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看问题
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程说明】
人的思想、心理足以支配其行为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们难过、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看法;事情本身常常无所谓好坏,而当我们加上了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便会产生种种无谓的烦恼与困扰。所以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则能引导其过愉快的生活;反之,错误的思想和偏颇的看法,则易使人产生烦恼与困扰。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心理还未成熟,加上平时学业压力大,情感比较脆弱,思维方式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很容易导致不良的情绪情感,如果不良情绪情感保持过久,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习得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调节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说明】
美国著名认知治疗学家阿隆-贝克认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当认知中的曲解成分被揭示出来,正确合理地再认识,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在重建合理认知的基础上,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也就随之能得到改善。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1955年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主张情绪源自想法、理念,个体可以用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该理论颇能充分应用思想的功效,帮助个体以逻辑思考来处理过度的情绪反应,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适应环境。
根据理情治疗的理论,情绪乃是源于想法、态度、价值;引起个体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或他对自己所说的话所致;艾利斯对“A-B-C理论”作了阐述,他认为引起情绪结果(emotional consequence;C)的并非事件(activating event;
A)的本身,而是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belief system;B)所致。换句话说,焦虑、沮丧、敌意等情绪结果C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所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的。只要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改变,那么情绪结果也会随之改变。
【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认知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2.了解艾利斯的ABC理论的内涵;
3.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重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
【活动难点】
对艾利斯ABC理论的理解
导入
开场白: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为大家上这堂心理健康辅导课。
出示几张图片。使学生明白:换个角度看问题,自有另一番天地。
(过渡语)是啊,同样的一副图,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界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当然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豁然开朗。正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示: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看问题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理论构建
一皮鞋公司派了两位市场调查员到一个海岛去进行市场可行性调查。这个岛上的居民没有
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不久,两位调查员分别向公司作了汇报。A调查员神情沮丧,说道:“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根本没有市场前景!”B调查员神采飞扬、兴高采烈地说道“此岛上居民都没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
小组讨论:
(1)A调查员沮丧情绪的依据是什么?
(2)B调查员兴奋的依据是什么?
(3)通过A、B两位调查员的结论,你能悟出些什么道理?
总结:相同的事件,积极的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消极的评价,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就是说明评价和情绪结果之间的关系的。
介绍:艾理斯的ABC理论
得出结论: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相同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情绪反映。所以当事件无法改变时,如果希望改变情绪状态,那首先要改变评价系统。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情绪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与对事件的评价有关。从而导出艾理斯的ABC理论。
故事接龙
指导语:刚刚我们学习了艾利斯的ABC理论,懂得了事件、评价以及情绪之间的关系,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个理论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小品接龙:(表演)
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优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深怕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挺郁闷,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于是她向一位聪明的邻居求助。假如你是这位聪明的邻居,你将如何向老太太解释?
总结: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同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想法不同,体验到的情绪也就不同!
决定我们情绪的主要的不是外部事件,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信念、观念;要想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主要应先转变我们对事件消极的信念、观念。
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本活动中体会到ABC理论的价值。
主题活动:区分ABC
指导语:大家刚才把ABC理论运用到了故事里,解决了老太太的难题,大家做得非常好。可是在现实生活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要怎么处理呢?
案例一:
上课走神,被老师点名批评。很委屈、很生气,觉得老师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老师点我名是因为关注我,重视我,希望我认真听课。(B)
体验到的情绪:鼓舞高兴(C)
案例二:
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向老师打招呼,结果老师就像没看见似的就走过去了。我想肯定是因为我的成绩不好,老师不理睬我,所以装着没看见我,其实她是看不起我。老师大概在想什么事情,没有注意到我。(B)
体验到的情绪:平和(C)
总结:同学们,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从多重角度来分析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某个方面或某种方法上,总是一味地钻牛角尖。如果有一天你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也许你会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
活动:也许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曾经让我们非常伤心的、难过的、气愤的,但现在值得我们再重新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也许你能给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让你身心轻松。以四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思路去思考同样的事件,提高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师寄语:
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日;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力。
第二篇: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倘若你只看到一个方面,那么你的视野便太过狭小,又何不以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呢?
苍鹰见麻雀飞行的低,可它却未曾体会过在低处飞行的感受,或许只是见惯了高飞的景观,有时候也是可以尝试一下低飞的感受,体会那不一样的风光。
一个婆婆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雨伞的,一个嫁给了卖蔬菜的。一到下雨天,婆婆就会担心地里收成不好,而一到晴天,婆婆便会担心雨伞卖的不好。邻居听闻此事,便劝她说:“何不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雨天你家大女儿雨伞卖得好,而晴天你的小女儿蔬菜卖得好。”婆婆听完之后想了想,便不再愁眉不展。正如这位邻居所言,为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如果有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转换一下思维的方式,或许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有一群正在上山的人碰见了一群正在下山的人,然后他们问下山的人说:“上到山顶的风景是怎样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有的人觉得山上的风景很美,视野很开阔,有的人认为山上的空气清新,能让人感觉很舒服享受。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观念进行观测,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便造就了答案的不同。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思维不同,自然所想的也就不同。若想要全面的观察到了解到事物,那么就需要以不同的眼光来思考。
如今在生活之中,这种多视角的观察方式早已充斥于其中。大家现在了解机器人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吧!如扫地机器人,写稿机器人等。在它们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为何不想一想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隐患呢?如果有一天,他们真正的成为了人类的代替品,那么我们便会更加的被动。如今李世石与阿尔法的“人机大战”以1:4战败,那么我们是否该警惕一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状况呢?如果有一天,世界变成机器人来主宰,那我们人类就是他们的奴隶。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利用好其中积极的一方面,更要防患不好的那一面。
我们更应该在思索问题的时候后换个方面。在哲学中有提到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全面辩证的思考问题。在数学的解题方法中,常常有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由问题解出结论,这样再来找条件进行结论正确,即可推出问题的答案。生活中的事情其实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如同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或许可以选择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如今,我们要培养自己辨证思考的能力,尽量全面的思考问题,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ZQ
第三篇: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36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两人走上仅容一人通过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的一方获胜。习惯上双方相遇时,都会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今年出来新情况,有一组对手,在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通过了桥。只要换一下思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找到新方法。因此我们要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能找到别的方法,为你带来新的希望。例如羚羊,曾有一队猎人把一群逼到悬崖上,试
图将他们一举捕获。就在这时,一群羚羊自觉分成两队,一队是老的,一队是年轻的,一老一幼组合在一起,老的羚羊先跳,小的羚羊就接着跳到老羚羊的背上,再从老羚羊背上一跃,跳到悬崖的对岸。而老羚羊就掉下悬崖底。如果羚羊在关键时刻,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么等待它们的只有两个结局,一是被猎人一网打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二是都摔死在悬崖底,成为野草的肥料。无论是那种结果都是死亡。但他们懂得换角度思考,尽管结局是悲壮的,但他们把生命留给了年轻的一代,给族群留下新的希望。
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带来生的希望,用往常的眼光看问题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一如既往地看问题,只会固步自封,把自己逼上绝路。项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羽被刘邦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着,好不容易才成功突围,逃到乌江边,他本可以逃渡过乌江,但他却选择了自刎。如果他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横渡乌江,就不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天无绝人之路,把自己逼上绝路的不是命运,而是自己。假如他能逃渡乌江,或许会东山再起,一统天下。
且不说项羽,就说当今社会,学
会换个角度看为题,不仅对自己,对企业对国家同样重要。
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希望,海尔企业当初只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面对濒临倒闭的困境时,仍然回收并销毁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此举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海尔成为了世界的著名品牌。并使海尔公司成为我国唯一进入世界100强的家电公司。海尔公司在企业濒临倒闭时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选择回收有质量问题的冰箱,最终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为自己、种族、企业甚至国家带来新的希
望。
第四篇: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辩论赛,思维者的论战。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最大成就莫过于说服对手,用华丽的语言技巧来击败对手,而灵活的语言技巧则是更令为一场比赛加分。
辩题一出,每个人的思维都会有一个偏重方,如果本方辩题正好与自己的思维偏重点相反,或许会产生一种输定了的认识,但是,倘若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往往对方胜券在握,单方面的注重在自己方观点上,忽视了很多细节问题,当我们的思维偏重在对方辩题上,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找出有效对策,出其不意地以对方思维漏洞击败对手,这样比优势胜出更加能获得博得满堂喝彩,正所谓,若是赢的艰难,那胜的更开心。
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像选手那样尽情发挥,却能从自我的角度,去收获,去感悟。,我们赞叹着辩手的实力、才能以及思辨能力,总是幻想如果,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怎么说,那一定会把对手反击的手无缚鸡之力,当然,那只是如果。我们往往太看轻自己,又有时候很自以为是。为什么不学着换个角度,不是如果是我,而是为什么不是我,也许所以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我没有上台,说什么假设什么都没有意义,上场的不是你,为什么当时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经常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是我,我相信现在的站在台上的很可能是自己。我们的成功不是看着别人想象自己,而是亲自去实践这份成功。
换个角度思考,收获的会更多,有些问题不再有局限性,方式的改变,可以达到更弄好的效果。有时候生活是个圈,我们不能局限在一个死局里,也许有时候换一个角度看问
题,人生可能大不一样,由我们创造争取来的东西可能更有意义。
辩论,看似遥远,却也在我们生活中时刻上演,我们不求辩论选手那般专业的语言技巧,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我们以心动人。没有那么多如果,人生只看结果;下一次,站在台中央的是不是自己。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乘我们还年轻,放飞梦想,我能行。
第五篇: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长阳小学 郭云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中,让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天真活泼的,有沉默寡言的,有安静的,有爱学习的,有爱劳动的,更有聪明但又顽皮的……仔细回想,留在记忆深处的却是那些顽皮、爱犯一些小错误的学生。
几年前的一个例会上,有老师提出住宿生丢钱的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认为钱应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有的说应多种渠道去宣传教育,还有人认为应抓典型…看法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经验,各有各的高招。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绝不能去抓什么‚典型‛。一个孩子如果被抓了什么‚典型‛,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那他今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教育孩子我们不能用粗暴简单的方法,批评教育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分析,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片面认为小学生偷钱无非是这几种情况:买吃的,看见别人吃好吃的,嘴馋了;看见好的玩具而又没钱买;干了坏事要赔偿而不敢向家长要钱的。而前者较多。其实,在这些‚小偷‛之中,他(她)们的羞耻意识还很朦胧,再加上自制力差,很容易就会犯下错误。
我曾经遇到这样几个学生,一个女生在上学路上帮小同
学背过书包,到校后小同学的10元钱不见了。我问了详细情况,又给小同学的家长打电话,证实是有10元钱。我把那个大同学叫到宿舍,问了路途中的一些情况,我初步断定就是这个学生拿的。于是,我先表扬了她在路途中能够主动帮助小同学,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可遗憾的是小同学的钱丢了,不知谁看到了。我又说,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不会捡到他的钱不给的。但是能请你帮忙找找好吗?她回教室了,没过多久,她拿着钱来了,说:老师,我把他的钱找到了。其实我心里非常明白。可我却表扬了她,并给她讲了许多有关‚偷‛的故事,最后她红着脸走了。
另一个是我班的一个学生,是个单亲孩子:母亲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小小年纪还得照顾年幼的弟弟,特别可怜。我刚接手这个班时,就有老师告诉我,她‘爱’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有个学生对我说,她的20几元钱不见了,是帮别人买东西的,怀疑是我班的这个学生拿了。我把她叫到宿舍,温柔地问了她家里的近况,又谈到学习的内容,讲到以前学过的列宁小时候的故事《诚实的孩子》…还说: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能承认并改正。最后说到班里有个学生丢了钱,问她看到没有,如果能主动交给老师,那就是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过了一会儿,她小声对我说:我在地上捡到钱了,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了,正准备放学后
给妈妈买点东西回去。我现在交给你,你还给她吧。下午,我在班里表扬了她,要同学们学习她那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虽然有些同学不服气,但看到我对她的信任,也没说什么。
后来,我班再也没有丢过东西了,在一次作文中她写出了那次‚偷‛钱的经过,并写下:老师,是您的信任帮我认识了错误,是您的温柔使我敢于承认错误。老师,是您的关怀,让我改正了错误,从此也加入了‚好孩子‛的行列。老师,谢谢您!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您:别人的东西再好,我也不会再去拿了。
再后来,我把她的作文当做敢于承认错误的典范在班里朗读,同学们再也没有不服气的。同时,我发现,有晶莹的泪花在她眼里闪烁…
今天的作文是以《感动》为题,要求写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我又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那天晚上,我实在太饿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悄悄地爬起来,把同学的饼干偷吃了两块。第二天,同学在我的床上发现了饼干碎屑,就告诉了老师。老师把我叫去她的宿舍,给我讲了许多道理。我听着,不断的点头。可是,那一天,我又把同学的麻花偷吃了。老师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抱着弟弟从几十里外的家里赶来了学校,妈妈把我叫出教室,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我既难过又羞愧,真不知该如何面对同学们。正在为难之时,老师来了,她和我妈妈说了一会儿话,就让我跟她进教室,我怯怯地跟在她的后面,想象着即将面对的难堪场面。没想到老师走进教室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幸福吗?但我知道XX是最幸福的!你们都知道她妈妈今天到学校来的原因吧?因为XX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她妈妈就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她有这样爱她的妈妈,难道还不幸福吗?……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怕犯错,只要知错就改,就是最了不起的!我相信她一定能改正错误的!……‛我当时感动得泪水直流,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还这样顾及我的感受,我的尊严。老师,妈妈,我一定要努力改正!一定要争口气!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我再也没偷过别人的东西了,而且我还成了班里的小干部。‛看到她的习作,我的眼前又清晰地出现了那天的情景,只不过,她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也多次打电话询问此事,我也把她爸爸打电话的内容告诉她的同学,让同学们更羡慕她有永远爱她的爸爸妈妈。而我所做的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了想,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解决了一个常见的问题而已。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只要你是老师,就不要只管对着学生吼叫,他(她)们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细心的呵护,真心的教育。同时,教育也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处处需要教育机智的学问,它永远拒绝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