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
第二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
暨本土心理学高峰论坛
邀请函
各有关单位: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幸福感”已成为各级政府执政导向。“让人们更幸福”带来了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机遇,尤其是本土心理学在与西方心理流派积极对话后,展示出无限活力。当前,值得探索的课题是,如何帮助人们构建“幸福感”、“归属感”和“存在感”。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西方带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成为心理咨询的“第三大势力”。在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进程中,围绕“构建存在感”、“幸福感”是有识之士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所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高培中心、河南中医学院、郑州晓黎心理学研究中心、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将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郑州市召开第二届心理咨询专家大会。本次大会因突显本土心理学咨询理论及文化治疗工作坊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相信此次大会将成为中原心理咨询界的又一次盛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中西文化对话——构建中国人的幸福观”。大会组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论文及精品工作坊,为会议撰写并提交的论文,组委会将进行评优、授牌。大会将表彰“本土心理学发展特别贡献个人及单位”,组成“幸福中国——金牌讲师巡讲团”,大范围开展心理学普及演讲活动。掀起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旨在让全社会积极关注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让中国更幸福。
除开幕式主题报告外,本届大会将安排2个分会场,共计3场主题工作坊。相信本届大会将成为心理咨询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场盛宴,对企业、学校、机关等单位的心理教育与管理必将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本届大会额定人数300,公开邀请200名,出席人员由组委会统一邀请。
请认真填写参会申请表并发送至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凭邀请函方可出席。
组委会
第二篇:热烈祝贺第三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胜利召开
热烈祝贺第三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胜利召开
第三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暨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能力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第三届中原咨询专家大会),于2013年1月11日至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民航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美国、韩国、台湾、北京心理专业学术专家以及河南省各县市、各地区的心理咨询行业的一线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构建美好生活。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内在与超越——健康心理建构美好生活。随着“十八大”的胜利闭幕,我们国家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是中央及各级政府执政导向。“建立文化强国、倡导美好生活”带来了心理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各界对心理探索的热爱达到空前的高涨,这是机遇;如何提高“心理学人”的贡献力是当前发展中值得探索的最重要课题,这是挑战。在心理教育、精神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不同领域里,“成为具有能力治疗的人”是共同的诉求,而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定义中所包含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两大能力,又是广大心理从业者最薄弱的环节。为了提高心理从业者自身成长,培养一线人员的综合能力,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郑州市逻辑学会在郑州市召开第三届心理咨询专家大会,围绕“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能力”、“成为治疗的人”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广泛交流提高行业贡献力。本次大会因突显心理咨询一线实战经验,培养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能力,注重心理从业者的自身成长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相信此次大会将成为中原心理咨询界的又一次盛会。
第三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在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副院长杨雅清的主持下,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院长郇玉峰的欢迎辞中拉开了本届大会的序幕,美国哈科米培训导师贝隽文、美国存在人本心理学家杨吉膺、台湾认知取向心理专家刘秋霞、郑州八院院长胡雄、河南著名心理学家胡湘明等分别致辞祝贺此次心理咨询行业盛会的召开,同时预祝此次心理咨询专家大会的学术交流取得圆满的成功!
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已连续召开三届,在全国心理咨询行业是一个独创。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一线实战专家和学院派专家齐聚一堂,为着更快、更好的推动行业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进行融合。得到河南省各心理咨询培训学校及心理咨询机构的支持和肯定,受到国内同行业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他们强有力的支持。
本次大会在三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八场主题报告:美国哈科米培训系统唯一一位用汉语进行培训的导师贝隽文博士的主题报告:哈科米取向的心理治疗师;美国存在-人本取向心理学家杨吉膺博士的主题报告: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台湾认知取向咨商专家刘秋霞博士的主题报告:认知取向心理治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领教授的主题报告:西方心理治疗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院长郇玉峰博士的主题报告:整合理念的治疗关系;北京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专家组成员辛思洁导师的主题报告:亚隆团体理论与实践;萨提亚河南中心负责人吴和芳博士的主题报告:萨提亚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河南知名心理专家、艺术治疗师蔡劲林老师的主题报告:成为一位真正的治疗师。每一场主题报告,不仅展示了各位老师的学术成果,更展示了心理咨询工作者锲而不舍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精神面貌,是心理咨询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真实生动的写照,是对行业发展的厚重献礼。
此次大会中,邀请的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中,以工作坊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在心理咨询的实用技巧,在大会中共展现六种咨询技能:美国存在-人本取向心理学家杨吉膺博士与北京心之爱机构首席心理治疗专家陈珂含老师带领的存在-人本取向体验及督导工作坊;北京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专家组成员辛思洁导师与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咨询中心主任韩慧影老师带领的亚隆团体治疗体验工作坊;河南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陈爱国老师带领的人际关系模式治疗体验工作坊;台湾认知取向咨商专家刘秋霞博士带领的认知取向督导工作坊;萨提亚河南中心负责人吴和芳博士带领的萨提亚模式体验工作坊;舞动心理治疗师张红老师带领的舞动治疗体验工作坊。每一次的体验,都带领着参会人员走进生命最深处的感触与交流,让生命与生命之间有了更深的相遇!
大会还表彰了一批一线优秀心理咨询师,并对优秀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能力专业训练机构予以授牌表彰,感谢他们在心理学发展中所做的贡献。
最后,第三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在感动与喜悦中圆满闭幕。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院长郇玉峰代表全人团队感谢所有的前来参会的心理咨询专家以及行业的从业人员,拥有如此众多对心理咨询行业有奉献精神的从业者,相信心理咨询师行业前途将一片光明,我们一起携手为心理咨询行业的前行共同努力!
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 来源:计生协会 | 发表时间:2010-7-18 | 浏览次数:67
3为了推进我区幸福家园心理健康工程深入开展,根据西安市计生协《百名专家进社区活动方案》和《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工作五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在15个社区开展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全面提高辖区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与心理辅导站,完善社区一级辅导与预防,街道二级筛查与报告,区心理健康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与治疗,区计生协组织推动、指导管理、规范统一,形成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的网络机制,有效开展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辅导,把矛盾化解在社区,促进社区群众的心理和谐与稳定。在此基础上,在1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专家的带领下,进社区协助心理咨询辅导员开展社区心理大讲堂、指导社区开展心理辅导业务,全面提高辖区居民身心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帮助社区群众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树立科学全面的身心健康观;
(二)提高社区民众注重心理健康的意识;
(三)帮助社区群众掌握基本的情绪心理调适方法;
(四)优化社区公民生存环境,创建良好的心理氛围;
(五)为建立覆盖全区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预警的网络服务体系打下基础。
(六)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计生协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营造有利于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使我区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时间安排
2010年7月—2010年12月,组织15名具有二级心理咨询资格证的心理咨询专家赴15个社区,开展为期6个月的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服务活动。
四、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7月18——8月30日)
1、召开动员会。召开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动员会。
2、选择项目点。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在全区所有街道和城中村管理
办公室开展,选定的15个社区主要以环境条件好、软硬件设施全的省级先进社区为架构。中山门、解放门、自强路、太华路四个街道和城中村管理办公室各选定1个社区;西一路、长乐西路、长乐中路、胡家庙、韩森寨五个街道各选定2个社区、全区共15个社区作为项目活动阵地、15名专家作为项目服务队伍。
3、选择心理咨询辅导员。各街道、城中村管理办公室在入选的社区点中,各选一名计生专干或协管员作为心理咨询辅导员参加培训,参训人员要热爱社区心理健康事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年龄不超过45岁。
4、选择心理咨询专家。要求各街道和城中村管理办公室在辖区内寻找具有二级心理咨询资格证的心理咨询专家,每个项目社区点配备1名,作为进入社区服务的专家。若找不到专家,区计生协帮助协调专家定期到社区咨询、讲课。
5、专业学习培训。心理咨询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专家7—8月份参加西安市计生协会组织为期一周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
(二)项目实施阶段(2010年9月1——11月30日)
1、建立社区心理辅导室并挂牌,配备必需的办公桌椅、沙发、电脑、挂图等。建立建全心理健康登记、记录制度,营造宽松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环境。
2、全区15名心理辅导员将参加由区计生协幸福家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专家授课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课。
3、开展免费体验活动。每个社区每月选送2名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员,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到区幸福家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让他们免费亲身体验心理放松专业设备—音乐催眠放松治疗仪的专业心理放松训练,让快节奏的经济社会产生的紧张强烈的心理高压在舒缓悠扬的音乐中真正得到缓解和放松,使受试者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服务中增强对心理健康的感性认知和初步了解,回到社区向群众宣传,动员群众到区心理健康中心亲身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在社区要对辖区群众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调适,适时化解邻里纠纷与矛盾,初步调适稳定情感情绪和精神状态,对发展型问题和障碍型问题能够进行区别,发现障碍型问题及时转介绍到区幸福家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5、15名专家每人承担1个社区的服务工作,在社区面向群众开展心理辅导与服务工作,进行一级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对社区群众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心理情绪状态并尽量调适到健康状态,组织社区开展群众心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建立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服务的科研课题。
6、心理咨询辅导员要协助专家做好咨询与授课,组织社区目标人群参加社区心理大讲堂活动,每个社区要动员200人参加培训,接受辅导,要和专家互动,共同做好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工作。
(三)项目评估(2010年12月1——12月30日)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推进,项目终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将“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列入区计生协会年底目标考核之中。组织专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既要强化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监督,又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总结出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
五、项目产出
(一)建立一支由心理专家、专干、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
(二)区、街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络初步形成。
(三)项目期内使15个社区共接受各种服务的人群达到3000人次;接受咨询服务的城市人口约1500人次。
(四)对我区社区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撰写分析调研报告。
(五)总结全区广泛开展群众性心理教育活动的经验,建立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模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的开展,其组织协调工作牵涉到各个方面,必须形成领导带头、多部门配合的联动格局。区计生协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区人口计生局局长、计生协副会长安冰担任,下设办公室。各街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为工作顺利开展构筑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落实经费。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由于实施期长、培训面广、资金需求量很大,各街道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要充分利用协会的群团组织优势,千方百计寻求各种社会渠道以取得支持和帮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采取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获取一些经费,还可面向社会募集筹措资金,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附件:新城区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八日
附件:
新城区计划生育协会
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安冰 区人口计生局局长、计生协副会长
副组长:李锐 区人口计生局副局长(正处级)、计生协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蓉 区人口计生局副局长、计生协副会长
成员: 巩帅 区人口计生局办公室主任、计生协理事
周金华 区人口计生局业务科科长、计生协理事
曹森敏 区人口计生局流管办主任、计生协理事
魏俊荣 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计生协理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人口计生局副局长李锐担任,负责全盘工作,办公室成员高建平、孙艳、杨静,做好和市计生协联系,上报信息,报表、资料印发等日常工作,各科室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活动。
第四篇:第二届科技大会发言稿
科技铸就辉煌,创新引领未来
—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北京城建勘测院第二届科技大会报告
马海志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寒冬时节,群贤毕至!在举国上下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为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落实集团第九次及总院首届科技大会精神,走科技强企之路,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今天迎来了我院第二届科技大会。本次科技大会的主题是:总结回顾十年来科技成果和经验,展望未来科技工作发展方向,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而努力。现在由我代表院领导班子作科技大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科技铸就辉煌,创新引领未来,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一部分 科技成果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成长,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我院产值规模经历了百万元、千万元、亿元增长阶段,直至2011年的3个多亿,实现了我院的持续快速发展。正是广大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和一代又一代城勘人的艰苦奋斗和辛苦付出,换来了我院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铸就了我院的辉煌历史。
一、科技闪金光,硕果满枝头(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勇摘国家行业优秀工程奖)
在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全院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科技工作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在科研创新、优秀工程、专利获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
近十年来,我院共取得各类优秀成果20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43项,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以上13项,集团级29项;优秀工程奖131项,其中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3项,省部级以上106项;获取专利2项,申报待批专利2项;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更是多达200余篇。
2010年从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传来喜讯,由我院参与完成的《特大异型工程精密测量与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院自创建以来首次摘取的国家级科技奖项,该项奖项的获得也昭示着我院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供了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成为轨道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监测检测、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
三、专业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并形成了我院各专业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经过十余年在技术上的投入与积累,我院各专业均形成了
二、参与制定法规标准,打造一流企业(主编3部国家标准,参与多个行业地方标准)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我院多次参与国家和地方等重要政策和管理规定的编制工作。截止目前,共承担政府管理性文件10项,完成5项。其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督查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与测量培训教材》等。
共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编制13部,完成8部,其中主编国家标准3部,分别为《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规范》。国标规范和政府政策编制完成不仅是我院科技人员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显示出了我院的行业地位和综合实力,为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
独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岩土工程勘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提供技术保障,测量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提供质量保障,测试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安全保障,这些不仅成为我院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成为我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勘察专业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复杂工程环境和具体工程特点,依托原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将“风险勘察”的理念引入勘察生产实践中,保障勘察实施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引领勘察行业;通过多年工程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地下工程结构抗浮水位分析技术,攻克抗浮设计计算难题。开发形成了国内首家城市轨道交通特殊指标试验分析中心,建立起了完整的试验分析技术体系。
测量专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使“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整体道床轨道铺轨测量技术”、“设备安装精密测量技术”等方面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还拥有“陀螺经纬仪”、“GPS”、“TCA全站仪”等各类高精度测绘仪器,作为保障市场占有量的有利武器。同时我院对于“超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以及“大跨度、异形结构的三维空间放样技术”等高端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技术已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并获国家级金奖。
测试专业作为我院新兴产业,几年来监测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监测信息反馈时限不断缩小。特别是“穿越既有线工程实时监测技术”为我院独家拥有;“差异沉降监测”手段多样;“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在基坑桩顶水平位移、建筑物倾斜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岩土专业在沉寂多年之后,异军突起。目前在地铁降水设计与施工市场已稳稳站住脚跟,15号线一期奥林匹克站突破性的采用洞内降水设计思路,成功解决了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密集区域的降水问题;同时在降水井施工工艺应用研究方面改进北京地铁7号线一次成井技术解决了西部卵石地区成井难题;在岩土工程设计领域,应用MIDAS、PLAXIS、FLAC3D等数值模拟软件丰富了设计文件内容,成功的转化为经济效益。
环安公司是我院主业的延伸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发展,环
安公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开发了自平衡测试技术,并成功的进行了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成套技术,在新建工程穿越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过程前,对既有线路进行全面快速的检测,为既有线的结构安全评估提供现状参数,并为既有线路的安全维护提供依据,保证新建工程安全穿越,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北京市行业内广泛应用,相关内容已编入地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四、提能增效,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自主研发了一批科技产品和软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院信息化建设异军突起,取得阶段性成果。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三维辅助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由我院自主研发的信息化产品和软件在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院专利产品“轨道交通土建施工监测信息化平台”目前已投入于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的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使用中,不仅为我院开拓市场助力,也为我院的日常生产任务 3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工程测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测量仪器自动化采集数据及处理系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具有超高精度要求施测难度大的代表性工程中。我院自主研发的“OA办公系统”、“财务报销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目前普遍使用。这些信息化系统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规范流程,而且为顾客实时掌控施工现场情况提供了准确客观的平台,获得了顾客的高度好评。
五、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在新技术开发应用上不断开创进取,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测量专业院依托我院在轨道交通领域内的客户资源、信息储备资源优势,引进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等装备,重点拓展三维测量技术、可视化展示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发展高铁CPⅢ技术向城市轨道交通移植,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其它非传统市场和领域有所突破。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瞬间精确获取海量点位的空间位置,直接得到被测物体三维可视的、可量测的点云成果,使得三维实景复制和重现变得轻而
易举,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工业构件检测、地形测量和DEM获取等方面;能够自动照准和观测的全站仪被称为测量机器人,在高铁测量和实时变形观测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并成为我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后劲。
勘察专业院在传统勘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在我院历史上首次开展了长春、石家庄地铁抗浮水位研究、南宁地铁降水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铁16号线环评水文咨询研究等项目。不仅取得了经济效益,也扩大了我院影响,为今后业务拓展和承接新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测试专业院坚持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之路,积极开展“非接触变形监测技术”、“自动化监测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矿山监测等方面的立项研发,努力打造监测第三板块。
岩土专业院打破以施工为主体的工程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含量。在既有构筑物加固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端,14号线工程大井站----丰台北路站区间穿越丰北桥段复合锚杆桩注浆加固工程,采用风动潜孔锤施工工艺成孔,实现单孔分段三次注浆。该项设计任务填补了我院在深基坑工程设计领域的一项空白。在地铁7号线降水成井中,采用风动潜孔锤分别进行一次性钢管成井技术和PVC管成井技术,该工艺通过专家评审,地铁降水设计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泉水项目是由我院牵头进行的一项旨在“解决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与泉水的关系,确保济南泉水正常喷涌”的科研项目。受济南市政府委托,我院迅速成立了技术专家组,采用了微动探测、陆地声纳、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示踪试验等新型手段,并应用三维地质建模、综合分析评价等方法取得了研究区域内基本地质结构。该项成果经四名院士和专家鉴定已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六、依靠科技实力,提升行业地位
我院十分注重在行业中的交流与担当,共参加了32个国家及行业协会、学会,努力使企业处于行业中心,承担一些社会公益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筹办组建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与测量专业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轨道交通勘察与测量的委员会,提升了我院在轨道交通勘察与测量行业内的地位。配合住建部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协助住建部编制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督查要点,在建设部组织的质量安全大检查中,连续多年抽派我院专家参加了工程项目巡检工作;并在检查结束后,委托我院对质量安全
督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我院承担了路政局课题《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系统》研发工作。目前课题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专家认为,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穿越既有线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地加强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力地保障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并将为我国各城市开展穿越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外我们还用技术与质量来体现我们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院多次参与了北京市地铁工程的事故抢险工作,在今年的北京7.21特大抗洪抢险中,我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配合政府部门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重建保障:勘察专业为房山区8个乡镇和平谷区累计143条229公里的损毁道路勘察和后期地质灾害调查任务,测量专业为保障安置房10天交付的目标,抽派骨干不分昼夜进行现场勘测工作,时刻跟踪安置房建设的全过程,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最优质的勘测保障。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在我院先进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奉献精神支撑下,在今年六十年一遇的雨季期间,由我院参与的轨道交通工程均未出现大的险情。政府工作和行业协会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政府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也为我院赢得了话语权。
七、以人为本,打造科技创新队伍
随着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了一只稳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目前,我们院拥有技术人员235人,占全员总数的70%,博士学历8人,硕士82人,具有教授级高工13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24人,各类注册工程师70人。我院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一方面拥有一批享有很高威望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在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测量、监测和风险管控等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在带动科研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我院青年技术人员高爱林同志主持的《城市轨道交通土建自动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博士后吴锋波同志主持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获得2012北京市委组织部资助人才资格。
第二部分 科技工作经验总结
作风及自主创新的工作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总结起来的主旨是-五个力保发展。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以创新求发展,靠创新赢未来。这是我院一直奉行的发展理念,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及人才创新才能为企业提供新鲜的养分,在创新中谋求长足的发展。近年来院领导班子越来越重视我院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成本的投入逐年增长,通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我院在2010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资格的取得不仅每年减免数百万税收,提高了我院在行业中的品牌竞争力,更使我院从单一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科研与生产并重的综合型勘测院。
为了贯彻落实院科技创新的管理目标,2010年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技术与研发部,负责院级科技创新项目的统筹、立项、研发及管理,到2012年我院通过院内部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课题吸引到了外部科研项目合同额累计达1200余万元,自主研发了十余项勘察、测量及监测类专利技术及软件系统,每年为我院节约生产成本数百万元。
二、科技是企业发展第一生产力
我院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我院雄厚的技术实力、扎实的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核心技术日趋成熟的前提下,我院适时调整了营销策略,开始注重技术与服务并举,并且将技术研发成果紧密结合到营销实践中,使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出得去、讲得来、争得起、订得下”,逐步打开了很多新型、高端的市场,并为我院走向全国乃至海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秉持着这一指导思想,我院通过市场积累,洞察市场先机,通过与轨道交通建管公司合作《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不但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的扶持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还为我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只有不断的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研发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才是企业提高自身品牌价值、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唯一途径。我院坚持走产品系统化、体系化、标准化道路,善于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总结和深化,挖掘顾客潜在需求,形成核心技术,打造完整的系列化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推荐给顾客,推向市场,打造全新的品牌,提升我院在行业中的整体影响力,并为我院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科研人员的培养,我们主要注
重了“三个能力”,采用“四种方式”。
三个能力,一是科技研究开展能力,包括开展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对科研方向的确定、计划、研究和完成能力,以及熟悉科研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和辨别能力;二是领导带头能力,包括对项目的管理、策划、控制能力,以及管理领导科技人才的能力;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能力。
四种方式,一是“传、帮、带”内部人才培养方式,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拜师教学,利用内部讲课、演示、实习等方式,增加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二是培训方式,在全院范围内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通过每年数十场的内外部培训交流,激励科技人员学习深造,并逐步增强考核力度,将培训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引进来、走出去”——通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我院科技人才力量,每年定期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到院授课,吸取外部养分,积极将本院的青年骨干人才送出去,输送到各类重点院校深造。四是开展会议论坛方式,通过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行业会议,组织院内新员工论坛、工程师论坛、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了全院技术骨干的学习热情,为全院的技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制度是科技创新的保障力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院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完善科研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先后出台了《技术系统管理规定》、《获奖科技成果和优秀勘察项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科研奖励管理制度,又陆续编制了《自主知识产权奖励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细则》等制度,加大了科研、获奖、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奖励力度,在科研获奖方面最高奖项奖励额度由2008年的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性奖励8万元一举提升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性奖励50万元。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但充分考虑了我院的科研创新、生产经营现状及未来管理模式的需要,还充分考虑了员工的个人福利,力求让每一位为我院辛勤劳动的在职员工都能够享受到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成果,通过企业的发展增加全院职工的个人收入,从而增加企业凝聚力。
五、领导重视、骨干支持、一致共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领导重视。2003年,我院年产值仅3000万元。为了进一步扩大我院生产规模,提高产值收入,院领导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启动。科研投入与产值挂钩,目前已到达到总产值的3%。在科研项目的选题上,由我院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集中筛选,并言传身教为科技人员指引研究方向。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有效开展,各专业院也相继组建了以专业总工为组长的技术创新专业小组,每年都要制定立项计划,将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作为硬性指标列入考核指标,将科研工作实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依据。
我院科技工作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总院领导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我院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院领导集体向长期关心支持勘测院发展的上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勘测院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工作默默耕耘、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三部分 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院的科技发展距离业主的要求,距离我院当前的社会影响力的要求,距离员工满意度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完 8 善和提高。在技术创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还与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不能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领域略显单一
大家都知道,我院为地铁而生,因地铁而发展。这些年所有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也基本上围绕着地铁勘测开展。而在地铁以外的行业涉足甚少,这样的技术格局不利于我院的稳定发展,在地铁建设规模萎缩时,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我们。
二、高端人才比较缺乏
尽管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院培养了一批知名专家,已经形了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但是,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到现在还没有培养出本院自己的大师级人才。
三、科研创新体制尚待健全
我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出台了很多科研创新管理办法和企业规章制度。但是,在科技创新考核体系方面尚不完善。现有的院内规章多偏重于奖励,而轻于考核和处罚。
第四部分 创新引领未来
面向未来,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创新型勘测企业之路,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深化专业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立足轨道交通推动专业多元化发展,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科技发展方针和目标
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制度举措方面,既要顺应行业科技发展潮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紧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需求,选择符合我院实际发展的道路。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探索出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构建多元化创新格局、立足专业化建设、支撑企业发展、引领行业未来。
未来五年,我院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紧密围绕生产开展科技创新。我院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开发行业前沿技术,建立一个适应我院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科技成果。未来五年的科技工作具体目标是: 1.各专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勘察数值化、测量可视化、监测自动化、检测体系化、岩土治理高端化,最终发展成为综合勘测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2.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开发行业前沿技术,推出新的产品,支撑企业发展。
3.获得以我院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取得专利技术5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
4.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力争高新技术收入达到总收入的60%。
二、科技发展部署
为实现我院今后五年目标,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摆在全院科技工作的首位,建设以专业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掌握行业发展核心技术,拥有若干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我院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导我院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依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集团和总院的科技发展战略,结合我院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制定我院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以便更好的指导我院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加大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力度
要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翻的宏伟目标,具体到我们勘测院,就是产值规模和利润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翻,这就需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目前的专业特点和市场行情,我们需要重点培育好以下几个产业。
起飞第六专业。我院软件研发专业经过10年的培育已经初具规模,蓄势待发;通过加大软件研发的科技扶持力度,整合软件研发、信息化服务、三维动画、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形成软件研发与服务产业,实现对内服务,对外赢利。让软件研发业成为我院继勘察、测量、监测、岩土、检测之后的第六支柱专业。
做强地质灾害专业。我们院目前拥有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治理等四项甲级资质,可是地质灾害的业务份额不足1%。归根结底就是在地质灾害专业方面还没有形成特有的核心 10 技术;因此,需要加大地质灾害专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做强地质灾害专业,使其成为我院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做大轨道交通运营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专业优势,开展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健康检测、安全监测和病害治理研究;做大轨道交通运营产业,使其能够成为后轨道交通时代我院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
做好临近专业技术储备。在抓好现有专业科技创新,培训支柱产业的技术上,积极开展临近专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比如: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评价技术、泛在测绘与泛在地图研究等,为我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技术力量。
(三)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引进外部研发资金 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稳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院科技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但是相对于我们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日渐高涨的行业地位,相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还尚显不足,还需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另外,除了企业自身的投入,国家和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到协会,都有科技创新资金的扶持。所以,我们要加大社会资金的申请和引入。总之,要确保科技创新的稳定投入,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研发氛围。
(四)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
推动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健全我院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体系,构建以一线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一,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和统筹,调整优化现阶段技术系统运行模式,合理利用机关和各专业院的优势资源。第二,创新科技项目体系和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探索首席专家制。把项目的指挥权、财权及人权均放手交给首席专家。第三,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将加强创新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环境。第四,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制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
(五)培养造就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做为重点来抓,切实加强各专业的自身专家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能担负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等重要任务的领军人物和大师级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提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重,优化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完整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以增强我院科技人才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平衡好生产和科研的关系
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人反映生产与科研是相互矛盾的,搞了生产就不能搞科研,搞了科研就不能搞生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平衡好生产和科研的关系,做到生产科研两不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分层次的科研管理。科研包括宏观科研和具体科研,应分层次管理;宏观课题,管理类课题就要放在机关或者专门的科研部门研究。具体科研和技术改造类科研就要放在一线部门研究。
依靠科技提能增效,以科技促生产。搞科研不是耽误生产,而是为了提能增效,为了促进生产和发展。
在生产中科研,在科研中生产。要用科研的创新精神和思路开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结出科研的成果;要将科研的成果和精神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将科研产业化,在科研的过程中产生效益。
(七)积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工作,尽早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先进的技术在生产中全面推广,以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将科技创新工作与营销相结合,在投标方案中更
多展现技术创新成果,提高技术方案水平,以承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工程项目。加强重大、重点工程及创新成果的技术总结工作,进一步增加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创优及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获奖数量。积极参与行业规范、标准、手册等的编写工作,以提高我院的行业地位。面向生产搞好科研,加强产学研联合,大力推进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同志们,科技铸就辉煌、创新引领未来。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26日
第五篇: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范文
2018年5月16日-19日,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以下简称“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 17 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及企业领袖共同参与。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以“智能时代: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为主题,持续打造智能科技领域最有权威、最有品质、最有规格的全球盛会。天津市第五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五季新风”)作为绿色智能化产业,有幸应邀参加此次展会。
智能+未来
2018年5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市委书记李鸿忠,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知识社会局主任英德拉吉特·班纳吉致辞。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怀进鹏,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市政协主席盛茂林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主持开幕式。
李鸿忠在致辞中提到,当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影响着、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们正迈向一个万物互联、万象更新的智能时代。展望智能新时代,我们憧憬无限;拥抱智能新时代,我们信心满怀;携手智能新时代,我们一路同行。
产业科技+展位现场
此次智能大会上,第五季新风凭借领先技术、智能化产品等优势成为此次展会中的一大亮点,成功吸引了参观者、厂商和业内人士们的一致认可。展会现场,第五季新风展台前人潮涌动,参观者络绎不绝。现场展位设计融合了此次展会主题“开启智能新时代 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智能元素,并以第五季新风VI色为展位主色调。次展会共展出18款新风智能产品,其中墙式系列3款、壁挂系列5款、立柜系列3款,吊顶系列3款、净化产品2款。新风小秘书,智能分区风口等部分新产品也首次在展会中成功亮相。
第五季新风作为国内领先行业品牌,始终秉承着科技、创新及诚信服务的先进理念,立足于中国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产品服务,并获得市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公司从成立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就已拥有研发专利50余项。在技术上,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化技术在新风产品中的实际应用。正是基于这种认真的态度、创新性的研发理念和过硬的整体实力,第五季新风正以实际行动让更多空间都能实现智能化富氧生活。
领导到访+媒体关注
5月15日布展最后一天,津南区区领导亲自莅临第五季展位,参观并指导现场工作。并就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展会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月16日,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天津经济时报、津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采访了第五季新风,公司总经理赵洪民针对当前新风行业、公司发展及行业未来趋势等问题一一回答并阐述了观点。
5月17日,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津南区区委书记刘惠等领导莅临第五季展位参观慰问。第五季新风董事长孙树忠向在场领导介绍了公司品牌、产品以及新风行业的发展方向。张国清在听取新风相关产业的介绍后,给予了肯定,并阐述推进生态产业的发展方向。
绿色智能产业是当前深化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此次智能大会,希望能与更多业界同仁合作共享,将新风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五季新风一直以来不断创新研发,为住宅、商用及公共场所等室内空气环境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优质的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