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惩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惩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虽说我当了七年教师,班主任经历也有五年,理应是个老教师,但想想从工作伊始教初三毕业班到带班,到工作调动,真正从头带到初二还是第一次。因此对于处在分化期的初二学生还真陌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在探索中。
现在大家比较认同教学当中的一种做法,那就是表扬——毕竟表扬更容易让人接受,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不过反过来想想,是不是因为要表扬而就忽略了惩罚呢?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古时就有“奖罚分明”的说法,现在也一样;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惩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魏书生曾独出心裁地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惩罚的新招:凡违反了班级的制度,影响了班级的荣誉,给班级带来一定损失的学生,就让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或唱首歌,或表演个节目,或给集体搞卫生,一时成为教育惩罚的美谈。我同意这种做法,也欣赏他的独具匠心。我认为惩罚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要讲究方式和艺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学生前面一定要“凶”。在这里,我认为惩罚的关键不在于怎么让学生害怕,而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一个有尊严的人是不需要大声呵斥的,一个眼色、一个暗示就可以解决问题。要知道,只有学生心中还存在自尊和进取之心的时候,惩罚才会显示出应有的价值,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学生面前,我常说一个人被一块石头绊倒是可以理解的,但被
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则为“傻”;经常无意地犯一些低级错误的人实乃“蠢人”。我班有个学生申某,女生外向,好讲义气,也很有正义感,个性刚强,从不服软。上初一时就因本班女生受欺负到校外找人帮忙受到学校批评,但依然我行我素。随着年龄增长,懂事理增多,也渐渐乖巧了许多,但仍然爱闹,男女无别。一次劳动技术课上却哭着找到我说有人欺负她。平时的女霸王竟然哭成个泪人,看到此景我不禁笑出来。究其原因只为班中一名男生的座位不知谁给换了,另一男生谎称是她换的,当时正值课间引来许多人围观。
看到又气愤又委屈的她,我暗喜教育的机会到了。于是找到另外两名男生,首先批评了他们在无根据的情况下冤枉、欺负女同学,并影响了上课。两名男生看到申某凄惨的哭相惭愧地低下了头,承认因为申某平日太厉害借机恶作剧惩戒她;并主动提出查明事情的真相还同学申某清白。而深受其害的申某也检讨了自己平日的行为,保证一定改掉打闹的毛病。在这件事情当中,我没有单纯地说教,而是让他们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惩罚自己,他们心里面也就没有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惩罚,可以说是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惩罚的形式,我想是没有固定的,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为好。当学生认为大祸临头而又无助的时候,适当地“放人一马”以显示自己的宽容,而且学生会记住老师的“恩情”的,他会认为你是在真心地帮他。当学生不以小过为耻的时候应加以引申,以突出这样做的后果,并且认真处理,以显示自己的严格,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是真心地关心他。不然学生就以为老师偏心,这也是很严重的后
果。
例如有一位同学,因为上课磨尺子影响他人学习,并与班委顶撞,引起全班41位同学强烈谴责;受到批评后,他情绪很低落。后又因为开关窗户与一位同学发生口角,当时两人都不冷静。我见此心中生气,对于磨尺子的同学很不满意。可又见他样子委屈:双方都承认自己有错,但又认定错不在自己。
就此,我让他俩分别谈对方错在哪里。于是,俩人都想先说。见到这种情形,我因势利导道:“你们争吵的原因就是互不相让。谁先说对方都要认真听,有出入地方可以补充。但不许打断别人讲话,这是基本礼貌。”
俩人这才恍然,事情很容易就调查清楚。最后我又补充道:“你俩只片面强调错多错少,说对方都振振有辞,却忽略你俩的做法给全班带来的影响。”通过开导他们才开始转变态度,于是,我再次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并要求上来解决措施。最后,这俩同学愿意和好,并向全班道歉。
教育需要惩罚,惩罚的方式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我们要让惩罚走进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惩罚措施一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第二篇:家访心得体会: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家访心得体会: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学生的家长我基本都通过电话,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2月21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同事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其中的感触颇深。我深切地感受到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距离,只有家长们少了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寒冷的风呼呼地刮着,老师的家访却给学生和家长带去了温暖。尤其是山区的孩子,他们离家较远,平时中午在校吃饭,所以能够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很少。虽然我很多次试图与这些孩子交流,但是效果依然不佳。每次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心中总是感觉很无奈。我们首先走访了其中的一位——张XX。这个孩子平时顽皮好动,上课精力很特别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试卷从来没及格过,而且平时颇爱管“闲事”。到达学生张XX家时,他的家长颇感意外。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调皮,或许是因为许多次老师电话“邀请”,都没能把张XX的家长请到学校,张XX的妈妈很是不好意思。我和张XX妈妈稍稍交流了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张XX妈妈满脸歉意地说:“老师,我对孩子管理太松了,您前几次打电话,我因为上班抽不开身,所以没能去学校……”
“工作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呀!毕竟孩子才上二年级,没有家长的管理,孩子怎么能约束住自己呢?……”我开始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
“对,对,对,老师,是我们做的不对!……”张XX妈妈点头答应着。
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您工作忙,为什么不让孩子的爸爸去学校和老师交流呢?”
张XX的妈妈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我感觉其中必有隐情。果然,她抬起头时,眼圈已经发红了。
“老师,您没听说过前两年硫酸厂发生的那件事吗?孩子他爸与人打架,我们家赔付给人家很多钱,欠下了许多债。我一个月就XX多块钱,还要供张XX姐弟俩上学,所以对孩子的管理放松了……”张XX妈妈哽咽着说。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自以为很关心孩子,自以为很会讲道理,却从来不知道去找找孩子落后的根源在哪里。我开始与他们心贴心的交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习计划……孩子笑了,家长笑了,我也笑了。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三篇: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其实就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都有共性,那就是人人都需要真感情,人人都希望别人能真心对待自己。班级是由五十多位学生和老师组成的一个大集体。要建设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是组织者,是领头羊,所以班主任的作用十分重要,要能团结全班同学,形成凝聚力,具有向心力。因此,班主任要和所有的同学搞好关系,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和他们建立起真正的感情。
班主任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呢?
首先班主任要和学生多接触,和学生打成一片。早上七点十分有学生到校,我就到校了。我利用早到的时间和个别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也可从学生早晨的表情、行为举止中推测他的内心,适时的做些教育、疏导工作。晚上放学后,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课室。因为有个别学生走得比较迟,这也是班主任很好的接触学生、与个别学生相处的时间,可以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告诉学生。可以说无话不谈,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之所做:有的活动,学生参与,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这便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比如我班每天的公共区打扫,因为我每天到校早,所以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打扫一阵子,在打扫的过程中,我会和学生随意交流。体锻课时,学生先要热身,围绕跑道跑两圈。我坚持带跑,是想让学生知道: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力争做到。当然这也是接触学生的机会。今年4月份的班际合唱比赛,我坚持和学生一起练习,一起上台比赛。这些时候,我认为都是接触学生的好机会。班主任只有和学生接触多了,才会更了解学生,所做的教育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让学生觉得班主任也是平常人,觉得班主任容易接近,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班主任和学生的心就贴近了。
其次,班主任心里要多想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虽然班主任年龄肯定比学生大,有的还大很多,但如果班主任关心学生、经常想着学生,也就肯定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班主任知道后应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
贪玩好动是小孩的天性,班主任要理解。有时是体育课、体锻课时间,但因刚下过雨,场地湿,体育老师出于安全考虑,总是希望学生留在教室自习。但我总是尽量给学生争取机会,让他们走出教室,到室外活动。因为我知道学生最喜欢的课是体育课、体锻课、音乐课、美术课、电脑课等课,这些课对学生来说相对显得自由轻松,好玩。(班主任工作心得)所以我作为班主任,尽量保证他们上这些课的时间,不随随便便改为自习课。学生们很喜欢我这样做。如果班主任经常自作主张地将这些课可改为自习课,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因为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和天性。
离开父母的住宿生,需要班主任给予父母般的关怀。特别是生病头痛发热的时候,或是过节的时候。有一次我班有一个住宿的同学感冒了,我一天内多次问候她,并主动到药店给她买药。去年冬至节那天,我考虑到广东的风俗“冬至大过年”,但学校没有放假。我自己掏钱给住宿的同学买了两只鸡,和他们一起过节。时间过了很久,有很多同学还记得那天吃的鸡。那个生过病的学生一直和我很亲近。这两件事也说明我的心里是装着学生的。
学生需要鼓励和表扬。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喜欢鼓励和表扬,这可让他们建立自信与赢得尊严。军训拔河比赛中,我在一旁大声的为他们呐喊加油,给他们打气。在班际篮球赛中,我班几个成绩不好的男同学成了场上的主力。每当他们投进一个球,我都对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从此那几个成绩不好的同学和我走得更近了,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了。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更是如此。
学生需要尊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尊重。学生虽然是孩子,但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尊重。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尊重学生的付出。学生成绩无论好坏,只要他努力过了,就应该肯定他的付出。要维护学生的面子,不要当着全班的同学批评某个学生。批评学生时,语言要注意适度,不要贬低学生,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无限延伸,最好就事论事,以免伤其自尊。
班主任只有和学生多接触,心里多想着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感情,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样学生才会理解你,敬重你,你在学生中才有威信,班集体才会有凝聚力,才有可能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第四篇: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间不能缺少爱。教育,就是从爱出发。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一颗母爱之心。这种爱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行为。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都会打动孩子的心灵,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教育生涯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爱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能恰如其分地爱学生。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认真地与前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便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要熟悉自己的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心、交心和虚心。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我们都深有体会,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育学生时,由于方式不得当,引发师生间的语言冲突,往往使矛盾激化,有时学生脾气比较暴躁,教师与其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艺术,也容易引发矛盾。碰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只是与学生大喊大叫,用自己的气势将学生压制下去,最后学生只是闷着头不吭声,或者表情麻木,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但并没有心服口服,表面上好像是老师赢了,但是学生的心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甚至起了负面作用,学生只是迫于老师的威势。
若此时教师能换个角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展经过,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达到真正的思想教育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心、耐心上多下功夫锤炼。在平日多挖掘学生的优点,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不论到什么时候在家长眼里永远是孩子,在教师眼里永远是学生,即使是成年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更何况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呢?如何以宽阔的胸怀来容纳他们的缺点,但又不能对他们听之任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契而不舍的帮助他们改正,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以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我都看成既是教育学生的机会,也是提高我自身心理素质的机会,若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教师的自身修养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二、爱学生就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处处关心学生”
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灵验。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然要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以心换心,情感和谐的基础是理解和尊重。我对学生不仅从学习上关心,还要从生活上关心,如天冷叮嘱多穿衣,生病马上联系家长而后去探望并补课,平时随意聊聊学生的家庭生活等。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常常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敬意。每年的教师节有的学生手拿一张自制的卡片来到我面前,连声说:“老师,送给您!”望着一张张幼稚未脱的孩子脸,心里好感动啊!爱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有权威的,它让我的心灵得到震撼。
三、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小学生活
泼好动,持久性差,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因而我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上课时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权利。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对待,共同要求,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总能耐心解答。
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在所难免,可千万要注意适度。老师批评学生要选择恰当时间,一般来说,出了问题要及时处理。可对犯错误的学生马上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他会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找出许多理由来辩解,尤其刚犯错误,态度不冷静,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过错,甚至会认为是老师过于计较,马上处理,老师也不便于了解实情、斟酌批评教育的方法。老师可以调查一下事情的原因,分析一下学生错误的性质,斟酌一下批评的方法,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一定会诚恳接受的。
四、爱学生就要“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厚爱后进生”
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对待后进生尤应厚爱,因为后进生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往往更加缺乏自信,心理脆弱,哪怕教师一个轻视的眼神,就能熄灭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因此,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歧视、挖苦差生,应该细心捕捉差生的点滴进步,适时予以鼓励、表扬,让其感到“我也能行”,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勇气。
五、爱学生还要主动亲近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课堂上,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讲课,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地提问每一位学生,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我总会以赞许的目光或鼓励的眼神示意学生坐下。有时
拍拍学生的肩膀,或是摸摸学生的头,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只有亲近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学生的工作。
六、爱学生,还要严于律已,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处处注意为人师表,对学生感觉敏锐,模仿力强,思维尚不成定势,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映入他们明亮的心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要首先做好。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底迸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越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后,我仍然要真诚地把自己的爱献给我的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第五篇:惩罚学生
惩罚学生
(请老师们认真传阅)
下下之策——惩罚
1、请不要把学生拒之门外。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成绩,领导看见还不理解。建议:可在教室后面;或者其他方式。
2、请不要中午放学留下学生。这样,家长不理解,效果也欠佳,还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惩罚时,要避开脸部和耳朵,尤其有冻疮的学生。
居中之策——罚少奖多
4、弓箭,引而不发,才有威慑力。请你不要轻易出手,要给学生最少三次机会,让学生感到理亏。
5、罚少奖多,是管理学生的秘诀。“奖”口头表扬即可,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6、惩罚的目的是什么?……
惩罚,不是必须的,但是必要的。奖励,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7、知耻而后勇
a、说给学生的问题所在,b、教给他如何做,c、让学生因惩罚感激我们,而不是憎恨我们。
d、注意惩罚的力度。
上上之策——不兵而胜
8、教育学生方法很多,不一定非得惩罚。
“法”——可以老师间交流,可以从网上学习,也可自创,……
亲爱的老师,没有惩罚的惩罚是我们努力地方向!
桂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