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

时间:2019-05-12 21: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

第一篇:人民日报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又近春天。

对仍在“过年”余味中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亲情洋溢、希望满怀的时候。人们习惯在此刻见证一个悬念的揭晓:哪些人将会成为上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上又将聆听到怎样的人生故事?

今年,由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整整10年。2011年参与此项评选投票的有近7000万人次,各网站统计的总票数高达3.2亿张。

相比其他众多“盛典”,这个评选的颁奖仪式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劲爆的歌舞,却成为普通中国人期待的一刻:故事直抵心灵深处,眼中噙满泪水。

一档节目、10次评选,仅是载体。更重要的是,经由这一切,10年中那些你我身边萌发、舒展、跳动的中国故事,构成了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书写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

对广东的一位企业家陈日玲来说,《感动中国》中的故事与自己的人生交汇在一起:“2003年,偶然在朋友办公室聊天喝茶时看到这个节目,一直看下来。”

从此之后,每年收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已成为陈日玲和朋友春节期间的固定约会。不仅如此,那天晚上,他的工厂会全部停工,因为他希望工人们也能观看这个节目。《感动中国》走过的这10年,时代写就了激情澎湃的中国故事。

有恢弘的图景: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刚跃上10万亿元台阶,而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7万亿元。10年中,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世博,从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灾难中挺起胸膛,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这一切,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创造者。然而,在壮阔、辉煌背后,关于中国人的群体记忆,关于中国人共同的精神世界,又该怎样书写?中国决策者、中国社会、中国媒体和普通中国人聚焦最多的是一个字:“人”。

围绕人本身,发展的路径在调校;关注人的命运,中国故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温度。10年,《感动中国》有100多位获奖人物和群体。

其中,有钱学森,这位在力学科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创造卓越成就的巨擘;也有刘丽,一位用微薄收入不遗余力资助贫困孩子的洗脚妹;有演艺明星成龙,也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有航天英雄杨利伟,也有“暴走妈妈”陈玉蓉;有张艺谋奥运团队,也有唐山十三农民兄弟„„还有更多的候选人,同当选者一样被人们赞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麦尚文博士曾对《感动中国》评选中的人物构成作过统计,其中最大的群体就是普通百姓,超过当选人物的四成,再加上基层的干部、士兵和警察,占到了当选人物的大多数。

有人说,每年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像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平凡百姓与明星巨匠登上同一个舞台,享受同样的荣誉,这是《感动中国》的设计,也是对时代的契合。那一刻,人与人的外在差异退到了聚光灯外,而心灵的力量闪烁同样耀眼的光芒,留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深处。

100多人物和群体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更大的数字——13亿。

最特别的一年,可能是2008年。在这个悲怆与喜悦交织的年份,《感动中国》将一份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因为我们共同“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作家阿来说:“我们感受到中国沉重的现实和这个国家艰难前行时,潜藏在民间的伟大力量。”

感动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感动中国》一推出,就受到高度肯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力量与鼓舞源自感动,让人想起获奖者奖杯上舞动的“心” 形。

奖杯的设计者、推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说,那是中国的长绸舞,拔地而起甩到天空,飘带洋洋洒洒地飘上去,旋转的心落下来,东方的平和,又有点激荡。而《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说,自己好像看到了黄土高原上,中国农民挥舞着红绸子。

10年,“感动中国”这个词组,已成汉语中新的习惯表达。而这些人物和群体,在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为这个词组作注。

有的人,创造了伟大业绩:袁隆平“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的梦想激励着他前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的人,在非典危机中挺身而出:钟南山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有的人,困境里担负起家庭重担:退休工人朱邦月照顾起残疾的家人。20多年,他的家汇集了世界上太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

还有的人,默默坚守平凡:被称为“雷锋的传人”,郭明义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尾山宏的出现更是一次超越。尾山宏是一位日本律师,代理中国战争受害者向日本索赔,从1963年以来,参与了所有对日诉讼案件,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东京出庭。他的举动触怒了日本右翼势力,一次次受到恐吓。

“为什么要选一个日本人?”尽管许多人不解,但尾山宏还是入选了。打破了国别限制,更重要的是,这让这个节目的价值观拓展到人类正义的高度。此后,骑马穿越西藏、开发出藏语盲文、创办盲文学校的德国盲人姑娘萨布利亚·坦贝肯,也成为“感动中国”的外国人。《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媒介研究专家陆小华说:“感动,它有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是感动中国,它和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一个年度、一个集体大的取向结合了起来。”“感动”还源自人与人的心灵对话。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南高原,陈日玲在《感动中国》中找到了心灵的对话者——20多年一个人一匹马、在崇山峻岭间写成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陈日玲说:“他的路是邮路,我的路在市场。他把邮件一封封送到村里,再苦再累也坚持。而我的企业即使面对眼前的一点困难,也要健康发展,对员工、对社会有个交待。”

推委会委员、词作家阎肃说:“为什么会感动,为什么能感动?因为他实在,因为他真诚,因为他亲切,因为他普通。没有什么官话套话,没有什么粉饰虚荣,没有什么光环招展,没有什么炒作经营,就这样鲜活地走在我们身边。”

中国媒体奉献的“公共服务”

《感动中国》仿佛一个巨大磁场。

朱波仍记得节目播出第一天的情景:“播出过程中,不断有观众给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打电话。节目完了后,总编室的电话已经打不进去了,全部爆满,为什么?大家觉得节目好,希望能重播。这确实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10年了,今天人们不仅是期盼着人选的揭晓与感动的时刻。创办以来,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通过信函、短信、电话、邮件、微博等方式向“感动中国人物”致敬。节目组10年共收到100多万封观众来信。

一位观众说:“常常为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动不已。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

一位名叫赵华的幼教老师在信中写道:“看了《感动中国》节目播放的人物事迹,每次都会流泪。虽然平时生活中看悲情剧时,偶尔也会流泪,但那分量完全不同。因《感动中国》而流下的眼泪,承载着我对生命价值体现的深切感受,牵动着我对崇高可贵精神的敬佩之

情。”

“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坚强地活着的时候,你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感天动地的事,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我们的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一位网友如是评价。这个磁场也深深吸引着央视的制作团队。10年中,从制片人到主持人,甚至灯光、舞美、包装、录音等技术工种,一直没换过,成为一个超稳定的队伍。不变的评奖标准,不变的颁奖流程,不变的制作团队,“这么多感动捧在手里,谁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富有的人”。主持人敬一丹说:“在节目现场,那些获选人物的动人事迹让你忍不住潸然泪下,在他们面前你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节目播出后,看到如雪飞来的观众来信又令你不由得热血沸腾。于是盼望着下一个感动季节的来临,去放纵自己的泪水。”

而另一位主持人白岩松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带着母亲、妻子和孩子到《感动中国》颁奖仪式的录制现场,见证“感动”瞬间。

阿来说:“参加《感动中国》推委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那些各行各业中为这个国家繁荣强大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使我看到事业的高度。而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以他们的坚韧,以他们的道德高度,以他们对生活始终满怀美好的希望,给我以崇高的感召。”

《感动中国》开播后,全国各地开始陆续推出类似的评选活动。麦尚文认为,每届《感动中国》评选历时数月,经过推委委员推选、组委会推荐、公众投票等多个环节,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感动”的传递,已经超越单一电视节目的范畴,转化为公共性媒介事件,成为当今中国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而《感动中国》已成为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的代表性品牌。寻找感动、讲述感动、传播感动,这是中国媒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时代、奉献给人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

给人信心更给人向上的力量

10年,对《感动中国》不仅是整数年份的纪念。

《感动中国》进入第十次评选时,中国人的心灵正因为一些事件而受到触动。2011年,人们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状况:老年人跌倒了要不要扶起来,小悦悦事件为什么会出现?现实提醒人们,社会还远不够完美。

2011年底,《辽宁日报》组织了一次“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大讨论,不仅引发辽宁省内公众的参与,也让这个问题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

白岩松说:“很多人认为2011年是很糟糕的一年,是良心、道德很糟糕的一年,但是我恰恰觉得可能是进步的一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吃饱、穿暖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心道德底线的提升。在这个背景下迎来《感动中国》的10年,我觉得意味深长。”

人们在经受道德的拷问:该不该站出来,能不能站出来?回顾10年,《感动中国》评选出的人物一次又一次证明,我们这个社会不缺少“站出来”的人。

10年前,刘姝威,这位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用一份600字的内参,揭露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资金骗局,给自己招来了诉讼和死亡威胁。但是,她义无反顾:“守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同样站出来的还有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当那个2岁的女孩突然从10楼坠落时,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自己手臂骨折,受伤严重。

10年中,几乎每个《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站出来”的品质。有人说,和这些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就会感到踏实,有信心。

爱国、敬业、奉献、爱心、诚信、勇敢、责任„„这些美好的品质从未远离过我们的生活,而且在民族的血脉中接续。《感动中国》发现了它,并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爱可

以传递,善可以传递,希望可以传递。

“孤立看每一位人物,他们并不完美,也不高大,但是那瞬间爆发的力量排山倒海,那点滴构成的美德温润如玉。”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

确实如此。如果不是因为采访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张平宜也许一直在台湾过着富足舒适的生活。然而,因为“割舍不下那些孩子”,她到处演讲、卖书,拼命写文章筹款,终于在那个因为麻风病而被遗忘的村庄里建起新学校。困难如影随形,不止一次哭过,然而擦干眼泪,她又更加拼命地去做,不知不觉坚守了12年,“爱成为最单纯的动力”。

正如《辽宁日报》“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大讨论中公众得出的共识: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基础是深厚的,是非标准是分明的,主流道德是向上的。

明确主流,并不是要代替我们的道德自省与追问。用人生写好中国故事,写好中国人的“心灵史”,不仅靠感动,还要靠行动!

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张平宜依旧平静,在她看来,获奖的意义在于“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能做更多事,紧紧拉着孩子们的手,继续往前走”„„

第二篇: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

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

人生不是燃烧的蜡烛,而是高举着的火炬。我们必须把它燃烧得光明炽热,传给下一代的人,让下一代人不再在黑暗中摸索。践行这句话的是几百年间中华民族挺立着民族魂的革命先辈、仁人志士。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诠释着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杜鹃花早已开遍,蓬勃的初夏在翠绿下一片阴凉。他们不管长幼,不分男女,不论时代,走到一起来了,他们静静地,欣慰地述说着同一个主题——舍生取义。那时,他们就决定要做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

我们格外安静,生怕打断了他们的教导。平时参观像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似的,今天却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指挥一样,瞻仰着,解读着。

“老师,他就是闻一多啊,我在电影中看过,他的演讲太有激情了,让敌人感到胆战心惊„„”“快来看啊,我爸爸给我讲过的方志敏原来在这里呢!”同学们像找明星似的,都想找到课文中,爱国主义故事中,或课外读物中见到的自己最熟悉的英模。然后如数家珍般地讲解给同学们听。

“八女投江”,我的眼一亮,心一惊。这不是我比赛过的故事吗?图片上的女孩们的壮举让我驻足。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他们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沖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部队的安全,她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她们投江时,生命的年华如花般美好,那一年,她们像昙花般地开放着,尽管只是一现,却永远开在了我们的心中。

百名英模,千般感慨,万人景仰。再也没有什么故事能如此感人,再也没有什么画面能使我们如此震撼!

鲁迅先生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要向英模们告慰,新一代的我们能接替,也能担当!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因为“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三篇:民族脊梁

民族脊梁

B09331周焕花

国为重,家为轻,开创航天事业;名不趋,利不近,耕耘无悔人生。

--题记

随着神舟飞船的顺利升天,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注视着飘扬于太空的五星红旗,那金黄的星魂,鲜红的底色辉映着每位中国人的肝胆,几千年的梦想,几千年的誓言汇成中国人心中不朽的灿烂银河。

“神舟”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千千万万航天人报效祖国,为国争光而付出的艰辛凝结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是一种凝聚力和使命感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科学品质”,是航天人为新世纪的主创者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不畏艰苦,国家至上的爱国献身精神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火热的拳拳报国之心,拥有着国民同心、母子同血的挚言,那航天征程中的累累硕果就是我们无数航天精魂的化身,“发展航天,人生能有几回搏。”是航天工作者骨子里不变的誓言。

在惊雷乍起的荒漠,在“神舟”冲天的戈壁,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人生故事。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5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同样也是他们--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老先生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当钱学森闻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便期盼着早日赶回祖国,并向美国方面提出回国申请。但归途布满荆棘,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本人关在特米那岛上长达14天,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一句“被美国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无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不知饱含了多少凄苦,但却丝毫动摇不了钱学森满腔的爱国热情,誓报祖国的热忱之心。也由于钱学森等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载人航天精神熔铸了一面“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献身奉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镜子。

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独立协作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

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党中央在1960年8月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从中国撤走所有指导专家,带走所有图纸资料之际,对航天工作者的评价。

一九六零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不正是我们自主创新,独立自强的凭证吗?此后我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成功发射,成功发射第一枚生物火箭等一系列航天成就无一不在昭示着中国人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神四”发射时遇到强雪低温,航天人创造性的用110床军用棉被为火箭御寒,20多台大功率空调24小时不间断给火箭和飞船送暖,使产品一直处于理想的温度环境之,最终成功发射的成就与航天人的独立创新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若说独立是前提,创新是途径,团结则是力量。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团队甚至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想构筑一面不倒的防护墙,团结就是将零散的块块瓦砾化为一体的强力胶。回首过往,载人航天精神早已根植于亿万中国人的内心。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08年5月12 日汶川大地震,废墟底下的7651个亡灵,未知个在命运翻云覆雨的掌心中等待重生的生命,一夜间浩荡生死边缘,这该是怎样一种所不能承担的悲凉?又有谁来救赎?中国上下大团结,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祈福,更多的是爱的递送,亿万中国人携手抗争,所有的手握起来就是温暖,就是力量,让沉睡的人们安好,让安好的生命继续光彩夺目。

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一条“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独立自强”的路子。

尊重科技,勇于攀登的求实进取精神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再到“嫦娥奔月”“天宫神八”交会对接,每一步技术的飞跃都离不开航天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品质。

科技容不得一粒沙子,是航天人面对科技的唯一态度。“神舟三号”由于发现一个接点信号不通,所有的插座全面检查,结果发现74个插座全有问题,克服更换任务中的重重困难,延迟发射三个月,最终“神三”完美升空。这为以后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尊重科学的务实精神,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不畏困难的坚毅精神。

以尊重科学为基础,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取得新的突破,以勇于攀登为引向,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进取登上更高的平台。从一九六二年我国航天事业崭露头角,从人造卫星到载人飞船,这一系列令人惊艳的创举都源自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勇于攀登的求实进取的精神。在钱老提出搞“两弹”的初期,曾经一段时间有遭到一些人的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转而投资对人们生活没有现实价值的、不可预测的航天工程,是钱老带领航天工作者坚持不懈,凭着对科学的执著,开拓进取;凭着对民族的热爱,求真务实,凭着航天精神的支撑,不断攀升,使中国航天技术跃居世界第二。

载人航天精神奏响了一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畏艰辛”的曲子。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而航天人为我们留下的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

涓涓细流,终汇江河。五十六颗星辰映衬着中华民族的梦魂;五十六双眼睛期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看那碧波万顷的大海,风沙茫茫的草原和那密不透风的丛林,他们用各自的特色展示着中国人的雄魂壮志,作为新一代的主创者,我们要继承并传递载人航天精神,用更壮丽的业绩展现民族气魄。

第四篇: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陈品宇2010012586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想说,中国的脊梁最核心的还是“忠贞爱国”的人,这就是中华魂。

回眸历史中国历经五千年而不倒,那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俄而回首,你会看见: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经踌躇满志,为了仕途而走上漫漫苦学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你挺身而出。出使元营,不幸被拘,真州逃脱,辗转福州,救国于奇耻大辱里,救民于水深火热。干戈寥落,欲立意中兴;苦苦作战,却大势已去。高官厚禄,你不曾动摇;锦衣玉食,你不曾低头。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那如日月惊天的一身正气,至死不渝的爱国忠心,救存图亡的报国宏愿,恰似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你会看见:史可法,二分明月故臣心。清兵入主中原,南明偏安一隅。梦萦中,无限大好河山;现实中,江山风雨飘摇。朝内,明皇帝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没有丝毫亡国恨;朝外,多尔衮秣马厉兵,虎视眈眈,挥鞭直破扬州城。苦苦抵御,外援断绝,何去何从?铁骑下,洪承畴叛了;诱惑中,钱谦益降了。可忠臣不侍二主,史可法守护了心灵的空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他坚贞不屈,绝不投降,欲以身殉国,却无奈被俘,但英勇就义。长歌一

曲,赞不尽你忠君爱国的情操;长诗一首,叹不完你铮铮铁骨的品格。弃一官而得天下秋,伟哉史可法。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怀,中华魂集聚在这里,虽然近代中国的脊梁有所弯曲,却不曾被摧毁,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呐喊呼号。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他们筑成坚固的长城,戍守自己热爱的热土。

于是,你会明白,诗人艾青为何会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

于是,你也会明白邓小平同志为何满怀深情地诉说“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生在自己挚爱的热土,而离开了她,才知道自己有多爱她。于是,你更会明白这样的爱国情怀:改了国籍,改不了民族心。

无数的爱国心汇聚在一起,中华魂紧紧相随,在新时期爱国主义进一步普及的形势下,这使我相信,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崛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没有理由不挺起,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民族的脊梁

观《钱学森》电影有感

学校在4月24日组织中小学生近千人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观看中同学们深受感动。钱学森那坚持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打动了每个同学的心。他是一位热爱科学的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人攀登,他是知识的宝藏,他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用一生对正义的追求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他用一生对科学的探索证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科学理论的攀登永无止境。2009年10月31日这位可敬可爱的人民科学家离开了我们,带着对未尽科学事业的眷恋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指引我们不断开拓。钱学森同志从1945年决定赴美留学时就下决心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更加有尊严,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正是这种决心和志向支持着他在美国政府的干涉下,甚至一度将他投入监狱的困难情况下排出万难冲破层层阻碍,最终回到了祖国。正是这种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品质指引着他勇攀科学的高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引向一流,真正使国家更有尊严,人民更有尊严。爱国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内在动力。

钱学森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一生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兢兢业业,为国防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从回到祖国那一刻起到最终去世他始终没有停止研究和思考,把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科学,用惊人的毅力和坚持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我们一定要秉承钱学森同志精神在新时期实现自身价值。首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有无比的自豪感并深爱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品质,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面对丰富的物质社会,我们不能迷失自我,更应沉着应对,用心钻研,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有希望,让国家更加富强,才能肩负好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们应学会谦虚待人,给与别人关心和帮助,学会协作学会共赢。学会韬光养晦,不断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钱学森同志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科学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会被人们忘记,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沿着老人的足迹不断前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012年4月26日

下载人民日报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脊梁----钱学森

    民族脊梁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钱学森,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动。他以那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

    民族的脊梁

    三年级 民族的脊梁 【单元导读】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语)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们,去聆听和感......

    忆往昔峥嵘,展民族脊梁,立时代标杆

    忆往昔峥嵘,展民族脊梁,立时代标杆 观《军工记忆 三线风云》纪录片有感 2016年9月28日晚7点,在先进制造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的系......

    读《苦难辉煌》有感---时代的民族脊梁

    读《苦难辉煌》有感---时代的民族脊梁历史量变的堆积注定引发质变,质变的分割又会看到量变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伴着苦难积累的,当一个民族迎来辉煌之后,他的人们又开始回......

    挺起民族的脊梁(合集)

    挺起民族的脊梁 ——向田思嘉同学学习2012年3月10日凌晨3时56分,诸暨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店发生火灾。诸暨城东中队代理副政治指导员田思嘉面对浓烟烈火,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

    大学生民族脊梁精神

    尊敬的党组织: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就是因为民族脊梁精神之所在。民族脊梁精神,有着深刻的丰富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成就了它,创造了东方文明。......

    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读《中国精神颂》有感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

    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0课第1站) 石山中学王崇德 教学目标: 从学习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功能入手,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自觉实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