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递行业分析
随着对外资快递独资经营的放开,外资在中国的独立和扩张加速。而中国本土企业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网络的初步建设。
以33%速度增长的市场
美国服务业联盟(USCSI)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将以至少33%的速度持续增长。有权威人士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航空货运将增长6%,但快递业的增长是航空货运业的2倍,即12%,而中国则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广阔的市场,觊觎者自然众多。安邦集团物流分析师张晓牧指出,目前主要有四种力量在争夺这一市场。
首先是国有性质的快递企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邮政快递——EMS。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仍然垄断着中国国内外快递市场。而就在2004年底,中外运也突然发力切入快递市场,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50余年的物流背景和较为完善的网络。
其次则是国际速递巨头。全球速递业四大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均已进入中国,另外,日本的佐川急便等也在2004年与保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将其竞争实力提高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程度。
第三股力量来自于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中国的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大田快递、顺丰速递、申通快递等。这些公司基本都经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资产规模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类企业往往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拥有相当强的优势,并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第四股力量便是数量最多也是最为混乱的小型快递企业,这类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往往只能承担同城快递业务或是省内业务,当面对全国甚至国际快递市场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但不能否认的是,如果缺少他们的存在,很多企业的办公可能都会遇到麻烦。
国际快递巨头的进入,直接威胁着原本在国内速递市场占据老大地位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其市场份额以每年4%的速度递减,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也从高峰时的97%跌到40%左右。此外,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唯才是用的人才机制、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成为快递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外资急速独立扩张
就在2004年11月17日,联邦快递刚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业务分区总部。联邦快递2005年财政年度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出口货量增幅达到52%,成为公司成功将该季度国际优先快递服务(IP)收入提高25%的重要因素之一。联邦快递的这一重大举措,恰恰表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联邦快递大中国总裁陈嘉良说,据中美去年7月签署的航空协定,两国间的航班将由当时的每周54班,在六年内增加至每周249班。联邦快递已经获得其中的12班,分别连接中国与联邦快递的欧洲和美洲航空网络。此外,联邦快递还申请了另外六条飞往广州的航线,可望在2006年开通。
目前,联邦快递将亚太地区的转运中心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但其规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正在考虑把转运中心搬到广州的新白云机场或菲律宾吕宋岛上的克拉克机场。陈嘉良表示,联邦快递正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和广州政府方面谈判转运中心落户新白云机场的问题,并希望在价格上得到优惠。“在未来的六到九个月内就会作出决定。”
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简力行丝毫不掩饰他们对中国市场更大的野心。据他介绍,目前联邦快递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近220个国内城市,并计划在未来4至5年内再新增100个服务城市。同时,随着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的设立,人们普遍认为公司将亚太区总部迁往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这一行为被理解为联邦快递在华“独资”的前奏。对此情况,有分析人士认为,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下一步重大举措,可能成为它与中国政府谈判的重要筹码。
较之联邦快递, UPS“单打独斗”的意图更加明显。2004年12月2日,UPS突然宣布,将向其中方合资伙伴中外运支付1亿美元,从2005年1月开始获得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青岛5个城市的快递业务直接控制权。到2005年底,将获得在另外18个城市独立开展快递业务的权利。
UPS亚太区总裁肯托罗在宣布这一交接协议的记者招待会上说,UPS向中外运购买的,包括中外运UPS合资公司的业务,以及中外运在其他城市为UPS提供的代理业务。通过此举,UPS实际上是提前一年开始建立独资网络,在“单飞”运动中抢先一步。
完成了品牌整合的DHL,其强大的实力使其无论是在物流还是在快递方面都游刃有余。2004年5月10日,DHL在上海宣布,已获批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的国际快递公司。消息传出,立刻引来了多方关注。虽然邮政总局对于此事始终未作出正式表态,但是,DHL在中国的50个城市开展国内快递业务已成为事实。不过,DHL在国内推出两项国内快递业务分别是“2~30千克24小时包裹递送”和“30~1000千克48小时递送”,恰巧避开了EMS最擅长的两千克以下范围。这样就在服务种类和定价上刻意避开了中国邮政的敏感区,把自己定位在不与EMS发生正面冲突的角色上。
对TNT来说,尽管因为其邮政背景而与中国邮政有着良好的合作,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和网络建设仍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近期,TNT拟在中国实行特许加盟制度,在二、三线城市中建设自身的服务网络。其目的之一自然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但张晓牧认为,这也有可能是为了其未来进一步涉足国内快递领域而提前做好打算。
中资企业磨练内功
与外资的加速度相比,内资企业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张晓牧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网络的初步建设,渡过了疯狂扩张时期。其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可能集中于完善现有的网络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举例来说,大田快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93个分公司,覆盖了超过500个城市。对于目前的快递市场来说,这样的网络建设基本上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而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问题,将网络铺建到全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明显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相对来说,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大中型快递企业基本上已脱离了“圈地”阶段。
近期有市场传言显示,中外运正在计划收购数家航空公司以便为其新推出的快递品牌服务。尽管各个方面对此事都表示否认,但张晓牧认为,这其实也确实代表了目前国内快递企业的一个“软肋”:运力问题。
在目前国内的快递企业中,除了EMS与邮政航空公司是一家外,没有快递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飞机或航线。目前中国本土的快递企业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基本上均采用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地面网络的铺设完成,空运环节条件的制约可能逐渐成为快递过程中的“瓶颈”。如果参考联邦快递在美国的发家史,可以发现:拥有足够数量的飞机与航线对于快递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随着快递市场的不断增大,未来快递企业与国内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摩擦和博弈行为将可能大幅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自认为是“邮老大”的EMS在去年连续推出了“全夜航”、“次晨达”等新业务形式。这不仅可以被认为是EMS为丰富自身产品线所做出的努力,更是可以当作EMS更加灵活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的一个表现。张晓牧说:“如果能够坚持这一思路,将“政企分开”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EMS的实力和发展绝对不容小觑。”
《邮政法》触痛众多快递企业
2004年7月19日,新《邮政法》第6稿出炉。对于期待中的快递企业,这次的修改稿不仅没有给它们带来希望,“反而让邮政的垄断更加严重”。
《邮政法》第6稿第8条提出,“信件的寄递由邮政企业专营;但是,单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信件速递业务除外。国务院对信件的国际速递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表面上看,邮政将邮政专营的门槛从第5稿的500克降到了350克,但是这次邮政把350克以下的商务信函也纳入了专营范围,这一次实际上是邮政扩大了自己的专营范围,“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第6稿第67条规定,“经许可从事信件速递业务的其他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作为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用于支持边远、农村和西部地区邮政设施建设”。亚太快递协会(CAPEC)指出,单独要求经济体中的某一行业来承担国家义务的做法有失公平。特别是在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问题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片面维护邮政企业利益,专门针对非邮企业的歧视性规定。第6稿中,只是规定非邮政企业需要缴纳这一基金,同时允许邮政企业继续实行混业经营。比如EMS这样的竞争性业务,一方面可以继续搭混业经营的便车,享受到不应有的多种国家优惠,另一方面又拥有免交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权利。这是让非邮政快递企业尤其不能接受的。
此外,去年下半年《行政许可法》开始执行,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在递交给商务部条法司、外贸司、外资司的修改意见中,便认为第6稿有诸多与《行政许可法》相悖的条款。最终,第6稿已被退回重新修改,而第7稿即将出炉的消息已经开始在业内流传。对快递企业来说,这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外资快递的长远目标
当然,在目前阶段,DHL、联邦快递和UPS的眼中看到的不只是这些商务信函,也不止包括将零部件和产成品分别运进中国的工厂、运往外国的买家,他们看得更多更远。如果能帮助中国的厂家管理日益复杂的供应链、从而为他们节约时间和金钱,那将是更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中国的出口产品越来越复杂,国内厂家也在努力解决供应方面的难题,尽量避免出现短缺或库存积压。日益激烈的竞争意味著工厂也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这一点为物流企业打开了富有前景的中国外包物流服务市场;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的咨询师们预计,这个市场的总规模目前可达840亿美元,到2010年更将增长一倍以上。
DHL、联邦快递和UPS已经在其他地区市场承担了这样的角色。的确,随着美国市场航空快递业务急剧增长,地面递送服务公司纷纷扩张,这三家公司已将日常供应链服务需求──整合货物、管理仓储、执行订单等作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领域。在目前的中国,这一市场对于它们来说也将是相当广阔的。
第二篇:快递行业五力分析(范文模版)
快递行业的五力分析
内容摘要:快递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快递产业发展迅速,本文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理论对快递行业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快递行业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快递产业 五力模型 宏观环境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发表了《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形成著名的“波特三部曲”。这套理论将产业组织分析法引入战略管理领域,形成其独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建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这一范式上,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是由一个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方的议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所决定的,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了产业最终的获利潜力。一个行业除了受到总体环境的影响外,还受自己特殊的行业环境影响要对抗这些竞争力量,企业就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五力模型是用来确定某一行业的竞争程度,其理论假设是行业获利能力不是由产品属性或产品的技术含量决定的,而是由行业的市场结构决定的。从战略形成的角度看,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行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但不同的行业或某一行业的不同时期,各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同的,常常是某一种力量或两种力量起支配性作用,其它竞争力量处于较次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通过对我国快递行业的竞争态势的分析,针对快递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就如何把握竞争、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提出一己之见。
一、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业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子行业,它具有物流行业的所有基本特征,而因为快递行业实现位移的对象主要是文件、包裹等体积小、重量轻的小件物品,对运输时间的要求更快。快递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围绕快递产业发展是否过热等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快递行业自身还有以下主要特征:
1、服务质量要求高。除及时性和安全性外,快递提供“桌到桌”的服务。
2、对网络的依赖性强。国内外健全的揽货和配送网络是经营快件业务的基础,也是快件公司经营实力的总体体现。
3、行业进入壁垒高,盈利能力强。快递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良好的信誉需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一旦进人成功将会形成在市场某一领域的垄断优势,如我国国际快件行业的毛利率可达到60% 一70%。
4、对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依赖性高。为了尽可能缩短货物在途时间,飞机成为快递业务的主要运输工具。
二、我国快递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围的放松也将为民营快递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另外快递协会的成立也为快递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快递协会成立于2009年,是由中国境内的快递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盈利的全国性行业组织,通过发挥自身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各地快递行业协会工作等,构建不同市场主体间合作、交流、共赢的平台,为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条件。
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乃至国际上现今的政治环境对快递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利的,快递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提升服务和实力,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2)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市场注入新鲜跃动的血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加入WTO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更趋于多元化,由此也充实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同时带来制造业和零售业的繁荣,这些变化都必将使快递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物流配送需求的数量与类型大量增加。在强烈运输需求的推动下,快递货物运量快速增长。此外,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必将引起在线交易成几何速度增长,配送瓶颈的解决需要大量的门到门服务,而这为快递企业的星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过去主要为公司单位寄送商务快件的快递公司逐步走向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快递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依赖。中国网购交易额在2010年突破了五千亿元人民币,是09年的两倍。
我国快递市场目前的形势是国际快递巨头、国营快递和民营快递多方并存的局面,民营快递从诞生起就生存在夹缝之中。中国加入世贸后,按照有关协议,中国加入后3年内,将允许外国服务站在本土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2005年12月,中国快递市场已完全对外资放开,这对中国的快递企业冲击巨大。国内快递企业面对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外国快递企业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提高快递服务水平,应对快递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企业的当务之急。(3)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了其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以往只是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可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广被接受并成为了一种潮流和风尚,订单的最后实现需要快递公司的协助,得益于此,快递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们闲暇时间增多而带来的闲暇消费效应也对快递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其次,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要求快递企业推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同时,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安全以及服务的便捷等方面。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可持续供给不能得到保障,人员流失率高,这极大阻碍了快递业发展,民营快递的竞争本质也像许多行业一样是人才的竞争。
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大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移动,业务往来的信函、日常生活信件的收送都变得不方便,传统的邮寄部门效率又极低,客户强烈的时效性需要催生了一批批的快递公司。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它们对服务业的收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而服务质量成为他们更关注其的焦点,更加信奉品牌、权威的力量,为了接受更好的服务情愿花费更多的钱,高效率快递应运而生。(4)技术环境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客户的服务期望。
WTO给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他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精良的的营运设施让国内快递企业望尘莫及。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快递服务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快递业竞争的核心将是以科技为依托的服务质量的竞争,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快递营运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和便利性,完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快件追踪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价值服务,提升竞争档次和竞争实力。
三、快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就快递行业而言,该行业环境包括这样一组因素;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及当前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它们直接影响到房地产行业和它的竞争行为。总的来说,这五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利润能力。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1.外资对中国快递产业的影响。
以往中国快递市场是对外企禁行的,但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和2001年加入WTO后,在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下,中国快递行业准入规则一再放松,国际快递巨头借此机会纷纷以加盟、收购、然后是直营的方式最终也进入到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跟中国的快递企业进行龙虎相争,给中国的快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006年TNT收购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华宇集团,从而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事件,就是在国家政治环境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从此以后,中国民营、乃至EMS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曲折。外国在快递行业领先我国几十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经济基础,中国加入WTO以后,快递行业迅速发展,随着外国快递巨头的入住,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其巨大了,同时也促进的本土快递业的发展。
2.本土其他行业对快递业的影响。随着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快递业的高利润,同时快速发展给其他邮寄行业造成很大的打击。现在普通邮寄的速度与质量在逐步提高,这是对快递的反击。
(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作为一个企业,怎样有效地压缩成本来达到利润最大化是管理者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快递的成本可在管理,运输成本,经营模式上下功夫。要想实现物流成本的压缩,就必须实行正规物流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信息流管理模式,人才储备等,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说到快递就必须想到运输,在以后的发展中,飞机将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输上就可在这方面减少成本,飞行路线,飞机型号,时间安排,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统计计算,陆地运输同样也可减少成本。
(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企业作为供给方,总是想方设法提高价格,而买方会尽量压低价格。目前我国的快递企业很多,这就使用户的选择性很大,大多数用户都会选择价格优惠的一方,对于用户而言,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很高的。由于用户选择的多样性使得供应商对买家的讨价还价能力是很低的。
(四)替代品的威胁
速递业者可以不同的规模运作,小至服务特定市镇,大至区域、跨国甚至是全球服务。用户需要快递达成其快速传递的目的,使得它有了不可替代性。
(五)当前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竞争主要是国有快递,民营快递,外资快递间的竞争。
以中国邮政、中铁行包快运、航空快递为代表的国资快递公司。国资快递公司既有政府扶持,有拥有非常发达的既有网络,在国内有稳定的市场和货源。
1.网络优势。由于多年来国内业务的开展, 较国外快递企业而言, 已经形成相当发达的网络布局,这无疑提高了外资快递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门槛。
2.良好的政府关系。目前国内较知名的一些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大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他们与政府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的甚至还在继续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
3.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为稳定的货主和市场份额。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已经拥有较为稳定的货主,并和一些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不足之处主要为物流设施设备陈旧, 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 管理水平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
民营快递企业数量庞大、经营灵活、相对较低的成本、方便的服务。但是,多数民营快递企业的网络并不健全,基于规模所限制,各自偏于一域,影响有限;即使少数较具规模的民营物流企业从规模到资金实力都无法和国有大中型快递企业比如EMS 和中铁行包快运来正面竞争。政策面的不利、资金的短缺、规模和网络的劣势都将迟滞民营快递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大环境特别是政策和融资逐步变的宽松, 民营快递公司将伴随中国快递市场的扩张而快速长大。
外资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有成功的运作模式,人才积累数量较多,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大的资金支持。伴随着快递行业全面开放,四大外资快递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进入中国,而且迫切要求独资。为了缩短进入时间,快速构建网络继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之后,国际快递四大巨头(UPS、FEDEX、DHL、TNT)之一的美国联邦快递(FEDEX),斥资4亿美元巨资收购了昔日的合作伙伴———仅收购前11个月亏损就高达6000多万元人民币大田集团实现独资,并将大田集团经营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的所有资产、以及大田集团拥有的50%股份纳入旗下。收购大田后,联邦快递将更加顺利地进入中国二三级城市,这样以来,姗姗来迟的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能迅速赶上并有可能超越老对手UPS、DHL、TNT。
(四)我国快递产业目前状况 最近几年,虽然我国快递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行业整体科技含量亟待提升。由于快递业务的时效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监控,而我国快递行业中,除了国有大中型快递公司和国外知名的几家快递公司外,大量的小型民营公司,特别是从事同城业务的超小型快递公司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非常低或根本没有任何投入。
(2)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容乐观。由于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进入门槛低,同时由于我国快递行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不需要高端的人员来进行业务运营,因此就出现了大量低层次人员充斥快递行业的局面。
(3)行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我国快递行业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快递货件经常出现延误、破损和丢失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除上述客观原因外,也存在人为偷窃和野蛮装卸等因素。
(4)国内快递公司国际竞争力堪忧。目前,我国80%以上国际快递业务由国外的UPS、FEDEX和DHL公司所占有。而国内除EMS等大型快递公司外,基本上都是将国际快递业务外包给这几家国际巨头,这样极大的挤压了国内快递公司的利润。
(五)快递产业的发展策略探析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开放和外资快递巨头的进入,肯定会加剧快递业的竞争, 促使我国快递业在竞争中发展,把快递行业做大做强。我国的快递业要发展,不能关起门来发展,而应当实行开放政策,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参与世界竞争中发展。
1.国家应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实行产业发展规划,由管理限制型政策, 通过逐步调整和引导,逐步过渡为服务支持型政策。实施这一条,首要的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制定公平合理的法律法规。第一步就是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邮政法。对邮政宜区别对待,可以给其邮件、包裹类业务一定补贴,不宜给予其过度倾斜,更不宜在某些方面垄断专营,以保证公平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外资能进入的领域,内资都要能进入,对邮政部门在快递业务应该一视同仁,甚至在保障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将EMS 拆分出来,使内外资、国有民营充分竞争。2.在竞争中学习外企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随着快递业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国内企业管理人员要调整心态,既不要惧怕和惊慌失措, 也不要盲目乐观,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取竞争对手之长,参与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国内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培养其核心竞争力。
3.重在创新。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企业生存和壮大的保证。而创新的关键有三点: 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1)思想观念创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竞争环境,因而不能墨守陈规,要摒弃旧观念,尽快地接受新事物,使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尽快适应新变化。(2)制度创新。要彻底革新计划经济时代缺乏效率的管理制度,引进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资本结构,公司的组织结构,用人机制,管理制度,营销手段, 利益分配乃至企业文化方面,凡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都要积极学习勇于创新, 其目的是引进人本化的管理和现代化公司治理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3)技术创新。物流的新型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条码技术、射频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分拣技术,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是提高企业核心另一重要力量。
4.培养人才,实现人才的市场价值。要通过招聘高素质人才、在职职工培训的方式,管理人才甄选和培训,甚至借用外脑,形成思想库、智囊团, 以不断咨询企业经营管理中提出的问题,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国资和民营企业要改进旧有的人力资源策略,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有针对性的提出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和激励的立体性人力资源策略。这一点联邦快递和宅急送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借鉴。联邦是高薪酬高福利外关注用好人,把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同时非常关注员工培训;而宅急送对稀缺人才采取高薪高福利和股份激励,同样,宅急送也非常关注员工培训。
5.竞争之外还有合作,应当鼓励各种资本背景的企业正常兼并。其实,只要符合市场经济准则,符合行业长远发展,符合我国相关法律,并购不但不应当收到限制甚或反对,反而应当受到保护和支持。并购和合作对竞争双方都是有力的,能够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能保证行业的长远发展。中国快递行业,这个朝气蓬勃、迅猛发展的行业,将在激烈的竞争和意味深长的战略合作,甚至迫不及待的并购重组中,迅速的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
通过对快递行业五种力量的分析,投资主体应该能够对该行业的吸引力做出判断,看是否有机会获得足够的甚至超常的投资回报。一般来说,竞争力量越强,行业中的投资者能够获得的回报就会越低。相反,有吸引力的行业通常具有高的进入障碍,供应商和买方讨价还价能力较高,替代品的竞争很弱,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很大。从文中对房地产业的五力模型分析可知,快递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这也是快递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 1] 张洪斌;赵玉敏;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09.[ 2] 柴莹辉,中国快递业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级.北方经济,2006,(03).[ 3] 陈乃醒,我国快递业发展途径.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6,(02).[ 4] 姚静.宅急送:颇具韵味的育人华章.中国储运2006(02).[ 5] 民营物流全面出售中.中国企业家,2006,(05).[ 6] 陈勇,王伟,论快速物流.物流技术,2006,(02).[ 7] 蔡环宇;陈玲.浅谈新形势下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商场现代化2006(08).
第三篇:快递行业客户分析
快递行业客户分析
一、客户关系的等级划分
快递客户群的划分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根据客户规模大小的划分,根据客户行业种别的划分等等。但是根据客户关系划分快递客户群是最近引起正视的一个方法。
不同的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熟悉不同的客户关系有助于把握客户动态,为客户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短期目标型的客户关系最主要特征是双方的关系是交易关系,他们但愿彼此能够保持比较长期的买卖关系,获得不乱的快递合作,但是双方所做的努力保停留在短期的交易合同上,各自关注自己的利益。这种客户关系在高级物流同盟合作中较为常见,也是物流合作的发展趋势之一。同盟型的客户关系的特点是从更长的纵向链条上关心治理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某些从事专业配送的物流企业不仅关注自己的客户(如各大商场企业),也更加关注客户的客户(如商场企业的货场购买者),这种关系就是同盟型关系。快递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渗出型、同盟型。
为了能够介入对方的业务流动,有时会在产权关系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互相投资、参股等,以保证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在组织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双方派员加入对方的有关业务流动。渗透渗出型的客户关系是比长期目标型更进一步,它的主要特征是把对方公司看成自己公司的延伸,是自己的一部门,对对方的关心程度大大进步了。长期目标型的客户关系的特征是建立超越买卖关系的合作,双方的重点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相互配合,不断晋升合作水平,共同降低本钱,进步供给链的竞争力。
当然,客户关系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快递企业的客户关系。因为,快递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做好快递服务,而服务的不定性和不易测量性决定了客户关系能够随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客户附加价值的增加而得以改善,客户关系的发展总是从一般的基础阶段合作阶段,再到相互依存阶段直到集成阶段。了解客户关系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客户资源整合工作的针对性,从而依据不同的客户关系实行定制化的资源整合。
二、客户综合知识模型的构建
客户服务是快递运作的核心要义所在,只有在全面掌握客户知识的基础
上才能实施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并进行客户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快递企业的综合客户知识模型。客户知识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和客户周期的时间观念来看待客户知识的集合。从快递企业的角度来讲,客户综合知识模型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客户相关信息(属性)的集合,还包括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处理后产生的外延知识模型。该模型的构建可以从客户的生命周期为时间轴进行展开。首先需要界定客户,了解哪能些是属于我们可以开发的客户,其次需要掌握如何才能进行客户沟通,怎样沟通最有效,接着需要掌握客户的需求,然后进行客户与企业交易,并掌握在交易中的客户行为,最后掌握客户生命周期并判断客户的价值大小。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对客户知识模型进行修改完善。综上所述,客户综合知识模型包括:
客户界定模型——如客户的名称、地址、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和数量、公司的业界知名度等。
客户沟通渠道模型——具体负责沟通的联系人、电话、电子邮件等。客户需求模型——客户对物流服务需求的种类、需要服务的质量、时间、地点、价格、物流线路的安排和其他增值服务的需求。
客户交易行为模型——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自身满意度、交易的主动参与程度等。
客户生命周期模型——客户关系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模型。判断客户关系处于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还是退化期,并预测客户生命周期的发展基本模式。
客户综合价值模型——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计算客户已有历史价值、预测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并做出决策。
三、客户资源整合的方式
(一)基于物流流动要素的客户资源整合任何一项快递业务都可以分解为五个要素的结合,即流体、载体、流向、流量和流程。此外,快递业务的完成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时间也是物流流动要素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1)基于流体要素的整合:不同“货种”的客户整合基于流体要素的整合,要求将不同“货种”的客户进行合理的搭配。以降低运作的成本。例如,快递企业在发展客户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客户的货品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在同配送车辆中分别装载不同客户的轻货和重货,充分利用运能,从而为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基于流向要素的整合,“去程+来程”客户的整合快递企业几乎所有客户的货物运作都有相对固定的方向性,用武之地种固定的方向性均具有单向“去程”的特点。一个客户这种固定的物流单向流动,一般不具备“来程”的逆向流动(或者来程的物流量较去程小得多)。结果导致针对一个**客户的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难以控制。基于流向要素的整合,就是使物流企业的客户资源的物流活动具备双向性质,不仅有去程客户,也有来程客户。“来程”物流虽然没有或者很少有利润,但对于“去程”物流具有很大的支撑作用,其对物流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的提升非常明显。
(3)基于时间要素的整合:不同运作时间的客户整合基于时间要素的整合就是在通盘考虑客户的综合成本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错开客户物流运作的时间,从而降低客户物流运作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例如,以物流配送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快递企业,在发展业务时可以利用时间差提供不同的客户服务内容。
(二)基于价值要素的客户资源整合(1)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整合由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其运行成本是不一样的。处于考察期和衰退期的客户其运行成本一般都比较大,往往要利用较多的运作资源而得到的净利润却很少。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对此类的客户加以整合,利用其菜有的特性减少和降低运作资源的消耗和成本支出,而且还可以有效支撑快递企业利润的产生。
(2)“大客户+小客户”的整合大客户一般是企业利润主要来源的客户,是企业的关键客户之一,而小客户使用了企业较多的运作资源却为企业贡献了较小的利润。大客户的快递作业由于操作的时间、区域和作业方式的不同,运作资源富余(如车辆装载空余)的现象经常出现,如果加以小客户协同运作,实际即是以大客户的运作支出支撑完成了大小两个客户的运作。快递企业制定其运作计划时,采取此种方式可以在合理分配大客户作业量的同时兼顾小客户的业务,使运作效率指标更高。
四、持续地进行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客户资源整合持续的进行客户资源整合必将有力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不断晋升企业的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客户资源的整合。
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快递企业客户资源整合是现代战役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现代快递的根本含义是服务,而对客户资源进行整合恰正是促进企业服务质量晋升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快递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当初选择快递就是为了一个快字,现在这速度成了慢递。”“淘宝卖家一再强调要先验货再签字,可快递员不签字就不让看货,要不就把货拿走,态度强硬。”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这种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申通、韵达、中通各种快递行业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但由于快递行业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随之而来的消费投诉也日益增多,消费者纷纷抱怨快递中的霸王条款,引发众多的媒体及网友评论,亟需出台行业规范,以法律强化部门监管。
一、目前快递行业存在问题
快递行业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服务产业之一。由于快递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快递市场经营秩序较混乱,致使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已在一些地区成为投诉热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是先签字后验货,货物损毁责任难追究。网络购物目前占到快递业务的“半壁江山”。尽管很多淘宝卖家一再强调要求先验货后签字,但是很多快递公司态度强硬,坚持不签字不提供货物,让众多消费者为难又犯疑。不让现场拆封验货,一旦消费者发现邮寄物品有损毁,就面临举证难、索赔难等诸多维权难题。因此,很多网友质疑快递公司这种做法明显属于逃避责任。
二是快递服务不到家。部分快递公司鱼龙混杂,服务质量也有好有坏。有的快递公司以没有门牌号码、位臵偏远等理由拒绝送货上门,要求消费者到快递公司拿货。有的甚至加收费用才肯提供上门服务,让很多消费者觉得本来是花钱买方便,最后反而变成买了麻烦,耽误了很多时间。
三是快递遗失物品,自行限定索赔期限。一些快递公司规定,于收件之日起30日内查询和索赔,逾期则视为放弃索赔权利。还有的规定,寄件人或收件人须于寄件次日起14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并附相关之证明文件,超过规定期限未提出索赔要求的,视为自动放弃索赔权利。
二、加强部门监管主要建议
(一)推进快递行业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快递行业服务和消费维权的制度、规章和法律。针对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邮政、工商等相关法律部门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快递行业服务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在推动行业加强自律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快递行业服务规范,监管并指导企业予以实施。
(二)强化快递行业消费维权执法监管
工商、邮政等职能部门依据法定职责,突出重点,强化基层行政执法,对快递行业服务和消费维权状况开展现场检查。主要检查快递经营者是否办理工商登记、是否超越经营范围、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等。充分发挥各地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等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受理申诉举报工作,狠抓侵权案件的查处,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三)开展快递行业调查测评活动
针对快递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提高快递公司自我约束能力,在快递行业间征求社会意见,发动星级满意度评价。各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重点调查测评快递行业服务问题,摸清快递行业服务现状,研究快递行业服务监管和消费维权工作的办法和措施,进一加强快递行业的监管工作。同时,加强快递行业服务和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篇:快递行业趋势分析
快递行业盈利趋势
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现代物流配送、国际快递等成为外商拓宽在华投资领域的手段和新的投资热点。如何应对国外物流快递公司的冲击,挖掘行业盈利点,成为中国物流快递业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研究近几年国际及国内物流快递行业分析报告,专家论著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发现物流快递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和盈利模式,即是将优势资源集中在服务和管理上,加强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投入,细分各产品的边际利润,有取舍的实现产品多元化经营。
行业背景分析
1、世界物流快递业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但是,世界各国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并不平衡。总的来讲,发达国家的几个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发展水平较高,控制了世界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市场,如德国DHL敦豪国际、美国FedEX联邦快递公司、美国UPS联合包裹公司、荷兰邮政TNT等,他们的制度比较完备,公司规模大,网络健全,人员素质高,业务发达;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发展比较缓慢,制度不够完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多数规模较小,服务网点较少,人员缺乏培训,以本国业务为主,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2、中国物流快递业状况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发展十分迅速。到2002年12月底为止,我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775家(包括分公司),从业人员近30万人。其中,国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70%,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30% 但由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历史较短,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成立不足十年,服务功能较少,不能提供有关法规和规章允许的所有服务。从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角度来看,大型、集团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70%以上,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缺乏精通有关业务的专业人才。
3、中国快递物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截至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物流业的积极效应已经显现出来。首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地区中心城市做出了物流发展规划,全国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已在制定当中。国家首次把物流项目列入国债项目,财政部已开始着手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另外,跨国采购与供应集团、国际物流企业正在加速进入我国物流市场。据统计,目前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当中,有三分之二已进入我国,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亿元,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速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0亿元,每年的增长在30%以上;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中国物流业将在2005年底向外资全面开放。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诱人的宏观政策,为中国物流快递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与机遇相生而来的是竞争,中国这个能缔造神话的快递市场,迅速云集业内无数高手,国际四大快递巨头DHL敦豪国际、FedEx联邦快递公司、UPS联合包裹公司、荷兰邮政TNT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囤积力量,发展各自的分销和运输网络。DHL不仅稳拿中国国际快件市场老大的头衔,而且挥师中国国内快件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最先向中国EMS发起进攻;FedEX 及UPS在《中美航空协定》签署后,立即增发航班抢摊中国航空;TNT另辟蹊径开展连锁经营,主力攻占汽车零部件快递市场。面对国际物流快递巨头的挑战,中国EMS和数千家的中小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理事研究员蒋坚博士所介绍的“要想成为行业排名领先的企业,就必须成为行业中最有价值的企业”,作为中国快递市场的领跑着,DHL-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公司市场份额在37%以上,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5%,DHL可达全球120,000个目的地,拥有160,000 多名员工,近75,000部作业车辆,420架飞机,36
个转运中心, 254个口岸作业中心, 5,000个办公地点,年运货量逾10亿票,超过400万个客户,覆盖全球220余个国家和地区。是什么秘密使得DHL能保持如此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势头?他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让我们在一阵龙跃虎啸后仔细思考一下。
快递产品类型及特点
物流快递产品按其承运货物的内容和重量,分为文件,包裹和重货。文件一般指在进出国境时不需报关,无商业价值的资料等货物,重量在500克以内;包裹则是需报关,且商业价值要高于文件的货物,重量在30公斤以内;重货则指重量在30公斤以上250公斤以内的大型货物。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边际贡献率,总体而言,文件的边际贡献率要高于包裹。
除了文件包裹的快件服务,多元化经营也是快递公司的重要战略,但多元不是随意的,而是“集中产业,有限多元,与快递物流相关的多元”,通过整合或并购,进军多种物流业务,提高利润---纵观世界物流10强企业,都是能提供快递物流方面的多项服务,并且在与物流相关的一些行业或者新领域里联合或者兼并,借以巩固或者占领新的市场,从而达到增加利润、赢得客户的目的。如UPS是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一家主要的专业运输和物流服务提供商。FedEX公司的前身为FDX公司,是一家环球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商。该公司通过各子公司的独立网络,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业务解决方案。其子公司包括FedEX Express(经营速递业务)、FedEX Ground(经营包装与地面送货服务)、FedEX Custom Critical(经营高速运输投递服务)、FedEX Global(经营综合性的物流、技术和运输服务)以及Viking Freight(美国西部的小型运输公司)。DHL公司业务涉及与物流相关的诸多领域,电子商务、金融、代理、运输、仓储等。DHL目前在中国已设立3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中心,负责与DHL签约的全球大客户的货物仓储,快速报关,提供担保等服务。物流中心不但为快件业务提供了前后端支持,而且将公司整体实力推上了新台阶。
快递公司的盈利趋势和关键成功要素
瑞士达沃斯论坛提出,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应具备3个标准:企业内部组织外部化、全球知名品牌和协同电子商务。国际快递巨头们纷纷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挖掘行业内的关键成功要素,使其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DHL可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快递巨头,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其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都引领着快递市场的发展,并昭示出快递公司的盈利趋势和关键成功要素。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
快递行业的竞争最终落在网点、服务和品牌这三方面。中国EMS(中国邮政)、宅急送、天地快运等领衔的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与我国速递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无关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认识上的差距。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的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同时DHL还于今年组建了香港转运中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快递服务质量和速度。从2004年初到现在,DHL在亚太区的投资占其全球投资的近三分之一,而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任何一个亚太区国家或地区。国际速递巨头不仅重视在中国的速递网络建设,而且善于通过全球通讯技术将中国的速递网络纳入其全球网络管理范围之内。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应用到快递业务操作和服务中,是国际快递公司夺取成功的又一要素,如DHL在上海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DHL还通过EDI技术系统与海关对接,使得进口包裹、文件在航班落地前实现清关,出口货件在飞机起飞前2小时内清关,大大缩短了清关和转运时间。另外,在快件服务领域,DHL最早推出全球货件跟踪系统用于客户查询服务,通过该系统,无论快件走到哪儿,货件在运送途中的各主要阶段都可以被及时跟踪;客户每天24小时均可以通过跟踪查询,取得对国际货件的完全控制。四大速递巨头还陆续使用了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这是目前较先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收货司机只要用它扫描
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递送记录,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纸上递送记录,让收货人的签名数字化。
3、针对跨国公司业务特点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企业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快速应对,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而供应链管理(SCM)让买卖交易的每个环节在时效性上恰到好处,即达到所谓的“Just-in-Time”,这正是SCM的精髓所在。
中国正日渐成为全球加工工厂,许多高成长行业,如高科技,电信,汽车,电子,石油及能源、化学制品等,将制造总部设到了中国,如通用,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他们是市场中最有潜力的客户群,占有80%的国际快递市场份额,锁定这些重要客户,也就赢得了市场。DHL针对这些企业特点,如运输时间要求精确,运送的货物价值较高,安全性方面要求高等,为这些大客户量身设计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成功管理供应链的实施和运作,如2004年3月,DHL在上海推出“定时特派”,根据客户需求将快件于次日9点或正午12点之前派送到亚洲主要城市;4月,针对快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发生的损失或丢失,DHL推出“快件价值保险”服务,成为唯一一家提供此类增值服务的快递公司;5月,总结多年国际快件的运作经验,在母公司德国邮政高层访华后,揭开了进军中国业务禁区的序幕-国内包裹快递,这一举措更深的用意则在于对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在中国快递市场的“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即满足在华跨国客户通过一个帐号,一张帐单,一个客户服务热线就可解决全球性快递服务的需求。
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快递行业赢取客户,赚取超额利润的主要趋势。
4、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
拥有30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国际快递巨头,已形成了成熟的公司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制度,这对在中国开展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外运敦豪DHL采用分公司制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分公司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他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他们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这样保证了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从而准确把握市场态势,及时应变。到2004年底,DHL已达到56家分公司,其资产回报率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可谓物超所值。
5、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
21世纪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这不论任何行业都得以体现。长期以来,由于中国EMS在速递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养成了EMS“以我为主”的“坐商”思想,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入手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是依靠传统邮政业务吃“老本”而裹足不前,经营理念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对速递业务经营范围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速递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上。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至关重要。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而国内速递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结果使得速递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的成功,固然与他们中方的合作伙伴密不可分,但他们在经营理念和获取利润的方式上非常值得中国快递公司借鉴,不断细分市场,将内部资源集中到核心竞争力,即知识、信息及服务能力上,通过单一渠道,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从文件速递到为客户管理复杂的供应链,这正是快递公司的价值所在,在快递市场达到充分竞争后,这将会成为未来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