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作文教案
创新作文教案
导语:讲一个故事,听后想一想,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900年,著名的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了自己的这一假设。物理学理论也由此而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的圣圈,大胆突进,他赞赏普朗克的假设并向纵深引伸,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待学生发言后,略作归纳:
1、真理也是发展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2、尊敬权威是对的,但不能被权威所压死。
3、权威的理论也不一定是牢不可破的真理,也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不能被权威的光环笼罩而以为一切都是完美的。
4、有否定才有进步。爱因斯坦就是在对权威的否定中成就事业的。
5、相信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人要有勇于怀疑的精神。
并引入本节课的正题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切理论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有了权威就止步不前,不能因为有了定论便以为绝对可靠而坚信不移。要有怀疑的精神,这是创新的必备素质。如果一切都抱定“先王成法”,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没有进步了。所以,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是这样吗”?这样,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进步。今天我们就来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阅读材料一: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读后可以与学生一起回忆有关内容,必须为将学生引入正题服务。可以用投影先出示左边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右边的内容。
决策:搬山
动因:出入之迂(绕路)
目标:打通道路
工具:箕畚等
方式:人工荷担
土石去向: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工程难度:人少(三夫)量大(方七百里高万仞)路远(一年一返)现实条件:物质条件:有三夫和箕畚等工具。精神条件:有人支持,有搬山的热情和决心(干事业离不开革命热情和决心)
决策依据:子孙无匮,山不加增(执着一念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体现出来的精神: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蚓无爪牙之利)
说明的道理:要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写作的第一阶段: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根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句,设想一下,取某一季节,写他们三人在路上的负重跋涉的情景。根据“聚室而谋曰”一句设想一下召开家庭会的情况,要写出人物的言语行动情态以及当时的场面。根据“愚公与智叟的一番对话,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境,写出以二人为主画面的场景。
阅读材料二:
太原钢铁公司有一个退休工人叫李双良,他干了一件“愚公移山”式的大事,并因此被国家表彰为“当代新愚公”,得到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的嘉奖令。
太原钢铁公司有一座煤渣山,日积月累,越积越高。这座“大山”既占大量的地皮空间,又影响周围的环境,每一个人看到都讨厌。历届领导都想铲平它,但哪一届领导也没有下定决心。因为要搬掉这座山,仅运费就要花一个亿。公司没有这个实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退休后的李双良站出来了。他表示要承包搬山的任务。不但不要国家一分钱,还要上交国家利润。于是他与公司签订了搬“山”合同。合同规定,利润中的百分之十五作为搬山的奖金,其余上交国家。原来,李双良发现,渣山中有许多废铁,煤渣又是修路的好材料,只要经营得好,就可以将废山变为宝山。李双良便又找了几个和他一样的退休老工人开始了伟大的搬山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废铁和煤渣的销路越来越好,利润也越来越高。经过十年的苦干,李双良们终于搬掉了这座大山。为了表彰和纪念,公司在大山的原址上修起一个花园并建起了一座石碑。这时李双良也已成为七十老人了。按照合同,李双良应得奖金1600万元人民币。但李双良说,我有退休工资,生活足够了。于是他将全部奖金一分不留交给了国家。他自己依然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读两个愚公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包括瞬间的感觉?(概括地说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可说则作如下的引导。)
设问一:老愚公在聚室而谋时,假如大家都在场,还能不能提出其它的方案?
——一是搬家;二是继续绕道;三是修道;四是发展旅游业;五是一边开山一边经营,以经营养开山。(搬家也是很好的方法,当时的山区不一定有什么商业之类,那么,对于种田者来说,在山南种田和在山北种田,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别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搬山。)
设问二:如果让你来决策,你会采取哪一套方案呢?为什么?
设问三:老愚公与新愚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年老;目标一致要搬山;都有革命热情和革命意志;都很有魄力;都有同道者支持者。——不同:认识不同,一个将山作为废山,抛到渤海了事,一个则将山当作宝山,一个挖山填海,一个卖山利用。结果不同,一个没有成功,是被神背走的,一个是成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下面的不同也许答不出来。实现目标的意义不同,一个花了大量精力,不过是免除了出入之迂之苦;一个是为公司改变环境,为国家创造财富。投入与回报不同,一个花了子子孙孙的青春和未来,所得微不足道;一个花费了几个老人的一部分精力,却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为国家省下了上亿元的运费。}
设问四:新老愚公都是移山,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呢?一个公司都没有决心没有实力搬掉渣山,一个退休的老工人却能承担起搬山的重任,你想,他凭借的是什么呢?社会责任感?发挥余力的愿望?革命热情?冲天干劲?经济实力?强壮体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个是只有革命热情,而另一个则不仅有热情,更有科学态度和经济头脑,因而,一个的决策是草率的,以冲动代替了论证,而另一个的决策是慎重的,科学的;一个是不切实际的,另一个是实事求是的。
结论:
决策的关键是将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现实的条件怎样?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少?投入能否得到回报?近期、中期、远期的回报率是多少?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考虑,一味强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就可能走向极端,奋斗变成蛮干,魄力变成草率,甚至将冲动莽撞当成是伟大气魄和革命精神而加以提倡。其结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
联系生活:学生自己说。如办厂是好事,但如果只有热情,而不经科学论证,结果劳民伤财,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根据下列材料,运用求异思维,就其中的一则提出你的看法,并写成文章。
材料一:一次考试之前,一个学生的亲戚找到了学校告诉她,她的父亲在半小时前,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个学生听后失声痛哭。这时候班主任老师来了,问清了情况后,埋怨这学生的亲戚不该把消息如此唐突地说出来,因为马上就要考试了,情绪有了波动,考试肯定会受到影响。接下来,老师便安慰这个学生,告诉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悲伤而改变的道理,鼓励她“放下思想包袱”,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参加考试。后来这个学生便没有即刻去医院向父亲告别,忍痛参加了考试,结果取得了85分。老师说,如果不告诉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她肯定能考100分。虽然如此,这个同学还是受到了班级和学校的表扬,大家认为她心理素质好,意志坚强。
材料二:古时候有一个齐宣王,他喜欢听集体演奏竽,在他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吹竽者,每人都可以享受国家发给的丰厚的奉禄。谁想进这支吹竽队,只要跟齐宣王说一声就行了。这时有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人也想混进吹竽队白拿奉禄。他就是南郭处士。一天,他真的去齐宣王那里申请了。齐宣王一口答应了下来。从此,
第二篇:创新作文教案
创新作文教案
故事新编
罗山县铁铺乡中学潘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故事进行再创作;
2、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导练法。
导写过程:
一、感知创新故事
1、出示题目:《故事新编》
2、明确目标:学习方法,通过想象,对故事进行再创作。
3、听录音,读故事,理写法。
(1)导入:以前,我们曾学习过陶渊明老先生的《桃花源记》,那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人人渴望、向往的地方。可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天下就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斗转星移,进入经济时代,在一些商家的开发下,桃花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请欣赏曾颖的文章《桃花源祭》:
桃花源祭曾颖(2002年)
武陵渔人在桃花源记山中发现桃花源,引起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各路记者纷纷出重金收买渔人,希望他能提供线索。渔人被白花花的银子耀花了眼,忘了当初的承诺,将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电视台除给他一大堆背都背不动的银子之外,还把台花小姐推出来吊他的膀子。这位老兄原本一介山野村夫,哪见过这等架势,被那妞儿一拉一吊,自然是鼻血长流哈拉子乱溅,翻着白眼说愿意免费当向导。
还是沿溪行,还是忘路之远近,依旧是忽逢桃花林,仍然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林尽水源,再一次来到桃花源。先民们见有外人闯入,颇为不悦,但好赖武陵渔人也算熟人,仍旧设酒
1
杀鸡作食,电视台的记者们一面吃着免费的酒食,一面悄悄地拍摄奇闻异趣。
节目拍完,拿到外国去播,那些老外们一见桃花源先民古风,大叫good,将当届电视节最高奖“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桃花源列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地”。
消息传到正为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而头痛的地方长官大人的耳中,兴奋得把公案当成鞍马,连续窜了二十四个托马斯全旋,开始部署以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战略。
首先确定贷款20亿,修一条直通高速公路。再融资5亿,将水道拓宽,以适应高等级的旅游船能直达。此外,还在桃花源修一座60层大酒店。为解决水电气光纤等问题,又注资1000万。还请来文化名人陶渊明写广告文章,把最红最炫的影视歌舞吃喝拉撒睡多栖明星丽丽小姐作形象大使,穿着草裙到处唱“桃源桃源我爱你,就像老猫爱大鱼”。
很快,源花源成为旅游热线,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候鸟般飞来,各色会议则更是在桃花源中层出不穷,以至于桃花源的桃林,最终被砍来作了会旗会标和接客的招牌。别以为桃花源的人们是在焚琴煮鹤,他们其实只是废物利用———自桃花源机场开通以来,桃树就再也没有一株敢开花了。
各路官人根据官职的不同,各自在山上修上大小不同的别墅,山很快被玻璃、钢筋和马赛克堆满,远远望去,桃红柳绿一点全无。后来,城里人花高价来看到的却只有楼房,自然不满意,渐渐不再来。桃花源逐渐萧条。
经此一劫,桃花源的居民很难过,原本阡陌桑麻可以耕种,现在没有了,生计面临巨大的考验。专家为他们打开了心结,经过考察和估算,他们认为近几年来游客们扔下的易拉罐和啤酒瓶等,足以供三代以内的桃花源人生计无忧,桃花源里的农民们,将作为本地区最大的垃圾回收基地的工人,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地好好活下去„„
学生思考交流新旧故事,教师引导归纳:这则新时代的寓言,结合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另立了一个主题,矛头指向了人类。我们给这种写法起个好记的名称——另辟蹊径。
(2)知道了改写故事的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时至今日,现代人是不是就从中吸取了教训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读《新守猪逮兔》。
守猪逮兔
有一养猪人,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让猪御寒。因为冬天很是荒凉,有一只找不到食物的兔子半夜跑到猪圈里偷吃猪圈里的草,不料因为吃得太饱,竟安安逸逸地睡着了。翌日,他发现猪窝里的兔子,便伸手去逮。兔子只轻轻一蹦就跳出了猪圈,他很是懊恼。
第二天,那人又发现了那只兔子,就不再去逮它,只是给猪窝添了更多的草,希望能打动兔子的芳心。
一天天过去,兔子叫来了一大群兄弟姐妹,和猪一起睡觉,一起抢食,它们长得越来越壮,越来越像猪了,那人高兴得梦都笑醒了。只是那只可怜的猪怎么也抢不赢这些活蹦乱跳的兔子,吃得越来越少,它长得越来越像兔子了。
兔子越来越多,那人却有些招架不住了,他给的食物也越来越少。那只快变成兔子的可怜的猪终于不堪饥饿的折磨而香消玉殒了,那人并不悲伤,他眼前的兔子全都跟猪一样,肥壮着呢!
可是,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兔子们嫌那人给的食物越来越不新鲜,量也不如以前充足,便趁暗夜里撤退了。
可怜的那个人,一早起来,手着那只可怜瘦骨伶仃的死猪号啕大哭。原本想守猪逮兔,结果猪死了,兔子也跑了,什么都没得到。
学生思考交流新旧寓言故事的区别,教师引导归纳:这则寓言基本上保留原寓言的主题和形象,本文作者却借助“换字生义”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语言表现创造出新的内涵,故事读来却更为生动,文章的吸引力更强。这就启示我们,对于一些成语、典故、寓言不妨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充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拓宽、拓深其寓意。我们也给这种写法起个好记的名称——添枝加叶。
(3)改写故事有两种方法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
(4)教师引导归纳小结:改写故事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简要介绍几种:
①反弹琵琶将故事中较稳定的意义赋予相反或相对的意义。如《新守猪逮兔》。
②添枝加叶。根据原有的主题、情节,增加、续写一些情节,使故事更曲折,形象更丰满。如《桃花源祭》。
③另辟蹊径。从原有的意义圈里跳出来,通过求异思维赋予故事新的意义。如《桃花源祭》。
(5)教师示范。对《龟兔赛跑》进行改写,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
猪妈妈的孩子得了重病,小白兔自告奋勇要去找大夫,乌龟骄傲地说:“我去,我跑得快,上次比赛我是冠军。”猪妈妈不知内情,看着乌龟脖子上的金牌,便让乌龟去了。等医生来到,猪妈妈的孩子已经死了。
二、口头作文练习
1、续写猫鼠对话。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系动画片中的《猫和老鼠》,多角度补话。请续写:
一只老鼠被猫逼到了绝境,便长叹道:“这世界一天比一天小了,弄得我身陷绝境!”猫耐心地听它说完,便说:……(学生思考发言)
三、书面作文
1、请将《狼与鹭鸶》的故事通过变换主体,改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寓言故事。
狼误吞下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面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道:“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2、教师巡查,掌握写作情况。
3、抽取写的快作文,当堂赏读、点评。
4、归纳小结。
四、布置课后作业
选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新作文。
第三篇:作文教案:作文贵在创新
初一作文教案
作文贵创新写出真性情
浩浩学习语文教研组熊老师
设计思路:
1、结合学生刚刚开始初中生活的实际,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和作文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水平,帮助学生明了“作文贵在创新”、“写出真我即创新”的道理。
3、教学过程从兴趣出发,通过“激趣-悟情―明理―导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充 分准备、自由言说的基础上悟情明理、创新表达、抒写真情。
导写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本次课的前一周布置以“认识我自己”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将大致步骤告知学生: 第一步:问一问,查一查。
“我”的名字有什么样的来历和内涵,寄寓了长辈怎样的愿望,历史上的名人伟人与“我”有同姓或同名的吗?可以就此问一问父母,查一查工具书。
第二步:想一想,理一理。
想一想“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方面,有哪些特长,最突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整理一下思路,该怎样把它们表现出来?
第三步:试一试,做一做。
试着自制“成长相册”。把“我”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收集起来,附上文字给自己“画像”,将“我”的性格、爱好、志向、趣事写下来,给照片加上富有情趣的文字说明,再请父母在扉页上题写寄语。通过这一活动,让“我”又重读父母之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
二、教学过程
1、激趣
(1)教师导语
每个人都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里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属于自己的经历,于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朴素而独特的诗,也都蕴藏着深厚而丰富的感情。但是假如我们不去用心感受,就会有视而不见。见而不思的情况发生。
通过我上次课结束时布置的“认识我自己”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不知大家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让其他同学也来进一步认识你。
(2)师生交流。
①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可以说名字,谈家庭,也可以讲个性,展特长。师生间通过相互补充,初步把握通过特点写人的重要性。
②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师生共同激发言说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2、悟情
(1)教师导语。
通过这次的活动,大家对自己和同学肯定有了不少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父母寄语中重读了父母对我们深厚而细腻的爱。现在我们来共同欣赏几篇代表作,一道感受那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之爱。
(2)推荐同学诵读“父母寄语”(例文附后,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共享父母之爱。
(3)师生交流。
①从父母的寄语中你看出了父母对我们有哪些希望和感情?
②推荐的“父母寄语”写得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③谈谈自己的感想。
3、明理。
(1)教师导语
介绍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有个性有特点的“我”;欣赏父母寄语时,我们会发现,父母的爱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有深情有真爱。那么这种与从不同、真切感人的个性、特点、深情、真爱就使得我们的这些文字有了鲜活灵动的生命,有了新意。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其实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笔下。
(2)谈论交流
何为作文创新?如何做到作文创新?
(3)归纳小结。
①创新是作文的生命。
②创新的作文需要“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
③“精神的自由”,即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④“笔墨的自由”,即内容广泛,不受限制;形式开放,不受约束。
⑤力避假大空,切忌内容虚假、语言贫乏、情感肤浅的倾向,反对编造、拼凑的虚假作文。
4、导写。
(1)教师导语。
生活给予我们喜、怒、哀、乐、愁,构成了我们敏锐多感的心灵,我们聆听自然,体察人情冷暖,洞悉世间万象,看到、听到、感触到,读到、想到、体验到„„这些都使我们拥有丰富美好的情怀。我们每个人、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有个性的、有价值的,所以作文要写的也就应该是个性的、具有创新精神的。
(2)师生交流。
①对比“成长相册”,思考:如何做到“精神的自由”?
明确:作文的选材、内容应有鲜明个性、独特体验。
②以“这就是我“为题进行构思并交流
明确:要跳出框框,抒写真情。
③进一步交流,思考;如何做到“笔墨的自由”?
明确:作文的形式,语言应不受约束,可以创新表达。
三 实践与总结
1、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2、作文交流与评点。
3、教学总结。
要点:
(1)选取最具有个性特点的材料,展示“我”的个性特点。
(2)抒写真情实感,亮出“我”的风采。
(3)不拘泥于先写外贸、再写一两件事的写法,可以是自我介绍式的自由,也可以是个人简历式的小传;可以是讲故事式的人生回忆,也可以是内心反省式的人生感悟;
可以选取一两个侧面,也可以从多角度写作。
(4)语言可诙谐风趣,也可朴实纯真;可粗线勾勒,也可细致摹写。
(5)写出“真我”即创新,创新就在身边、在心里、在笔下,这需要我们用眼、用心、用脑去发现。
四、备课反思
这堂作文指导课在课堂呈现中一定要把学生调动起来,写作的欲望激发起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使课堂既活跃,又有浓浓的感情氛围所笼罩
附:例文一
写给儿子
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直到有了你。
你的眼睛长得很美。某一天,我发现你的眼睛里有彩虹,真的,那眸子里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深沉,似乎洞察了这世间的一切。你吃奶时,圆圆的眼睛总是望着我,我每低下头,都迎到这双忠实的眼睛,里面有很多让我捉摸不透的东西,很多很多。
我羡慕你的率真,想哭想哭,想笑想笑,毫不掩饰与矫情。
生你那天,雨过天晴,给你取名霁宇,希望你给世界多添一分清新与透明。或许,你是一个天才,但即使你是一个傻瓜,我仍然爱你,妈妈心中只有儿子,没有天才也没有傻瓜。
我想告诉你,妈妈曾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有过很多的梦,如肥皂泡般绚丽。于是我希望,你当画家或者作家或者医生,还因妈妈曾是数学平平想你数学优秀等等。
儿子,妈妈的想法你同意吗?你的眼睛分明在说:凭什么把我当作你的影子,让我去完善你,我就是我,我自有我的梦。是的,虽说你长得像妈妈,血管里淌着妈妈的血液,然而,你只能是你。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儿子,妈妈对你只有一个希望——站着,是一个人;躺着,也是一个人
例文二
致陈凡
名为“陈凡”——喻在做一个平凡、朴实的人。平凡是一种幸福,朴实是一种美。健康快乐是福,平安开始是福,原你永远是一个快乐的有福之人。
做好每一件小事,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包括攻克功课中的每一道难题,就像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这对于你来说特别重要。成功,源于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握好每一天的分分秒秒。不求第一,但求不断进取;不求一鸣惊人,但求脚踏实地;不求富贵显达,但求有所作为。面对困难,要坚强克服;面对挫折,要笑而战胜;认定目标,要努力实现。
做一个平凡而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个有仁孝之心的人,做一个诚实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奋进而又珍爱自己的人,这就是父母对您的期望。
例文三
寄语小儿——你伴我成长
在医院里,当你第一次吃奶,吮得妈妈痛得差点叫出了声。一次、两次、三次,妈妈忍受着、幸福着。仿佛那已不是一种“疼痛”,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是你将妈妈由一个“女儿“变成了一个”母亲“。妈妈谢谢你。
妈妈原本非常胆小,是你改变了她。
那还是你8个月大的时候,一个次,妈带你去农村外婆家。由于种种原因,汽车误点,我们下车时已是晚上的9点,离外婆家还有六七里地。当时正是隆冬,而且刚下过一场大雪,路旁的积雪还有半尺厚。北风还在疯狂的刮着,看着你冻得发红的小脸,发僵的小手,妈妈心想,一定要尽早赶到外婆家,于是坚定的踏上了泥泞的乡间小道。一步、两步,与其说是在走,还不如说在挪动步子。就这样走一步,滑两步,眼看前面要经过一座坟地,妈妈的心要跳出来了。可回头看到怀里的你,妈妈的脚步坚定了,速度也加快了许多„„10点钟我们终于安全的到达了外婆家。
第四篇:《作文创新思维》教案
教海扬帆
课题 创新思维训练 授课人 王秀英
课型 作文训练 授课方法 学生议议——谈谈、教师点一点
教具 苹果、模型、药、风筝、花、一张贴着三枚一角硬币的三角形纸片、多媒体 教学重点 1树立作文创新的观念
2掌握作文创新的方法3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特色 1模式:点拨、训练、应用、总结相结2鼓励学生表达具有个性的观点,提倡标新立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内容及步骤的安排 学生活动及可能的答案 目的、效果、方法
一、导入:1导入语: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度过这难忘的45分钟,如果这节作文创新训练课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那将是我莫大的欣慰。课堂上,希望同学们积极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讲出自己的水平,让这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二、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1师生共同观看学习重点,请学生指出三个目标的共同之处。2师:同学们做好创新的准备了吗?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一道趣味练习题3出示练习题: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4教师点拨:①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三角”“几何”的含义。“三角”的含义有几种?“几何”的含义有几种? ②教师拿事物给学生演示这道题(用一面贴有三枚一角硬币的三角形和几何书做道具)观看屏幕上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马上指出:创新集中精力准备做题兴趣高涨讨论解体思路数学里的三角形,三角学;三个角;人民币三角钱几何学;书面语中的“多少”学生恍然大悟 此为公开课,上课开始,用语言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上课最初五分钟的安排至关重要,这时候的活动一方面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大脑进入活跃状态。教师教学内容及步骤的安排 学生活动及可能的答案 目的、效果
5教师总结:刚才这道题,同学们没能很快的理解,因为你们在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时拘泥于平时的经验习惯,思维形成了定势。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创新,我们必须学会打破思维定势。我们看作家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吧。6展示作家王蒙的话:“写文章要敢于打破旧框框,要敢于创新,一粒微尘那样大的新,也比一座山那样大的俗套子有价值。(多媒体)”7⑴现在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什么?⑵话题作文有什么特点?⑶当阅卷老师在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雷同作文中艰难跋涉时,最想见到的是什么?8教给学生:创新的精髓→打破思维定势 标新立异
三、训练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1训练:教师先问学生→做好打破思维定式的准备了吗?然后把一只被咬了一口的红苹果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对此展开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让想象力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意驰骋,说出标新立异的答案。讨论后自由发言。2应用举例:⑴描写天上的星星:那是母亲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⑵描写老师挑灯批改作业:他在寻找学子探索科学的足迹,他在倾听学子追求真理的声音。3师问:这两个例子写的什么内容?该怎样来读?谁能把这种感情用朗诵的方式传递给同学们?4模仿:⑴指出第一句所用的修辞和结构方式⑵请以“粉笔屑”为话题模仿第一句写出句子 ⑶老师也模仿与学生进行竞赛:那是老师撒向学生的智慧的花朵。学生边听边理解老师的话观看屏幕倾听录音⑴话题作文⑵大多只给出写作的范围,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形式自由灵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⑶有创意的文章学生笔记①苹果像地球,奉献了甘甜却被人类破坏的伤痕累累②台湾搞分裂使祖国有了缺损就像这个有缺损的苹果③苹果里有一个虫子对吃苹果的人说:“这苹果有毒”,这人不信刚咬一口就死了④他像月亮,有圆有缺⑤看到苹果想到了牛顿学生朗读比喻的修辞主谓式的结构学生仿写 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用名人的语言强调创新的重要针对中考的实际让学生意识到创新迫在眉睫想象力是创新的桥梁,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应有的境界,它是创造性思维顺利进行的关键。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中考易出现仿写题
教师教学内容及步骤的安排 学生活动及可能的答案 目的、效果
四、交给创新思维的方法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㈠逆向思维训练1训练:名人名言警句谚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策性,天长日久,人们习以为常,头脑中形成定势,产生这个观点“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不少成语警句有它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提出与下列句子相反的观点,要求能够自圆其说,讨论后发言。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⑵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⑶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⑷开卷有益⑸近墨者黑2教师总结:刚才进行的这种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思维方法就是求异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同学们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到了言之有理,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束花(边说边拿出一束鲜花)。3应用举例:同学们喜欢花吗?请你说出几句描写花的成语或诗句。花历来为人们所赞赏而且人们还赋予它很多美好的含义,有一位同学却反其意而用之,从另一视角审视春花给它赋予悲剧意义,使文章回荡悲凉的旋律,请欣赏:你看,那开的绚丽多彩的花,把自己装扮得如此妩媚,为的是什么呢?还不是让人宠爱他,去博得更多的赞美之辞,获取人的精心照料。为了生存发展,他不得不“庸俗”的祈求人的怜悯与庇护。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诵4学生总结:同学们对逆向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总结进行逆向思维的方法是什么?㈡发散性思维训练1知识点拨:同学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属性,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事物的多元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生活,考虑事物多方面属性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思维,它好比一个立体的圆(用一个模型做教具)2教给方法并举例说明:⑴从现象到本质:透过表象挖掘本例如描写砖缝中的小草,揭示生命的执著。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⑵由物及人:由物起笔,歌颂它的精神境界,过渡到具有相同品质性格的人上面。例如《白杨礼赞》。还有别的例子吗?⑶逐层深入法:由物写起,一步步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如生活中行人走的路→人生之路→国家所选的道路。学生试举例。⑷多角度挖掘法。3训练:展示教具,要求学生从下面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每个话题至少写出三个观点。柳、风筝、药4提示:(多媒体展示)柳→生长环境、外形特点、柳树的作用、柳树的品质、柳树身上可以寄寓怎样的哲理。风筝→怎样起飞、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你看出了它的那些性格品质、怎样看待它。药→制造商、推销商、医院、医生、病人、吃药的标准、药的味道、中西药的药理作用、假药。5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五、学生总结 学会了创新思维的哪些方法
六、教师总结(播放舒缓的音乐)1创新与作文常规要求的关系 2课堂训练与课下巩固的关系 3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进行了创新思维训练,同学们的思路都很新,其实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它不是让你创造史无前例的奇迹,也不是让你摘取天上的星星,只不过让你走一条没有走过的新路,没有趟过的小溪。同学们,智慧就在自己的脑袋里,调动你的思维标新立异,写出你的个性你的特色,让你的文章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一棵大树吧!(多媒体展示有一棵大树的幻灯片)⑴①克隆技术的发展,世上完全可以有相同的植物动物,如果法律允许还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②可以把树叶看成一种抽象的精神,例如雷锋精神、奉献精神,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这种精神。⑵这是惧怕困难的逃跑主义⑶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经历过的事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太固执。⑷①有选择的看书才有益②开卷考试没有好处⑸人不能被环境左右应多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地下党、莲花。竞相说出有关花的成语或诗句学生伴随着哀婉的音乐朗诵句中加上“未必”变成否定句或者把原句变成反问句⑴描写燃烧的蜡烛,歌颂奉献的精神。⑴①由春蚕开始起笔歌颂它的甘于奉献精神,过渡到对有相同品质的教师的赞美。②《荔枝蜜》假药→假货→打假柳⑴柳垂大地寄予母亲满腔请⑵柳低垂为人谦虚谨慎⑶柳弯腰的形态像母亲,母亲为孩子操劳累弯了腰,不禁让人想到了像母亲一样为我们的成长而呕心沥血的老师⑷夏日炎炎,自己挡住烈日为人类送来荫凉,歌颂它的奉献精神⑸对生长环境太挑剔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风筝⑴必须凭借凤的力量才能起飞依赖性太大⑵风筝能够抓住有凤的一刹那迅猛高飞,看出机遇对人的重要性⑶能高飞是因为始终不翘尾巴⑷飞得高因为心中牵挂地上的人⑸飞得再高也摆脱不了线的束缚⑹凤能使它高飞也能毁了它,时势既能造英雄也能毁孬种药⑴个别医生不论病情只管多开药,各行业要守住自己的行业道德⑵只要每个人都树立法制观念对于假货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假货就没了市场⑶病来了再吃药不如积极锻炼身体⑷吃药应有一定的标准作事也要掌握尺度
1培养学生辨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叛逆世俗的勇气3给学生创造把社会实践带到课堂上来的机会,例如克隆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伴随着哀婉的音乐缓缓呈现在屏幕上,文字旁有一绚烂的花的图片 发散思维较之求异思维更复杂更难于理解,用实物演示的方法更直观易懂。怎样进行发散性思维是难点,所以先教方法后练习学生发言时应多给一些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多给与鼓励,精彩的发言掌声鼓励或翘大拇指表示赞赏。教师决不能吝惜赏识的微笑和赞叹的语言
作者sina
第五篇:创新教案
爷爷和小树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从文中体会要保护树木。教学方法:引读法。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果时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时目标:识字、记字、写字。课时重点:识记生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引读学习法 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环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保护环境应从哪些事情做起。
一、识字
1、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做记号
2、教师抽读检查自学情况,并指出学生读时发现的问题。“穿”读chuan而不读cuan;“冷”读leng,不能读成neng 或len ;“伞”是平舌音“san”,不能读成shan;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e”。
二、记字形
1、教师板书生字,学生在复习认读生字过程中提出疑问。(1)“棵、给、穿、暖”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木、纟、宀、日”,我们刚学过。可是“到、冷、伞、热”四个字的偏旁不认识。(2)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刂”是立刀旁,“日”是日字旁,“伞”中是人是人字头,“灬”是四点底,“冫”是两点水。
2、学生交流讨论识记生字的更好办法。加一加:棵=木+果,冷=冫+令
自主识记法:“暖”是暖和的意识,有太阳就很暖和,所以是“日”字旁。
3、巩固
(1)看字组词:表示生字卡片,接龙组词。
(2)口头说出意思相反的词:热—冷,开—关。
三、写字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不”有四画,写时要注意竖从撇上起笔。“开”共四画,第三笔是“竖撇”。
“四”是五画,笔顺是“选外后内在封口”,第四笔是“
称是竖弯,也是本课要认识的新笔画,写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2、教师边写边总结,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家庭作业本上书写生字。
2、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爷爷和小树
不:(不是)
(不要)开:(开水)
(开门)五:(五个)
(五只)
作业设计
一、我会认、还会连
leng
chuan
gei
san
re
热
伞
穿
给
冷
”名
二、我能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冷—()
开—()
多—()大—()
上—()
前—()教学后记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授课人:张海燕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大树妈妈》、《郊游》。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头饰、钢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
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1、分组活动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课题:
0的认识
刘功梅
备课时间:2009年8月26日 授课时间:2009年9月7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管吃习惯。
3、能力目标: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的书写“0”.教学重点: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教学方法:观察和实践。学习方法:观察和探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看图,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亦可问题也没有,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当握成拳头时有几个手指头?学生观察后回答:没有就是0,教师加以肯定,并板书课题
2、解释第二个含义,出示直尺,用直尺的刻度去认识,0在几的前面?
从0----5数字越大,离“0”越远。
3、教学“0”的书写。
三、学生说一说写“0”要注意什么?
要封口,写的长长圆圆,没有棱角,要圆滑。
四、学生谈一下今天学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0”的认识
1、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2、“0”表示起点
3、书写“0”的注意事项
六、作业设计:练习四的1、2题。优秀生完成同步练的1、2.七、教学后记:本课我首先创设情景,以动促思,创世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效果良好。
陶罐和铁罐
教师:李寒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2、在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4、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它们积累下来。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正,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方法:讨论法。学习方法:读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5课。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还记得吗?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国王的御厨里)
对,这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板书:罐 罐]
罐子,干什么用的?(盛东西)
同是盛东西的罐子,?这两个罐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板书:陶
铁]
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板书:和]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两个罐子,还有什么不同?
(陶罐易碎,铁罐坚固;陶罐谦虚、友好,铁罐骄傲、无礼)
板书:长处
短处
(易碎就是陶罐的短处,坚固是铁罐的长处。)
那么,这样两个性格不同的罐子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先来一起读读课文,重温一下故事的内容。我来读旁白,你们来读描写语言的部分。
二、联系下文理解“奚落”。
了解故事的起因:
出示: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你怎么理解?
你打算怎么理解这个词?(查字典;读读书)
这正是学习伙伴告诉我们的。
自由读课文2-9自然段,你是联系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来理解“奚落”这个词语的,画一画。
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相机引导不同目的的渎,在读书中有所感悟。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
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感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通过称呼的变化。
陶罐子--懦弱的东西--算什么东西
体会出铁罐看不起陶罐。
指名读读铁罐的话,读出铁罐从心底里压根就看不起陶罐。
2、通过标点符号。
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3、通过铁罐的态度与陶罐的态度不同之处的对比。
铁罐“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而陶罐则是“谦虚地”,想“和睦相处”。但是铁罐一次又一次让陶罐难堪。
小结:是呀,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这就是“奚落”。
三、解决问题。
你们再读读,学习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生: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铁罐都奚落陶罐什么?
陶罐听了铁罐的奚落,有什么反应?)
老师板书: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重点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学习。解决问题。
1.师生合作读课文。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我遍身铁骨,碰上我就让你粉身碎骨。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是呀,泥土做的陶罐,怎么敢和我铁罐相撞呢?
“住嘴!”“你怎么感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我是铁罐我怕谁?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让你尝试尝试铁的威力,让你知道知道我铁罐的利害。
从铁罐奚落陶罐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铁做成的,比较坚固,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2、铁罐奚落的就是陶罐容易破碎、容易坏的短处。
3、陶罐的态度是“谦虚”的。追问:为什么?因为它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能看到陶罐的长处。一人读陶罐的语言,全班读骄傲的铁罐,老师读旁白。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心里始终这样想着: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当铁罐一在奚落自己,忍无可忍时,陶罐为自己争辩着:“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从始至终知道自己的本职任务是(盛东西),因此,他对陶罐说: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五、于是,陶罐沉默了。时间流逝,斗转星移,许多年代过去了,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谈谈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全班交流。
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陶罐和铁罐对待长处和短处的问题态度不同,铁罐只看自己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所以它十分骄傲。陶罐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所以它是谦虚的。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陶罐{
易碎
坚硬
不易氧化
易氧化
}铁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