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内容提要:我国古典长篇童话——《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童话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神奇的想象,奇异的幻想。这些特点对儿童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其中塑造比较成功的主角——孙悟空,他具有超人一样的神奇力量,又具有常人一样的习性,他是一个完美的童话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童话形象
《西游记》在我国古典童话作品中,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厚的童话小说,是我国许多童话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的重心是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正是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符合儿童爱幻想的特点,能够吸引儿童读者的兴趣。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童话形象。他的童话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孙悟空拟人体形象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以及后来取经的种种艰辛,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拟人体形象。他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又闹幽冥,一笔勾销了猴属生死簿上的姓名。于是,他返回了花果山,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的生活着。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做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地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这些都是一个常人的习性特点。
孙悟空那机智,勇敢,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一个常人的性情,孙悟空却演绎低栩栩如生。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他的这些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一个常人的性情特点。
这些特点都符合人的习性,通过他这个猴子表现出来,将这个猴子拟人化,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猴人结合”的形象。
二、孙悟空的超人体形象
孙悟空的形象还主要体现在勇敢和具有超人一样神奇的力量,能造就超自然的奇迹。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又闹幽冥,一笔勾销了猴属生死簿上的姓名。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了各种磨难,孙悟空冒着生死艰难降妖降怪,卫护唐僧。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
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无俱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一会又变作一条鱼儿,游入水中.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变花鸠,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象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棱,以守为攻,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猴子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被真君识破,他又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了,这一下连真君那“凤眼”也看不清他到哪去了。原来孙悟空根本不把李天王布下的“天罗地网”当一回事儿,他已经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变作二郎爷爷模样,驾云到灌江口真君庙里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直到玉皇大帝请来了“佛法无边”的如来佛,才算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与妖怪的斗争也是激烈的,同时也显示出他的神通广大、超自然。比如: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在和妖精一场恶战之后,为乌鸡国除去了妖怪,还乌鸡国一片乐土。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可见,孙悟空并非胆小怕事之徒,降妖除魔已成为己任,同时显示出他超人体的形象。
参考资料:
【1】.作者:李希凡 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1年版.【2】.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1973年版.【3】.作者:周先慎 明清小说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4】.游国恩等主编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年1月出版.
第二篇: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摘要:《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写“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塑造较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 论述这一形象.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保持桀骜不逊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孙悟空发扬和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热情;孙悟空不为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关键词:孙悟空 追求自由 报打不平疾恶如仇 战斗意志 英雄本色
《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是我国许多“神魔 ”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内容下,隐藏着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它以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特意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正义勇敢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而且.正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因此,在这里我就孙悟空的形象加以详细阐述。
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共七回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本是一只”天产石猴”,出世后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
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他又想到上面还有一个”阎王”管着,又闹幽冥,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姓名一笔勾销了。于是,他返回了花果山,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的生活着。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 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作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的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于是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追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生死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得 ”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无俱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一会又变作一条鱼儿,游入水中.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变花鸠,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象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 眼睛变做窗棱,以守为攻,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猴子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被真君识破,他又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了,这一下连真君那”凤眼“也看不清他到哪去了.原来孙悟空根本不把李天王布下的”天罗地网“当一回事儿,他已经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变作二郎爷爷模样,驾云到灌江口真君庙里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直到玉皇大帝请来了”佛法无边“ 的如来佛,才算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一而再地大闹天宫,并不是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的统治秩序发起的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的自由遭到了威胁.但当孙悟空为维护自由而进行反抗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可以说,追求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心在心理上这种不尽合理,却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向往。
文中那些情节发展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孙悟空那机智,勇敢, 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取经途中,他仍然保持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不论是权威.神灵.还是凶恶的妖魔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他对人间之王,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民主要求.还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末祖师为孙悟空起名之后,作者加写两句诗,评论悟空的名字:”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什么是”打破顽空“呢 ”顽空“指”牢固的天空“,意指这个天子皇帝统治体系;”打破顽空“就是寄希望于孙悟空来搅翻那腐朽无道的朱明皇帝统治系统.”悟空“要以谐音”勿恐“来理解,指首先要去掉恐惧的心理,不要害怕,才能够去履行”打破顽空“的行动,也可认为”孙悟空“应谐音为”孙勿恐“。事实上后来确实去实践了作者”打破顽空“意愿的英雄孙悟空也正是先做到了天不怕, 地不怕,龙王不怕,国王不怕,阎王不怕,佛祖不怕,神鬼不怕,妖孽不怕,无任何恐惧,去与统治体系做斗争,充分体现了革命精神.事实上,直到取经完成之后,修成正果.孙悟空要求师傅取下”紧箍咒”.这个要求不仅是孙悟空追求自由的心声,也是作者为人民追求自由的呐喊.3
从这些说明孙悟空追求自由的精神还未泯灭,更集中体现了他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作者正是按照这一愿望来塑造孙悟空形象的。
二,发扬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孙悟空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勇敢和叛逆的行动里,那么在后期作品中就更深,更广地表现他无穷的智慧,坚定的意志和见义勇为的果敢行动以及矢忠于事业的诚挚坦荡的胸怀。作者为了体现了孙悟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所以在这里,取经事业所描述的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
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了各种磨难,孙悟空不仅要冒着生死艰难降伏妖怪,保护唐僧,而且头上还带着受治的紧箍咒儿,在降妖除魔时,由于唐僧肉眼凡胎分不清是人还是妖,孙悟空偶尔一不小心还要被唐僧念紧箍儿咒,疼痛难忍.可是就这样, 孙悟空却从没想过要退缩,一直忠心耿耿.自从接受了这取经事业的重任以后,就全力以赴的为完成取经事业而奋斗。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憎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先变做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诱骗唐僧,正当要对唐僧动手时, 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后,劈头一铁棒,不料,狡猾的妖精丢下变身,使了个”解尸法”,把假尸首打死在地上.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不是妖精,一气之下念起了紧箍儿咒, 悟空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无辜的人,取经来何用 你回去罢!悟空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 悟空听到这话后,连忙跪下磕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做骂名.“就这一席话果真管用,说服了唐僧.唐僧饶了他一次,这表明孙悟空是一只非常机灵的猴子,有情有意的猴子,虽然唐僧错怪他,可他并不记恨,相反,脚踏实地的保唐僧去取经。再说那妖精第二次又变作个老妇人来欺骗唐僧,当妖精问起唐僧:可曾见过她的女儿时,唐僧还理亏不感回答,可见他此时并不相信之前孙悟空打死的是妖精。悟空却认得那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不想又让那妖精跑了 ,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二话没说念起紧箍儿咒;足足念了二十遍.后说:”你是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悟空道:”师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 4
不相应处 “悟空道:”实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四万七千群妖, 头带的是紫金冠,身穿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人.自从涅盘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 退下这箍子.“这愁坏了唐僧,没办法只得再饶了孙悟空一次.这一段对话在显得孙悟空那么可爱,顽皮,象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儿的同时也有一点表现了他的忠心, 想尽一切办法去难为唐僧,也是为了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狡猾的妖精又变作一个老公公,在这第三次的较量中,孙悟空所承受的痛苦就更大了.妖精在”得知“ 所谓的妻,儿都被孙悟空打死后,便大骂唐僧等人,激孙悟空动手,迫使唐僧再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在忍着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仍然要与妖精作战,并将妖精打死在地,表现出孙悟空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他卫护唐僧的赤胆忠心.白骨精现了原形化做一堆骷髅.孙悟空总算松了一口气,唐僧也信了孙悟空,不成想那猪八戒从中唆嘴道:”师父, 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杀,怕你再念那紧箍咒,他使用了障眼法,故意化做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哩.这时,唐僧不分清红皂白,逐悟空走.悟空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 你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下流无耻之徒.我去!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你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悟空一听此言,止不住伤情凄惨.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悟空拔了三跟毫毛 ,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不受,在无可挽回时,他坚持向唐僧行礼拜别.还特意叮嘱师弟要小心,”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当他忍气吞声回花果山时,小说写道:大圣在那半空里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见,悟空是个有情有意之人,即使身在花果山,心却随唐僧去完成事业.孙悟空在这个事业里肩负了一切重担.保护唐僧需要他,坚定”信心“需要他.连唐僧都发出过”西天这等难行“的低调,猪八戒更是经常要分行李跑回高老庄,只有孙悟空一往直前,永不退缩.就是在被红孩儿火烧,险些弄得火气攻心的生死关头,也不灰心,就是被金大王几次套去了金箍棒,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救出唐僧,甚至被唐僧两次逐出,受尽闲气,他也依然忘不了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终 5
于还是满腔热情地自动回来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体现了孙悟空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
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立了大功,最后自己也成了神,修成了”正果.“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献身于理想和事业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解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因此孙悟空形象一直以优秀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流传千古,铭刻人心的。
三 孙悟空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 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 ”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在比丘国,孙悟空得知通天河的”金鱼精”为祸一方,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孩的心肝煎药,悟空为民除害,与八戒变成陈家的小儿小女,充当妖怪的”口中之食”,最后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个孩子的性命.这种敢于牺牲的精神,苍天可鉴.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 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 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在和妖精一场恶战之后,为乌鸡国除去了妖怪,还乌鸡国一片乐土.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 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 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可见,孙悟空并非胆小怕事之徒,降妖除魔已成为己任.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 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 6
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作者为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形象,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中的”斩邪刀“,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那些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反对黑恶势力压迫人民的思想.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哪里有不平,哪里压迫了他,他就在哪里”造反,"真是一个有胆.有才.有识.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敢于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正是这种刚正不阿,不懦弱的英雄气概,吸引着广大读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唯有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当代及后世的人们。
参考文献: 1.李希凡《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 年版。
2.《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3.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年1 月出版。5.西游记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杨克志 2017年3月7日
第三篇: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内容提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下面从西天取经的方面来概述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提纲:
一、继
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二、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三、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机灵敏捷、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的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这一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正文:
《西游记》①这部小说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喜爱。它具有特殊的情节,独特的风格,神奇的人物。就其人物而言,除唐僧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外,其余几乎都是神佛妖怪之类。他们打遍了上中下三界,似乎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所塑造的每一个形象,又都那样具有魅力,使我们并不感到生疏。其性质又颇与古代神话传说及寓言文学有所不同。所以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专名之为神魔小说。
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如昏聩而又刚愎自用的玉皇大帝、慈善而富于人情味的观音菩萨、善良坚定朝佛而又软弱无能的唐僧、质朴老实的沙和尚、吃苦耐劳而又集馋、懒、贪、色于一体的猪八戒,特别是在众多的艺术形象中刻画得最精彩、最成功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他在花果山水帘洞居住.自小儿学做妖怪,称名悟空,凭本事,挣了一个齐天大圣。只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愆。如今脱难消灾,转拜沙门,前求正果,保我这唐朝驾下的师父,上西天拜佛走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洞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②。所以他是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关于他的艺术形象,集中体现在作品中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部分。可以说“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当他大闹天宫失败后,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经过五百年的镇压后被唐僧救出,同往西天取经,此时,他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人物3。在重重的困难面前,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作斗争。在西天取经路上,唐僧离了他就寸步难行。猪八戒和沙和尚只是他的战斗助手。因此,他的艺术形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真可谓是形形色色、神通广大,有的来头还不小。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不放过。凭着那双炼就的火眼金睛及时识破他们,消灭他们。悟空与妖魔的斗争有时也常处于下风;有时是师父、师弟被妖怪摄去;有时是被妖怪夺走了金箍捧以致“叫化子没蛇弄”;有时甚至是自已遇到生命危险。如在小雷音寺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在火云洞被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熏得晕厥;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调芭焦扇等情节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依然抖擞精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象唐僧那样,一听到有妖怪,就“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打了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也不象猪八戒那样爱说丧气话。孙悟空他还有一股韧劲,深入巢穴,纠缠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战斗风格。他在扫荡妖魔的斗争中,为了杜绝后患,他不仅奋力斗杀妖魔,而且追根寻源,要从根本上消灭妖魔再生。在取经途中,面对有些妄图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从而破坏取经事业的妖魔,有凭恃妖术欺骗百姓逞其狙狯之奸的妖魔,有取媚当道,欺君误国,阴谋篡夺帝位的妖魔,有占山为王,大施威虐,荼毒百姓的妖魔,还有其他出于不同目的自
私的,鼠窃狗偷式的各种妖魔。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悟空都同他们纠缠到底,不制服他们就决不罢休。比如:在盘丝洞,唐僧被蜘蛛精从肚脐中冒出的丝绳吊在房梁上,悟空为救师徒,同妖精进行了斗争,蜘蛛精也顾不上吃唐僧肉而逃跑。悟空救出师徒后,于是一把火烧了盘丝洞。当他们行不多远,师徒四人见了一座道观叫“黄花观”,便进去休息,不料道长
乃盘丝洞妖怪的师兄,女妖逃离盘丝洞后正在此躲避,得知唐僧师徒在此经过,女妖便向道长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并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道长听后,取毒药沾在红枣上,又将红枣放入唐僧师徒的茶杯中。唐僧、猪八戒、沙僧未加提防,饮了茶后中毒倒地,幸亏悟空机警,没喝那杯毒茶,于是与道长打斗起来。七女妖也赶来助阵,悟空拨下一把毫毛变成无数悟空同妖怪们斗争到底,打得女妖们直喊“饶命”。悟空勒令老道送出师父和师弟,不然就打死这些蜘蛛精,女妖忙求老道赶快放了唐僧他们,可老道却说要吃唐僧肉,悟空闻言大怒骂道:“既不还我师父,且看你妹子的下场!”说着挥动铁棒,把女妖打得稀烂。接着又与老道战了几十回合,道长见不是悟空的对手,就剥下衣裳,从两肋下放出万道金光将悟空罩住,悟空变作穿山甲,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正在悟空不知所措之际,得到黎山老姆毗蓝婆婆相救,于是悟空救出了师徒,又将道观一把火烧成了灰烬④。因此,如果悟空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也正因为悟空的这种机智,勇敢,百战百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到西天取经后他终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二、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训。他闹了龙宫,向海龙王强索兵器来武装自己。又闹冥司,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全勾。他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只是唱个大喏,自称为“老孙”。他第一次闹天宫起因在于发现弼马温是最低级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便心头火起,打出南天门,并且干脆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云游四海,到处交朋结义。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神的谲诈,索性把天宫闹得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即使天庭的大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只炼得他火眼金睛,趁老君开炉取丹,纵身而出,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得他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他更进一步叫玉帝让出天宫,宜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⑤。参加取经时,他是先讲条件,观音菩萨才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佛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取经期间,悟空与太上老君虽不再有矛盾,但两人显然还心有余悸。如第三十五回金角大王作怪,悟空降了他们,拿到了妖怪的几件宝物------葫芦、净瓶、扇子、绳子。刚行不多远,太上老君就忽忽地追赶来,:“孙行者还我宝物。”悟空得知两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当面责问老君:“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⑥在杨家村,当悟空错杀了两外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祝“…...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攥着铁棒往那坟上捣了三下,祝道:“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⑦对人间之王,他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三、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悟空从万圣公主手中骗到了舍利子和九叶灵芝,活捉了龙婆和公主,使金山寺又重见霞光万道,祭赛国也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四、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机灵敏捷、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的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这一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孙悟空是一只天产石猴,首先他具有自然的属性: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说他是猴,因而猴子的生物属性真实而又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身上。他的外形是孤拐面,凹脸尖嘴,两腮无肉,罗圈腿,拐子步,活脱脱的一副猴子相。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鬼”。在宝林寺,僧官一见他就说“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⑧。尽管他能七十二变,都改变不了部分的自然属性:一是猴子尾巴,在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变成庙宇,尾巴只得变得旗杆立在后面,结果被二郎神识破;二是猴子的红屁股,第四十三回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变做小妖去救,而八戒一见就道:“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悟空忙走到厨房,在灶底摸了一把,将两臀擦黑。八戒看见笑道:“那个猴子去那里混了一会,弄做个黑屁股来了。”尽管如此,妖怪还是从中看出了破绽;三是猴子的本能,悟空听菩提祖师讲道,“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孙悟空是人,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勇于斗争反抗等社会特点,乐观诙谐以及好胜好名、好戴高帽子等性格特征他一概具有。并且他“一生受不得气”,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不知足而异想天开地追求一种“超升”三界之处,跳出五行之中,不要阎王老子暗中管着的更加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于是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这些完全具备了人的社会心理。如:盘丝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浴。孙悟空想:“我若打它呵,只消把棍子往池中一搅。打便打死了他,只是低了我老孙的名头。常言道‘好男不跟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他不肯打,于是惹出以后不少麻烦。在火焰山悟空三调芭蕉扇,因“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以得意为喜”,反而被牛魔王变作八戒,把他刚从铁扇公主那里弄来的芭蕉扇又骗了回去,“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鵮了眼睛”。误事就误在他重视“名头”及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不及细察而麻烦。还有他爱不分场合地捉弄八戒。在狮陀岭,悟空叫八戒去打头阵,“把绳儿扣在他腰里,撮弄他出战”,“呆子手软,架不住妖魔,急回头叫:‘师兄不好了,扯一扯救命索,扯一扯救命索。’”悟空闻言,“转把绳子放松了,抛将去。”⑨以致八戒被妖精捉去。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的本性。孙悟空又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都是凭借“降龙伏虎,踢天弄井”的手段:七十二般的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如果没有这广大的神通,天宫无法闹,妖魔无法除,“英雄谱”和“创业史”都无从创造出来。所以,他是一个猴、人、神三者融洽的艺术典型,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机警和聪明。无论妖魔如何伪装,都逃不过悟空的火眼金睛,比如: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妪、老翁,三戏唐三藏,都被悟空一一识破。对付最厉害的妖怪时,他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钻进妖怪的肚子里去,在里面“跌四平、踢飞脚,竖蜻蜓、打秋千”,疼得妖怪满地打滚,满口求饶。等他决定钻出来时,知道妖精乘机要咬,便机警地先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俯首就缚⑩。有时为了迷惑妖怪,他善于变化角色:从孙行者到者行孙、行者孙。以假为真,把妖怪愚弄得不知所以。既而取得了妖怪的宝贝,降服了妖怪。等等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令人感到新颖有趣。而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天真烂漫的少年人的性格特点,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因此,这个形象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注释:
①陈刚主编的《西游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②原著第二十回。
③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1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第2次印刷。
④原著第七十二回。
⑤王强的《中国古典文学卷》下册第1041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⑥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108——1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第2次印刷。
⑦原著第五十六回。
⑧原著第三十六回。
⑨原著第七十六回。
⑩与⑥同。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第四篇:浅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摘要:《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不论文章的整体价值,单就其主人公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如果说唐僧仅仅是取经集团的精神领袖的话,那么,取经集团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孙悟空。且不说他一路上降妖除怪,甚至取经集团内部不少思想问题,包括唐僧的思乡畏难情绪、八戒的自私动摇,都是在悟空的帮助之下才得以克服。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不仅是一个渴望自由、藐视神佛,对抗邪恶的斗士,还是一个降妖除魔、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自古以来就是只能中国人们心目中知恩图报、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偶像。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
孙悟空由仙石风化而成,然后学得一身本领、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他不满于天庭对他的歧视和压制,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得以解脱,开始了与唐僧等西天取经的艰难征程。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他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降妖除魔,一路上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他的艺术形象,也集中体现在翻天覆地的大闹天宫和降妖除魔踏平坎坷的取经路途两部分,大闹天宫是他的个人英雄传说,西天取经则是他建功立业的传奇历史,由一个无所畏惧的任性游侠,转变为降妖除魔扶危帮困的英雄人物,表现出了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他的艺术形象应该有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孙悟空是一个渴望自由、藐视神佛、对抗邪恶的斗士
《西游记》第一回即点出孙悟空的生世:文中写到花果山上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破石而生的石猴一出生便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中斗府、他无所畏惧、敢于探索,首先发现水帘洞被群猴拥为猴王,过着“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二回,为了“学一个不老长生”美猴王云游海角,运涉天涯,访师问道,练就一身本事后,第三回,他大闹龙宫,强行索走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龙宫宝物——“如意金箍棒”他又大闹冥府“吓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阎君也只得任他销去生死簿上猴类的所有名字,龙王阎君上告天庭,玉帝遣将擒拿不成,便降旨招安,封他为“弼马温”他识破骗局,毅然树立“齐天大圣”的旗号与天庭对抗,后来干脆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要求玉帝让出天宫,“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第七回,作者在用重笔浓彩描绘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的故事,不仅闪耀着浪漫主义的熠熠光芒,而且也具有强然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作者把瑰丽的艺术幻想与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融为一体,作品中的“天宫”还是人间王朝在天上的投影,美猴王渴望自由,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则是现实社会中广大人民的斗争意志和生活理想的艺术概括,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苦难深重的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强列愿望和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战斗豪情。
毛泽东主席阅读《西游记》时也高度称赞孙悟空渴望自由,不畏强暴的斗士精神。多次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他身上有孙悟空的“猴子”精神,打破一个旧世界,创建一个新世界,敢叫日月换新颜,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
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所以受到人们喜爱,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这些惊异的神通中贯穿着藐视神佛,对抗邪恶的斗士精神。对实际上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神佛,他桀骜不 驯、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如取经开始,他就要求观音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应。”又如在平顶山,师徒四人受阻,为了骗过两个小妖,孙悟空竟要玉帝把天“借他半个时辰”,“若是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玉帝迫于他的威力只得答应。取经途中,他还不时地驱使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出来效劳。他骂观音一世无夫,说如来是妖精的外甥,甚至还扬言神仙是他的晚辈,简直嘲弄了所有的神佛。
孙悟空敢于斗争,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在大闹天宫时,他不承认天之独尊,表现了对皇权的最大不敬,在玉皇大帝面前,他也只是“唱个大诺”,答应一声“老孙便是”。他偷蟠桃、盗玉酒、窃仙丹并且假传圣旨,愚弄赤脚大仙,把个堂堂天国闹的不亦乐乎,从八卦炉中逃出之后他一条金箍棒打得“九曜星君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并且公然声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他对皇权的篾视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
皈依佛门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本性,仍然坚守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他就敢于去斗争,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绝不因此而妥协。孙悟空本是东胜神洲花果山的一个天生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的生活,自然的天性使得他在传统礼教束缚下显得格格不入。他闹龙宫,向海龙王强索武器来武装自己;大闹冥司,则把生死簿上一切猴类的名字全部勾销;第一次大闹天宫的原因,是他发现了弼马温是最低级别的官职,感到自己受到了玉帝的愚弄,所以他心头火起打出了南天门,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只是云游四海,结朋交友,蟠桃会没有请他去,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再次被骗,索性把天宫闹的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即使玉帝派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来,众神费了大力,总算把他投入了太上老君炼丹炉,七七四十九天,只炼得他火眼金晴,趁老君开炉取丹时,跳将出来,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的那“九曜星君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虽然孙悟空最终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但他这时还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
还有(第五十六回)在杨树村,当孙悟空错杀了两个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咒“——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攥着铁棒在坟上捣了三下说道:“曹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的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的,将你打死,尽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星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 与我情深面熟,随你告到哪里去!”对人间之王,他更加的篾视,他对乌鸡国王说:“我老孙若是肯做皇帝天下九洲的皇帝都做遍了”,等等这些敢于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驯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二、孙悟空是降妖除魔、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
《西游记》从第十三回,开始写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作者着意表现的却是孙悟空沿途的降妖除魔的斗争精神,取经只不过是描写师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的引线。书中出现的种种妖魔中,既是危害人类的自然力量的化身,又是邪恶势力的象征,它们给人间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通天河的金鱼精,每年向陈家庄人民要童男童女享用,并强令交纳猪羊牲醴贡献。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青龙山玄英洞 的犀牛怪,强迫 天县人民每年供献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悟空的除魔斗争,不仅是为了保证取经事业的顺利进行,也含有为民除害的意义在内,作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坚决向一切灾害,困难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和高度智慧。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一个筋头就是十万八千里,一根毫毛拔出来就是无数兵将,踢天弄井、搅海翻天、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自不待言,就是“砍头剁脑、剖腹挖心”也不在话下。孙悟空还善于变化,他时而变成飞虫、时而变成妖魔、时而变成美女„„„以应付各种不同斗争的需要。不管花果山称王称圣,大闹天宫,还是后来的取经路上降妖除魔,护卫唐僧,如果没有广大神通,这都无从谈起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根基就不能够实现。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不仅凭借的是神通广大,更重要的还有是他的“心比六窍多一窍”的机智和勇敢。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 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取经途中九九八十一难的艰难曲折,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惊心动魄的降妖除魔,扣人心弦的离奇故事,荡立回肠的情节恩怨,牵肠挂肚的是是非非,孙悟空在取经历程中系列艰难险阻中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孙悟空形象的突出特点:
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真可谓是形形色色神通广大,有的来头也不小,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不放过,凭着那双火眼金睛都能及时地识破他们,消灭他们。
当然,孙悟空与妖怪的斗争有时也时常处于下风,有时师父、师弟被妖怪捉去,有的是被妖怪夺走了金箍棒,有时甚至是自己遇到生命危险,如在小雷音寺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火云洞被“三昧真火”烧烤,在火焰山借芭蕉扇等情节都充分地体现了孙悟空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服输,依然精神抖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象唐僧那样一听到有妖怪就“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扎不动,打了一个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也不象八戒那样爱说些丧气话。孙悟空有一股子韧劲,深入巢穴,纠缠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战斗风格。
虽然在除妖的过程中,孙悟空也有着许多的无奈,很多时候不得不借助神佛的力量。例如,小雷音寺的妖怪黄眉大王,是佛祖南无弥勒座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假佛成精(第六十六回);霸占朱紫国金圣娘娘的妖魔赛太岁,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猴(第七十一回);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是南极老人星跨下的白鹿(第七十八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魔怪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狮兽(第九十回);妖魔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为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第三十五回);衡阳峪黑水河妖精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顺的外甥(第四十三回);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是玉帝左右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第三十一回),等等。说明这些妖魔的危害人民、作恶多端,大都与神佛的包庇纵容有关,这里所写的神魔之间的联络有亲,像极了现实生活里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封建大山的形象。这样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于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像取经时的孙悟空这样,一心只求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造福于人群,不计较得失更加不屈服于权威的英雄。他在扫荡妖魔的斗争中,为了杜绝后患,他不仅奋力杀妖魔,而且追根溯源,要从根本上消灭妖魔再生,表现了革命斗争的彻底性。鲁迅的痛打落水狗,毛泽东革命的彻底性,这与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如出一辙,斩草除根,肃妖必净。孙中山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但革命不彻底,给反革命以喘息机会,导致革命损失更大,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教训。
面对有些妄图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妖魔;也有凭借自己的本事欺
骗百姓媚惑当道,欺君误国篡夺王位的妖魔,有占山为王,大施瑶威,荼毒百姓的妖魔,还有其他出于不同的自私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孙悟空都同他们纠缠到底,不制服他们就决不罢休,随着孙悟空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也正用为孙悟空的这种机智、勇敢、百战百胜,还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到西天取经后他终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三、孙悟空是知恩图报、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偶像
孙悟空不仅是降妖除魔、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而且更重要的还是知恩图报、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偶像。首先孙悟空是知恩图报的正义化身。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风霜雨雪五百年,被唐僧救出得以解脱,被菩萨点化后开始了保护唐僧,和八戒、沙僧一道开始了去西天拜佛救经的征程。对唐僧知恩图报,即使在唐僧一时糊涂,错误惩罚、驱赶他的情况下,他对取经事业与师父和师弟也是念念不忘,一片忠心,一遇险情,还是前往搭救,这种同心同德的精神与行动终于使唐僧回心转意,共同到西天取得的真经,修成正果。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即使被唐僧赶回花果山时,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得知师父遭难,立即前往除妖。在他眼里,没有越不过的险阻,没有镇不住的妖怪,任什么熊罴怪、黄风怪、白骨精、金角银角、蜘蛛精、九头怪,无不在他的面前原形毕露。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位闪烁着神奇色彩和理想光辉的英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概括了中国人民主持正义,申张正义,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概括了中国人民的丰富的斗争智慧,当年毛泽东主席井冈山斗争,长征途中,创造性地提出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吸收采纳《西游记》的孙悟空的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如出一辙。
其次,孙悟空还是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民间偶像。他具有锄强扶弱,打报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的顺利进行,更重要也是为民除害,他嫉恶如仇,除恶必尽,机智灵活。取经途中,孙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在同妖魔斗争中,因为有胆,他敢于斗争;因为有才,他善于斗争;因为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等闲视之。他除妖耍妖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为危害百姓,空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67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切生意”。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他从万圣公主手中骗到了舍利子和九叶灵芝,活捉了龙婆和公主,使金光寺又重见霞光,祭赛国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了降服黄袍怪,也是险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助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今天,孙悟空的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偶像、善恶分明、伸张正义无所不能的偶像,在众多善男信女家中敬奉的牌位中赫然写有“齐天大圣”的字样。如意金箍棒、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无时不刻的活跃在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每当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之时,无数孙悟空便率先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 吴承恩,《西游记》电视连续剧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第五篇: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刘改明
摘 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下面从西天取经的方面来概述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
《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神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却有人认为是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的坏作品。孙悟空本来是家喻户晓,一向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神话世界人物,却被认为是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性格,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从而把他贬低为宋江式的人物。为了澄清是非界限,正确区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有必要对孙悟空这个形象重新加以剖析和评价。
关于《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霍松林《略谈〈西游记〉》认为,“不仅人间生活和人的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描写出来的,就是神魔的生活和神魔的形象也是根据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描写出来和塑造出来的。作者主要拿他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东西作原料,根据自己的看法,希望等等,加以改造制作,创造成各种各样的神、魔和人的形象”。李大春《读〈西游记〉的几点心得》称,《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利用幻想的神魔故事材料,再加上作者的想像构成幻想的形象。这些形象的性格,是以幻想境界为背景,在抽象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霍文认为《西游记》是现实主义作品,所以强调塑造形象的现实性;李文则强调《西游记》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形象。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谈到《西游记》用浪漫主义塑造人物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征”。
在《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中,孙悟空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的创造,有深厚的人民群众的基础。唐代玄奘和尚曾到印度取佛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经过唐宋以来几百年的长期流传,人民群众不断地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它加以改造,使其逐渐失去历史的真实面貌,神话色采愈来愈浓厚。历史上关于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故事,因缺乏文字记载,已无法窥见其梗概。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大都是一些书会文人记录的材料。猴行者形象的出现,最早见于宋元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推知在南宋书场“说话”中,猴行者已取代玄奘地位成为取经故事的重要脚角。元代另有《西游记平话》一书,作品虽未流传,但据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注解所记录的这个平话的故事情节,说明其中已写有孙悟空闹天宫故事。该教科书根据《西游记平话》原文改写的“车迟国斗圣”,内容相当于吴氏《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第九出“神佛降孙”,曾借用孙行者的自白追述他在闹天宫时饮玉皇琼浆、盗老君金丹、偷王母仙桃等情节。孙悟空的名字在这里已开始出现,并自称通天大圣,至吴氏《西游记》始改通天大圣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上述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戏曲里,虽然早已出现,并且逐渐由次要地位代替唐僧成为故事的主要脚色。但是,它们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仍然比较概括、粗略,其社会意义与艺术感染力量,均未能与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相提并论。吴承恩把过去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和大量有文字记录的取经故事加以总结,经过再创造后写成长篇小说《西游记》,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善于继承文化遗产的光辉范例之一。特别是对于孙悟空神话形象的再创造,尤其生动具体,光彩夺目。孙悟空闹天宫故事,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尚未明写,仅在“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提及行者偷桃事,全文不过一二百字;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也只是借孙行者追述口气提到闹天宫,内容均甚简略,叙写亦不够生动,孙悟空的形象并不突出。而吴承恩《西游记》却以七回三、四万字的篇幅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刻划了孙悟空闹天宫的生动场面,从而使这个故事更加完美动人。《西游记》所写西行取经途中孙悟空的扫魔斗争,虽然大都有所依据,但其变化多端,生动细腻,亦决非过去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戏曲所能比拟。明清以来,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显然和吴承恩对这一形象的再创造有密切关系。
吴承恩在创造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时,着重地描写了他对神佛统治权威的蔑视与反抗;描写了他对妖魔邪恶势力的斗争与扫荡;描写了他在和神佛、妖魔斗争过程中的坚强、勇敢、机智与乐观,等等。这些描写,均概括有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所具有的某些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这是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孙悟空的最根本的原因。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作者是把他作为反抗天宫统治权威的叛逆者而加以歌颂的。所谓天宫神佛,从表面现象看,实在有些近于荒唐,但是,如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实质,那就不难发现,它们除了外形与生活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以外,而其思想性格却与我们常见的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简直没有什么两样。玉皇大帝很象是人间的皇帝,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九曜星与五方将等,也很象是为人间皇帝作邦凶的文武官僚。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宫里,象人间一样有着极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公正”的阴司和“极乐”的西天,也象人间一样有着徇私舞弊的情况。孙悟空原来出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仙石中,长期生活在山林间,由于他武艺好,并富于正义感,曾打杀花果山的混世魔王,为群猴解除痛苦,而被群猴公推做花果山的美猴王。后来因为他闹了东海龙宫与冥司,以致引起与诸天神佛的冲突。就孙悟空反抗天宫统治者的全部过程来看,简直象一首动人的英雄史诗。他为了自己掌握命运,不受冥司约束,曾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他因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不顾任何虚伪的陈腐教条,敢于在玉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在他发现被封为“弼马温”是个骗局时,就一怒返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的旗帜,要与玉帝并,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他就来个“乱蟠桃”,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与仙女,为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趁太上老君不在,他就闯入丹房大嚼金丹。总之,他对天宫一切虚伪的礼法和等级制度,都是采取极端蔑视的态度。为此,玉皇大帝动员十万天兵天将逮捕他,亦无可奈何,后来还是靠老君的金钢琢和二郎的细犬把他拿住,然而拿住又怎么办,刀砍、火伤、雷打他都不怕,老君把他放在八卦炉中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钢筋铁骨,火眼金睛,反而更加坚强。一旦从炉中跳出来,又是一场大闹,只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最后,玉皇大帝将如来佛请来,才算把它个惊天动地的英雄捉住。当如来佛责问孙悟空为什么要闹天宫时,他回答说:“„„因为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贤,英雄只此敢争先。”并说:“他(玉帝)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的,永不清平!”(第七回)。这里,作者把斗争矛头直指天宫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人间皇帝,从而使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辉。在孙悟空这个具有反叛性的形象身上,虽然还看不到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政治理想,但是,却明显概括有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某些思想性格特征。千年以来,封建统治阶级总是把自己打扮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庞然大物,而把劳动人民诬蔑为愚氓,他们胡说什么“上智 愚”是天命注定,任何人不得违抗。可是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却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分配。他敢于蔑视天宫的神佛统治权威;他敢于向貌似强大的天宫神佛统治者宣战;他反神佛统治者的斗争中又是那样机智、勇敢而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这些,我们从中国封建社会无数次前赴后继的农民起义中,特别是从明中叶以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可以找到它和现实社会劳动人民在思想性格上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孙悟空这个形象塑造,不仅具有劳动人民的某些思想性格特征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他对于宋代以来反动的程朱理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把封建统治加以绝对化。朱熹所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就是汉儒董仲舒所宣扬的“三纲”。理学家认为没有“理”就没有一切,“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用“三纲”来束缚人民的思想行动。凡是不符合或违反封建“三纲”的,都叫做“人欲”,都要加以消灭。因为朱熹的这套反动思想体系适合于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所以自南宋以后,历代的反动统治者都竭力吹捧朱熹,甚至把他抬入孔庙,与孔丘的学生并列,奉为“十哲”之一。吴承恩的写的孙悟空闹天宫,大反天宫统治权威,正是朱熹所说的要加以消灭的“人欲”。很明显,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尽管仍然体现有作者不否定封建制度的思想局限,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抹煞他在当时所起的重要的进步作用。
一部分学者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性格是矛盾的,主要根据是他前期大闹天宫,而后期却皈依了佛门。张天翼《〈西游记〉札记》认为,孙悟空投降了神—“皈依正道”,和过去的同类以至同伴作恶斗,立了功,成了神——成了“正果”。孙悟空走了“招安”的路,就像宋江他们那样受了地主统治阶级的“招安”。李大春《〈西游记〉的几点心得》称,“作者用最富于浪漫色彩的笔调刻画他,把他当作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来歌颂。在大闹天宫故事中,他被表现为天不怕、地不怕,反抗命运主宰,蔑视一切权威和‘等级’的叛逆者”。“在取经故事中,他虽已归附于天宫神佛的统治,但还保持有大闹天宫的叛逆性格„„对于命运主宰者的愚蠢和对于人民的摆弄,时刻加以嘲笑和谴责——这便是‘皈依’后的另一种反抗形式,当然比之大闹天宫,它来得缓和而又软弱了。因此,取经故事中的孙悟空的性格,蕴藏着内在的矛盾性,这是命运的悲剧所造成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小说史》认为,《西游记》对孙悟空的描写,存在着显著的矛盾。“闹三界的孙悟空是一个大无限的反抗者,到第八回却突然‘知悟’,成了一个‘情愿修行’的佛教徒。这个转变显得很生硬牵强,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表现方式上,完全没有溶化到孙悟空形象的血肉中去,与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
张德伦《大圣·行者·佛》说,取经路上的孙悟空虽然雄风不减当年,但与闹天宫时的齐天大圣相比,却有根本的不同。他把当年闹天宫视为“诳上”的“恶事”,自我否定,这只能说明他的立场起了根本的变化。他皈依佛门,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接受招安,标志着孙大圣事业的彻底失败。
李靖国《英雄的悲剧 悲剧的英雄》认为,从孙悟空的生命旅程看,他走了一条自由被不断剥夺的道路,不仅是行动的自由,而且是思想的自由。因而孙悟空是一个层次更深刻的悲剧形象。从大闹天宫到服从皇权保唐僧取经,孙悟空堕入了不能自拔的悲剧怪圈,走向了追求平等自由的反面,这是个异化的过程。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孙悟空的前后必须是统一的。沈玉成、李厚基《读〈西游记〉札记》认为,《西游记》的前一部分,孙悟空作为叛逆者,坚决反对天宫统治阶级;后一部分,斗争矛斗转到妖魔身上。该文批评张天翼所说孙悟空投降了统治者,而向他的同伴作恶斗,认为这种观点“会大大地减弱孙悟空这一正面形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有许多问题也就变得难以理解”。沈仁康《〈西游记〉试论》称“《西游记》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形象——孙悟空,孙悟空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关于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是否统一的问题,沈文认为:“在闹天宫时肯定孙悟空和在西天取经路上肯定孙悟空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统一在“希塑解除人民痛苦的思想”基础之上。张默生《谈〈西游记〉》称《西游记》“是一部孙行者的英雄传奇”,“孙悟空是神的世界中打抱不平的一位硬汉,他永远是乐观、积极、不怕困难和敢作敢当”。他之所以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害怕唐僧念紧箍咒,这是时代的局限使他无可奈何的。
李希凡《谈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不同意张天翼的有关看法,着重讨论了后期孙悟空的形象。他说,孙的后期并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在这个形象里存在着激起人们热爱的新东西。他并不是一个悲剧的性格,相反,仍是一个洋溢着战斗热情的英雄形象,渗透在这个英雄形象里的,不是残害同伴的卑劣品质,而是那种为了既定事业奋斗到底的崇高而忠诚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后期性格里被更深更广地表现出来了。李文说明,孙悟空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也就说明了他性格的前后统一性。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也称,“孙悟空是全书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经’表彰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精神”,往西天的孙悟空“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孙悟空前后的命运是互相矛盾的,然而在性格上却有一致之处”。这实际上是说孙悟空这一形象是矛盾的统一体。郭豫适《论〈西游记〉》认为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常常把他们跟某种动物的体态习性糅合在一起,人物思想性格和动物体态习性的巧妙结合,使《西游记》的人物故事具有神话、童话的浓厚色彩,作者在这方面的艺术处理上又很注意个性化”。刘毓忱《〈西游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称《西游记》塑造了很多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妖非妖的艺术典型。在这些典型身上,毁有人的社会属性,又有兽的自然属性和妖的传奇性。“三者相辅相成,副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以人的社会属性为主导的艺术典型。”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认为《西游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既是多次地、反复地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来泻染、加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又结合运用了比较细致的颇为传神的细节描写。”其描写细节的细致程度超过了《三国演义》,不少地方可以和《水浒传》媲美。
钟扬《点石成金》认为,“吴承恩善于创造幻想性情节去表现人物性格”。“作者懂得幻想性情节虽不受现实生活逻辑制约,却须遵循人物性格的逻辑和幻想世界的逻辑”。吴圣昔《西游新解》认为,《西游记》塑造形象的艺术经验有两点:
1、拟容取心,神形逼真。
2、丑中孕美,褒贬相成。“拟容”方面,善于抓住猴头和老猪的两副尊容及其特征,展开富有情趣的独特描绘。在运用“拟容”的手法上,有巧夺天工之妙。作者对人物形体特征(孙悟空的尾巴、猪八戒的长嘴)的描写显示了构思之巧、设想之奇、浓厚之趣。“取心”方面,借鉴某些动物性的具体内容,刻画和体现人物性格,是《西游记》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这突出地表现在孙行者和猪八戒的不同性格的对照刻画中。
对孙悟空的阶级属性问题,胡念贻《〈西游记〉是怎样的一部小说》称,孙猴子这个人物接近劳动人民,在他身上概括了劳动人民的特点,如机智、勇敢,有很大的本领,对于压迫者的反抗等。该文是将孙悟空作为劳动人民的典型看待的,实际上也就谈到了孙悟空的阶级性问题。朱彤的《论孙悟空》作了专门论述,他认为孙悟空形象“是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思想面貌;在文学上以理想化了的浪漫主义形式的表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它一定程度地曲折地概括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渴望突破封建势力束缚,获得发展自由、贸易自由的进步要求。(笔者按:50年代,沈仁康《〈西游记〉试论》说过,孙悟空等打垮妖魔统治势力,在客观上是工商业发展要求的曲折间接的反映,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冲破封建主义重重限制层层束缚的愿望。)朱文还说:“孙悟空形象是个成功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典型,它的现实基础是明代后期崛起于封建社会内部的新兴市民。他的热烈追求自由和平等,他的积极乐观主义,他的冒险进取精神,他的丰富社会阅历,以及他的机灵乖巧,多才多艺,甚至他的诙谐放浪中带着点油滑的独特风格,与新兴市民某结先进人物所表现出的社会阶级素质,是多么的相似!凡此都是以说明孙悟空实际上是穿着神话外衣的市兴市民二重性阶级的特征。赵明政不同意朱彤的看法,他认为断言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概括了市民社会势力两面摇摆的两面性,这就贬低了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因为孙悟空反抗封建统治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当时的新兴市民社会势力是不可想象的。简茂森《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从孙悟空造反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阶级属性,认为“要对孙悟空进行阶级分析。他就是一个当时封建当权派的反对派,一具地主阶级的激进派,或者说他基本上是吴承恩这样一类中小地主的化身”。由此看来,该文是将孙悟空归于统治阶级的。
《西游记》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决不是适应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是作者强烈不满社会现实腐败黑暗,渴望要求加以改革的思想愿望的集中体现。吴承恩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左右,其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嘉靖、万历年间。当时,君王昏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剧烈,官吏贪污盛行。武宗时抄宦官刘瑾家产,得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八百两,银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万两;世宗时抄权臣严嵩家产,得器物金银珠宝无算。土地两极化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导致大批农民与小土地所有者流于破产,有的“佣丐衣食以度日”;有的“采野菜煮榆皮而食”,生活悲惨万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某些地区甚至形成“千里一空,良民逃避,田地抛荒,租税无征”的萧条景象。加以当时宦官权臣交相暴虐,厂卫特务遍布全国,政治腐败黑暗到极点。较为清正的官吏亦常受到监视与惨杀,广大人民的生活就更加没有保障。因此,自英宗以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事件经常发生。就在吴承恩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便曾不断地发生此伏彼起的农民暴动。吴氏本人,是一位宦途失意、生活穷困潦倒而具有强烈不满现实思想的封建文人。根据《淮安府志》和《射阳先生存稿》的一些有关材料,我们得知,他在早年曾“屡困场屋”,四十五岁时,被地方保荐为“岁贡生”,以后又流落南京,靠卖诗文为生。六十岁后,曾一度出任过长兴县丞,但不久又因与长官意见不合,“遂拂袖而归”。作者的生活遭遇,培养了他“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的不肯向权贵低头的傲岸性格。同时,也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当时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从而对现实表现强烈的不满。上述吴承恩的思想表现,就成为他在《西游记》创造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的思想基础。
吴承恩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其政治抱负,还清楚地表现在他所写的《二郎搜山图歌》的长诗中。诗云:“„„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风,长享万年保合清宁功。”作者在这里尖锐地指出,当时人民所受的灾祸,完全是由于执政的权贵们所造成。他把那些残害人民的封建黑暗势力比作北宋的“五鬼”,比作魑魅魍魉,决心要用“斩邪刀”来铲除他们,但又有“欲起平之恨无力”的苦闷。满腔怒火无处倾泻,因而把胸中的“斩邪刀”化为文字,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神话世界英雄人物,让他来横扫人间一切妖魔,用以表达作者内心所积压的块磊不平。当然,从诗中亦可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政治理想并没有超出正统儒家的思想范畴。他所希望的只是实行“王道”与“德治”,要求建立一个他认为合理的封建秩序,而不是要变革封建制度。作者的这一政治理想,既表现在《西游记》中对虚构的神魔的批判,亦表现在对取经途中几个现实国度的描写。唐僧师徒在西行途中所经历的九个现实国度,大都是君主昏庸,臣属贪暴,而经常被作者作为讽刺和谴责的对象。例如:祭赛国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朱紫国国王是“为老婆就不要江山”的昏君;比丘国国王贪欢女色,也是个无道昏君;宝象国国王是“水性的君王”,愚昧无知,不辨是非。官员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车迟国国王迷信道士,“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灭法国国王实行残酷统治,大肆屠杀和尚。其中只有玉华国国王“重爱黎民”,国家呈现出“人烟凑集”、“五谷丰登”的太平景象。从这些描写中,明确地体现出作者梦寐以求的不过是儒家所鼓吹的“圣君贤相”的政治幻想而已,在思想上他并不否定封建社会制度。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进步文人,吴承恩的世界观是有其深刻矛盾的。由于他对现实政治的腐败与黑暗有强烈不满和清醒认识,渴望要求加以改革,因而把辛辣的讽刺和愤怒的谴责指向神佛统治阶级和妖魔邪恶势力,并以歌颂态度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抗性的神话世界人物,用以表达他对现实封建统治权威的蔑视,以及排除一切腐朽邪恶势力的决心与信心,这在客观上符合于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有其明显的现实意义的;不过,又由于作者的政治理想跳不出儒家的思想范畴,认识不到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来源于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因而在思想上不否定封建制度,并幻想继续维护巩固封建制度,这就决定使《西游记》这部小说不可能在现有思想水平上再提高一步。作品中对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贪暴虽然均有嘲讽,但是,对封建统治权威却不可能从根本上给以否定。孙悟空在反抗天宫统治者的斗争中,虽然那样英勇无畏、顶天立地,一个觔斗云能打十万八千里,然而却打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最终仍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在西行扫魔斗争中,其机智勇敢亦不减闹天宫,可是,每当他遇到严重困难时,又不能不到天宫求助,从而把扫除妖魔邪恶势力的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这些,显然都是作者无法超越的阶级局限和思想局限。在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身上,尽管概括有作者世界观深处进步与落后两种思想的矛盾,但其主要倾向在客观上符合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认为,决不能因为这个人物创造仍有其局限性,就任意加以贬低,抹煞他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而便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孙悟空形象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这个神话世界人物,长期以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目前,在批判“四人帮”所捏造的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之后,不少剧种又开始上演“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优秀剧目,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不仅中国人民喜爱孙悟空,世界人民也喜爱孙悟空。过去,因为中国剧团曾到世界各国演出“闹天宫”,孙悟空已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看样子,今后孙悟空还会在世界上发生更大的影响。《西游记》这部杰出的神话小说,解放以前,一直被陷于资产阶级学者繁琐考证的迷宫中而不为人们所重视。解放以后,在毛主席双百方针和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指示的指引下,才把它从繁琐考证的迷宫中解放出来,使其面貌为之一新。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对毛主席指示的干扰破坏,给《西游记》的研究又造成很大思想混乱。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千钧棒,彻底批判“四人帮”在文化思想阵地上所散布的种种谬论,清除其一切思想流毒和影响,让毛泽东思想红旗插遍学术研究各个阵地,坚持把上层建筑领域中两个阶段、两条战线的斗争进行到底。
郝世峰《孙悟空形象谈略》联系吴承恩的思想来谈孙悟空形象,称吴承恩借描述人鬼变异的神话来表达他的政治态度。他对于坏国殃民深致感慨,但要驱去这些恶势力又自感无力,因此寄希望于英雄出世。对于英雄的热情期望,推动着吴承恩塑造了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显然是作者理想中的一个惩腐恶、正乾坤的英雄。孙悟空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他思想中的异端倾向,一是神权观念淡漠,二是富有主动战斗精神。孙悟空富有朝气的个性,是摆脱理学拘束的结果。
殷光熹《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认为,孙悟空反对昏君,并不反对明君,并没有想推翻最高统治者的意思。他有一定的反抗性,要求平等,要求冲破某些束缚,与明代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所反映出来的朦胧的民主思想有些关系。刘勇强《西游记论述》第三章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小说史上英雄形象塑造的变迁及社会思潮等几方面论述了孙悟空这一形象,认为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突破了儒家英雄观念及小说塑造英雄的传统模式。孙悟空既肩负着匡世济民的伟大责任,又不断追求自我价值,二者得到完美的结合。孙悟空强烈的自由、自尊、自娱意识与个性解放思潮息息相关。孙悟空“以除邪扶正的伟大斗争和对人生境界的努力开拓,展示出一种富有时代特点和民族传统的理想人格,这是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永久魅力的”。殷文和刘文都联系了明朝的社会新思潮来谈孙悟空这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