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学 专题9[定稿]
作业要求
设计方案/论坛发帖:
题目:班级目标管理方案设计
要求与提示:按照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就班级的某项活动设计一个管理方案;在设计之前,你必须阅读目标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尤其是目标制定过程和实施控制过程的要求;字数不限;于要求的完成时间发表在学校指定的论坛上;依据帖子点击率和内容给出星级评分。
教育家认为目标管理理论具有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目标管理,实质上是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转换成为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内驱力,促使全班学生的智能发展符合于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很显然,任何活动过程的水平如何、效果怎样,与活动主体事先设计、确定的目标是否正确恰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谭文绮总结了中学优秀班级建设中目标管理过程,认为班级目标管理可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目标成果评价三步进行。根据以上步骤;我设计一次主题为“感恩的心”的班级活动:
活动背景:“感恩节”作为西方一种传统的节日,却在我国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要感谢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还有我们周围的一切。因此,我们决定在2012年11月27日“感恩节”开展一系列围
绕“感恩”为主题的活动。为的是能让本院全体师生了解感恩,关注感恩,学会感恩。能进一步宣传感恩这一社会举动,让感恩之歌在身边响起,筑就更加和谐的校园。
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大家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怀,无论对待父母,朋友,亲人,快乐也好,悲伤也好,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学会感恩,心存感恩,当你学会感恩,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22日(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三、活动地点
校园
四、活动前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
集等。
2.制作感恩卡,征集“感恩心语”
3.准备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
4.校园宣传活动:黑板报,橱窗张贴有关感恩节的知识,感
恩演讲稿,感恩心语等。
5.各班学唱《感恩的心》及手;语表演。
五、活动过程
1.宣传感恩节的由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恩节。
2.读一篇《感恩的心》故事
3.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聆听孩子心灵深处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
4.放歌曲《感恩的心》,师生同唱,并进行手语表演。
课间时候,这首歌会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校园中,每一个同学都要会唱。同时我们利用校园广播在每个班级播放这首歌的,让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把这首歌教会给父母亲朋,教会给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5.写一段祝福,将感恩铭记在心。
将祝福写在感恩卡上,送给你应该感谢的人,以表达你的感恩之情。将优秀“感恩心语”张贴在校园橱窗。
六、活动成果(目的)
我们愿每参活动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吧。
第二篇:班级管理学
《班级管理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战国末期,将大学教育分成“小成”与“大成”两个阶段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在国外,对班级以及班级授课制作出概括性的叙述和理论证明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B.弗·培根C.夸美纽斯D.卢梭
3.陶行知先生曾推广过学生教学生、学生教成人的()
A.导师制B.小先生制C.设计教学法D.德可乐利法
4.创行“道尔顿制”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帕克赫斯特B.克伯屈C.盖哲尔D.梅奥
5.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是在A. 1957年B. 1938年C. 1983年D. 1992年
6.假设人的本性是厌恶工作的理论是()
A. x理论B. y理论C. z理论D. 人际关系理论
7.我国古代教育名著中讲的“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指的是学生中的()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小帮派D.小团体
8.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兰菲创立的指导管理科学的理论是()
A.系统论B.控制论C.信息论D.协同论
9.学生做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主要集中在()
A.学期初B.学期末C.学期中D.学期任何阶段
10.“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高度评价家庭教育作用的话的说者是德国教育家()
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C.第斯多惠D.凯兴斯泰纳
11.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不断向两极分化。因此,扶优抓差,长善救失,对他们尤显重要。这主要针对的是()
A.优秀生B.后进生C.中间生D.插班生
12.提出控制论的是美国数学家是()
A. 申农B.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C. 威廉·大卫D. N·维纳
13.在我国,注重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思想家,教育家()
A.周公旦B.孔子C.墨子D.荀子
14.在西方,最早谈到班级教学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夸美纽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教育论著()
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
16.提出“平行影响”原则的苏联著名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7.我国清末最早实行班级授课是在()
A.1840年B.1862年C.1888年D.1902年
共 5 页 第 1 页
18.创立“设计教学法”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华虚朋B.赫尔巴特C.渥 特D.克伯屈
19.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重要教育文件是()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美国著名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提出的班级教学改革的制度是()
A.葛雷制B.德可乐利法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
21.教师工作无时空界限,“紧张的早晨,战斗的中午,疲劳的晚上,干不完的星期天”,这体现了教师()
A.意识的师表性B.意志的坚韧性C.情感的向师性D.工作的无私性
22.提出系统论的奥地利生物学家是()
A.威廉·大卫B.申农C.冯·贝塔兰菲D.N·维纳
23.定期家访,加强校内外信息交流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
A.整体效益原则B.民主管教原则C.反馈控制原则D.动态发展原则
24.假设如果环境良好的话,人们并不是不喜欢工作,而是视工作为游戏一般的自然。这一理论是()
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25.在构成班级的四个要素中,处于主体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班级教育环境D.班级教育的内容
26.普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是()
A.班级B.教室C.墙报D.课外活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0年B.1983年C.1986年D.1993年
28.学校教育产生的时间是()
A.原始社会早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9.美国教育家渥特于1908年所创立的一种班级制度是()
A.道尔顿制B.文纳特卡制C.设计教学法D.葛雷制
30.目前,美国小学流行由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科目的教学任务,这种制度被称为是()
A.不分级制B.科任制C.包班制D.双重进度制
3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说明了()
A.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多开端性B.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
C.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D.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实践性
32.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A.身心内部的矛盾斗争B.自我教育C.活动与交往D.新陈代谢
3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了人的行为之后,提出的一种理论是()
A.人际关系理论B.精神需要理论C.关于人性的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4.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兰菲创立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重要理论是()
A.控制论B.信息论C.系统论D.耗散结构理论
35.班主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
A.主要作用B.指导作用C.主体作用D.主导作用
3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B.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C.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D.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
37.在国外,班级制度产生在()
A.中世纪B.文艺复兴末期.C.18世纪D.20世纪初叶
38.夸美纽斯论及班级授课制理论的《大教学论》一书出版在()
A.公元一世纪B.1632年C.1640年D.公元19世纪
39.提出“文纳特卡制”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帕克赫斯特B.渥特C.华虚朋D.克伯屈
40.美国教育家渥特创立的班级教学改革的制度是()
A德可乐利法 B.葛雷制C.道尔顿制D.卢梭
41.“自然后果惩戒法”的提出者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A.爱尔维修B.狄德罗C.伏尔泰D.卢梭
42.我国古代哲人管仲讲:“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与之近似的外国行为科学理论是()
A.人际关系理论B.人性理论C.z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在下列因素中,相同的因素是()
A.管理者B.管理目的C.管理职能D.管理层次E.管理范围
2.研究班级管理科学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则()
A.实事求是 理论实际统一B.批判继承C.历史分析
D.实验研究E.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
3.1901年12月,清光绪帝下令全国()
A.建同文馆B.兴学堂C.废科举D.维新变法E.忠君尊孔
4.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是提倡()
A.学校社会化B.教育对象普及化C.教学个别化
D.教育目的世俗化E.教学心理学化
5.要想使人的情感和欲望符合群体的需要,主要依靠()
A.个人品质B.社会影响C.个人努力D.社会制约E.社会习惯
6.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从工作范围讲,除“班级管理中育人”外,还有()
A.课外活动中育人B.传授知识中育人C.生产劳动中育人
D.指导生活中育人E.家庭教育中育人
三、填空题
1.班级管理的内涵是把一个班级内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班务等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
和总结,以期协调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力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最大限度地实现的微观管理工作。
2.马卡连柯主张,在集体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3.社区是指占有一定地域的人口群体,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经济、政治和科技文
化活动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
4.内化就是人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并把规范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5.班主任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的知识。
6.我国班集体形成的主要阶段有:班级的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和阶段。
7.教育学和班级管理科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8.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中学上学时,就组织并领导了当时的进步运动,为他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9.教师心理结构是由其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因材施教的职业技能和的职业行为这三个要素构成。
10.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负责一个班全面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
11.班级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班级的设想,即班集体发展的。
12.在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管理者在从事班级
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为出发点的思想。
13.班级管理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适合。
14.班级教学产生的根本动因是。
15.德可乐利把学生所学课程分为个人和两大类。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17.“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和。
18.学校内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
19.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一个具体、细致而又极其重要的_____管理。
20.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动力在于_________内部的矛盾斗争。
21.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____________环节,是学好功课的关键。
四、判断题
1.17世纪初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
基础。()
2.在我国学校,班集体被视为教育,教学的对象。()
3.班级管理科学与班主任工作原理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4.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体。()
5.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影响的结果。()
6.就学生的教育而言,班集体是一种教育的途径。()
7.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有利于智力开发是班级授课制的两个最主要优越性。()
8.在学习和研究班级管理时,要防止的两种倾向是:“唯理论”和“唯经验”。()
9.美国教学家N·维纳和申农所创立的理论分别是系统论和符号论。()
10.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
11.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12.金钱可以刺激人的积极性,但它不是唯一的动力。()
五、简答题
1.简析集体与群体的原则性区别
2.班级组建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哪些
3.简析班级制度产生的历史基础
4.简述班集体对社会大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5.简述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班主任道德品质的内容
7.马卡连柯提出的社会主义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8.简述班级管理现象形态的六个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
1.试论班级管理的“影响整合律”
2.试论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意义
3.试评价班级管理制度(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优越性
4.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5.试论班级管理的“定向适应律”
6.试评价班级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篇:班级管理学
《班级管理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战国末期,将大学教育分成“小成”与“大成”两个阶段的教育论著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在国外,对班级以及班级授课制作出概括性的叙述和理论证明的教育家是()A.昆体良 B.弗·培根 C.夸美纽斯 D.卢梭 3.陶行知先生曾推广过学生教学生、学生教成人的()
A.导师制 B.小先生制 C.设计教学法 D.德可乐利法 4.创行“道尔顿制”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帕克赫斯特 B.克伯屈 C.盖哲尔 D.梅奥
5.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是在 A. 1957年 B. 1938年 C. 1983年 D. 1992年 6.假设人的本性是厌恶工作的理论是()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 人际关系理论 7.我国古代教育名著中讲的“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指的是学生中的()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小帮派 D.小团体 8.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兰菲创立的指导管理科学的理论是()A.系统论 B.控制论 C.信息论 D.协同论 9.学生做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主要集中在()
A.学期初 B.学期末 C.学期中 D.学期任何阶段 10.“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高度评价家庭教育作用的话的说者是德国教育家()
A.赫尔巴特 B.福禄倍尔 C.第斯多惠 D.凯兴斯泰纳
11.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不断向两极分化。因此,扶优抓差,长善救失,对他们尤显重要。这主要针对的是()
A.优秀生 B.后进生 C.中间生 D.插班生 12.提出控制论的是美国数学家是()
A. 申农 B.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C. 威廉·大卫 D. N·维纳 13.在我国,注重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思想家,教育家()
A.周公旦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14.在西方,最早谈到班级教学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教育论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 16.提出“平行影响”原则的苏联著名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7.我国清末最早实行班级授课是在()
A.1840年
B.1862年
C.1888年
D.1902年
共 5 页 第 1 页18.创立“设计教学法”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华虚朋
B.赫尔巴特
C.渥 特
D.克伯屈
19.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重要教育文件是()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美国著名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提出的班级教学改革的制度是()
A.葛雷制
B.德可乐利法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21.教师工作无时空界限,“紧张的早晨,战斗的中午,疲劳的晚上,干不完的星期天”,这体现了教师()
A.意识的师表性 B.意志的坚韧性 C.情感的向师性 D.工作的无私性 22.提出系统论的奥地利生物学家是()
A.威廉·大卫
B.申农
C.冯·贝塔兰菲 D.N·维纳 23.定期家访,加强校内外信息交流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
A.整体效益原则 B.民主管教原则 C.反馈控制原则 D.动态发展原则 24.假设如果环境良好的话,人们并不是不喜欢工作,而是视工作为游戏一般的自然。这一理论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25.在构成班级的四个要素中,处于主体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班级教育环境 D.班级教育的内容 26.普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是()A.班级 B.教室 C.墙报 D.课外活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83年 C.1986年 D.1993年 28.学校教育产生的时间是()
A.原始社会早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9.美国教育家渥特于1908年所创立的一种班级制度是()
A.道尔顿制 B.文纳特卡制 C.设计教学法 D.葛雷制
30.目前,美国小学流行由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科目的教学任务,这种制度被称为是()
A.不分级制 B.科任制 C.包班制 D.双重进度制
3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说明了()
A.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多开端性 B.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 C.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D.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实践性 32.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A.身心内部的矛盾斗争 B.自我教育 C.活动与交往 D.新陈代谢 3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了人的行为之后,提出的一种理论是()
A.人际关系理论 B.精神需要理论 C.关于人性的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共 5 页 第 2 页34.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兰菲创立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重要理论是()A.控制论 B.信息论 C.系统论 D.耗散结构理论 35.班主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
A.主要作用 B.指导作用 C.主体作用 D.主导作用 3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B.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C.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D.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 37.在国外,班级制度产生在()
A.中世纪
B.文艺复兴末期.C.18世纪
D.20世纪初叶 38.夸美纽斯论及班级授课制理论的《大教学论》一书出版在()
A.公元一世纪
B.1632年
C.1640年
D.公元19世纪 39.提出“文纳特卡制”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帕克赫斯特
B.渥特
C.华虚朋
D.克伯屈 40.美国教育家渥特创立的班级教学改革的制度是()
A 德可乐利法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卢梭
41.“自然后果惩戒法”的提出者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A.爱尔维修 B.狄德罗 C.伏尔泰 D.卢梭 42.我国古代哲人管仲讲:“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与之近似的外国行为科学理论是()
A.人际关系理论 B.人性理论 C.z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在下列因素中,相同的因素是()A.管理者 B.管理目的 C.管理职能 D.管理层次 E.管理范围 2.研究班级管理科学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则()
A.实事求是 理论实际统一 B.批判继承 C.历史分析 D.实验研究 E.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 3.1901年12月,清光绪帝下令全国()
A.建同文馆 B.兴学堂 C.废科举 D.维新变法 E.忠君尊孔 4.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是提倡()
A.学校社会化 B.教育对象普及化 C.教学个别化 D.教育目的世俗化 E.教学心理学化 5.要想使人的情感和欲望符合群体的需要,主要依靠()
A.个人品质 B.社会影响 C.个人努力 D.社会制约 E.社会习惯 6.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从工作范围讲,除“班级管理中育人”外,还有()A.课外活动中育人 B.传授知识中育人 C.生产劳动中育人 D.指导生活中育人 E.家庭教育中育人
三、填空题
1.班级管理的内涵是把一个班级内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班务等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以期协调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力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共 5 页 第 3 页最大限度地实现 的微观管理工作。
2.马卡连柯主张,在集体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3.社区是指占有一定地域的人口群体,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活动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
4.内化就是人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并把规范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指导自己行为 的过程。
5.班主任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 的知识。
6.我国班集体形成的主要阶段有:班级的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和 阶段。
7.教育学和班级管理科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8.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中学上学时,就组织并领导了当时的进步 运动,为他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9.教师心理结构是由其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因材施教的职业技能和 的职业行为这三个要素构成。
10.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负责一个班全面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11.班级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班级的设想,即班集体发展的。
12.在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管理者在从事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以 为出发点的思想。
13.班级管理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适合。14.班级教学产生的根本动因是。
15.德可乐利把学生所学课程分为个人和 两大类。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是。17.“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和。18.学校内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
19.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一个具体、细致而又极其重要的_____管理。20.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动力在于_________内部的矛盾斗争。
21.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____________环节,是学好功课的关键。
四、判断题
1.17世纪初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2.在我国学校,班集体被视为教育,教学的对象。()3.班级管理科学与班主任工作原理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4.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体。()5.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影响的结果。()
6.就学生的教育而言,班集体是一种教育的途径。()
7.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有利于智力开发是班级授课制的两个最主要优越性。()8.在学习和研究班级管理时,要防止的两种倾向是:“唯理论”和“唯经验”。()
共 5 页 第 4 页9.美国教学家N·维纳和申农所创立的理论分别是系统论和符号论。()
10.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11.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12.金钱可以刺激人的积极性,但它不是唯一的动力。()
五、简答题
1.简析集体与群体的原则性区别
2.班级组建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哪些 3.简析班级制度产生的历史基础
4.简述班集体对社会大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5.简述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班主任道德品质的内容
7.马卡连柯提出的社会主义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8.简述班级管理现象形态的六个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
1.试论班级管理的“影响整合律”
2.试论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意义 3.试评价班级管理制度(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优越性 4.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5.试论班级管理的“定向适应律” 6.试评价班级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共 5 页 第 5 页
第四篇:班级管理学专题3
基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班级管理方法思考
班级学习管理,我的理解就是通过班级管理的形式,激发、培养并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方法、能力以及充沛的学习精力等等,从而达到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班级管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方式:班主任的直接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学习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采用两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就像一个家庭,一个小社会,每天的事层出不穷,既烦杂又难当。作为班级灵魂人物的班主任,除了爱心、细心、耐心,还应当让学生们都来参加班级的管理,给予他们锻炼才干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同学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班级的主人,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一、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班级体的整体学习自觉性,养成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
⑴、关于学习的主体性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只有当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教师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自己逐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教师拟订的教学目的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目的,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就不仅是班主任一人的工作,而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配合,积极投身到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⑵、关于培养班级学习的整体自觉性。
班级学习的整体自觉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简单地看成是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必教”。一个好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教师教的知识,还要学会自觉地独立获取知识。一个班级体,也应该有一种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学习自觉性。我认为,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班级体形成这种自觉性。建立由“班主任--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长--同学”组成的学习过程管理体系,层层分工,明确自己的学习管理任务,逐项监督。学习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起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学会自我约束,养成自我纪律。如要求学生每天读一定量的书;丰富知识,增长见闻;学会听教师讲课;对关键问题认真思考;确定自己学习的计划和制度;学会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刺激,把“必须”变“我要”;学会自制,对于任何学习任务都做到“限时”“按时”去完成: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避免游戏、娱乐等的诱惑,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与“明天再干”---这个勤奋最有害的敌人作斗争等等。
作为班主任,对以上培养学习自我纪律的措施应该尽早抓,从小事抓起,不间断地抓紧,抓住典型事例,抓得持之以恒。让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当然,这需要有一个与不良习惯、惰性作斗争的过程,因此是长期的、艰苦的、反复的,它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毅力,也需要班主任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还有,这种“自我纪律”,是一种个体学习方式,每个学生能否执行自我纪律,别人往往不易检查,因此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自觉性,这种自我纪律才可能巩固并发挥应用的效能。
二、作为管理者应该注意的几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确立操作基点。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师生应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信任是理解的前提。从人格上来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实行转变,一方面学生不是任意摆布的小孩,而是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他们的权利要得到尊重。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和需要,让每个学生在组织机构中发挥、发展其潜在能动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自发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教师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事事落实到人,培养职任感与职任心。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
做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处理好三种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活力。第一,处理好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之间是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第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有问题应该及时找老师沟通。4 建立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氛围。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比如按各人意愿、兴趣自愿结合的各种学科小组,学习互动小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小组,有临时性小组,如学雷锋小组,还有各种班级管理小组,如卫生小组等等„„每个小组定时定点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交流。多样化的小组几乎为每个同学提供了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一方面每个同学可同时扮演几个角色,丰富学生角色体验,发展集体中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每当班级开展活动时,各小组能自动投入参与班级活动,组员们在创造既有民主又有纪律的班级生活中体现负责精神,并确实地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及时对学生集体提出富有激励性的目标,抓住操作契机。班集体建设须在一个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实现,目标达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自信力,自我管理能力,班集体发展水平(因变量)提高的过程。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创造操作的条件。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生命。通过活动才能完成班集体建设目标中提出的任务,班集体的组织机构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完善,发挥它的骨架作用,而学生的个性也只有在活动中得到协调发展。为此,我们根据各机构的功能,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活动,每项活动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有总结。从时间看,活动有固定的、随机的。从内容看,有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习方法指导活动、游戏活动等。活动为自变量的操作提供了条件。经常进行评价,沟通操作信息。为使自变量的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及时进行调整,须保证班集体建设的信息反馈渠道畅通,而评价则是主要手段,从评价主体角度看,要千方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从评价时间看,有总结性评价(班委会、每日报告会结束前都要进行)和即时性评价(每当班级或学校举行活动结束后进行如主题班会、校运会);从评价内容看,不仅评价各种活动和交往的结果,更加重视评价其过程的合理化程度;从评价形式看,重视积极性评价,重视随机口头表扬,重视书面表扬。
三、总结
事实上,班级学习管理在是一个新课题,其内涵、操作方法等正处于探讨之中,对于班主任学习管理工作而言,就只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去探索班级学习管理的措施。由于学习管理是一个覆盖面极大的课题,如果没有充分的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教育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系统论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是很难做到科学管理育人的。所以,应该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探讨班级学习管理的新课题、新方法,并把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模式,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第五篇:班级管理学9
专题九 班级目标管理与企业目标管理的区
别及实践策略 /学习评价
初二年级班级目标管理方案设计
初二是初中学习的过度阶段,学习任务重,学生压力大。学生一方面面临生物、地理会考,另一方面要继续学习刚接触的物理等,课程多、任务重。同时,初二又是学生叛逆期的时间段,极易走错路。为将班级打造成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让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出彩,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班主任发展目标:做班级的精神领袖、心理专家;做研究型班主任;做学生的守护神,争做“优秀班主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创新思路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班主任,学生满意度达95%以上。
2、班级建设目标:用积极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思想,形成团结协作、合作探究、互帮共赢、激烈竞争、宽容、诚信、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班级主流价值观。建设现代班级,建立家庭式亲情关系,关心爱护每一个同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打造年级最优秀的班级。
3、学生发展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级都能有进步,弘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做学习、生活、发展的主人,成长在希望之中。
4、课堂建设目标:建设“三生课堂”:生态、生命、生动,课堂高效、有趣,使课堂成为“学习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评价更合理,更科学。
5、小组建设目标:打造和谐的、竞争合作的小组,全员积极参与课堂,团结互助、高效学习,自主管理、合作共赢,建设和谐健康的小组生态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的感觉。
6、培训目标:创新方式,实用高效,反复强化,确保到位,以培训突破课堂教学瓶颈,将班级学习小组、高效学习小组培训成有执行力、有战斗力的团队,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和学习生活的引领者。
7、基础素养评价目标: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上进心、爱心、责任心的现代公民。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达到自己的最佳成绩。
8、育人团队目标:调动作业组所有老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建设最有上进心的作业组育人团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做好导师制分配和过程控制,实现导师指导常态化。
9、常规建设目标:各项常规争取做到年级最好,进教室安静有序,迅速投入学习,课间不打闹,上操快、静、齐,宿舍文化积极向上,团结一心,亲如一家,内务整洁到位,两睡及时安静。
10、安全目标:打造平安班级,人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目标完成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班主任发展目标方面
(1)对“现代班级的现代班主任”理念认识不到位,班级建设专业理念需要更新。
(2)班主任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尚可,但缺少足够的毅力落实下来。
(3)规划意识不够,制定计划缺乏持久性,有时情绪化。
(4)组织班级各项活动时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步骤,开班会时较为随意。
2、班级建设目标方面
(1)学生的思想觉悟需要进一步锻炼,班级认同感、归属感有待提高,班级主人公意识需要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需要提高。
(2)个别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对太低,学习习惯很差,自信心不足,积极进取的争先意识不够强烈。
(3)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更好的引导,对学习、人生、成长的追求目标不清晰,自我要求不高。
3、学生发展目标方面
(1)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城市,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思想不够成熟,自我管理能力不够,与人沟通和合作意识淡薄,主动成长意识差。个别学生上进心不强,甚至有自甘堕落的想法。
(2)部分学生自我发展的的主动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对老师、家长、学校存在依赖心理。
(3)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需要,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于调皮学生的教育还没有找到更为有效的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有抱着走的现象,缺少给学生创新和自由成长的机会。
4、课堂建设目标方面
(1)课堂效益不好,知识容量有限,训练量太小,有些环节不够灵活;讨论存在个别学生不重视低效的情况,展示的面太窄。
(2)评价机制缺乏创新,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缺乏技巧;有时为评价而评价,未能起到用评价来激活课堂。
(3)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点评拓展不够自然。
(4)培训不够充分,教师有时淡化课堂的细节,缺少应有的激情。
5、小组建设目标方面
(1)部分学习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放纵组员懈怠的现象。
(2)部分老师没有完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需要,对组长的培训和调度不到位,(3)学生之间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快乐共同体建设不理想,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不强个别组员缺少集体意识与荣誉感。
6、培训目标方面
(1)学生培训没有形成固定有效的机制,培训的力度和频次不够,随意性太强;
(2)有时为培训而培训,培训内容和目标缺少有效的指导;
(3)不注意创新学生培训方式,不敢放手把培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7、基础素养评价目标: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上进心、爱心、责任心的现
代公民。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达到自己的最好成绩。
(1)学生对基础素养的习惯养成不够重视,对于基础素养评价的要求了解不够。
(2)部分学生人生目标不够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过于随意,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3)个别内向型学生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有时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
8、育人团队目标方面
(1)个别教师工作缺少激情和执行力,师生关系不密切。
(2)作业组内的老师工作还没有相成强大的合力,整体上还是比较分散,单打独斗,学科间的互补性不够强。
(3)学生的弱科现象比较突出,学习起来“顾此失彼”。
9、常规建设目标方面
(1)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到位,欠缺条理性,乱而多动。纪律意识不强,影响班集体形象。
(2)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待改进,存在随手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坏习惯。
(3)个别学生对宿舍的卫生环境不够重视,生活习惯太随意。
(4)部分学生身体欠佳,亟需锻炼。对活动的认识不到位,经常寻找借口逃避活动,活动过程中懒散、动作不到位。
10、安全目标方面
(1)部分学生安全意识差,学生对危险因素、自救措施缺乏了解,防范意识淡薄。
(2)极个别学生个人意识过强,容易产生矛盾,引发安全事故。
(3)检查督促、调度分析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班级缺乏安全排查、保障机制。
三、落实工作目标的措施
1、班主任发展目标落实措施
(1)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思想理念,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班主任要管理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意对学生发火;增强效率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激发进取心和工作荣誉感,克服思想惰性;严格要求自己,严谨从教,规范教师语言,认真听取领导教育,虚心接受。
(3)班主任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深入领会学校、年级的工作意图,坚决执行,保质保量,不打折扣。
(4)班主任要加强师德修炼,增强进取意识,具有狼性精神,勇往直前。
(5)和学生多交流,利用课间操,课间休息及检查宿舍的时间和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减少与学生交流的“代沟”,成长自己。
2、班级建设目标落实措施
(1)重新制定班规,自下而上的进行充分讨论、酝酿,最终形成决议,全体成员按手印,坚决执行。
(2)充分利用同学们的生日,建立班级生日榜,过好每一个同学的生日。适时开展主题班会,打造班级和谐文化和亲情关系。
(3)根据初二特点营造浓厚积极的班级文化,不断给学生注入精神动力,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4)利用好班级文化,一周一更换,以知识树、能力树的展示、学法指导、生活指导等为主题,帮助学生度过人生关键的时期。
3、学生发展目标落实措施
(1)关爱每一个孩子,用一颗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和自主生活力。
(3)大胆放手,在学习和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走,给学生创造成长机会,让学生在自由的空气中快乐成长。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生活、发展的主人。
(4)做一个耐心的聆听者,多倾听学生的心声。
4、课堂建设目标落实措施
(1)建设和谐、安全的课堂文化,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安全、高效的课堂上自由成长。
(2)以能力立意为核心,以学案编制和学习小组建设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启发、组织、引导、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3)以学生为中心,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用深度质疑和探究开发学生的能力。注重情感目标发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激情参与贯穿预习、讨论、展示、点评、总结、评价的全过程。
(4)强化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团队的建设和效果进行打分评价,结果记入评价栏中。
(5)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发展性,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向深处理解下功夫,调动所有学生全力以赴参与学习。
5、小组建设目标落实措施
(1)坚持不懈的搞好小组长培训,每周培训小组长一次,每1—2周和高效科研小组成员活动一次,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即时性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2)定期召开小组长互评活动,发现典型,交流经验,大力推广,提高小组长的领导能力。
(3)创新课堂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管理热情。
(4)定期进行学情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跟上措施,优化小组建设。
6、培训目标落实措施
(1)培训好小组长是建设”271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全力培训好两个小组长,使小组长对每一个成员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都有深刻的理解、到位的管理和客观的评价。
(2)创新培训方式,把学科学习班长、学习小组长甚至小组成员纳入培训团队,每节课前必有培训,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让课堂上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
(3)对预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进行不厌其烦的培训,使学生能够深下去预习讨论,高效展示点评,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7、基础素养评价目标落实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正确引导,高度重视基础素养评价。
(2)淡化评价学习成绩,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8、育人团队目标落实措施
(1)班主任以身作则,增强执行力,做好领头羊。事事走在老师的前头,多与老师沟通交流,每天都有明确的计划,每天都有完成计划的强烈愿望,带领老师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2)凝聚人心,团结作业组内的老师,相成教育合力,实现学科间的互补性。
(3)鼓舞干劲,激发斗志,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9、常规建设目标落实措施
(1)加强对教室和宿舍常规的要求,严格标准,规范习惯,重视集体氛围的创设。
(2)加强纪律检查,充分利用好班级公约,确保宿舍良好的纪律秩序。
(3)用好政教处下发的每日一表,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纳入学生班级量化。
10、安全目标落实措施
(1)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完善班规,通过主题班会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班级安全观念。
(2)班主任加强自我要求,勤于观察,善于从学生的言行中寻找矛盾,消除安全隐患。
(3)经常与隐患学生谈话,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4)利用好基础素养评价这把宝剑,在思想上约束和教育学生。
四、工作目标评价:
1、对班主任的评价
本学期各项工作将紧紧围绕初二年级工作目标展开,各种目标每天一检查,每月一总结,每半学期一清底子,个人目标期中和期末两评定。严格按照目标管理方案逐项自我考核,评定的目的在于激发和督促,体验目标达成的愉悦。
2、对班级、学习小组的评价
(1)学生和小组的评价由值日班长、值周班长每天每周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量化,纳入班级个人和小组评价。由值日班长每天晚上进行总结反馈,并把自主管理、自主生活的结果纳入小组评价中。
(2)每天至少一次检查每个学生的《成长日记》使用情况和值日班长《班级日志》的记录情况,每周认真批阅学生的《学习档案》,发现问题作好记录并及时解决。结果纳入评价。
(3)对每节课对学生的预习、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下课前由学科班长进行反馈;每次单元测试都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过关情况进行评价,纳入 “三力”评价。
3、班级建设目标评价
(1)由生活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纪检部等通过平日观察和两周一问卷调查,分析班级内家庭亲情关系方面的情况,找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2)由常务班长、值周班长一周一总结,建立班级荣誉薄,大力倡导班级的良好风尚。
(3)班主任每天、每周对学生引导,加强调控。每周一次主题班会,强化学生对家庭亲情关系的理解和认同。
4、基础素养目标评价
(1)由学习小组、纪检部,学习部,体育部,常务班长分别从各自角度做出规划,指导,并组织实施。
(2)纪律检查委员会一周一总结,反馈,由各班委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3)班主任一周一总结,反馈,作出指导控制。
5、常规管理目标评价
(1)利用级部检查学生的课堂效率、学习纪律、小组建设、制定计划等,存在的问题反馈后要及时纳入班级评价。及时整改,控制过程。
(2)每天级部领导和学管处检查宿舍卫生和午休晚睡、教学楼秩序、三操纪律、校园纪律,要根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纳入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和班级量化。
6、班级安全目标评价
(1)每周由班主任对教室、宿舍彻底检查一次,排除安全隐患,并评出安全标兵。
(2)每月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有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