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开题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班级:学前教育本科0201
姓名:02950136朱唯晔
指导老师:朱宗顺
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一、本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现有文献资料表明,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来自于中小学的课程教育教学活动,而幼儿教育中对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言、社会、艺术和健康等领域,对情感教育有所涉及,但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领域中,情感教育处于失语的状态。通过对本文的论述,能促使人们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意义对幼儿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课程,特别是科学活动中实施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推动情感教育在幼教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如何能进行更好渗透的实践和研究。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推进如何使情感与认知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结合,从而促使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使幼儿个体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教师在不断地改进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专业化的水准。
(二)现实意义
通常进行科学的探索活动需要严谨的态度,所以,科学活动的进行缺少了一定的情感因素,使得教师很难将情感教育渗透进科学活动中,但是,如果方法得当,幼儿在接受这些知识学习的同时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等积极态度,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但在幼儿园实际的情况中,却存在教师重视科学知识的教授重于对幼儿的情感体验,出现对幼儿兴趣、习惯、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忽视。在科学活动中,由于师幼互动的缺乏性,造成了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很差,如果能充分运用幼儿的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渗透如科学活动中,则会使教学过程得到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如果我们充分运用科学活动中的每一种资源,如自然界、社会等等,并创设良好的情感和物质环境,能使幼儿在情感体验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情感教育发展的概述
1、古代:
古代的情感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是比较零碎、闲散的,但是总体来说,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对比较和谐。
2、近、现代:
国外主要有卢梭的“自然教育”、存在主义情感教育观等教育理论包含情感教育,而中国近代情感教育逐渐被遗忘,逐渐成立唯理性教育模式。但是还是有一些有创见的教育家针对这一现象,积极倡导情感教育。如蔡元培主张重视学生个性自由,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陶行之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等等。1p40-41
这一时期提出的“自然教育”、个性教育,还不是完全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略有涉及,没有进行比较系统地阐述。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在这一时期推崇的是理性主义教育,教育注重的是认知过程,忽视情感。
3、当代:
主要的情感教育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斯卡特
金情感教学思想以及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由冷冉先生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谈情感教学》一文,打破了我国教育界在情感教育研究领域的长期沉寂状态,十多年来,情感教育理论已初具规模。2p46
这一时期情感教育有了系统性的发展,为当代的情感教育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纵观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如情感是需要培养的,情感教育讲求宽松的气氛,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知识,情感也是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的纽带。
(二)当代国外关于情感教育实施的研究
1、英国情感教育
(1)夏山快乐教育
英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尼尔于1924年创办了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强调,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来适应学校。成功的标准是工作愉快和生活积极。学校的目标是使儿童学会如何生活,而不是只传播知识。只有这样儿用才能过上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
在夏山学校,儿童的学习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采用弹性的课程表、混合编组的班级组织,除了强调知识学习外,还强调情意学习。学校以儿童“全人”的均衡发展为教育评估的基本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教师从活动记录、工作成品、个别计划、教学实录和信息箱等多方面来评估儿童的学习,比标准化的测试更客观和准确。3p114-115
夏山教育中在课程的组织、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上进行情感教育。
(2)体谅教育
体谅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在英国学校兴起的一种以培养道德情感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认为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
它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他和他的同事用他们所著的《生命线》丛书进行体谅教育实践。《生命
1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有三单元:敏感性、后果和观点:○2证明规则,由五单元:规则线》共分三部分:○
3你做了什么。这套教材设计灵活。和个性、你的期盼、你认为我是谁、为了谁的利益、为什么我因该做:○
循序渐进,满足青少年需要。4p115
体谅教育即我们所说的移情,但这一理论过度重视了移情以及道德情感这一方面,而忽视了情感的其余方面。
2、美国的情感教育
美国的情感教育在理论上以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情感目标分类为指导,实践上的表现形式是职业指导与咨询。它的情感教育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情感发展,增进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的核显而易见需要的学生服务。5p116
美国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为将来服务的,如求职等,有很强的目的性。
(三)当代国内关于情感教育的主要研究
1、情境教学的理论
南通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根据他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景教学。
(1)情境教学的特点:
1形真:即有鲜明的形象性。儿童统称根据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只有真切地感受真实的形象,才能进○
入情境之中;
2情深:即教师用真情去感染儿童,从而激起儿童的相应的情感; ○
3意远:即情境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2)情境教学创设的手段:生活展现情境,实物展现情境,图画展现情境,音乐展现情境,表演展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6p122-1242、愉快教育的理论
“愉快教学”的时间来自教学的第一线,是上海一师附小在1985年时对本校的优秀传统和前期的改革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愉快教育”。
(1)愉快教育在实践上的特色:
1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目标一致性,即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目标是一○
致的;
2在课程设置上,○变化课程设置,即调整正规课程,缴枪活动课程,同时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3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教育(学生)、教学(教师)评价上,注重激励性评价。
(2)愉快教育的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注重学生在玩中学习,注重创设教学情境。7p127-1313、上海宝山区情感教育课程研究
这一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发照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情感能力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计划。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始于1990年7月,研究目的是为了创建一门幼儿园新课程——情感教育课程,确保《幼儿园工作规章》的目标得到全面落实,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幼儿园情感教育课程目标:一是情感目标,主要培养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求知感、求美感和惜物感;二是情感能力目标,主要培养情感察觉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移情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
(2)实施途径和方法:
1系统性培养:情感经验活动,阶段性综合主题活动。途径:○
2非系统性培养:游戏及其他教学性活动中的有意识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分散、随机培养,环○
境、氛围等途径的隐形培养。
方法:情景体验,表情表达,替代想象,渲染泛化,积极归因,自我调节。8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无论是国外的情感教育理论,还是国内的,都为情感教育的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使老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有一定的理论和经验。但是,我们发现情感理论的发展和实际的操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仍旧高于实践,不能完全运用于实践。如何将情感教育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课程中,是我们值得探讨的方向。
中国的情感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大都来源于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之中,使某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现状作出的改善,进而推广至其他各个学校,大多数是语文或其他小学课程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来源缺乏来自幼儿园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上海宝山区的情感研究课程将教育中比较闲散的情感教育集中于情感课程,使得情感教育的利用和效率得到了提高。这一研究,注重对情感的目标、方法、途径进行研究,以系统的情感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阐明了情感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材和教法,建立了一套可供教师直观测量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但是,这一研究的中心是情感教育的课程,只是略有涉及情感在其他课程的应用或渗透,并未对这一方面进行详尽的研究,也没有提供更为完整的操作经验。
三、研究计划论文提纲
引言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1、情感及情感教育的概念
2、情感教育的目标
3、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情感教育和科学活动的关系
1、科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2、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意义
(三)科学活动中的情感目标定位
1、科学活动中的情感目标
2、各年龄阶段科学活动的情感目标
(1)小班
(2)中班
(3)大班、(四)情感教育在科学活中渗透的意义和作用
1、对儿童的意义和作用
(1)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很探究欲望。
(2)发展幼儿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有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3)使幼儿在探索中学会合作的意义,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坚强的品质、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5)关爱环境,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增强与幼儿语言、动作交流的技能。
(五)教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1、创设一定的情景,进行情感的引导和教育。
(1)充分运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亲自动手。
(2)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
(3)与幼儿的情感、认知经验相联系,组织活动。
2、进行积极的师幼互动。
(1)重视每一个幼儿。
(2)真诚、耐心的赞赏和激励每一个幼儿。
结论
四、论文进度安排
2005年下半年教育实习结束后三周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卡提报告
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的撰写,并交知道老师评阅
2006年3月31日,修改论文
2006年4月底,答辩
注释:
[1]—[7]鱼霞.情感教育(基础教育性概念丛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8]上海宝山区《幼儿园情感课程》.课题组幼儿园情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J].上海教育科研,1995.1:36—47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鱼霞.情感教育(基础教育性概念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上海宝山区《幼儿园情感课程》.课题组幼儿园情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1995.1
[5]李小华.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6]黄利.幼儿EQ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与目标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1(2)
[7]敖敦.谈“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基本涵义[J].呼伦贝尔学员报,2002.6(03)
[8]苏文忠.试探情感的功能与情感教育的实施.
[9] 施青.3~6岁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华亲子网:
[10]LuRucai. When Will Chinese Children Enjoy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M].China Today(今日中国:英文版),2005(06)
[11]Carollee Howes, Jolena James, Sharon. RitchiePathways to effective teaching.[M].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8(2003)
第二篇: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 : 研究
生 :
论文题目 :
所在院系 : 专
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入学年月 : 开题报告 日
: 期
目 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 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 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第三篇: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二、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应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2.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积极互动,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初一上学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看了孩子们写的洗脚感想:“母亲的脚长得很难看,也很粗糙,像鱼鳞一样。一开始我有点不好意思,洗着洗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母亲一直没说话,我一直低着头慢慢地给母亲洗脚。心里挺难受的。”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初二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初步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后,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前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
4.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我与祖国共命运”时,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好工人徐虎等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那一框,学生们举了匡衡、桑兰的事例,我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硝烟”。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我能感觉到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全一册[s],崔景贵,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36.[4]《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着作家对祖国的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对周围事物的深切体会,它们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壮,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具有调控学生感性思维的作用,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受年龄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此时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他们的认知情感,更好地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让课堂更有活力。教学的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让学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二)情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念。由于情感教育具有可溶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传达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文章时,这种情感就会经过他们的加工提炼,变成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和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
(二)发挥语言优势,达到以情激情的良好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的方式,来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饱含深情的阅读把普罗米修斯孤独、寒冷、饥渴、伤痛、失去自由的形象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充分感悟他伟大的牺牲精神。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1、模拟真实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一位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值得借鉴。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对大潮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潮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潮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潮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老师在备课时,应时深刻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并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才能使学生顿悟大潮的宏伟,饱含激情的触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3、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构建对话平台,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显现于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在抓住课堂教学读、议、说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构建文本对话平台,或赞扬,或驳斥,或补充教材,或倾吐心声,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施展才华。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巴金谈写作说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回溯前文,联系上文的办法,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借助文本自身的资源来完成激发情感的过程。读读这句话,巴金到底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巴金用他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感情?通过与学生对话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与教者、作者的思想共鸣。
(五)深入分析课文,比较体验不同的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 要: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
关键词: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融洽和谐;金钥匙
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这一现象在农村特别突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几乎就为“零”了,再加上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再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新课程里有许多生活情境,我们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当中,就间接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数学教学中了,这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更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情感教育有以下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要说育人的目的,在平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中,已经润物无声了。其实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有“融洽和谐”就有“宽松的感觉”,有宽松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有“融洽和谐”就有“信任的存在”,有信任就会使教师输出的信息在学生那里有一种“易接受”的心理势态;有“融洽和谐”就有“期待的表达”,有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能源;有“融洽和谐”就有“感染”的展现,有感染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模范。
情由境生,境从心来。课堂是一种情感场,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走入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情感荡漾,融洽和谐”。
三、通过数学教学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数学,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和老师沟通,和同学交流。把情感教学运用在教学中,这是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做的事。我想这样才能做到古人所说的:“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爱”是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总之,数学教学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表明:情感是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只要教师能挖掘自身因素,就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和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