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12——2006年考研真题、答案

时间:2019-05-12 20: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12——2006年考研真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12——2006年考研真题、答案》。

第一篇: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12——2006年考研真题、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思想与行为范畴,两者的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控制律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二、论述题 2008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1、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2、对当前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恶俗文化”的批判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以及特殊矛盾。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只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地研究领域。对人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说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因为:第一,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第二,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而社会环境又会不断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两者之间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发展。第三,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

2、思想与行为范畴,两者的关系

思想与行为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反映和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

所谓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而理性认识又是人的思想的一部分,人的思想还包含许多感眭认识。

所谓行为,是指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刺激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使自身机体作出的连续反应过程。简言之,行为就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人的思想是行为的内在动力,行为则是思想的外部表现。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控制律

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个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个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辨证统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社会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受制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必须正确判断社会需求、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地、有预见性地规定教育任务、教育要求和实施教育活动,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背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辨证统一,就必须坚持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者影响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社会影响,主要是指大众传媒所发散的有意识的教育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矛盾或不协调是导致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共识遵守这一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是统一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证明,文化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的统一。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等诸多内容,注意诸内容的协调一致也是十分必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教育是根本,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是基础。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做到前后连贯一致。诚然,由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各个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不同阶段也有所区别。但这一情况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忽视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化规范化教育。要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消极倾向。理论宣传与教育影响上的混乱,必然导致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动于衷或消极抗逆。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应从反映优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的各种环境因素入手,选择积极的环境因素,制定出正确的选择准则。

(一)积极因素原则。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分清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克服消极因素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始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整体一致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的影响是根本的,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具有能动作用,这一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立足于微观环境,建设和营造良好的与宏观环境相一致的微观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全社会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保持宏观与微观环境对人的思想的一致性,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层次性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层次性,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层次性的原则,这样是为了保证在优化环境时,能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片面性,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四)创造性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要把握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来营造育人的环境。这里,首先要重视环境的影响,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作用;其次要揭示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要建立以积极因素为主导的良好环境;最后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开展环境建设,控制宏观环境的发展,营造微观的育人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二要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三要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四要营造育人氛围,建设社会微观环境。

二、论述题

1、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科学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提出来的、具有长远指导作用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战略任务和战略部署,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坚决落实。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按照我们初步学习的体会,报告中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论断最为根本。可以说,它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的最高的政治综合和理论概括,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灵魂,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高举这面旗帜和坚持走这条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理论主张和政治选择。在当前的形势下,党中央鲜明和突出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问题,更加具有不同寻常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旗帜就是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相继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各自的系统性、阶段性的特征,又具有共同的主题和共同的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它们的共同主题,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共同思想实质,则都是立足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揭示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用以指导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旗帜就是前进方向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为要紧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在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要求和掌控,直接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取决于它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因而它体现和代表着工人阶级及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二是它取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政治路线及其指导下实践。

2、对当前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恶俗文化”的批判

当前互联网占主导地位的流行文化与我们所设想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文化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体而言之,当前网络上的流行文化不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她有着较

浓厚的精英意识,也有庸俗和随波逐流的一面。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互联网文化的先天不足;二是互联网文化后天所受的误导。

互联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的文化土壤是密不可分的。在中文互联网发展初期,最早接触和使用网络的人,几乎都是出身于理工科的学生。由于我国教育体系所存在的众所周知的缺陷,一般来说,文科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而理工科的学子往往缺乏人文方面的修养。因此,当前互联网上所流行的文化,烙上了理工科学子们喜好的烙印。

一种流行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带有一定的惯性,使得后来者不经意间被夹带于其中。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人们很容易把既有的一切当成必然。另一方面,中国新兴的有闲阶层,有意利用这种流行文化,将其转变成一种时尚,以服务于自己的既得利益。有闲阶层的这种做法,对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的误导。

在经济泡沫破碎、人们对互联网逐步趋向冷静的今天,正是我们检讨反思互联网流行文化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开始着手建设互联网上崭新文化的时候。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批判和廓清。

我想起1968年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那些走向街头的年轻人,用当前中国有闲阶层的定义也算小资了,但他们却是因为不满于资本主义制度,而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禁止说禁止”,“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他们还发出这样的呐喊——“一切都不曾结束,我们还会回来!”我相信,重温这些口号,为我们在新世纪寻找新的方向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中文互联网文化的建设,路漫漫其修远。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现有的网络文化必然被另一种更先进的文化所替代。她高尚而不高雅,通俗而不庸俗,前卫而不晦涩,先锋而不腐朽。会有那么一天,璀璨夺目的文化之花将盛开在互联网上,我们期待着。

3456

第二篇: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2009年考研试题答案(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简答题(20分每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论述题(35分每题)

1、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若干特点。

2、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的述评。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0分每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是该学科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狭义的教育,也是广义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即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点。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即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点。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最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不能正在成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一理论为人们正确认识思想的来源、形成、发展的规律,科学的鉴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提供了严密的理论依据,它为建立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原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造就和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代新人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且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其表现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改变。因此证明,人的成长总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起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协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促使人的本质的改变符合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马克思主义争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二是人的才能的多方面的发展;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

(三)关于“灌输”的理论

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首先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二是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敌我矛盾,前者只能用民主、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后者采取专政的方法。但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应引起注意。

三要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的改革、调节而得到解决。四是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开展我们阶级的主要任务。

(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辩证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发展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质的规定性。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为此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不仅对于新形势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化(internalization)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即就是说,接受外部思想来改造自我。

即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的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

“外化”阶段,即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动习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辨证统一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内化和外化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且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指导。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内化与外化辨证统一的过程,那么,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教育者就必须遵循内化外化律,努力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表现在若干方面:

首先,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从社会化角度来看,历来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向其成员传导规范、思想、要求的单向过程,而现今的观点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的正确发展与改变不正确需求两者的统一。

其次,受教育者原先的个人经验与形成经验过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经验与重新评价的矛盾,既不迷信个人经验,也不排斥个人经验,而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及时吸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养料,注意不断丰富个人经验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

再次,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加以适当的条件或方式、在必要而又可能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才能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在这种矛盾发生的原因中,教育者一般应负主要责任。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宣传的思想观点的接受或排斥。

其次,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或者是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在教育活动中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等,或者是受教育者习惯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或因其他的个性原因。

二、论述题(35分每题)

1、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若干特点。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

(一)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比例呈上升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大学校园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那时,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相

对而言还比较保守,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多持谨慎态度,真正涉足恋爱的并不多。而近几年来,随着青少年性早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年级大学生恋爱的比例直线攀升,笔者曾在2004级的1200名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的学生承认有恋爱对象,大部分是与过去高中同学保持的恋爱关系,还有到大学后新交的“恋人”。在这种环境中,那些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甚至会被当作“另类”而感到压力。正是由于不懂爱情时却涉足爱河,所以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而恋爱中的“当事人”应对“失恋”的承受力又极低,由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二)人际交往障碍导致的“郁闷”心理越来越普遍

“郁闷”,成为当代大学校的流行词。问卷调查中,76%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心情“郁闷”。郁闷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更多的大学生承认,“郁闷”主要不是来自学习的压力,而是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在问卷调查中,有64%以上的大学生对此难题感到困惑或烦恼,位居心理困惑的第二位(10年前位居第二位的自卑心理退居第四)。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室友不够融洽,只喜欢背着书包上教室去学习,好象寝室不是我快乐的空间”、“对某些人的虚伪行为很反感,但又不愿说出来,因此心里有一种闷得慌的感觉”、“不能忍受别人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心理空虚,想交流,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不善与人交往,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每班都有。

(三)经济困难导致的自卑心理越来越突出

由于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收入的差距拉大,大学校园中富裕学生和贫困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有种天生的优越感,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则感觉心理压力比生活压力本身还要大,现代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很强,过去是攀比学习、攀比能力;现在是攀比家里有钱、父母有权。来自贫困家庭的自卑者又往往极度自尊,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变态和心理扭曲,极度压抑之下,得不到宣泄,同学关系紧张,导致极端事件,马加爵案件即有此因素的诱因。

(四)适应困难成为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经不是上世纪人人尊重的天之骄子,他们成了令人操心的问题青年。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校园的主体,他们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差,有相当一部分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不适应新生活而产生的(在高年级学生中,这个比例则较低),一般需要2个月至半年的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间,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后,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又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下考入大学,根本不会学习,在学习方式上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不会从老师大量的讲述中找出重点,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学会站在一门学科的高度分析统领材料,学会记笔记看参考书,仍然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产生考试焦虚。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团组织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环境不良,人就不会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

校园文化活动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具体形式,而且是最易为大学生接受的、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要形式之一。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在校大学生营造起怡悦身心的客观环境,是大学生深为欢迎的,也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极为有益的。党、团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这种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开扩视野,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个人的“自我”和群体的规范、社会的准则融为一体,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就会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就会增强,尤其是一年级大学生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现大学生活的独特与美好,在心理上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如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组织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二)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责的极佳概括。由任课教师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往往比其它途径更佳。因为大学生对任课教师都很尊敬,由这种尊敬极易产生信任。另外,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不存在害怕暴露自己真实思想、影响自己“名誉”或“进步”的顾虑。因此,师生之间容易产生沟通。许多平时不大与辅导员或主管领导接触的学生却往往与任课教师能够产生良好的师生感情。

(三)发挥班主任的感化作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大学生的班主任应该由自身素质高,擅长做心理转化工作的教师担任,能够给学生以言传身教的影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转化工作的特

点是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这不但需要班主任有爱心,还要有耐心,更要有决心。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都已经注意到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5%左右的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正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但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有些高等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设在医院,使大学生误解为去心理咨询就是去“看病”;有的高等学校指定政工干部或行政管理人员或医生担任咨询员,把心理咨询变成了作思想政治工作和问诊看病,影响了咨询效果。

2、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的述评。

一、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还相当陌生、隔膜,而体制内的、从幼儿到博士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因此还谈不上有所谓“国学热”。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国学是国家的软实力。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国学资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形成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地位及文化输出。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面,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还将继续起着良性的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整合起来。

二、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

一方面,民间存留着很多善根,国学确有草根性;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巨变所发生的诸多新问题,特别是强势的西化趋向的影响,百多年来文化观念与全民教育的某些失当,国人对于国学又相当地陌生、隔膜。

第三篇: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07年考研试题,2007年考研试题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

3、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规律

4、“灌输”和“疏导”的关系

二、论述题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当代特色

2、试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关系

3、和谐文化与加强和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以及特殊矛盾。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只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地研究领域。对人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说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因为:第一,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第二,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而社会环境又会不断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两者之间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发展。第三,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由八个方面的要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

1、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它究竟是主体还是客体,完全取决于他们处于何种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之中,即取决于由这些关系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地位是交错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对它的研究,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何行为均有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则更为鲜明、更为强烈。而且,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机制诸要素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客观上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种:总体目的与分项目的、终极目的与阶段目的。它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用的过程、状态及程度等,都各有不同,有必要对其特性分别加以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的动力。作为一种能够自我运行、自我调节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然存在一种能够推动这种自我运行稳定向前发展的动力。离开了动力,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一般而言,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4、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的环境。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必定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环境有小环境和大环境之分。小环境指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关系的环境,大环境则指整个社会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正常与否会改善或破坏环境,环境本身的变化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

5、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它是整个机制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保证,运行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目的能否达成。根据运行主体、运行方式、运行阶段、运行程序、运行状态及具体运行目的等方面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可相应采取不同的运行控制方式。

6、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具体的运行目的、运行动力及运行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运行方式是为运行目的服务的。最有利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方式,是最佳的运行方式。

7、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即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步骤与次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范围、环节、内容及所处运行阶段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程序有所不同。运行程序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用的重要保证。

8、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的内外部条件。它包括专门的机构及其人员,相关的规章与制度,必要的资金和装备,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等四方面内容。

以上八个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各自的状态如何,每个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整体状态。

3、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矛盾表现出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知、情、意、信、行诸因素的发展不平衡之中,并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深化,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也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因素的相互矛盾关系的集中表现。而四因素的相互矛盾又是基本矛盾的展开。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1612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指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本质联系及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据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适应超越律”,具体而言可表述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要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许多具体矛盾,因此也就存在许多具体规律。

4“灌输”和“疏导”的关系

灌输和疏导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灌输是疏导的前提和基础,疏导是灌输的必要条件,由此决定了两者统一具有必然的规定性和客观合理的理论依据。贯彻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属性和党性原则,必须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而要取得成效,就必须运用疏导的方法,做到灌输与疏导相统一。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坚持灌输和疏导的统一,符合人的思想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二、论述题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当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化”这一基本内涵非常明确。此后,毛泽东又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或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或具体实践)相结合(或之统一)”的科学概念,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这两个科学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史的第一块里程碑。二是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三是构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核心理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四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之大全。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个飞跃还在继续,直至目前已获得一个实践成果,两个理论成果。无论实践成果,还是理论成果,都包括“民族化”和“当代化”两个内涵。所谓一个实践成果,即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试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即政治文化、伦理文化。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的社会化。作为传播社会文化的基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种教育对象,而且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方面,社会的每个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另一方面,社会凭借各种手段传播政治信息和意识形态,使人们接受政治生活的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前种活动是个体的政治学习,后一种活动是社会的政治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文化的过程,不应是过去的传统模式,应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应更自觉地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积极引导和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实践如何更好地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文化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和谐文化与加强和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要任务,也是全体民众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容,是三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对人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对构建和谐文化的影响:文化载体的这种多样性为新时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注重借助多种多样的文化载体,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使其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更大的积极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在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人、影响人,就必须对人们具有吸引力;第二,提高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两方面内在地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符合这个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根本目的。

总之,加强文化建设,使个体和各种群体文化处于良性互动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文化载体的前提,也是运用好文化载体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有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和工作者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积极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协调互动,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第四篇:2009—2012年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真题

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 简答(50)

1.既然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它们都是必然的。2.简述毛泽东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分析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所说的“而僧侣主义(=等于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后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知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句话的含义与意义。4.如何理解人的价值与实现 5.当代实践的总体特征。

二、论述题(100)

6.分析马克思在《给维.依.查苏里奇的复信》一文中指出:“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似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打丁大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这段话的内容以及意义 7.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含义

8.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9.“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10.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2009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简答(90)

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2、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哪部著作中详细论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如何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

5、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7、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8、综合教育法的必要性与作用

9、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论述(60)

1、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并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结合现实,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2010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方法论

一。简答题(各10分)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功能 4.综合教育的作用和条件 5.内化和外化的关系

6.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作用 二.分析题(30分)关于甲流处理方法

三。论述题(各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意义

2.网络舆情的产生、特征、功能、以及引导方法

第五篇:2013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真题

2013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

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政治经济批判序言》)

1、上述内容包含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请你简单说明并概括。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1、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归纳和演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为什么和归纳与演绎相比,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

维方法?

三、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够成分别是什么

意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基本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会引发怎样的社会经济现象?

四、(有一段马克思选集第四卷的内容,但是和题目并没有多大关系)

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变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它们变革的原因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何在?

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社会主义变革的对象包括哪

些内容?

下载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12——2006年考研真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2012——2006年考研真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生物化学真题

    2014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生物化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Non-coding RNAs 2、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 3、 Zinc Finger Nucleases technology 4、 Extrac......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真题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真题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 社会主义本质 4、 社会主......

    北师大2011年考研真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大全)

    2011年北师大考研真题 专业课一:7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简答题(共6道,每题10分,总分6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三个代表”重要......

    05-09试卷 中山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试卷 05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 简答(40) 1. 简述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 2. 简述不可知论的错误 3.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4. 简述辩证否定的性质与特点 二. 辨析题(30) 5.......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真题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 哲学上的价值 3、 社会形态 4、 资本积累 二、论述......

    考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 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

    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真题答案

    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真题答案(完整版) 2014-01-06 14:45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原考研真题(07-09)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6人 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称 出版社 作者 7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义理论体系概论 919 专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