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版

时间:2019-05-12 20: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版》。

第一篇: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版

【课程编号】

普通心理学

General Psychology

【学 分】7【参考学时】11

2【编 写】李琛【审核】李晓林

(一)授课对象

本课程适用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介绍了绪论、心理的生理基础、人的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由于最后一部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叉,本次授课舍去最后一部分内容。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对现有心理学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主要内容: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

重点:掌握什么是心理学;熟悉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难点:心理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主要内容:脑的进化;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系统;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重点: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方式。

难点:鲁利亚的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感觉

主要内容: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相关知识;了解其他感受。

重点:常见的感觉现象;视觉的感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难点:视觉神经三级传导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听觉的编码。第四章知觉

主要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错觉。重点: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的特性;图形组织的原则。难点:深度知觉的线索;错觉理论。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主要内容:意识的一般问题;意识的几种不同形态;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生理机制。

重点:睡眠的阶段;注意的种类。难点:注意的认知理论。第六章记忆

主要内容: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记忆系统;内隐记忆。重点: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难点:部分报告法;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第七章思维

主要内容:思维的一般概念;表象与想象;表象和想象的脑机制;概念及推理;问题解决。

重点:心理旋转;层次网络模型、推理中犯错误的常见原因。难点:问题解决的策略。第八章语言

主要内容: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语言的生理机制;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重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因素。难点:乔姆斯基的语言生成理论。第九章动机

主要内容:动机的一般概念;需要理论;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种类;意志行动。重点:动机的概念;动机与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难点: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唤醒理论、认知理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主要内容:掌握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述;情绪和脑;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理论;情绪的调节。

重点:情绪的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难点:情绪理论。第十一章能力

主要内容:能力的一般概念;能力的种类和结构;能力的测量;能力发展和个体差异 重点:能力的理论(二因素说、三元智力、成功智力、多元智力、Pass模型)。难点:能力的测量(智力测验中的标准化、信度、效度)。第十二章人格

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的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重点:人格的概念;认知风格。难点: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将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涉及,故在此略过不讲。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

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实验室实验、课堂实验演示、自学导读和课后开放性作业等。

批判性学习。心理学家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是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即:分析情况以确定因果关系,提出假设,作出客观的决策,批判性地阅读综述文献,批判性地写作。在本课程中把这些活动中包含的思维技能与大量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和心理学理论一起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六)考核办法

1、平时成绩:30%(作为参考)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

2、笔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

3、普通心理学在大一开设一学年,第一学年上、下学期各举行一次闭卷考试。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十七次印刷)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 津巴多 著:《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3、(美)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张春兴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7年版

(八)学时分配

第二篇:299-“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材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大纲依据

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 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 依据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基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 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4. 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能力特点。5. 依据于国外同类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手段与技术。

五、教学原则

1. 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 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 4. 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 5. 动手操作的原则。

6.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实验室实验、课堂实验演示和课后作业等,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七、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10课时,平均每周4学时,课堂讲授3课时,实验室实验1课时。

各章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7课时)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 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 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 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 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

2.具体研究方法所针对的课题; 3.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所需辅助设备与材料:

教学录像片: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6.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8.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 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9.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10.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本章必读的书面和参考书目:

1.叶奕乾等主编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墨顿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上卷,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7课时)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 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2.难点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神经元结构图;神经传导电传导示意图;突触结构图;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图;皮层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结构图;相关教学录像带一盘。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 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2.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4. 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5. 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6. 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7. 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8. 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本章必读的参考书目:

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三章 感觉(8课时)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基本现象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基本听觉现象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与种类; 2.了解各种感觉现象及其生理机制;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2.视觉的基本现象以及听觉的基本现象; 3.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4.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体教学设备。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图;人的视觉通道模式图;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图;马赫带图;暗适应曲线图;人耳构造图;等响曲线图等;相关教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 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8.试说明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9.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10.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1.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实习活动:

1.颜色混合演示实验 2.马赫带演示实验

3.颜色对比实验 4.视觉后象实验 5.闪光融合实验 6.听觉定位实验 7.证韦伯定律

本章必读的参考书目: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四章 知觉(8课时)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 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

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知觉的概念、知觉中两种加工;

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图形的组织原则及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等; 4.知觉的生理机制;

5.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6.错觉的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两歧图形;隐匿图形;不完整图形;主观轮廓图;纹理梯度图;运动透视图;错觉图等。相关教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4、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5、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6、人的听觉定位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叫似动?它的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实习活动:

1、双眼视差演示实验

2、似动现象演示实验

3、大小恒常性实验

4、听觉定位演示实验

5、主观轮廓演示实验

6、用复制法测定时间知觉误差的实验

7、知觉整体性优先的实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7课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 4.注意的认知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波图;注意三种理论的比较图形。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3、睡眠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

5、注意有哪些分类?

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简要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实习活动: 1.耳分听实验 2.注意分配实验 3.注意集中实验

7.活动任务对注意的影响的实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六章 记忆(9课时)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 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概念、结构和加工过程;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及遗忘特点; 4.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遗忘规律和提取的特点;

5.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6.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长时记忆的分类及相关的脑结构图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等图。相关教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2、记忆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3、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

4、什么是感觉记忆?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7、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是什么?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9、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10.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实习活动:

1.局部报告法验证瞬时记忆的实验 2.短时记忆容量的实验 3.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实验

4.不随意记忆和随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比较实验 5.验证内隐记忆的实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王甦 朱滢等:(1993):《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台北市:东华书局,1997年。

第七章 思维(7课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二、想象

第三节 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与种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创造性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

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及想象的综合过程; 3.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推理的概念和有关推理的理论; 4.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策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心理旋转实验的字母图形;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材料图;河内塔问题图等;九点连线图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4、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5、什么是有意想象?它有哪些种类和特点。

6、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7、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有哪两种?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9、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10、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11、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实习活动:

1.人工概念形成的演示实验 2.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的实验 3.河内塔实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王甦 朱滢等:(1993):《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台北市:东华书局,1997年。

第八章 语言(6课时)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 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2.语言的理解的概念及其影响字词、句子、课文理解的因素; 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4.语言的生理机制;

5.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语言结构的层次图;歧义句的成分分析图;发音器官示意图;电刺激部位与命名错误率关系图;不同任务条件下激活的大脑皮层区域图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什么是语言的表征?语言的加工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语言可分为哪几种?各种语言有哪些特点?

4、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5、什么叫音位?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什么意义?

6、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

10、试说明语言产生的性质及阶段。

实习活动:

1.发音器官对智力活动影响的实验 2.比较句子类型的理解速度的实验 3.语义启动的实验 4.Stroop效应实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王甦 朱滢等:(1993):《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台北市:东华书局,1997年。

第九章

动机(8课时)

第一节

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 3.描述社会性动机; 8.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

9.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动机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冲突与挫折;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动机的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仪器,动机与行为的录像带,控制点测查工具,成败归因维度图解,成就动机测试图片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试举出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2、试举例区分动机和需要。

3、描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对其中每种动机举个实例。

4、试解释动机的唤醒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举例描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怎样提高自我效能感?

7、你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反应?如何提高挫折耐受力?

实习活动:

1.预定任务目标对活动效率的影响。2.社会比较对活动效率的影响。3.期望(志趣水平)对活动的影响。4.诱因激励动物的活动。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詹姆斯 H.麦克米伦主编,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王甦、朱滢等:《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9课时)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情绪情感的性质、种类与功能; 2.描述表情的意义; 3.理解情绪的理论;

4.了解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情绪与脑的关系问题; 2.情绪的调节与心理健康; 3.情绪的机制; 4.情绪调节的方法。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情绪的各种模式图,奥尔斯实验装置图,人类基本表情图,身体姿态 15 及其意义的示意图,教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情绪和情感的成分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某种情绪或情感来说明。

2、情绪和情感有哪些功能?

3、简述情绪的中枢机制。

4、表情包括哪些方面,试举出一个例子分别说明。

5、试解释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6、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或作用?

7、据你了解情绪调节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8、研究情绪的调节有什么意义?

实习活动:

1.面部表情的判断; 2.身体姿势的判断;

3.关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准确性的讨论; 4.动物情绪的唤起。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徐景波、孟昭兰:“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5,18(3):134-139。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十一章

能力(9课时)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天才与才能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二、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阐述能力的概念;

2.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3.阐述智力的理论;

4.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5.描述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能力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智力三元论; 3.离差智商的概念;

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过程; 5.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录像带,智力结构图解,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瑞文测验工具、创造力测验演示工具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3、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

4、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的理解。

5、谈谈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优缺点。

6、怎样理解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7、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能力发展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8、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别差异?

实习活动:

1.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实习。2.瑞文测验的操作。3.测验标准化的讨论。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1.潘菽:《人类的智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2.林崇德 辛涛:《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阴国恩 李洪玉 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十二章

人格(9课时)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二、类型理论

三、结构理论

第三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二、冲动—沉思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第五节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2.阐述人格理论;

3.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 4.综述导致人格差异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人格的基本特性,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2.人格理论,认知风格; 3.人格测评的方法; 4.人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录像带,人格层次图,人格维度图,镶嵌图形测验TAT测验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举例说明人格的四个特性。

2、结合自己的特点,试区分气质和性格。

3、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认知方式,试分析自己的认知方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特点。

4、特质论和类型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5、什么是“大五人格因素”?

6、试分析几种人格测验的优缺点。

7、试讨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问题。实习活动:

1.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测验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3.瑞文测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1.黄坚厚《人格心理学》,心理出版社(台湾),1999年版。2.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简.斯特里劳著,阎军译《气质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十三章

学习(8课时)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联结学说

二、认知学说

第三节 动作与技能的学习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特征

三、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四、技能的相互作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和类型;

2.阐述基本的学习理论,区分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3.了解动作和技能的学习过程; 4.了解不同技能的相互作用过程。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学习的概念;

2.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以及这些学习类别之间关系; 3.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提高练习效率条件; 5.正迁移和负迁移。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录像带,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装置图,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装置图。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分析变化与学习的关系。

2、怎样理解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请举例说明。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5、举例说明顿悟说和试误说的区别。

6、什么叫做迁移,举例说明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

实习活动:

1.动作技能的迁移实验 2.技能形成中的高原现象 3.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实验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1.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2.冯忠良:《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9课时)

第一节 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一、生命的各个时期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四、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胎儿期的发展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三、婴幼儿动作发展

四、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发展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性发展

一、依恋行为

二、道德发展

三、人格发展

第五节 成年后的社会适应

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 2.理解生命的各个时期及其年龄特征;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阐述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5.了解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婴幼儿动作发展及其特点;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作用,脑发育的关键期及可塑性,个体发展的动力问题。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录像带,胎儿形成的图解,人生发展各阶段图解,视崖实验演示材料。皮亚杰认知研究的有关材料,成年后和老年期个体发展的任务图解。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研究人生发展的方法有哪些,并作评价。

2、解释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这一规律?

3、区分语言获得的两种主要理论。

4、解释思维发展中的“自我中心”现象。

5、什么叫做依恋,婴儿依恋的类型有哪些?

6、试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实习活动:

1.婴儿视崖实验演示。2.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本章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1.朱智贤主编《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姆斯 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上海),1996年版

八、课时分配

总课时为110-120,上半学期约占50-55课时,下半学期约占60-65课时。

九、测试与评估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包括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

第三篇:“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一、教材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 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 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 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 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 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 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 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 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 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大纲依据

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 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 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 向。

2、依据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育部“心理学理科 人才基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4、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 和能力特点。

5、依据于国外同类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手段与技术。

五、教学原则

1、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

4、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

5、动手操作的原则。

6、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

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实验室实 验、课堂实验演示和课后作业等,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 献,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 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 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七、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 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10课时,平均每周4学时,课堂讲授3课 时,实验室实验1课时。各章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7课时)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 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 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 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 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

2.具体研究方法所针对的课题;

3.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所需辅助设备与材料:

教学录像片: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 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

什么作用?

5. 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1. 叶奕乾等主编 《普通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 墨顿.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上卷,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7课时)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 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2.难点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神经元结构图;神经 传导电传导示意图;突触结构图;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图;皮层 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结构图;相关教学录像带一盘。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 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2.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4. 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5. 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6. 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7. 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8. 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

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三章 感觉(8课时)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基本现象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基本听觉现象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与种类;

2.了解各种感觉现象及其生理机制;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2.视觉的基本现象以及听觉的基本现象;

3.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4.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体教学设备。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图;人的视觉通道模 式图;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图;马赫带图;暗适应曲线图;人 耳构造图;等响曲线图等;相关教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

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9.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10.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1.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实习活动:

1.颜色混合演示实验

2.马赫带演示实验

3.颜色对比实验

4.视觉后象实验

5.闪光融合实验

6.听觉定位实验

7.证明韦伯定律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四章 知觉(8课时)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年版。1994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

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

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知觉的概念、知觉中两种加工;

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图形的组织原则及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等;

4. 知觉的生理机制;

5.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6. 错觉的理论。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两歧图形;隐匿图形;不完整图形; 主观轮廓图;纹理梯度图;运动透视图;错觉图等。相关教学 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 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4、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5、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6、人的听觉定位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叫似动?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实习活动:

1、双眼视差演示实验

2、似动现象演示实验

3、大小恒常性实验

4、听觉定位演示实验

5、主观轮廓演示实验

6、用复制法测定时间知觉误差的实验

7、知觉整体性优先的实验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7课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年版。年版。1997 1991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

4.注意的认知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波图;

注意三种理论的比较图形。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3、睡眠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

5、注意有哪些分类?

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简要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实习活动:

1.耳分听实验

2.注意分配实验

3.注意集中实验

7.活动任务对注意的影响的实验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六章 记忆(9课时)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

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概念、结构和加工过程;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及遗忘特点;

4.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遗忘规律和提取的特点; 5.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6.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长时记忆的分类及相关的脑结构图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等图。相关教 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2、记忆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3、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

4、什么是感觉记忆?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7、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是什么?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9、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10.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实习活动:

1.局部报告法验证瞬时记忆的实验

2.短时记忆容量的实验

3.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实验

4.不随意记忆和随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比较实验

5.验证内隐记忆的实验。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王甦 朱滢等:(1993):《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台北市:东华书局,1997年。第七章 思维(7课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表象

想象

第三节 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与种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创造性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

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及想象的综合过程;

3.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推理的概念和有关推理的理论;

4.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策略

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心理旋转实验的字母图形;人工概念形 成的实验材料图;河内塔问题图等;九点连线图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3、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4、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5、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有哪两种? 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6、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7、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9、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实习活动:

1.人工概念形成的演示实验

2.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的实验

3.河内塔实验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王甦 朱滢等:(1993):《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台北市:东华书局,第八章 语言(6课时)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年。1997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 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2.语言的理解的概念及其影响字词、句子、课文理解的因素;

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4.语言的生理机制;

5.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语言结构的层次图;歧义句的成分分析 图;发音器官示意图;电刺激部位与命名错误率关系图;不同 任务条件下激活的大脑皮层区域图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语言可分为哪几种?各种语言有哪些特点?

4、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 形式的失语症?

5、什么叫音位?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什么意义?

6、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

实习活动:

1.发音器官对智力活动影响的实验

2.比较句子类型的理解速度的实验

3.语义启动的实验

4.Stroop效应实验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王甦 朱滢等:(1993):《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台北市:东华书局,1997年。

彭聃领 舒华 陈煊之主编:《汉语认知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九章 动机(8课时)

第一节 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

3.描述社会性动机;

8. 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

9. 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动机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冲突与挫折;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动机的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仪器,动机与行为的录像带,控制点测查工具,成败归因维度图解,成就动机测试图片等。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试举出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2、试举例区分动机和需要。

3、描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对其中每种动机举个实例。

4、试解释动机的唤醒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举例描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怎样提高自我效能感?

7、你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反应?如何提高挫折耐受力?

实习活动:

1.预定任务目标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2.社会比较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3.期望(志趣水平)对活动的影响。

4.诱因激励动物的活动。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詹姆斯 H.麦克米伦主编,何立婴译

《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王甦、朱滢等:《当代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9课时)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 情绪与脑

年版; 1989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表情

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

语调表情

感觉反馈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情绪情感的性质、种类与功能;

2.描述表情的意义;

3.理解情绪的理论;

4.了解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情绪与脑的关系问题;

2.情绪的调节与心理健康;

3.情绪的机制;

4.情绪调节的方法。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情绪的各种模式图,奥尔斯实验装置图,人 类基本表情图,身体姿态及其意义的示意图,教学录像带。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情绪和情感的成分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某种情绪或情感来说明。

2、情绪和情感有哪些功能?

3、简述情绪的中枢机制。

4、表情包括哪些方面,试举出一个例子分别说明。

5、试解释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6、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或作用?

7、据你了解情绪调节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8、研究情绪的调节有什么意义?

实习活动:

1.面部表情的判断;

2.身体姿势的判断;

3.关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准确性的讨论;

4.动物情绪的唤起。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徐景波、孟昭兰:“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1995,18(3):134-139。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十一章 能力(9课时)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天才与才能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二、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阐述能力的概念;

2.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3.阐述智力的理论;

4.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5.描述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能力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智力三元论;

3.离差智商的概念;

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过程; 5.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录像带,智力结构图解,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瑞文测验工具、创造力测验演示工具等。

本章作业(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思考题: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3、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

4、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的理解。

5、谈谈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优缺点。

6、怎样理解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7、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能力发展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8、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能力的个别差异?

实习活动:

1.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实习。

2.瑞文测验的操作。

3.测验标准化的讨论。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1.潘菽:《人类的智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2.林崇德 辛涛:《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阴国恩 李洪玉 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十二章 人格(9课时)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二、类型理论

三、结构理论

第三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二、冲动—沉思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第五节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第四篇: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三、教学原则

1. 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 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

4. 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

5. 动手操作的原则。

6.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实验室实验、课堂实验演示和课后作业等,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10 课时,平均每周4 学时,课堂讲授3 课时,实验室实验1 课时。

六、教材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七、测试与评估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包括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7 课时)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 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 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 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 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

2.具体研究方法所针对的课题;

3.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所需辅助设备与材料:

教学录像片: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课后习题: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 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7 课时)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 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2.难点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神经元结构图;神经传导电传导示意图;突触结构图;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图;皮层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结构图;相关教学录像带一盘。

课后习题:

1. 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2.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4. 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5. 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6. 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7. 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8. 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 感觉(8 课时)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基本现象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基本听觉现象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与种类;

2.了解各种感觉现象及其生理机制;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2.视觉的基本现象以及听觉的基本现象;

3.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4.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机制。

课后习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

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9.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10.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1.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第四章 知觉(8 课时)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

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

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知觉的概念、知觉中两种加工;

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图形的组织原则及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等;

4. 知觉的生理机制;

5.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6. 错觉的理论。

课后习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 背景的关系。

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4、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5、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6、人的听觉定位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叫似动?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7 课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

4.注意的认知理论。

课后习题

1、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3、睡眠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

5、注意有哪些分类?

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简要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第六章 记忆(9 课时)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

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概念、结构和加工过程;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及遗忘特点;

4.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遗忘规律和提取的特点;

5.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6.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课后习题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2、记忆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3、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

4、什么是感觉记忆?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7、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是什么?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9、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10.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七章 思维(7 课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表象 想象

第三节 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与种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创造性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

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及想象的综合过程;

3.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推理的概念和有关推理的理论;

4.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策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

课后习题

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3、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4、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5、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有哪两种?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6、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7、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9、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第八章 语言(6 课时)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 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2.语言的理解的概念及其影响字词、句子、课文理解的因素;

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4.语言的生理机制;

5.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后习题

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语言可分为哪几种?各种语言有哪些特点?

4、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5、什么叫音位?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什么意义?

6、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

第九章 动机(8 课时)

第一节 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

3.描述社会性动机;

8. 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

9. 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动机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冲突与挫折;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动机的理论。

课后习题

1.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试举出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2、试举例区分动机和需要。

3、描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对其中每种动机举个实例。

4、试解释动机的唤醒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举例描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怎样提高自我效能感?

7、你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反应?如何提高挫折耐受力?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9 课时)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表情 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 语调表情 感觉反馈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认知的性别差异 第六节调节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情绪情感的性质、种类与功能;

2.描述表情的意义;

3.理解情绪的理论;

4.了解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情绪与脑的关系问题;

2.情绪的调节与心理健康;

3.情绪的机制;

4.情绪调节的方法。

课后习题

1、情绪和情感的成分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某种情绪或情感来说明。

2、情绪和情感有哪些功能?

3、简述情绪的中枢机制。

4、表情包括哪些方面,试举出一个例子分别说明。

5、试解释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6、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或作用?

7、据你了解情绪调节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8、研究情绪的调节有什么意义?

第十一章 能力(9 课时)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天才与才能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五节 智力的性别差异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阐述能力的概念;

2.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3.阐述智力的理论;

4.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5.描述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能力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智力三元论;

3.离差智商的概念;

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过程;

5.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课后习题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3、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

4、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的理解。

5、谈谈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优缺点。

6、怎样理解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7、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能力发展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8、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别差异?

第十二章 人格(9 课时)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二、类型理论

三、结构理论

第三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二、冲动—沉思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第五节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2.阐述人格理论;

3.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

4.综述导致人格差异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人格的基本特性,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2.人格理论,认知风格;

3.人格测评的方法;

4.人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课后习题:

1、举例说明人格的四个特性。

2、结合自己的特点,试区分气质和性格。

3、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认知方式,试分析自己的认知方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特点。

4、特质论和类型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5、什么是“大五人格因素”?

6、试分析几种人格测验的优缺点。

7、试讨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问题。

第十三章 学习(8 课时)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联结学说

二、认知学说

第三节 动作与技能的学习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特征

三、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四、技能的相互作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和类型;

2.阐述基本的学习理论,区分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3.了解动作和技能的学习过程;

4.了解不同技能的相互作用过程。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学习的概念;

2.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以及这些学习类别之间关系;

3.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提高练习效率条件;

5.正迁移和负迁移。

课后习题:

1、分析变化与学习的关系。

2、怎样理解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请举例说明。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5、举例说明顿悟说和试误说的区别。

6、什么叫做迁移,举例说明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8 课时)

第一节 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一、生命的各个时期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四、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胎儿期的发展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三、婴幼儿动作发展

四、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发展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性发展

一、依恋行为

二、道德发展

三、人格发展

第五节 成年后的社会适应

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

2.理解生命的各个时期及其年龄特征;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阐述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5.了解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婴幼儿动作发展及其特点;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作用,脑发育的关键期及可塑性,个体发展的动力问题。

课后习题:

1、研究人生发展的方法有哪些,并作评价。

2、解释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这一规律?

3、区分语言获得的两种主要理论。

4、解释思维发展中的“自我中心”现象。

5、什么叫做依恋,婴儿依恋的类型有哪些?

6、试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第五篇:普通心理学 记忆

第八章 记忆 记忆的一般概念 记忆的形成 记忆的提取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错误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记忆的定义 记忆的种类

一、记忆的定义 定义: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环节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保持时间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的内容

–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运动记忆 –情感记忆

情感记忆

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有什么奇怪的么? 情景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形成 一.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映像记忆)Sperling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procedure)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

部分报告法

实验结果

图象记忆(看10秒)你能从这幅场景中记得多少? 1.最下面的小女孩拿着什么工具? 2.最上面中间的男士在干什么?

3.右下脚的妇女,她的雨伞的手柄钩是弯向左边还是右边? 声象记忆

声象记忆(回声记忆)1 Darwin, Turvey & Growder的三耳实验 5-10秒

感觉登记的特点

刺激以感觉痕迹的形式登记下来,保持时间非常短暂,在0.25到2秒之间。有何意义? 容量要受感受器生理解剖特点的限制,在9到20个左右,但多于短时记忆。编码形式:直接编码(感觉编码或按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二.短时记忆 保持时间

–1分钟左右

容量

–7±2组块

编码

–听觉编码 –视觉编码 –语义编码

遗忘

短时记忆的瓶颈 组块

组块作用的实验

***110111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USA

AEEEGGIIIILNNNNRRSSTT

LEARNING IS INTERESTING 听觉编码

呵呵 呼呼 咕咕 啪 DVBETF 视觉编码 AA Aa 语义编码

床 梦 毯子 打瞌睡 枕头 午觉 打鼾 垫子 闹钟 休息 睡觉 床单 摇篮 床铺 躺下 头昏 小床 被子 打盹 仰卧 短时记忆的遗忘

干扰说

–N.C.Waugh & D.A.Norman的实验

下面四个单词中哪些是前面出现过的“旧”词? 哪些是第一次出现的“新”词? 沙发 睡眠 卧室

床罩 厨房 台灯

N.C.Waugh & D.A.Norman的实验 三.长时记忆

1、保持时间与记忆广度 保持时间:

–1分钟以上,至几个小时,至几年,乃至终生不忘。

记忆容量相对无限

2、长时记忆组成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神经生理学的有关研究

这二类记忆的区别不总是那么清楚,但二者的区别或多或少具有普遍性。海马受损造成的记忆缺失症病人,完全不能再学习新的事实,却能保持学习认知技能的能力,这就提供了区别二种记忆的很好证据。

海马回与长时记忆 记忆三阶段比较 第三节 记忆的提取

记忆重现——再认与回忆 遗忘

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一.记忆重现 回忆

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回忆策略与影响因素:

–编码

–联想(接近、相似、对比、因果)–定势与兴趣

–双重提取——寻找关键支点 –与干扰作斗争(舌尖现象)

编码与提取的环境一致性 与记忆效果 二.遗忘 2、遗忘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 –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

记忆的痕迹

记忆效果与编码时的提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型 过度学习的遗忘曲线 系列位置效应 自由回忆实验 情绪与记忆

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三.通过上述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第四节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

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于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内隐记忆:

–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启动效应:

–指经验对当前任务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它往往是无意识的和自动的。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请判断下列每一对反义词是否恰当 文雅——粗鲁 热情——冷淡 聪明——愚蠢 机敏——迟钝 内向——外向 善言——寡语 活泼——沉默 善良——刻薄 幽默——鲁钝 勇敢——胆怯

第五节 错误记忆 记忆扭曲 编造的记忆

目击证人证词的真实性

编造的记忆

1986 年 1 月 28 日美国航天飞机 “ 挑战 ” 号发生空难,艾莫利大学 的阿尔里克.莱塞教授和他的助手抓住机会,于空难第二天邀请一批大学生记录下他们如何听到那些消息的。两年 4 半后,再请来一些能找到的大学生填写一份有关该事件的问卷,6 个月后又加以采访。结果是,有效问卷中的1/3 人次的答案对该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谁告诉他们的等等的回忆是完全错误的,另有 1/4 的人次有部分错误。但是,这些回忆错误的人中许多人认为自己现在说的都是正确无误的。

下载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精选合集]

    反应速度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XXXX 年 年 XX 月 月 XX 日星期 X 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楼 XXX 教室 学生姓名:XXX ( 学号:......)指导老师:普通心理学 XXX 老师一、引言 对外界各种......

    《普通心理学》读后感

    读《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今天学习了周瑛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需要与动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1943年提出需要满足论,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部发展的一......

    普通心理学教案范文合集

    普通心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文):普通心理学 (英文):Geneyal Peychology 课程编号:01D004031 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主编(修订版) 编写人:邓芸菁 任课教师: 普通心理学教案 一、学......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绪论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普通心理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材:《普通心理学》 编写人:王雁 主讲教师:谢晓明 普通心理学教案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讲义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姓名:张月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2010级英语(4)班 学号:2010510012 电话:***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 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