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皇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贾宛秋 doc
秦皇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申 报 表
申 报 单 位:
项 目 名 称:
项目带头人 :
2011年度)青龙县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学会感恩回报社会2011年3月(秦皇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
小学德育工作案例
——感恩教育
山神庙小学贾宛秋
案例简介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着“施恩不图报”的传统美德,但也不乏“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而当今不少学生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学校里逃课上网、打游戏的学生不少。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不荒废学业,体会父母的不易,常怀感恩之心。我班积极创新德育工作,努力寻求一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效德育”之路。自新学年开始,从基础德育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主要做法:
(一)感恩同学
要学会对自己的同学感恩,因为每一个孩子要与同学相处,度过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主要做法:
1、我帮助同学做一件事。
2、“今天我值日”活动。
3、写一篇自己受同学帮助的事情。
4、给帮助自己的同学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心情。
活动效果:学生从“感恩同学”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真诚,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是多么重要,与同学相处要有爱心,让班级体充满爱,让每一个学生在爱心下健康成长。
(二)感恩老师
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主要做法:
1、教师节,学生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
2、交流赞美老师的话语。发到校园报上,让同学们互相学习。
3、班队课开展“感恩老师”演讲比赛,全校还进行征文比赛:《给老师的一封信》。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老师”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老师培养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三)感恩母校
为推进感恩教育,让每一位小学生从小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我校在六年级开展了“感恩母校”教育活动。
主要做法:
1、我对老师说句话。要求每一位即将毕业学生对老师说一句心里话或感谢的话语,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和老师的培养之情。
2、开展“我为母校添光彩”活动。
要求全体五年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在新的学习环境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母校争光。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母校”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学校是自己成长的摇篮,应感激母校的培养。通过“感恩母校”系列活动,为社会推动感恩教育做出了典范。
(四)感恩父母
“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举例: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c)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
(d)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
2、开展征文活动:《我的父亲母亲》、《父母的相册》
3、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体验教育活动:
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5、开展“二十四孝”故事会
(1)亲手制作“二十四孝”图的贴画,充实到校图书室,供学生欣赏学习。
(2)配合校少先队举行了多次“二十四孝”图片展,让学生广泛地受
教育。
(3)在班级举行了讲“二十四孝”故事比赛。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父母”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父母把自己养育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学习之余要多关心父母,要用优异的成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感恩社会
感恩可以延伸到社会的任何角落。
主要做法:
1、发起多次学生为失学儿童、贫困儿童、疾病儿童爱心捐款,同学样纷纷把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捐赠出来,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
2、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学生们经常自发学校周边捡拾垃圾。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社会”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我们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也应去帮助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充满关爱。
案例启示:
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使社会都来关注感恩教育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教育,我们视之为感恩之心,是善良的心。我们已列入思想道德建设课程。随着感恩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中华民族“感恩”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班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实效德育”已形成一个良好态势,为未成年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学生们体会到真诚的泪水,以及心灵深入一种美好感情的彻然苏醒。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老师的辛劳,培养了学生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和每一位老师。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人很多,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正是有了关爱和感恩的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201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一、背景分析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我国在十月一日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庆我华诞,耀我国威。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幅幅画面舒展在眼前„„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一些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严峻地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家庭的爱,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针对此种现象,结合国庆节这个时间,召开了此次班会。
二、活动意图
根据六年级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使他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实施过程
此次班会由班长主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回顾辉煌历史及观看国庆节联欢晚会,感受祖国的伟大与繁荣,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生代表ppt展示,国庆节的由来。3.学生代表讲述几代国庆阅兵发展变化。
4.认识中国地图,通过地图指出自己的家乡。小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各抒己见。
5.班长激情朗诵诗歌《祖国,感谢您》,全班同学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6.小组讨论“我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生:我们要守纪律、爱劳动、讲卫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健康成长。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体魄,勇夺奥运金牌。
生:我们要勤奋读书,考上航天大学,去研究载人飞船,让神
八、神九再创第一!
生: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祖国更加美丽。最后达到一致共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7.宣誓,完成《爱国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
8.班主任寄语:今天的班会开得有声有色。看到伟大祖国这个东方巨人正在慢慢崛起,你想大声说句什么?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对祖国的爱。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美好的明天吧。9.小合唱《歌唱祖国》,班长宣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四、取得效果
通过对学生上课的成果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分析教育的效果。
从结果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本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安排感到兴趣十足,同时他们都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了爱国热情。
五、案例反思
这次主题班会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定主持人,这是一场没有排练,没有指导的主持,我们的想法是只有真实的课题和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虽然整个过程显得有些紧张,不是那么连贯,但激发情感、引起共鸣的目的达到了!他们专注的的情感,发亮的眼神就是见证。通过各组的小组代表交流情况来看,我的学生们他们课前确实已经认真的去搜集过资料了,虽然汇报时各小组不是那么的激情澎湃,但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能看出他们很重视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做到严谨、一丝不苟,在执教时更是要真实!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应当摒弃的就要舍弃不能心疼,应当保留的一定要保留,哪怕这个地方不出效果。我们的教学始终应当牢记:不是给学生表演,不是让学生表演,更不是表演给观众来欣赏,而是是扎扎实实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时,学生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听这段音乐就足以证明我们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科学而有效地。
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发现学生对爱国主义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还应该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网络资源等,多查找一些爱国主义的知识,教给学生如何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如: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从唱国歌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真正爱国,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唱国歌时的神情和态度,我们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我们究竟爱不爱国,究竟有没有民族自豪感。
主题班会课一定要突出其生活化的特色,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充分利用丰富的学生生活并且予以拓展,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地班会教育,要做好主题班会课与品德教育课的有机整合,要做好导行的环节。主题班会课一定要突出明确的主题,教师要千方百计围绕班会主题,让学生搜集大量生动鲜活的经典爱国故事、学生身边的故事以及名人名言等信息材料,并且在实践中放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搜集爱国名人名言和爱国影视故事到达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当然在这次主题班会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担心主持人和我一起排练会影响情感的激发,所以主持人和我没有进行排练,整个主持过程显得有些紧张不连贯,对于各小组汇报时的点评也显得简单。学生搜集的名人名言和爱国影视故事课前也没有对材料进行处理,所以汇报时既没有激情澎湃之感,也没有抑扬顿挫的故事效果,汇报的环节显示不出什么效果。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演讲内容还比较单
一、在唱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很胆小,有的同学害怕展示,有些准备还不太充分。另外时间比较匆促,同学在学习之余,放手让学生们准备这个主题班会对学生来说有一点的压力。课堂40分钟的时间,对于同学们准备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来说时间有些紧张。
在这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使我有了新的收获,学生也更加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虽然现在他们还小,正处在祖国经济蒸蒸日上的时期,他们不需要上战场,但他们懂得但如果我有爱国之心,我会关注国内的事情,不时的关注国家重要的新闻;如果我有爱国之心,我不会说得嘴巴上惊天动地,而没有一点行动;如果我有爱国之心,我会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如果我爱我的祖国,我会时时刻刻为祖**亲祝福!
第三篇: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
中学德育工作
王金茂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校园里已经开始普及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对学生教育的着眼点主要是思想道德和行为品行,而在现今包含了心理教育的所谓大德育的范畴内,对于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关注则弥补了传统德育中的很多不足。我们发现,学生的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的行为和表现是有其深刻的心理原因的,与学生的成长背景、教养环境等相关联,并且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找到根源并利用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分配课堂时间,克服各种课堂不良习惯,提高听课效率一直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出现诸如上课睡觉、开小差、讲话等不良现象,老师和家长的第一反应不外乎就是从学习态度、尊敬师长等方面做文章,以批评和责备的手段以期到达学生能立即改正的目的。但事实的结果是,学生对于这样空洞的说教、否定的态度渐渐习以为常,仅仅是因为畏惧老师的权威而改正一时,根本到不到长远的效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否定、责备的态度下,学生总是得到负面的暗示,即“学习态度不端正”、“屡教不改”等等,对于这些听课的不良习惯缺乏自我的反省和认知,因此没有从自己本身挖掘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导致了习惯成自然,大大影响了上课的效率,学习和自我意识、情绪等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德育处提出了“德育为首”,即“德育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真正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怎样与教学紧密结合?怎样的结合能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里,得到学生的认同?通过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调查和个案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的学习态度等都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广泛的概念,这其中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包含了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情绪和情感、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听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有可以找到一定的心理根源的,从他们的心理深层次原因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改进的目的。在确定了这样一个从心理角度分析的着眼点以后,我们对学生的上课不良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确立了六种学生中间出现比较普遍的现象为研究重点,即上课睡觉、讲话、走神、做无关的作业、给老师挑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结合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最后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六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且提出了若干对策。最后我们采用学生中目前比较流行的“口袋书”的形式将推出,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认为“口袋书”的创新主要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的新颖。德育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心理教育更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规律来看,任何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因此我们的《密笈》希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学生阅读此书后立刻杜绝上课的种种不良现象,事实上这也是绝对做不到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从而让学生能有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激发内心上进的信念,增强他们改正的信心,在日常的学
1习生活中能有意识地从小事做起,愿意改善自我。因此我们注重的不是表面的一时的效果,而是更注重学生内心的自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这本身是一个德育教育中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符合教育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2、教育角度新颖。传统的德育教育对于课堂不良习惯已经成为了一种老生常谈,学生已经出现了疲劳的现象。此次的“口袋书”完全是立足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课堂现象进行了一个比较生动、深刻的诠释。每种现象分别给出了症状、症结、对策及处方。从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动机、情绪情感、自我认知甚至人际交往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产生各种现象的心理原因,让学生可以自我对照,在改正方法中则给出了一系列有助于自我反省和实际操作的具体办法。比如上课睡觉这个问题《密笈》中就给出了重新审查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信、发现学习乐趣、调整生物钟等四种方法;上课讲话这个问题给出了生活中学习倾听、控制情绪表达、制定上课目标、与同学互订契约等四种方法。这些分析和改正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扣一个大帽子,而是每一条都可以与自己比照和简便操作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此的结论是“给予建议永远比批评责备来得更有”。
3、教育态度新颖。如何真正做到教育过程中的民主,以往教师采取的手段都是放低教师的姿态,如让学生坐下谈话等等,但这样的形式背后常常教育的内容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密笈》的编写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完全是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中出现的现象,全书贯穿的情感是诚恳、鼓励、信任,教育的口吻是建议,教育的基本态度是“我来帮助你分析问题,提供建议,最后我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上进信念的,因此我们的态度不是居高临下,我们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之间的对话是完全平等的。在《密笈》的最后我们还引用了老舍先生在1934年发表于《论语》刊物上的一篇文章《考而不死是为神》,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老舍先生用讽刺幽默的笔调对考试制度和学习做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总结,我们引用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达一个在消极中寻找积极因素,乐观对待学习的态度。这也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态度,即用积极的期盼代替一味的管束和苛责。
4、教育形式新颖。首先在此次教育的推广形式上采取了学生目前流行的“口袋书”的方式,宣传册的大小、色彩、插图都迎合了学生的审美特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走出了德育教育一定是严肃、厚重的误区。其次在《密笈》的用词口吻上通俗有趣,“密笈、攻略、把脉、处方、神游太虚”等等词语都是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用语,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次,《密笈》中还有意识引入了一些动画游戏中的时尚元素,如每个症状的最后都有一个攻克难度,用星级来表示,如★★★★★、★★★★☆等,既给《密笈》增加了活泼感,同时也是用这样的形式告诉学生克服一个不良习惯的难度,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密笈》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生、老师的欢迎和认可,在反馈的调查问卷中,100%的学生表示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德育教育形式,95.6%的学生认为《密笈》中分析的原因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92%的学生表示已经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了《密笈》中提供的对策和方法。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则认为这样的德育教育形式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新的角度,学生的问题原来有各个方面的综合原因,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更容易以人为本,更能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了。“口袋书”《课堂密笈——“课堂群候症之全攻略》是德育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是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用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行为的一个成功个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德育教育引领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四都镇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捕捉“闪光点”转化“后进生” 产生背景:
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 的责任。而在我们学校中,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从小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都比较孤僻;再加上爷爷奶奶盲目的溺爱,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差。在这种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难度之大可以想象。针对这样的背景情况,尝试采用新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以使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阳光。
主 要 做 法
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内容,再由学校领导培训各位班主任教师,使每个具体实施者都对内容有严格的把握和具体的了解。每位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订个册子,用做教师记录学生的闪光点,每周汇总一次,每月将记录情况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创新点:用细节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以正面激励为主具体实施:
一、促进“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后进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培养道德意志力,鼓励“后进生”上进。
二、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带动“后进生”学习。
1、分成小组让好生带动“后进生”。
2、每天坚持四查(课前预习,查课堂笔记,查课后作业,查复习效果。)
3、课外活动时,让他们当小老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辅导。
我班八年级有个学生叫王林(化名)。七年级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班主任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作为政教主任的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被埋没或得不到承认,致使他心理不平衡,性格也变得冷漠、孤僻。为此,我经常利用课间、自由活动与他们一起谈笑玩耍,一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另一方面研究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拟定出具体的转变计划,与他沟通交流,很快就会点燃他心灵深处的上进之火,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他取得的进步及时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全班同学都来关心他、帮助他。成立互助合作小组,开展“帮带”等活动。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与任课教师不断加强巩固,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和科任老师一段时间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早读、课外活动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同时这个同学的品行也得到较大的提升,我为之的付出得到的良好回报,感到十分的欣慰。
第五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闪光的“储蓄罐”
作者 徐如华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这句民间俗语深深地烙在黄坑中心小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里。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多了,不少学生不知道劳动的艰辛,视钱财如粪土,挥霍一空,根本
不知道为什么要勤俭。家长、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孩子们却疑惑: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勤俭不多余吗?
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校委会经多次讨论,最后决定:给每位孩子设立“储蓄罐”,并建立了一系列实施方案,这一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
2003/2004学年初,学校号召全体学生设立一个“储蓄罐”、一本“储蓄卡”、一本“帐目收支登记本”、一本“日记本”。教育学生既要勤劳又不乱花钱,同时鼓励学生该用钱的地方应大大方方地用,不要吝啬。要求学生把平日节省下的少量零花钱存进“储蓄灌”中,积到一定数目后再存入“储蓄卡”中,并做好记录,记清楚钱的来龙去脉(低年级的学生由家长协助完成),最后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上一则收支经过和体会。在班上,由教师协助班委几天检查一次,对做得好的学生在班级给予表扬,学校每学期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这一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认识到勤俭的好处,并付诸于行动中。从学生“帐目收支登记本”和“日记本”中,折射出少年儿童闪光的思想:
1、从小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孩子们把过年压岁钱,平时零花钱节省下来了,同时不乱买零食、玩具,生活变俭朴了。
2、养成勤俭节约,赚钱为父母分忧的观念。许多孩子利用节假日,进厂帮妈妈拣筷子,用汗水换来的钱交学费、购书等。班级的学生把班级的废纸、冷饮罐收集起来换钱交班费,秋季许多孩子还下田拾稻穗等等,并且养成不随意向父母伸手要钱的良好习惯。
3、即锻炼又培养孩子理财投资的意识。学生从小养成如何合理支配钱财,大部份学生在购书,募捐活动中,一般都从自己积蓄的钱中支付,从不吝啬。
4、形成刻苦学习、为民服务的志向。当家才知柴米贵,学生在理财中认识到钱来之不易,父母赚钱的艰辛,觉得应该努力学习。逐渐地孩子们读书更勤奋了,还大量翻阅课外书籍,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写作水平。还得到家长的称赞:过去我的孩子连双筷子都不愿洗,一伸手就要钱的孩子,如今能帮父母端水洗脚,而且会给我们建议如何勤俭持家,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所做的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日积月累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勤俭节约的种子,将来定会获得一笔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