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全省志愿者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志愿者工作要点
(讨论稿)
2011年,全省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政大局和团的中心任务,坚持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服务“两个全体青年”目标,把志愿服务作为全团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志愿服务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全省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创新、深入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1、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面对新格局,谋求新发展。以加强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形成青年志愿者行动整体力量。广泛调动社会上的各种积极力量,依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推进行业型志愿者组织建设。加强同青年自组织沟通联系,采取组织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加入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推进协会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省、市、县(市、区)三级志愿者协会在推进志愿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积极探索志愿者组织团建工作。为促进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探索“基层团组织+辖区志愿者组织”的覆盖全体青年的组织框架,把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加强共 1
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动员方式,在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组织中大力开展团建工作,扩大团的工作影响和组织覆盖。
二、深化品牌项目,促进全面活跃
3、全面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系列行动。组织好2011年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绵竹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派遣和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团队辅导,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并不断探索苏北计划新领域和工作内涵。
4、继续做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不断提升招募质量,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扩大品牌效应,探索援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5、全力打造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地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各自优势,形成合力,落到实处,加大结对工作力度,实现对在校农民工子女的全覆盖;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提高结对质量,注重帮扶实效,努力将其打造成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广泛、持续开展的品牌项目。
6、围绕重要纪念日、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志愿服务。抓住建党90周年、志愿者日等契机,组织青年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打造涵盖不同领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
三、加强队伍建设,壮大服务力量
7、加强注册志愿者队伍、专业志愿者队伍、骨干志愿者队伍。坚持尊重志愿者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积极性;加强与各条线公共服务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联系,建立服务应急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的各级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与省体育局积极筹建“江苏省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与省应急办积极筹建“江苏省应急志愿者”队伍、与省军区政治部筹建“国防教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骨干队伍在志愿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举办项目管理辅导培训班,加强各市级、专业志愿服务管理者、志愿服务类自组织负责人的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公开选拔、系统培训、考核激励等途径,创新用人机制,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的志愿服务管理者队伍。
四、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8、加强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的途径,采取社会募集、项目合作等方式面向市场培育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强志愿者权益保障、就学就业等方面服务。邀请省人大代表视察《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执行情况。
9、加强评估机制。继续开展江苏省百优志愿服务项目的评审、资助活动,打造“百优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按照项目化绩效考核的要求,对2010年资助的百优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评估、考察。
10、探索项目领办机制。为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探索实施“项目领办制”,定期不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调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申请领办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
11、加强激励机制。开展 “江苏省志愿者优秀个人、组织奖、项目奖、贡献奖” 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激励机制,树立身边可学可信的志愿者先进典型,在普及志愿知识,提升公众参与率上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12、创新志愿服务基金。继续探索基金志愿服务新途径,发挥基金最大效益;拓展志愿服务基金增长点。筹建全省关爱农民工子女基金----暖基金,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资金保障。通过争取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事业中来,募集社会资金来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长期规范的多渠道、社会化的资金募集渠道,努力把志愿服务基金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的创新发展。
五、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
13、开展各类志愿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志愿者风采展示大赛,引领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风尚;积极推进志愿者组织
CI建设,统一宣誓仪式和标志、徽章、歌曲、色彩等使用,增强组织识别感;通过选聘志愿者形象大使、制作公益广告等方式,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创造一种新的为当代青年人所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
14、建设江苏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技术,把公益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各界联系起来,让各地、各界的志愿者实现互相交流,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助人中提高能力、升华自我。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培育传播志愿服务文化,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共青团志愿者工作要点
2012年四川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团代会部署和要求,坚持“三效四化”工作理念,深入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奥运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着眼发展、着重基础、着力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合作”的志愿者工作格局。
一、深入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
构建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网络,逐步实现关爱农村留守学生阵地、队伍和服务基本全覆盖。
1、加强“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及时掌握各地农村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做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规划、项目评估、检查验收等相关工作。要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紧扣农村留守学生需求,创新建家模式、灵活建家标准,因地制宜建设“留守学生之家”。要逐步扩大合作建家领域,探索依托青少年宫、志愿者协会、青年中心、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农村书屋、农村警务室等阵地建设“留守学生之家”。
2、培育关爱志愿者队伍。积极招募大学生、医生、教师、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组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流动志愿服务队,深入“留守学生之家”服务。要广泛动员干部职工与农村留守学生结对,坚持做到一年内做一次家访、谈一次心、推荐一本好书、写一封信、与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做一次沟通。要通过举办亲情大讲堂、志愿服务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培育关爱志愿骨干队伍,逐步提高关爱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加大关爱资源整合。以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爱心联盟为纽带,整合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新闻媒体、公益团体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关爱合力。
4、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利用暑假、春节等关键时期,立足亲情弥补、学业辅导、卫生保健等关键领域,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将中长期关爱项目与短期服务、集中行动和分散服务、大型活动和小型服务、即时行动和日常服务有机结合,提高关爱服务的长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农村留守学生切实受益。
5、选树关爱工作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推广关爱工作的先进事例和典型经验。评选第二届留守学生自强之星、关爱之星,举办颁奖晚会,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浓厚关爱氛围。
6、强化关爱工作理论研究。依托专业力量深入调研,收集掌握农村留守学生信息和关爱动态,为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关爱工作长效机制的健全、社会资源综合支持体系的建立等突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1、规范管理模式,健全考核机制。规范招募工作,把好“入口关”,提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质量和水平。规范岗位管理,加强信息沟通,科学合理安排服务岗位,在受援县审定、岗位安排等方面做到整合力量,集中使用,全国项目受援县实施规模原则上不少于20人。各受援县必须按照团中央的要求,百分之九十的志愿者到乡镇服务。规范日常管理,加大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力度,明确职责和标准,严格考评,对工作不达标的受援县将取消受援资格。
2、丰富宣传手段,营造良好氛围。采用集中宣传和典型宣传相结合,评选 “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市州项目办”、“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服务县项目办”,组织开展四川省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服务成果展。利用各种媒介,着力对西部计划先进个人事例进行生动报道,宣扬志愿服务理念,提高西部计划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落实政策待遇,完善措施。根据志愿者的切实需求,完善措施,及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着重在就业和升学上为志愿者提供政策保障。联合省委组织部开展西部计划志愿者转聘“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和西部计划志愿者考取选调生工作。举行西部计划志愿者专场招聘会,积极为期满志愿者创造便利的就业创业条件。
4、科学策划培训,提升服务技能。按照基层实际和岗位需要,探索集中培训、在岗培训和上调轮训相结合的全方位培训形式。面向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服务岗位技能的培训,帮助志愿者深入了解省情、民情,深刻领会志愿服务理念,强化自学能力,提高适应能力,更加有效地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三、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
1、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调研。掌握基层服务情况、了解基层服务现状、找准基层服务困难,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讨论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2、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要,科学合理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做到既方便工作,又高效精干,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站的桥梁纽带和阵地辐射作用。
3、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以“中国志愿服务15年”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爱心助成长、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物业管理、金融服务等具有城市特征的专业志愿服务,实现社区居民所需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
四、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服务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共青团志愿者工作要点
共青团志愿者工作要点
2012年XX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团代会部署和要求,坚持“三效四化”工作理念,深入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奥运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着眼发展、着重基础、着力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合作”的志愿者工作格局。
一、深入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
构建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网络,逐步实现关爱农村留守学生阵地、队伍和服务基本全覆盖。
1、加强“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及时掌握各地农村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做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规划、项目评估、检查验收等相关工作。要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紧扣农村留守学生需求,创新建家模式、灵活建家标准,因地制宜建设“留守学生之家”。要逐步扩大合作建家领域,探索依托青少年宫、志愿者协会、青年中心、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农村书屋、农村警务室等阵地建设“留守学生之家”。
2、培育关爱志愿者队伍。积极招募大学生、医生、教师、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组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流动志愿服务队,深入“留守学生之家”服务。要广泛动员干部职工与农村留守学生结对,坚持做到一年内做一次家访、谈一次心、推荐一本好书、写一封信、与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做一次沟通。要通过举办亲情大讲堂、志愿服务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培育关爱志愿骨干队伍,逐步提高关爱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加大关爱资源整合。以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爱心联盟为纽带,整合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新闻媒体、公益团体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关爱合力。
4、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利用暑假、春节等关键时期,立足亲情弥补、学业辅导、卫生保健等关键领域,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将中长期关爱项目与短期服务、集中行动和分散服务、大型活动和小型服务、即时行动和日常服务有机结合,提高关爱服务的长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农村留守学生切实受益。
5、选树关爱工作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推广关爱工作的先进事例和典型经验。评选第二届留守学生自强之星、关爱之星,举办颁奖晚会,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浓厚关爱氛围。
6、强化关爱工作理论研究。依托专业力量深入调研,收集掌握农村留守学生信息和关爱动态,为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关爱工作长效机制的健全、社会资源综合支持体系的建立等突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1、规范管理模式,健全考核机制。规范招募工作,把好“入口关”,提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质量和水平。规范岗位管理,加强信息沟通,科学合理安排服务岗位,在受援县审定、岗位安排等方面做到整合力量,集中使用,全国项目受援县实施规模原则上不少于20人。各受援县必须按照团中央的要求,百分之九十的志愿者到乡镇服务。规范日常管理,加大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力度,明确职责和标准,严格考评,对工作不达标的受援县将取消受援资格。
2、丰富宣传手段,营造良好氛围。采用集中宣传和典型宣传相结合,评选“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市州项目办”、“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服务县项目办”,组织开展XX省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服务成果展。利用各种媒介,着力对西部计划先进个人事例进行生动报道,宣扬志愿服务理念,提高西部计划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落实政策待遇,完善措施。根据志愿者的切实需求,完善措施,及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着重在就业和升学上为志愿者提供政策保障。联合省委组织部开展西部计划志愿者转聘“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和西部计划志愿者考取选调生工作。举行西部计划志愿者专场招聘会,积极为期满志愿者创造便利的就业创业条件。
4、科学策划培训,提升服务技能。按照基层实际和岗位需要,探索集中培训、在岗培训和上调轮训相结合的全方位培训形式。面向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服务岗位技能的培训,帮助志愿者深入了解省情、民情,深刻领会志愿服务理念,强化自学能力,提高适应能力,更加有效地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三、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
1、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调研。掌握基层服务情况、了解基层服务现状、找准基层服务困难,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讨论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2、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要,科学合理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做到既方便工作,又高效精干,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站的桥梁纽带和阵地辐射作用。
3、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以“中国志愿服务15年”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爱心助成长、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物业管理、金融服务等具有城市特征的专业志愿服务,实现社区居民所需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
四、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服务工作
1、选拔培训奥运志愿者。通过网络报名,网络、手机答题,专家面试,选拔100名奥运志愿者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通过网络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传授奥运志愿者对外礼仪、常见医疗处理及急救措施、简单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手语交流等基本知识,帮助奥运志愿者为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优质赛会服务。
2、开展奥运志愿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传递微笑、服务奥运”、“奥运志愿进高校”、“迎接奥运、志愿有我”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奥运、参与志愿服务。
五、夯实志愿服务工作基础
1、推进立法。联合省人大内司委等相关部门开展立法调研。学习考察其他地区的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适时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畅通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渠道,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积极吸纳各类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为XX青年志愿者协会团队会员,加强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联系、注册、备案、管理和工作指导,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关系。特别是通过网络论坛、bbs、qq、msn等新兴渠道,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提高民间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正规化。
3、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评选第三届XX十大杰出志愿者、十大志愿服务集体、金牌志愿服务项目奖,以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短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典型的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要点
2012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团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的部署,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目标,高扬中国青年志愿者旗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探索将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服务时间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基础建设,加强基层工作,推动青年志愿者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一、结合当前重点,开展志愿服务
1.围绕重要纪念日、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志愿服务。抓住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志愿者日等契机,组织青年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围绕迎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启动志愿者文明宣传、招募培训等工作,开展交通、旅游等窗口行业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专项志愿服务工作。
2.开展基层团建和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实施志愿服务基层团建行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县乡基层,重点做好基层团建和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其中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中西部一千个以上县市。各地要组建青年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导师团,聘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创业精英,面向高校毕业生、城乡失岗青年等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3.建立健全网格化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启动实施“县县建协会”计划,力争今年全国县(市、区)全部建立团属志愿者协会(总队),积极探索协会社会化和实体化运转,形成自我造血机能。召开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区、乡村普遍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依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推进行业型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采取组织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加入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争取各级党政支持,推动建立青年志愿者专门工作机构。
4.探索志愿者队伍建设新途径。加强各类管理型志愿者的选拔和培养,依托管理型志愿者组织广大青年,探索“基层团干部+管理型志愿者”的组织领导模式,实现青年志愿者队伍“裂变式”发展。广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增强注册的便利性和针对性,探索qq群、网络论坛等网络吸引青年的新途径。加强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网络阵地建设,开展“中国志愿者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和推广工作,大力推进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信息化。
5.促进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辖区志愿者组织”的覆盖全体青年的组织框架,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组织中的大力开展团建工作,扩大团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
三、深化品牌项目,促进全面活跃
6.深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围绕社区基本功能和居民生活需求,广泛开展助老、助残、环保、治安、法援、未成年人帮教等志愿服务,着力探索居民获得服务和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的“两个便利化”机制。依托辖区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伙伴,不断拓展社区志愿服务资源。
7.分类推进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大力推进消防、献血、禁毒、防艾、生态等领域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增进社会安定与和谐。探索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实施新途径,稳步提高海外青年志愿者的参与规模与国际影响力。鼓励各地按照“扶贫+接力”模式继续实施扶贫接力计划。深化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志愿者、节能减排志愿者等工作。
8.全面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系列行动。组织好2012年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派遣和管理服务工作,做好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派遣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工作,不断提升招募质量,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深入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推动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支持引导大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9.强化项目管理和项目库建设。注重服务项目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设计,加强项目征集、开发、展示和合作等工作,建设各级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库和项目超市,适时开展项目交流和展示活动。
四、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
10.开展各类志愿文化活动。通过志愿者歌曲传唱、风采展示、故事征集等方式,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引领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风尚。积极推进青年志愿者组织ci建设,统一宣誓仪式和标志、徽章、歌曲、色彩等使用,增强组织识别感。通过大型活动、网络短信、公益广告、影视动画、小说歌曲等方式,培育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开展“争做志愿者•创造新生活”主题活动。
11.加强典型示范作用。各地要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志愿者团队评选表彰活动,树立青年身边可学可信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开展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奖项评选表彰活动。
12.创新舆论宣传载体和手段。注重发挥青年喜好的新媒体作用,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移动通信等进行深层次、立体化宣传。积极探索与媒体建立长期合作模式,通过开辟报刊专版、电视专题、人物专栏等方式,宣扬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
第五篇:2011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要点
2011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奥运年。今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团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的部署,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按照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发展十五年的经验和启示,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加强志愿服务基本建设,全面深化各项重点工作,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做强青年志愿者事业,继续引领和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继续保持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正确把握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方向。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重要启示,摸清志愿服务事业的现状,找准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发挥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结合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机制四大建设和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六大工作领域,认真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制订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工作规划》。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志愿服务各项基本建设,不断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事业化、社会化发展
建设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动员机制。凸显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把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长抓不懈,全力推进。要进一步挖掘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理念的内涵,用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感召青年和社会公众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坚持“重在策划、重在基层、打提前量、打主动仗”的基本思路,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品牌项目、树立优秀典型、介绍立法进展,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体现青年志愿者行动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着重宣传基层的生动实践,做好重点项目的制度规范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重点做好志愿服务立法和政策保障措施及志愿者权益维护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和保障志愿者权益。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了解媒体需求,探索与媒体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强化品牌形象,规范志愿者ci设计,统一注册程序、宣誓仪式,创作、推广志愿者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的作用,做好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工作。开展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奖项评选表彰活动;举办论坛、纪念晚会等中国志愿服务十五年重点活动。
着力构建志愿服务的便利化参与机制。以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为核心,在注册和服务、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两个便利化”上下功夫,活跃志愿服务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创新志愿者注册工作手段,采取网络注册、12355青少年信息平台注册、活动和项目注册、服务站点注册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注册渠道。今年,全国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争取达到2800万名。创新注册志愿者管理和开展服务工作思路,以推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试行)》为切入点,建设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管理型志愿者和骨干志愿者的核心作用,围绕他们形成规范的志愿服务团队,承担注册志愿者日常管理和岗位开发、开展服务等工作,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小型化、经常化和便利化。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打造志愿者注册与管理、志愿服务岗位信息发布与对接、志愿者交流与互动、志愿者工作展示与合作的有效平台。适时开通和推广使用中国志愿者网“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信息系统”、“志愿服务岗位信息发布系统”和“志愿者工作电子政务平台”。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站建站形式,拓展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功能,探索依托服务站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伙伴和法人志愿者,依托敬老院、福利院、图书馆等公益机构,推行服务基地认证和挂牌制度,探索在服务基地建立志愿者招募点、注册点和志愿者服务队。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和领导协调机制。以事业化发展为导向,学习借鉴已经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或领导协调机制地区的经验和模式,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志愿者工作部门;通过申请增加事业编制的方式成立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或自筹自支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等多种形式,在共青团组织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今年,省级团委争取普遍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积极推动地级以上城市团委组织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积极争取当地党政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成立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构,办事机构设在团组织。
探索建立联系和吸纳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促进基层活跃的合作机制。通过大力加强团属志愿者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协会专门工作机构、强化协会理事会建设、吸纳协会个人会员、完善协会组织网络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各级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联系、吸纳、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上的作用。加强协会与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国际志愿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吸纳运行规范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等加入协会。按照有关社团管理规定,积极探索在不同行业、系统、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建立协会分支机构,引导社会资源向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倾斜,着力促进基层志愿者组织的发育和壮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推动建立稳定有效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理念,推动设立“政府资助专项基金”,推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募集为主要来源、志愿者组织所在行业为依托、商业性途径筹集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总结推广已经建立的“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经验和模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争取党政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志愿服务基金会。与保险公司等合作,探索开发专门的志愿服务险种。
大力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已经立法的13个省(区、市)和8个城市的立法实践并进行推广。积极推动具备条件、未立法的地区的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做好志愿服务全国立法筹备和推进工作,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立法研讨会和课题研究,积极争取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法制办支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立法调研,提出立法建议报告,推动列入立法规划。
三、抓好重点工作、深化重点项目,动员广大志愿者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扎实推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相关工作,开展好“志愿中国•人文奥运”主题活动。按照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的相关要求,继续抓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京外省(区、市)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安全稳妥、保质保量地完成招募任务;加强培训工作和“省校馆”对接工作,着力提高赛会志愿者的赛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志愿者团队建设,加强与主责高校和场馆岗位的衔接。高度重视赛会期间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加强督导,确保安全。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做好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青年营各省(区、市)营员选拔工作和“奥运圆梦之旅”京外省(区、市)青少年代表推荐工作。深化“志愿中国•人文奥运”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递微笑,服务奥运”志愿者行动,广泛宣传奥运和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营造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
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结合社区实际需求,以“一助一”、“多助一”等长期结对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助残行动”、“筑城行动”、法律援助计划、“爱心助成长”计划等专项行动;深化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积极动员健康低龄老年人注册成为“金晖志愿者”,探索志愿者为老服务的长效机制;面向社会征集和推广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展维权志愿者、志愿辅导员以及禁毒、预防犯罪等专项志愿者队伍,探索志愿者服务青少年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实施“志愿服务培训师试验项目”,开发社区志愿者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师等级认证标准。推广志愿者培训基地挂牌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完善志愿者星级认证、奖章授予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行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全国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广泛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工作。
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扶贫开发领域重点项目。以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和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及研究生支教团深入发展,更好地发挥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示范导向作用,努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今年,西部计划保持原有实施规模,以做实为发展导向,继续深化专项行动。创新招募培训工作,改进和优化“招募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招募选拔环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