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撒习惯的种子
《播撒习惯的种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播撒习惯的种子》。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改变性格,决定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中最实际的部分,也是最易落实的部分,同学们,今日的习惯,造就我们明天的性格;而明天的性格决定未来的我们。
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首先要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每天清晨,启迪校园书声琅琅,午自习,同学们不倦的做题,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从多方面做起,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养成自律自习的习惯,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学们不妨想想,每次考后,有没有认真地反省,整理错题,分析错因;或者考试之前,有没有认真备考?这些都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德智体美劳,只注重智慧方面的培养当然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以热爱劳动,以求全面的发展。我们身在美丽,秀雅的启迪,处在书香,文雅的启迪,难道不应该用自己的行为维护整洁干净的校园吗?在校园里,同学们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爱护校园的花草,保持餐厅的整洁,每天尽职尽责做好值日,都是在一点一滴中共同维护着整洁的校园环境,我们才得以在清新的校园里幸福地学习,快乐的成长。同学们,种一棵小树、弯一下腰、捡一片纸、往垃圾桶中扔垃圾„„种种行为就在你我身边,尽管它们有可能很不起眼,但我们要从这些细节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校园。
良好的习惯使我们健康成长,而我们的成长决定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今天,我们是一株株小幼苗,在启迪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将是祖国的根根栋梁,撑起祖国的大厦。
今天,我们磨练羽翼;明天,我们将搏击长空。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我们要从爱学习做起,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我们要从爱身边的人做起,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之手;我们要从爱校园、爱家园做起,主动拾起每一片垃圾,主动回收每一张废纸。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祖国的腾飞。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播撒读书的种子 培养阅读的习惯
播撒读书的种子 培养阅读的习惯
——浅谈低段如何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
成都市双流县华阳实验小学: 徐敏*** 汤静*** 《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低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同时,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作品,从而积淀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低年级就重视播撒读书的种子,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的习惯,让兴趣之帆引领学生去远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有用人。故而我在低段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从“趣”入手;以“引”贯穿;以“拓”提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语言积累、促进学生发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乐读。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培养重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老师必须要花心思,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亲近书本,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1、师生共读,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推荐给他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爱好。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越读越浓,越读越投入,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情趣横生,具有吸引力的符合学生口味的儿童读物,让它们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的挑选好他们“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学生对书产生好感。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可爱的鼠小弟系列》《逃家小兔》《不一样的卡梅拉》《笨狼系列》《古利和古拉》《山猫怎么办》等绘本。这些书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法国的贝纳丹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让学生从读书的乐趣中找到最好的伙伴。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2、听读故事,营造动态阅读氛围。
老师在班级里还要经常给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创设一种动态的读书氛围。
如对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儿童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心理需求,利用课堂、课余把一段两段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用“抖包袱”、卖“关子”的方法抛给学生:或猜一猜下面将要发生的故事,或帮助主人公解决难题,籍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阅读的期待。此时学生的兴趣正浓,就会迫不及待地到课外书中去寻找结果。在一年级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我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儿歌、童话、绘本故事书。有时候,老师的招数也得多样化,时不时地放一两本新书到班里的图书角,或者故作神秘地把一两本新书递给几个学生,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经常利用班会课组织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提前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准备好一个或多个,在班会课上来个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听后说说说体会。表现乖的学生,我还把绘本故事书作为奖品发给他们。这样不但使学生可以多阅读更多的课外书,还能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3、自由阅读,把阅读选择权还给学生。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低年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一会儿又和同桌进行交换,有时还会大声读出书的内容。对此,教师不用过多的去管他们,让学生自由阅读。因为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学生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老师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学生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的一步。慢慢的学生接触的书多了,爱上书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用对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二、课内拓展,交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读。
低段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课内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从如何预习、审题、细读、用工具书等方面入手,学生该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都一一“授之以渔”,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地坚持,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1、结合文本,加强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文本拓展的契机,把握文本拓展的火候,用好文本拓展这根“魔棒”,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有位教师曾说:“只有给学生一个空间,他才有创造的天地。”课堂教学中的课外拓展延伸就可以成为学生提升的好“空间”,它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潜心钻研。如果教了一篇课文,却没有把相关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学生,那我们的教学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的就是用课堂上学习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我们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如我在教学《小鱼的梦》时,拓展阅读了《365新编儿歌》里的《梦》;在教学《数字歌》时拓展阅读《日有所诵》里的《数字歌》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就琅琅上口,读上几遍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背下来了。既加强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又合理有效地推进了课外阅读。
2、朗读背诵,加强语言文字积累。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的最佳期。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让他们烂熟于心。因此鼓励学生每天背一首《365新编首儿2
歌》里的儿歌或者是《必背古诗70首》里的古诗。但长久有效的记忆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温故”和“强化”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在班上由学习委员每天利用早读时间领着学生读,熟读就成诵,一般到了星期五孩子们都能把这一周的儿歌、古诗背诵下来。到第二周再换。还利用其它活动让孩子们把学会的儿歌、古诗一一背诵,烂熟于心了。
三、家校配合,保证持续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很难保证长期能腾出课来作为课外阅读。再说既然是课外阅读,它的根肯定要立足于课外。但是再丰富多彩的图书也比不上电视那么吸引人,而且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小、自觉性也不强。为了让阅读早点见成效,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教师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参与。
我首先召开读书专题家长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布置班级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室的布置,尽可能地使教室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建立书香班级。同时推荐家长阅读《朗读手册》、《幸福的种子》等书籍,让家长转变观念,掌握亲子共读的方法,积极开展亲子共读,建立书香家庭。并且鼓励家长大声的给孩子读书。当然,在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需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的准备,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参与、引导、监控下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监督以后,孩子们都会逐渐习惯。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监督了。因此,我还规定学生每天在家至少要读二十分钟课外书。具体做法是: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朗读的日期、文章的题目、家长签名。不定期的在班级展示交流,以表扬先进,督促落后的学生。有的学生为了超过其他同学,每天不止读一篇,家长看到孩子变了,能主动的读书了,十分高兴。老师、同学看到他读的文章又多又好也给予赞赏。于是,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给了他们坚持阅读的动力。现在,有很多学生觉得阅读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记事本上“家长签名”就可有可无了。
总之,播撒读书的种子,培养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喜好是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追求的一个目标。从小学低段就开展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播撒爱的种子
播撒爱的种子
六一班 计承
冰心曾说过一句话: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美错,世界因爱而美丽,因关怀 而温暖,也因人与人的互相帮助,而变得丰富多彩。记得在 2008 年“5.12”大地震的时候,13 亿中国人都向灾区伸出了援手,使得全国上下变得暖意融融。那时,我们学校也举行了捐款。我把十元钱交给了老师,钱虽然不多,但那 也是我全部的零花钱了。在那一刻,我很是自豪,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尽管 这个月的冰淇淋又要泡汤啦)因为我终于也能为赈灾出一份力了。这件事距离现 在已经有将近四年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窗外虽然下着小雨,但教室里 却一直暖暖的。我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聊着对汶川重建的幻想,憧憬着灾区 孩子拿到捐款时高兴的样子。几天后的晨会上,学校说,捐款已经全部交了过去,很快就能送到灾区。站 在下面听的我心里想吃了蜜一样,甜甜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妈妈说: “这就 叫‘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那时虽然听不懂这种深奥的古文,但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帮助别人的感觉是快乐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别人,也是我第一次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 关怀。而从那时以后,这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便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永远 地伴随着我,并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
第四篇:播撒文明的种子
播撒文明的种子
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你在纯洁的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决定着你未来的生命之树怎么成长,决定着你的人生将收获哪些果实。你若渴望拥有美好的道德情操,那就请在此刻种下道德文明的种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炎黄子孙,就应该要有良好的文明美德。那么,什么才是文明美德呢?
其实,良好的文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遇到家人朋友时一句亲切的问候;与人交谈时吐字清楚,不说脏话,不骂人;在别人失望伤心时送上一些鼓励的话等,这都是语言上的文明。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积极帮助同学;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见到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注意衣服的整洁,举止的文雅等,这是行为上的文明。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不良思想的诱惑;相信自己,有目标,有理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是思想上的文明……这些文明习惯在生活中不都是可见可闻的吗?
在小学时,扔垃圾是我每天必做的家务活之一。每天在上学途中,我就负责把包好的垃圾丢到小区的垃圾桶里。有一次,我起得晚了些,怕上学迟到,匆忙之中,我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旁边。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看过的一幅漫画——《文明只差一步》,内心不禁觉得有些羞愧。接着我又想到了我的好朋友——文明礼仪。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垃圾桶旁边,把掉在地上那包垃圾送回了属于它的“家”。感谢文明礼仪,是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撒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让我们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老师告诉我们,灾区人民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回家以后,我把平时存下的长辈给我的零花钱拿了出来,捐给了灾区。老师把我们的捐款以班级的名义,办理了一个“爱心包裹”,寄给了灾区小朋友。感谢文明礼仪,是它让我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好的文明行为。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文明礼仪之花,它装扮了我们心灵的春天,让我们成为一名“爱心小天使”。
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因此,请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文明来自生活,生活完善文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文明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炎黄子孙,懂文明,讲文明是文明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今天,我们既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又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美德。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粒种子,只要你注重它,陪伴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结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让文明之果伴随我们一路成长!
第五篇:播撒雷锋种子的人
播撒雷锋种子的老人
阜新房产段关工委副主任刘庆吉,98年内退后,就被聘为单位关工委主任,同时被建平县第五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在社区还担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的职务。13年来,他坚持采用多种形式给青少年讲雷锋,传承雷锋的精神,播撒雷锋的种子。
多年来,刘庆吉老人在单位、学校、社区给青少年讲雷锋,做雷锋事迹报告75场次,讲稿长达10万多字,受教育的青少年、青工7000多人,很受欢迎。
曾四次被授予沈阳铁路局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又被评为辽宁省朝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2011年又荣获了辽宁省建平县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
他常说:“雷锋是青年人,也是青年的榜样,给青少年讲雷锋是关工委的份内活,也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坚持做到常年讲雷锋不断线,一讲就是13年。
起初,他给青少年讲雷锋,是画雷锋讲雷锋,为了讲好雷锋,他自己花钱购买纸墨笔砚,照着画报的雷锋像画雷锋,并加上详细的说明。把画好的雷锋像贴在墙上,对着雷锋像讲雷锋。
过了两年后,他为了让青少年深刻了解雷锋,又收集了20多张雷锋的旧照片,拿着雷锋的旧照片讲雷锋。
在给青少年讲雷锋的过程中,刘老力求生动有趣,让孩子听起来津津有味、引人入胜,他还把雷锋的事迹编程小故事,如《送大娘》、《革命的傻子》、《水泥被》等,用讲故事的形式给青少年讲雷锋。
2009年开始,又采取了喷绘雷锋图片的形式给青少年讲雷锋,办这样的展览,从图片的收集到制作,需要一整套的设备,如:电脑、u盘、照相机、扩音机等等,他自己花钱购置,确保展览的成功。办雷锋事迹图片展览,自己收集720张,编写了3万多字的解说,3年来成功地举办了3次雷锋图片展览,受到了单位、学校、街道的好评。
刘老讲雷锋,不单单是就雷锋讲雷锋,而是做到了3个结合讲雷锋。在单位,结合岗位工作给青工讲雷锋,启发青工爱岗敬业;在学校讲雷锋,结合校园实际讲雷锋,让孩子们从小就学雷锋当小雷锋,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雷锋的种子;在社区,结合社区实践讲雷锋,教育社区青年奉献社会,当新时代的雷锋。
2010年3月5日,段关工委、团委决定搞一次大型学雷锋图片展,展出时间正赶在正月里,为了办好这次展览,正月初八,他就赶到锦州,制作图片,独自在锦州度过了一个元宵节。保证了展览的顺利进行。
2010年至2011年,刘老连续做了两次手术,身体状况不算太好,老伴劝他少写点,少讲点,注意点身板,但是他仍然是一股肠坚持给青少年讲雷锋。2012年,正月就开始忙活讲雷锋的事迹,进入3月份以来,在学校、社区、街道等地连续进行了9场雷锋事迹报告。
2012年4月起,66岁的刘老开始了新的挑战,用PPT课件讲“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事迹,为了做好这套PPT课件,他到段里拜了两个“小师傅”,虚心请教。收集了大量的书籍、光盘和网络资料,《学郭明义事迹,做郭明义式好职工》课件完工后,在段党委的组织下,走进车间、雷锋品牌创建班组,进行巡回宣讲。老人家讲的声情并茂,现场的观众热泪盈眶。
干啥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老在给青少年讲雷锋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难事,但他都一一克服了。有些人对他讲雷锋不理解地说:“啥年头还讲雷锋,讲郭明义,图个啥”。老伴也不理解,“人家老爷子整天下下棋、打打球、跑跑步,优哉游哉。你总和年轻人瞎掺和、瞎忙活!”但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就一个劲,你说你的我讲我的。
多年来,刘老为段青工以及学校青少年讲雷锋的事迹,多次被报刊、电台、新闻媒体报道,受到了单位、学校、社会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