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措并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多措并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近年来慈善组织的发展迅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其本身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善款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自身的公信力。为此,笔者提议应从一下三个方面落实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虽然慈善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要为公众所接受,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长期深入的运作服务,公开财务透明运作,接受来自公众的监督,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一些慈善活动,传播慈善组织的服务理念,提高公众对所有慈善组织活动的认可;将服务范围扩大化,可以从投资、提供专业性服务、物资采购、人员招聘等方面打造品牌形象,在服务过程中提高公众的价值认同。
第二,加强内部监督。行业自律性是一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是保持其生命力,提高其公信力的基本要求。应该在追求高效的同时,重视公众的信赖和评价;慈善组织应该建立一套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运作机制。设立审计室、监事会、法律顾问团、会计顾问团等机构,对业务和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基金会的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从而接受监督。
第三,公开透明运作。信息不公开,缺乏监督,就容易陷入“暗箱操作”。每一项基金、每一次设立的公众捐资、每一批救助的花费,都应该有独立的账目;募捐和花费分开,善款与基金项目投资分开,都要有详细的账目记载;可由民政部门构建一个官方网络平台,定期公布信息,成本低且方便查阅浏览;实行强制性披露,利用信息公开的手段来达到监督的目的,避免贪污腐败、挪用善款、非法避税问题的发生,保证慈善组织在民众的视野下健康运行。
第二篇: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慈善组织公信力是近年来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2010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见2009“中华慈善奖”获奖代表时强调:“慈善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善的慈善文化,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法规,提高慈善信息的透明度,切实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大力促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说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本文拟着重从分析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低下的原因入手,提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容乐观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是指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力和号召力。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众冷漠对待特别是富人不愿捐款的窘境。2009年3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共同编制发布的《2008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汶川大地震唤醒了中国的个人捐赠意识,截至到2008年12月初,全国接收各界地震捐赠款物751.97亿元,创历史新高。根据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的社情调查,90%以上的被访问者均表示向灾区捐过款物。尽管如此,仍难掩国人怠于参加慈善事业的尴尬。中华慈善总会在2008年以前进行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2009中华慈善奖报告会”上说,2009申报“中华慈善奖”的145位个人、180家企业,捐赠达133.5亿元人民币,占2009捐赠总额的40%。学界往往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归结为公众的慈善意识不强,富人的“为富不仁”、法律的不完善、免税政策的不合理等。诚然,这些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但是,它们都不是主要的,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足。
(二)中国的爱心人士大多偏爱一对一捐赠。现代社会,富人做慈善的方式,一般是把钱交给各类慈善组织,或自己成立基金会,由慈善组织和基金会去运作,而不是自己冲在慈善一线,更不是亲自给穷人派发善款。今年春节前,中国“首善”陈光标将从127名企业家和个人那里组织来的捐款,共4316万元现金,装入8万个红包,送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特困户手中。一些人认为他在作秀。对此,陈倒也坦然承认,并希望更多的人跟他学作秀,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回报社会。以陈光标为代表的中国爱心人士之所以偏爱一对一捐赠方式,是因为他们不太信任目前的各类慈善组织。据搜狐网对“造成中国慈善事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在线调查显示:在1460总票数中,11.78%的人认为“一部分有捐助能力的人没有尽到责任”,6.85%的人选择了“缺少方便妥善的渠道进行捐助”,17.12%的人认为“缺少鼓励进行慈善事业的机制环境”,1.99%的网民选择了“其他”,而高达62.26%的选民都把“中国慈善机构的公益性令人怀疑”作为造成中国慈善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有关慈善组织的丑闻时有发生。比如说希望工程,比如说各种救灾扶贫款,几乎都有被截留、被挪用、被贪污的记录。据《东方早报》2005年l1月15日报道,著名慈善家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余彭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1988年给湖南捐赠l0辆进口救护车,后知救护车被改造成了某些领导的专车。盛怒之下,我将赠车收回,转赠涟源县几家医院,可转赠的救护车又被挪用”。另据《羊城晚报》2006年4月10日报道,从1978年到2005年,华侨、港澳同胞在广东捐款赠物总额折合人民币达360亿元,兴办公益事业项目3万多宗。法律规定侨捐项目是社会公共财产,但仍出现不少侨捐资产变成了国有资产或被变卖为小团体、个人财产的情形。比如华侨捐建的华侨大厦被拿去银行抵押了,侨捐医院转制给了个人,等等。这种让献爱心者揪心的丑闻,虽然只是少数,但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对慈善事业有着沉重的杀伤作用。
二、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因素
(一)组织信息的封闭性。全国人大代表、三峡画院院长、“中华慈善大使”周森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国人大》记者采访时说,“捐赠者最关心的是自己捐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我担心自己的捐款被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用在发奖金、吃喝、旅游等开支上,甚至担心被其他部门挪用或贪污。现在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等网站虽然对捐赠者、捐赠款项有详细的记录,但无一例外地缺乏对使用情况的统计,捐赠款物去向信息一片空白,公众对此自然无法彻底打消质疑”。据《全国性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监测报告》显示,在28家可以开展汶川地震募捐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的社会组织中,只有12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其接收的捐赠款物的使用和转移情况,而且这12家社会组织的信息披露也不够公开透明。
对于慈善组织,特别是民间慈善组织,信息公布的透明性应该是其工作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布制度,民众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了解所捐款物的数量及使用情况,势必会大大影响慈善组织在民众中的认可程度,引起内部腐败行为的发生,进而影响慈善组织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的慈善组织还不是很成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更应该做好信息的公开透明工作。
(二)法律制度的缺失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立法。现阶段关于慈善的立法主要有:《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红十字会法》、《企业所得税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等,但这些法律不足以规范当今我国的慈善事业,特别是缺少对慈善组织接受捐助物资、捐助项目运作、捐助资金使用及监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规定,使得我国的慈善事业时常出现丑闻。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灾区连连降雨,灾民帐篷严重不足,可救灾帐篷却出现在成都的各小区,有的还是高档小区。在救灾帐篷里坐着的人竟然是衣着光鲜,在使用手提电脑;在救灾帐篷外停放的竟然是小轿车。这种景象,不禁使人寒心。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种种行径深深地伤害了广大捐赠者的心。原本我国的慈善事业就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因为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影响了广大捐赠者的热情,将会更加使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三)行政干预的全面性。目前我国的慈善组织大多依靠政府的支持成立,官办色彩浓厚,政府在慈善组织的管理、资金募集、人员组成等方面掌握主导权。例如,中华慈善总会主要是依托于民政部建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是从团中央分化出来的,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脱胎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从慈善组织的发展角度来看,慈善组织拥有政府的支持,将会更方便的筹集资金,而且会提高慈善组织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但政府这种金字塔形的官僚科层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各科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效率低下,难以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团队。这些都将大大影响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公信力的提高。
汶川地震后,由清华大学NGO研究者中心邓国胜副教授领衔所作的一项针对所捐款物去向的调查研究显示,所捐款物的58.1%流向了可接受社会捐赠的政府部门,36%流向了政府指定的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系统,只有5.9%流向了公募基金会。当然,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反对社会所捐款物进入政府财政,笔者真正担心的是这笔钱会不会被挪用,会不会成为地方政府建办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公大楼,或者购买公车的资金呢?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南岳村在建的村委会,据说建成后还将有小桥流水等“美景”,能够达到四星级宾馆标准,仅砌一个厕所就要花费近50万元人民币,需要说明的是,距该村委会仅150米远的农民依然住在被地震破坏的危楼里,若有较大的余震,该楼将十分危险。看到这样的情形,还有谁愿意继续给灾区捐款物呢?
(四)伪慈善的杀伤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上假借慈善之名进行诈骗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据2007年4月12日《南方周末》报道,曾在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上被称为“中**亲”的胡曼莉被官方审计发现她将捐给孤儿的善款据为己有。她利用孤儿学校大肆吸纳社会捐款,并通过种种手段,将捐款人的钱转入自己名下,并用私吞的捐款,为自己置办豪宅,送女儿出国。种种此类诈骗行为,使得广大民众在行善之时多了一丝警惕,以免使自己的善举成为那些行骗者眼中的猎物。
总之,慈善组织公信力弱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由慈善组织信息的封闭性、法律制度的缺失性、行政干预的全面性和伪慈善的杀伤性等构成,慈善组织自身的发展不成熟是最根本的问题。
三、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公信力价值的要求日益提高,慈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善组织公信力的内容也将会不断扩展,扩展到主体的品格、专业的伦理、组织的效能、资金的运用、规则的遵守、战略的企划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一)慈善事业法制化。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引导和规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慈善事业法制化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治本之策。针对我国现有政策法规与慈善事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要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慈善法和社会募捐管理条例,对慈善机构的性质和定位、慈善募捐的准入资格、捐赠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规定,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将慈善事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促慈、以法兴慈、以法护慈,以法管慈。
(二)慈善组织规模化。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登记注册民间慈善组织近29万个,其中社团15.3万多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多个,基金会936个,其中全国性的约80余家。我国的慈善组织大体上可分成由政府主导的“官方性慈善组织”、在民政局登记的“民间慈善组织”、没有取得合法资格的“草根性慈善组织”三种类型,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草根性慈善组织”的数量要超过100万。以上数据,一方面说明我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国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之迅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的慈善组织“散”(分散在各行各业)、“小”(个体规模小)、“乱”(筹款乱)、“差”(管理差)的现实。试问,一个尚未取得合法资格或名不见经传的慈善组织,何谈公信力?何谈发展壮大?因此,在现代慈善事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当今中国,不宜片面追求慈善组织的发展数量,而应引导慈善组织做大做强,通过提高慈善组织的个体实力来提升公信力。一个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慈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设立的慈善机构过多,势必形成“谁也吃不饱,谁也长不大”的局面。
(三)慈善项目品牌化。目前,我国还有8300多万残疾人,23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4800多万农村低保对象,每年因灾需要救济的群众近8000万,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还有不少人处于贫困状态。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这就要求慈善机构在开展工作时,找准慈善救助的社会定位,将解决党委政府想办而比较难办的事、困难人群迫切要求解决的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事、慈善机构责无旁贷的事作为立项的目标。在捐赠款物的使用上,慈善机构要改变遍地开花、撒花露水式的老办法,尽量让捐赠款物向特色品牌项目倾斜,将有限的款物真正用在刀刃上,提高救助水平和救助效果。要逐步放弃行政命令式筹募,积极探索筹募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采用科学的流程设计品牌项目,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广宣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传品牌、建设品牌,并根据救助群体、帮助群体和发展群体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个性化、人性化的救助方案,使全透明的特色慈善品牌项目深入人心。
(四)慈善信息透明化。公信力的公不是公家的“公”,而是公开的“公”。在很多时候,透明度是保障公信力实现的重要手段。透明度、公开性和公信力一起成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运作工具。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经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制度保障,促使慈善组织运作更加透明,将是今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也将是慈善管理部门的工作着力点。要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就要把机构的规章制度、资金募集、项目运作、善款使用等都向社会公众公开,按照捐赠者的意愿使用好每一笔资金和物资,使捐赠者了解到所捐赠资金和物资的去向,只有这样,才能使慈善机构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五)慈善队伍职业化。慈善组织的具体工作归根结蒂还是要由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去完成,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慈善组织工作的质量。为了提高公信力,慈善组织要积极推进慈善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为此,一方面慈善组织要通过各种渠道求聘优秀人才,这里的优秀人才既包括慈善组织的公职人员,也包括慈善组织的董事和志愿者。为了获得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组织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一是要扩展人才来源的社会基础,保证慈善组织从社会中广泛获取优秀人才,应该采取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二是要对于日常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慈善公职人员,应委以重任,使慈善组织能够发掘和留住宝贵的社会服务人才,因此应该在组织内部完善功绩考核、晋升惟功的人才发展路线。另一方面,慈善组织要持续开发人才,使组织人员适应社会发展与组织本身发展的需要。持续开发人才的方法就是在合理使用人才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继续教育,不断进行培养。因此,慈善组织内部要创造一种持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持续不断地开发人才。
(六)内部运作规范化。从根本上来说,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主要来自规范的制度,因此,加强慈善机构公信力建设首先要加强慈善机构自身的制度建设。具体来讲,慈善机构应该对机构的运作、资金的募集和使用等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为资金使用透明化、内部决策民主化、项目运作程序化提供制度上的保证。慈善组织本身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是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监督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在这方面,上海慈善基金会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基金会按照国际惯例,对基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等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聘请了常年的法律顾问和会计顾问。其中,会计顾问对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年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工作总结 规章制度 情况汇报 教学教案 办公应用
度审计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工作机制上,上海慈善基金会还专门成立了监事会,对基金会机构、代表机构等主要负责人的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基金会资产的规范运作。
(七)外部监督常态化。政府应当把对慈善机构纳入社会管理的大格局中进行监督管理,除民政部门每年严格对慈善机构进行年检外,还应建立审计制度、慈善组织业绩第三方评估制度。要给予捐赠者充分的知情权,让他们不仅成为捐赠者,而且成为知情者和监督者。要运用媒体普及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将慈善机构的项目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物资的接受和使用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
第三篇:多措并举提高信息报送质量
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信息报送工作质量
在通讯手段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向上级报送信息材料,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对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革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方法,报送信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我委员会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把信息报送工作摆在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主委作为信息工作负责人,对信息工作进行整体把握和布置;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强化全员的信息报送意识,使及时报送信息成为全体盟员的自觉行动。每年的年初全体盟员大会上,都会对信息报送工作作专门的工作安排。大型集体活动,主委均指定专门人员报送信息;盟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活动,也都会及时主动报送活动信息。将信息报送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两不误。形成领导亲自抓,专人具体抓,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注重日常、突出亮点
按照服务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结合我委员会工作重点,抓住活动闪光点,报送信息。往往一条信息,既包含着一些常规工作又有自身特色,既有老生常谈的东西,又有一些新内容,要善于总结新亮点,突出其推广价值。除日常报送会议、学习等一般性活动外,重点报送具有本区特色的重点活动。如积极参与“三城联创”,及时发现和总结活动中的特色和亮点,撰写《助力xx“三城联创”,民盟xx委员会在行动》等活动信息,既与目前全市开展的“三城联创”活动紧密结合,有展示了我委员会多年来坚持的环保志愿行特色活动。民主党派的界别优势非常明显,大多数成员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我们xx委员会从事法律事务的盟员比较多,多年来结合本职工作特点,针对普法工作开展活动,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入手,不仅切入点好,而且针对性强。如撰写《建设法治辽宁 巾帼在行动》、《学法明权利,用法促和谐》等活动信息。
三、正视问题,善于报忧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信息报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报送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使之能够得到解决,是党派活动的一个重点工作。实际工作中,我们广泛收集各种社情民意信息,了解干部群众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各级政府能够更好的掌握群众的需求,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需。同时注意报送具有萌芽性,趋势性的信息,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隐患及时上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力求及时,务求真实
时效性是信息的最突出特点,以快求效,及时雨才能润心田。一条好的信息如果反应迟钝贻误了报送时机,就变得毫无价值。因此我委员会十分重视信息报送工作的时效性,信息一旦产生,就要尽快形成文字材料,快速撰稿、快速传递,快速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报送,目前基本做到当日信息当日报送。如“两会”期间,我委员会组织盟员观看学习“两会”精神,均在当晚形成文字材料,并配图发送审阅。实事求是是信息报送的原则,讲真话,道实情,实实在在,不添枝加叶,不渲染夸大,不生编硬造,实事求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撰写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报送具有“内参”的性质,对于一些事情,需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报送真正成为领导了解基层情况的有效途径,为制定和完善相关决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提供重要基础和依据。
第四篇:多措并举提高远程授权成功率
多措并举提高远程授权成功率
为贯彻落实总行关于深化远程授权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远程授权质量,提升内控核算水平,增强案防能力,工商银行**开发区支行多措并举,力促不断提升远程授权成功率。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内部员工素质
一是利用晨会夕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中国工商银行远程授权管理办法》、《远程授权系统业务操作指南》等相关文件,重点学习拒授率较高的业务,积极总结经验。同时及时学习业务流程变化、制度调整、系统升级等有关内容,准确掌握正确操作的方法。二是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让员工意识到提高远程授权成功率意味着降低业务操作风险,在每笔授权时,先认真审核拍摄资料是否完整,合规,准确掌握每笔业务的风险点,切实提高风险防范门槛。
加强外部授权沟通,提高授权通过率
一是遇到新业务、特殊业务或疑难业务时,现场管理人员积极与远程授权人员沟通,统一操作标准,在风险可控、业务真实完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远程授权通过率。二是遇到因制度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拒绝业务时,与远程授权中心人员沟通后,积极向市分行运行管理部反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远程授权的建议。
加强现场管理力度,做好授权初审工作
在办理每一笔授权业务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确保业务真实有效,并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远程授权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认真核实客户提供资料是否完整、凭证填写是否规范、填写要素是否完整等内容,做好现场初审工作,第一时间筛选出不合规业务,进而提高授权成功率。
第五篇:多措并举提高基层党员组织生活
多措并举提高基层党员组织生活
一、基层党员组织生活现状
一是形式多样性不足。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仍然以会议的形式开展,主要由党组织书记以讲话灌输方式传达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党员的具体需求,而且是形式单一,单向输出为主,交流互动比较少,缺乏吸引力,影响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二是组织生活内容比较单一。
党课教育环节多是一人说,众人听,党员参与少,使得组织活动失去吸引力和效果,内容简单重复,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出勤考核落实不严,对党员缺乏约束力,进而影响了活动效果。三是组织生活缺乏新生力量。
基层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是离退休老党员,或者无职无岗的基层老党员,年轻成分比较少;同时,部分基层发展党员不够及时,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导致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组织生活气氛稍显沉闷、不够活跃。二、几点对策建议
1、灵活多样创新方式,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
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关键是要联系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组织生活,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方式简单、程序化明显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广大党员,尤其是年轻
党员的参与热情,选择有效的形式、载体和途径,不仅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会更加富有成效,更好的发挥作用。例如,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组织生活,可以选择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有代表性的场所开展组织生活。采取参观学习与体会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党员切实感受到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的重要性。
2、集思广议丰富内容,凸显组织生活实效性
为实现通过“三会一课”使“党员经常受教育、党组织增强凝聚力”的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定活动主题、定形式、定要求的方式,着力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一是开展主题党课,提高基层党组织感召力。按照与党员思想相关联、与重点工作相衔接、与党建目标相融合的原则,精心提炼主题,上好红色党课、素质拓展课。二是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扩大组织生活社会效应。利用建党周年日、党员入党日等特殊日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日、党员政治生日、互访慰问日等主题活动。
3、新旧结合完善制度,保障组织生活高质量
实践证明,高质量的党的组织生活,要由严格有序、务实管用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供根本保障。一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完善和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使这些基本制度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二要完善组织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自我考核与对下考核机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