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间:2019-05-12 22: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课第二课新中国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

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1)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

权的巩固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

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

1、“大跃进”运动(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2)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3)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

(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

(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第六课十年“文化大革命

”的内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家卫国;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

(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开始:1950年10月,(2)时间:1953——1957司令员:彭德怀。(3)结束:1953、7,在板

(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

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4)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

(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

(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

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66——1976)(1)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2)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1969年),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林彪集团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4)“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2)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三

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政社合一)

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五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10)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略)

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1953——1956)(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7)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八课农村和城市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第九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1)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范围:县和县以下)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协)

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6、中共十六大(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十三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8)教训:反对个人崇拜;的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革的主要内容

(1)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四川实行 “包产到组”

(2)主要内容:包产到户,(1)建立背景:十一届三包干到户(3)特点:包产

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提出:1979年4月,(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

邓小平

(1)时间:1978年12月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2)地点:北京(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

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建立的过程:1980年,(2)基层民主:居委会和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时间最晚、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

村委会

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 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十二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中共十二大(198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5)深化:调整农村产业(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

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

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

主义的目标的提出:邓小平我国西部地区。

2、中共十三大(1987、10)(2)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

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C、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

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部事务。

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

第十五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国防建设)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2)人民海军:建立——1949年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发展: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3)人民空军(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1949年空军司令部成立。

2、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3、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1)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职责:保卫祖国、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 第十六课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反帝,反殖民主义(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1)我国能恢复席位的原因:

第一,我国的国际地拉提高(根本原因),第二,联合国要求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三,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有力支持

(2)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定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上和经济上两个方面。(参加APEC;加入WTO)

第十七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1、“两弹”的成功研制(1)原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有核武器的国家。

(3)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4)导弹: 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技术

(1)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世界第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国策。(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

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第十四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3)提出的依据: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妇,尊重历史和现实。(4)内容(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为完成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3)管理:成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董建华和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作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原因:中国共产党史为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3、中美、中日建交(1979;五个国家 1972)

(2)我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3)2003年5月,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飞行员杨利伟)

3、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袁隆平,培育杂灿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疗技术:我国的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领先世界

(1)提出,1953年12月,(1)中美建交: 1972年尼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代表时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2)中日建交: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交

4、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军事对峙和人力隔绝局面。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背景:20世纪90年代(2)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1955年)

(1)召开:1955、4,29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2)会议内容(性质):团

以来,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主要表现在政

4、“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发展高

2、体育

(1)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用大变样;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

2、民族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后,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

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科技的计划):1986年3月,(2)成就:A、1959年,25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压得男子单冠军,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B、1981年,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七战

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国;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

5、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生活方式各举一例加以说明。⑴科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⑵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等。⑶文学艺术: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影视艺术的发展等⑷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等。⑸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863”计划,把生物工程,七捷夺得世界冠军C、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重点。(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

第十八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教育:

(1)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

1984年,23届奥运会,夺得32枚牌,突破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为零的纪录。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D、2004年,28届奥运会上,夺得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E、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第十九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代表人物:当代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等 出现一些文明城市如唐山,大连,和文明村镇如江苏华西村

第二十一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就业制度的改革成就: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4、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者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

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其主要原因。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1、文艺方针:“百花齐放,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范围扩百家争鸣”

大,就业的服务体系形成,就业的观念发生改变。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

第21课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优秀影片:《开国大典》(2)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3)教育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教育法》(4)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活动。

(5)提高教师地位:从1985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第二十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1、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变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7月,北平

2、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3、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会议还决定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的缅怀。

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的影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天安门广场

2、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站起来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从此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人民从此政治上当家做主,经济上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国际势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方面向西藏进军,一方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2、时间:1951年

3、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抗美援朝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具体事件: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4、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5、参加部队:中华人民志愿军

6、指挥者:彭德怀

7、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8、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协定上签字

9、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10、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这是一场正义之战;②得到全国人民大力支持;③中朝军民的英勇奋战;④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11、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P11):①粉碎美国侵略野心;②巩固了中朝边境;③提高了我国国家威望。

12、为什么说他们是“最可爱的人”?(P11):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952年

2、法律依据(开始的标志):《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

3、原因(P13):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4、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意义(P15):①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也为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开辟了道路。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P18):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重工业建设,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重点及是重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

5、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6、成就:在苏联的协助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7、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8、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内容):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大会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宪法的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专政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各民族平等原则等。

②意义:宪法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③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④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因为在宪法中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专政原则等内容,真正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说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原因(P23):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的状况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3、目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阶段:①农业互助组。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时间:1954年----1956年

2、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

3、特点(政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它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

②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评价:三大改造总体是成功的,但局部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等缺点。

5、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外国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

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艰苦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0,....0,....1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1、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①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②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③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时间:1958年

②表现(犯的错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③犯错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遭破坏。

⑤教训: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⑥评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在探索中,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⑦对国民经济的调整(P28):1961---1965八字方针

3、十年建设中出现的模范人物:兰考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大庆石油工人 王进喜。

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P28):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严重发展。②具体原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原文: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至于复辟的危险。)

2、时间:1966年----1976年(10年)

3、开始(P29):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4、**表现: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迫害,国民经济迅速恶化。

5、抵制抗争:①“二月逆流(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对“文革”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②“四五运动”: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以后,百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但被“四人帮”镇压而结束。但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6、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在文革后期,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扭转了经济形势的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

8、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影响:①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②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③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9、教训和启示: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④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10、“文革”结束的标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大讨论(背景):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针对“左”倾思想和“两个凡是” 的束缚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讨论序幕: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于光明日报。

3、思想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是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大讨论实质:一场重新确立实事求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想解放运动。

6、“两个凡是”的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主要内容:①思想方面:这次会议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②政治方面: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方面: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时间:1978年

4、意义(P36):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起点。

5、拨乱反正:1979—1982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正确评价毛泽东,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问: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的“左倾”错误和“左”的错误有哪些表现?这些“左倾”错误又是怎样得到全面纠正的?

答:①1958~1960年大跃进。农业浮夸风和工业全民大办钢铁是其主要内容

②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挫伤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防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都是通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全面纠正的。)

0,....0,....2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背景: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发展。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目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意义:①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③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主要内容:①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制度。

3、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这些重大调整或变革各有何作用?

答:分别有: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历史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九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时间:1978年12月

3、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4、特区建立意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5、对外开放的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建立沿海经济特区:1985年起,建立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上海浦东新区、闽三角开放区。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P44):2001年12月

第十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P46):

1.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确立在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52

3.南方谈话(1992):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述了他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解决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如下: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4.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5.中共“十五大”(1997):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写入党章。

6.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7.邓小平的评价: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8.中共“十七”大(2007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中共“十八”大(2012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为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十一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梦想。”

2、再次提出“中国梦”: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5、“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6、“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①第一个一百年目标(1921--202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诚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第二个一百年目标(1949--2049):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深化改造。③全面依法治国。④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新发展理念:

1、时间:2015年10月

2、五项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

3、新发展理念的意义(作用):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③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影响: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4、什么是“一带一路”?

答:“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2、特点(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6、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措施: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②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③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④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西部大开发: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三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主权问题)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目的:实现祖国统一

3、内涵(什么是“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中英两国政府在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答: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供,国际影响提升。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有效运用。③中央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④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内政问题)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相关史实:

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

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2、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1、第一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2、第二次:《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第三次是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败退到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注意:前两次是由于外来侵略造成的,第三次是属于内政问题。

3、建国后对台政策:

A.(毛泽东时代)建国初:要武力解放台湾; 50 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以后: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C.1995年江泽民:八项主张(指导思想)

4、改革开放前,海峡两岸关系:敌对隔绝

5、改革开放以后,哪些措施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变化?(时间、事件、意义)

时间

历史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

走向缓和

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隔绝状态

1990年

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1年

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1993年

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

内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 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

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3、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5、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阻挠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1、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2、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难点: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针对台湾问题,而最先实践是在香港

2、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原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实现“三通”。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的表现:①由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的转变。②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3、海军:(1)部队建设:①第一支海军部队: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三大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装备建设: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3)兵种建设:①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②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4、空军:(1)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2)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2、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3、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政治保障: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强军改革: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成立了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第十六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P81):

1、建国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3、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①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交。②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首次确认):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的召开:(1)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影响: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

3、“万隆会议”的意义: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地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七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的原因:美国:美国认识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中国:改善中美关系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建交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6、中美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到邦交正常化,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7、影响外交的因素:国家利益、国家性质、综合国力、国际形势

二、全方位外交:

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外交成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第十八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3.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5.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6.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十九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消费

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交通运输的发展:(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2)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4)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5)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4.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信事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2)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5.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三篇: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ge;0)叫做二次根式。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性质:(1)()2=(ge;0);(2)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ge;0,bge;0);(bge;0,agt;0).(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ang;C=90deg;ang;A+ang;B=90deg;(2)、在直角三角形中,30deg;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ng;A=30deg;可表示如下:BC=AB ang;C=90deg;(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ng;ACB=90deg;可表示如下:CD=AB=BD=AD D为AB的中点

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四边形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deg;;(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deg;.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deg;;(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deg;12.等腰梯形的判定: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3)∵ABCD是梯形且AD∥BC

∵AC=BD

there4;ABCD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15.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ne;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ne;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ne;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gt;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bgt;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2)kgt;0,blt;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3)kgt;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4)klt;0,bgt;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5)klt;0,blt;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6)klt;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ne;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ne;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

求出这个函数值

解方程组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2+bx+c=0(ane;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ne;0)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ne;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ne;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lt;”)。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若加上ADBC,则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现在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图中不再添加点和线)转眼之间一个学期也将过去了,同学们也迎来了期末考试,希望上文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能帮助到大家。

精编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2016学年初二下册《反证法》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筹建新中国)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

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1年10月

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 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

第2课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

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影响(意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抗美援朝精神: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内容:1950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实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

①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③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也叫“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特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②交通运输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③工业基地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主要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1956年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缺点: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

第6课 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

★★★

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的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失误:在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发动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的错误)(注意名字)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探索时期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模范人物(1956-1966年)

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 石油工业 “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战士”雷锋。

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 原因: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

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1967年2月 的 “二月逆流”

★★“刘少奇案”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被诬陷为“叛徒、工贼、内奸”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九一三事件”(1971、9、13)——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976年的“四五运动”: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华国锋、叶剑英

后果:使得国民经济和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

★文革教训: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祟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底)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意义(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第二代国家领导人)

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 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

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1978)进行→1985年的城市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

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⑤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根本)

★★★★ 对外开放过程

(1)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省)(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2)开放沿海14个城市——1984年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并在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体现

★★★★

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

答: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主要内容:①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南巡讲话(1992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了美丽的诗篇”

主要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十四大(1992年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内容: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 十五大(1997年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例:改革开放后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模范人物典型——“援藏好干部”孔繁森,也被藏民称为“活菩萨”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适用范围:台湾、香港、澳门)

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553年,澳门(Macul)被葡萄牙占领)

港、澳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5年后)★★★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协会。)③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 用史实论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明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与台湾在度分离。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

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在建国前夕),海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相继建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兵种组成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 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国后)。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战斗英雄

蒋道平安徽人)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由聂荣臻元帅剪彩在沈阳飞机制造厂。

★★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 1966年(20世纪60年代)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它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人民军队的组成: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对峙状态。

★★★★

我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时间:1955年

地点:印尼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1970年到现在)

★★★★

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1949-1970)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0-1979)背景(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正常化的三步走:——“乒乓外交”或“小球推动大球”机会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称“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1979年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亚非国家的支持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

中日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以上两点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失败。

★★★

新时期外交成就——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或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于1991年加入APEC组织)

特点: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六单元 科学、教育与文化

第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卫星】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又陆续掌

握一箭三星技术。

【载人航天】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

六、神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战略——863计划(1986年3月)

诞生: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3月5日,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组织下,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

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以后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海洋高技术”)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其利弊

★★★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成果: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学校成为科技重要方面军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文化艺术事业: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小说:20世纪50—60 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茶馆》、《红岩》《宝葫芦的秘密》

(2)文学奖: 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体育运动事业:(4)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的成就(1)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2)第23 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1981-1985年中国女排实现“五年冠” “体操王子”——李宁(3)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北京亚运会; 2010广州亚运会(4)2001年7月13日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这些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说明了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变迁的根本原因: 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知道衣食住行变化的表现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 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铁饭碗”“包分配”被打破,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就业。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

通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第五篇:新人教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8知识点及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Unit8单元知识讲解及练习

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知识点拨

一、重点短语

1.on page 25 在第2 5 页 2.the back of the book 书的背面 3.h u rry up 赶快;匆忙 4.in tw o weeks 在两周之内 5.go out to sea 出海

6.an island fu ll of treasures 一个满是宝藏的岛屿 7.w rite about 写作关于„„的内容 8.finish doing sth.做完某事

9.w ait for another ship 等待另一艘船到来 10.learn to do sth.学会做某事

11.grow fru its and vegetables 种水果和蔬菜 12.a few weeks ago 几个星期前

13.the m arks of another m an’ s feet 另一个人的脚印

14.not long after that 不久之后 15.run towards sp.跑向某地

16.use...to do sth.用„„来做某事 17.signs le ft behind by someone 某人留下的标记

18.read the newspaper 看报 19.science fiction 科幻小说

20.can’ t w ait to do sth.迫不及待地做某事 21.a good way to wake up 醒来的一个好办法 22.number of people 人数

23.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做某事 24.study abroad 在国外学习25.make sb.do sth.使某人做某事 26.come to realize 开始意识到 27.ever since then 自从那时起 28.the southern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的南部地区 29.belong to 属于

30.be kind to each other 善待彼此 31.tru s t one another 互相信任 32.the beauty of nature 大自然的美 33.have been to sp.去过某地

34.do some research on sth.对„„做研究 35.hope to do sth.希望做某事 36.see sb.do sth.看到某人做某事

37.the firs t line in the song歌曲的第一行 38.enjoy success in享受„„的成功 39.at the end of the day傍晚的时候

二、重点句型 1.Have you.•.yet?

— Have you read l ittle Women yet? 你读过《小妇人》吗?

— Yes,I have./N o , I haven’ t.是的,我读过。/ 不,我没有。2.Has...yet? — Has T in a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蒂娜读过《金银岛》这本书吗?

— Yes, she has.She thinks i t ’ s fantastic.是的,她读过。她觉得它很棒。3.W ould you lik e...? W 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你要来点喝的吗? 4.I heard...I heard you lost your key.我听说你丢钥匙了。

5....came to realize how m uch...She came to realize how much she actually missed all of them.她开始意识到,事实上她是多么想念他们所有的人。

练习题

一.单项填空。

()1.— Bill hasn’t finished reading Treasure Island yet.What about you? — I’ve read it twice.A.just then B.just now C.yet D.already()2.Mr.Wang isn’t here.I think he _______ Guiyang.A.has gone to B.has been to C.goes D.went()3.Nobody told us _________.A.what to do it B.how to do C.where to do D.when to do it()4.—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 —Yes, I ______ there last year.A.went B.have been C.have gone D.has been()5.—Where is your father? —He _____ Australia and he _______ Sydney for two weeks.A.has been to;has been in B.has gone to;has been in C.has been in;has been to D.has gone to;has been to()6.He took up my cell phone and made a long distance call as if the phone _____him A.belonged to B.was belonging to C.was belonged to D.had been belonged to()7.— Could you please water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 — Oh, I A.have no time B.haven’t watered them C.have watered them D.can do it tomorrow(books students.A.borrows;from B.lends;to C.returns;to D.sells;to()9.I my lost wallet everywhere but I couldn’t it.A.looked for;find B.looked for , finding C.have found;look D.have found;looking()10.Amy ________ the windows already, so the room looks much brighter.A.cleans B.cleaned C.is cleaning D.has cleaned 二.阅读理解

A One day, a fisherman caught a golden fish.“People let me go,” the golden fish said.“I will give you whatever you want.”

“Thank you, but I don’t want anything,” the fisherman said.He put the golden fish back into the sea.But the fisherman’s wife was angry.“You should ask for a bigger wooden basin!” she shouted.The fisherman went to the seaside and told the golden fish.“Don’t worry, she has a new basin now,” the golden fish said.The fisherman went home.But the wife was even angrier.“I want a large house!” The fisherman went to tell the golden fish again.But the old woman was never satisfied.“I want to be the queen of the sea!And I want the golden fish to serve me!”

The fisherman went to tell the golden fish.The golden fish swam away without saying anything.The fisherman walked back.His wife was in her cold clothes.Her old and broken wooden basin was next to her.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各句正误。正确的在题号前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1.The fisherman caught the golden fish three times.12.The fisherman freed the golden fish after he caught it.13.The fisherman’s wife was really happy every time when her husband came back.14.The fisherman’s wife got a new basin, a large house and became the queen of the sea at last.15.The golden fish didn’t say a word but to swim away in the bed.文章大意: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了一个贪得无厌,最终以无所获得故事。11.F【解析】整体理解题 从文中可知渔夫并没有捉住金鱼三次。12.T 【解析】细节理解题。从第二段的““Thank you, but I don’t want anything,” the fisherman said.He put the golden fish back into the sea.”可知渔夫抓住金鱼之后,就把它放了。

13.F 【解析】推理判断题。渔夫的妻子每次都不满意。

14.F 【解析】整体理解题 渔夫的妻子得到了一个澡盆和新房子,但没有成为皇后。

15.T 【解析】细节理解题 从最后一段的“The golden fish swam away without saying anything.”可知答案。

三.书面表达

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以“Learn to express thanks”为题,用英语写一篇演讲稿。背 景 1.认为上中学时吃好穿好是应该的; 2.走向社会后没有感恩意识。

学会感恩 1.感谢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2.感谢父母供养自己上学; 3.感谢老师传授知识;

4.感谢朋友的鼓励与帮助。

参考词汇:enter society 进入社会,sense of thanks 感恩意识,behavior 行为 5.词数:80词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Learn to express thanks”.In the future, we should never forget our society, parents, teachers and friends.At present, we should study harder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纲要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纲要 ——临沂××中学2012.5.18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筹备成立新中国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 1、 1839 年6月3日, 林则徐 在 虎门 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2、《 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开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知识点(范文大全)

    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实用才有价值意义。智商的高低体现知识多少,情商的高低体现能力的大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1拓展总结

    Unit1 一 1. —Will people live to be 300 years old? —_________. A. No, they aren'tB. No, they won'tC. No, they don'tD. No, they can't 2. There will be ______ p......

    2018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简要版)

    2018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简要版) 一、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为开国大典做准备) 内容: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1)通过了《中国......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