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商,孩子成才的重要培养对象
情商,孩子成才的重要培养对象
一个情商高的人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都会占尽优势。不管是恋爱、婚姻、工作、人际关系,还是精神的享受等各个方面,其成功的机会和幸福感都会比别人多。很多事例证明:情商决定人生成败。在许多领域有成就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也没有较高的学历,但他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情商,最后也获得了成功。
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调查》节目中,曾经报道过湖南省华容县名噪一时的“神童”魏永康的故事。从小到大,母亲对魏永康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学习。魏永康在母亲“疯狂”的督促和智力训练下,6岁就已经完成了小学课程,13岁考上了湘潭大学,17岁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神童”,情商却极其低下。魏永康生活中的事情完全由母亲包办。他不懂得怎样跟周围的人交往。读研期间,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也不能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因而被学校劝退。
在魏永康的母亲看来,除了学习之外的很多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只有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从初中到大学,母亲一直陪读。上大学期间,母亲从来没有让魏永康洗过衣服,甚至洗头、洗脸、洗澡都是母亲帮忙。
魏永康在湘潭大学物理系的班主任曾这样说:“在同学中,魏永康总是显得极不合群,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或者一个动作——握手。礼仪常识他知之甚少,甚至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他很少主动和人打招呼。到我家来他从来不知道敲门,我去开门了,他一句话不说,直奔我摆电脑的房间。有一次,我们几个老师带他去拜访外系的一个教授,进门后他发现人家在看报纸,二话不说,就从人家手里拿过报纸,自顾自地看起来,我们在旁边都呆了。”
与人交往情商必不可少
与人交往是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魏永康不仅不懂最基本的交往常识,还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思想。同时,他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已经是大学生了还不会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一个“神童”,就算有爱因斯坦一样聪明的头脑,终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正是由于他在情商方面极其匮乏,才造成了他这样一个“神童”被退学的后果。
魏永康的情商低下,与他母亲的教育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可见,如果家长不重视对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可能成为第二个魏永康,甚至可能比魏永康还令人担忧。
传统的教育方式及观念,造成现在很多青少年往往是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高脆弱,一不小心成了“四高少年”。须知,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卓卷教育根据孩子目前所出现的状况,从美国引进一款国际化的增强孩子情商的课程,“超级心灵成长课”,通过科学、系统、全面、深入的心灵成长课程设置,让学员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一、培养忍耐力
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培养适应能力。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二、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三、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四、家长以身作则
别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做出良好的高情商表率。
第三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感商数简称情商也称为EQ,它包括主动性、同理心、心理调运能力、适应性协调付应变能力等。情面过个词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籍以提出来的。戈尔曼教授认为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最重要的”其它因素”占到80%。面这“其它因素”即包括在情商里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比智而更重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家任培养儿童的情尚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主动性的培养
所谓主动性,是自发自愿地参与是人内心的一种积极因素是与被动、惰性相反的。现在.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保护他们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困难,排除一切于扰.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性强、能力差,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他们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动手能力差。假如我们试图不把孩子当做父母的“私有则产”.而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发挥.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给他们下放应有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开始试图独立思考亲自操作并试图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家长切不可认为这是孩子们不听话相反,这正是孩子可喜的进步。应该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放手让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失败,去感受成功。在孩于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得当及时调控,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地教育他,和孩子同步成长。
二、同理心的培养
所谓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懂得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被人们认为“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通过让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比如: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将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捐给需要的同龄人,关心身边的小伙伴.尽自己的能力,从行为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送温暖;到社区敬老院参加劳动,开展“手拉手”活动等等。孩子们通过具体活动在感情上从同情他人到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这给孩子们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三、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觉得快乐而有的人则认为不快乐.要想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事物,去处理事物,就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就是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的过程对孩子来讲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它有赖于家庭教育的同步有赖于家长紧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培养方法的体现。例如:一名老教授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其它方面也非常优秀,然而立了重点大学后在众多的尖子生中难再独占鳖头他输了,但没有输得起、就因为考试分低学校要他留级,他就离校出走了。究其根源这与他没有得到父母亲的正确教育有关。在孩子心理出现障碍时家长应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和孩子谈谈心,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表现出对他的信任.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在苦恼中解脱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也有利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孩子从此会从个人名利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胸襟会更加开阔目标也会更远大这种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适应性的培养
家长应是培养和锻炼孩子生存能力的启蒙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其创设生存难题。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生活中减少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在小朋友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经常把孩子放在强手云集的大环境中(如参加各种过赛)去锻炼。这样既可克服骄傲心理.催其奋进,又让其在早期体验挫折,增强心理免疫力;父母亲结伴外出让孩子当一天家自理生活、学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而言)等等。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及各种能力的提高成正比例的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拓展此类知识如逆境一成长的事例和经验切实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告诉孩子世上是没有什么事情能把人难到的,井且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法疏泄消极情绪保持孩子积极快乐的心境激起他们独自战胜困难的勇气并教结合适的方注。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们心灵上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受教育中不单是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体验到在父母亲身边的温暖体验到天伦之乐而巨更是对信心意志、毅力、勇敢等倩感因素方面的培养。
五、应变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应变能力强的人做事倍成功率高,受人欢迎.让人们折服然而应变能力不是天就有的它必须要经过多方面的培养才能不断形成的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就耍时小孩子从小渗透应变能力的培养;父母上班去了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人来访,怎么办?孩子跟老人同住一屋,有一天老人突然病重孩子应该如何处理?等等。孩子对英发事件的处理,能极大地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临危不乱.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前些日子在一则报刊上报道了一个只有五岁大的外国小女孩,在一个大雪纷飞井且完全与外界失去通讯联络的晚上成功地帮助母亲分娩的新闻。看完这则新闻真使我惊讶,使我沉思:假如小女孩对意外情况只会哭、只会怕,后果将不可想象,所以培养应变能力刻不容缓。
有了这种应变能力遭到任何紧急情况都会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因,争取到最好的结果。所以说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能力,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总而言之,良好的家庭教育中里藏着巨大的情商因素的培养。如果我们的家长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日常行为规范上教育孩子,让孩子从高层次的家庭教育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一个个和谐、快乐、安宁的高素质家庭就会象雨后春笋般地涌出现来,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将不再遥远。
你也许想了解以下主题:情商的培养,幼儿情商的培养,如何培养情商,怎样培养自己的情商,怎样培养情商,小学生情商培养,孩子情商,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如何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怎样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培养孩子自信心,培养孩子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的爱心,怎样培养孩子的毅力,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四篇: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怎样培养孩子情商(图)
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培养忍耐力。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该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别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
第五篇:培养“高情商”孩子
培养“高情商”孩子
香港富商李嘉诚在出席给香港理工大学捐赠一亿港元的仪式上讲到,在他经商的经历中,有助于他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对他的成功起着很大作用的是“情商”。国内一些优秀企业老总在回答“当代大学毕业生最缺乏什么时”,他们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情商太低!
那么情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情商包含着哪些因素?我们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呢?
情商一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戈尔曼博士1995年在其《情感智商》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什么呢?情绪就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认识自身的情绪就要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情绪发展的复杂性,他们希望孩子总是开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闹,他们就会近乎神经质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其实,这样孩子就失去了体验更丰富的情绪的机会。研究者通常认为痛苦、快乐、兴趣、惊奇、厌恶、愤怒、惧怕、悲伤等8种基本情绪是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尽早体验并丰富这些情绪。有时候需要让孩子体验一下买不到心爱的玩具的失落,体验一下被小朋友拒绝的沮丧,体验一下被大孩子欺负的痛苦,体验一下等待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开始的焦虑,体验一下被成年人认可的喜悦,体验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紧张,体验一下被人嘲弄的郁闷„„
这一切体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熟悉和体验各种情绪,特别是那些负面情绪。
清明祭扫,带上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在亲人的引导下去体验悲伤。参加悼念活动的孩子,会被现场的气氛深深震撼,他们能够看到亲人的悲伤、同时又能看到亲人之间怎样相互安慰着从悲伤中走出来。经过这样的体验,孩子就会逐渐明白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不仅仅会情感丰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打碎东西是孩子经常出的差错,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欢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会哭的。溺爱孩子的家长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使劲跺脚,并说是这个可恶的“地面”把孩子给绊倒了,孩子也会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游戏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后,孩子哭一方面是因为打碎碗会给他一点儿惊吓,一方面是里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会遗憾,再者是他喜欢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会有些伤心。在一个小小的失误中孩子能体验到三种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如果我们用拍打地面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虽然 可以让孩子止住哭声,但这样一次体验负面情绪的机会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后当这样的事再发生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去抱怨“这个可恶的地面”,成为一个爱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的孩子。
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长没有必要马上做出反应,让孩子在地上趴一会儿、哭一会儿不会伤害到他的,家长反应越快孩子的惊吓感就越强,如果家长只是笑一笑喊他一声“宝宝没事,自己站起来”,孩子的惊吓就会很快消失,他会从母亲平静的声音里听出来,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当着孩子的面把它扫进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捡起来,告诉他“你喜欢这个小花碗,妈妈知道。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新的好不好?”在对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爱的东西的伤心会逐渐淡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教育的过程,这样也是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的很好的循序渐进的办法。
管理情绪的能力
管理情绪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方面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这里以孩子对于愤怒情绪的表达为例来说明。一些家长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不允许孩子辩解,不允许孩子哭泣,甚至连孩子表达出一些不满情绪都不允许。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或者是逆来顺受,或者是压抑郁闷,或者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以破坏纪律、破坏东西的极端方式发泄愤怒情绪,这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
恰当的做法是,当批评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辩解,让他讲出自己的道理,当孩子受到惩罚的时候,也应该允许他哭泣,也应该允许他不满、允许他愤怒。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收起那套师道尊严,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压制他。我们不是希望孩子没有愤怒,而只是希望教给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只有在不断的表达中,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表达情绪的合理的方式。
没有经过训练的动物看到食物就会扑上去,而人却不一样。人们的行动是在理智的指挥下进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绪的最好的开关。只要我们能够以极大的包容来教育引导孩子,他们就能够逐渐学会控制情绪。遇到高兴的事不会乐极生悲,遇到悲伤的事不会绝望无助,遇到愤怒的事不会冲动,能够通过等待、转移、调节的方式来化解负面情绪。
承受挫折的能力
这一能力是情绪管理的延伸。经常听到有孩子因成绩不理想而自杀,因老师的几句批评而自我伤害,因家长的误解而寻短见。更有一些优秀的孩子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郁„„这些惨痛的教训都表明,孩子们由于受到过多的呵护,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终害了自己,也断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乐。
呵护成了害人,事与愿违。家长要敢于让孩子们去磨炼,敢于让他们去面对失败,要让他们在不断的小失败中成长起来,培养起足够承受大失败的力量。就像一只在和风细雨中练习飞翔的鸟儿一样,要鼓励它迎着风雨前进。被风吹落后,它们应该马上再去振动翅膀,就这样在风雨中磨炼,最终去领受暴风雨的洗礼。
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联系,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绪,才能真正实现“知己知彼”。一个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观察父母情绪的变化。所以妈妈一定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很烦躁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很烦,我要安静一会儿,你先自己玩儿”。当你悲伤的时候,别看到孩子就马上擦干眼泪,你应该把伤心的事告诉孩子“妈妈最好的同学去世了,我很伤心。”当孩子递上一块纸巾的时候,你要欣然接受,并且认真地感谢他。经过这样的培养,慢慢地他就能成为一个为父母着想的孩子。
孩子必须知道父母有高兴,有悲伤,有失望,有愤怒,孩子应该看到一个情绪表达正常的家长,而不是一个只有快乐的单纯的家长。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负面情绪,有时甚至强颜欢笑。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情绪作假,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情绪,也使得孩子不会观察到你的情绪变化,最后变得冒失而无礼,不利于孩子对于他人情绪的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个人需要有朋友,因为有朋友才有快乐,才不会孤独。在工作中,一个人需要和其他人协作,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独角戏,善于协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了孩子更加快乐,我们就要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的作者老卡尔·维特给我们讲了一种“倾听的艺术”。他和妻子每天在儿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时间听他讲白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听儿子讲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叙述的过程中他逐渐习惯了反省自身,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这种“倾听”教育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卡尔·维特经常通过对孩子拥抱、抚摸传达爱的信号。对于某些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他还会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在纸条上,送给儿子。他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家人和儿子有良好的沟通,这不仅更加加深了对儿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会儿子怎样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培养儿子能够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老卡尔·维特的论述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训练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内部的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家庭中体会到爱、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使他成长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快乐的人。
美国一些小学已试验将“情绪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创造性地开始实施“情商扫盲”,开设的课程有实用心理学、交际技巧、情绪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愤怒、焦躁、忧郁等不良或消极情绪特受欢迎。统计表明,在实施“情商扫盲”的学校里,孩子们打架明显减少,课堂纪律更好,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称“生活在温暖集体中”,或“拥有了更多朋友”。
这让我们看到,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只要我们的家长都重视起来,我们就能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