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

时间:2019-05-12 21:0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

第一篇: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

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

初秋的监护室,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每到入秋天气骤冷,是各种老年病频发的时候,诸类的患者护理工作很繁重,也很杂乱。与其他科室的监护室相比,我们的体力活特别明显,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帮助患者翻身、吸痰!犹记得工作之初,我们这些女生,是多么的稚嫩,多么的不适应,受不得一点点的委屈。经过一件小事,使我我对工作、对患者更加细心,有责任心……

那是一个深秋,清晨的天气比往日显得更加寒冷。那个入住监护室已经50天的癌症晚期患者,癌细胞已经全身扩散,被病魔折磨的身体也消瘦的厉害。让人意外的是他神志很清楚,用力地握着一支圆珠笔,使劲攥着努力地写道:“求求你,快去叫医生来救救我,腹胀得受不了!"其实,这里的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知道,像他这种晚期的患者已经没有希望了,能用的医疗手段都用了,有疗效的药都吃遍了。他躺在监护室,不断祈求,不断渴望那渺茫的不可捉摸的希望,然而更多的便是失望。就算是想多见点阳光,呼吸室外的空气,那都是多么奢侈的愿望啊!有时候,不小心撞见他的一个眼神,我都会迫不及待地逃开,我害怕那种希望里带着绝望的眼神,太残忍,太痛苦!心脏会揪得抽搐……时间久了,内心在抗拒,不愿意去面对,每天看着他年老的妻子单薄、佝偻的背影,越来越憔悴的脸庞,浮肿的眼周,那已经被泪水洗过了多少回,内心忍受了多少痛苦的煎熬啊?我把他的要求告诉了值班医生,出于同情,出于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帮他做腹腔引流。抽出些腹水或许会减轻难以忍受的痛苦吧,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但我们只能满足,无条件地满足他所有的,不多的愿望。虽然结果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都知道,腹腔引流疼痛于事无补,并不会减轻他的痛楚,对病症的治疗也无实质性的效果。手术后,他突然用颤抖的双手举起大拇指,摆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他在微笑,很坚强的微笑。那一刻,心里感觉好酸,酸到无以言表。只得匆忙帮他把身体放好,给他一个他最舒服的睡姿,盖上被子,头也不敢回的离开了病房。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久了,但那日发生的事情,那么强烈的求生欲望、感激的眼神等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时常在我脑海呈现。谢谢你,也许我们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很繁重,但是,你们一个小小的肯定举动,已经足够温暖我们的心,消除我们所有的疲倦和委屈。在我们疲惫的时候,在我们厌倦的时候,在我们委屈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不是还有人看得到我们的认真,看得到我们的努力吗?所以一定要继续、坚强地走下去,既然觉得不幸,就要比别人更坚强!

第二篇: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故事

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故事

两年多的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积累了很多教学小故事,有时想起来还真叫人回味无穷呢。

早上,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李绍久又被扣分了,他今天又没带红领巾。”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无奈。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李绍久:“今天,你怎么又没带红领巾啊?”他高高地抬着头,脸一点儿也不红,眨巴着眼睛对我说:“我忘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扣分单都是拜李绍久所赐,我没少教育过他,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可丝毫不见成效,他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他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他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次找寻突破口,一定要把他这个顽固的堡垒攻下来。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想到他那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他:“李绍久,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他也会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他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他的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晚上,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于要实施计划了。第一步,我给李绍久的家长打电话,我早已深知他们特别溺爱他,我多次建议让他们对他的学习多关注一些,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都不肯对儿子进行一些劝阻,反而更加纵容。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们进行迂回战术,我告诉他们为了李绍久的形象问题,使他长得更加笔直,向他们提议给李绍久买个背背佳。因为他们特别疼爱儿子,他们也怕李绍久的身体长弯了,第二天李绍久爸爸就特意跑到临沂买了一个背背佳。当天,李绍久穿着背背佳来上学了,我的第二步就该猛烈地开展了,刚上课,我就表扬他:“同学们,快看李绍久,他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他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我在班上开辟了“纪律行为”板块,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减分。他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果然,在他刚穿上背背佳的兴头上,我又借机表扬了他,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他有进步并给他加了2分。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加了2分,他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在课间,我惊喜地发现,他拿着书本去向同学虚心请教了,我看到他对学习有了兴趣,我的心高兴的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的第三步开始了,在批改第一二单元考试卷时,我把他的作文少扣了三分,这样他就有了良的好成绩,当发到考试卷时,他特别兴奋,还一个劲的问同学,他那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是怎样的呢?要求同学给他讲解。从他课上和课间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在努力改变自己,他想成为一名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好学生。我读出了他的心思,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进步的速度真快,从合格线上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良好的行列。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他对我瞪着笑眯眯的眼睛,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要坚持的信心。当天晚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他的家长打去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他,让他勇追直上,千万不要松气,不要骄傲。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实现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的掌握与判断,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好像在斗智斗勇一样的有乐趣。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其实,学生也教会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处事。我将遵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原则一直努力下去。

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故事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教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有哪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哪些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

本科毕业之后,我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一名教师,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他们很好奇的内容的学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在最近这

一、两年我经常反思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去年在我生病期间,有两件事对我感触很大的。那天我脸色煞白地走进教室上课,班长站在讲台前对我说:“老师,你怎么啦,脸色很难看的,不是上数学吗?”我对他们说:“调课了,老师上完课去看病。”同学们听了马上安静下来,都睁大眼睛望着我。有的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自习。”有的说:“老师,你去看病吧,我们不会吵的。”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对我说:“老师,你不要上了,我们做大同步上的作业。”尽管那节课我的声音很小,是力不从心地上完那节课。但同学们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是我教他们一年多来纪律最好的一节课,平时那几个上课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在认真地听课,做笔记。看着这一幕,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从这些教育教学的故事中,我深刻领会到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把学生的行为都往好的方面想,同时把自己的想法跟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绝对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的。有了充满人性的教育,再加上爱的抚摩,那是一道多么亮丽的风景啊!

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故事

开学初,我就注意到新插班生李航天总是沉默不语,几堂语文课下来,都没见他举手发言,问搭班老师情况也是如此。不能老让这孩子这样沉默下去,为了尽快地让他开口,接下来上课时我就十分关注他,用最和蔼地语气去提醒他,他都无动于衷,于是我提高嗓门说:“李航天,老师叫你回答问题呢!”他才慢慢悠悠地站起来,一声不吭,我以为他没听清问题,再把问题重复了两遍之后仍不见他开口,而别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我内心有点发躁了,“你倒是说呀!”此时他还是一声不吭地盯着我。这孩子真没办法,每次作业做得很差,给他讲解,他似乎不乐意,满脸不悦,问他懂了吗,也不吱声,我气极了,心想:遇到这样以为孩子,真叫人头痛。放弃吧!脑海里闪着这样的念头,只是一刹那间又闪现出这样一句话:“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放弃一个学生对你来说只是班里的几十分之一,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少说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他,发现这孩子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思想品德还行,而且爱劳动。我心里一亮:对,就从闪光点着手。于是我拨通了他妈妈电话,向她说明了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他妈妈很着急,当我得知其母亲经常在他面前说他没姐姐优秀时,(他姐读初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经常得到老师,父母的表扬)我似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但需要家长的配合,他妈妈满脸欢喜,一个劲地点头说好。我决定让他妈妈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不能老拿姐姐比,把当天发生的开心事趣事说给妈妈听,让他感到父母真心地关心他,而不是在父母心中老不如别人的孩子,而我也在班上则时表扬他爱劳动,爱班级,让他渐渐感受到父母的痛爱,老师的关心,一个月下来,李航天同学上课不再沉默了,肯举手发言了,还会主动地问老师一些问题,然后礼貌地说声谢谢,他的眼中再也看不到不满了。

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故事

师范毕业那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我进入了一所村小教学,那是我刚参加工作,对教学充满激情,所以做什么都是兴致勃勃。我相信,而且相当有信心把学生教好。可当我第一次正式走上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教起来不是那么顺心如意,于是就对自己表示怀疑,“我难道不适合教学吗?或者说我根本就不会教学-------”经过短时间的思想争之后,我特意请教了学校里的老教师,结果他们都说:“不要把问题想得那么复杂,时间久了,你自然不会那么认为的。”听了他们的一番话就想,也许真是我太心急或者要求太高吧!于是又静下心来耐心地教导。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之后,学生的成绩才有了一定的起色,我的信心又找回来了。

在教学中,我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差生还是好生,我都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去教育他们。就这样,我和学生的感情日渐深厚,学生课余时候经常会去找我玩,我也很乐意跟他们去玩,那时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没有了以往的师生疏远的那种现象。我会让他们每个人都写上自己的梦想,然后贴在班上,我在上面写了“为梦想而奋斗”几个字。告诉他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等着自己长大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当初的梦想。就这样,他们每次看到墙上贴着的自己的梦想,都会跟我说:“老师,我一定会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的。”每当我听到学生这样说,我都很欣慰。其实不管他们以后有没有实现,我想只要他们努力就够了。

记得有一次,我一进学校大门,我班的班长就跑来问我,第一节课是什么课,我说:“是我上的。”她说:“太好了,老师,等下全班同学会给您一个惊喜。”我问:“什么惊喜?”她居然卖了个关子,说:“既然是惊喜,老师,我就不能先告诉你。”说完就回教室了。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班上。班上的一幕让意想不到。只到几个学生推着班上最让我头痛的一个学生来到我的面前,张开双手,只见他身上贴满了彩纸。每张彩纸上都写着一个字:祝老师天天开心,永远幸福。然后全班学生一齐喊着:祝老师天天开心,永远幸福。我顿时落泪了。此时的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接下来他们又让我看窗户,窗户上同样贴着彩纸,写着:祝老师永远快乐,心想事成。这时我已经被感动的一塌糊涂了。

我的教学故事平淡无奇,没有可贵的可供大家借鉴的教学经验,凭着我从无到有的教学热情,凭着我并不高明的教法,坚守着岗位,更有一种因为牵挂而产生的责任感在我心头:我与这群孩子都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想继续教他们,还有太多太多好的东西要跟他们分享,我很珍惜我这份来之不易的快乐与幸福。

第三篇: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小故事

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小故事

仁化县双峰寨中学李海

教书育人十几年了,所经历的各种事情数不胜数,特别是有些事情犹如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这里我想讲述一个简单而又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对我感触极深的小故事。

2006年的时候,我们响应科技教育局的号召,纷纷来到了各山区乡镇进行了一年的支教生涯。我来到了我的第二故乡:红山镇。之所以说是第二故乡,因为我99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被分配到了这里,在这里整整工作了三年,现在又回到了这里支教。

来到这里后,我被安排到教初二(1)班和(2)班的数学学科和做初二(1)班班主任兼初二级年级长。这些学生有个特点:聪明,调皮,极重感情。因为可能是初一分班的时候可能没有分配好,良莠不齐,导致有些班优秀的人特别多(初一3班),但这批人又特别调皮。为了对各学科更好地进行教学,也为了使各班主任更安心地管理,学校开学初根据上学期的成绩对这批学生再度进行了“均匀分班”的重组,所以各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被“打散”了,特别是3班。我这个班也分到了几个三班的,特别是班长和班干部中就有过半是以前三班的。这几个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表现出了极度的“与众不同”——上课迟到、旷课、随便乱换位置、与老

师顶嘴等等,为了教育好这批学生,我每天可以说是早起晚睡,可因为学生们对再次“分班”极度不满,尤其是以前初一3班的那些学生,所以导致我的工作一再滞后,管理上十分艰难,本年级的教学工作也一再受阻。面对这种状况,我想尽了各种办法,可效果甚微。甚至就差没有到“放弃”这一地步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了,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可毕竟还是使自己的心理比较平衡,一学期来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事情发生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晚上,明天开完散学典礼就可以各回各家了。这天晚上,我在宿舍里和几个同事在聊这次考试的情况,正聊得高兴的时候,突然有个电话打了进来,告诉我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初二级共有9名同学在第二节晚自习旷课!而且其中还有几个女同学。这个消息令我非常震撼,第一反应就是:最后一天了,这批学生搞什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后面经过对各班学生的询问,发现他们今天下午和以前一个同学(当时已不读书)在一起,而且我发现:这批人中,包括我自己班的班长在内,全都是以前初一3班的。怀着各种心情拨打完领导,家长的电话,我和内宿老师开始出外寻找,找遍了全学校,红山大街也给我们来回跑了几次,就连那和他们一起的离镇上3,4公里山路的那同学家,我们也跑了过去看,可是,这帮人还是踪影全无。

在我们的寻找中,时间来到了10点,10点是宿舍的第二次开关门时间,我跑回宿舍看,还是失望了!“这么冷的冬天,难道你们还敢在外面住宿不成”,我心里想着,可其实最担心他们出事,因为这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而且都是些才15,16岁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想了想,后面决定还是和宿舍老师再去趟那下午和他们一起的那同学家。经过10几分钟的车程,我们再次跑回了离镇不远的这个小村-----河树下。就在我们把车停在村门口的时候,我们耳边传来了在这时候极不相称的“欢声笑语”。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本该高兴,可我觉得自己着实高兴不起来。沉着脸,慢慢走到了那同学家的门口,我停在那一看,一大帮人围绕在那一大盆火焰四射的火沪旁轻声笑语,着实暖和!慢慢地,有人反映过来了,往门外一看:惊呆了!于是,全屋子的人也不声了!我黑着个脸,说了句:“这屋子好温暖,是不是都想在这过夜?”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压在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下来。

交代好宿舍老师先一个人骑车回校,我和这帮学生们走在这黑暗,寂静而又寒冷的山路上。学生们估计知道我在气头上,谁也不敢多说,一声不吭地走着。我在后面慢慢地跟着,跟着,突然,有个想法从自己心里冒了出来。走着走着,学生们慢慢地离开了我的视线,我掉队了。就要到达镇上的公路了。。我心里十分地郁闷:唉,这批学生,估计是改不

了呢!可就在我转过最后一个弯的时候,心里的那一丝不快,彻底地烟消云散了。几个学生站在那里,一直朝我走来的方向望去,“老师,我们在这等下你”。。一句话,让我感动了!

镇上回到学校的路上,心情舒畅了好多,学生们跟我作了各种各样的保证,但我心里最舒服的,还是这些学生,总算知道了为老师着想,为爸妈着想,为所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人着想。

第二学期的教书生活过得非常地开心,班里几乎没有迟到、旷课、换位置,一学期也就因为几件小事偶尔生气过,但是他们确实长大了!

第四篇:感动故事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丽莉事迹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7、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迹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9、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月华、艾起事迹

《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第五篇:感动故事

25年前,徐州大哥(左)掏千元助他创业 25年后,他豪掷千万帮恩人开酒庄

25年前,月工资90元的徐州人张爱民,因为自己的一句承诺,拿出1000元资助萍水之交的浙江青田小伙孙胜荣创业,没多长时间,为各自生活打拼的两人失去了联系。25年后,事业成功的孙胜荣历经波折,找到了张爱民,赠房报恩被拒绝后,拿出了1千多万元在徐州开了一个酒庄,交由张爱民打理。连日来,这个现实版知恩图报的动人故事在网络上传播,引发网友们大量关注。扬子晚报记者昨日联系上了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还原了这一段传奇性的友情。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张景良

徐州大哥掏1年工资帮浙江小伙创业

孙胜荣是浙江青田人,1987年,年仅15岁的他就踏上社会谋生。因为年龄太小,他先投奔到在徐州开理发店哥哥处,当了一名洗头工。

张爱民是理发店的常客,每次光顾时,经常由孙胜荣给他洗头。当年张爱民24岁,很快就跟孙胜荣熟识并成为朋友,两人经常没事一起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没过多久,孙胜荣决定离开徐州,独自回温州打工,临行前,他还专门找到张爱民告别。

大哥助人只为一句承诺

也许两人注定有缘。又过了几个月,在温州出差的张爱民居然在街头偶遇了孙胜荣。在饭桌上,孙胜荣的言语中透露着打工的种种不顺,张爱民心头一热,当时就许下承诺:“来徐州吧,我来帮你。”

几天之后,孙胜荣买了一张火车票,只带了几件随身衣物,真的出现在张爱民面前。记者了解到,当时孙胜荣对此行没有把握,因为他哥哥理发店已经关门,人也离开了徐州。在这个城市里,他是举目无亲,唯一的希望就是那句“来徐州吧,我来帮你”的承诺。

彼时,张爱民刚刚获得了一份正式工作——一家阀门厂的业务员。张爱民见到了孙胜荣之后,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取出了1000元送到对方手里,当时,张爱民的月工资是90元。他还帮孙胜荣在市区租下门面房,买了开理发店所需的沙发和工具。

创业初期,孙胜荣唯一的依靠就是张爱民。因为没钱雇人,孙要独自一个人支撑起生意。在忙的时候,他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张爱民就利用放工时间,从厂里食堂打包饭菜,送到店里。“他的勤奋让我很感动,我把他当成弟弟去支持和照顾他。”张爱民对扬子晚报记者回忆。

小弟后来西班牙“发了家”

孙胜荣在徐州的创业不温不火,很快他又决定关闭理发店,入伍参军。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为各自生活打拼的两人很快失去了联络。

退伍之后,孙胜荣像周围很多拥有精彩履历的浙江同乡一样,历经生活的波折。从一开始在浙江打拼,再远赴西班牙打工。从最初的餐馆服务生、街头小贩做起,慢慢进入当地小商品经营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并成为西班牙知名侨领。尽管一直在为事业奔波,孙胜荣从没有忘记徐州的大哥张爱民。可是,张爱民经历了多次搬家,又没有其他联络手段,想要取得联系变得越来越难。2008年,孙胜荣只身来到徐州,可是如今的市区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他连当年开理发店的路段都很难找到。茫茫人海中,孙胜荣大海捞针一般,到处打听张爱民的住址,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小弟掏千万开酒庄让大哥打理

2010年,孙胜荣利用回国进货机会,再次只身来到徐州,这一次,他虽然找到了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可是仍然没有任何关于张爱民的消息。

三次来徐州找恩人终如愿

2012年7月份,孙胜荣第三次来到徐州。这次他给自己安排出足够的时间,他选择了地毯式寻找的方法。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一户一户地问。一次,他听说“张爱民”住在某幢楼的7楼,心头一热赶过去,结果却是再一次失望。

屡经挫折的孙胜荣,最后想到了求助警方。根据他提供的名字和年龄,徐州公安部门从户籍数据库里找到了140多个“张爱民”。经过仔细辨认,孙胜荣最终确定了最相似的一个,可没想到,张爱民早已不住这里。在警方都已经放弃,孙胜荣买好回程票的情况下,一名民警偶然再次拨打了一个资料上的电话,这一次对方接通了,经过资料核实,正是孙胜荣期盼了20多年的张大哥的声音!

这对萍水兄弟的相逢,感动了在场很多人。在酒店门口,分别了20多年的两人同时认出了对方,紧紧相拥。孙胜荣流下了眼泪,只是喃喃地重复着:“爱民哥,可把你找到了„„”很多旁边的人当时就大呼,“真像在拍电视剧”。当天晚上,两人整整聊了一夜„„想赠房产被拒绝

今年51岁的张爱民此前在徐州一家机械厂上班,因为单位效益不佳,2011年他买断了工龄下岗。此后,他和朋友在市区经营一个小门市部,“我的生活很平凡,经济条件谈不上太好,但能自给自足”。当孙胜荣提出想馈赠两套房产时,张爱民想也没想便拒绝了。

可是,孙胜荣一直惦记着如何回报当年的“一饭之恩”,很快,他再次提出,想在徐州开一家酒庄,利用他在西班牙的业务通道,主营红酒、橄榄油等产品。孙胜荣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他负责投资,由张爱民主要负责经营。“他的想法打动了我,我能够凭自己努力,一起合作干好这个项目”,张爱民向记者介绍,这个酒庄由孙胜荣投资了1千多万元,委托他作为董事长,全权打理。

孙胜荣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没有想过借着酒庄盈利,做这个投资不光是因为相信张爱民的为人,更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兄弟两人有了沟通交流的纽带,有了一份可以共同打拼的事业。

现如今

兄弟俩除了谈生意 更多时间在谈友情

自从投资酒庄以后,孙胜荣来到徐州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不过两人除了谈酒庄生意外,更多的还是情感交流。有一次,张爱民不小心扭了腰,卧床不能动,都是由孙胜荣抱着去上厕所的。去年春节、中秋节,两人都是带着各自家人,在徐州摆开大桌,一起过节。“我们真的是萍水相逢,彼此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他就是我一辈子的大哥。”孙胜荣这样告诉记者。如今,经过两年的经营,兄弟俩的酒庄红红火火。

多说1句

最有意义的回报 不是真金是真情

当年1000元助人,如今得到1000万的回报,乍一看,这是一个最典型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但幸好,这个故事的韵味远不止1000和1000万这两个数字这么简单。25年前,张爱民工资只有90元,1000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而他毫不犹豫就把这1000元给了一无所有的浙江小伙孙胜荣,可以说,这是丝毫不计回报的救人于急难。后来,张爱民下岗了,当年的小伙孙胜荣却发达了。很显然,孙胜荣非常希望能回报老大哥,起初,孙胜荣想馈赠两套房产给张爱民,张爱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这样的回报让张爱民有些无所适从。

用成百上千倍的财物回报助人者当年的付出,小伙真心可鉴。但是,大哥的拒绝告诉他,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义伸援手,并不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回报,是真心希望对方同样获得人生的成功。当受助者回报以真情,这是助人者最大的慰藉。

所以我们这个故事的最后才有了投资一千多万的酒庄,孙胜荣说,从不想借酒庄盈利,而是希望酒庄成为兄弟俩感情的纽带,让大哥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正是这种充满情感的回报,才让张爱民欣然接受。

由这个故事想到我们扬子晚报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助学行动10多年来已经资助了2000多名贫困学子。尤其让我们高兴的是,很多当年的贫困学子,学有所成之后又力所能及地去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这种感恩图报,正是回报以真情最高的一种境界:不仅仅是回报当年帮助你的人,而是回报更大范围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感恩图报,必定会让世界充满温暖,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社会更加和谐。茂川

下载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护理生涯中感动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感动故事

    2013年感动故事 材料一、为省下4块钱车费给儿子买学习资料 农民工老爸把马路当床午休 安徽在重庆打工的孙先生说,中午没地方休息,家里距离工地又有几站路。走回去嫌远,坐车来回......

    感动故事

    普通的故事,感动的人生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

    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

    导语: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拥有诚信的人,才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可以拥有更完美的人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希望可以帮......

    感动中国王峰的故事

    感动中国是一个感动无数人的节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王峰的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感动中国王峰的故事一5......

    特教生涯中的

    特 “乐”教生涯中的“苦 ”信息来源:荆门特校 信息作者:全 梅一九九一年四月,因工作调动,使我由一名普校教师转为一名特校教师。 当我带着几分喜悦,来到新的工作单位——荆门市......

    护理服务感动

    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 一走进我们中医、骨伤科病区,您就会看见安静整洁的病室,多彩的健康宣教版面,墙壁上挂着装有针线等物品的便民袋,喜庆的剪纸点缀着每一个窗户,医护人......

    优质护理感动

    优质护理——用心服务,感动你我 随着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我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意义,把优质护理作为护士们的天职和本分,怀有感恩之心,用一种报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

    团队合作生涯小故事

    团队合作生涯小故事 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却喝不到油,老鼠很焦急。突然,一只老鼠想出一个很棒的办法,它提出三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