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时间:2019-05-12 21: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一篇: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训练目的]

学会展开文章的思路,使认识不断深化。

[复习指导]

写议论文,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的最基本的方法。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围绕这样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在阅读经典中获得教养?这是文章展开的思路,也是作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苏洵的《六国论》,在开宗明义提出观点之后写道:“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接着,由此展开深入的阐发。而帕特里克•亨利在著名演讲稿《不自由,勿宁死》中,正是通过与对立观点的激烈冲突,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鲜明态度。演讲一开头,他就申明:“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在演讲中,他时时不忘针对“他们”的观点,在鲜明的对立中显示了自己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文章主体的角度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一篇阐述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议论文。恩格斯首先高度评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然后以“不仅如此”过渡,又介绍了他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在介绍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成就以后,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接着介绍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巨大贡献。文章的思路一步步不断推进,正是作者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不自由,勿宁死》开头说:“没有人比我更钦佩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但是”一转,引出了自己的见识,同时也使认识更进一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经典的演讲稿,也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文章在提到解放黑人宣言给美国黑人带来的希望之后,用“然而”一转,揭示了美国黑人的悲惨现状;在义正词严地警告美国政府必须兑现诺言之后,又用“但是”一转,告诫自己的同胞“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次又一次的转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深化。

[典题探究]2008•高考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解读]

“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出发”,不仅限于“行走”一义,更多指向生活之路的奋然前行、思想之路的豁然开朗和民族振兴之路的阔步前进等。带着感动出发,“感动”就是策动“出发”的一根拐杖,一袋干粮,一瓶纯净水,因而写作主体应是“主体”在带着感动下怎样出发,写写“出发”的方式,或“出发”的信念,或“出发”的目标等。倘若文章全写怎么的感动,只字不提“出发”,就游离题意了。

“带着感动出发”,首先将其分解为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目的,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考场作文最忌杂乱无章,严谨的结构能很好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思路,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破题迅速,点题到位;往复回环的结构,段落清晰,层层推进,主旨趋显。这样的作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范文引路]

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

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艰险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风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因为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了最丰厚的食粮。带着感动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

[例文评析]

考生的理性思维缜密而深刻。文章共五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部分(中间三段)分别以“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开头,成排比式结构,规避了展开铺叙的俗套,既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又强化了求证的力度。

[作文训练]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木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这是个偏正型文题,带有较强的限制性,难度较大。最佳立意应是如何发挥智慧实现双赢。比如竞争中双方实现双赢,合作中双方实现双赢,和谐相处中实现双赢,还有,像经济

生活中大企业、大公司的强强联合、互利互惠的现象;科研工作中世界各国分工完成人类基因图排序工作,共享人类科技发展文明成果;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送、南水北调、开发大西北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另外,国际社会中的区域协作、世界经济一体化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证。

但是,议论文不是观点加材料,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那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何对待竞争?什么是双赢?没有双赢的观念有什么后果?如何创造双赢的局面?这样才能推进文章思路,使认识不断深化。

[佳作赏析]

竞争合作求双赢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发展和提升。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怎样对待竞争?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产量很高,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购买种子的地方等有关情况。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比邻居家强不了多少。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居人劣等玉米的花粉。农民本想在竞争中独领风骚,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他有“双赢”的智慧,就会是另外的结局——既利人又利己。

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蒙牛创业之初推出的广告语就是:“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户外广告牌:“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蒙牛和伊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不仅撑起了内蒙古乳品行业的脊梁,也为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注入活力。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竞争中求双赢,合作中共发展。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便是成功例子。当初,IBM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大哥大,总裁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竞争中求双赢,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竞争、合作必不可少,谋求双赢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在竞争中谋求双赢,是一种成熟的智慧,它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互利共荣。

【简评】

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第一段肯定竞争的存在和作用;第二段论证“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从反面强调双赢的意义。第三段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将论证引向深入。“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这两个分论点对文章的升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尾再强调“双赢”的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在竞争中谋求双赢,可以促进人类和谐共存。

作者选材十分精当,三个主要论据——农民和邻居双损,蒙牛和伊利双赢,IBM与微软双赢,两个是国内的,一个是国外的,一个是反面的,两个是正面的,属于不同领域的三个事例十分典型,组合起来具有说服力。

第二篇: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教案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的基本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议论文写作的一个课题——《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那么所谓的“深刻”指的是什么呢?所谓“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是高考考试说明中作文发展等级对“深刻”的描述。写议论文,就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呢?一起来看这几篇文章:

(一)学生活动 A、文章片段赏析:

行动成就梦想,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的梦想付诸实际行动当中,不空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奋斗,去追求。用行动成就梦想,听起来不是很难,难道为了自己的梦想连小小的行动都无法付诸实践吗?

学生思考:这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述“行动成就梦想”的?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从“是什么”的角度论述问题。

B、文章片段赏析:

当你怀着积极的心态,多多关注美好的事物时,便会有积极向上的景物,人生就此绽放,让眼睛看见美丽,人生便更美丽。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份社会的感恩,多一些前进的动力。林清玄曾说:“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看见美丽便有芬芳,只看见污秽,便会让人消沉堕落。……若眼睛看不见美丽,又怎会有人生的美丽?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份信心和斗志,让人生扬帆起航。……

事物总有两面,同样是从窗子中向外观景,看得到美丽的人,人生应会灿烂辉煌。

让眼睛看见美丽,生活有诗和远方。

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让眼睛看见美丽”的?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是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述观点的。

C、文章片段赏析:

所谓行动成就梦想,可不是随便行动就可以了。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不适当结合自己的现状,而是无头绪、无方向地一味胡乱行动也是不行的,那样便成了自骄自大、刚愎自用。敢于行动则是在听取意见,结合自身的条件下有的放矢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因此,只有学会如何行动才能成就梦想。

学生思考:作者从哪个角度来论述“行动成就梦想”的?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论述观点的。D、文章赏析: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学生讨论并思考: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针对这个论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或者说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这篇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观点:是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析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当我们能够提出这三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认识已经在层层深入,越来越深刻了。

通过赏析这几篇文章,我们明白了议论文写作让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把道理说明白,讲清楚。

(二)写作训练: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最基本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以“直面苦难”为观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证思路对观点进行深入剖析,构思一下文章的结构框架,并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懂得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让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学会了这种最基本的方法,我们的议论文才能写得更深刻,更有思想内涵。

第三篇:让你的认识更深刻

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

第2练: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训练目的] 学会展开文章的思路,使认识不断深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苏教版教材教学要求:“要能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精心提炼,形成表达中心,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或运用丰富的材料,加以阐发。能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能有一点思辨色彩,把自己的感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复习指导]

一、写议论文,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1、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的最基本的方法。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围绕这样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在阅读经典中获得教养?这是文章展开的思路,也是作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苏洵的《六国论》,在开宗明义提出观点之后写道:“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接着,由此展开深入的阐发。而帕特里克•亨利在著名演讲稿《不自由,勿宁死》中,正是通过与对立观点的激烈冲突,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鲜明态度。演讲一开头,他就申明:“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在演讲中,他时时不忘针对“他们”的观点,在鲜明的对立中显示了自己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3、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文章主体的角度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一篇阐述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议论文。恩格斯首先高度评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然后以“不仅如此”过渡,又介绍了他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在介绍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成就以后,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接着介绍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巨大贡献。文章的思路一步步不断推进,正是作者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4、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不自由,勿宁死》开头说:“没有人比我更钦佩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但是”一转,引出了自己的见识,同时也使认识更进一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经典的演讲稿,也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文章在提到解放黑人宣言给美国黑人带来的希望之后,用“然而”一转,揭示了美国黑人的悲惨现状;在义正词严地警告美国政府必须兑现诺言之后,又用“但是”一转,告诫自己的同胞“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次又一次的转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深化。

二、层进式结构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所谓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

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如,论述“如何解剖自我”: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典题探究]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生必修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试想,有哪个幸福的成功者不曾经历过孤身单影、惨淡经营的岁月?

对此你有哪些见解、感受或看法?请以“孤独与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范文引路]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时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是什么”)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论)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议论)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怎么样”)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恩格斯说: 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 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 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 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第四篇:9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高一作文训练

(九)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训练目的] 学会展开文章的思路,使认识不断深化。[复习指导] 写议论文,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的最基本的方法。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围绕这样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在阅读经典中获得教养?这是文章展开的思路,也是作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苏洵的《六国论》,在开宗明义提出观点之后写道:“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接着,由此展开深入的阐发。

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文章主体的角度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一篇阐述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议论文。恩格斯首先高度评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然后以“不仅如此”过渡,又介绍了他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在介绍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成就以后,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接着介绍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巨大贡献。文章的思路一步步不断推进,正是作者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不自由,勿宁死》开头说:“没有人比我更钦佩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但是”一转,引出了自己的见识,同时也使认识更进一步。

[典题探究] 2008·高考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解读] “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出发”,不仅限于“行走”一义,更多指向生活之路的奋然前行、思想之路的豁然开朗和民族振兴之路的阔步前进等。带着感动出发,“感动”就是策动“出发”的一根拐杖,一袋干粮,一瓶纯净水,因而写作主体应是“主体”在带着感动下怎样出发,写写“出发”的方式,或“出发”的信念,或“出发”的目标等。倘若文章全写怎么的感动,只字不提“出发”,就游离题意了。

“带着感动出发”,首先将其分解为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目的,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考场作文最忌杂乱无章,严谨的结构能很好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思路,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破题迅速,点题到位;往复回环的结构,段落清晰,层层推进,主旨趋显。这样的作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范文引路]

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艰险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风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因为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了最丰厚的食粮。带着感动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

高一作文训练

(九)[例文评析] 文章共五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部分(中间三段)分别以“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开头,成排比式结构,规避了展开铺叙的俗套,既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又强化了求证的力度。[作文训练]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木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指导] 这是个偏正型文题,带有较强的限制性,难度较大。最佳立意应是如何发挥智慧实现双赢。比如竞争中双方实现双赢,合作中双方实现双赢,和谐相处中实现双赢,还有,像经济生活中大企业、大公司的强强联合、互利互惠的现象;科研工作中世界各国分工完成人类基因图排序工作,共享人类科技发展文明成果„„

但是,议论文不是观点加材料,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那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何对待竞争?什么是双赢?没有双赢的观念有什么后果?如何创造双赢的局面?这样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佳作赏析] 竞争合作求双赢

步。

怎样对待竞争?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产量很高,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购买种子的地方等有关情况。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比邻居家强不了多少。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居人劣等玉米的花粉。农民本想在竞争中独领风骚,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他有“双赢”的智慧,就会是另外的结局——既利人又利己。

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蒙牛创业之初推出的广告语就是:“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户外广告牌:“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蒙牛和伊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不仅撑起了内蒙古乳品行业的脊梁,也为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注入活力。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竞争中求双赢,合作中共发展。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便是成功例子。当初,IBM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大哥大,总裁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竞争中求双赢,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竞争、合作必不可少,谋求双赢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在竞争中谋求双赢,是一种成熟的智慧,它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互利共荣。

【简评】

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第一段肯定竞争的存在和作用;第二段论证“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从反面强调双赢的意义。第三段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现代社会充满竞争,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的局面呢?”将论证引向深入。“双赢的智慧来源教育……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个人之间、企业之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双赢的智慧来源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这两个分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论点对文章的升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尾再强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发展调“双赢”的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在竞和提升。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争中谋求双赢,可以促进人类和谐共存。

调动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

第五篇: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深刻”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深刻”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深刻的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在文章内容方面有以下三个具体要求:第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指透过外露于事物表面的、局部的、多变的现象,探究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全面的、稳定的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第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指在写作中要善于追本溯源,以敏锐的眼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深入地分析,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第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指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有独到之处,鲜明且蕴含哲理,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来源。考场要想以深刻使文章脱颖而出,那么议论性文章要做到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见深刻;叙述性文章则要使议论性的句子精当透辟。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既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要恰当地辩证分析,能以个人的思考和感受给人思辨的力量和气势。总而言之,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要求。

【突围技法】

一、记叙类文章的深刻

许多人总以为记叙类文章与深刻无关,但事实却是记叙文越有深度,分数就高。文贵感人,意贵服人。无疑,好的记叙文离不开文采与意境,但若能用深刻的思想来点化文采、意境,就能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1.巧妙克隆,注入新意。

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横空出世时热议纷纷,随即“翻新”古典名著的作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无疑,在新材料作文已经在高考场上一统天下的今天,贴近自己生活的素材无疑是记叙类文章最佳的选择,但是纵观各地考场,满分作文中仍不乏从教材或者典故中取材,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构思,巧妙“克隆”出来的佳作。2012高考山东的满分作文《汀州梅花香》取材于瞿秋白的事迹,为读者剖析了瞿秋白同志生命中最珍贵的画卷,借此影射当代知识分子,点出当代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应以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作为人生的最终理想,振聋发聩!这类巧妙克隆佳作以绝妙的点化手法注入时代新意,使典故、名段变得活色生香,成为与直接书写时代生活并驾而驱的第二种深刻。当然,这种写法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古”“今”联系,并让“古”为“今”服务,不能空谈,要有实际内容,要揭示生活的内涵情理。

2.探究哲理,理解生活。

18岁的文章应展示出和年龄相符的思维深度。高考的命题,大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富有才华的考生却能把这种理性的见解通过感性的形象来表现、展开,写成漂亮的记叙文。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生活中的事看似繁琐平常,但是却常常包含哲理,只要考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角度,以探究哲理的思维深入理解生活,那么诉诸笔下的生活内容更容易做到既深刻又富有新意。如表现常见的主题“母爱”,“母爱无价”“母爱如水”“母爱无言”等的爱子之举往往铺天盖地,不胜枚举,此类文章对母亲的解读往往流于形式,实难再吸引人,但若有考生写母亲严厉“呵斥”的温暖或者“藏”了一半的爱来赞扬母爱的理性和母亲教子的高超艺术,对比之下对母亲的解读明显更深刻,高低立见。

3.巧用技巧,文有意蕴。

寓意,是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具体来说,文章“寓意深远”的特点指语言含蓄,有意蕴,多使用曲笔,整体上以实写虚,有暗示性、隐喻性,对读者有启发意义。写寓意深远的文章不一定用寓言体,在一般的记叙类文章中作包含寓意或带有象征意味的观点表述,同样可以使文句有意蕴,使文意有寄托性。考场记叙类高分作文对此可谓情有独钟。请看下面的文字: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2014高考江苏满分作文《青春万岁》)

虽则这是一篇记叙文,但作者却由事到理,以理化事,点明青春不朽在于心中之火不熄。议论的语句虽短,却以丰富联想与富有韵味的语言充分显示思维的广度与力度,自然而深刻,带给人们静静的感悟和无穷的启迪。

二、议论类文章的深刻

高考“考场作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按照特定要求下的写作,在紧张的气氛中要把文章写得有深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的考试模式看,议论文仍是考生选择的主流,而议论类文章在“深刻”上的体现,主要是论点深刻、说理透彻。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深刻”的方法。

(一)“论点深刻”的主要方法

1.思维求深。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的天下必然归属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时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主要是引导考生多关注生活,多思考生活,故此考生不能只在现象的表象层思维求异,而要设法探求现象存在的背后原因,从而有所认识和发现。再者“文章合为时而著”,有很强现实价值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才能引起评卷人的共鸣。如2014广州一模作文“校服涂画”,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表层论说“涂”还是“不涂”,这样的文章很浅,但如果考生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记录就会发现,第一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其实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校服涂画”现象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简单地处理。第二个场景反映的实质是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则是学生不了解校服意义或者是对学校形象的漠视。精彩的议论一定先有一个深刻透辟的论点,使潜藏在现象的一切浮露于读者的面前,这要求考生思维上必须得求深。2.思维求异。

思维求异,就是同中求异,思维深度上纵向深入,从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见的新见解;或逆向反思,摆脱习惯性思维,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如2012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开篇就是: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作者明确地针对大多数人常发的“生不逢时”的怨叹,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从与多数人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究,举例对比析理,最终得出“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至此,境界大开,观点深刻中更显大气,实属难得的考场佳作。

(二)“说理透彻”的主要方法

1.辩证分析。

深刻的议论一定是辩证的。在紧张考场中,考生更要保持辩证思维的头脑,对事物作出全面的观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

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2.强化论证。

“论证”是说理深刻的主要手段,也是议论文写作一向存在的薄弱环节,要达到“深刻”的要求,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①因果分析法。这是最基本的分析法,就是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基本上只要是优秀的议论文都会在这种方法上有所体现。如2013广东满分作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在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后就使用此法分析,得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地选择拒绝。

②对比分析法。就是将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请看2012高考江西满分作文《生活的真谛》: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拥有书籍,追求知识,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快乐和满足。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一无所有,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弥尔顿双目失明后才真正在自己的“失乐园”中采撷到生活的真谛:“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如是者,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求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生活,懂得享受当下。

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 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因为他欲壑难填,征服了法国,就想欧洲,征服了欧洲,又想征服俄罗斯,他活在贪欲中,最终也死在贪欲中。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诱惑。许多的欲望,往往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谁都渴望一步就跨进去,抬腿之间,却浪费了一个黄金般的人生。

节选部分围绕文章主旨“珍惜拥有,享受当下,是为真谛”,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肯定颜回、海伦·凯勒、弥尔顿等中外贤人,然后批评了欲壑难填的拿破仑,在对比中清晰地突出了生活的真谛就是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它无关乎其他,论证先破后立,极具批判性与启发性。

③层进分析法。分析不能停留于表层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步步推进,不断追问深入。层进分析法常见的套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有随着思维与现实事理的逐层递进,观点才能不断深化,并一步步推向最后的总论点,整篇文章才会显得深刻。比如2013高考湖南优秀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者围绕“猛虎与蔷薇兼二为一”这一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第一层选用苏子之例,言其追忆亡妻却依然安享宁静,这是因为他“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第二层引用雨果名言,联系林徽因的话语和儒家的观点,点明是因为“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第三层则反面用例,以独到的眼光评点撒切尔夫人、陆游和孟浩然,指出“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层层递进中彰显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直指人心的透彻。

【解雀采珠】

[考题点击]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名师点拨]

文题提供的三则材料很有代表性,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既有家庭人伦的忧与爱,也有国家民族的忧与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忧与爱,给了考生诸多提示与启发。

材料一中“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却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

材料二中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华夏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

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经历和品质的某种概括。其中的爱和忧,超越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题目的发散性很强,既可写小忧小爱,如对亲人、对同胞,体现亲人、同学、师生、邻里之间的关心和爱护,对生命个体的忧与爱;也可写大忧大爱,如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忧与爱。但无论写什么,“忧”或“爱”的对象应该是同一的。我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有了忧患意识,最终还是为了爱,这样文章选材比较广阔,自然就会有深度。

[风致种种]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忧与爱

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类的情感战胜了摧毁的力量。满腔的悲愤化为安恬之时,爱才显得那样隽永清新。

而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金钱包裹下的爱,简单粗暴而缺乏美感。爱与其他利益混杂之时,失去其纯度。血管里满是金钱,忧伤也就变得廉价。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似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挥霍情感。用情浅自然不会身处其中,也不易触发心中的忧思。忧与爱这一对饱受磨难的恋人,在生活中隐遁,逃开了人的内心,逃开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人类的言语变得轻佻,心灵也就愈发坚硬。

实际上忧与爱是一个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诚挚的泪水,人类的情感就会怎样丰盈。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充满温情。向前世看,在忧与爱中人类开始了文明,在《诗经》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给养;向外看,莎士比亚的妙笔,不仅来自技巧,也来自其内心与主人公的共鸣,对新人的关爱。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中,爱含蓄地出现,并蓬勃地生长。

因此,现代人要寻找忧思,一定需要寻求意境。忧与爱藏在悲剧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们发现不了它们,它们并不藏在游戏和利益里啊!

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让人暂时逃开生活的漩涡,让人在琐碎而具体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冥想、清点自己的忧伤的空间。由于生活过于庞大,时代的脚步过分迅疾,小情感都会被不经意地丢弃,好让我们能追上时间。而阅读中,时光徐缓而充实,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悲剧里,我们得以接触不曾体验过的忧与爱,更接近人类崇高的情感,回忆自己不曾经历的时光,忏悔自己不曾犯下的过错。然后,我们才能认真地爱恋自己的命运,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在这样的体验中认识到,爱并非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们应了解爱之中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平和地忧伤,更正确地给予情感。我们应避开没有情感的爱。

忧与爱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总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用人类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满美感。忧与爱的力量充满人心,人的表达才有价值,人才能更加富有。

[对比点评]这两篇文章笔触不同,但却均体现出深刻犀利的思想。第一篇文章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第二篇文章起笔不凡,直接点明“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接着,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痛砭时弊:“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爱“失去其纯度”“忧伤也就变得廉价”。另外,作者还辩证地阐述了“忧与爱”的关系:“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作者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摆脱现实困境的路径。思想深刻、说理精辟。

【仿真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淡放下。历代许多士人深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经常提及这些话题。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材料已经明确给出了两个角度:①儒家提倡的积极进取。②道家主张的看淡放下。考生既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来表达个人的感受;也可以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怀着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认可其中的一种,那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去具体阐述理由,并适当选取材料佐证。如果选择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选用的佐证材料也需要两面俱到,难度相对就大一些。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看得见”和“看不见”两者有着内在联系,“看得见”是存在形式,“看不见”是“看得见”的内蕴,看得见要用双眼,而看到看不见的要用思想。看得见的固然不可缺少,而看不见的则更为重要,可是人们往往注重看得见的而忽视 了看不见的,比如关心现象却不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前者导致了认识的肤浅,而后者则滋生了社会的弊端。可以立意为:看得见的东西往往不可少,而看不见的东西可能更重要;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东西,而“看不见”的精神素养(如自信、勇气、毅力、人格)更不可缺少。

下载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说理更令人信服

    2010年高考作文系列教案:让说理更令人信服 [训练目的] 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使说理更令人信服。 [复习指导]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或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

    让你记忆深刻的那一次哭

    那些让你记忆深刻的一次哭泣 【导读】能够放肆的哭也是一种幸福,生活中,有嚎啕大哭,有嘤嘤啜泣,也有默默流泪……任何一种都是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对心理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在心......

    如何让你的求职信留下深刻的印象[定稿]

    求职成功最基本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准备好所需材料,一般包括求职信和简历。求职信是简历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的功能是激发别人人有......

    2013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深刻时评之一

    时评文章 “文化墙”就是地地道道的“遮羞近日,人民网记者从甘肃漳县境内212国道经过时发现,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

    2013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深刻时评之一

    “文化墙”就是地地道道的“遮羞 近日,人民网记者从甘肃漳县境内212国道经过时发现,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部分......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学会分析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学会分析 [训练目的]扣住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使论说既有“据”,又有“理”。 [复习指导] 有些同学在论证时,采用的是事实加观点的简单组合的方法,对这些事实材......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提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密不可分,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深刻认识贯彻落实大全

    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五个坚持”的重要意义近日,区委张书记在调度全区城市建设工作时强调,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推进、强调度、出精品。“五个坚持”的提出,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