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

时间:2019-05-12 21: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

第一篇: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名著鉴赏》科目考查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任课教师:李志辉

姓名:###学号:11024040147成 绩:

西游记之人物特点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她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

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

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历来为人们称颂,使其成为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

秀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清代张书坤在《新说西游总批》中将其概括为“五奇”,即环境“皆奇地,人物皆奇人”,故事“皆奇事”,时空“皆奇想”。再者便是书中的“诗词歌赋,学贯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皆奇也”。这“五奇”道出了《西

游记》的奇妙之处,再加上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滑

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

个作品充满了童趣,富于童话的诗意与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的塑造了

人物的形象,展示出了人物的特点。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是人们阅读量最大的,因为《西游记》向人们展

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留给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为我们介绍了西天取

经路上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以及它乡的奇闻异事。我觉得《西游记》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的勾勒出师徒四人的人物特点,正因为有他们四人不同的人物特点,才使西天取经路上爆笑不已,精彩连连。

拿破仑说过“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想说不看过西游记的小孩

不是一个调皮好玩的小孩,因为小孩小时候都喜欢以西游记中的各种人物来做游

戏,尤其是孙悟空,他一直是小孩们的心目中偶像,每一个小孩子做游戏时都想

扮演他,因为他是力量、神圣与勇敢的化身。下面让我们一道走进西游世界,看

看唐僧师徒四人不同的人物特点。

一、孙悟空

(一)天性烂漫

孙悟空“灵根孕源流出”,乃是取天地灵气孕育而出的石猴,是大自然的产物,他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之道,甚至都没有人叫他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因他不懂得男女之情、不晓得人际交往的特点,所以他无法融入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显得有点单纯、率直。在西天取经路上,每当师父被妖魔鬼怪抓走而生命有危险时,他上天庭借神物、搬救兵时,讲话永远都是随随便便,他甚至对观世音、如来佛祖也没有半点敬仰之心。

(二)叛逆

在古时除却仙班位列的天神外,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可孙悟空却非要与天斗,他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于是外出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在经历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菩提师祖的洞府。孙悟空从菩提师祖那里学到了一身近乎天下无敌的本领后,回到花果山与猴子猴孙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孙悟空虽神通广大,但因无资历名望,生死归阎王管辖,当他到了定数后,“勾魂鬼”即来勾魂。他一怒之下,打死了“勾魂鬼”。在阎王殿上痛斥阎罗王,并强行勾销了自己和猴族在生死簿上的名字。孙悟空天性烂漫,最受不了的就是受人管辖,尤其是自己的生命。闯地府是他为自己生命问题的平等而进行的第一次抗争,并取得了胜利。可由于孙悟空大闹地府,触犯了天庭的权威,惹恼了天庭的众多天神,玉帝为了阻止孙悟空的造反,为了维护天庭的秩序,将孙悟空骗上天庭,并封其为“弼马温”。经过一段时间,亲身经历过一些神仙的嘲笑后,知道真相的孙悟空勃然大怒,怒斥玉帝“轻贤”,不会用人,遂离开天庭,并在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与天庭对着干。欺骗不成,玉帝为了维护自己在天庭的权威,所以便开始对孙悟空的武装镇压!面对巨灵神和李天王率领的镇压队伍,孙悟空毫不畏惧,言称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些旌旗上的字号,若依此字号升宫,我就按兵不动,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就打上凌霄宝殿,叫他龙床定坐不成”!于是便有《大闹天宫》这一经典回合。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的统治,将天庭搞得天翻地覆。玉帝无奈,只好派人请出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最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让其等待唐僧的出现。

(三)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尽管历尽千难万险,但他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他不怕困难,勇于斗争。以斗争为乐,为能斩妖除魔而高兴。当孙悟空听说有妖怪时不是害怕而是高兴,认为是买卖来了。孙悟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猪八戒赞扬孙悟空是个“钻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为了战胜妖魔,他不知疲倦,不辞辛劳,他曾在金兜山与独角兕大王相斗一天一夜,却是越战越强。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在狮狼山孙悟空被妖怪装进阴阳二气瓶中,几乎丧命,但他依然信心十足、毫不气馁。在第七十七回中,唐僧师徒四人均被妖怪捉住,唐僧痛哭流涕,八戒、沙僧无可奈何,随唐僧而失声痛哭。而孙悟空却笑道:“师父放心,兄弟莫哭,凭他怎的,决然无伤。等那老魔安静了,我们走路”。充分彰显出了孙悟空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的人物特点。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绝技,它在西天取经路上大放异彩。孙悟空经常变成师父、人质、蚊子等等,与狡猾的妖魔的周旋到底。在碰到麻烦事时,他便及时上天庭借神物,搬救兵,这足可体现出孙悟空机智的人物特点。

(四)至情至性,忌恶如仇

在西天取经的途中,唐僧常常人妖不分、善恶不辨,常因孙悟空斩杀妖魔而责备他“不遵善道”、“做恶”,不时对孙悟空宣扬“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出门”、“千日行善,善尤不足;一日行恶,恶有余”等佛教教条主义的教诲,甚至念动紧箍咒对孙悟空进行惩戒,但孙悟空却对唐僧恭顺有加、极为敬爱,他对猪八戒、沙僧亦是关照有加,显示了他的至情至性!孙悟空对残害生灵的妖魔鬼怪毫不留情,坚决除恶务尽!而对被残害的人则扶危济困,救人救物!这体现出孙悟空的忌恶如仇的人物特点。在迎战红孩儿时,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差点丧命,而醒来后的第一句竟然是“师父呢!”。

二、唐僧

(一)胸怀天下

为了宣传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为了普度众生,为了惠及黎民百姓,他自动请缨,不惜远行求取真经。他不顾道路的艰险,人心的险恶,只身上路,并在途中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做徒弟。与其说他是一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地道的领导者。

(二)耳朵软,没主见

就“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辨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既然孙悟空已说出了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他就应该相信孙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旁挑衅生事。他耳软,信了猪八戒,于是他就开始念紧箍咒。

(三)慈悲

换句话说是滥慈悲、滥好人,甚至“滥”到人妖不分的地步。无意间给各种各样的妖怪以可乘之机。在第二十七回,平顶山银角大王变成受伤的道士求救,“„„今日大有天缘,得遇师父,万望师父大发慈悲,救我一命。若得到观中,就是典身卖命,一定重谢深思”。唐僧马上动了恻隐之心:“先生啊,你我都是一命之人,我是僧,你是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我不救你,就不是出家之辈”。即时命悟空驮他。结果银角用三座大山压住悟空,轻松得手。在西天取经路上的众多妖怪,往往就看准了他这一弱点大加利用,使用攻心之术屡试不爽。

(四)胆小

唐僧胆量很小,简直称得上是胆小如鼠。行过黄风岭,马前出现一只猛虎,“慌得唐三藏坐不稳雕,翻跟头跌下白马。斜倚在路旁,真个是魂飞魄散”。波月洞见到黄毛怪,“吓得打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腮酥软”。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可以说,唐僧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三、猪八戒

(一)功利憨厚

提起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好色”等不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的较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在一次次的原谅自己的贪婪。他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师父去西天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第一得力助手。憨厚的猪八戒与机智的孙悟空这两个不同的人物特点相组合,使西游记中充满了喜剧性。

(二)吃苦耐劳

猪八戒在《西游记》里做了很多的苦活脏活,被称为《西游记》中的两大力

气活,都是猪八戒做的。一是在第六十四回,在八日里荆棘岭上,道路不同,无法西行。猪八戒自告奋勇作为主力用钉耙锄开了一条道路;还有一次是在六十七回,在驼罗应难入百里山地无人区,且充满了恶鬼,猪八戒变成了一个大猪,供师父和师兄弟们走路。

四、沙和尚

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一个忠诚的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负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斡旋调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唐僧师徒四人不同的人物特点的组合是不是特别有趣、特别有意思?就我而言,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它最吸引我的就是对唐僧师徒四人的不同人物特点的精彩描绘,从近年来对《西游记》电视剧的翻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将来有时间的话,我会重新看一篇《西游记》,品味唐僧师徒四人各自的人物特点。

第二篇: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关于“中国文化名著导读”心得

1.引言

中国文化名著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他能经得起时代风雨的检验,无论时间的车轮碾碎多少岁月,他都能引起共鸣,激起读者心中的涟漪。不刻意地随波逐流装嫩,也不卖弄地过度诠释玩深沉,在它不经意的述事里,都会触及人类最柔软的内心世界。

1.1 阅读文化名著的重要性

首先,所有中国文化名著都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筛选,都是历久不衰的畅销书。

其次,这些中国文化名著都有广泛的读者群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再次,这些名著都有极强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魅力无穷,经得住三番五次阅读。

最后,这些名著的思想倾向健康,能鼓舞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没用没落,而西方文化也没用赶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早就融入了中华文化圈的方方面面了。对于东西方的文化碰撞,目前中国文化正处于一个吸收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里面是经常发生的,每次吸收转化后,中国文化都会爆发出新的光芒。而反观西方文化,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文化盲目的排斥打压,可以想象在若干年以后,中国文化必然要再次领先于世界了。

1.2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选篇及感悟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我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庄子》是道家言论著作总汇。作者为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子》经过汉朝刘向的编定,共有五十二篇。《庄子》的内篇比较系统,文字风格也很一致,而外、杂篇内容则很丰富,但风格有了一些差别。内容思想接近《老子》, 是道家的重要经典。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1.3 现实作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读经运动”,提倡国学,表面上看是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但深层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丢失得太厉害了,到了令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的地步。当下的青年是在快餐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阅读经典并不要求我们对典籍非常熟稔,而是要求我们通过对中国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书籍的阅读,达到对中国文化有个理性的审视,客观的认识,从而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至少不迷失方向,做出理性的思考。不戚戚于东方文化,不汲汲于西方文明。学习中国文化最大的意义也在于此;拾起我们曾经丢弃的民族文化自信,使民族文化在平等的地位与西方文化碰撞,在碰撞中互相取长补短。

结束语

中国文学名著尤能培养出优雅的气质与品味。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维、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拥有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第三篇:经典名著鉴赏

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

使陆游有如此感慨的,更让世人嗟叹的,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的惊世奇才——庞统。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刘备悲痛万分,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庞统能与诸葛亮齐名并不是徒有其表。司马徽曾说: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鲁肃评价他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演义》中的完美军师诸葛亮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庞统更曾这样自负的说过:“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虽狂妄恣肆,但却也有凭有据。在《三国演义》,庞统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中,当时庞统虽屈才当个功曹,却也有周瑜这样的大将试问其破曹之计。火攻破曹,;劝谏曹铁环连锁船只,;深入敌军,妙搏徐庶巧脱身;无不彰显他的计策慎密,巧言善辩,机智勇敢,随即应变。庞统也是身怀谋略侯遇伯乐之人,孙权不认同,还有刘备。在为刘备效命时,庞统的才智才可算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中,面对怒火冲毁理智的刘皇叔,庞统冷静的提出三条计策,虽仁厚的刘备不负众望的选取了利益稍少的、中庸的中等计策,却也是救蜀、救刘备于水火之中。可见庞统计谋精湛之深。

如此风华之人为何会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章数如此之短?最后又为何会成为一代悲剧人物?大家肯定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

但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庞统虽才华不逊于孔明,但性格却与之稍有不同。诸葛亮宽厚、谦恭、宽容;庞统狂妄、多疑、急功心切。庞统虽是十分渴望知己,希望能全心奉上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却并不是盲目的人云亦云,在“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中,庞统投靠刘备处时又屈才的当了个县令。后来面对张飞的破口大骂“汝焉敢尽废县事!”庞统只是笑着说:“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然后半日将百日之事尽断毕。在之前的第四十七回中,庞统也对蒋干:“久闻大名,今何僻居此地?”的疑问,回答说:“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隐居于此。”书中对庞统狂妄的描写真是不胜枚举。而他急功心切、多疑更是让作者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从他为臣进策时可以显现。例如,在第六十回中劝刘备得益州时催促主公当机立断,之后在刺杀刘璋之事上,更是催促说“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而在第六十一回中庞统的三条计策更是很好的诠释。为上者不只是对当时蜀国来说是上策,更对于庞统自己来说是绝好的计策,因为符合他急功的性格。虽然急功的性格使他的仕途快、稳、狠的发展着,但面对“劲敌”诸葛亮,急功又加上了多疑,仕途便直转急下,人生也走向了终章。第六十三回,凤雏陨落落凤坡也便成了庞统一生的句点。

作者自庞统出场便告诉大家:“伏龙、凤雏二者,得一人可得天下。”一般而言,那么得二者的人,岂不必得天下!这正是文章耐人心弦的之处,却更是凤雏最可悲之处。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凤雏将要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之时却出了位紫虚上人,出了个落凤坡。“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的预言,硬生生的隔断了庞统的仕途路„庞统作为一只不能重生的凤凰,虽人生亦有命,却也是欲辨已不能言。

第四篇:中外名著鉴赏结课论文

十年情思,百年同渡

《诛仙》读后感中外名著鉴赏结课论文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籍的陪伴,从小学至现在读过的课外书本不下几百了吧,各式各样的,中外的,古典的现代的,但对我感触最深的却还是那一部被誉为开启“后金庸时代”的《诛仙》吧,无他,只因深爱的其间的每一个人物,或平凡,或伟大,都是那样的记忆深刻,它便是我心中的名著。

或许我再也找不到那一本书会有着如《诛仙》这般细腻的描写,带着古典的味道。我记得张小凡初上青云山时是那么的单板木讷,却又那么的单纯可爱;我记得初见碧瑶时小凡泛着羞红的双颊,“纵然这花被我折了,也是他们的荣幸”;我记得满月古井旁那道倩丽的碧影,可惜小凡却没来得及诉说;我记得小松岗上他为她擦拭的斑竹的那一缕袖,你知道么?其实我这千百年来的愿望不过也是做一个这样的傻瓜,同时有一个这样的傻瓜真心对我!从小到大,不知道有多少人讨好我,送了多少奇珍异宝,可是……她抬起头,凝视着张小凡的眼睛,轻轻道,“就算全天下的珍宝都放在我的眼前,也比不上你为我擦拭竹子的这只袖子。这是碧瑶对小凡的诉说,可惜小凡再也听不到了吧。

或许每个世界都有着各自的规则,小说世界也同样如此吧。当小凡因为修习道家佛家两门法决时,终于迎来了师门的惩罚,但他却不能说,只因为小时候他对那个和尚的承诺!什么正道,什么正义?你们从来都是骗我,我一生苦苦支撑,纵然受死也为他保守秘密,可是,我算什么!……此刻,他一个人,一根烧火棍,面对整个世界!当掌门那无可匹敌的诛仙剑斩来时,当小凡最绝望的时刻,却是碧瑶挡在了他的身前,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伴着痴情咒的绝唱,碧瑶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他,见面不久,却深爱着的那个傻子。从此,世上没有了张小凡,只存在了鬼厉。

就这样,那朵盛开在时间的青莲就这样香消玉殒,来不及告别,只留下了那一抹碧绿的身影,还有那个满月古井中模糊的容颜。小松岗,月如霜,人如飘絮花亦伤。十数载,三千年,但愿相别不相忘。十年,鬼厉就这样在碧瑶的床榻前守候了十年,却等不来碧瑶的苏醒。千万年的风霜,将最初柔和美丽的光滑,缓缓雕刻成了粗糙,沧海桑田变幻的光阴中,又有多少眼眸,曾这般淡淡安静的凝视你的容颜。时光如长河中的水滔滔向前,从不曾停留半分,最初的感动,最初的记忆,那无数曾深深镂刻心间的丝丝缕缕,原来,终究还是只留下那传说中残存的一丝半点,在悠远的光阴后,被后人不经意的说起。你曾经的美丽,曾经的壮烈,在光阴面前,灰飞烟散。冰冷的风,掠过了衣襟吹在了身上,千万年间的凝眸,或许,竟终究比不上,一念间的追悔!

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诛仙》注定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凄美的不止有碧瑶,还有陆雪琪,深恋着小凡的白衣女子。是她,在青云门的大殿上,在面对联姻时,将诸般情绪化作了一句冰冷的“我不愿!”,是她,在面对鬼厉时,将诸多思念化作一句温柔的“我不怕,我等你!”。铃铛咽,百花凋,人影渐瘦鬓如霜。深情苦,一生苦,痴情只为无情苦。十年,成就了小竹峰上冷月下独自剑舞的那道倩影,也是那一剑,斩断了她十年来的痴心妄想,可是,真的斩断了吗?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曾记得,明月夜,小竹峰,有人直把眉峰攒了千度。梦里的万般思量,今宵的百次回顾。天琊出鞘,在无边泪竹里的轻舞啊,争得寂寞几翦?坠入凡尘的仙子,为谁饮泣风露?苗疆的天水寨上,一度并肩而行。她的脸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对鬼厉吐露情怀,然后拔剑独舞——表白,只是为了,斩断情丝!痴绝,狂绝......曾经靠近的两颗心,到如今经过多少伤怀叹息,却隔了一道深痕。她亲手用剑刻下了这深痕,刻在世上,更刻在心上,一口殷红

洒落的鲜血,便是明证。“你这又是何苦?” 鬼厉的这句话,又何必再问? 忽然在脑海中:出现陈世骧先生为《天龙八部》所写题记:“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两段情孽,一生一死,居然可以用同一阕词来概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若说碧瑶之悲,让人悲铭五内、狂歌痛饮才能消解,陆雪琪之悲就是淡淡的,淡淡的忧伤,连绵不绝地刻在眉间心底,无从消解。

两段情,两个奇女子,却因为这世俗而天人一方,这究竟是命运的注定,还是这个世界的悲哀?或如,正如书中的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每个人的命运都要来自自己的争夺吧,这样的一生,又会有多少的事,或人,值得你这般不顾一切呢?如果没有,或许是悲哀吧?如果有,那就不顾一切吧!

或许,这辈子我都无法忘记它的结局,多年后的一天,在故事开始的地方,小凡和雪琪相遇时的对视一笑,还有屋檐上那无风自响铃铛,还有那摇曳的水绿色破碎的衣角„„

第五篇: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文综述

药学专业 77-1K 药学五班 10101502 陈凯

品味儒家文化 感悟人生真谛

摘要 春秋战国,天下纷争,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激撞的年代。儒家诞生在这个年代,它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君子。儒家学说“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主张明人伦,倡教化,以高扬人的价值理性为其理论特征。在儒家学者看来,具有道德属性,能够享受道德的生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儒家这种重视人伦道德的理论趣向,不仅显现了自身的思想个性,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这种传统延绵不绝,潜移默化,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辨荣辱,立诚信,崇礼仪,建设新道德,提供宝贵的文化思想资源。因此,品味儒家的文化,可以学习儒家的君子思想,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品读 道德 人生真谛

儒家重视仁、义,那么,何谓仁、义呢?在儒家学者中,以孔子对仁的论释最为精当和权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孔子之后,儒家学者从具体层面对仁的论释很多。程颐的弟子曾请教对仁的理解,程颐说:“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观之,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爱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既曰仁之端,则不可便谓之仁。退之曰:‘博爱之谓仁,非也。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可。”(《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程颐指出孟子、韩愈释仁的片面,告诫弟子们对仁的意蕴的理解不要局限于恻隐之心或者博爱等具体层面,但他自己并未对仁的定义作出更好的说明。程颢论及仁时,则回到了孔子的诠释:“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在程颢看来,孔子关于仁的论释是最好的论释,只有根据孔子的论释理解仁,才能把握仁的本质。如我们最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将心比心,肯定别人与自己是平等互动的,才会出现真正的尊重,就像康德所说“不能只以别人为手段,而不同时也以别人为目的。”这种人为主义,不但是普世价值,并且指出了人生的康庄大道。“仁”字有三义,皆与“人”有关。孔子正是以“仁”来照明: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①对于我们,如果能始终保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就能很好的处理与他人的交往,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

义与仁相联。孔子曾将重义还是重利视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根据。据《论语》记载,子路曾请教孔子;“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孔子理解的义既是一种人的内在德性,又是评断人的行为的原则。人要通过正心、诚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每个人心中都要以“仁爱”为本,以“仁义礼智信”为念,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义与利,理与欲的关系。在儒家看来,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身上所反映的精神价值,精神上的需求应高于物质需求。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其中体现的就是一种重义轻财的态度,是在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寻求精神富足的心态,强调道德上的幸福感。因此儒家教导人们不为外物所纠缠,身体就轻松愉快;人轻松愉快了,心灵才能得到滋养,才能坚守自己坚贞不变的操守肱②。在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不能以损害仁义为代价的谋求利益,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很多黑心商贩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就只为了谋求不正当的利益,这是道德的滑坡,还是良心的缺失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儒家的这种思想,让社会的道德处在一个良性循环中,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在今天继承儒家思想最大的意义就应是对社会道德作出的贡献。现在各国都面临着社会腐化堕落的问题,中国社会一样在受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弊病是起源于西方社会的,原因就在于西方社会没有中国那样的道德体系,是儒家思想唤起了大多数人的良知来自觉抵制着贪婪的物欲。“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一句话帮我们划清了两者的界线,中国人赞美君子,鄙视小人,而我想在西方社会则没有这样的爱憎分明,没有那么多人在追求着个人修养的完美,也就是中国经西方有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社会的道德标准的高低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广播、电视中经常宣扬好人好事,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事迹,而上溯几十年,建国之初的民风要淳朴得多,不需要天天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来教育人们;看今天,连搀扶老人过马路也成了广而告之天天播,如果社会的道德标准提高了,那么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等好事也随处可见,不会再被人们看成是多了不起、多稀罕的事了。再上溯两个五百年,去聆听一下孔子的教诲:“刚、毅、木、讷近仁”,意思是刚强、果断、朴实、谨慎接近于仁; “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做,是没有勇; “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君子忧患没有接近正道而不忧患贫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以正直回报怨恨.以恩德回报恩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通过正己而正他人,自己通达而使他人通达„„原来孔子早已为我们制定好了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只是经过了时间的磨蚀和物欲的侵蚀,在现代人心中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们中国人向来以是伟大的华夏民族的一员而骄傲,以礼仪之邦而自居,但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输给了日本民族,他们不仅把儒家思想运用于经济中超过了地大物博的我们。而且也把儒家思想中的团体精神贯彻到了全民族中,体现出了可畏的凝聚力。在广岛开亚运会时,几千观众退场后在看台下竟没留下一张废纸,世界为之震动。难道我们还不该觉醒吗.如果不是当年孔子让我们“死记硬背”下来了些道德修养,今天的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蒙昧的局面,把我们丢掉的儒家思想的精华再捡起来吧,让我们能重新成为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因此,加强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自身,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奇葩。我们要保护和继承优秀的儒家文化,学习其中有益的部分,增进对儒家文化的了解,思考其中的意义,学会该如何做人,该如何做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这或许是儒家文化真正要教会我们的。

① 李艳杰·一本书读懂中华圣贤·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② 曹胜商、张甲子·图说儒家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

下载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地理论文

    中国地理文化饮食的差异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时间历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国不同地域的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进而形......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浅谈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一般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于隋代(公元607年)。这项制度对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社会、学术......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文化概论”,学到一些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虽然只是皮毛,亦颇有体会。在学习儒家文化的过程中,我以为儒家......

    名著鉴赏——简爱读后感

    中外文学名著鉴赏 选修论文 《简·爱》读后感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现实主义小说、简·爱 主题摘要:《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07—20 08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号:054D08AGX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改卷教师:学号:072130725姓名 :章璐得分: 同源不同流 --杜十娘与王美儿从良之路试析......

    中外名著鉴赏论文之《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世界名著,为英国作家笛福所写,内容讲述了有个特别喜欢航海和冒险的英国人名叫鲁滨逊,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一......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姓名:李妙珠 专业班级:植保1班 学号:20***1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的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