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1: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研究为了什么)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为了能够提出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分析了当前高校(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研究背景(你所研究课题的理论或实际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90后”这个阶层普遍特立独行,是家庭里的“宠儿”,从小被父母宠爱,有些甚至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在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父辈辛勤培养和教育的体悯之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有些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当前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钱,仅少数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中学时期过分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同时,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务工,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子女,这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和互补,逐渐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缺失。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早期的德育的养成和培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边远的山区和基层去,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而退出就业,消极待业,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不止是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准则,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智发展逐渐成型,针对当代,很多研究中都体现了感恩的思想,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经有了部分研究,并制定了《全国青少年感恩教育与实践课题实验基地(区)管理办法》,包含12条制定实验基地的管理办法,可见感恩教育的重要。

第二篇:浅谈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范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奇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字:大学生、感恩教育、和谐校园

感恩作为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已延续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卧冰求鲤”的典故到《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床,孝于亲,所当执”的名句;从“孟宗‘哭竹’”的传说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其中表达的感恩之情都让我们敬佩至极。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一个全新、高速的社会转型期,开放的现代化社会经济体制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物质财富的增长,给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成长环境。“80后”、“90后”学生也有着非常可爱的精神特质,如:个性鲜明、心态开放、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生活。汶川地震后的义务献血、奥运会期间志愿者出色的表现等,都说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80后”、“90”是能够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但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国家的培育之恩、社会或他人的资助之恩不知回报的也屡见不鲜。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日益增多,据资料表明,大学生的自杀率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些自杀的大学生不但没有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且连对自己的父母、亲人负责都没有做到。他们没有对生活抱有感恩之心,不仅给父母带来一生无法医治的伤痛,更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二、大学生缺失感恩教育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为很多人们提供了客观的经济利益,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但是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竞争性的观念也渗透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不断的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层面,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惟利是图的心态,由于竞争的压力,也使一些人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判断,产生错误的思想,导致其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畸形,所以大学生在意识上产生“失恩”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络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将最新的咨讯以最快的方式传播给人们。但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少内容过于强调自身利益的追求,美化个人主义,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一些不健康,偏激的文字,图片等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判断。一些不求真实,不客观评论的文章,很容易误导阅历不深,识别能力缺乏的大学生。网络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各种价值观、生活方式、外来文化充斥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二)学校环境因素

虽然学校一直以来都宣扬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中国,教育与升学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学习成绩成为首要的指标,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尤为注重成绩,对学校而言升学率高低与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而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学生关心最多是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育人功能。感恩教育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被学校忽视、遗忘,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部分大学生为什么情感冷漠,自私自利,遇到挫折就会想到轻生了。另一方面,学校的感恩教育的匮乏,目前一些高校已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展感恩教育,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感恩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感恩教育只是短期教育,未形成长效机制;感恩教育的重点是使人们能够施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恩层面上,现代高校感恩教育应以“学生、活动、实践”为主体。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的因数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计划生育的政策发展至今,使得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些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是在“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娇宠中长大的,家长在物质上基本上对子女是有求必应,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造成孩子看问题、做事情都以“我”为出发点,较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这给他们感恩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极大的阻力,这就是家长教育方式的欠缺。从另一方面看,家长自身素质对于孩子的感恩意识的教育具有很大的负影响。很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较为欠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感恩意识教育,或者有的家长只是教孩子怎么做,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比如有些家长教孩子讲文明,但自己常使用不文明的言语;孩子要尊敬长辈,但自己却不孝顺长辈。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论指引,同时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现实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具有和谐思想意识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而一个能够感恩图报的人也容易养成和谐的思想观念。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人与人之间和谐了,学校也就和谐了,从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从而社会也就和谐了。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和对抗,多些友善和快乐。

(三)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提高大学生

人文素质的重要基础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融化他们的冷漠心、自我心和自私心,培养他们感恩图报,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和与

人善、宽容豁达的胸襟气度;有助于大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体会社会的恩惠和大自然的恩赐,增进人情味社会责任感,促进内心的祥和宁静[7]。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增强[8]。

(四)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感恩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因此容易获得工作岗位,从而得到锻炼而迅速成长起来,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增强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教会学生识恩、知恩,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果一个人不能识恩、知恩,那就不可能感恩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启发学生的感恩潜意识,让学生心存感激、培养学生“知恩”的心。

(二)以认知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从现代德育目的论来看,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手段,使学生学会感恩是德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从实践论来看,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目的就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预先有意识地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识恩是感恩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能识恩、知恩,就不可能有感恩意识和行为。因此,感恩教育首先应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当我们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开始享受前人创造的科技、文化的一切成果了。要在唤醒他们的爱心,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学会知恩图报的同时,教会他们施恩不图报。在现实社会中,凡是具有爱心的人都是施恩不图报的人,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他们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立高素质的感恩教育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且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确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大学要有具有人格魅力的名师,他们既是学术大师,更是做人楷模。要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要引导学生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学生从教师的口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的学会感恩。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效果都是与相关的教育评价体系分不开的,感恩教育也应当建立相应的感恩评价体系。比如,对见义勇为受惠者的忘恩行为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上予以鞭挞和打击,对知恩图报的美言善行予以褒奖。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使大学生的自律与感恩评价体系的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感恩意识,促进感恩习惯的养成,使感恩成为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在建立评价制度时,要充分体现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的原则,在实践中体现道德守则,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五、总结

感恩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其历史悠久,其意蕴深厚。大学教育不光要教知识,教技能,还得教做人,而做人就要知道感恩。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和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从而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感恩观、高尚的感恩情,并以实际行动做一个有为大学青年,才能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

郑学刚,周洁《论高校感恩教育》

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

第三篇:《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论文)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学校名称:韶关学院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10教育学 学校代码:10576

密级:公开

中图分类号:G61

摘要:

《弟子规》为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为《训蒙文》,是一本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提倡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而且我们大学生正正在这个提倡的首位。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对道德的认识已经低下了。而《弟子规》可以培养其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和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 《弟子规》 ; 大学生 ; 教育 ; 道德

“Disciplines of children”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Disciplines of children” by the Qing scholar Li Yuxiu, formerly known as the training “Mongolian” which is a classic moral education.Since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advocated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citizens, and we are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the first advocates.But now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living the luxury life of debauchery, has been low for a moral understanding.“Disciplines of children” can develop their sense of respect for elders filial piety;develop a character of a man of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good interpersonal habits and greater respect for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Keywords:Disciplines of children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Moral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弟子规》所承续的传统 1.2.2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1.3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2.培养其“孝” 2.1 叙述“孝”

2.2 评价当代大学生的“孝” 2.3 怎样“孝”

2.3.1 倾听父母的需求

2.3.2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

3.培养其“谨”

3.1 什么是“谨”和《弟子规》中所提倡的“谨” 3.2 现代大学生实际情况 3.3 “谨”的基本要求和指导 3.31 “谨”的基本要求 3.32 “谨”的指导

4.培养其“信”

4.1叙述“信”

4.2 当代大学生的“信”现象

4.3《弟子规》中“信”的教育意义

5.总结

1.绪论

《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为《训蒙文》,是一本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况且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而根据儒家经典而作的《弟子规》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部分,甚至有些公司的笔试都是以《弟子规》为题。其中在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弟子规》,可指导学生学习,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中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尝试;而且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社会,解决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据人文学家研究,近十多年以来,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明显比以前的要差,尤其是“80后”和“90后”两代,更是因为生活的优越,环境的巨大变迁,使得他们沉醉于此而不能自拔。往往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就有他们这两代的身影。而更为担心的是受他们两代影响的“00后”。尊亲、尊师、尊友等中国传统的优良传统,在不断地被破坏着。为今之计,就只有为大学生们制定一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套守则规范。有学者曾在教学实践中,让大学生熟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和写作学习心得。很多大学生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深入明白与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更是不懂得。读了《弟子规》之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

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孝”、培养其“谨”和培养其“信”。

2.培养其“孝”

《弟子规》一书首先提出的就是“入则孝”,意思就是为人处世,首先要做的就是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在古时候来说,我们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孝顺我们的父母。而钱文忠教授在其书《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提到:“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就是孝要传达的一个意思。”

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奢华的生活,最好的享受,糜烂的宿舍生活等,各式各样的浪费。难道父母辛辛苦苦赚来养育我们的金钱就是用来让我们浪费的吗?空闲时间,放假时间,我们的父母都巴不得天天让我们打电话回去,不为什么,就是想听到自己的孩子开心平安的声音,这,或许就是他们的享受了。然而,根据我们的所收集的资料显示:我们这边的大学生不是压根没给家里打过电话,就是打电话回家是为了拿生活费的。我们大学生们基本都是“离家出走”的人了,学校与家的距离使得我们无法用我们的行动去实际孝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电话回家,让父母知道我们生活得好。然而这都不能做到的,就证明“孝”在我们大学生中已经模糊了。因而,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道理来“补偿”。

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是要努力去做。我们学会倾听父母的需要,并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但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讨得父母的欢心,甚至还可能遭到父母的误解和责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中国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不是交换。现在我们很多人认为,孝是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要孝敬他。那另外一个意思是,爸爸妈妈如果因为某些主观原因,或者某种客观限制,对你稍微差一点,你就不孝顺父母啦?这在传统当中是绝不允许的,传统认为,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今天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我们有没有人为自己的父母跑一次菜场,去买点儿父母想吃的时令小菜?我长到这么大,基本没有进过菜场。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些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做了没有?或者再降低一些要求,我们起码马上答应父母的呼唤,抓紧完成一件父母交办的事情,耐心听一下父母哪怕是唠叨的教训,哪怕是委屈地顺承一下父母就算是误解的责备。当然这么做,实际上也并不见得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尝试。

3.培养其“谨”

“谨”顾名思义,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但是,在《弟子规》里面,“谨”,不仅仅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它还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正确礼仪。众所周知,儒家是十分注重礼仪行为的。因此,在众多儒家经典著作里面,无不有“礼仪”和“行为”的影子。然而,我们的《弟子规》就是根据这些经典而创作出来的另一本经典。《弟子规》不仅将前人的思想加以整理和概括,而且还联系了当时的(指的是作者写书的年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新颖而又独特的见解——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弟子规》所要我们要做到的。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有报道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更成为重中之重。《弟子规》的学习可以确立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处事为人之道。然而,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大学生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师长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很多大学生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玩游戏,白天逃课;有些学生则过分追求品牌,追求服装的华丽,追求社会上的时髦,不顾及个人的经济能力,一味攀比;还有很多学生则根本没有卫生意识等等。诸多现状表明,大学生德育教育要从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大学生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

《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要养成勤勉学习的生活规律。

第二,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弟子规》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再于它是不是名牌,是不是很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大学校园是知识的圣堂,礼仪的殿堂,大学生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熟读《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成富有教养的行为品格,这是《弟子规》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所在。

《弟子规》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第一,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生地养的,是平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同类间应该以仁爱为相处的原则,提倡彼此平等、亲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人与人间的这种仁爱与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应来自于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征服他人的要靠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与夸夸其谈。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这样他人方才心服口服。

第二,真诚协助合作,友好竞争。在与他人相处中,《弟子规》要求我们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不随便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好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人与人之间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大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鹤立鸡群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怪物”,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使得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例如,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宿舍朋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大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应倡导“公平公正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相互合作。”

4.培养其“信”

“信”即诚信。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一个永谈不厌的话题。我们不妨把“信”才开来:就是“人”和“言”了。因此,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信”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人要遵守自己说的话,对自己的话负责任。这就是“信”最基本的意思,也是最原始的意思。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由此,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追求时尚,随波逐流。现在的大学时代是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要知道,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将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

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为非的区别,特别关注人们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强调从内在人格上改善人,提升人。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信人格的养成意义重大。

5.总结

当代大学生,作为80、90后出生的两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对于“谨”的要求更是缺失得无影无终,什么非主流或主流,只是他们打着“时尚”的幌子,实际上却是对“谨”的意识缺失。“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的思想遍布所有的大学。因此,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再者,提升他们对“谨”的认识,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后者,让他们远离“言而无信”的时代,做到“大同”。只要《弟子规》在大学中普及和学习,大学生的素质必定上升几个层次。相信不久,我们的社会就会因为我们这代大学生的改变而变得更加和谐积极!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5 [2]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 [3] 李毓秀.《弟子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 [4] 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24)[5] 刘小霞.论孔子教育思想之新解[J].人文杂志,2009,192--封三 [6] 李春鹏.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N].电化教育研究,2007.(3)[7] 郑洪晓.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N].华北电力大学报:社科版,2009.(3)[8] 郝云霞.论教育的终结目的[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4.(1)

第四篇:浅谈军事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

浅谈军事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

生如何投身国防教育

军事教育训练,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作 为共和国的主人以及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既是一个普通公民,又是一名预备役军 人,是国防武装的后备军,是战时扩编、补充常备军和开展人民战争的基础,因此也 义不容辞地拥有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稳定的责任。同时也强化了三种 意识,即:维护祖国的领土主权、反对侵略的意识,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反对分 裂的意识,维护祖国的国防建设、拥军尚武意识。而通过对于本学期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及课后相关资料的查找中,我认识到了 当代国防建设极其教育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思索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投身国防 建设,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军事教育训练及其理论学习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军事教育训练,以其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提 高,这为我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表现在:通过学习党的三代 领导核心的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掌握了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思想。通过讲形势、讲任务,使 我们胸怀全局,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关心国家改革 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通过讲传统,开展向解放军学习,向身边的先进人物 学习等活动,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明确了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军事训练磨炼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军事训练使大学生接受了军 人生活的洗礼与考验,军人的顽强勇敢的优良作风,给我们留下了直观、生动的印 象。严格的军事训练使我们克服了自身不能吃苦、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的弱点。培养了大学生果断的品质、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作风、自制能力和目觉性。第三,军事训练培养了大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中,集体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教 育显得尤为重要。军事训练更好地为青年学生补上了集体主义教育课。军人的集体是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军人的集体除了一般集体所具有的团 结、严肃、协调、一致等作风外,还有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顽强、艰苦奋 斗的良好作风。接受军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被编进了班、排、连、营的集体中, 每天都生活在整齐划

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集体中,“集体”很快成为大学生 的自觉意识,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军训实践中,可以看到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训 练场上连连班班不甘示弱、人人为本班本连获得领先成绩而奋勇拚搏。另外,军事教育训练增强了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纪律是执行命令、覆行职责的一 种行为规则,是保证社会和群体有秩序地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必要规范,是精神 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四有”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观念。“三大条 令”的教育是军训的第一课,从一开始就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有了纪律观念,在行动上有了行为准则。军训对大学生的一日生活、礼节礼仪、言行举止、军容风纪、内务卫生、请假销假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和同学们总结到:“通过 军营式的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训练,很快克服了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 的松、散、懒、娇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军人姿态、协调一致的动作、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 军事教育训练升华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整个大学生军事教育训练的主旋律,更是军事训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首先,军训深化了大学生的 爱国情感。大学生走近军人,看到他们那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无私奉献、勇 于献身的精神,使大学生认识到国泰民安的背后是无数爱国者在默默地奉献着自 己的青春,认识到当前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的来之不易,认识到自己 的成长与成才是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分不开的,也是同国家的荣辱兴衰休戚

相关 的。其次,军事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都彰显出它不可置疑的重要性。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在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 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和 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国防是我们大家的事,是所有已 经为、正在为、即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的事。而我们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 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还需要国家对军事教育大力宣传,在各个乡镇市开展军事教育的宣传。

姓名 李洪海

学号 114102014班级.net112

第五篇: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实思考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实思考

作者:刘 渊 王平平时间:2009-3-16 14:29: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感恩教育篇二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论文摘要]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首先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与建议。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基点。加强当今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决不是简单地培养一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加强大学生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分析

1.缺乏对父辈辛勤培养和教育的体悯之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有些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当前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钱,仅少数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中学时期过分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同时,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务工,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子女,这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和互补,逐渐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缺失。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早期的德育的养成和培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边远的山区和基层去,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而退出就业,消极待业,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思考

感恩教育实际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组织形式上,就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生活和日常思想教育的质量,包括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手段,适当的教育时机,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学的政治理论学习。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很多大学生极易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迷失方向,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增强抵御不良文化,才不会被汹涌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所淹没而化影响的免疫力,并逐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恩义、亲情,强调知恩图报,我国有不少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笔者所在的四川大学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程,通过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大学生在学习和研读的同时,更会有良好的提悟。笔者尝试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行传统优秀文化学习,比如通过学习《朱子家训》、《菜根谈》等传统优秀书籍,并要求学生积极探讨学习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感恩教育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的亲身体验,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德育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在感恩中通过学生亲身体悟中避免了那种空洞说教,实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培养起健康向上的道德。

3.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

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虽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大学生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笔者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如传统中秋佳节之时,总是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的和父母聊天和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春节过后将春节的体会和感悟当作思想汇报交上来,并在班级周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将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学生对自己切身体验对生活的感恩中,感恩教育成功的实现了德育的润物无声。

4.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为

目前,感恩意识教育中的一大障碍就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负面现象。当大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负面心态。这就必须教育大学生应心怀仁爱,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建设性的推动社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能力,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为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当代教育论坛[J].2006,(1):32-35.[3]朱学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煤炭[J].高等教育,2006,(3):97-99.[4]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02.[5]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N].光明日报,2003.

下载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的意义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近日,山东省某校针对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

    感恩教育的意义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

    浅谈感恩教育的意义

    浅谈感恩教育的意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课题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课题报告 学校名称:韶关学院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10教育学 学校代码:10576 密级:公开 中图分类号:G61 引言 在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意义[5篇范例]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意义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

    法律意识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所谓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 一、、清醒的自我生命意识 1、人要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把保持生命的存在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原则; 2、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

    国学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精选合集)

    国学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 榆次区张庆中学 王俐隽 *** 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