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研究现代成本管理,是一个既有一定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成本效益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业的 收入。因此,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必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开发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就是体现了“花钱是为了省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相当于现时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看来似乎高昂的费用,这都是成本效益观念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战略成本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而,对于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我国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中予以全面考虑,树立战略成本的理念。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
急剧的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究开发部”、“战略研究部”等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着眼于战略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资产重组与并购是当前我国企业界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简要分析一下四川峨铁重组的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竞争优势。
川投集团通过电冶结合的方式整体兼并峨铁厂从而控制四川峨铁(现更名为“川投控股”)一举带动搞活了嘉阳电厂、嘉阳煤矿和峨铁三个国有企业,这种将几家劣势企业重组从而发挥出整体效应的办法,在我国资产重组中具有典型意义。重组后对峨铁而言,占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由此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同时通过调整,峨铁的铁合金产量可以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经济,单位固定费用大为降低。对嘉阳电厂、煤矿而言也有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使其销售费用大为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购并了长钢股份,也为峨铁的铁合金销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难发现,这一系列重组并购的内部价值链可以简化为:嘉阳煤矿——煤 嘉阳电厂——电 峨铁厂——铁合金 长钢厂等,上述价值链中每一作业消耗资源,导致成本和产出效益。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诸如生产关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成本目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到达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无庸置疑。传统的成本计算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也包括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然而,在现代成本管理中,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
在欧美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ABC在提供更为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方面功不可没。作业成本法(ABC)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台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以前起过积极作用,即在产品品种少或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一般不会对产品成本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工时或机器台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又由于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较高,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
在 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1)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2)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次和包装批次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3)产品维持成本。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4)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传统成本理论的成本概念揭示了成本的经济实质(价值耗费)和经济形式(货币资金),但没有反映出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ABC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其中,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ABC法通过作业这一中介,将费用发生与产品成本形成联系起来,形象地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使成本的概念更为完整、具体。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方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ABC法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别;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以促进现代成本管理的不断提高。
另外,“目标成本计算”已经崛起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谓“目标成本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设定成本目标,从其利用目的来看,它在开发准备、确定设计制造方针、投产准备、物流和定价各个领域均可实施;其计算对象已从产品或部件这类实物对象扩展到了抽象的功能对象;其计算基础则从财务会计基础转向管理会计基础,其计算内容也并非都是全部成本或平均成本,而可采用部分成本或增量成本;在计算方式上既可以采用各成本要素别的逐项加计形式,也可以将成本要素加以划分后,逐个以物理特性为基础进行理论的或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同时根据需要既可以概算也可以估算。这类成本计算方法贯穿了从开发源流到销售服务的各个阶段,是现代成本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总之,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企业必须改进成本计算方法,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使企
业获得更多的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本动因观念
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企业只有真正了解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了有形成本动因,而忽视了无形成本动因。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中,像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产品的研究开发、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等都与成本管理无多少关联。但事实上,一些有形的成本项目往往并不是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而一些传统成本管理未能考虑的因素,如企业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性,甚至像厂房的规划布局、存货的内部传递及企业的管理制度等因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动因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要强调从战略予以综合考虑。据国外的研究表明,企业在生产开始之前,已有85%的产品成本成为约束成本,即一些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实际上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而传统成本管理能产生影响的部分,只占总成本的15%。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因而,人们往往把成本动因归结为生产数量。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数量可通过产品的单位数来计量;而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数或直接人工工资通常被用作生产数量的替代品。固然,在高度人工密集型的生产过程中,对成本动因作这种假定不会严重歪曲产品的成本。因为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两者的耗费都直接与产品数量有关;而制造费用又大部分是与生产时间有关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动力费和其他机器设备相关的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分配也较合理。至于期间费用常常被认为只有发生期间相关,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只是直接冲减当期利润。但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制造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仅占生产成本的5%~10%,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的比例来分配这些比例不断增大的间接费用,会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很明显,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的错误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这对企业来说,是足以致命的。因而,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必要按战略成本管理观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的成本动因,通过对各种成本动因和相关成本之间进行分析,将单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传统成本管理下未予考虑的一些无形的成本动因,如企业的规模、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甚至厂房的布局规则等,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应从战略上予以考虑。另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表明,责任会计中对成本中心、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的研究分析,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启发我们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新思路、新观念。比如:
(1)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
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2)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总之,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基于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不仅要重视有形动因,更应该重视无形动因。不仅要注重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而且要注重驱动成本的主观因素。这种建立在成本动因分析基础上的成本管理观念,往往可诱发产生出企业成本管理的崭新思路和有效举措。
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第二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单位经济犯罪作为有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具有发案数量多、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犯罪手段复杂多变的特点,而成为我国单位犯罪的主要类型。虽然我国刑法对单位经济犯罪规定了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但是,根据现行刑法及其他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许多经济犯罪罪名中,单位经济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处罚尺度和构成犯罪的范围差别很大,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处罚或者减轻罪责,往往将自然人的经济犯罪伪装成单位经济犯罪,加之刑法关于“单位”范围界定不明确,从而使公、检、法机关在甄别单位经济犯罪和自然人经济犯罪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深入研究单位经济犯罪的基本问题,因此本文从什么是单位经济犯罪入手,本文认定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在实践中单位经济犯罪问题的解决等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对单位经济犯罪能够准确定罪量刑,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单位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经济犯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关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规律,应当受刑法的处罚。刑法对单位经济犯罪处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单位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从立法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讨。
第三篇: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年 级: 年 春/秋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内容摘要
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新时期我国企业改革 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中国钢铁集团公司打造综合性国际钢铁公司的需要,钢铁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邯钢集团作为河北钢铁公司的典型代表之一,近些年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托体制、机制优势,使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但公司在制度、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建立、公司发展后劲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本文应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企业内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邯钢集团的企业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措施,最终使该公司在制度层面完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管理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从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国内同类型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邯钢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完善
I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3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3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3 1.3.1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3 1.3.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4 1.3.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4 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5 2.1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5 2.1.1 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5 2.1.2 以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5 2.1.3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5 2.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6 2.2.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6 2.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6 2.2.3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6 2.2.4 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7 2.2.5 缺乏能有效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7 3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证分析...............................8 3.1 邯钢集团简介....................................................8 3.2 邯钢集团制度现状................................................8 3.3 邯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8 3.3.1 股权结构不合理............................................8 3.3.2 对企业制度考核力度不够....................................9 3.3.3 缺乏技术骨干,缺乏人才储备................................9 3.3.4 创新能力仍需加强..........................................9 3.4 邯钢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9 3.4.1 精干主体,剥离辅助........................................9
II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3.4.3 加大监控力度,注重过程控制,确保指标“落地”..............9 3.4.4 股份制的规范化改革.......................................10 结 论................................................................11 参考文献...............................................................12
III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引 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历史时期。要达到国民经济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迫切要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同样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即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邯钢集团近些年来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公司在改革、发展、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制度、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摆脱困境,走上发展之路。
研究的内容
本文将应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方法,研究邯钢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集团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构建分权与制衡相统一的决策及执行机构,最大限度地保障股东权益,促进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应用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有效激励公司经理、董事、监事烙尽职守、勤奋工作;应用企业内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通过现象分析,查找邯钢集团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原因,进而完善邯钢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使该公司在制度层面完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从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研究的思路和方式
为了深入透彻地研究荣程钢铁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方案,本人首先查阅了大量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了解欧洲、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具体形态和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效应,同时熟悉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学习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等基础知识,借鉴国内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相关论点。在此基础上,深入企业,通过个别交流、查看资料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邯钢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正确评价取得的成绩,客观分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析存在的问题,深刻查找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制度的内涵极为广泛,它既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同时还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主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现代企业制度由涉及企业与外部关系和企业内部机制的一系列制度组成,规范企业与外部关系和理顺企业内部机制,主要是明确企业性质、地位、作用及其与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确立企业的行为方式。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企业改革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与国际惯例通行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如下:
⑴ 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 ⑵ 政企分开,自主经营 ⑶ 机制健全、行为合理 ⑷ 管理科学,注重效率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由多层次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3.1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按照民法规定,凡是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拥有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社会、经济组织,即称为法人。具有法人的特征的企业称为法人企业,法人企业与自然人企业相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⑴ 法人企业在法律上成为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而在自然人企业中,这种权利和义务由企业主直接承担。
⑵ 一般法人企业实现了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和分散化,而自然人企业的所有者比较单一。
⑶ 法人企业成了财产主体和盈亏主体。法人企业把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其它资产在法律上严格区分开来,投资者仅以投人到企业的那部分资金对企业负有限责任;企业对投资者投人企业的资产及其增值具有法人所有权,可以用它们对债权人负有限责任,企业实行真正的自负盈亏。
⑷ 完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法人企业中,企业的经营者并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或者不是主要的所有者,而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阶层。自然人企业和合伙企业中,投资者既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财产的支配者。
⑸ 产生了合理的资源配套机制。某些法人企业是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而建立起来的,企业效益和实力通过股票发行的数量和价格的涨落反映出来,形成了完备的市场评价机制,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⑹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实行资本社会化创造了一种好形式。1.3.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1.3.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从克服我国现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发,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对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进行改革,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体系,并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
2.1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的。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1 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这一阶段,中央对国有企业提出了简政放权、让利,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步利改税等措施,旨在提高企业的活力,加强企业的责任心。在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方面,通过利改税等措施打破了多年来在国家和企业关系上由国家统收统支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财权、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人,这些措施便逐渐暴露出其暂时性、局限性等毛病。首先是权放下去了,许多企业不会用权或滥用权利,使经济运行紊乱,国家利益大大受损。其次是推行利改税搞税利合一,又混淆了税与利的不同来源及国家的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的界限,使得政企更加不分,窒息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2.1.2 以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从1984年起,中央开始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权的改革,主要是在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制一方面硬化了国家的收入,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增长;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加了企业的利益激励和驱动,对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承包制存在负盈不负亏,经济行为短期化,承包者搞掠夺式生产经营等严重弊端,所以它已经越来越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在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承包制就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1.3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迅速找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在确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展开了探索。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在探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即建立了新的人事制度,干部实行聘任,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解决“干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劳动制度,职工要进行劳动优化组合,破除了固定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解决“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分配制度,要在明确岗位与工资挂钩等方面倾斜,打破平均主义,拉大分配差距,解决“收入能多不能少”的问题。解决这几个难题,都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必然会出现一些阻力。
尽管有阻力,许多企业在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中还是取得了成绩。与此同时,人们在积极探索公司制,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围绕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界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讨论。
2.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兼并和重组的实施,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暴露出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重大缺陷。
2.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
根据西方企业的经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50%,否则会威胁到企业偿债能力和对外的信誉、甚至可能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的后果。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十分沉重,实际资产负债率大约在80%以上。这样的高资产负债率,不但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沉重负担,也使银行陷人不良债权的困境。
企业之所以陷人这样复杂而沉重的债务中不可自拔,既有体制转换的因素,又有自身机制的因素,既涉及金融、财税等经济环境间题,又有其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2.2.3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相当一部分资产被非经营性事业所占用,经营性资产相对减少。沉重的社会负担使其难以同其它所有制经济展开竞争。
⑴ 国有企业冗员过多,难以安置
随着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改造,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不断增加,再加上政府强制安置的部队退伍人员和城市待业青年,使企业冗员大量存在,如何合理解决这些富余人员直接关系到改革进程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⑵ 国有企业所供养的离退休人员太多
在国有企业中,离退休人员的比重越来越高,巨额的退休人员费用成为国有企业不堪承受的沉重负担。
⑶ 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社会及政府所应承担的职能
国有企业至今仍未摆脱社会行政职能附属物的地位,在职工住房、医疗、教育、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就业等社会责任方面背着沉重的包袱,使企业资产结构严重非经营化,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减弱。2.2.4 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滑坡,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性原因,也有非体制性原因,非体制性原因即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转换导致老工业区的衰退,以及新技术推广使老技术产品失去竞争能力等。体制性原因包括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改革以来承担的改革成本和企业自身缺乏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能力。2.2.5 缺乏能有效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甚至大规模的非国有化,并不能保证企业在新的产权形态下改变行为和提高效率。这是因为行为和效率的变化既需要与新规则相匹配的法律、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行政能力等,还需要重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与社会价值标准。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证分析
3.1 邯钢集团简介
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邯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邯钢于1958年建厂,历经50多年的艰苦创业,现有总资产856亿元,职工2.4万人,具备了年产1300万吨优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板材和优质型棒线材生产基地,河北钢铁集团的核心企业。
邯钢产品涵盖汽车、家电、建筑、造船、航天、机械、石化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邯钢先后荣获国家创新型企业、全国质量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十一五”时期节能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2 邯钢集团制度现状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邯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墙入海,走向市场,独创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体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最早主要是针对生产系统推行的,覆盖不全面,在管理系统、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尚未实行。三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在指标分解纵向到底上落实得较理想,而在横向到边方面尚不彻底。当客观现实呼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时,邯钢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发扬当年的求实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2002年,新班子上任后,对管理部门和二级厂进行了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大力推进“扁平化”组织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冶金系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方法的对接。“十五”末相比,2012年邯钢总资产、净资产、年销售收入、年人均产值分别增长247%、210%、231%、146%。
3.3 邯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3.1 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的实质是全民所有制,即全部资产来源于国家,投资主题单一,制衡机制不健全,活力不足。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较强,不能真正落实和保障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无法真正做到“自助经营,自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广大职工和经营管理者没在公司持有任何股权,很难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他们在企业没有直接的利益,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3.3.2 对企业制度考核力度不够
企业除了创新能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那企业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效益提升的纽带。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它必定有非常完善的考核制度,要打造百年企业唯有制度管人。调查显示,公司虽然已采取一级考核一级的制度在执行,但是中层一批骨干对考核不重视、力度不够、执行能力差,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整治。3.3.3 缺乏技术骨干,缺乏人才储备
企业的技术人才缺乏,很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存在不足。在企业管理中,人才储备缺乏非常重要,但在振新实业的各个环节和相关部门严重缺乏后备人才,这将是企业的短处,企业要发展,人才必须储备,只有让人才在企业中相互竞争,以优胜劣汰的竞争来提拔优秀人才,企业才能人才辈出。3.3.4 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主旋律。调查显示,在邯郸钢铁的创新力度不够大,创新的产品不够多,高新技术科研人员队伍缺乏,新产品推广和应用力度不大。调查显示,钢铁公司由于缺乏钢材推广力度,能让客户满意的只占10%,这充分说明,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推广能力更薄弱,严重缺乏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创新理念。
3.4 邯钢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
3.4.1 精干主体,剥离辅助
减少非钢铁生产人员,这项工作必须全面展开,对减下来的人员,让他们成立独立的经济实体,给予委托法人的身份,让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举措,也是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实行的组织结构的优化。剥离出来的人员按专业化原则成立了其他公司:矿业公司、企业发展公司、经营开发公司、设备制造公司。重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大兴第三产业,为邯钢建立以钢铁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体制铺平道路。3.4.2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要不断完善创新机构,引进高新技术创新型人才,力求做到要想什么样的创新目标就必须引进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要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要以企业文化的理念来推广新产品,用“新”和“特”来吸引客户。创新产品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开辟新的途径。3.4.3 加大监控力度,注重过程控制,确保指标“落地”
打破部门壁垒,将预算管理延伸到各个环节。第一是管住计划。用目标利润统驭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部门预算,量入为出。第二是管住过程。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实行跟踪分析与考核,坚持每周科长例会、每月资金平衡会和成本分析会制度,对未完成的指标和出现问题的单位,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推进挖潜整改。第三是管住结果。细化奖惩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完成预算指标积极性。预算管理逐步过渡到规范化、标准化。3.4.4 股份制的规范化改革
通过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让职工出资入股,成为真正的企业的主任,特别要让经营管理者多持股、持大股,并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使其切身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感。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结 论
本文通过对邯钢集团现状的分析,查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进而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增加经营管理者的持股额,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应修改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广大职工均资格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公司将改造成劳动者持股的公司,较好地解决在职职工的不平衡心理。在股改过程中,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集团公司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此外,邯钢集团还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化科技创新和投融资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邯钢集团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参考文献
[1] 周叔莲.中国20年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展望.[J]经济管理,1998:70.[2] 邓荣霖主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 刁国涛.论国有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公共管理,2012(5).[4] 李萍.盘锦辽油CY集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11.[5] 赵莉.从邯钢经验看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2).
第四篇: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讨 作者:鲁东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概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对石油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新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探讨公司化改组后的安全管理思路,完善安全机制
1.1 电力企业改制后,将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商业化运作。在电力体制改革中,企业的安全工作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格局、工作方法加以调整。
1.2 在企业改制或改组过程中,应坚持“六个不变”,即“安全第一”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变;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从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不变;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不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依靠企业职工抓好安全生产的传统不变。
1.3 各级领导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三亲自”、“四到位”,即对安全工作亲自组织安排、对安全生产亲自组织分析、对重点安、反 措计划及安全整改措施亲自检查落实,和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落实考核到位,促使安全管理步步到位。
1.4 安全生产考核要强化经济效益指标,淡化对故障次数、安全天数、机组长周期记录的考核,要从严对发生了故障后引起的少发电、设备损坏的经济损失及“三不放过”执行情况的考核,以及对人身事故的危害性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认真考核。
1.5 全厂上下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推行全面安全管理、全过程抓安全、全员保安全的新格局,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6 坚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由厂长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对全厂安全生产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此外,生产、交通、多经及各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工作,并提出今后安全工作措施和对策。
1.7 各级生产领导及管理人员必须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安全工作,做到管理生产与抓安全同步。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变管结果为管因素,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变粗放型管理为严细型管理,变管事为主为管人为主。实行企业法制化管理,建立监督机制
2.1 实行企业法制化管理,首要一条是要严格执行制度。这就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2.2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认真执行厂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到位标准;经 常与分管部门的一把手研究安全工作,并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安全生 产突出问题。2.3 坚持“分级控制、分口把关”的原则,在检修、运行、交通、多经方面分口抓安全,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各负其责,逐级签订责任状。使每个单位、每个领导、每个管理人员、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并切实落实。
2.4 安全监督和防火监督工作具有强制性,各级领导应支持监督检查活动的开展,对各级 安监部门及消防队下达的安全整改指令,各单位领导必须负责组织落实;一时因技术难以落实的,应有防范措施,并报上一级安监部门备案。
2.5 安全监督人员实行聘任制,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上级及厂制定的安全监督职责和职权,真正上岗到位,保证做到“三不断线”,即反违章监查不断线、重点检查现场把关不断线、措施整改追踪处理不断线,消灭安全管理上的死角和工作中盲角,实现全过程的 安全监督。
2.6 认真落实各级技术责任,搞好五项监督工作。要确实抓好主辅设备检修,质量监督验 收,提高检修工艺水平,逐步推行大的检修项目监理制,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网作用,突出抓 好化学、绝缘、金属等技术监督工作,防止恶性设备损坏事故发生。2.7 厂工会要根据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条例》等3个条例,做好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发挥各级工会安全监督作用,依靠群众搞好安全生产。宏观上控制重大事故,微观上抓好班组控制异常、未遂和个人控制差错及违章
3.1 认真搞好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和定期安 全活动。春季安全大检查时间为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由安监处牵头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迎峰设备安全大检查时间为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由生技处牵头做好组织安排工作,对 查出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负责对其检查考核。
3.2 建立企业内部安全性评价制度。每年各生产单位要结合春检认真进行安全性评价普查 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统一汇总,并安排制定整改方案逐步实施;在迎峰检查中要针对 设备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3.3 分项按专业落实20项重点反措及安、反措计划的执行。运调处负责部20项重点反措落 实督查;生技处负责反事故措施计划的编制,并督促检查完成情况;安监处负责安全措施计 划的编制,并督促检查完成情况;供应处保证安、反措计划材料物资;财务处保证安、反措 计划的资金。每月底安全生产例会上要对上月安、反措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未完成 的列入月度考核;每季度由总工牵头召集各生产单位对上季度20项重点反措和安措计划落实 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下季度安、反措计划。
3.4 实行重大隐患请示报告制度。通过安全性评价和重大设备隐患评估,各级技术管理人 员要掌握所管辖设备存在的隐患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 施,对落实情况要跟踪检查监督。
3.5 各单位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及设备专责人,每周要对所辖设备进行一次专题检查,查找事故隐患及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加强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做到标本兼 治,“软”、“硬”齐抓,促进班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4.1 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做到“三不一实”,即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凑数量、注重实效。安全标准班组不是一劳永逸,通过检查、复查、互查等手段,使之不断完善与提高,优者保留,劣者淘汰。
4.2 坚持搞好班组安全日活动。要保证班组每周的安全日活动不少于2~3 h。活动的主题 除了上级明确的外要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内容、有分析总结、有改 进措施、有参加人员讨论发言记录。
4.3 要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各车间每月要对所属班组进行打分排队,树立典型,鞭策后 进。对未达到安全合格的班组或连续三次考核后三名的班组长要免除。厂安监处(办)每季度 对各车间班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若被抽查的班组不能很好地抓安全管理,建议对班 长进行调整。
4.4 要重视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问题。严格规程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大反违章力度,重奖重罚,严格考核
5.1 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安 规》、“两票”及危险因素控制卡、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消防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执行。要严格落实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和检修人员设备专责制以及生产管理人员技术责任制 度。凡是因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或有章不循,造成事故或不良后果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责 任者严格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如责任者涉及到领导人员,也应加以处理。
5.2 严格重大操作领导把关制度,运行工作要做到“三抓三查”,即抓监盘纪律、抓精心操作、抓勤调整;查两票一卡执行、查交接班制度、查巡回检查的执行。要严格执行紧停规 定,当机组出现紧停规定中的所列情况时,若未能紧停,不论是否构成事故都要中断单位安 全纪录,对故障单位领导要加重处理。
5.3 成立以厂长助理为首的反违章领导小组,厂安监处处长任反违章纠察队队长。5.4 反违章的重点放到班组作业现场,明确班组长是反违章第一负责人。5.5 加大反违章力度,严禁习惯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管理性违章。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强化职工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
6.1 充分发挥各单位安全教育室的作用,抓好专题安全教育和违章下岗职工教育,进一步 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级人员的法制观念。6.2 党政工团齐抓安全思想教育。厂宣传部门、新闻中心围绕安全重点,在提高人的思想、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方面做好针对性宣传教育。
6.3 切实做好新入厂人员和实习生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培教中心、干部处、劳资处及有关用人单位,都要对新入厂的大中专及技校毕 业生进行入厂前安全教育和上岗前培训。对临时工也要进行三级专题安全教育,经培训考试 合格才能进入现场。6.4 组织职工学好规程制度,每年“五一”前组织《安规》及消防规程考试;国庆节前组织运行、检修规程考试。每年“119”消防日在全厂进行一次消防普及教育,此外,每季度 车间进行一次小型防火反事故演习,每半年厂部组织一次全厂防火反事故演习。7 严格故障调查分析和报告制度,从严考核,真正做到“三不放过”
7.1 凡发生事故、障碍、严重异常、恶性未遂等不安全情况,都要按照“三不放过”原则 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制定对策、认真统计和严肃处理。
7.2 故障发生后,运行班长(单元长)应及时报告值长和主要领导;值长(单元长)应及时通 知安监人员到现场调查、索取资料,必要时通知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发生停机事故后,值 长应及时汇报厂主管领导,同时汇报安监、运调、生技处处长,并及时组织初步事故调查分 析会。发生二类以上障碍由车间主任负责调查分析,涉及到两个车间由部(公司)或分管副总 主持分析会;发生事故由部长(经理)主持调查分析会;涉及到运行、检修两个系统的,由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主持调查分析会,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参加分析会;发生重大 事故或恶性人身事故,由厂长主持事故调查分析会,厂有关部门及上级对口部门负责人和专 业人员参加。7.3 吸取事故教训要做到小题大作、举一反三,凡发生不安全情况,各级安监人员要一追 到底,认真统计考核。
7.4 发生质量故障要从管理上做到不放过,实行说清楚制度,故障分析报告除给厂长、书 记、生产副厂长(总工)外,还要给安监处一份,作为全厂安全生产分析和改进工作培训材料。
7.5 安监处(办)要严格执行厂部《关于从严考核中断安全记录十条规定》。若发生人员责 任造成的不安全情况和严重违章作业,根据事件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单位负责人在一定场 合和范围内“讲清楚”。开展安全竞赛活动,树立创一流、争第一思想
8.1 号召全厂职工为安全生产多做贡献,争做“五无”安全标兵(无事故、无障碍、无异常、无未遂、无差错),争当安全生产的模范。要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多为安全说一句话、多 消除一项缺陷、多办一件好事活动。要继续认真搞好运行“千次操作无差错”和锅炉参数“三 稳”的竞赛活动,促进机组安全运行。
8.2 认真组织各生产单位开展长周期安全 记录竞赛活动,安监处每月5日前要通报全厂各单位上月安全生产记录。运调处要组织搞好 机组长周期和运行专业短周期无故障竞赛活动。厂部对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记录单位和为安 全生产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8.3 安全生产政绩要作为厂部先进集 体和先进个人评比的主要考核条件之一,要将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工作到位和班组安全标 准化建设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9.1 厂工会、劳资处、安监处每季度要对劳动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专题检查。9.2 厂工会要组织贯彻执行全国总工会下 发的“三个劳动保护监察条例”,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中心工作来抓。9.3 认真落实省局“关于电力生产作业中控制危险因素的决定”,严格执行《安规》及小 型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开展工作危险预想,做到每项工作都有危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9.4 班长要与职工签订“三不伤害”保证书,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做到“我要安全、我 为安全、我保安全”。
9.5 搞好安全设施标准化,强化生产作业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为安全工作打好基础。加强承包工程、多种经营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10.1 加强承包工程安全管理,签订发包合同前,要与承包工程单位签定《承包工程安全责 任书》,并通知承包工程单位负责人,将施工安全措施送交安监处审查,并交安全抵押金。10.2 加强多种经营、后勤服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厂实业总公司安监机构负责全厂多种经营 单位安全监察工作;各多经单位及后勤服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监察机构或设专人负责安全监察工作。
10.3 要切实加强临时工的安全管理,搞好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及劳保用品。负责管理临时工的负责人要做好安全监护工作,对特殊、危险、复杂的工作要派 专人监护。
10.4 进一步抓好交通安全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并实行司机抵押担保制度,杜绝违章驾驶和领导干部违章开车。
总之,各单位要突出安全重点,狠抓超前管理,搞好危险因素分析,采取防范措施,狠抓落实整改工作,真正做到“三保”、“四控制”、“五杜绝”的奋斗目标,即保人身、保设备、保主系统的安全;控制重伤事故、控制火灾事故、控制检修质量事故、控制误操作 事故;杜绝人身死亡事故或群伤事故、杜绝恶性火灾事故、杜绝重大设备损坏事故、杜绝多 台机组停运或主系统事故、杜绝本单位责任重大交通事故,就能使安全生产跃上新台阶。
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管理机制 王 波
{HYPERLINK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0月25日 07:32 解放军报
安全工作是部队基层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具体性、综合性工作,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工作。研究基层安全管理的特点,强化基层安全管理机制,是做好基层安全工作的重点。
针对安全工作的系统性特点,建立按级管理责任机制。按照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努力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机关按职尽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团级单位有抓安全稳定的专门机构,营连有安全小组,班有安全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控系统;按照主官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掌握安全隐患,及时抓准问题,防止问题失察、失管,隐患恶化导致发生重大问题。机关、基层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确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针对安全工作的群众性特点,建立齐抓共管群防机制。建立健全群众性安全组织,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官兵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事故苗头有人抓、违纪行为有人管、异常情况有人报,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强化广大官兵的自我管理意识,把预防事故与个人的成长进步、人身安全和部队建设联系起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领导检查与群众自查、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
针对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特点,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新成果,把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安全管理科学化。一方面,对老经验、老做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性。特别要根据当下基层官兵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都比较丰富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要效益。另一方面,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密切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把新的安全技术装备,把远程监控、网络管理和信息反馈等现代管理手段应用到安全工作之中,提高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
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
平
收藏此信息 添加:未知来源:
本网据“化工安全与环境”报导:山东海化集团是以原山东潍坊纯碱厂和羊口盐场为主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别是在兼并联合企业改制过程中,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途径,为集团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建立健全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通过推行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狠抓了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卫生“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突出重点,把危险化学品管理当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安全。
建立制度,夯实基础(2)
集团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各单位所属行业不同,安全管理情况参差不齐,给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尽快提高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集团公司从理顺规章制度入手,要求各分(子)公司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印发了《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手册》,供各单位广大职工学习和贯彻执行。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年初,集团公司总经理与各个单位或部门行政一把手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季对各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量化考核,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对发生死亡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安全目标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细化,确保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班组和岗位。股份公司纯碱厂、溴素厂热电分公司等单位还推行“安全抵押金”制度。集团公司和各分(子)公司主要领导分别承包了液化气站、液氯站、液氨站等生产要害部位,由于责任到人,确保了这些部位安全运行,为整个集团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积极推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制度,全面提升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水平(3)
我国已加入WTO,为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实现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尽快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企业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机制。自去年开始,聘请国家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中心(青岛)来集团讲课,对54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了内审员的考核。为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选择纯碱厂、热电分公司开展了安全健康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纯碱厂已与去年年底通过国家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中心认证,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良好,安全健康绩效明显,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提高。热电公司正在制订健康体系文件。实践证明,开展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工作,是一条抓好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它对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消除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具有明显的作用,它对树立企业形象将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准备在集团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以此提升集团的安全管理水平。
搞好新、改、扩建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卫生“三同时”制度(4)
为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和减少事故,集团公司狠抓了新、扩、改建项目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实行了从初步设计到峻工验收全过程安全管理,项目初步设计前请有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预评价,以提高设计安全水平,为项目施工打好安全基础。目前,热电公司扩建项目,纯碱厂6#、7#煅烧炉项目,氯化钙厂二期工程都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安全预评价工作。危险大的石油化工厂也请胜利油田安全评价中心进行综合评价,石油化工厂根据评价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为石化厂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改、扩建项目通过安全卫生预评价,为将来工厂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做到新建项目安全可靠,不留隐患。同时,还积极与市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对所有新建项目全部办理了职业安全卫生预审手续,对危险性大的项目,请专家进行卫生预评价,从设计时考虑危害因素与治理措施,使新建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始终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当作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重点(5)
海化集团所辖单位多数是化工企业,集团公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当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1997年集团作为全省推广信息卡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推广应用有毒有害信息卡工作,将集团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毒性、理化特性、急救措施、泄漏处理等十项内容编制成卡,发放到班组和岗位,供广大职工学习掌握,对化学危险品进行分类建档,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国际170号公约》,集团公司按照国际惯例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处理化学事故的能力,对全集团公司27处重大危险源进行危害辨识,并按国家规定编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股份公司纯碱厂、溴素厂等单位按《预案》的要求,定期进行演练。溴素厂自去年开始,对其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随产品一同提供给用户,确保用户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为全面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集团公司把危险化学品管理范围由重点危险化学品延伸到一般化学品,由试点单位转入全面推广实施,各单位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逐条落实,对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各环节按照《条例》全面加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以上活动的开展,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化学事故,确保了集团公司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
浅谈农电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杨 钦 杨 杰
2006年03月28日15:26
【字号 】【】【】【】【】
安全生产是农电企业的经营基础,是实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根本保证。由于农电起步晚、发展慢、投入少,造成了农电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等,对企业在新时期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农电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新形势下农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安全基础。
1以人为本,提高三种意识
1.1提高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充分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纠正在管理层容易出现的重生产、重效益而轻视安全的不良倾向,让广大领导干部自觉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先管安全”的原则,使广大领导干部成为带头抓安全的先锋,成为遵章守纪的表率。
1.2提高职工的安全作业意识。在农电企业,大部分职工身处生产经营一线,工作在事关安全的前沿阵地,职工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应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着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参加生产的职工懂得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奠定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
1.3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加强对广大用户安全用电常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用户规范安全用电行为,避免用户因欠缺安全用电知识而引发事故。提高广大用户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积极性,营造群防群治,全社会联合打击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
2规范管理,建立四个体系
2.1建立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在遵循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使企业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着力解决好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使规章制度成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有力保证。
2.2建立安全管理的监督体系。农电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安全监督机构,而且每个作业现场,每个经营班组,都要有专职的安全监督人员,使安全监督工作切实为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2.3建立安全生产的奖惩体系。结合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奖惩细则及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原则,严格考核,坚持“安全奖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以完善、科学的激励手段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在激励管理上,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物质、重负面的片面激励方法,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物质与精神并举、正负结合的激励机制。
2.4建立安全管理的预控体系。加强新时期农电安全管理,就必须把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将管理重点放在预控防范上,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控制,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变吸取事故教训为抓预防。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预控防范措施,把预控管理置于安全管理之首,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3求真务实,加强五项工作
3.1加强责任制落实,重视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指标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责任网络,消除安全责任上的盲区。在过程管理中充分发挥各级安全责任人和全体职工的安全责任,使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3.2加强现场管理,确保规范作业。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阵地,也是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抓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大力提高现场作业的规范化水平,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全面落实。同时,应强化现场作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3加强班组管理,抓好“兵头将尾”。班组是农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石,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企业安全管理要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班组“反三违”上,切实做到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班组不折不扣地执行,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抓好班组长的管理者职能的落实,充分发挥班组长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基层管理者的安全素质。
3.4加强消隐除缺,建立基础档案。要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把安全分析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结合消隐除缺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基础档案资料,实现对线路设备的缺陷管理规范化。建立系统规范的线路设备基础档案,完善安全分析及消隐除缺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3.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重视理念更新。树立企业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以人性化管理为着眼点,避免简单的、一刀切式的长期以来板着面孔训人的管理方法,以关爱人的生命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使职工形成“遵章守纪,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杨钦、杨杰,现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电力公司)
——摘自2006年第3期《农村电工》
关于印发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日期:2006-02-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地方海事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部救捞局,部属各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中远、中海、招商局、中港、中外运、长航集团,上海船研所,有关港口企业:
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将《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00五年四月六日
主题词:印发 水上 安全 意见 通知
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部内有关单位。
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
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彻底解决当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尽快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根据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现对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体现党在新时期执政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适应我国水运市场经济发展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法制化原则。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在实施水上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监督。
责任化原则。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责任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务求责权利统一,强化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预防预控原则。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对水上运输生产的风险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
系统化管理原则。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视为一个体系,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全面分析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设计、建立起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将各项管理的行为纳入程序。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中出现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使这种行为程序化。
三、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改善水运安全基础设施和船舶安全技术条件,提高船员素质,加强安全生产自控型水运企业建设,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遏制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的能力,努力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进,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四、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充分认识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并行的原则,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尽快制订和出台《船舶法》、《船员条例》、《搜救管理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法规。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船舶登记条例》、《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经济和技术发展,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对要求和标准过高或过低及其他不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内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指南等,积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做好有关国际公约修订和国际公约国内化工作。
各地区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实际,加快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并积极推动地方立法解决本地区水上交通安全突出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体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统一领导,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县乡政府要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县、乡、村和船主四级船舶安全责任制,落实渡船、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强化水运企业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地位。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第一线、落实到最基层,落实到具体岗位。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责,海事机构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对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还要对涉及船、港界面的港口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尤其是防止超额售票和超载装卸行为。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海事管理机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在实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过程中没有切实履行相应责任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发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除查清直接原因、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原因进行调查,并追究有责任的相关单位、部门以及人员的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三)建立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源头控制体系
强化对船舶检验、船员考试发证、航运公司审批及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监督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源头管理中把关不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要从严追究责任,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源头管理。
加大管理力度,清理整顿航运市场,督促港航企业及个体从业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禁止不合格的航运公司和低标准船舶进入航运市场,并加快对老旧船舶、挂桨机船、水泥船的淘汰步伐;提高船检质量,通过实施严格的船舶检验,促进规范造船。
(四)建立可靠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加大安全投入,逐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安全基础条件。各地区要保证水上交通安全经费投入,落实隐患专项整治经费;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乡镇船舶管理经费;采取切实措施,把农村渡口建设纳入总体规划。
1、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科技进步,增强水上交通安全的预控能力。积极支持和推动船舶更新改造,按计划推进运河船舶船型向标准化发展。积极推广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数高的新船型,逐步限制挂桨机船、淘汰水泥船,逐步实现长江、珠江和京杭运河等重点水域的船型标准化。
2、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加大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力度,加快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安全基础设施条件。要加快航道安全保障设施规划,提高航道等级和等级航道通航里程,实现重点航道特别是山区急流航道渠化整治,在交通繁忙的沿海、内河重要水域建立船舶定线制,有效防止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支小河流推行以桥代渡,从根本上消除乡镇客渡码头建设滞后对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3、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管理手段。保障和提高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工作装备,使日常巡航检查有艇和飞机、渡口检查有车、实现电子网络化监管,对主要港区和险要航段实施全天候监控。
(五)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应急反应体系
1、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立体、快速反应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合理规划搜救站点配布。在长江等内河水域建设巡航救助一体化的救助体系,有针对地加强对重点水域岸基站点力量的配备,提高救助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搜救体制。
2、建立以国家和地区为协调中心的溢油监视网络和应急反应体系,建立船舶强制保险制度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
3、加强水上专业消防力量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建立完善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
1、将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范畴,普及水上交通安全法规及常识,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日常性群众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水上交通安全文化,全面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水上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群众监督网络,落实群众报告或举报途径,建立水上交通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报告(举报)反馈制度。
2、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水上安全管理执法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考核(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结合执法要求,经常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3、加强对船员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严格教员资格,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船员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船员尤其是 “四客一危”船舶船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七)建立水运企业安全生产自控体系
1、按照履行国际公约和满足《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有关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水运企业公司化管理进程。经营国内客船(客滚船、高速客船等)、危险品船(液化气船、油船等)等特殊船种的公司,已经强制实施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要积极推动其他船公司实施国内安全管理规则,逐步达到所有航运企业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努力成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安全自控型企业。
2、积极推动个体、联户经营管理的船舶走向公司化管理道路,逐步取消个人管理和经营运输船舶。
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是抓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必由之路。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涉及到各级政府和多个相关部门,从长远角度考虑,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总体方向是“政府统一领导,交通综合管理,海事机构监管,各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安全自律,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在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级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针对工作重点和难点适时组织专项整治,促进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继续抓好“四客一危”船舶和“四区一线”水域的安全管理,做到以点带面,确保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