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QC论文之浅谈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
浅谈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
摘要: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由于缺乏对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的推广,使得大量优秀的QC成果不能释放最大的能量,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本文此从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提出一些建议,对大中型QC小组活动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
当前,QC小组活动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其中有大量的QC小组活动成果显著,达到甚至超过了QC小组活动的预期,为企业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在一些大中型的企业中,由于没有做好QC小组活动成果的后期推广,使得在企业内部中同样或相似的环节有的地方做得好,但有的地方仍然面临着不足之处。这就使得QC小组活动成果只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没有将释放的能量最大化,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单位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QC小组活动成果的后期推广谈几点看法。
1.成立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
很多大中型的企业都有统一的质量管理平台,负责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但是却没有在企业建立一个最高级别的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这就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QC小组活动各自独立,从而导致许多可以利用现有QC小组活动成果的场合错失了借鉴利用的机会。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后期推广必须首先成立一个负责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让这个团队专门负责小组活动全程评估评审、挑选优秀成果、在全企业范围内负责考察、沟通、协调,发现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的机会,支持
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2.对企业QC小组活动有效成果进行科学有效地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
3.促进企业内部QC小组之间的交流
4.建立参与推广应用的QC小组活动的成果激励机制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
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
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
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
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
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
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
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
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
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
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
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
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
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
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
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1.3建立对
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
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
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
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
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
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
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
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
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
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
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
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
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
性,需要严格保密。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
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
(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
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
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
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
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
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3结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
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
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
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
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第二篇: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摘要:由于在一些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结构的大型企业中,缺乏对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及转化的相应管理平台支持,使企业中大量的优秀QC成果不能在总公司层面得到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文章就此从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及转化的管理平台建设及对外成果推介渠道的建立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完善总公司层面QC小组活动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提示作用。
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
QC小组活动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场环境,更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虽然小组成果在其形成或成熟的同时,就完成了其应用转化的全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跨地区经营的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企业而言,大量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只局限于其所在分公司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与成果课题有着完全相同背景的其它分公司,要么也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要么依然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或不知如何改进。这不仅是QC小组活动成果价值的一种损失,更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QC小组活动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主旨。为此,笔者结合在总公司从事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实现QC小组活动成果在大型企业内部的推广及转化谈几点想法和认识。1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
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
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
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
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
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
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
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1.3建立对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
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
[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
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性,需要严格保密。
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
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
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
3结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第三篇:QC小组活动成果财务证明
QC小组活动成果财务证明
省集团公司:
我公司后道车间“QC小组”于201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组织开展了《提高毛衣烫熨效率》质量管理活动,根据QC小组的活动实践情况,公司进行了效益测算,其效益分析如下:
一、按22707款毛衣共生产181246件计算节约劳动力
1、活动前平均每人每小时32.3件计算:
平均每天完成总数:32.3×12×10=3876(件)完成全部烫熨任务需要时间181246/3876=46.7(天)
2、活动后平均每人每小时52件计算:
平均每天完成总数:52×12×10=6240(件)完成全部烫熨任务需要时间181246/6240=29(天)
3、按平均每天出工12人计算共节约劳动力(46.7-29)×12=212.4(人次)
4、除去因熟练因素占20%,本次活动节约劳力170人次
二、能源资金
1、活动前平均每天开3台,每天24千瓦蒸汽发生机,每天工作10小时,共耗电720千瓦时,按原效率需耗电46.7×720=33624(千瓦时)
2、活动后平均每天开3.5台,每天24千瓦蒸汽发生机,1每天工作10小时,共耗电840千瓦时,按原效率需耗电29×840=24360(千瓦时)
3、每度电按0.7元计算,共节约电费(33624-24360)×0.7=6484.8(元)
4、除去因熟练因素占20%,本次活动节约5187.84元 本次活动中衣架改造35元,烫台台面更换120元,用电线路改造1000元,更换风扇240元,其它100元,累计1695元。
元。
特此证明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5、节约资金:5187.84(元)-1695元=3492.84元。
三、总的经济效益为节约劳力170人次,节约资金3492.84
第四篇: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
QC小组活动取得了成果,无论是“有形成果”还是“无形成果”,都应认真总结,整理出成果报告。这既有利于成果的交流和评选,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通过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今后活动的有效性。 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书面表现形式,是其活动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靠哪一位“秀才”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是在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整理出来的。下面就如何整理好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提出几点建议。
1、整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步骤
(1)由QC小组组长召集小组全体成员开会,认真回顾本课题活动全过程,总结分析活动的经验教训。如选题是否适宜,问题分析是否全面,原因分析是否透彻,措施的针对性强不强,等等;畅谈活动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成果报告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会上确定整理成果报告的分工,如由谁执笔,由谁负责收集整理哪方面的资料,何时交给执笔人,以及下次集体讨论修改成果报告初稿的时间和方式等。
(2)按照小组成员分工,搜集和整理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和资料。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包括:小组开展集体活动的会议记录,本课题的现状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调查记录,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分析的数据和记录,以及课题目标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对比资料,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对比资料,活动前后的对比资料等。
(3)由成果报告执笔人在掌握上述资料和总结会上大家谈的意见的基础上,按照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整理成果报告(初稿)。
(4)将执笔人整理出的成果报告(初搞)提交小组成员全体会议,由全体成员认真讨论,修改、补充、完善。最后由执笔人集中大家意见,修改完成成果报告。
2、总结、整理成果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小组自身的提高,通过对已解决课题的总结,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为了发表交流,通过发表交流,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也就明确了总结、整理成果报告的两个基本的立足点,一是立足于本身的提高;
二是立足于发表交流。从这两点出发总结、整理成果报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QC小组开展活动,解决课题是按活动程序进行的,在课题解决之后,再按活动程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总结回顾,看看各步骤之间,是不是做到紧密衔接了。只有通过认真的全面的总结、整理,才能对管理技术的运用取得更深的认识,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通过全面的总结、整理,自己会发现尚有欠缺之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地补充、完善。这样总结、整理出的成果报告,就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出一环扣一环,处处都有交待,使别的小组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2)把在活动中所下的功夫、努力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去。例如,小组是如何对现状一层一层地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点的;如何寻找证据来确定主要原因的;在若干条可采取的对策中如何决定所采取的对策的;实施中又是如何千方百计去实现对策的等等,这样就能把成果内容总结、整理得生动、活泼、充实。这不仅使小组成员本身能得到启发,使别的小组也会得到更好的借鉴。
(3)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实践证明,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叙述为主体的成果报告,其交流效果是很差的。
(4)不要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在不可避免时(特别是在发表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因为成果发表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其前提是要让与会的人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从发表的成果中得到启发,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5)在成果报告内容的前面,可简要介绍QC小组的组成情况,必要时把与小组活动课题有关的企业情况,甚至生产过程(或流程)作简单介绍,用以说明你的课题是哪一部分发生的问题。
总之要把成果总结、整理好是要花一定功夫的,因此我们不要嫌麻烦,而要把它看成是锻炼提高的机会,这和飞行员要提高水平一样,不通过刻苦训练就不出成绩。我们QC小组就是要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再实
践、再总结,来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成果报告的水平,从而达到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目的。
第五篇:QC小组活动总结
QC小组活动总结
根据公司6S活动开展情况及要求,公司在品质月内以节能降耗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QC小组开展的活动内容总结如下.一、整理
定期整理办公场所,清除不必要的的物品,办公室只摆经常用到的办公用品、工具、材料等,其它资料整理归档。办公室及仓库的物品排放整齐,避免误踏绊倒危险,现场划分责任区,有固定的当班人员负责落实。
二、整顿
材料、零件、资料、工具放在集中规定的地方,并用颜色标签作标识,消防器材周围、紧急门道及出入口不得拜访杂物,通道走廊不可摆放物品,零食堆放需写标识牌。
三、清洁
每天定时收拾清扫办公区域、仓库、中控室等,并清除灰尘、垃圾,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杂物及时清理避免混入或污染其它物品,并且及时恢复脱落的设备零部件。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清洁无污垢。
四、规范
员工的操作有章可循,着装统一,设备台帐规范管理,两票三制规范执行。
五、素养
上班时间保持状态良好,员工养成随手关门的好习惯,自己使用的橱柜门保持关闭,以避免碰伤他人,工作时要专心,聊天容易影响工作效率,经常检查物品标识是否脱落,搬运物品时采取正确的姿势,不可野蛮搬运。
六、安全
遵守公司安全制度,根据应急措施处理流程进行操作,并且必须按规定正确佩带劳保用品,劳保用品经常检查,整理。安全装置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各类的可燃性、腐蚀性的危险品要特别规定存放的区域,且远离火源,消防通道确保畅通。
七、节能降耗
较开展活动前,分厂所有员工已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打印机电脑用后马上关闭。搬用用废纸整理并收集起来,有需要时再利用。锅炉的运行调整方面从操作,工艺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整降低厂用电能耗,通过技改大浪节约了脱盐水的消耗量等等。
在我分厂开展6S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实际操作问题,但QC小组及时讨论探讨,采取适当措施使工作做得更好。现场的6S管理不容易,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达到标准,体现效果。QC小组的组长十分尊重组员的意见,同时也进行了多方面培训,让员工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分厂还将会多多组织团体活动,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6S的管理工作中,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感觉。
六分成锅炉2010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