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自考《班级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班级管理学课程(课程代码:10488)考试大纲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第八章 作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理解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2、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熟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3、区分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熟悉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熟悉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4、了解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1、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
2、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级
2、小学班主任
3、小学班主任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简说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3、班级管理过程
(三)小学班级管理
1、小学班级管理的领导特点
2、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特点
3、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一)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
1、经验的班级管理
2、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1、班主任理论与班级管理理论
2、班级管理理论与管理学
3、班级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学
4、班级管理理论与小学班级管理理论
5、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
(三)班级管理理论的课题
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2、班级管理的对象
3、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4、班级组织建设
5、班级日常管理
6、班级活动管理
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8、班级管理者自我管理
9、班级管理研究
第四节
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一)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二)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三)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四)在写作中学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领会)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识记)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领会)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识记)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领会)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识记)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识记)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领会)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2、理解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3、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少先队组织的特征,理解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4、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了解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熟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5、了解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的作用,理解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的各项内容。
6、了解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的内容,熟悉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中的各国际公约、宣言和宪章及其主要内容,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重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难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2、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3、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的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
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一)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
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是统一的
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二)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1、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
2、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
3、小学班级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
4、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
5、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一)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二)少先队组织的特征
1、革命性
2、群众性
3、自治性
4、实践性
(三)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与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玩乐型
2、学习型
3、功利型
4、违规型
5、人际吸引型
(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一)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二)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1、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第六节
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
(二)儿童权利的内容
1、生存权
2、发展权
3、受保护权
4、参与权
(三)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儿童权利的内容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识记)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领会)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领会)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识记)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领会)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领会)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识记)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简单运用)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领会)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简单运用)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识记)
2、儿童权利的内容(领会)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综合运用)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理解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熟悉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2、理解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3、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一)目标与班级管理
1、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
(二)班级管理设计与目标
1、班级管理设计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三)班级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四)班级管理评价与目标
1、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
2、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实际情况依据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日常管理
(三)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识记)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简单运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运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综合运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领会)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领会)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领会)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理解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理解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2、熟悉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熟悉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3、熟悉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熟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4、理解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熟悉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难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 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一)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三)班级组织架构的建设
1、组织目标
2、班级组织机构
3、少先队组织机构
4、班级组织规范
(四)班级组织建设过程
1、从班级到组织
2、从初建的组织到稳定的组织
3、从一般的组织到集体
第二节 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一)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
2、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3、建立班级组织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三)形成组织常规
1、新生入学教育
2、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第三节 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2、准备好“就职”演说,在学生中建立起好的第一印象
3、做好对班级生活的新设计
(二)改进班级组织机构
(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
(四)改进班级组织规范
第四节 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
2、班集体的特征
(二)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
2、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识记)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领会)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识记)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简单运用)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综合运用)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领会)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简单运用)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简单运用)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领会)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领会)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熟悉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内容
2、了解小学班级环境管理,熟悉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各项内容,熟悉班级物质环境管理各项内容。
3、了解小学班级教育性管理的内容与形式,掌握生活指导与个别教育的各种方式
4、了解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熟悉奖惩的类型及方法,理解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及原则。
本章重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本章难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一)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
(二)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1、日常管理内容的分析
2、环境管理
3、教育性管理
4、学生评价
第二节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处理
(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
2、教室座位的编排
第三节
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一)生活指导
1、品德指导
2、学习指导
3、安全与法规指导
4、健康指导
(二)个别教育
1、班级成员的个别差异与个别教育
2、个别教育的准备
3、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方式
4、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统一
第四节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一)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奖惩
1、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作用
3、奖励与惩罚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操行评定
1、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
2、操行评定的依据
3、小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及评定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领会)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识记)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识记)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识记)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简单运用)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识记)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识记)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领会)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学班级活动概念,了解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2、了解班级活动的类型
3、掌握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一)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二)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1、目的性
2、系统性
3、计划性
4、阶段性
第二节
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晨会活动
1、晨会活动的特点
2、晨会活动的组织
(二)班会活动
1、班会活动的类型
2、班会活动的管理
3、少先队中队活动
第三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二)班级主题活动常用形式
1、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设计
1、活动策划
2、撰写方案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工作的组织
2、准备工作的内容
(三)开展活动
1、指导
2、保障
(四)总结工作
1、总结的意义
2、总结的原则
3、总结的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
4、开展活动的要求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识记)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领会)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识记)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领会)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领会)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领会)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识记)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识记)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识记)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识记)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领会)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简单运用)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领会)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识记)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识记)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综合运用)
4、开展活动的要求(领会)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综合运用)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理解课堂、家庭、班级生活在班级组织与学生生活中的地位
2、理解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了解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掌握班主 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3、了解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了解家长教育,掌握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掌握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重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难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一)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班级教育力量
1、任课教师
2、家长
3、学生
(二)课堂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存在方式
(三)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
(四)班级生活是学生共同的生活
第二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一)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
1、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管理的过程
2、任课教师是班级组织管理团体的成员
(二)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1、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
2、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指导
3、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三)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会
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个别合作进行课堂管理
第三节 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一)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
1、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向家庭延伸
2、班级管理需要家长的协助
3、家长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二)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1、家长教育
2、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三)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1、参与家长学校工作
2、家长会
3、家访
4、家长来访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家长教育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识记)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领会)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领会)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识记)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综合运用)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领会)
2、家长教育(领会)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识记)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八章 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意义,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掌握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3、理解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理解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4、掌握班主任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方法
本章重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本章难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一)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1、认识角色
2、学习角色
3、塑造角色
4、创新角色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一)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
2、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二)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1、反思
2、学习
3、创新性实践
第三节
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一)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
(二)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1、班级管理者的影响与班主任的威信
2、班主任的威信来自于良好的形象
(三)确立思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
1、确立理想的自我
2、塑造理想的自我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
3、角色知觉的概念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领会)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识记)
3、角色知觉的概念(识记)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领会)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简单运用)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领会)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领会)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领会)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领会)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简单运用)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识记)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领会)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简单运用)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简单运用)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研究的联系,了解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研究型班级管理的目的与特征,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3、理解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正确认识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4、掌握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一)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三)开展研究型班级管理
(四)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
第二节 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一)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二)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班级管理者行动研究的实施
1、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2、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领会)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领会)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领会)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领会)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领会)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领会)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领会)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领会)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识记)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领会)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综合运用)
附录:
考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规律性原则
E、特定性原则
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层次性原则是指制定班级目标应有子目标。
四、简答题
怎样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理作用?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举例并分析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第二篇:2011年广东自考《班级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班级管理学课程(课程代码:10488)考试大纲
目录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八章 作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特点
班级管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它不仅涉及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也涉及课外学生活动的管理问题。班级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班级与班主任含义、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班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小学班级、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班级管理的过程与目标、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小学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小学班级管理研究等。班级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学科,是一门集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考生学会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考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提高考生的班级管理理论素养,形成现代班级管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班级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考生对班级管理理论的理解力;培养学生对班级管理问题的观察、判断和解决能力。考生通过学习应该能够在识记和理解了班级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班级管理问题的做出基本的判断和正确的理解,并能够使用班级管理中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班级管理对象的全面发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班级管理学是教育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概论等三门课程的后继课程,这三门课程为班级管理问题的界定、诊断、解决提供理论支持。班级管理学是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两门课程的平行课程,班级管理理论是学校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班级组织在实践中十分重要,对班级管理的认识需要独立地展开,因此,班级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成为独立的部门理论。
教育管理学重在研究国家和政府及其所属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从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看,与班级管理学相近的是学校管理学,但二者在研究内容上仍是有区别的。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诸因素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班级管理学主要研究班级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尽管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也包括学校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有效进行的条件,但就目前现在有的学校管理学著作来看,研究内容的层次主要还限于学校的层次上,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的研究显得比较粗糙,而这正是班级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然,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班级的管理者教师(如班主任)的管理问题,如班级管理者应具有的各项素质、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等,而在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并没有把班主任作专门对象加以研究。因此,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与其他相近的学科存在着明显分界,这也是班级管理学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性条件。
选用教材为李学农主编的《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理解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2、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熟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3、区分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熟悉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熟悉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4、了解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1、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
2、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级
2、小学班主任
3、小学班主任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简说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3、班级管理过程
(三)小学班级管理
1、小学班级管理的领导特点
2、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特点
3、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一)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
1、经验的班级管理
2、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1、班主任理论与班级管理理论
2、班级管理理论与管理学
3、班级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学
4、班级管理理论与小学班级管理理论
5、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
(三)班级管理理论的课题
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2、班级管理的对象
3、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4、班级组织建设
5、班级日常管理
6、班级活动管理
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8、班级管理者自我管理
9、班级管理研究
第四节
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一)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二)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三)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四)在写作中学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领会)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识记)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领会)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识记)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领会)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识记)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识记)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领会)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2、理解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3、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少先队组织的特征,理解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4、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了解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熟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5、了解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的作用,理解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的各项内容。
6、了解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的内容,熟悉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中的各国际公约、宣言和宪章及其主要内容,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重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难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2、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3、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的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
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一)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
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是统一的
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二)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1、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
2、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
3、小学班级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
4、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
5、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一)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二)少先队组织的特征
1、革命性
2、群众性
3、自治性
4、实践性
(三)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与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玩乐型
2、学习型
3、功利型
4、违规型
5、人际吸引型
(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一)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二)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1、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第六节
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
(二)儿童权利的内容
1、生存权
2、发展权
3、受保护权
4、参与权
(三)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儿童权利的内容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识记)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领会)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领会)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识记)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领会)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领会)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识记)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简单运用)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领会)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简单运用)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识记)
2、儿童权利的内容(领会)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综合运用)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理解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熟悉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2、理解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3、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一)目标与班级管理
1、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
(二)班级管理设计与目标
1、班级管理设计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三)班级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四)班级管理评价与目标
1、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
2、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实际情况依据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日常管理
(三)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识记)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简单运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运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综合运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领会)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领会)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领会)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理解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理解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2、熟悉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熟悉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3、熟悉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熟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4、理解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熟悉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难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一)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三)班级组织架构的建设
1、组织目标
2、班级组织机构
3、少先队组织机构
4、班级组织规范
(四)班级组织建设过程
1、从班级到组织
2、从初建的组织到稳定的组织
3、从一般的组织到集体
第二节 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一)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
2、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3、建立班级组织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三)形成组织常规
1、新生入学教育
2、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第三节 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2、准备好“就职”演说,在学生中建立起好的第一印象
3、做好对班级生活的新设计
(二)改进班级组织机构
(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
(四)改进班级组织规范
第四节 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
2、班集体的特征
(二)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
2、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识记)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领会)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识记)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简单运用)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综合运用)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领会)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简单运用)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简单运用)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领会)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领会)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熟悉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内容
2、了解小学班级环境管理,熟悉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各项内容,熟悉班级物质环境管理各项内容。
3、了解小学班级教育性管理的内容与形式,掌握生活指导与个别教育的各种方式
4、了解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熟悉奖惩的类型及方法,理解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及原则。
本章重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本章难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一)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
(二)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1、日常管理内容的分析
2、环境管理
3、教育性管理
4、学生评价
第二节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处理
(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
2、教室座位的编排
第三节
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一)生活指导
1、品德指导
2、学习指导
3、安全与法规指导
4、健康指导
(二)个别教育
1、班级成员的个别差异与个别教育
2、个别教育的准备
3、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方式
4、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统一
第四节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一)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奖惩
1、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作用
3、奖励与惩罚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操行评定
1、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
2、操行评定的依据
3、小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及评定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领会)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识记)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识记)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识记)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简单运用)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识记)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识记)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领会)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学班级活动概念,了解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2、了解班级活动的类型
3、掌握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一)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二)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1、目的性
2、系统性
3、计划性
4、阶段性
第二节
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晨会活动
1、晨会活动的特点
2、晨会活动的组织
(二)班会活动
1、班会活动的类型
2、班会活动的管理
3、少先队中队活动
第三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二)班级主题活动常用形式
1、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设计
1、活动策划
2、撰写方案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工作的组织
2、准备工作的内容
(三)开展活动
1、指导
2、保障
(四)总结工作
1、总结的意义
2、总结的原则
3、总结的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
4、开展活动的要求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识记)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领会)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识记)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领会)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领会)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领会)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识记)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识记)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识记)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识记)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领会)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简单运用)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领会)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识记)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识记)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综合运用)
4、开展活动的要求(领会)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综合运用)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理解课堂、家庭、班级生活在班级组织与学生生活中的地位
2、理解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了解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掌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3、了解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了解家长教育,掌握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掌握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重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难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一)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班级教育力量
1、任课教师
2、家长
3、学生
(二)课堂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存在方式
(三)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
(四)班级生活是学生共同的生活
第二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一)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
1、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管理的过程
2、任课教师是班级组织管理团体的成员
(二)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1、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
2、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指导
3、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三)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会
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个别合作进行课堂管理
第三节 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一)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
1、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向家庭延伸
2、班级管理需要家长的协助
3、家长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二)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1、家长教育
2、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三)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1、参与家长学校工作
2、家长会
3、家访
4、家长来访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家长教育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识记)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领会)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领会)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识记)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综合运用)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领会)
2、家长教育(领会)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识记)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八章 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意义,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掌握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3、理解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理解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4、掌握班主任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方法
本章重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本章难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一)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1、认识角色
2、学习角色
3、塑造角色
4、创新角色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一)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
2、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二)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1、反思
2、学习
3、创新性实践
第三节
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一)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
(二)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1、班级管理者的影响与班主任的威信
2、班主任的威信来自于良好的形象
(三)确立思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
1、确立理想的自我
2、塑造理想的自我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
3、角色知觉的概念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领会)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识记)
3、角色知觉的概念(识记)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领会)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简单运用)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领会)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领会)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领会)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领会)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简单运用)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识记)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领会)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简单运用)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简单运用)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研究的联系,了解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研究型班级管理的目的与特征,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3、理解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正确认识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4、掌握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一)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三)开展研究型班级管理
(四)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
第二节 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一)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二)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班级管理者行动研究的实施
1、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2、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领会)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领会)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领会)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领会)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领会)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领会)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领会)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领会)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识记)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领会)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综合运用)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考试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者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
一、《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教育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班级管理学》考试大纲明确了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度和广度,规定了班级管理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班级管理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班级管理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班级管理的教材、掌握班级管理的课程内容、知识范围的依据,也是进行班级管理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是考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自学和参加考核的依据。《班级管理学》教材是学习掌握班级管理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应在保持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其难度与深度与考试大纲的规定并不需要保持一致,而是可以适当加深和扩展。也就是说,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深度,教材中一定要具备,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难度,在考试大纲中可以不作要求,而作为考生自学时的自选内容。对于考试大纲中推荐使用的教材,其中内容与考试大纲不一致的内容或难度,考生在学习时应以考试大纲中的规定为准。
三、《班级管理学》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班级管理》 李学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
考生应根据本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地学习本课程指定使用的《班级管理》(李学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它既是自学应考考生的主要学习材料,也是命题的根据。在同时使用其他教材的时候,应以推荐教材为主,以其他教材为辅,加深对推荐教材重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班级管理学》的概念很多,考生应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理解、真正领会各个概念、理论等的含义,切忌观点含糊不清、概念掌握不准、也不应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班级管理学中有不少要求能够运用的知识点,考生应注意在学习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理论和知识的实际分析、贯通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制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领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引导考生防止自学中的偏向,切忌误导考生死记硬背、押题、猜题的不良学风。
六、关于考核内容和目标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由有关知识构成的子系统。班级管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专门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由这些众多不同层次的知识子系统构成了班级管理的知识结构,这也是本课程的考核重点。
(二)关于考核知识点的层次。本大纲考试知识点是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应得到的能力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 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运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要求
(一)本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根据,试卷的命题范围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也不能自行降低或提高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率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体现本课程的重点。
(三)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为:识记20%,领会2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
(四)合理安排试题的难度。试题难度分容易、中等、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比例一般应为20%、30%、30%和20%。
应当注意试题的难度和能力层次是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的难度,切勿混淆。
(五)本课程考试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各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照本大纲的附录。
附录:
考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规律性原则
E、特定性原则
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层次性原则是指制定班级目标应有子目标。
四、简答题
怎样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理作用?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举例并分析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第三篇:广东09年自考会展心理学课程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
会展心理是会展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探讨会展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为会展从业人员了解会展消费者心理,制定会展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心理依据。本课程内容是会展管理及会展旅游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会展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能力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2.课程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从会展消费心理和会展服务心理两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会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了解会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掌握会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会展的参展商和会展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懂得优秀的会展工作者应该具有哪些良好心理素质、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实现优质的会展服务、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处理会展服务工作中的各种人际难题、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做好会展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
3.课程重点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包括:第四章“需要、动机、态度与会展消费”、第五章“人格、社会与会展消费”、第六章“会展服务过程心理”、第七章“会展服务阶段心理”、第八章“会展商品销售服务心理”、第九章“会展从业人员职业心理”、第十章“会展企业的管理心理”。
4.本课程的知识基础
会展概论与会展营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应考者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会展学和营销学的知识基础。
II.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会展业心理综述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会展的内涵、构成要素、功能与分类;理解会展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深刻理解会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掌握会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国内外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的内涵、构成要素、功能与分类
2.会展心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3.会展业发展的心理基础及国际和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的构成要素;会展的分类;会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领会:会展概念的内涵;会展的功能;会展发展的心理学基础。
3.综合应用:会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国际和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第二章 参与会展与购买会展产品的决策者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参展商的心理、会议消费者的心理以及会展产品消费者的心理;掌握参展商参展的心理目标和影响参展商与会展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
1.参展商参展的心理目标
2.影响参展商心理的内外部因素
3.会议消费者的心理期望
4.会展产品的内在性质与外在形象
5.影响会展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影响会展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会议消费者的心理期望。
2.领会:参展商参展的心理目标;会展产品的内在性质和外在形象。
3.综合应用:结合案例阐述影响参展商心理的内外部因素。
第三章 知觉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感、知觉的概念与联系;理解知觉的特征与心理定势;掌握会展目标和风险、会展地域和层次对会展决策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与联系
2.知觉的特征
3.知觉的心理定势
4.会展目标和风险对会展决策的影响
5.会展地域和层次对会展决策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与联系。
2.领会:知觉的特征和心理定势。
3.综合应用:会展目标和风险、会展地域和层次对会展决策的影响。
第四章 需要、动机、态度与会展消费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需要、动机和态度的概念;理解会展主体的需要与会展消费之间的关系;掌握激发会展消费者参展的动机、改变会展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
1.需要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会展消费主体的需要与会展消费的关系
3.会展动机的形成于激发
4.态度的概念、构成与特征
5.影响和改变会展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需要的概念、类型与特征;态度的概念、构成与特征。
2.领会:会展消费主题的需要与会展消费的关系;
3.综合应用:结合案例分析激发会展消费者参展的动机和改变会展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第五章 人格、社会与会展消费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人格的概念、特征与类型;认识几种基本的人格结构理论;理解影响会展消费的社会因素;掌握人格结构、生活方式、经济收入、参照群体和社会文化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
1.人格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2.几种基本的人格结构理论
3.人格结构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4.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与会展消费的关系
5.影响会展消费的社会因素
6.经济收入、参照群体和社会文化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人格的概念、特征与类型;生活方式的概念。
2.领会:几种基本的人格结构理论;影响会展消费的社会因素。
3.综合应用:人格结构、生活方式、经济收入、参照群体和社会文化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第六章 会展服务过程心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服务态度、服务语言、服务技术、服务时机和个性服务的心理功能;认识确立正确的会展服务态度的方法;掌握会展服务时机和个性化会展服务策略;熟练掌握会展服务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会展服务的基本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
1.服务态度的心理功能及确立争取会展服务态度的方法
2.服务语言的心理功能及会展服务语言的表达技巧
3.服务技术的心理功能及会展服务的基本技能
4.服务时机的心理功能及会展服务时机策略
5.个性化服务的心理功能及会展个性化服务策略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消费者的心理发展过程。
2.领会:服务态度、服务语言、服务技术、服务时机和个性服务的心理功能;确立正确的会展服务态度的方法;会展服务时机和个性化会展服务策略。
3.综合应用:会展服务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会展服务的基本技能。
第七章 会展服务阶段心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会展消费者在会展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掌握会展服务初始、中间和终结阶段的不同心理策略和服务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消费者在会展服务的初始、中间和终结阶段的心理特征
2.参展商在会展服务初始阶段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
3.会展现场的客户沟通技巧
4.投诉处理程序
5.有效结束谈话的技巧
6.建立良好跟进系统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展览会的基本类型和展位的类型。
2.领会:会展消费者在会展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投诉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及投诉处理的程序;建立良好跟进系统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3.综合应用:从展位设计和工作人员的个人形象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参展商应如何为会展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懂得如何通过促销工具的使用、现场气氛的引导吸引会展消费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束与参观者的谈话。
第八章 会展商品销售服务心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会展参与者的组成与分类;认识会展商品的性质、外形、包装、成列及展品演示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掌握会展商品销售服务心理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主办者的类型;
2.会展承办者的资格与职责
3.参展商的筹备工作
4.展会观众的分类
5.会展商品的性质、外形、包装、成列及展品演示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
6.会展商品销售服务心理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主办者的类型;会展承办者的资格与职责;展会观众的分类。
2.领会:参展商的筹备工作;会展商品的性质、外形、包装、成列及展品演示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3.综合应用:结合案例分析会展商品销售服务心理策略。
第九章 会展从业人员职业心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会展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意识、心理素质;掌握会展从业人员的待客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意识;
2.会展从业人员应有的心理素质;
3.会展从业人员的待客心理策略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质量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
2.领会:会展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意识、心理素质。
3.综合应用:结合案例谈谈会展从业人员的待客心理策略。
第十章 会展企业的管理心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会展业员工的个性心理、人群心理,理解会展企业管理心理的重要性,掌握会展企业激励行为、领导行为、决策行为和组织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2.需要、期望、挫折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3.人性管理策略;
4.非正式团体和正式团体的产生与功能;
5.激励的内涵与方法;
6.有效领导的策略
7.决策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
8.有效率组织的特点与会展企业组织部门的设计。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非正式团体的概念、激励的概念;有效率组织的特点;会展企业的职能部门
2.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及其应用;人性管理的策略;激励的方法;有效领导的策略;决策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
3.综合应用:举例说明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的差异,阐明非正式团体存在的理由;结合案例分析企业管理层的激励、领导、决策和组织工作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
第十一章 会展企业的公关心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公众的一般心理特征、公众心理倾向;掌握认知公众心理的方法、与公众进行心理沟通的途径、影响公众心理的方式方法,认识企业形象与公众印象、企业形象与公众态度、企业形象与公众舆论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1.公众的一般心理特征;
2.公众的心理倾向;
3.对公众心理的认知;
4.与公众进行心理沟通的途径;
5.影响公众心理的方式方法;
6.企业形象与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的关系。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信息沟通的内涵与方式;特殊公众的内涵;
2.领会:公众的一般心理特征;公众的心理倾向;影响公众心理的方式方法。
3.综合应用:举例说明认知公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懂得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识别和预见公众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认识企业形象与公众印象、企业形象与公众态度、企业形象与公众舆论的关系。
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本大纲第一部分关于课程性质与设置的规定,是制订第二部分关于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的基本出发点,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则是本大纲的主体部分。为了使主体部分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与落实,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一)考试内容具体化
《会展心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但本大纲对考试内容和考核的知识点,做出了尽可能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学、助学和命题的盲目性,便于学习和掌握本课程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形式标准化
为了保证自学考试这一国家学历水平考试的质量,使各地的自学应考者、社会助学者和考试命题者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考试要求可遵循,本大纲在考试内容具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力求考试要求的标准化,并按照识记、领会和综合应用各个层次来规范考试内容的能力程度要求。为此,本大纲不仅对各部分考试内容提出了总体性考核目标要求,而且,尽可能地将能力层次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考核点。对各考核点的能力层次规定,就是对自学应考者进行考核的水准要求。
(三)考核目标规范化
本大纲在各章中提出如下三种知识能力、层次要求:
1.“识记”是知识能力的最低层次,要求自考者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认识和记忆,并能够作出扼要、准备、完整和规范性的表达。
2.“领会”是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述,又能够准确判断其内在的联系区别,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
3.“综合应用”是知识能力的较高层次,要求在“识记”、“领会”的基础上,用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点准确分析和判断解决综合性问题。
二、关于教材与参考书
(一)指定教材:
1.谢苏主编。《会展心理》(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会展专业组推荐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刘纯。《旅游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2.孙喜林。《旅游心理学》。东北财大出版社,2004年。
3.叶弈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个人自学、教师辅导、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来考核应考者掌握专业
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应考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应考者在自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大纲,学习好本课程。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教师辅导、自学成才和社会助学的依据,应考者应根据本大
纲规定的要求和范围,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好指定教材。大纲只是教材内容的重点与纲领性提示,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学习者应通读教材,对有关的内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实践环节。
2.正确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考生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
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切忌猜题、押题。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发现重点、理解重点和掌握重点。否则,若孤立地去猜重点,背重点,不了解重点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应考者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要上好辅导课,课后要认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好理解透。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因此在考核要求部分,区分了识记、领会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识记要记住一些常用的术语和概念;而领会是要掌握会展心理的原理性的内容,而综合运用是指理解性掌握和创造性运用,不能将书中概念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考生应注重分析会展心理,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参与会展活动,做到融会贯通。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及参考书。对自学
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独立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本课程命题以指定教材《会展心理》为依据,以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展心理自学考试大纲》所规定内容作为命题范围。
1.考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100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考生可以携带铅笔和橡皮(草稿用)、彩色铅笔或彩色水笔、黑色钢笔或黑色墨水笔,40CM以内长度直尺,参加本课程考试。其余材料一律不得带入考场,草稿纸由考场统一准备。
3.本课程考试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4.试题中名词解释题占12%,单项选择题占30%;填空题占18%;简答题占20%;论述题占20%.5.试卷中试题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各种难易程度的试题所占试卷分数的比例大体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在识记、领会和综合应用各个层次都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
6.本课程指定教材中所有章节均为考试内容。综合应用部分所涉及内容不要求死记硬背,要求在理解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去实际运用和综合灵活地使用。
IV.[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根据会展内容,会展分为()。
A.贸易、消费和综合性展览 B.综合展览和专业展览
C.定期展览和不定期展览 D.室内场馆展览和室外场馆展览
二、填空题
会展心理研究的对象包括会展消费心理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会展
四、简答题
简述会展服务时机的心理策略。
五、论述题
结合当前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形势和我国会展业的特点,论述我国会展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课程考试大纲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2.管理者的概念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技能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管理职能
2.管理性质
第三节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管理学含义
2.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等知识。
2.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的概念等知识。
3.掌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等知识。
第二章
管理的昨天与今天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历史背景及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
1.管理的历史背景
2.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
第二节
科学理论
1.科学管理的重要贡献
2.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科学管理
第三节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1.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及其重要贡献
2.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一般行政管理
第四节
管理的数量方法
1.管理的数量方法的重要贡献
2.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数量方法
第五节
行为科学理论
1.早期贡献
2.霍桑试验
3.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行为方法
第六节
未来管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全球化
2.劳动力多元化
3.创业精神
4.电子商务
5.管理创新与弹性
6.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的历史背景等知识。
2.理解传统管理理论等知识。
3.掌握未来管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等知识。
第三章
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第二节
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定义及维度
2.组织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3.强文化与弱文化
4.文化的来源及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
第三节
管理环境
1.外部环境的定义
2.外部环境的分类
3.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4.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
第四节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区域贸易联盟和全球性组织
2.国际文化环境(跨文化研究)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的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全球环境中的管理等知识。
2.理解管理环境等知识。
3.掌握组织文化等知识。
第四章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理解管理中的全球观
1.民族中心论
2.多国中心论
3.全球中心论
第二节
理解全球环境
1.区域性贸易联盟
2.不同类型的全球组织
第三节
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
1.被动反应
2.明显地主动性
3.建立国际性公司
第四节
在全境环境中进行管理
1.法律—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文化环境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中的全球观等知识。
2.理解全球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知识。
3.掌握文化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知识。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道理道德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社会责任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与社会经济观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
(2)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
2.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
(1)社会责任
(2)社会义务
(3)社会响应
3.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1)社会责任
(2)经济绩效
第二节
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1.共享价值观的作用
2.建立共享价值观的途径
第三节
管理的“绿色化”
1.全球环境问题
2.组织如何走向绿色
3.社会责任综述
第四节
管理道德
1.四种道德观
(1)道德功利观
(2)道德的权利观
(3)道德公正理论观
(4)社会契约整合理论
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国际环境中的道德
4.道德行为的改善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的绿色化等知识。
2.理解管理中的社会责任等知识。
3.掌握管理道德等知识。
第六章
管理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及程序
1.决策的定义
2.决策特征
3.决策程序
4.决策的普遍性
第二节
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1.决策的理性假设、有限理性与直觉
(1)理性假设
(2)有限理性
(3)直觉的作用
2.问题和决策的类型
(1)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程序化决策
(2)结构不良好以及非程序化决策
3.决策制定条件
(1)确定性
(2)风险性
(3)不确定性
4.决策风格
(1)命令型风格
(2)分析型风格
(3)概念型风格
(4)行为型风格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决策的含义及程序、决策的普遍性等知识。
2.理解决策类型等知识。
3.握决策风格等知识。
第七章
计划的基础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
1.计划工作的含义
2.管理者为什么要制定计划
(1)计划的目的(2)计划与绩效的关系
第二节
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
1.目标和计划在计划工作中的作用
2.设立目标
3.开发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1.对计划工作的批评
2.动态环境下有效的计划工作
(二)考试要求
1.了解计划的种类及权变因素等知识。
2.理解计划工作含义、计划的目的等知识。
3.掌握计划与绩效的关系等知识。
第八章
战略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目的第二节
战略管理过程
1.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2.分析环境
3.识别机会和威胁
4.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5.识别优势和劣势
6.构造战略
7.实施战略
8.评估结果
第三节
组织战略的类型
1.公司层战略
2.事业层战略
3.职能层战略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等知识。
2.理解战略管理过程等知识。
3.掌握组织战略的类型等知识。
第九章
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环境评估技术
1.环境扫描
2.预测
3.标杆比较
第二节
资源分配技术
1.预算;
2.排程(①甘特图,②负荷图,③网络计划技术PERT)
3.盈亏平衡分析
4.线性规划
第三节
现代计划技术
1.项目管理
2.脚本计划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环境评估技术等知识。
2.理解资源分配技术等知识。
3.掌握现代计划技术等知识。
第十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概念
1.组织结构的定义
2.工作专门化
3.部门化
4.指挥链
5.管理跨度
6.集权与分权
7.正规化
第二节
组织设计决策
1.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
2.权变因素
第三节
常见的组织设计
1.传统组织设计
2.现代组织设计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组织设计的要素
2.理解组织的定义及其类型、常见的组织设计等知识
3.掌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第十一章
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沟通的概念
1.沟通的定义
2.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
(1)人际沟通
(2)组织沟通
第二节
人际沟通过程
1.人际沟通方法
2.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3.克服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第三节
组织沟通
1.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2.沟通信息的流向
(1)下行沟通
(2)上行沟通
(3)横向沟通
(4)斜向沟通
3.组织沟通的网络
第四节
理解信息技术
1.技术如何影响管理沟通
2.信息技术影响组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沟通的定义及过程、组织沟通
教学难点:人际沟通、组织沟通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人际沟通方法、人际沟通障碍等知识。
2.理解沟通的定义及过程等知识。
3.掌握组织沟通等知识。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节
员工培训
1.技能分类
2.培训方法
第三节
员工绩效管理
1.绩效评估方法
(1)书面描述法
(2)关键事件法
(3)评分表法
(4)行为定位评分法
(5)多人比较法
(6)目标管理法
(7)三百六十度反馈法
第四节
薪酬、福利及职业发展
1.薪酬
2.福利
3.职业发展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
1.员工队伍多样性的管理
2.性骚扰
3.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等知识。
2.理解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等知识。
3.掌握职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等知识。
第十三章
变革与创新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变革的概念
1.变革的定义
2.变革的力量
(1)外部力量
(2)内部力量
(3)管理者作为变革推动者
3.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1)风平浪静观
(2)急流险滩观
(3)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第二节
变革管理
1.变革的类型
(1)结构变革
(2)技术变革
(3)人的变革
2.应对变革的阻力
(1)抵制变革的原因
(2)减少阻力的技术
第三节
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
1.组织文化变革
2.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再造
3.处理员工压力
第四节
创新的激发与培育
1.创造与创新
2.创新的激发与培育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变革的定义及其原因、变革的方式等知识。
2.理解变革的类型、变革阻力及其克服等知识。
3.掌握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创新的激发与培育等知识。
第十四章
行为的基础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和目标
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
2.组织行为学的目的第二节
态度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与一致性
3.认知失调理论
4.态度调查
5.有关满意度—生产率之间关系的争论
第三节
人格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特质
3.情绪智力
4.从人格特质预测行为
5.不同文化下的人格类型
第四节
知觉
1.知觉的含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归因理论
4.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第五节
学习
1.学习的含义
2.操作性条件反射
3.社会学习
4.行为塑造:一项管理工具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个体行为的意义、态度等知识
2.理解人格等知识。
3.掌握知觉、学习等知识。
第十五章
理解群体与团队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概念
1.群体行为的含义
2.群体的发展阶段
3.基本的群体概念
4.群体决策
5.理解工作群体的行为
第二节
使群体转变为高效的团队
1.工作团队的含义
2.工作团队的类型
第三节
开发和管理高效的团队
1.高效工作团队的特点
2.管理工作团队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使群体转变为高效团队等知识。
2.理解群体行为等知识。
3.掌握开发和管理高效的团队等知识。
第十六章
激励员工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激励(动机)过程
1.动机的含义
2.需要的含义
3.动机过程
第二节
早期的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麦格雷戈
X理论与Y理论
3.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
第三节
当代激励理论
1.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2.目标设置理论
3.强化理论
4.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
5.公平理论
6.期望理论
7.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第四节
当代动机问题
1.激励多元化的员工队伍
2.绩效工资方案
3.账目公开管理
4.激励新型劳动力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激励(动机)过程等知识。
2.理解早期的激励理论、当代激励理论等知识。
3.掌握综合激励理论、激励对策等知识。
第十七章
领导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的概念
1.领导者的含义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3.领导的含义
4.领导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早期的领导理论
1.领导特质理论
2.领导行为理论
(1)勒温提出的专制式、民主式与放任式风格
(2)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3)管理方格论
第三节
领导权变理论
1.费德勒的模型
2.情境领导理论
3.领导参与者模型
4.路径—目标模型
第四节
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
1.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2.领导魅力的领导与愿景规划的领导
3.团队领导
第五节
有关领导的当前问题
1.领导者与权力
2.创建信任的文化
3.通过授权而领导
4.领导风格与文化
(二)考试要求
1.了解领导者的概念及领导的功能与作用等知识。
2.理解早期的领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等知识。
3.掌握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领导者与权力等知识。
第十八章
控制的基础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控制的的概念
1.控制的含义
2.控制的重要性
第二节
控制过程
1.衡量
2.比较
3.采取管理行为
第三节
控制类型
1.前馈控制
2.同期控制
3.反馈控制
第四节
控制对管理者的意义
1.有效的控制系统的特性
2.控制的权变因素
3.针对文化差异调整控制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控制过程等知识。
2.理解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等知识。
3.掌握控制类型等知识。
第十九章
作业及价值链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作业管理及其为何重要
1.作业管理的含义
2.管理生产率
3.作业管理的战略作用
第二节
价值链管理
1.价值链管理的含义
2.价值链管理的目标
3.价值链管理的要求
4.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好处
5.实施价值链管理的障碍
第三节
当前作业管理的问题
1.电子制作中技术的作用
2.质量领先
3.质量目标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作业管理及其为何重要等知识。
2.理解价值链管理等知识。
3.掌握当前作业管理的问题等知识。
第二十章
控制组织绩效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组织绩效的概念
1.组织绩效的含义
2.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意义
3.组织绩效的衡量
第二节
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工具
1,财务控制
2.信息控制
3.平衡计分卡方法
4.最佳实践的标杆比较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在帮助组织获取高绩效水平中经理的角色等知识。
2.理解组织绩效等知识。
3.掌握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工具等知识。
第五篇:广东09年自考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会展项目管理是管理会展活动,促使会展项目按工期、预算和要求完成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边缘性学科。本课程从系统和过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会展项目组织、会展项目计划、会展项目实施与控制、会展项目财务管理、会展项目风险管理以及评估等问题论述,对会展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实际的操作和运用能力。
2.课程所处的地位包括会议、展览和体育赛事在内的会展活动具有项目的一般特点,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会展活动,达到会展项目的目标。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国会展业管理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会展项目管理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利用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结合会展项目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会展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会展项目的启动、计划、组织、控制、评估、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内容。作为会展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适用于会议和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
3.课程要求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是让学生了解会展管理的全过程,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项目管理的方法。包括会展项目的启动、计划、组织、控制、评估、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制定项目计划、分析预见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困难,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交付成果。II.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会展项目管理概述
一、考试内容要求掌握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会展项目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初步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1.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2.会展项目管理的对象与范围。
3.会展项目管理的过程。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领会: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会展项目管理的方法;会展项目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3.综合应用:试用会展项目管理的过程分析实践中会展项目的进程。
第二章 会展项目的启动
一、考试内容要求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第一个过程——会展项目的启动。主要内容包括选择会展项目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考虑的因素;会展项目可行性研究;会展项目的财务评估及立项和审批的环节和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1.选择会展项目所遵循的原则。
2.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
3.会展项目的财务评估及立项和审批的环节和要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选择会展项目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考虑的因素。
2.领会: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步骤,以及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会展项目的财务评估的基本环节。
3.综合应用:试用SWOT方法分析会展项目的可行性。
第三章 会展项目组织和项目经理
一、考试内容了解会展项目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矩阵组织结构的特点,了解项目组织结构形式对项目的影响,掌握会展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项目经理的职责、权力、素质、技能以及项目经理的选择和职业发展有一个全面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项目组织结构。
2.项目组织结构形式对项目的影响。
3.会展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4.项目经理的职责、权利、素质、技能。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项目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矩阵组织结构的特点。
2.领会:会展项目组织结构形式对项目的影响;管理团队组建的理论与方法。
3.综合应用:根据项目的规模与类型组织项目管理团队;分析项目经理在会展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章 会展项目计划
一、考试内容要求初步了解会展项目计划的概念、构成要素、作用、内容编制的程序,掌握会展项目范围计划、进度计划以及资源计划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项目计划的概念、构成要素、作用、内容编辑的程序。
2.会展项目范围计划、进度计划以及资源计划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项目计划的概念、构成要素、作用。
2.领会:会展项目计划的内容编制程序;会展项目范围计划、进度计划和资源计划的内容。
3.综合应用:结合具体的案例,编写会展项目的计划。
第五章 会展项目的实施与控制
一、考试内容要求了解在会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对会展项目实施控制。了解项目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点、目标和控制系统,学会对会展项目控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以及建立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掌握会展项目变更和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1.如何对会展项目进行控制。
2.项目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特点、目标和控制系统。
3.对控制信息进行分类。会展项目变更和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项目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目标和控制系统。
2.领会:会展项目变更和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3.综合应用:对会展项目控制信息进行分类并建立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会展项目控制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第六章 会展项目的财务管理
一、考试内容要求了解会展项目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掌握财务预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会展项目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法,了解会展项目的资金筹集方式以及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项目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2.财务预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会展项目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4.会展项目的资金筹集方式以及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程序。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项目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财务预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领会:会展项目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3.综合应用:实例会展项目财务预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会展项目资金筹集以及成本控制内容与程序。
第七章 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考试内容要求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成熟度模型以及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和过程。掌握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1.风险管理的概念、成熟度模型。
2.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与过程。
3.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的概念。
2.领会:风险管理的度模型;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与过程;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基本方法。
3.综合应用:结合会展项目的具体实例,剖析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修改意见并重新设计完成。
第八章 会展项目的评估
一、考试内容要求掌握会展项目评估的概念,了解会展项目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掌握会展项目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会展项目评估的概念。
2.会展项目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3.会展项目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三、考核要求
1.识记:会展项目评估的概念;会展项目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2.领会:会展项目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3.综合应用:结合会展项目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剖析具体会展项目的综合效益,并撰写评估报告。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本大纲第一部分关于课程性质与设置的规定,是制订第二部分关于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的基本出发点,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则是本大纲的主体部分。为了使主体部分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与落实,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一)考试内容具体化《会展项目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但本大纲对考试内容和考核的知识点,做出了尽可能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学、助学和命题的盲目性,便于学习和掌握本课程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形式标准化为了保证自学考试这一国家学历水平考试的质量,使各地的自学应考者、社会助学者和考试命题者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考试要求可遵循,本大纲在考试内容具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力求考试要求的标准化,并按照识记、领会和综合应用各个层次来规范考试内容的能力程度要求。为此,本大纲不仅对各部分考试内容提出了总体性考核目标要求,而且,尽可能地将能力层次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考核点。对各考核点的能力层次规定,就是对自学应考者进行考核的水准要求。
(三)考核目标规范化本大纲在各章中提出如下三种知识能力、层次要求:
1.“识记”是知识能力的最低层次,要求自考者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认识和记忆,并能够作出扼要、准备、完整和规范性的表达。
2.“领会”是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述,又能够准确判断其内在的联系区别,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
3.“综合应用”是知识能力的较高层次,要求在“识记”、“领会”的基础上,用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点准确分析和判断解决综合性问题,当然还包括动手设计表现的能力。
二、关于教材与参考书
(一)指定教材:
1.《会展项目管理》,(中国高等院校会展管理统编教材),作者:王起静;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版次:2004年8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项目管理》(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作者:骆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会展概论》 作者:张红;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会展管理》 作者JeAnna Abbott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个人自学、教师辅导、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来考核应考者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应考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应考者在自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大纲,学习好本课程。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教师辅导、自学成才和社会助学的依据,应考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要求和范围,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好指定教材。大纲只是教材内容的重点与纲领性提示,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学习者应通读教材,对有关的内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实践环节。
2.正确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考生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切忌猜题、押题。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发现重点、理解重点和掌握重点。否则,若孤立地去猜重点,背重点,不了解重点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应考者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要上好辅导课,课后要认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好理解透。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因此在考核要求部分,区分了识记、领会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识记要记住一些常用的术语和概念;而领会是要掌握会展项目管理原理性的内容,而综合运用是指理解性掌握和创造性运用,不能将书中概念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考生应大量阅读和分析会展项目管理,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参与会展项目的实践,做到融会贯通。
4.解读影响较大的会展项目,进行实战参与、创意、设计和管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及参考书。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独立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本课程命题以指定教材《会展项目管理》为依据,以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展项目管理(3877)自学考试大纲》所规定内容作为命题范围。
1.考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100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考生可以携带铅笔和橡皮(草稿用)、黑色钢笔或黑色墨水笔,40CM以内长度直尺,参加本课程考试。其余材料一律不得带入考场,草稿纸由考场统一准备。
3.本课程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应用设计题。
4.试题中单项选择题占20%;填空题占1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20%;案例分析题占20%。
5.试卷中试题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各种难易程度的试题所占试卷分数的比例大体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在识记、领会和综合应用各个层次都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
6.本课程指定教材中所有章节均为考试内容。综合应用部分所涉及内容不要求死记硬背,要求在理解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去实际运用和综合灵活地使用。
IV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会展项目的总体特征()。
A.服务目标性
B.客户广泛性
C.项目关联性
D.注重经济效益
二、填空题
会展是__________等集体活动的简称。
三、简答题选择会展项目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论述会展项目管理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案例分析题(会展案例)
问题:
1.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2.文化会展项目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
3.与其他会展项目相比,文化会展项目具备哪些特点?在文化会展项目管理中应该突出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