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2 21: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第一篇: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的名字,只要接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我也如此,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他同西方经济理论紧密相连,他的《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甚至比他的名字更有影响力。然而,最近两年我才知道他还著有《道德情操论》,他在首版《国富论》的首页上写到“——《道德情操论》作者亚当·斯密”,从中可以体味到这本书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美国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然而,《道德情操论》被《国富论》的光芒遮住了,但是作者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刻着——《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作者亚当·斯密长眠于此。在作者本人的心目中恐怕《道德情操论》的份量远比《国富论》重得多,因为他的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与完善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了6次修改,而恰恰在修改的过程中完成了《国富论》。

前些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得到了一本《道德情操论》,其实,现在想买到它是很件容易的事情,只不过,没有买来读罢了。但是,我还是深深地感谢赠书之人。今天,我认真地从头读起,自然觉得在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圣殿,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纯洁和污秽、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那清晰而又模糊的界线。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民族发达,有的民族落后?他解释说: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本性,但是人还有另一种本性,就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是独立于个人功利欲望的。他认为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根植于人的心灵深处,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获得永恒的延续。《道德情操论》奠定了斯密思想的“底层”基础,他的经济学说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他看来,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书中的主要精神——“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共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被引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当我翻开此书,第一卷《行为的适当》的第一篇“适当感”中的关于同情的阐述,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斯密对同情的阐述极为深刻,他说:“我们常常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无需证明的实事。像人性中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一样,这种感情绝不是专属于良善君子,尽管他们可能对此最敏感。即使一个无赖罪大恶极,无视一切社会规范,他也不会完全丧失同情心。”他还说:“要想对他人身处的境遇有所体验,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想象,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别人的感受。只要我们自己还能置身事外,即便我们的兄弟在忍受酷刑折磨,我们也感觉不到他们的痛苦。感官从来不会也不可能超越我们自身,只有依靠想象,我们才能对他人的感受略有所知。”“我们依靠想象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境遇之中,以为自己正经受这所有同样的痛苦,又仿佛进入他体内,与他合而为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他的感受。于是,当我们全然接收了他人的痛苦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痛苦时,我们终于为之所动,一想到他的感受就不由得浑身颤抖。”“正因为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别人的痛苦,我们才能产生与他们相似的感情。”

斯密在阐述了同情之后,书写了“相濡以沫的快乐”。

在“相濡以沫的快乐”中,斯密写道:“别人发自内心的同情总让我们无比欣慰,无论这同情从何而生;相反,无动于衷的表情则让我们失望莫名。”“当我高兴的时候,朋友的同感会锦上添花;但是当我陷入忧伤,朋友的同情如果不能雪中送炭,就可能火上浇油。然而通常情况下,同情总能另辟蹊径,增添快乐,又能温暖人心,减轻痛苦。”“与高兴的时候相比,我们在不高兴的时候更希望找个人一吐为快,此时朋友的同情也更能让我们得到安慰,如果他们无动于衷我们就更觉得委屈。”“如果我们可以和一个人肝胆相照,那么在同他交谈

时我们得到的快乐,会远胜于偿还我们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

斯密说:爱带来愉悦。我想说:我更爱你们。

斯密在“可敬的美德”中写道:“旁观者将心比心去体谅当事人,当事人也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照顾旁观者的感受,这两种努力确立了两种不同的美德。前者带来了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公正无私和谦逊仁慈;后者则早就了雍容持重、自我克制的人品,将激情纳入自尊自爱、合理恰当的轨道。”“无独有偶,当我们放任胸中的怒火不加任何节制的时候,那种傲慢蛮横的态度是最令人讨厌的。但是那种愤恨之中却不失宽宏大量的气度却让我们由衷钦佩。”他得出的结论是:“完美无瑕的人性,就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就是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怀。唯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与和谐,才能产生得体适度的行为。”他也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决定如何对一种行为加以褒贬的时候,常常会采取两个不同的标准。首先是得体适度、完美无缺。在那些艰难的处境中,人的行为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总是有可以指责之处。其次是虽不完美但有所接近,这是大多数人所能做到的。只要超过了这个标准,无论这种行为距离无可挑剔有多远,似乎都应该受到表扬,可是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应该受到责备。”

他一再强调适度、得体和控制。记得十五年前,在聆听著名音乐教育家周荫昌教授的讲座时,他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仍铭记在心:“文化就是控制”。当时的理解甚是浅窄,但我时时悟其真谛,随着阅历的丰富对这句话有了渐进的认识。以此类推,控制的程度就体现出文化的水平:正常情况下,我们制怒,既不能肆无忌惮又不能无动于衷;我们制喜,既不能得意忘形又不能麻木不仁;我们制声,既不能低声暗语又不能放声阔论;我们制技,既不能繁复虚设又不能粗制滥造;我们制步,既不能忘我疾行又不能犹豫不前„„总之,最为难得的是适度。想适度、想得体,就要将所要控制之事控制的恰如其份,应时应景应人应事,此事最难为。所以,得体、适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做到得体、适度的人自然就不是一般人,而异于人、高于人。文化修为的高低自然一目了然,控制能力和文化水平成了正比。

第二篇: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社科部兰虹

《道德情操论》是《国富论》的作者——“现代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的作品。虽然《国富论》如雷贯耳,但是斯密的最爱却是《道德情操论》,他对此书进行了六次的修改,甚至在《国富论》首页上还着重标明了“《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我想,斯密的用意大概是要告诉世人——道德情操对于人类社会是相当重要的。或者,换句话说,《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这部著作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玄机。纵览全书,有一个关键字,那就是“同情”。斯密在书中对“同情”作出了很详细的解释。

对于同情,斯密提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我们看到或是被迫轻松地看待别人,一种感受到他人痛苦的感情;二是可以用来表示对任何激情的同感。同情是人类的天性,也来源于看到他人的某种情绪。但是,与其说同情来源于对激情的观察,不如说来源于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

“无论如何,同情能加深快乐,减轻悲伤。它通过展现满足感的另一个来源加深快乐,通过暗示当时几乎是唯一能接受的愉快感情来减轻悲伤。”(第11页)。“朋友之间的诉说可以得到同情,因而可以获得快乐。当人在悲伤时获得同情,他会得到安慰以减轻痛苦。”所以,倾听的艺术,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心理治疗上,都是行之有效的。朋友之所以能值得信赖也是因为“同情”能帮助同伴疏导不良情绪,拥有平静的情绪。

简要概括斯密 “同情”的观点,同情来源于天性,并能够被特定的境况激发,作用于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减轻痛苦。联系实际来理解斯密的观点,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对灾区人民深表同情,这种情况下的同情是来源于人们的天性,被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境况所激发,于是,人们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到灾区做志愿者,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为受灾人们减轻痛苦。而同情的效用可以理解为双向的,为灾民减轻痛苦,而伸出援手的人们心中也会感到安慰与踏实。

此外,斯密在回答“为什么有人不停地最求财富和地位?”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在追求同情。这里的同情是指赞同,认可,而非怜悯。

“赞赏甚至是仰慕富人和大人物,鄙视或至少是忽视穷人和小人物,虽然对于建立和维持等级和社会秩序是必要的,但同时也是道德情操败坏的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原因。”

事实上,贫困让穷人的内心充满羞耻感,因为他认为是因为贫穷让他被人看不起,即使偶尔注意到他,也不会同情他的痛苦和不幸。尽管默默无闻不等于被人否定,但是低下的地位很多时候都让人们得不到尊敬和认可,从而使人们变得悲观失望。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注意,他们因为贫穷而认为自己地位低下,低人一等。而那些腰缠万贯、位高名重的人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公众所喜爱关注的。所以,不停地追求财富与地位,是因为这样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能够得到人们的关注,继而能够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认同。

然而,财富与地位一直为人所崇拜,为了达到令人羡慕的处境,带上耀眼的光环,追求财富的人往往不择手段,放弃了通向美德的道路,但不幸的是,通向美德和财富的路有时是相反的。联系当今的社会,确实是有这样的想象发生,金融海啸的发生,食品安全危机,贪污腐败成风,都折射出背离美德而进行的追逐财富与地位的行为的严重副作用。

有一个得到比较广泛认同的说法是,亚当·斯密的道德理论的核心是同情心理论。在他看来,同情是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美德的起源,同情是人性除了利己的另一面。同情能够给人们带来相濡以沫的快乐,帮助人们纠正不良情绪。这样,旁观者能够将心比心去体谅当局者,当局者也能够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照顾旁观者的感受,这两种努力就能够确立两种不同的美德。旁观者带来了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公正无私和谦逊仁慈;当局者则造就了雍容持重、自我克制的人品,将激情纳入自尊自爱、合理恰当的轨道。

书中除了“同情”这个主要的概念以外,还有“正义”、“仁慈”、“良心”和“道德普遍准则”等比较重要的概念。

斯密认为,正义是一种可以用外力强迫,对它的违反会招致憎恨乃至惩罚的美德。与正义不同,仁慈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武力的威逼的。“憎恨似乎是自卫的天性赋予我们的,并只能用来自卫。它是正义和清白的保证。”(第85页)

正义与仁慈是美德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仁慈是指一种对他人的无私关心和帮助。正义,具有正义、正当、公平、公正等意思。憎恨的对象是违背道德普遍准则的行为,而憎恨是人性中的一种天性,憎恨能够使得人们判断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普遍准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正义与仁慈。

“虽然在很多特别的场合,对良心的赞同很少能使软弱的人得到满足,虽然内心中设想的公正的旁观者的论述并非总能支撑他,但良心这个原则的影响和权威在任何场合都是非常大的。只有通过与内心这个法官交流,才能看清于我们有关的事情的方方面面,才能对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作出适宜的权衡。”(第145页)

我们在两种情况下会考察自己的行为:一,行动前;二,行动后。但是我们的观点都很容易变得不公正。人们在行动前和行动后,对自己的行为的适宜性的判断大都是片面的。而这里的良心就是一种保持自我行为的是适宜性的控制力。

斯密认为,“对行为普遍准则的尊重,就是我们称为的责任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准则。人类对好的品质的赞扬与推崇,以及对坏的品质的鄙视与厌恶,都是为了推进世界的秩序和人类的幸福。”

于是道德的普遍规则应运而生。道德的普遍规则因习惯性而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来。宗教之所以能够被很多人接受,顶礼膜拜,因为宗教能够利用道德普遍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神的名义增强其适应性与责任。我们当前所推崇的“八荣八耻”也是一种道德普遍准则。道德普遍准则能够正确地引导人们,赞扬美好的品德,推崇高尚的行为,鄙视和拒绝丑陋的行为,为营造一种合适的习惯与风尚奠定基础。

读完整本书,在亚当·斯密的引导下,我对道德这一个概念的理解增进了不少,但与此同时,我却陷入了忧虑当中。毫无疑问,在世界经济急剧变革的今天,人们发现却在追求国富的同时,长久被忽略的道德情操有着巨大影响力。但是,我们在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创造了丰硕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三十年里,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如贫富之间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现象增多,行业道德滑坡等等。斯密在250年前就已经大声疾呼——“一个人决不应当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要,以致为了个人私利而伤害或损害他人。以损害他人利益来增进自己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更是天理不容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行善犹如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相反,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人类的发展,需要不仅仅是国富,还有道德情操!

第三篇: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着作《道德情操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在这本书里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其次,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第三卷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第四卷: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271页)。第七卷:论道德哲学体系。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群众。

第四篇:《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著作《道德情操论》讲述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关于人心的概念。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建筑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许多人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逐渐迷失了自己,在追求财富、满足私欲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而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道德情操论》于我们而言就像一面明镜,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去明白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去了解我们心中实质的追求。不被欲望蒙蔽,在纷乱浊世中拥有一双慧眼,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现时代的每个人,特别是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求下,对我们共产党员及央企职工都是及其重要的。

第五篇:读书笔记《道德情操论》

走向“德”与“富”统一之路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中法)091班姓名:杨洋学号:5000409033

摘要: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主导全球的同时,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片纯洁善良的灵魂栖息地也日渐变得唯利是图,背离美德和智慧的追求。新闻报道频繁出现,“让救命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故事,我们不禁在想,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见死不救,还是甘于进入被人冤枉的困境抉择?各种消息称,“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乱用食品添加剂”,接二连二的食品安全问题引人深思。在“德”之路和“富”之路的选择中,我们是否必须要做出抉择?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幸福上,我们是否就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满足呢?阅读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以后,在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伦理学家伟大的思想体系的影响下,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关于德之路与富之路的选择,我认为,人生的幸福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对美德的要求高于对财富的追逐。我们应该尽量让“德”之路和“富”之路统一起来。

关键字:市场经济“德”之路“富”之路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在市场经济席卷全球的今天,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是人们内心普遍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而水涨船高。物欲横流的是我们对财富的贪欲和对权势利益的追求。我们往往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总是觉得现在把钱赚回来就是幸福,生活就是为了钱而活着并且仅此而已。我们发展社会市场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则和各种法律法规,那么我们内心深处的幸福呢?这就要靠一种叫做内心的道德律的东西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一书,通过阐述以“公民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以“情感,秩序,道德”为特征的道德哲学世界。斯密说,“人类的幸福主要来自被人爱的感觉”。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有人关心有人惦记的温暖。斯密总结出人性闪烁的光芒,“人性的至善至美就在于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在于克制我们的私心,培养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操。”“德”之路是我们追求人性光芒的选择,用我们的心去感知别人的处境,去同情别人,关心社会。同时可以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让自己的心灵感受上帝的博爱之光。斯密也说,“人们总是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我们都希望美名远扬,赢得尊敬,害怕落到名声扫地,为人不齿的下场”。“富”之路也是我们心中所愿的美好,我们总希望自己更加富有,更加地位显赫,更加赢得社会的肯定与尊重。我们惧怕贫穷,害怕沦落到没有人在乎与关注的境地。

在大多数情况下“德”之路和“富”之路是不一致的。伟大的革

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社会人们都是逐利的。做什么事都会问一句,那有什么好处呢?那值多少钱呢?有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甚至会不顾一切。在追求财富的路上,有时候我们并不能遏制自己的私欲。斯密告诉我们,“仅仅因为别人的幸福妨碍了我们的幸福,我们就去破坏他的幸福,仅仅因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对我们同样有用或更加有用,我们就夺走这些东西,或以牺牲别人来满足人皆有之的我们的需求,以使自己的幸福超过他人幸福的任何行为,都不会得到公正旁观者的赞成。” 我们追求财富,是因为我们需要生活,饥思食、渴思水、冷思衣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是需要的。人人都有在自己国土生存下去的基本人权。这一点我们都可以做的到。但是,我们的要求远不如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财富,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家庭和很多很多东西。这些物质的满足似乎都是靠金钱来获得的,于是我们就死命的去挣钱,去创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是还不够,我们想要挣的更多,我们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于是,很多人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道路上却越走越偏。当足够多的财富摆在你的面前,你只要放弃心中的道德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很多人就把持不住了。像三鹿奶粉事件,三聚氰胺的添加对人体是有害的,可是为了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企业的利润。这些个企业老总就背弃了对顾客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信条,为了一己之私铤而走险。在“德”之路和“富”之路的选择中,毅然的走向财富,最终断送了自己企业的未来和自己发展的前途。贪欲过度也会产生痛苦,所以说,我们一方面应该在市场经济中遵循亚当·斯密“一直看不见的手”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遵循亚当·斯密关于社会伦理学中所说的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幸福之上。也只有遵循了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内心才能够得到安宁。

有时候“德”之路和“富”之路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富人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美德的要求赢得社会更广泛的赞誉;美德之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赢得更多的财富。就如斯密所说,“对于中下层平民百姓来说,追求美德和追求财富(如果不是不合本分的痴心妄想)的途径几乎是一致的”。我们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诚实经营,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时候,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工作越做越好,工资越来越高,自我满足的幸福程度也就越高。能力与工资相匹配,付出就会有收获,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讲是都是合理的。但是如果面临“德”之路和“富”之路必然要选的话,你就选择自己的良心吧,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过得更加幸福。

综述,在基本的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之后面对“德”之路和“富”之路的选择,我们应该更多的注重自己的美德、更多的关心去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德”“富”双收,做一个既富裕又具有美德的良好公民。

参考资料:1.《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著

2.《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在读书之初,我先是仔细的看了老师的要求:“准确的提炼原著”,所以我本着小心谨慎的心态开始了阅读。没有急急躁躁的直接翻开就读,而是先看了看书后的一些......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读完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5篇]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亚当斯密留给后人的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作者毕生倾注极大心血修订出版了六次。读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5则范文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学生姓名:范雅坤 专业:证券与期货专业学号:40904646- 1 - 目录一、《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内容以及全书论证体系......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的时候就要去享受,坏的时候要不就改变,要么去顺从。——狄更斯《双城记》 人们都希望美名远扬,赢得尊敬,害怕......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是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的著名作品之一,后人有评论它的实际价值和地位与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的《国富论》不相上下。在这本......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重要,其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十本当代畅销而肤浅的经济学教材。它实际上为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奠定了伦理基础。 在斯密那个时代经济学是不存在的,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