他们又是伟大的,舍弃小家,保卫大家!
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还”固然令人敬佩,董存瑞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却也可歌可泣,但革命的胜利,却不仅是仰仗于这些英雄的,在他们名垂千古的背后,还有亿万万的人民子弟兵和怀抱极大革命信仰的普通百姓。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因为有千百万像《白洋淀纪事》中水生嫂一样的普通民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百年前华夏儿女立下报国鸿志,不惧炮火硝烟,砥砺前行;或有人躬身案牍、悉心钻研,为复兴祖国挥洒青春热血。吾辈青年,亦当接过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以吾辈青年意气,谱祖国大美华章。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所写,它主要分为两篇,一篇是芦花荡,一篇是荷花淀,但我更喜欢的是荷花淀,或许是因为一听到荷花两字就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吧,眼前仿佛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
这本书的第三节写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编芦苇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水生嫂的纯朴、勤劳,也写出了夜已非常深。作者写景是随着人的眼神而动的,“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来,带着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使画面变得非常神秘,荷花的香气更为这优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这么优美、平静,但水生嫂的心情却格外不平静,夜已这么黑,自己的丈夫还没回家,她正着急的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呢!这里水生嫂夫妇的恩爱情状,与后面他们的互相照应,都能看出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这和平美好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水生嫂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根本原因吧!
书中,妇女和孩子都可以为国家而付出,为自己的亲人而付出,他们从来不是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多人有和平美好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五位英雄面对日本敌军的追杀,选择了牺牲自我,最终坠入悬崖,他们的壮烈牺牲,正是最伟大也最令人震撼的爱国行为!作为少年人,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们可以培养好自己的品格,锻炼好自己的能力,将来把自己的肩膀化作国家的一处栋梁。今天的努力是为了以后国家的强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6
微风翦翦动新荷,雪鲙银麟人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风景如画的白洋淀水乡,明月、清风、稻秧、芦苇,无处不在的美景,那是诗一般的意境。
这本书主要描写的却是在七七事变后,敌人来到白洋淀烧杀抢夺,让百姓生不如死,并且奋起反抗的英雄之事。
书中描写了许多女性形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和《嘱咐》中的水生嫂,《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光荣》里的秀梅……她们有着各自的形象,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村歌》中的双眉。
双眉是个爱劳动的女孩,别人一天卸一个半布,她能卸三个,足足是别人的两倍。因此她很想去加生产组,可有些人觉得双眉因为某些原因是流氓,所以不让她参加生产组,怕影响不好。但双眉却觉得自己没有错,认真干活,与村里几个大娘成了组。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曾经在班上,传出一句关于我考试作弊偷看别人试卷并且还和别人传纸条的'谣言。一开始我没有非常在意。可后来风声传得越来越大,我真的感觉像是我作了弊,可我确实没有啊!但同学们不管,都开始疏远我,我也不敢告诉老妈,怕她说我多管闲事。我每天便只好这样过着,回了家还要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就这样过了两三周,我忽然就想起双眉来。她受的冤枉可比我大的多,况且她在战争时年代,我在和平社会,这样一看,似乎什么都变小了。
于是我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同学们我没有作弊。几次考试,我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同学们似乎也觉得是误会我了,慢慢的,这种传闻终于没有了。
我想着,双眉的这种品格,该叫什么呢?大概是叫自信吧,只要是自己没做过的事,就不去理会它,而应该认真做好自己。双眉这种独特的自信,为我成长的道路上添了一道保护罩。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7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白洋淀纪事》里面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然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
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了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时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8
这个暑假,我读完整本《白洋淀纪事》,让我对那个时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小时候因为不明白时代背景,只记得八路军战士的勇敢与敌人战斗,却忽视了蕴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们虽不是驰骋沙场的战士,但他们正是依靠自己的团结、顽强,帮助八路军渡过难关,打败日寇。
当时的妇女在家也就是织布、烧饭,男人们都外出打工或打仗,水生就是其中的一员,是游击组长,为了不让敌人安上据点,他报名参加了地区队,水生嫂知道,她劝不动水生,只能简短叮嘱几句,但可以看出她的难过与不舍。过了几天,几个妇女聚在一起,嘴上说着不想去看他们,可还是准备了衣服。她们偷偷划着一艘小船到了马庄,可并没有找到他们,于是失望地回去了,其实,更多的是担心,怕他们已经牺牲了。这时,她们看到了一艘大船,是日本人的。她们拼命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炮。她们害怕进了敌人的老巢,可再仔细一看,是她们的丈夫。等战士们击败敌人后,去打捞着战利品。
巾帼英雄们配合子弟兵,出入在那芦苇荡。从水生嫂到孙犁,他们都是农家妇女的形象,到后面妇女机智掩护,再到最后上战场,所有细节处理到位。荷花淀美轮美奂的意境,既让人见识到了当时妇女们的辛勤劳作,也凸显了女性的纯洁、宁静、深沉、温柔。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正是他们赶走了侵略者。
如今,岁月流逝,但请记住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9
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能够一天不吃饭,但不能够一天不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述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描述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我的妻子,自我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终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帮忙原生的父母干家务!没错,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时候的玩伴!她每一天准时到原生家干活,任劳任怨。一向坚持了许多年!在原生的妻子与原生的父母争吵时,秀梅和小五赌气说不嫁人!这8年里,原生拼尽全力打鬼子,到最终,别人家的抗日队员回来了,仅有原生没回来。过了几日,秀梅与原生的父母耕地,远远地望到一个八路军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原先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说原生在战场上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要在全村里表扬。场面十分壮观。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来了,都为原生而高兴和骄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队里,原生的父母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原生!之后,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队里,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当然,自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是他们用自我的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自我的脊梁为中国撑起一片天地,用自我的生命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有条件去用知识武装自我,去回报社会!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最好的自我去奋斗!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0
《白洋淀纪事》是最能代表孙犁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代表这种风格的是《荷花淀》。1945年《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一天云锦,如梦如诗”可以概括为孙犁所创作的`“荷花淀”派小说的风格。A。这类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上着重表现普通人民的性格美、灵魂美、人情美。
它没有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而是着重以抒情笔触来形成一个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建立一个诗化的艺术世界。艺术表现上,它追求一种纯美的艺术个性,追求一种清新、隽永、秀雅的艺术风格。B《荷花淀》派小说对战争的描写有他独特的风格。孙犁一反以悲壮或悲怆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战争小说流向,第一个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风云的变幻,表现战争中人民精神世界与人性情怀的变化。孙犁通过《白洋淀纪事》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脱俗的白洋淀画卷。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1
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这本书——《白洋淀》,作者蔡楠,他采用了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的短篇小说文集样式,也就是小小说的文学样式,记录了1963年白洋淀的洪水时期,一向到20xx年的故事。作者被称为了“荷花淀派”新时期继承人。
书中采用了很多的拟人手法,用“鸟”、“鸬鹚”、“荷花”、“芦苇”、“白洋淀的水”来表达物与主人、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叙述了一段段生死离别的故事。故事也讽刺了人性的贪婪和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白洋淀对水的需求。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水家乡》,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我是一只野生的鸬鹚,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可那年我被陈渔夫的渔网逮住了。我啄瞎了他的左眼,留在了白洋淀,而他成了陈瞎子。我时刻等待机会报复陈瞎子,那一年他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白鸬。我留了下来,我们生儿育女,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几年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他娶了媳妇,有了一个双目健全的儿子。陈瞎子的好日子最终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我们没有了用处。那一年,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陈瞎子盖好最终一锹土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独眼里滚下了混浊的老泪,就在不远的地方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他抚摸着我的羽毛叫我回南方,淀里建了个旅游岛,你再不走就会被我卖到那里被游人观赏。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开始了不曾有的飞翔。我最终没有飞出白洋淀,我找不到从前的野性,我已经融入到这片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愿意做白洋淀的最终一只鸬鹚,一只等到水的到来,一向等到鱼的到来,之后我成为了一只长脖子老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2
第一次见到这样与众不同的著作,一下子就知道那些名流作家为何把孙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作者的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和记录琐事上了,很少有过描写残酷战乱的场面,在那样的年代,孙犁果真非常乐观。
翻开书,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细微励志的故事里,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真的看不见杀生抢掠的画面,抗日精神就是从作者笔下那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的。走进《老胡的事》,你会被梅的秀丽所吸引,走进《荷花淀》,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和妇女们勇敢值得钦佩,走进《芦花荡》,老头子的好强能干,机智自信令人震惊;走进《藏》,你会了解浅花有多能干,走进《光荣》,你会认识到秀梅的体贴、细心,走进《村歌》,双眉的正义、志气,好胜蛮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吧,从这些农村妇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许可多贵的`品质,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来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整部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冀中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为了让在外边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一力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并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实则不易。那些处在战争背景下的人们,虽然深受战争的威胁,但是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美的存在,这些美好的人物,和白洋淀美丽的景象一起为我们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画图。他们看起来貌不惊人,普普通通,可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英雄,给人以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本著作让我震惊,也十分感动,受益匪浅。妇女们都能拿起枪来战斗,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同样成为祖国的光荣!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3
老师要求我们在这一周内读完《白洋淀纪事》,为了多了解一下这本书,我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这本书的背景: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么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里面并没有什么伟大的,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平凡凡的农民抗日的强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的艰辛与快乐。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胜利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从香菊的母亲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虽然她小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她挺了过来,并接受革新,抛弃旧思想,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认真做功课。而我们现在,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进取,改掉坏习惯。所有人都应是如此,把曾经的苦痛都留在过去,不停止奋进。
在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4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所写,它主要分为两篇,一篇是芦花荡,一篇是荷花淀,但我更喜欢的是荷花淀,或许是因为一听到荷花两字就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吧,眼前仿佛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
这本书的第三节写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编芦苇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那里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水生嫂的纯朴、勤劳,也写出了夜已十分深。作者写景是随着人的眼神而动的,“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来,带着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使画面变得十分神秘,荷花的香气更为这优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这么优美、平静,但水生嫂的心境却格外不平静,夜已这么黑,自我的丈夫还没回家,她正着急的等着自我的丈夫回来呢!那里水生嫂夫妇的恩感情状,与后面他们的互相照应,都能看出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这和平完美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水生嫂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根本原因吧!
书中,妇女和孩子都能够为国家而付出,为自我的亲人而付出,他们从来不是只为自我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多人有和平完美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五位英雄应对日本敌军的追杀,选择了牺牲自我,最终坠入悬崖,他们的壮烈牺牲,正是最伟大也最令人震撼的爱国行为!作为少年人,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们能够培养好自我的品格,锻炼好自我的本事,将来把自我的肩膀化作国家的一处栋梁。今日的努力是为了以后国家的强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5
静坐在窗台边,感受着阳光的气息,沐浴着玫瑰花的清香,伴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开始了《白洋淀纪事》之旅。
此书作者是荷花淀派开山鼻祖——孙犁,他原名叫孙树勋,创作过《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被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之为“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孙犁的一生十分曲折:少小家贫,因为读书成才,后经历“北漂”,开始了“白洋淀生活”最后1937年在鲁迅艺术学院任职。
《白洋淀纪事》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冀中平原为背景,反映了人们“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精神。“九·一八”事变以来,(这里)就屡屡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卢沟桥事变不久,敌人的铁蹄就踏进了这个地区。这是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带国土,仓皇南逃。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反抗日本侵略者这一部分,主要讲了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依仗着芦苇丛的掩护,凭着自身的水性用着大杆枪,与敌方交战70余次,消灭日寇上千人人,他们以血肉之躯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打倒了日本小鬼子。因为作战时枪上总爱插一支雁翎,所以命名雁翎队。还记得雁翎队命名者侯卓夫当时被敌军包围,他知道许多关于雁翎队的秘密,为了不让敌人得逞,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出人意料地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牺牲时年仅28岁,令人叹息不已。
在白洋淀,像侯卓夫这样不向敌人屈服、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铸就了白洋淀“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涵。
昔日的白洋淀,积淀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动力,今日的雄安新区昂首阔步,正传承着白洋淀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续写着白洋淀的传奇和不朽。
第三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5篇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明白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主角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可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无限期望,这份期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同时,他们对于自我的祖国的热爱也同样令我震惊,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我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可是他们却各自又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样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可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没有他们,也许抗日战争就不会成功,也许就没有像此刻一样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终,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可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得为祖国做出自我应当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希望,这份希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也同样令我震惊,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但是他们却各自又各自的,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样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没有他们,也许抗日战争就不会,也许就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得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
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书,它叫《白洋淀记事》,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中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使我沉迷于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在书中,作者刻画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将士们的奋勇杀敌、官员们的黑暗腐败,百姓们的辛苦生活……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读者不知不觉就对将士们迸发出悲痛之情,对官员们产生憎恨之情,对百姓们怀有怜悯之情。
在这么多个故事当中,《种园之人》的主人公卢新最令我难以忘怀。虽然他只是一位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儿,但他懂得承担家庭负担,所以担起了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当他得知八路军可以杀敌人,为祖国报效时,他便立誓要当一名八路军;他明白鬼子的阴险狡诈,所以故意把他们带错路。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习他身上这些优秀品质。
在书中,鬼子经常攻打冀中人民,而他们却死不投降。在和当时艰苦环境的对比下,我不禁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幸福美满。可我不由得想到,现在的和平不也是边防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吗?正是因为有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爱国人士,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是他们感染了我,使我立志做一个对社会,国家的有用之人,成为祖国栋梁!
在读《白洋淀纪事》时,我感受到有许多人都在为祖国的幸福而牺牲。我不由得为他们感到骄傲,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
初读《白洋淀纪事》,我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文字朴实真诚,讲述的也往往都是真实发生那个时代的故事。这本书就是由一个一个零碎事件编织而成,但它的主题却不变:在残酷的战争中发现真善美。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香菊的母亲》这篇文章。香菊的母亲,是一个非常热情,积极的斗争骨干。六岁时就被一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娶做妻室,但她的丈夫,却因为受到地主的压迫而变成了傻的人。于是在香菊的母亲还年幼的时候,就得当男当女,买东买西。
但香菊的母亲并不纠结于自己的身世经历。成长的环境恶劣,虽然没有给她一个美好的童年,却很好的磨练了她。她总顽强的奋起斗争,在公审大会上,香菊的母亲勇敢的站出来揭示地主们的丑恶嘴脸,与此同时,即使已经不再是青春的年龄,她依旧努力学习。
从香菊的母亲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虽然她小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她挺了过来,并接受革新,抛弃旧思想,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认真做功课。而我们现在,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进取,改掉坏习惯。所有人都应是如此,把曾经的苦痛都留在过去,不停止奋进。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
荷花淀,是一个一听名字就能想象出它美丽容貌的地方。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或记得,在白洋淀也有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他们为革命参军,他们为土改与地主斗争,他们为生产帮助他人。
《荷花淀》是孙犁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善良、贤惠、通情达理,虽然没有文化,但是绝不落后的水生嫂的形象。男人们才走了几天,她们就每人找了一个理由去探望丈夫,表现出她们对丈夫深深的爱。虽然没有如愿见到,有点小情绪,但很快就又说笑起来,可见水生嫂和其他女人都很乐观、多情。
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加快,但是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的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来,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她们坚定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回村后,她们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也纷纷拿起了枪杆子,当上花木兰,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队伍。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万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她们是那么的平凡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英勇和伟大!对待爱人和同胞,她们有着无限的爱和包容;对待敌人和地主,她们是爱憎分明、毫不手软。我不禁对这些“水生嫂”们肃然起敬!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高贵的施舍》。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天,有一个乞丐到“我”家来,母亲让他去搬砖。同时让他们懂得了一个人生活道理。告诉我们,无论乞丐还是普通人,都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乞丐也不是只能搬砖,还可以做许多的事,人穷智不穷,将来他一塞上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乞丐之后变成了一个老板,让母亲和我到那儿去住,母亲拒绝了。
文中的母亲很善良,也很有智慧,我非常敬佩。他用亲身行动,让乞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成了一个真正伟大的老板。
这让我想到了许多生活中乞丐的事,在一个美食节上我看到了一个乞丐,他衣着整齐,背着一个大皮包,他拿着一个破碗,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行走,碰了碰别人的手臂,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厌严地下走开了。这个人真令人憎恨,只想不劳而获,好好的一身好骨子,还白白地浪费,还不好给那些不自悲、顽强的残疾人用呢。还有一次,我正在草坪上慢跑,看到了一只手断了的人,他用仅有的一只手拿着铲子来种树,这种不自暴自弃自悲,还活出了一个人的尊严。
连一个残疾人都在付出自己的仅有能力,为人民服务,而那个身体健全的人,又有何脸面在这里面要钱?而想想我们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连残疾人都这样努力,更何况我们呢?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7
在之前,谈起战争,我的眼前只会浮现杀敌的战士,壮烈的牺牲和凄凄惨惨的哀鸿遍野。但现在,我会联想到洁白的芦苇,坚韧的八路军战士和乐观勤劳的人民。这,许就是《白洋演纪事》的魅力所在。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跃然纸上的人物:不居功自傲的、年少就扛抢上战场的原生;认真负责、体贴人民的`刘庄;自立自强、壮烈牺牲的吴召儿;好说好笑、斗争地主的双眉;谨慎小心的新卯;热爱劳动,谨记生产的小梅;英勇战斗的妹妹……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皆从作者不谈不重,行云流水的文笔中缓缓绽放。
在《采蒲台的苇》中,有一个句子,我一直印象深刻。“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的确,人民的仇恨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日本鬼子的刻骨的仇恨;爱也只有一个,白洋淀老百姓对八路军战士深沉的爱;智慧同样只有一个,人们都想到了掩护八路军战士的好办法。就是这样一句看似一笔带过的话,却为抗日最终胜利的结局埋下了浓重的一笔。
《白洋淀纪事》中,无论是构思精巧的故事,还是令人着迷的文笔,都把这段惨痛的中国历史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无珍藏!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8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坚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期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明白有这个地方的存在。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可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9
在《白洋淀纪事》中,作者孙犁用清新自然的笔墨,刻画出了一位位英雄的精神。与别的战争作品不同,它没有血性的场面,而是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事迹。
孙犁的笔下,有过于自信却聪明勇敢的老头在苇塘;有爱夫心切勇敢与敌人斗争的一群聪慧女人们在芦苇的海里;有个待乡亲如自己的家人,敢于对抗不良风气的妇女秀梅在河滩芦苇丛中命令战士原生去卡枪;干部和全村的男女机智地躲过敌人的搜查,中年男子却永远坚定地躺在了那里……可最令我感动的便是赵老金老人。
赵老金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平日的他宽心,看得广,有很洒脱、很乐观的看法,可自从敌人来了,他便很是愁眉不展,咬牙切齿。他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热情伶俐的老伴和明理懂事的女儿,唯一不足的就是两个男孩儿全没拉扯大就没了。
老金一家人帮助战士们,却遭到敌人的攻击,二十个战士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大娘整日以泪洗面。很多战士跳下水,被活活冻死,河结冰了,老金砸开河面,打捞着战士们的东西,打捞着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整部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就像书中所说:“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0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1
恍惚间,读完了最后一章,才惊醒,这么快就读完了吗?全书那么多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连续性。从开始抗日,人民积极反抗,青壮年上战场,老弱病残幼在家拼尽全力保护战士们,再到土改等等,人民开始识字,有了文化,精神层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胜儿》。小金子是杨主任的警卫员,时年19岁。那次,他出发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带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队伍前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而几天后,一切都变了。上战场的同志们都死的死,伤的伤,连热情的杨主任都战死沙场!小金子负了伤,在家休养。多可怜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该是享乐,社交,与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梦的年纪,却目睹了无情的战争。明明前几天还一起骑着高头大马,明明前一刻还并肩作战,“轰”的一声,那么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飞射,漫天泥土飘下,被血染红。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
这就是战争,无比残酷,无比血腥,冷漠无情得令人胆寒。为了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遭受摧残;不用为国负伤却只能躺在暗无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被噩梦侵袭;英勇的战士们拼命御敌,倒下也咬掉敌人一块肉,杀出一条血路,一条血腥却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轻的孩子啊,振作起来,撑过这一次,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了。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2
《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的是在白洋淀地区,冀中和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生活,在当时,老百姓日日夜夜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
白洋淀这个地方极其不引人注目,白洋淀里的人也是不为人知。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老百姓,才有如今的和平生活!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书中,老百姓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最令我震惊的。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老百姓不能参战,但是他们仍各自想办法,与敌人斗争!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平了,我们再也不用因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是老百姓用鲜血用泪水换来的,是老百姓凭着那一颗颗坚定的爱国之心换来的!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爱国之人又有多少呢?同学们,想想老百姓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做个爱国之人!
我们虽然处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祖国,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那些老百姓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让我们对祖国充满热爱,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3
恍惚间,读完了最终一章,才惊醒,这么快就读完了吗?全书那么多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连续性。从开始抗日,人民进取反抗,青壮年上战场,老弱病残幼在家拼尽全力保护战士们,再到土改等等,人民开始识字,有了文化,精神层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胜儿》。小金子是杨主任的警卫员,时年19岁。那次,他出发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带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队伍前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而几天后,一切都变了。上战场的同志们都死的死,伤的伤,连热情的杨主任都战死沙场!小金子负了伤,在家休养。多可怜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该是享乐,社交,与朋友一齐浪,自由勇敢追梦的年纪,却目睹了无情的战争。明明前几天还一齐骑着高头大马,明明前一刻还并肩作战,“轰”的一声,那么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飞射,漫天泥土飘下,被血染红。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应对这么残酷的事实?
这就是战争,无比残酷,无比血腥,冷漠无情得令人胆寒。为了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遭受摧残;不用为国负伤却只能躺在暗无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被噩梦侵袭;英勇的战士们拼命御敌,倒下也咬掉敌人一块肉,杀出一条血路,一条血腥却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轻的孩子啊,振作起来,撑过这一次,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了。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4
读到《白洋淀纪事》,有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词,就是“汉奸”。
汉奸是中国人,却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投靠了日本侵略者。虽然书中少有描写汉奸的故事,但是却让汉奸与那些誓死保卫国家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篇文章都有一两句话写的是汉奸,可是以汉奸为线索的贯穿全文,只有《新安游记》。那里面的汉奸是一个多么自私自利,昏庸无能,胆小懦弱的人啊!整天与日本人混在一起,胡吃海塞,胡作非为。他投靠日本侵略者,把共D的信息透露给日本侵略者,就是因为他的自私和懦弱!
要做到不怕牺牲,你必须有理想有信念,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而那些汉奸,只想着自己。他们不仅怕死,也好吃懒做。他们妄想日本人能够保护他们;他们妄想靠他们的投敌叛变,能够不劳而获。殊不知,中国人民是强大的,而且不屈不挠。中国人民不会被侵略者所奴役,并且终归会战胜侵略者。这些汉奸也终归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悠远的白洋淀中,泼洒了正义与背叛的血水。一滴滴血水仿佛变成了一朵朵花,映红了芦苇荡。经历了战争的人们,依靠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以及坚强的意志,终于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白洋淀纪事?正是正义与背叛,英勇与懦弱,无私与自利的真实写照。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5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 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希望,这份希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也同样令我震惊,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但是他们却各自又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样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没有他们,也许抗日战争就不会成功,也许就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得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第四篇:《甘南纪事》读后感
《甘南纪事》读后感
白妮
520读书见面会上,筷子哥给大家安利了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特别是《甘南纪事》。回来后肯定很多人都买了这三本书,甚至很多人想去甘南看看。
甘南和川西的色达等地是我计划了好久的,本来去年去了青海和甘北,今年要去甘南的,我想暂时去不了西藏也可以,但是甘南不能等,可惜呀,九月份之前假是请不到了,伙伴也没约到。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说杨显惠老师的纪事三部曲“因不可抗力”在网易蜗牛读书下架,而电影《夹边沟》好像早就被禁了,这三本书还是要早早买来收藏的,网上还有人说因为一些政治因素现在市面上买到的已经是删减版的了。
《夹边沟纪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太丧,如鲠在喉,杨显惠老师用平实的语言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眼前。《甘南纪事》还好,讲了藏区的12个故事,虽然也有杀来杀去的,倒也不是那么沉重。类似这种短篇小说集,我都是要一口气看完的,有这么几点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一是甘南尤其是扎尕那一带的详细山沟村落布局,我一边看书一边看地图一边脑补甘南的美丽景色,“措美峰的刀锋一样的山峰闪烁着蓝盈盈的亮光,像是镀了一层蓝色珐琅。这天我们一直攀上了岩石裸露的地方。回头往下看,山坡上长满了密密的高山杜鹃。再往下是草场,再往下是细若游丝的安子曲。安子曲那边是一层一层的山,所有的阴山坡都长满了绿森森的松树林。一片叠一片的绿松林如同大海上一层又一层的波涛向白龙江涌过去。”本来想根据书上的描述手绘一个简单的地图来着,画着画着放弃了,等哪天拿出来重新画画。
二是藏区杀人后不报案,不经公安局处理,村委会私下调解。14年去云南香格里拉时导游就说过,藏区至今发生命案还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用牦牛来换命。这种自治下的私下调解究竟是符合当地的民情,还是一种对法律的无视对生命的亵渎呢?
三是藏区的婚姻制度,《甘南纪事》里边所描写的婚姻都是一夫一妻形式的,最后一个故事《沉默的柴垛》桑杰次力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和其他女人生活在了一起,回到家后村里的老人都不请自来数落桑杰,让他做一个选择到底要跟谁过,老人说《婚姻法》规定全国都是一夫一妻制,男人不能同时娶两个女人,国家也不能为部分地区就去改婚姻法。那么现在的藏区是否还存在一妻多夫(兄弟共妻)或者其他婚姻方式呢?查了半天还不能确定。但是能确定的是,藏区有过的这些婚姻形式大多和乱伦还有道德没有多大关系,基本都是他们的劳作方式和家庭结构造成的,班代次力老人说,一个男人娶两个女人就可以把放牧和种地都顾及到。为了繁育,为了家务,兄弟共妻或者姐妹同夫是过去藏区比较常见的婚姻形式。记得那个云南导游姐姐开玩笑说,我们这边的女人一生可以不止有一个男人,你们那边电视上演的出一次轨就闹离婚我们实在不理解,哎呦呦,这导游可真是个女流氓呢。
四是藏区的藏民门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他们有血性讲义气,村民团结一致。谁家牧场丢了羊或者牛就一起出去找,谁家有个事村里的老人们或者委员会就会出面来调解,《狼狗》和《连手》很让我感动,让我对印象里的藏区粗壮大汉们有了另一翻了解和认识。
五是贫穷、落后。虽然杨显惠老师写的是零几年的甘南藏区生活状态,但是同同时期的西北地区、平原地区、沿海地区比起来,贫穷还是那么赤裸裸,高高的海拔上,他们却如海底之蛙。家里有进城打工的,每次从城里买回衣物、食物都稀罕得不得了,达娃奶奶没有见过更没有穿过保暖内衣……贫穷不仅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思想上,他们有些人的思想观念不止止是传统甚至是原始,第一个故事《恩贝》,恩贝为了给丈夫报仇,不惜毁掉三个儿子,这点我没办法接受,找不到中性点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女人又愚昧又有点莽撞。
六是藏区女人真是敢爱敢恨。白玛和括地杀了丈夫私奔;召吉草和卓玛姐妹都是有了心上人怕父母不同意就先后跟人跑了,先斩后奏让父母更加生气,遭到父母家人百般阻挠仍不肯放弃最终走到一起。虽然他们的婚姻后来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也不赞同这种不理智的感情处理方式,但我还是钦佩那些女人那股子为爱走天涯的劲儿。
七是藏区的教育让人惋惜。藏区环境条件差,教育资源贫瘠,孩子受教育很不公平。图美十二岁被爸爸送去当和尚而不是读书,可能是在藏区“念经”比“念书”更有用更方便,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育资源和体制的不公平,如果乡里都有初中高中,都是九年免费义务教育,除了学习藏语还能接触汉语外语,藏民的孩子受教育比例和受教育程度肯定会更高。
八是杨显惠老师笔下的方言太可爱了。“啊么做呢?脚印啊么没有了呢?”“哎呀呀,是这么回事呀!我的丫头丢过着两天了,啊么找也找不着,正想着要到派出所报告哩,谁把我的丫头抢过了,才是你们家的人抢着去了!”看完这本书,总是不自觉地想学着这口吻说话呢,啊么回事哩?
《甘南纪事》不仅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甘南的山清水秀、淳朴民风,也可以很好地了解藏区这个特殊地区的特殊文化,我想看完这本书,当我真正去到那里的时候,应该不止是看看风景拍拍照片,我更想做的是去了解这个民族了解这个群体。
第五篇:陈岚 读后感
绘本《我爸爸》读后感
让我关注这本书是源于一名班里的孩子,离园时间已到,大部分孩子都被家长接走,只有一个孩子还在等待他的家人。他手上拿了一本书,饶有兴致的看着,在看什么呢?我不禁和他一起阅读起来。在看完这本绘本之后,感动的暖流在心里久久散不去。脑海里复出现绘本里的这句话:“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他很平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爸爸,足以让我们骄傲很久。对于小朋友们更是如此,爸爸就像大树,只要他在,我们都不会害怕。
跌倒了,扑进爸爸的怀抱里,爸爸宽大的手掌会拍拍你,然后觉得很安心。累了,趴在爸爸的肩膀上,足以美美的睡一觉,踏实的睁开眼睛,发现爸爸也在慈爱的看着自己,这就是最真实的爸爸。作者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中运用了许多太阳的图样来呼应爸爸阳光般的特质,不论是墙上、门上,袜子和钮扣上的图画,盘子里的荷包蛋,或是爸爸头上不时出现的“光环”,都有着同样的作用。爸爸就像是阳光,无处不在,不是吗?
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对所有父亲的献礼,然而就安东尼·布朗的生平看来,这本图画书也有着纪念自己父亲的意味。安东尼·布朗曾说:“我的父亲是很特别的人,外表强壮、有自信,不过却也有害羞、敏感的一面,有一点像我爱画的大猩猩。除了教我画图外,他还鼓励我做各种运动,像是橄榄球、足球和板球„„”我想,正是因为对父爱深厚的了解,作者才能用画图和简单的语言,借助孩子的角度来表述对父亲的爱和崇敬。也许,在安东尼·布朗的眼里,父亲的身影无所不在吧!
《我爸爸》这本绘本的每一页,从封面到封底,连蝴蝶页也采用了它的花纹。能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作者把对父亲的哀思,把生命中巨大的疼痛,把有些人要留着眼泪诉说的不幸,用这样一种夸张的,喜悦的,幸福的,阳光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或许才更接近爸爸的愿望。坚强快乐地生活着,笑着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苦难,让我们试着学习在生活中不断地寻找阳光,寻找快乐,感恩的生活着。
其实,讲述父子亲情的书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父亲的热爱和崇拜。爱《我爸爸》他的故事简单。他的画面温馨。爸爸也可以是这样做的!给孩子们做个可爱的鬼脸吧,就像《我爸爸》做的一样。让可爱的爸爸形象给孩子们的童年温暖的记忆„„ 我想,在某个阳光的午后,孩子们一跑一跳的来到爸爸身旁,微笑的嘴角上扬,看着爸爸大声地说:“爸爸你真的很棒,我爱你!”我们可爱的爸爸们一定会有些泪花的微笑,拥抱住自己的宝贝们......陈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