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孩子成才技巧
批评孩子应注意哪些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第二篇:赏识教育孩子成才的孵化器
赏识教育——孩子成才的孵化器
今年的暑期培训中,有幸聆听了四位赏识教育专家郭东淦、曾桂安、周弘、区月晶的讲座,之后又细细品读了“赏识老爸”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其中提到的“花苞心态”、“全纳的爱”等理念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如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收获颇多。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种教育境界。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
信,全面发展的新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践行赏识教育:
1.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尊重本身便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和赏识。“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青少年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阶段,也是成长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而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面对学生的倾诉,认为没有意义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或者急于去反驳、批评、指正。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我们一定要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
2.激励学生----为学生喝彩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心理学家说,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且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我们都充满了惊喜与幸福,结果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不怕输,才能赢。若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只能使孩子害怕失败,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差异越来越大。“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期望他
们马上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赏识教育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赏识教育绝非某些人认为的只表扬不批评,其真正的精髓在于,变一分为二的平面思维为一种空间的思维,“凡是无好无坏,全在心态。”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突破,更是观念的更新,是生命的体验,是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希望在今后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这样一种全纳的爱能始终伴随着我,让我静静体验这心灵的解放与舒展。
第三篇: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家长培训授课教案
授课年级:六(2)班
授课时间:2010年4月28日
授课人:刘常忠
内容: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父母经常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不要偏食、不要尿床、不要哭鼻子、上学、收拾书包、洗脚、睡觉等等,父母都希望通过日常的一些要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这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却往往被孩子拒绝,有时因为被拒绝而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孩子会配合家长的要求,培养了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有的孩子不配合家长的行为,这时家长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哄、诱导、更有甚者命令、呵斥、责备、惩罚等等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虽然换来表面的服从,但这种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父母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要好好把握方法。
第一、父母对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否定孩子
比如:孩子刚学会吃饭的时候,可能饭米粒弄到满地都是,有的家长可能就要说:“看你把地弄得这么脏,以后要注意了。”还有的家长再说事情的时候,孩子没有听到,家长就会大声的说:“你是聋了吗?我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是吗?”等等一些日常小事,总是挂在嘴边说教,慢慢的孩子就不听从父母的要求了,形成我行我素,家长爱说什么说什么就不是不理,拒绝家长提出的任何要求。
第二、家长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
孩子在刚开始学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不是成人想象的那样好,但是,如果家长能够适时的给予鼓励,认可孩子的行为,这种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他们认为父母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从自觉中就听从父母的要求,配合父母的行动了。
第三、家长给孩子提出要求要明确,不要含含糊糊
孩子在刚懂事的时候,思维都受到影响,父母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达到让孩子理解的程度。不要说你把你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孩子不明白收拾是什么意思。就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殊不知,孩子没有分辨的能力,他不知道衣服放在衣橱里,玩具放在玩具箱里,书本放在书橱里。所以父母刚开始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告诉孩子,从小事中慢慢与孩子沟通,为以后和孩子正常交流打下基础。
第四、在做事情的时候,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说几件事情需要做,可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命令孩子去做,如果孩子选择了自己习惯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会为这件事情努力,达到家长的要求。
第五、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家长和孩子的观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家长以成人的眼光看事情,如果家长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自己变成孩子,这样,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就比较容易接受。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怎么样做好父母,是我们所有家长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作为父母:
1、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耐心引导孩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赞美。
3、给孩子正面的标签,不要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经常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最棒,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做事情热情。
家长只要做到了这几点,我觉得孩子会和家长敞开心扉的,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四篇: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这篇文章找不到作者了,是很久以前朋友发给我的,前两天我找出来发给一个孩子在学校总是被老师批评的妈妈参考,她说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也要学着正面鼓励孩子。所以就想发到博客和微博上让更多的开家长会挨训的妈妈们看到。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餵。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他儿子的名字在成绩较差的学生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一句鼓励孩子的话,能改变他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他的命运!一句挑剔孩子的话,能刺伤他的心灵,甚至毁灭他的生活希望!
第五篇:关注家庭心理教育孩子成才受益终身
关注家庭心理教育孩子成才受益终身
1月27日,我在嘉定区图书馆聆听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向世清博士所作的题为《不能不知的青少年心理特征》讲座,受益匪浅。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众多家长百谈不厌的话题。不少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的问题都是学校的责任了。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心理上的教育,这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一个孩子在校的表现取决于他(她)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有7大要素,分别是自信心、好奇心、意愿性、自制力、人际关系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要素都与情感智商有关。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当天在与向博士现场互动的时候,我的问题“怎样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结果,向博士说我有点“杞人忧天”了,因为我那个才8岁的女儿,能够坐在图书馆里听讲座,一坐就是一个半小时,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说到这一点,我也觉得挺自豪的,自去年暑假7月开始,我和女儿每周日下午都会来到图书馆听讲座,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最后,向博士还是给我支了招,教了我两个好办法。办法一是和孩子端碗比赛,各拿一只碗,顶在自己头上,看谁坚持的时间长,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每次1分钟,然后2分钟,一直坚持半小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和孩子每天在家走直线距离,看谁走得慢。这样长期训练的话,就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了。向博士说,孩子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这些都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提高的。而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这些往往和父母有关,孩子的习惯是母亲给的,性格是父亲给的,这无疑给我们做家长的上了精彩的一课。有时,我们往往会抱怨孩子动作慢、脾气差,其实,这些我们家长自己身上都有,也该是要检讨一下我们家长自己的时候了。
孩子在小学成长阶段要长成一个好的身体,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是人际品质初成阶段,也是非智力因素培育阶段,更是习惯养成阶段,通过智力方法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那么,这些基础将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关键,到时,你的孩子会有正向、阳光、积极、合作的心态;会有利索、高效、经济、合群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