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撒一颗感恩的种子
播撒一颗感恩的种子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六年级的张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播撒一颗感恩的种子》。
同学们,我们 唱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歌吗?这首歌使我明白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友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为了摆脱它,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
从我第一声嘹亮的哭声响起,我要感谢的人就一个一个在我成长的路上出现,我要感谢为我付出的所有过客,更要感谢祖国养育了我。从懵懂孩童到青春少年,是亲爱的祖国给了我力量与信念;是祖国温暖大家庭的无私地奉献让我生长在爱的旋涡里,让我感到生活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情浓意深,感恩无限。感恩无处不在,作为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还要学会感恩。对自己感恩,对同学感恩,对父母感恩,对老师感恩,对学校感恩,对社会感恩,以致对祖国感恩!中华民族是敢于负责和感恩的民族。“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这是爱国之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奉献之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感恩之责;责任心与感恩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你周围所有的人。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恩鼓励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信心十足。感恩授予你知识的人,是他们,照亮了你前进的道路。感恩哺育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丰衣足食。感恩帮助你的人,是他们,给了你再生的希望。感恩嘲笑你的人,是他们,激发了你的自尊。
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当你外在的一切一文不值,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觉得生活并不那么坏,当别人在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恩惠,说不定受帮助的人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激报答你。其实感恩很简单,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所有的一切;其实感恩很简单,一句真挚的谢谢,一缕阳光的笑容甚过宽阔的蓝天!
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现在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责任在心中,感恩在心中,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
同学们,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源。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安栖之所;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主人。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以实际行动报效我们伟大母亲——中国!
第二篇:用感恩的心播撒爱的种子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用感恩的心播撒爱的种子
雷世强电话:***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小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借助教材资源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让我们心存感恩吧,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材资源责任
【正文】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生命,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带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带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工作。但是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知恩图报已离他们太遥远。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大自然的赐予等,都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从没有想到回报。从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的现象,让人堪忧。为使学生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好感恩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对儿童心理健康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呢?
一、教师自身要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中的“恩”不单指大恩大德,小恩小惠也是“恩”的表现,“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自我行为。人活生在这世上,有很多不如意事。如果教师整日沉溺于这种“不如意事”之中,受其左右,那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就会如行
尸走肉,与学生自然无法和谐相处,必将误人子弟了。相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宽广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这一切也会感染学生。
二、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知恩。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如《看电视》写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改换足球频道,当我们看见妈妈的疲劳后,我们都提议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这正是孩子对长辈的感恩;《胖乎乎的小手》写兰兰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这正是孩子对长辈的感恩;《棉鞋里的阳光》写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竟然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这正是孩子对长辈的感恩;唐代的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经过学生解释诗句和反复朗诵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父母对自己有什么恩情,学生感受亲情永驻,心理永远感到满足。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多角度理解父母之恩,同时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
《春天的雨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内容讲述了达丽玛上课走神被乌罕娜老师发觉,乌罕娜老师留她下来补课,直到课后达丽玛才发现外面下雨,她只注意到老师的讲课和辛劳,竟然没注意到雷声,“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的话语感动了乌罕娜老师。最后乌罕娜老师用蒙古袍把达丽玛送回家,达丽玛倚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课文用“春天的雨点”比喻老师对学生的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文章对乌罕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根据己知的句子,去推测、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那么乌汉娜老师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这样就让学生感受了,乌汉娜老师的优秀品质就跃然纸上。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是老师赐予我们知识,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沾满双手的粉笔尘。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感受了教师教育之恩。
教材中还有许多挖掘大自然之美的佳作。如,《美丽的武夷山》让我们感受青山环抱、树木葱绿的美景,《瀑布》能让我们对被誉为“天下第一”的黄果树瀑布流连忘返,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如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抓草地早晨傍晚蒲公英颜色、形状的变化这一特点,在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表现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的,要引导学生抓住重大事件、国家的历史,感激祖国之恩、社会之恩。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课文朗读中情感体验。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通过朗读中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看电视》这首短小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身为老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朗读时,到了精彩处,如“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时,要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亲情、恩情;朗读《胖乎乎的小手》,不仅要有对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而且要读出浓浓的家庭温馨,将所有的情感都体现“笑着”两个上。《妈妈的爱》,可反复朗读课文整首诗歌,感受母亲的爱,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回自己的祖国去》一课,反复朗读有关描写钱学森的语段,体会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和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二)、从文本入手,激发学生知恩、感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例如上完了《金色的草地》这节课后,我布置了“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的课外作业。一时间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感恩父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自从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里的学生开始慢慢地懂得去感谢别人了。《回自己的祖国去》我课前大谈有关古人的爱国名言,学习课文时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让学生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以《假如,我是科学家„„》引导学生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热爱祖国,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我们的人生就是要创造最优的业绩回报祖**亲,它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三)、学会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
1、教学生会说“谢谢”。
一声“谢谢”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的礼仪用语,也是表达感恩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校,接受老师递送的物品、奖品或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和得到同学、家长的帮助时,会说声“谢谢”。在饭店、到图书馆借书,会说声“谢谢”。听报告、看演出,会热情鼓掌致谢。
在家里,要让孩子接受父母兄弟姐妹长辈递送的物品,或父母兄弟姐妹长辈为我们做了事情时,或得到家庭成员的帮助和爱护时,会说声“谢谢”。在我们生日时,应该谢谢父母给了我生命。
2、教学生报答他人、学校、和社会。
遵纪守法,尽力而为,努力学习是对父母、老师和资助人的最好报答。这是要让孩子们首先明确的。
其次在学校,要教育学生主动为老师和同学帮忙,帮助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身体较差等的同学。教师节不仅要主动向自己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也要向以前的老师和全校老师送上节日的问候。
在家里,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务劳动,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生日蛋糕的第一块应该切给父母和长辈,父母和长辈生病或行动不便时,应主动端茶送水等。在社会上和公共场合,要让孩子主动去帮助朋友特别是落难的朋友;自觉保护好公共设施和保持公共卫生。坐车、坐船应该主动给老弱病残和孕妇让座,给老师和家长让座。如果条件许可,受资助的同学应该利用节假日登门拜访资助我们的好心人,如果需要也可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后自己条件改善了更不能忘记曾经资助过我们的好心人,应该懂得以适当方式来报答他们;如果条件许可,应该主动“施恩”去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报答社会。
(四)、设计有关感恩的家庭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从而真正懂得感激父母、感激学校、感激老师、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大自然,这样也能使新课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落到实处。
(五)、拓展阅读可以延伸感恩的内涵。
目前我国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有很多不利因素,老师不敢批评孩子,一味强调激励教育。其实,即使在欧美国家,有教育能力的父母也会规定孩子在下午放学后必须在什么
时间前回家,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小偷盗行为,哪怕数额再小,也要及时批评、惩罚,让孩子知道这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借助教材资源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让我们心存感恩吧,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
第三篇:播撒爱的种子
播撒爱的种子
六一班 计承
冰心曾说过一句话: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美错,世界因爱而美丽,因关怀 而温暖,也因人与人的互相帮助,而变得丰富多彩。记得在 2008 年“5.12”大地震的时候,13 亿中国人都向灾区伸出了援手,使得全国上下变得暖意融融。那时,我们学校也举行了捐款。我把十元钱交给了老师,钱虽然不多,但那 也是我全部的零花钱了。在那一刻,我很是自豪,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尽管 这个月的冰淇淋又要泡汤啦)因为我终于也能为赈灾出一份力了。这件事距离现 在已经有将近四年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窗外虽然下着小雨,但教室里 却一直暖暖的。我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聊着对汶川重建的幻想,憧憬着灾区 孩子拿到捐款时高兴的样子。几天后的晨会上,学校说,捐款已经全部交了过去,很快就能送到灾区。站 在下面听的我心里想吃了蜜一样,甜甜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妈妈说: “这就 叫‘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那时虽然听不懂这种深奥的古文,但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帮助别人的感觉是快乐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别人,也是我第一次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 关怀。而从那时以后,这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便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永远 地伴随着我,并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
第四篇:播撒文明的种子
播撒文明的种子
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你在纯洁的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决定着你未来的生命之树怎么成长,决定着你的人生将收获哪些果实。你若渴望拥有美好的道德情操,那就请在此刻种下道德文明的种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炎黄子孙,就应该要有良好的文明美德。那么,什么才是文明美德呢?
其实,良好的文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遇到家人朋友时一句亲切的问候;与人交谈时吐字清楚,不说脏话,不骂人;在别人失望伤心时送上一些鼓励的话等,这都是语言上的文明。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积极帮助同学;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见到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注意衣服的整洁,举止的文雅等,这是行为上的文明。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不良思想的诱惑;相信自己,有目标,有理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是思想上的文明……这些文明习惯在生活中不都是可见可闻的吗?
在小学时,扔垃圾是我每天必做的家务活之一。每天在上学途中,我就负责把包好的垃圾丢到小区的垃圾桶里。有一次,我起得晚了些,怕上学迟到,匆忙之中,我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旁边。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看过的一幅漫画——《文明只差一步》,内心不禁觉得有些羞愧。接着我又想到了我的好朋友——文明礼仪。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垃圾桶旁边,把掉在地上那包垃圾送回了属于它的“家”。感谢文明礼仪,是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撒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让我们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老师告诉我们,灾区人民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回家以后,我把平时存下的长辈给我的零花钱拿了出来,捐给了灾区。老师把我们的捐款以班级的名义,办理了一个“爱心包裹”,寄给了灾区小朋友。感谢文明礼仪,是它让我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好的文明行为。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文明礼仪之花,它装扮了我们心灵的春天,让我们成为一名“爱心小天使”。
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因此,请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文明来自生活,生活完善文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文明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炎黄子孙,懂文明,讲文明是文明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今天,我们既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又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美德。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粒种子,只要你注重它,陪伴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结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让文明之果伴随我们一路成长!
第五篇:播撒雷锋种子的人
播撒雷锋种子的老人
阜新房产段关工委副主任刘庆吉,98年内退后,就被聘为单位关工委主任,同时被建平县第五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在社区还担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的职务。13年来,他坚持采用多种形式给青少年讲雷锋,传承雷锋的精神,播撒雷锋的种子。
多年来,刘庆吉老人在单位、学校、社区给青少年讲雷锋,做雷锋事迹报告75场次,讲稿长达10万多字,受教育的青少年、青工7000多人,很受欢迎。
曾四次被授予沈阳铁路局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又被评为辽宁省朝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2011年又荣获了辽宁省建平县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
他常说:“雷锋是青年人,也是青年的榜样,给青少年讲雷锋是关工委的份内活,也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坚持做到常年讲雷锋不断线,一讲就是13年。
起初,他给青少年讲雷锋,是画雷锋讲雷锋,为了讲好雷锋,他自己花钱购买纸墨笔砚,照着画报的雷锋像画雷锋,并加上详细的说明。把画好的雷锋像贴在墙上,对着雷锋像讲雷锋。
过了两年后,他为了让青少年深刻了解雷锋,又收集了20多张雷锋的旧照片,拿着雷锋的旧照片讲雷锋。
在给青少年讲雷锋的过程中,刘老力求生动有趣,让孩子听起来津津有味、引人入胜,他还把雷锋的事迹编程小故事,如《送大娘》、《革命的傻子》、《水泥被》等,用讲故事的形式给青少年讲雷锋。
2009年开始,又采取了喷绘雷锋图片的形式给青少年讲雷锋,办这样的展览,从图片的收集到制作,需要一整套的设备,如:电脑、u盘、照相机、扩音机等等,他自己花钱购置,确保展览的成功。办雷锋事迹图片展览,自己收集720张,编写了3万多字的解说,3年来成功地举办了3次雷锋图片展览,受到了单位、学校、街道的好评。
刘老讲雷锋,不单单是就雷锋讲雷锋,而是做到了3个结合讲雷锋。在单位,结合岗位工作给青工讲雷锋,启发青工爱岗敬业;在学校讲雷锋,结合校园实际讲雷锋,让孩子们从小就学雷锋当小雷锋,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雷锋的种子;在社区,结合社区实践讲雷锋,教育社区青年奉献社会,当新时代的雷锋。
2010年3月5日,段关工委、团委决定搞一次大型学雷锋图片展,展出时间正赶在正月里,为了办好这次展览,正月初八,他就赶到锦州,制作图片,独自在锦州度过了一个元宵节。保证了展览的顺利进行。
2010年至2011年,刘老连续做了两次手术,身体状况不算太好,老伴劝他少写点,少讲点,注意点身板,但是他仍然是一股肠坚持给青少年讲雷锋。2012年,正月就开始忙活讲雷锋的事迹,进入3月份以来,在学校、社区、街道等地连续进行了9场雷锋事迹报告。
2012年4月起,66岁的刘老开始了新的挑战,用PPT课件讲“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事迹,为了做好这套PPT课件,他到段里拜了两个“小师傅”,虚心请教。收集了大量的书籍、光盘和网络资料,《学郭明义事迹,做郭明义式好职工》课件完工后,在段党委的组织下,走进车间、雷锋品牌创建班组,进行巡回宣讲。老人家讲的声情并茂,现场的观众热泪盈眶。
干啥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老在给青少年讲雷锋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难事,但他都一一克服了。有些人对他讲雷锋不理解地说:“啥年头还讲雷锋,讲郭明义,图个啥”。老伴也不理解,“人家老爷子整天下下棋、打打球、跑跑步,优哉游哉。你总和年轻人瞎掺和、瞎忙活!”但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就一个劲,你说你的我讲我的。
多年来,刘老为段青工以及学校青少年讲雷锋的事迹,多次被报刊、电台、新闻媒体报道,受到了单位、学校、社会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