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1:0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第一篇: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磁铁 http://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愈显重要。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护理工作的经验.还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特殊的技巧才能,根据小儿特点实施适合患儿身心的整体护理。且要根据年龄阶段、小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患病或住院小儿不同心理反应,给予适当护理,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消除或削弱在精神或情绪上的不安.促使患儿早日康复。语言交流

住院儿童因各种注射操作带来的疼痛刺激,以及疾病带来的伤害性疼痛和各种令人不快的操作,如:

灌肠、导尿、插胃管、换药等都可导致患儿对护士的恐惧反应。因此,护士在进行每项操作前,语言交流尤为重要,在此时说明治疗操作对他的厉害关系,主动争取他们的合作,对婴儿或幼儿只要病情允许可以全身搂抱患儿,抚摸背部,消除患儿的紧张或恐惧情绪,不能认为他们无知而无须解释或进行恐吓、强制,以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技术认可

当孩子肉体受到约束的时候,对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成人高,患儿多数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情况下,较少吵闹、不配合,而多次穿刺不成功或进行令人不快的操作,往往

使婴幼儿产生逆反恐惧心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护士护理操作技术要精湛,使患儿疼痛降到最低限度,使患儿在精神上对医院不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行为要求

儿童生性好动,患病和医治疾病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活动,使儿童的情绪受到影响‘.感到不快,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护士在护理患儿时,可给予补偿性活动,如玩具、绘画以作安抚。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行为动作在小儿心灵上可留下很深的印象,护士的一切行为操作都要根据患儿病情、年龄阶段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家属配合孩子得了病,父母亲等家长往往对孩予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过去少有的同情与爱抚,在照料中放弃了教育性的要求,忘记了与弦子交往的正确心理原则,对儿童的心理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对护理治疗工作的要求更加苛刻.护士的言行都会影响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因此,在治疗操作过程中,护士既要做好儿童的心理护理,又要家属理解护理治疗工作的重要性.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向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各种令人不快的操作的必要性.使家属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护哩治疗工作。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以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疾病的转归和病情发展,、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患儿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能注意心理护理,可以避免对患儿的不良刺激,使患 L积极接受

治疗、护理,纠正某些不良情绪.改变患儿的不良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2016浅析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析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心理护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否正确运用心理引导,这往往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要善于进行心理引导,解决病患所面临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心理引导,心理特征,引导方法,注意问题

一、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心理引导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语言

在交谈中多用安慰、鼓励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不吉利的词语;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胆汁型的病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抑郁型喜欢慢条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多血型的病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胆汁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二)为病人护理时要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对于胆汁型的病人而言,在护理时就应该多采用商量性语气,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人,令病人反感;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他们一般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多用安慰性的语言外,还要注意不能流露出事不管己的态度等等。

(三)灵活应对谈语的内容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时都应要使用婉转的语调来尽可能满足病患问题。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汁型的病人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之,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就尽量不要直接拒之,更要耐心解释和疏导,并可以根据情况把谈语的内容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四)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无论是何种气质的病人,都要避免对他们使用伤害性语言。特别对于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上述类型病患的伤害性语言刺激,很易引起或加重此类病患的病情。

总的来说,心理引导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也是一种护理的手段,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应用心理引导的各种方法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用美好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心理引导手段来辅助技术护理,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得到全面康复。护士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心理引导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心理引导这项工具,在与病人的接触中促进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从而达到增进病人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共治的目的。

第三篇: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32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0例,其中前者采用普通护理方法,后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10例,占68.7%,治疗组158例,占98.7%,满意度有很大提高;护理质量考核中治疗组(96.5±1.29)分明显高于(78.3±2.16)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增进了护患的关系,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 优质服务;儿科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208-01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注重护理的多元化和人性化[1]。近年来,个性化优质护理的医疗理念已初具雏形并应用在妇产科、泌尿外科、肿瘤科等。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及身心的特殊性,临床调查分析普通护理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及护理满意度不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融合护理干预手段的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其疗效及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2013年间儿科住院患者320例,类型包括:新生儿黄疸55例,支气管肺炎者120例,感染性腹泻者7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症者70例;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年龄0~28天,平均(15.38±0.53)天;体重2.8~6.1kg,平均(4.85±0.46)kg;两组手术患者的年龄、体重、及疾病类型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方法

1.2.2 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1.2.2 对照组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1)为患儿提供优越的住院环境:聘请专业设计师在室内为患儿创建漫画式病房,具体内容包括-单独的儿童活动区,在病房墙壁上可点缀些动物或者花草图案,每间病房配有电视专门播放儿童节目,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消除患儿对疾病的恐惧和害怕,专业定制床单和被褥,改变传统住院的白色,以彩色和花色为主,护理人员的工作服统一定做成粉红色,使患儿感到更亲切。在病床前设置“温馨提示卡”,把每位患儿的注意事项写清楚,也可以写祝福语,更加方便于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实施。(2)加强团队凝聚力,规范护理服务。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宣传礼仪文化,提升护士能力的同时增强整体形象,修养护理人员的道德品格,培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的关心患儿,采用多微笑多拥抱的态度,耐心与家属进行沟通,讲解疾病治疗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认真和家属配合,创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3)加强护理三基三严培训,抽取有资历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定期授课,由护士长进行考核并实行奖罚制度,对不合格者单独进行指导,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引进新信息,组织护士多听讲座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上,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个人的模式,提高护士的责任心;(4)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时刻为患儿着想,从患儿问题出发,提供全程周到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儿及家属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每月可评出最佳优秀服务护士进行鼓励,增强护理人员的上进心;(5)完善后期设施,成立后勤保障组,专门负责领物、、陪检查、送标本、取报告,可节余护理人员的时间,以便专心学习和护理患儿。另外,科室配备如沐浴盘、小儿推车、雨伞及微波炉,更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

1.3 统计学方法[2]数据使用SPSS15.0来统计,资料应用VFP7.0来整理数据。计数资料x2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情况见表1。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是医院的核心部分之一,护理服务水平高低直接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3]。因此良好的护理模式一方面增进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对疾病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10例,占68.7%,治疗组158例,占98.7%,满意度有很大提高;护理质量考核中治疗组(96.5±1.29)分明显高于(78.3±2.16)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有效护理模式,在全面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得到了社会一致认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温贤秀,孟宪东,杨俊华.优质护理对护理科研工作的推动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189-191

[2] 陆浩,张华,李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7(16):121

[2] 朱雅芝,姜东九.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思考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33-34

第四篇:儿科护理

婴儿每日需要水量:150ml∕kg,每三岁约减少25ml∕kg,成年人每日需要40到45ml∕kg 母乳喂养的优点:1.满足营养需求;2.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母乳,婴儿可以获得免疫因子,增加自身的抗感染能力;3.哺乳方便易行,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感染,省时方便经济;

4.促进情感交流,哺乳过程是一种潜在的母子心灵的沟通;5.利于母亲恢复

每次哺乳的时间约为15至20分钟。

婴儿生后4道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增加辅助食物,一般与生后10到12个月断奶,遇炎热季节或患病可适当延迟,但不宜超过1岁半。断奶≠断乳

添加辅食顺序:1~3个月 汁状食物;4~6个月 泥状食物;7~9个月 末状食物;10~12个月 碎食物;

正常足月儿外观特点: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肌张力,皮肤红润,乳房可扪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 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律,频率较快,40次∕分左右,主要靠膈肌运动,以腹式呼吸为主。2.循环系统 ①脐带结扎,胎盘脐血循循环终止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血管阻力降低,肺血流增加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功能性关闭④由于氧分压增高,动脉导管收缩出现功能性关闭,新生儿心率波动较大,100~15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3.消化系统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已发生溢乳和呕吐,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粪,约2~3天内排完,呈墨绿色,若24h还未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及消化道畸形。4.血液系统由于新生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的亲和力,不易将氧释放到组织,所以新生儿缺氧时紫绀不明显,足月儿刚出生时白细胞较高,第三天开始下降,由于胎儿肝脏维生素k储存少,凝血因子活性较低,故生后常规注射维生素k1。5.泌尿系统新生儿一般生后24h内排尿。6.神经系统 足月儿出生时已具有原始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允反射、握持反应、拥抱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新生儿巴氏征、克氏症、佛斯特正阳性属正常。7.免疫系统 胎儿可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免疫球蛋白IgG,如荨麻疹有免疫力不易感染,而免疫球蛋白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8.体温调节主要靠棕色脂肪的代谢。9.能量、水和电解质需要量。

正常足月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2)生理性黄疸(3)乳腺肿大 生后3~5d,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一般生后2~3周内消退(4)“马牙”和“螳螂嘴”(5)假月经(6)栗粒疹

正常足月儿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呛奶呕吐有关。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 与新生儿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有关

正常足月儿常见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维持体温稳定(1)保暖(2)新生儿室条件 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每张床最好拥有2.5㎡的空间,床间距60cm以上。3.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因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有分泌物应用3%的双氧水棉签擦拭,0.2%~0.5%碘伏棉签擦拭,有肉芽的应用硝酸银烧灼局部(3)做好皮肤护理 每天沐浴一次4.合理喂养 做好预防接种 5.确保安全 6.健康教育 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宣传有关母婴保健的知识 新生儿筛查 早产儿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3.自主呼吸受损 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早产儿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 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2.合理

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3.维持有效呼吸4.密切观察病情5.预防感染6健康教育 7.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窒息病因:(1)孕母因素:母亲患心、肾疾病,慢性肺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感染,妊娠高征,孕母吸烟或吸毒,孕母年龄>35岁或<16岁。(2)胎盘和脐带因素:如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如脐带扭转、绕颈、打结、过短、脱垂、畸形等。

(3)胎儿因素 早产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有呼吸道形者,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等,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4)分娩因素: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胎头吸引不顺利;产程中的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等。

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

评分标准

体征

皮肤颜色

心率(次∕分)

弹足底或插鼻管

反应

肌肉张力

呼吸 无反应 松弛 无 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 四肢略屈曲 慢、不规则 四肢能活动 正常、哭声响 0 青紫或苍白 无 1 躯干红四肢青紫 <100 2 全身红 >100 生后评分

新生儿窒息的治疗要点:1.预防及积极治疗孕母疾病2.早期预测3.及时复苏 按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 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博出量 D.药物治疗 E.评价和环境(保温)4.复苏后处理

新生儿窒息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自主呼吸受损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2.体温过低 与缺氧有关。3.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1.复苏(1)复苏程序: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A通畅气道 在生后15~20s内完成 B建立呼吸 C恢复循环 D药物治疗(2)复苏后监护。2.保温 3.家庭支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1.缺氧 围产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围产期窒息是主要原因。2.缺血 心跳停止或严重的心动过缓、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1.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颌可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上述症状一般24h内明显,3d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可出现惊厥。拥抱反射和吮吸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症状在生后24h到72h内明显。可留有后遗症。3.重度 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底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重度患儿死亡率高,存活着多数留有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缺氧缺血致呼吸中枢损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呼吸衰竭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缺氧缺血导致的后遗症有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措施:1.给氧 2.监护 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1)降温(2)维持(3)复温(4)检测4.早期康复干预

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要点:1.止血 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卡巴克洛和立止血等

2.镇静、止痉 选用地西洋、苯巴比妥等 3.降低颅内压 有颅内高压者可选用呋塞米 如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等可使用甘露醇 4.与应用脑代谢激活剂 5.外科处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 2.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严密观察病情 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 2.合理用氧 3.维持体温稳定 过高者给于物理降温 过低者给予保暖措施4.健康教育

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感染与孕妇有明显感染有关,尤其是羊膜腔的感染更易引起发病;产时可通过产道被细菌感染;产后细菌可以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要点:1.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药足,一般应用10到14天。2.对症、支持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能力差、纳差及摄入不足有关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低给予保暖措施,过高给予降温,不要酒精擦浴,多喂开水。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4.保证营养供给 5.严密观察病情 6.健康教育 知道家长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清洁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约有百分之50到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到3天内出现黄疸,5到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到4周。

2.病理性黄疸 在生后24h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发展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1.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关措施,治疗基础疾病。2.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提早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3.保护肝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一起溶血的,黄疸药物。4.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5.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2.家长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如果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吮吸物理、纳差,耐心喂养,调整喂养方式,保证奶量摄入。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3.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等。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是主要病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治疗要点:1.复温是低体温患儿的治疗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2.支持疗法 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更具病人情况选择经口喂养或静脉营养。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3.合理用药 有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低 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

肿、水肿有关5.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DIC 6.家长知识缺乏 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措施:1

第五篇:儿科护理(定稿)

儿科护理

1.儿年龄分几期,是什么?

分为7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2.长发育高峰期?

婴儿期,青春期

3.外伤害高峰期?

幼儿期

4.发生免疫性疾病的时期?

学龄前期

5.长发育有哪些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

6.出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分别是多少?

体重:3kg身高:50cm头围:34cm胸围:32cm

7.岁时小儿的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体重:10kg身高:75cm头围:46cm胸围:与头围相等

8.算5岁小儿的体重、身高?

体重:5*2+8=18kg身高:5*7+70=105cm

9.乳喂养的特点?

满足营养需要、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心理发育、哺乳经济方便、有益母体健康

10.添加原则?

加辅助食品应该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11.主动免疫?

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12.被动免疫?

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13.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使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大于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一般情况良好

14.手足搐搦临床表现?

三大显性体征:惊厥、手足搐搦症、喉痉挛

三大隐性体征:面N症、陶瑟征、腓反射

15.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

16.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和假月经、“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栗粒疹

下载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就是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

    浅谈“情商”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运用

    浅谈“情商”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运用 陈 清 (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浙江 永康 321300) 摘要:本文从情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教师应重塑教师形象,整合学科价值,创设课堂氛围,更新教学手......

    儿科护理中应重视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中应重视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在儿科治疗护理工作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到,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

    浅论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解读

    浅析心理引导在护理学工作中的基本应用技巧 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唐菁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所谓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总结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总结 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6年儿科护理工作将围绕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把巩固“二级甲等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 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