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与感恩
《〈弟子规〉与感恩》讲稿
(播放《感恩一切》的音乐)
导入语:感恩一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的,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发自内心,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感恩是一种智慧,懂得感恩的人,不仅是具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感恩还是一种“投资”,是播种善因,感恩者主观不图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赠人玫瑰,满手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弟子规〉与感恩》。
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
《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共1080个字,叙述了113件事,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其中,对它们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二、学习、分析各部分内容: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
1.【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是专指的小孩学习。其实这个「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指所有学习先贤智慧的人,无论大人小孩。「规」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指夫子的见解。当然夫子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即学习圣贤智慧要有一定的规范,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横扎实。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遵守各种规范,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会正常运转,并不断进步。“圣人训“:这是圣贤人的教诲。在这里我们不妨讨论一下何谓圣人?做到然后再说的是圣人;说了就能做到的是贤人;说了不一定能做到的是凡人;说了做不
到的是骗人。所以我们不妨拿这个衡量一下自己属于哪种人?
2.【首孝悌】
这个『首』也就是《弟子规》首先提到的做人的根本。那么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跟弟,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我们来看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体,就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心开了。教孝,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孝?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念父母的恩德,懂得感恩。在两三千年前有位圣者叫佛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学生走在郊外,刚好看到一堆白骨,佛陀把这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洁白,一堆颜色比较灰暗。学生也很好学,他们知道「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学问学问,要懂得发问。佛陀就跟他们说,他说,为什么这两堆白骨,一堆比较洁白?一堆颜色灰暗?这堆颜色灰暗是女人的骨头。女人的骨头为什么比较灰暗?因为当母亲要怀胎十月,在怀胎十月过程,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吸收。母亲怀胎十月很辛劳。所以佛陀告诉学生,父母的恩德我们这一生是不可能报得了,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母爱如斯,在面对父母的要求、唠叨时你还会跟他们顶嘴吗?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应用所有的可能、尽全力的孝顺他们,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一个村落,整个村落有四十几户人家,统统同一个姓,都姓吴姓,口天吴。他说这四十几户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素质很好。而这第一百零九个是已经考上大学,但是读了两年因某种因素办休学。可以说,他们下一代完全有大学毕业的程度、水准。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能这么兴旺。因为他们村落里的长者都告诉他们,只要读书、工作一有放假,要记得回来看看父母。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着父母到寺庙里面去拜拜、去祈福,不会去做其它的事。他们是整个家族做到了。除了陪父母以外,回来之后,就到其它所有这些邻居的家里面去跟长辈拜年,挨家挨户跟这些长者拜年。做到了什么?尊敬长辈,跟长辈拜完年以后,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围在他们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讨论今年你读书有什么收获,今年你工作有什么好经验,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切
磋。这个做到了什么?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所以这个村落为什么下一代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长辈,兄友弟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是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幸福,社会更加美好。「悌」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弟,意思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要用心,做哥哥姐姐的用心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从内心深处恭敬自己的哥哥姐姐。兄弟是同气连枝,血浓于水,是同一个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姐妹很有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
3.【次谨信。】
『谨』看这个谨字,有一个言字,谨又可以组成严谨、谨慎,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谨言慎行。
『信』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是言,人言为信。《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无以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言语为什么摆在仅次于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什么的频率最高?言语。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4.【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泛爱,爱众,爱泛,广泛地爱众人,人应该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你爱人人,人人爱你,感恩之心换得感恩之心。『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低俗之人,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慧。
5.【有余力。则学文。】
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地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即『学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他才把它留下来。现在人写文章怎么样?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也不管会不会天下大乱,所以不够谨慎
对待自己的言行。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慧的。所以我们要不要感恩与我们的古圣先贤?对,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深处领会先贤教诲。
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身边所有的一切。让我们认真学习、践行好《弟子规》,学习感恩,身体力行,“知学行传”用我们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让所有人都懂得感恩,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感恩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
第二篇:弟子规-感恩词
感恩词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感恩词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朋友关心帮助!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感恩词
感恩国家的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第三篇:弟子规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在我上幼儿园前,妈妈时常告诉我:吃饭的时候,要多吃蔬菜,不挑食,爱惜每一粒粮食……在我刚上小学时,爸爸常常叮嘱我:你是小学生了,平时少玩电脑,多读书;字要写端正,作业要认真;东西摆放整齐……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妈妈关心我,我反而嫌他们啰嗦。有时爸爸妈妈要我做些事,我总是很不情愿。
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明白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深刻含义。知道了爸爸妈妈严格要求我,都是为了我好。我要做一个乖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少让爸爸妈妈操心。
因此,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现在的我,家庭作业能独立完成了,家里的地板也被我拖干净了。母亲节那天,我捧着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献给我最爱的妈妈,并祝她节日快乐。每天晚上,我端来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为他们解除疲劳……一点一滴的小事都会换来父母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都会让父母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慰。我正慢慢变成一个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乖孩子,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力行弟子规 感恩父母亲
力行弟子规 感恩父母亲
——校本案例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书中反复阐释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态度,其中“入则孝”是感恩教育。
其实对我们来说有没有感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是否有一颗感恩之心。有恩有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灿烂,最绚丽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诵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长理。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表现,不会感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神圣情感的亵渎。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意思是说: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享受凉爽,早晨起床后,一定要看望父母亲,向父母请安,傍晚回来了也要向父母亲问安。《弟子规》还讲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应恭敬而听不可随意去做。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我们都说要感恩父母,但我们用什么去感恩呢,只能用孝。孝,这个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们继续的传承下去,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孝,这个字是老人的老字去掉了下面匕首的匕,换成了子女的子,他在告诉我们,只有子女为老人的生活撑起一片天空,老人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总是被护着、宠着、溺爱着,有些孩子便逐渐忘了“孝”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父母叫他帮忙买个东西,总是找借口推辞。“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几句,做错了事教育几句,孩子们就不厌其烦地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嘴、狡辩。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我们对父母的照料又有多少呢?
为了让学生对父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动情的讲了《最无私的母爱》这个故事感染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小蜘蛛一只只的爬了出来。
这些小东西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的,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闻到了血腥味,饥饿的小蜘蛛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自上。,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闪地把它们喂饱。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自生存下去。
听完故事,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都为之动容了,因为孩子们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能拥有优越的生活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
作为小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做到“感恩”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为父母端一杯水,递一双拖鞋,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感谢师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工作的快乐;感谢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帮助;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让我们学会感恩,享受感恩,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充满温馨。
反思我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教学,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模式。充分利用《弟子规》告诫我们用孝来回报父母,用爱天下人之心来爱护和关心过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让我们大家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让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感到安慰。正所谓:“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长者先 幼者后 百步余长者立”。也正是《弟子规》在教化我们要拥有感恩之心,不断的学习,从点滴做起,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定会干出我们自己的事业,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美。同时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影响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只要我们怀有感恩的心,就能不断的成长为一棵圣贤大树,只要我们怀有感恩的心,就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让我们都学会感恩吧!
力行弟子规 感恩父母亲
——校本案例
姓名:彭艳云
单位:门头沟琉璃渠小学
联系电话:69842384
第五篇:《弟子规》与《大学》
浅谈《弟子规》与《大学》
去年,中山大学指定《弟子规》为入学新生的必读书目,并要求上交读后感。一时间,仿佛将名不见传的《弟子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且不管社会热议如何,个人认为,高校此举应当有其做法的原因,所以不作讨论。
说起《弟子规》,实在惭愧,其实在收到中大录取通知书之前都未曾有过了解。也许是高中三年,面对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大多接触的都是课本读物,多多少少带点功利性。终于,高考完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弟子规》,当做任务也好,放松也好,那么就好好读一读吧。
《弟子规》乃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为本,具体列举了弟子(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不可否认,《弟子规》有其值得我们大学生认真思考,乃至终身学习的思想,像孝顺父母,亲爱兄弟,严谨守信,平等博爱,热爱学习……这些思想即使放在21世纪的社会上,也是上进的。但是,《弟子规》毕竟是传统社会用于倡导礼仪教化的书目,如果不加甚解、不加变通地将《弟子规》定为今日孩童的行为规范,甚至大学生的阅读经典,就显得不太合适了。当然,身为大学生应该有其基本的辨析能力,不会全盘肯定或者否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直是我们现代人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
后来,到了大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接触到《大学》一书。《大学》主要讨论的是儒家的根本问题。阐述了儒家的思想,并指出如何成己、成人的行为步骤,最终达到曾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思想。“外王内圣”是儒家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总的来看,似乎出身《论语》的《《弟子规》和《大学》一样,都是讲述了儒家的修身问题。如果只从名字上看,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小时候读《弟子规》,成人了读《大学》的错觉。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非也。
朱熹曾将《大学》的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即为《大学》开首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条目”乃是为了实现这“三纲领”采取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步骤。从中可知,《大学》里阐述的都是如何净化自身的心灵,格物以致知。里面的步骤也都是靠个人理解,只提倡合乎本心,并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修身一途,玄之又玄。不同的人看同一本《大学》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然而,《弟子规》中却有一个个细目。咋看一下,似乎其中的行为规范都十分正确,让人极具修养,而且,操作起来也是简单易行。但是,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在21世纪的人眼里,里面的某些行为真的合理吗?
如《弟子规》里有一句“亲有疾,药先尝”意思是父母有病了,要先替其尝药。以现在的常识看待,这显然是不可行的。毫无疑问,孝顺父母是正确的。但是,不同人的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果硬要规定怎么做才是正确,怎么做是错误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觉得,这样反而是压抑了人的本性。也许会有一时的效果,但是终究缺少《大学》的倡导诚意,做事必须要源自内心,不要做作。如果是违背本心,这显然与儒家的思想不符了。
还有一句也是不敢苟同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弟子规》里“父母之命大于天”的理念,我觉得这已经是限制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如果凡是都向父母请教,先不说父母的见解是否正确,学生终究是温室的花朵,成不了肩负祖国蓝天的雄鹰。所以说,学生对父母的责备要选择性地听教,对于父母不合理的意见应该理性分析,积极交流,不应一味听取。我觉得这理念也与《大学》里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符。任何事物都有其中的道理,我们应该摸索已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而不是盲目听取。
关于孝还有一句,“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仿佛当做标准一般,若是不这样做,便视为不孝。我觉得这已经是非常的死板和压抑了。让人疑问:这样做真能达到“修身”的目的吗?《大学》阐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人要认清自己,追求明明德的思想境界。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压抑本心。《弟子规》里某些刻板的要求看起来就像是对孔子《论语》的话的断章取义。这种误读,实在不可取。
同时,《弟子规》里也过度强调了老师的地位,“圣与闲,可驯致”。认为老师的思想品德高尚,学生只有通过老师才可提高自己。这明显与孔子提倡的“当仁,不让于师”相违背了。一味把老师当做标榜,其实是缺乏自信,这种人又如何能格物以致知,来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怎么说呢?感觉《弟子规》不愧是“规”,种种传统社会的条条框框、礼仪规范已经把学生的思想束缚了。所以,今时今日,我觉得读《弟子规》,更重要的是领悟其先进的精神,而不是照搬其行为。相反,《大学》则是给予了一定的自由,让人体悟“修身”中思想的升华。具体怎么做,在于个人,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向接近“外王内圣”的境界。当然,《大学》所阐述的理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所以,怎么选择,如何辨析,都是“修身”中会遇到的问题。不过,我相信,多读经典,多多思考,总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