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的伟大在于行动
我方认为人的伟大更多在于行动,我方首先将会明确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第一,偷换慨念,混淆辩题,我方指出
1、何为伟大?我方认为,超出寻常,令人钦佩乃伟大
2、其次,何为行动?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行动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正是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活动,即是实践
3、同样的,何为思想?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思想是客观存在反应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二产生的结果,注意,思想也是一种活动的结果。
4、对方辩友支持客观真理,却不断偷换概念,混淆辩题,以致貌似立于风雨之中而岿然不动。
5、对方辩友主张人的伟大在于思想,请问是伟大在那种思想?落后思想还是腐朽思想呢?人的伟大在于思想这是唯心的说法,把第二性思想先于第一性的存在。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即使没有思想,他也能说做,能创造剩余价值,能影响世界。比如指挥家周州,他本来几乎已经没有办法像正常人的思维,思想,但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的伟大。
第二,对方辩友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我方问题,说明对方辩友一如既往的追求支持自己的命题,相信伟大更多地在于思想,无视自己在行动中的不足。
为此,我方指出所为思想,并不是统治者行为,而是服务于行为而产生的。是行动一次次指导思想,使思想发生质的飞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是个人智慧的产物,而行动正是思想传播开,为社会长早直接的价值,推动人类的进步,从而造就伟大。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恰恰是人的伟大,但正是依靠行动才更加体现出了人的伟大啊。
伟大,不在于有着多少天马行空的思想,而在于能够通过行动将思想实实在在展现出来。就像今天的辩论赛,输赢是要靠我们的行动来体现的,难道你想一想就能赢了吗?伟大从来不是靠想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是行动评判者伟大,伟大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如果你不看达芬奇的作品,你怎么知道他脑子里想的是蒙娜丽莎而不是芙蓉姐姐呢?闷在脑子里的思想怎么可能体现出人类的伟大呢?难道要看人类有多伟大,还要跑到他们脑子里去看看吗?
就算是马克思恩格斯如果不把他们所奉承的思想用笔用行动记录下来,那后人从何知道他们的伟大,如果他们只是想而不做,那么他们的伟大又有谁会知道呢?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人的伟大在于行动!谢谢!
第二篇:人的伟大在于思想
人的伟大在于思想
——美国大学“名校之旅”
(二)■ 贺祖斌
乔治·华盛顿大学(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到了华盛顿,不到华盛顿大学是一种遗憾。但美国叫“华盛顿”的大学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3所:1821年建校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位于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853年建校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1861年建校的华盛顿大学,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当然,我们在首都华盛顿,最希望去、也只能去的就是乔治·华盛顿大学。
乔治·华盛顿大学是美国顶尖的私立大学之一,创立于1821年,经过近200年的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庞大声誉卓著的国际性研究机构。今天,它以其巨大的国际声望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美国和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优秀学子。学校分华盛顿雾谷、弗农山和弗吉尼亚3大校区和9大学院,我们访问的是位于在雾谷的校区,这是华盛顿大学最初规划建校的地方。雾谷是华盛顿的心脏地带,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以南,与白宫、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众多的联邦机构、国家艺术馆、博物馆等相邻。身处其中我不禁感慨:恐怕世界上没有哪所大学的位置有它这样独特和重要了!难怪美国和外国政要都把到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视为一种荣耀。
建立一所大学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一个愿望,当年华盛顿留下了50股波托马克公司的股票资助建校。华盛顿的战友们为实现他建大学的遗愿,到处奔走游说,终于在1821年,国会通过了建立一所全国性的非教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的法案,1824年学校举办了首届毕业典礼,美国总统门罗亲自到学校捧场。1873年,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904年,为纪念乔治·华盛顿对学校创办做出的巨大贡献,学校改名为乔治·华盛顿大学。
南北战争把华盛顿从一个小镇变成了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城市。战后,联邦政府雇员急剧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往往与校长的办学理念分不开,从乔治·华盛顿大学各个时期的校长治学来看,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在第6任校长James Clarke Welling任职(1871-1894)期间,学校增设了理学院,开始授予博士学位,并录取了第一名女生,打破了男女分校的界限。在Cloyd Heck Marvin任校长(1927-1959)的32年间,乔治·华盛顿大学一度成为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聚集之地,吸引了许多世界知名物理学家。在艾略特(Lloyd Hartman Elliott)1965-1988年任校长期间,乔治·华盛顿大学经历了又一个大发展时期,学校设立了“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这一头衔作为对最杰出教授的鼓励。在1988年,斯蒂芬·特拉奇滕伯格(Stephen Joel
Trachtenberg)1988-2007年就任学校第15任校长,学校的基金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经超过10亿美元,学校先后于1991年和1997年在华盛顿和临近的弗吉尼亚开辟了两个新的校区。在2007年8月,Steven Knapp就任学校第16任校长。
乔治·华盛顿大学是全美最受欢迎的25所大学之一,曾获“最受欢迎的政治大学”的称号,这所紧靠世界银行、与白宫在同一条街上的大学是政治学专业学生的梦想。教授们常为政府出谋划策,学生也到政府机关、智囊团和咨询机构实习。乔治·华盛顿大学被美国人称作“政治家的摇篮”,从诞生之日起,大学就跟美国政府关系密切。学校在政治领域出了许多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人物,如:肯尼迪、杜鲁门、约翰逊、卡特、艾森豪威尔等等,难怪有人说:如果没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乃至世界历史可能都将改写。经过近200年的发展,该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及多样的实体,并在全美处于先进水平。
离开乔治·华盛顿大学前,我默默地站在校门口乔治·华盛顿总统并不大的塑像前,我想:人的伟大不在于塑像的高大,而在思想的伟大。
第三篇:感恩在于行动
感恩在于行动
——读《感恩在于行动》有感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的辛酸,甚至有时候当我看到非常感人的章节,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眼泪已经落下来了,在些书的章节里第一大章里面全部写了关于母爱,母亲的爱,同大家们给予的关怀那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那就好象是大地哺育着我们世间万物,大海哺育着世间生命,天空照耀这我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剥夺着母亲的肉体呀!
感恩太阳,因为它给予我们阳光;感恩雨水,因为它滋润了世间万物;感恩星星,因为它装扮了夜空;感恩生命,因为它丰富了自然。我要付出行动,我要做出贡献,同时我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让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作到百善孝为先。
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感恩在于行动,它应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辛勤养育的父母我们不应该向以往那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只是他们已不在年轻,我看到父母脸上的皱纹,花白的头发,长满老茧的手,我怎能问心无愧。对待父母我们不需要做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他们很容易满足,放学回家的一句问候。
感恩我们身边为我们奉献,所帮助的人,需我们可以处处得到人人帮我,我为人人的一种环境,感恩在于行动。
因为这个人可以使我们多多少少获得一些行动,因为这本书使我成长……
第四篇:学雷锋在于行动
学雷锋在于行动
来自新浪博客 :张为臻
真情正义是当今社会道德的真谛,平凡的良心每时每刻都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储藏于民间向善的道德力量依然深厚博大。然而,道德的滑坡,底限的失守,世风的吁求,民众的期翼,迫切地呼唤我们对雷锋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追求。因此,时下,坚定信念,勇于践行,乐于奉献是学习雷锋、学好雷锋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雷锋要坚定信念。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信念。雷锋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一以贯之,从不含糊。雷锋曾经讲过:“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并且,他始终坚守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当下而言,当遭遇了一次次怀疑和动摇时,有的人感叹人心不古、人情淡漠,不相信世界上再有好人;有的人顾虑重重,不敢助人行善,面对路边呼救避而远之,遭遇街头偷盗漠然视之,此时此刻,要坚定信念:守望相助、急公好义的中华传统美德。
学雷锋要勇于践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指出,“‘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不能不说明高校对助人为乐中华传统美德的呼唤与渴望,希望年轻一代要敢于去践行,敢于用行动去落实雷锋精神。具体来讲,一要敢于践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二要敢于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一个重要方面。
学雷锋要持之以恒。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另一方面,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可见,奉献、敬业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学雷锋要平常化,要持之以恒,方可使雷锋精神弘扬下去、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诚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坚信“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信新雷锋精神,必将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光芒!
第五篇:感恩在于行动
《感恩在于行动》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社会背景:感恩的缺失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已经习惯把得到当做理所当然,却不懂得感恩,甚至根本不会感恩。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教会人们感恩,紧迫而重要。
学情背景:初一的学生正逐步从童年走向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且不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就是对父母,他们也未必心存感恩。但是,“孩子都是最善良的”,他们没有感恩,并不是他们不愿感恩,而是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学会感恩,再从感恩父母逐步延伸到感恩老师、学校、他人、社会、自然„„
设计理念:
感恩的内涵无比深刻,感恩的外延无限广阔。
40分钟要做的,应该是竭力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40分钟能做的,是把感恩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里,而让它生根发芽,至于开花结果,却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浇灌,细心照顾,因此,本次活动只选择了感恩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之本,感恩父母是感恩之本,做好了感恩父母,才能做到更高层次的感恩。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重点
1、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2、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道德规范,并在认知基础上身体力行。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家长的照片,家长心里话的录音,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整理故事,学唱歌曲。
活动形式:
歌曲欣赏、听故事、诗朗诵、讨论、集体宣誓
活动过程:
一、重温一个经典(5分钟)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地震中的妈妈》(钢琴版.kiss the rain)
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让人不忍卒睹。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
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时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姿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但她没有倒下。因为母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也许她还活着?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梁。她没有听见,也没有任何的反应。队长从砖石的缝隙中伸进手,触摸到的却是冰凉的躯体。于是人们暂时放下了她,走向下一个废墟,去救一息尚存的人。
或许是得到神灵的启示,救援队长忽然想到什么,他迅速地往回跑,竭尽全力地把手伸进那女人身子弯成的苍穹中,他探到了一个软乎乎、暖融融的小生命!那是一个孩子!救护队员们把断壁残砖搬开,从她屈曲的身体下面,抱出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她还酣然熟睡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山崩地裂,并不意味着什么。
孩子毫发未损,她一直安详地睡着,红扑扑的小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随行的医生准备给她做体检时,襁褓中却滑出一部手机,上面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师: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一个伟大的祝福。都说是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谁敢说,这位母亲的脊梁不是一座大山?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有怎样的感受呢?
2、学生谈听后感受。
(请两名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设计目的:用经典感人的故事展示母爱的无私、伟大,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目的。
二、再听一首歌曲(2分钟)
师:《地震中的妈妈》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在生死抉择的时候,母亲竭尽全力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孩子,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虽然没有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其实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包含了浓浓的情意,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同时看一组照片。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同时播放学生家长生活中劳作的照片。教师适时评点。
设计目的:让学生听着感人的歌曲,看看自己父亲的照片,唤起学生对家长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让学生刚才对《地震中的妈妈》的感动由远及近,即从为母爱感动到为自己享受的父爱、母爱感动。
三、回首一段往事(10分钟)
师:生活总是用平凡演绎伟大。下面,我们跟随一组平凡的图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伟大。
1、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回忆父母教自己走路、送自己上学、陪自己看病等成长历程。
2、自豪的讲讲父母的故事。设计目的:师生共同寻找生活中平凡而又值得铭记的点滴,抓住感动的瞬间,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聆听父母心声(8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父母的故事,也抒发了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可平日里,我们也许很少和父母交流,我们更多的感受都是父母的唠叨,其实,父母也有很多想说给你听的心里话,想听吗?
播放四位学生家长讲给孩子的心里话。(背景音乐:Tears眼泪(钢琴曲))教师适时点评。
设计目的:让学生听听家长平日烦人的唠叨背后的关爱,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下一环节能发自内心的表达感动,付出行动。
五、付出你的行动(10分钟)
1、闭上眼睛,想想父母,你想对父母说„„
2、说说你感恩父母的具体行动。
3、感恩小故事。
A、《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B、孝顺儿捐肾救母: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4、教师小结感恩父母的一些具体行动。(多媒体展示)生活方面:主动做家务;勤俭节约。
学习方面:努力取得好成绩,和父母分享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骄傲。思想方面: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顶撞父母;遇到重要事情和父母商量。
5、全班同学一起做出一个承诺。(多媒体展示)
“学习勤奋有上进心,言行文明有感恩心,做事勤恳有责任心,做人踏实有自信心,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6、书写感恩卡 教师下发色卡纸,让学生制作感恩卡,在卡片上写下三件近期能完成的感恩父母的具体事情。
设计目的:将心中的感恩外化为具体的行动,让学生把感恩父母付诸行动,落实到生活中。
六、班主任寄语(2分钟)
父母抚摸我们的头,盼望我们长大,而我们长大又意味着什么?是父母逐渐衰老。
我们该做的,就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触摸那粗糙的皱纹间细腻的温暖。
和父母一起用爱构筑一个温馨的家,享受幸福的生活。
七、感恩在继续(2分钟)
1、全班合唱歌曲《让爱住我家》。
2、感恩在继续:
A、利用周末的时间,亲自为父母做一顿饭。
B、给远方的父母打个亲情电话或发一条问候的短信。C、每天都保持最灿烂的笑容。
设计目的:将用心感恩具体到用行感恩。把学生的感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感恩父母升华到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生活。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道德规范,应在认知基础上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