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泰兴市新街镇南新初级中学何新义
内容摘要:历史课上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给历史课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快乐,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百花园。
关键词:情境创设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历史课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一些途径。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事物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当学生不能很快理解某类事理、某种现象, 思维受到阻塞时,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去联想、去探寻,常常会收到快捷的成效。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我曾依据有关郑成功的历史资料,插入他晚年向往祖国大陆的情景:郑成功率领大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后,日夜思念祖国大陆,在晚年身患重病期间,还天天挣扎起床,扶杖登上点将台,拿着千里镜,深情地隔海了望祖国大陆壮丽河山,倾注着他怀念祖国大陆同胞的真挚感情。后来台湾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台中县铁砧山,建立一座郑成功塑像,塑像面向大海,遥望大陆,寄托着台湾人民一心与大陆统一的强烈愿望。插入这段简短小故事,不仅把郑成功的英雄形象又升华一步,给学生留下兴味浓厚、刻骨铭心的印象,更可紧密联系当前国家关于“一国两制”,力争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完成祖国统一壮举的大政方针,对学生必定能产生强有力的感召作用,并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在讲述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播放《春天里的故事》,在音乐和图文背景中讲述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实践、过程、成果等。音乐和图画独特的感染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和意境,学生情绪高昂,讨论激烈。白居易说“感染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引起共鸣,本节课自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3.表演体会情境
皮亚杰说过:“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有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的教学情境真正让学生动起,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进入角色理解文中历史事件的意义,设身处地的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及思考历史的内涵。利用历史故事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个表演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历史和人物。
4.语言描述情境
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且常用的教学形式,教师利用富有内涵、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到所创设的环境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的动力。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是对其他情境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不能用真实场景、实物、多媒体演示情境时,教师的语言描述无疑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模仿伊藤博文的语气 描述战争的起因及胜利者的骄横狂傲的神色,加深对清政府软弱无能的认识。的确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和导向性,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另外,教师的引导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无声语言也是负载情感的大力士。无声语言也就是体态语言,它包括面部表情、眼情、手势、肢体律动等。教师的体态语在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配合教师的语言,强化情境的力度, 也可以独立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中撇开一些枯燥的术语和阐释, 用自己的手势、体态创设情境演示,这样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体态语的示范中,教师要全身投入对历史的情感等方面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化无形为有形,运用体态语言去渲染、打动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当然,体态语言必须适度,恰如其分,不能过度夸张和渲染。
我认为,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心中形成鲜明的画面。这样不仅能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还能给学生的语言起到示范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对历史的主观认识。
新课程再一次重申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让他们乐于学,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实践证明,课堂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历史课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努力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历史课上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给历史课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快乐,相信历史课堂会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百花园。
第二篇:感受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感受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创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常见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2)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a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4)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5)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6)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7)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2)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3)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4)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5)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李吉林《教育研究》(2012年4期)
[2]《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刘晓平《历史教学研究通讯》(2014年12月)
[3]《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历史教学》(2007年10期)
第三篇: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素材,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法(定稿)
历史课堂中的“SQIR”教学法
“SQIR”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具体过程是,结合课堂内容先讲小故事(story),然后结合小故事引出要讲解的具体问题(question),再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idea),最后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result)。
《历史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这是基础的基础,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线索或网络,作出正确的选择,把基础的历史知识上升为基本的能力”。
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简直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记住知识点,必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在有限的教学中提高课堂实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化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SQIR”能够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历史课堂真正实现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它就象小电影一样,激活了历史课的一池春水。
巧用道具:“SQIR”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态度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但如果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成长于新时期的青少年,生活比较优越,对于过去的艰苦生活,却不甚了解,对我们党和国家的革命历程、光荣传统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同学还错误地认为,忆苦思甜已不需要,革命传统已经过时。
我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就想办法编织了一双草鞋,上课时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观察,试穿、体验,接着讲解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主动探究真知。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一箩筐的说教抵不上一次心灵的触动,我的“SQIR”教学法,由事及理,以自己编织的草鞋为道具,首先讲了草鞋的故事,接着巧设疑问,层层深入,让学生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被调动,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巧用场景:“SQIR”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SQIR”通过设计场景,让问题和体验相结合,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让人耳目一新。
巧用引申:“SQIR”法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
我在《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教学中,以故事“烽火戏诸侯”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及时提出问题“这个故事和我们小时候听到的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这个游戏骗局导致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又恰当地提问“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始终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发问到“点”上,使学生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到知识,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快乐。
我的“SQIR”教学法,从故事到现实问题巧妙引申,以小见大、以事明理,调动学生的思考力,比一味的讲解知识更有效果,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
“SQIR”教学法充满了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像一位导演,将历史课堂演绎得就像一部部精彩的小电影,“SQIR”抓住了教学的兴奋点、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激活了课堂的“一池春水”。
第五篇: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论文)
姓名:张敏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留光村608号 邮编:453314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敏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想了又想,后受一本书上的启发,上课时,我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 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2001年,我参加渭滨区“教学能手”比赛中,我的讲课题目是:《重庆谈判》。当讲到毛泽东出乎意料到达重庆进行谈判这一事件时,我打出了一张毛泽东到重庆机场的幻灯片,并配之一段深情的描述:“‘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山城沸腾了。这时,风含情,水含笑,山城人民无不为毛泽东的弥天大勇所感动。”一个历史情境的创设,把共产党真和平、蒋介石假和谈的真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时区历史教研员李彦琴老师事后对我说:“那段太精彩了”。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校倪淑芳老师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
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五、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六、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七、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
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 8
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