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合集)

时间:2019-05-12 21: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

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勃利县抢垦中学周玉环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处于从小学进入中学新阶段生活过渡的特殊时期,通过“情

趣与兴趣”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明辨情趣的雅与俗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高雅情趣,鄙视庸俗趣味。

能力目标:培养高雅情趣,丰富文化生活。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辨别分析不同的生活情趣,以提高学生区分高雅与庸俗情趣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欣赏歌曲《雨花石》(展示实物与图片)

板书课题:略

出示学习目标与要求:多媒体(略)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交流)。

A、情趣源于兴趣

.1、与同学交流自己在做感兴趣的事时的感受。

.2、交流杨叶与妈妈对话的不同看法(业余时间该不该看课外书)。

.3、岛上水兵的生活情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生活情趣对他们克服困难有什么

意义?(多媒体展示:富有情趣的爱好与健康的关系)

B、情趣的雅与俗

1、交流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与低俗生活情趣的负面影响。

2、列举自己或身边人高雅情趣的事例。

3、讨论:晶晶与丽丽对生活情趣追求的不同看法(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4、列举周围人沉迷于不健康、庸俗生活情趣的事例及对他们的不良影响(引申

成年人低俗生活情趣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展示图片)

C、亮点回味:生活处处有情趣;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追求高雅情趣,丰富文

化生活,塑造完美人生。

D、情趣延伸:谈谈未来生活中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打算。

E、板书设计:

S7-1情趣与兴趣

好奇心——兴趣——高雅情趣——丰富人生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

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勃利县抢垦中学

周玉环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处于从小学进入中学新阶段生活过渡的特殊时期,通过“情趣与兴趣”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明辨情趣的雅与俗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高雅情趣,鄙视庸俗趣味。能力目标:培养高雅情趣,丰富文化生活。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辨别分析不同的生活情趣,以提高学生区分高雅与庸俗情趣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欣赏歌曲《雨花石》(展示实物与图片)板书课题:略

出示学习目标与要求:多媒体(略)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交流)。A、情趣源于兴趣

.1、与同学交流自己在做感兴趣的事时的感受。

.2、交流杨叶与妈妈对话的不同看法(业余时间该不该看课外书)。

.3、岛上水兵的生活情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生活情趣对他们克服困难有什么意义?(多媒体展示:富有情趣的爱好与健康的关系)B、情趣的雅与俗

1、交流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与低俗生活情趣的负面影响。2、列举自己或身边人高雅情趣的事例。

3、讨论:晶晶与丽丽对生活情趣追求的不同看法(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4、列举周围人沉迷于不健康、庸俗生活情趣的事例及对他们的不良影响(引申成年人低俗生活情趣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展示图片)

C、亮点回味:生活处处有情趣;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追求高雅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塑造完美人生。

D、情趣延伸:谈谈未来生活中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打算。E、板书设计:

S7-1

情趣与兴趣

好奇心——兴趣——高雅情趣——丰富人生

第三篇: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同学们,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我们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同学们,你们是否会有着同样的感受呢?

那么,什么是兴趣?什么是情绪?情绪和兴趣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庸俗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情趣与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一些好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老师归纳分析

我们中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我们专心学习课程知识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学到的知识更多,同时,培养兴趣爱好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情操,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你会分析了吗?)

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是怎样的? 区别:兴趣是短暂的,是经常变化的,而情趣是持久的,是稳定的。

联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兴趣可以升华为情趣。(这可要掌握哟)

比如,养花,开始的时候是出于好奇心种了些花,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你就会发现养花可以使人的心情变得平和,消除烦恼,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趣。

生活处处有情趣

 同学们,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情趣。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就是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教师归纳总结 高雅情趣的作用:

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科学生活的要求。(你做好笔记了吗?)

(1)喜欢看小说,常常熬夜,导致第二天上学迟到

(2)上网打游戏,浏览黄色网页

(3)早上爱睡懒觉,衣着邋遢,不爱洗脸、洗手,说话爱带“脏”字等 (4)小丽爱化妆打扮,追求时尚,喜欢穿一些奇装异服

教师归纳总结 庸俗情趣的危害:

庸俗的生活情趣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眼界狭隘,丧失远大志向,使人道德水平低下。(注意做好笔记哟)

练习与巩固 1 请列举一些具体的高雅情趣,它们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2 请列举一些庸俗的情趣,它们有哪些危害?

第四篇: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第一框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doc

第七课第一框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 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 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 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 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

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

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 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 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 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 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 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 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 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活动

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教师:《刑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 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欧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活动

六、集体智慧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

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 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 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

七、板书设计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用心爱心

专心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目《家的意味》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下几大构建:

1、生命的居所;

2、中国人的“家”。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该有的家庭温暖。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功能、识记家的作用,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并能说出孝亲敬长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采用情景感染、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含义和中国人的家。

教学难点:理解子女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为什么尽孝在当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学相长的含义;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公益视频短片《爱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那家有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预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教师限定时间2分钟,并用电子白板的随机数产生器的方法提问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四)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1.生命的居所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关于三毛的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三毛最渴望自己能有一个家,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幻灯片上的两则小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两则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电影人在囧途截取片段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

活动二: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

幻灯片出示一则小故事

【教师活动】从这则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幻灯片出示随堂训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七)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写一段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确立家庭关系的有()

①小李和小王结婚了②小张的儿子出生了③老刘通过民政局到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孤儿④小贾和小陆已离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 ③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八年级学生文文的博客摘要: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对 我的爱是在生活上的,妈妈对我的爱是在学习上的。家庭生 活中,虽然会有许多的烦恼,但更多的时候,给予我的是巨 大的快乐,我爱我家!文文爱自己的家是因为()①家是她成长的摇篮,是她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她最亲的人,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一味地迁就她,满足她所有的要求

④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爱护她,使她尽享家庭的亲情和 温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

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本框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思想,“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教学设计(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