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总是与其他人有各种接触或交往,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双方又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其中的一种,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早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就已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医生治疗手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医生竭力救治,病人尽力配合,打败医患共同的敌人—疾病。
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不应该有矛盾发生。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与健康、文明与进步。医生和患者之间矛盾日益显露,人们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受不起气、遭不起罪而苦恼和抱怨,甚至是愤怒、控诉,于是“医患矛盾”问题也日益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我县医患矛盾的现状
我县现有二级医疗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8家,厂企卫生所10家,个体诊所10家,农村卫生所82家。近几年来记录在案较大的医疗纠纷有12起。其中发生围攻医院的有2起,民事诉讼4起,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医患双方协调解决的6起。
二、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方:
所谓的“医方”包括医务人员和医院两个方面。
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医德问题。有些医务人员道德水准低,经受不住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开“人情方”,收“红包”,吃谢礼,更有甚者暗示患者索要好处,把本职工作作为社交的手段,把勒索患者视为理所应当、见怪不怪的事情,置自身的职业道德于不顾。
其次,是态度问题。虽然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救治,但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每天面对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工作的疲惫和性格的差异使得有些医生难以做到微笑服务。面对看病心切、焦虑急躁的患者,医务人员也容易与患者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或者出现对待患者态度“生、冷、硬”、疏忽大意的情况,从而引发“医患矛盾”。据调查约有1/3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服务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所致。
第三,是机制问题。我国的多数医院依然是以药养医.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往往为患者“开大方”、“开花方”、开贵方”。这种处方上的不正之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降低了医生的地位,损坏了医院的名誉。患者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不公正对待产生反感,从而引发“医患予盾”。
第四,是医术问题.高新设备的引入,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相对降低了医生诊断难度,这也使得有些医生滋生了懒情思想,过度地依赖医疗设备,降低对自身诊断能力的提高,追求“大撒网”式的辅助检查排查方法,这也成了一些医院常采用的诊断手段。这些检查解放了医生却增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使患者的心理、身体受到了不必要的损伤。
从医院方面来看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医院内部管理问题。医院的许多内部规定不尽合理,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得不到尊重,医院对院内不正之风缺乏管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有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却为了本医院的声誉而偏袒医生。
二是国家政策方面的问题。国有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国家拨款和以药养医,然而国家对医疗卫生的发展与建设投入不足。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医药价格偏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看不起病的现象。
患方:
从患方角度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患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也开始觉醒。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的完善使得国有医院、私有医院站在平等的竞争舞台上,患者就医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消费价格与服务质量。因此,患者对于花了钱还治不好病的事情不再埋单。
第二,随着广大公众卫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对于医生的诊治方法不再一味地盲从,甚至会产生质疑。患者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时并不能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调查表明在医疗纠纷中,很多情况是病人或家属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而医生又没能及时告知患者,从而引发一些“医患矛盾”。
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提高,患者把自己也视为消费的“上帝”,要求医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所以有些患者稍有不满就对医务人员耍态度,或者故意扰乱医院的公共秩序,使得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三、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大力弘扬无私精神,增强其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作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同时重视正面典型的榜样作用,适当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做到依法行医。要针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要把医德医风的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奖惩紧密结合起来,使医德医风与工资、评优、晋级、晋职挂钩,对医德医风问题严重的医务人员给予警告、取消资金、降级、降职、停职,甚至辞退的处罚。国家也要逐步健全立法工作,使医患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调整。
三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减轻其发展压力。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的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一是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做到医务公开,把主治医生、药品名称、药品价格公开公式。
二是加强医院制度建设。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是加强奖惩机制建设。切实把医务人员的职责与服务水平挂起钩来.做到奖罚分明,从而增强其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诊疗护理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鼓励多元办医和引入竞争机制。
二是对公立的医疗机构,国家要给予足够补贴,政府指导医疗服务价格,并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改革流通体制,减少药品周转的附加值,提高药品流通的透明度。
三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受益群体,加强医疗保险中医疗责任险。可根据医务人员岗位风险大小不同分别设立的,如果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由受害人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要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人们参加医疗保险。同时还要监督医生,如发现医生开了不该开的药,做了不该做的检查,保险公司拒付医药费。
总之,“医患矛盾”不是短期形成的,它的消解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医患关系中的矛盾、纠纷是由多方面因素促使形成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功利化趋势、商业化趋势、物化与非人格化的趋势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科技手段的进步有关,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需要国家、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需要医务人员自身医德医风的提高,也同样需要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我们期待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共同促进发展,共建和谐家园,使“医患矛盾’这块医生和患者的心病早日得到根治。
第二篇:某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某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某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09:0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某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某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2)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总是与其他人有各种接触或交往,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双方又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其中的一种,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早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就已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医生治疗手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医生竭力救治,病人尽力配合,打败医患共同的敌人—疾病。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不应该有矛盾
发生。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与健康、文明与进步。医生和患者之间矛盾日益显露,人们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受不起气、遭不起罪而苦恼和抱怨,甚至是愤怒、控诉,于是“医患矛盾”问题也日益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我县医患矛盾的现状
我县现有二级医疗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8家,厂企卫生所10家,个体诊所10家,农村卫生所82家。近几年来记录在案较大的医疗纠纷有12起。其中发生围攻医院的有2起,民事诉讼4起,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医患双方协调解决的6起。
二、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方:
所谓的“医方”包括医务人员和医院两个方面。
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医德问题。有些医务人员
道德水准低,经受不住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开“人情方”,收“红包”,吃谢礼,更有甚者暗示患者索要好处,把本职工作作为社交的手段,把勒索患者视为理所应当、见怪不怪的事情,置自身的职业道德于不顾。
其次,是态度问题。虽然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救治,但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每天面对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工作的疲惫和性格的差异使得有些医生难以做到微笑服务。面对看病心切、焦虑急躁的患者,医务人员也容易与患者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或者出现对待患者态度“生、冷、硬”、疏忽大意的情况,从而引发“医患矛盾”。据调查约有1/3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服务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所致。
第三,是机制问题。我国的多数医院依然是以药养医.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往往为患者“开大方”、“开
花方”、开贵方”。这种处方上的不正之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降低了医生的地位,损坏了医院的名誉。患者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不公正对待产生反感,从而引发“医患予盾”。
第四,是医术问题.高新设备的引入,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相对降低了医生诊断难度,这也使得有些医生滋生了懒情思想,过度地依赖医疗设备,降低对自身诊断能力的提高,追求“大撒网”式的辅助检查排查方法,这也成了一些医院常采用的诊断手段。这些检查解放了医生却增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使患者的心理、身体受到了不必要的损伤。
从医院方面来看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医院内部管理问题。医院的许多内部规定不尽合理,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得不到尊重,医院对院内不正之风缺乏管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有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却为了本医院的
声誉而偏袒医生。
二是国家政策方面的问题。国有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国家拨款和以药养医,然而国家对医疗卫生的发展与建设投入不足。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医药价格偏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看不起病的现象。
患方:
从患方角度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患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也开始觉醒。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的完善使得国有医院、私有医院站在平等的竞争舞台上,患者就医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消费价格与服务质量。因此,患者对于花了钱还治不好病的事情不再埋单。
第二,随着广大公众卫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对于医生的诊治方法不再一味地盲从,甚至会产生质疑。
患者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时并不能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调查表明在医疗纠纷中,很多情况是病人或家属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而医生又没能及时告知患者,从而引发一些“医患矛盾”。
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提高,患者把自己也视为消费的“上帝”,要求医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所以有些患者稍有不满就对医务人员耍态度,或者故意扰乱医院的公共秩序,使得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三、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大力弘扬无私精神,增强其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作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同时重视正面典型的榜样作用,适当提高他们的
第三篇:医患矛盾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
医患矛盾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
近几年来,各地医疗纠纷冲突案件不断增加。不少地方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演变成暴力事件,医患之间冲突已经成为一场两败俱伤的对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那么,医患之间纠纷冲突不断升级的成因为何?其防范对策何在?本文结合我市实际,试作一些分析。
一、医患纠纷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医疗纠纷升级为暴力事件的现象。众多事例有力地说明当今的医患关系存在许多不和谐,患者就诊心存疑虑,医生行医如履薄冰,医患双方诚信的缺失,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影响。就我市市区而言,医患纠纷呈以下特点。
(一)数量逐年递增,参与人员众多。近年来,医患纠纷冲突有加剧的趋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机构的外部环境也日益恶化,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外省、市发生的医患激烈冲突的个案教训十分深刻。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08年,盐城市区先后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冲突事件14起;2009年,发生21起;2010年24起;今年已发生9起。患方聚集人员众多,最多的的达到近千人围观。
(二)表现形式激烈,目的利益化。患者家属普遍采取了“三不、一闹”的态度,即:不鉴定、不尸检、不起诉、闹事。大多通过在医院公共场所停尸、纠缠围攻医护人员、围堵医院大门、拉横幅、设灵位烧纸、祭拜等方法,引来大量群众围观,大造社会
进行了调研,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致使医院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目前医院运作经费仅有5~7%是来自国家,有的公立医院甚至这个数也不到,其他的就需要医生们各显神通多看病人来增加收入,为了生存一些医院采取一切手段鼓励、刺激医生多看病人,医生奖金和业务量挂钩,在这种体制下,医生不可避免地要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二是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因而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三是现有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处理医疗纠纷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医疗鉴定周期长、费用高,鉴定人员多数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内部职工,病人家属不信任,提出的要求和行为往往是合理不合法。公安机关在处臵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易受冲击,调查取证难,且处罚依据单一,缺乏针对性。
四是媒体的负面炒作。在医疗差错事故高额赔偿的案例处理过程中,媒体抓住矛盾,为了吸引眼球和轰动效应,不良炒作,不顾社会影响,将负面无限放大,对医患关系紧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来自医疗机构方面的原因
一是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医院医疗质量存在隐患,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
费时、费力,成本又高,结果还很难预料,所以有了医疗纠纷之后,患方容易采取过激行为,大闹医院,致使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通过“医闹”迫使医院作出让步,息事宁人。
二是部分患者认识上存在误区。患者将就医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无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有些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是花钱看病就应该治愈,有的是道听途说,认为患者是走着进医院的,怎么躺着出去了,根本不听医生关于病情变化、发展的解释,产生不满情绪,在医院闹事。
三是个别人员无理取闹。目前,社会上个别人认为,国家和政府为了社会稳定,对一些群体性事件不敢果断处臵,因而有理就闹,无理也要取闹,通过群体闹事造势,向医院、政府施压,进而达到个人的经济企图。尤其近年来,出现了“职业医闹”,专门寻找医患纠纷,帮助患方将事态扩大,寻求经济回报。
三、化解医患纠纷的对策措施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行业,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新形势下必须正视解决客观问题。为此,我们就医患纠纷冲突防范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正常的宣传教育与适当的舆论引导机制
开展教育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防范医患纠纷冲突的基础。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医务人员和病人及病人家属都是共同抵抗和消灭疾病的的合作伙伴,病人离不开医
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医疗机构要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切实解除患者的病痛。
(四)发挥第三方调解机构作用
医疗纠纷是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纠纷发生后当事双方特别是患方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处理问题不理性,稍有不妥就会导致矛盾激化、事态升级。第三方调解人员的介入,可以运用心理学、医学、法律知识和纠纷调解技巧向患方做工作,将纠纷从医院内转移到第三方进行处理,弱化冲突情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为医患双方搭建一座平等沟通、和谐对话的桥梁,提供一个缓冲矛盾的平台,将医疗纠纷纳入到一个正确、及时、合理、合法解决的途径上来,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五)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应制定医疗风险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由医疗机构固定保险费、医务人员个人风险基金和病人自愿购买的保金三部分组成的责任保险费,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赔偿资金。赔偿问题常常是医患矛盾的关键,医患纠纷的经济赔偿由第三方决定赔偿数额、负责支付。这对于缓减医方压力、快速解决纠纷、减少医患之间冲突发生有直接作用。
(六)建立政府干预机制
第四篇: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我局安排专门力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就我市医患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全市医患关系基本情况
(一)卫生系统干部基本情况和医患关系现状 我市共设医疗卫生机构26处,现有干部职工2124人,现有人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医患关系不和谐。从社会公众对医疗界的反映和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一方面,患者怨声载道,抱怨支付了高额医药费;另一方面,医生叫苦,自己在承担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加之各地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致使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信任度很低。
(二)医患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
总结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2.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冲突及恶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赔款额越来越高。3.医疗纠纷易于引发社会的反应,医疗纠纷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更加容易转变为社会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 一是体制因素。在现行的体制下,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医院服务的外部环境是市场,采购耗材、药品、设备和器械,维持医院运转的水电气暖均需购买,是典型的市场行为,医疗服务需要计算成本、追求经济效益、要取得合理报酬。医院本身也不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我市的公立医院均为差额拨款单位,为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院不得不“逐利”、“赢利”,这与患者强烈要求医院的“公益性”相互矛盾,导致面上医患关系不和谐。
二是医方因素。1.医务人员的服务方式,在诊治的过程中,患方不仅需要好的医疗技术,也需要较满意的服务。2.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敬业精神和责任心。3.医患沟通时的语气、态度和方式方法。4.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滞后,医疗服务总供给压力加大,医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一些医护人员服务过程中态度生硬,医患间潜在的危机随时升级。目前,我市公立医院共开放床位1414张,执业护士542名,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69名,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建设全部完成后,床位数将达到2124张,按照卫生部“到2015年,床护比不低于1:0.6、医护比达到1:1-1:1.2”的要求,我市还缺执业护士733名,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06名。
三是患方因素。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实际上就医疗工作 而言,仍有许多疾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而每一个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治疗的效果。2.就医感受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以前的患者只要治好疾病或减轻痛楚就满意了,现在的患者更注重就医感受,希望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治疗并痊愈。此外,一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患者还对就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是社会因素。1.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社会转型时期,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加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使得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心理、社会矛盾的表达处和转嫁点。
二、存在问题和成因
医患关系紧张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不足及改革滞后的医疗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造成的。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经济补偿机制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较为落后的医疗服务,国家将医疗卫生服务推向市场,允许药品在一定额度内加价来作为医院的补偿。直到目前,各级政府每年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仅占医院总收入一小部分,剩余部分主要通过药品利润获得,而加价部分最终由患者承担,这就将医患双方利益对立起来。实际上,医患双方 并非是先天的利益冲突双方,他们存在共同的目标即把病治好,但双方在面对经济利益时,医疗机构要强调成本和利益,而患者要考虑负担能力,这使双方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从我国的人口分布看,70%人口分布在农村,30%在城镇,但卫生资源则80%在城市,只有区区20%的有限资源在农村。农村医疗资源缺乏,群众都涌向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每天都超负荷运行,患者为能看到病不辞辛苦,医生护士每天也疲于应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医患之间关系紧张。
三是医药价格“虚高”。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出于利益诱惑,在申报药品成本时如果虚列成本、多计费用等,物价部门难以发现,导致不少药品价格远高于合理水平。对此,近年来国家尽管多次强行降低药品价格,在基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期待仍有差距,较突出的现象是一旦国家降低某个药品的价格,制药企业就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应付,先是停止销售,继而改换名称和包装,将其作为新药重新定价。加之,在以药养医的环境下,医院以各种方式激励创收,以此获得更高的利润。药价的“虚高”和用药的不规范成为了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四是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个别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德医风缺乏、服务态度差及技术水平低等也是诱发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个别医务人员不重视医患 沟通,在诊疗过程中“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个别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娴熟,对病情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引发患者不满;个别医务人员缺乏医德,服务态度生硬,对患者进行过度诊断、过度医疗。
五是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规范与监督医疗卫生服务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尽管2002年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毫无疑问,法律是解决医疗纠纷最权威的方式,但目前老百姓普遍厌恶繁杂的诉讼程序,更有甚者避开法律途径,取而代之的是“闹”的方式,甚至使用暴力解决,波及全国的“医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一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政府要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握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在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上来,减少医院因生存发展需要被迫“找米下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坚持走以人才、技术为核心资源的发展道路,加快人才培养与建设,按照缺编人数,逐步加大大中专毕业生招考力度,分3-5年的时间 将所需增加的医务人员逐渐补齐,缓解医务人员缺乏的现象。强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和创新,切实强化医院管理,为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建设,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创新医疗业务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创新人才管理培养机制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突出社会效益原则进行内部报酬分配;创新医院“和谐医患”文化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转变医务人员服务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实现全程优质服务。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的新体制、新机制。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臵、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制定全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臵的具体办法,明确社会各方的责任,争取在第一时间参与纠纷的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要积极探索把第三方调解机制引入到医患纠纷处理中,组建一个既懂专业知识又超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机构,增加医患纠纷处臵的公平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赢得医患双方对处理结果的认可,从而建立起医患纠纷处臵的新机制。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支持。医患关系和谐与否,涉及医患双方,单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社会各界能够全面正确的理解医生这一职业,对医护人员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职业给予充分理解,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 定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了解真实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第五篇: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8日发布的一份“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内地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不到二成,仅为19%。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
“近八成的医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说,中国医师协会对北京、河北、广东、海南、云南、甘肃等11个省市的6000余位各层级的医师进行了执业状况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城市的一级医院和乡村医院工作人员对执业环境的满意度最低,分别仅为11.46%和5.44%。“若不加大基层和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问题会成为影响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殷大奎说。
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北京近三年共流出两千多名医疗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在国外,医学是精英教育,最好的学生报考医学。但在国内,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得不到相应尊重。医务人员待遇相对低。在西方国家,医学生刚毕业最起码比工科学生薪水要高20%-30%,但这个情况在中国不存在。
在中国内地,报考医学专业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少。近10年中国内地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调查中,几乎无人选择医学,考生们最热衷向往的专业是――经济管理。“在这点上,很多发达国家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殷大奎说。
殷大奎分析认为,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内地医师执业环境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的趋向,医师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有五成五的医师认为社会对他们存在偏见。另外,媒体的负面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医院场所内针对医务人员暴力行为的发生”。
中国内地医护人员不愿从事医疗工作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医疗工作者认为他们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与老师相比,医生没有两个长假,值夜班还是常有的事。每次上午出门诊,中午不能吃午饭延时工作到下午也是经常的事。”许多医院的医生常常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抱怨。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镜说,在美国,医生属于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的二倍到四倍。在印度,医生很受尊重,医生收入高地位高,普通医生每月收入也在2万美元左右。
在中国,医生的收入可能在社会整体收入中排名在中上水平,但中国医生的比较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医生的收入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95.66%的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
殷大奎认为,现在必须发出一种警告,医生执业环境恶化是医改的一大隐患,应该引起重视。“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卫生行政机关和全社会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