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经济要求真务实
文章标题:发展经济要求真务实
推进“三化”进程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推进工业化又是“三化”的核心与关键。**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工业作支撑,没有规模企业,没有品牌优势,经济总量小,工业化程度低。近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产权制度改革等途经,实现了区办企业的改制重组,使一度
萧条的工业企业起死回生。但要摆脱工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2005年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增加4成,工业企业实现税金增加3成,新上1家以上年产值过1000万元企业的目标。
一、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我区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成为了私有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的基础。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作用,使其做大做强,是我们做好工业工作的第一个着力点。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现有企业的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兑现招商承诺,强化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的环境,以诚信、感情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留住现有企业老板。并使其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2005年,我们要促成白玉纸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扩建两条生产线;促成贝丹药业多方融资加大投入,年内新上1—2个制剂品种;促成美加参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使之成为全省上规模一流的甜叶菊糖甙生产企业。
二、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单靠自身力量发展工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工业投入的主渠道来抓。要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惩办法,要扬长避短,以最大的人力、财力和诚意来招商,确保年内引进1家以上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区虽然远离城市,没有矿产资源,但处于四县结合部,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周围十几个乡镇几十万人口具有强大的辐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尤其要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企业。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启动和鼓励民间投入。对于民间创办经济实体或私有企业,只要符合政策、环保要求的,都要满腔热情地给予扶持,让他们享受外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一、稳住现有企业,使其做大做强。我区国有企业已经改制到位,如何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使其做大做强,是我们做好工业工作的第一着力点,我们要全力支持白玉纸业、贝丹药业,为他们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使之进一步做大做强。2005年,我们要扶持白玉纸业再投资3000万元以上,扩建两条生产线,生产再生新闻线。扶持贝丹药多渠道融资,全面启动生产,新上1—2个制剂新品种。使这两个企业的产值、利税有一个质的飞跃。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地处偏远,资源匮泛,工业基础薄弱,仅靠自身力量发展工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工业投入的主渠道;要强化招商责任,兑现奖罚政策;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三是要创优发展环境。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资本”的观念,下硬功夫对经济环境进行整顿治理,坚持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治理,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坚持“非禁止即许可”原则,提高优质服务水平。2005年,我们将继续做好优化环境的评议工作,对反映差的部门要限期整改,对其主要负责人要按规定实行诫勉。
二、围绕产业化发展工业经济。我区是一个农业区,要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立足于农产品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办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长期以来,我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产品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加工业发展重滞后于的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我们要结合移民六年规划,筹建好蔬菜和水产品两个精加工企业,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工龙头企业,然后围绕龙头企业,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促进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效益低、市场波动大等深层次矛盾,加快我区经济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
三、围绕城市化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撑,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围绕城市化发展工业经济,扩大城镇聚集的倍加效应。就我区而言,我区虽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也没有矿产资源,但处于四县结合部,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周围十几个乡镇、几十万人口具有强大的辐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条件,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强镇区市政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城镇规模,进一步加大镇区的“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力度,以美好的城镇环境,吸引投资者,促进工业化发展。
《发展经济要求真务实》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展经济要求真务实。
第二篇:自荐书要求真务实
1、求真务实。写个人求职自荐书务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切不可弄虚作假。
2、突出个性,巧妙包装。成功的自荐书成功之处在于在坚实的基础上通过独具匠心的构思,别具一格的包装,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自荐书内容忌陈词滥调,要推陈出新;忌千篇一律,要标新立异;忌面面俱到,要短小精悍。因为写自荐书的目的就是要向用人单位巧妙表达一种有利信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言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
3、掌握分寸,措词得体。首先,写自荐书应做到正确作个人自我介绍,对自己的特长应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对自己的未来应有切合实际的打算。第二,写自荐书应态度谦虚,语气委婉,同时要表现出信心,做到自信而不妄自尊大,自谦而不妄自菲薄。第三,注意点面结合,适当多摆事实而少下结论,通过自己的叙述让用人单位下结论,形容词要用比较级,不要用最高级,如“很好”、“十分优秀”等等。第四,称呼应为尊称,用“您、阁下、先生、小姐”等。
4、有的放矢。写自荐书应讲究分寸。首先应该了解自己想去的单位的情况,且尽可能多地搜集该单位的信息资料并消化吸收,自荐书中可写点对单位的印象。其次,到不同性质的单位、岗位去应聘应有内容侧重不同的自荐书,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写一个版本复印到处投递。
5、言简意赅。自荐书的内容控制在两页之内。文字要反复推敲,意思是否表达清楚,用语是否得当,文法及标点力求准确无误。
第三篇:人生为何要求真务实
人生为何要求真务实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2010级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郭慧娟 日期: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人生为何要求真务实 摘要:是什么让这个地球充满了神奇而秘密的气息?只有未知的事物才可以谈得上有神秘的风格。那么,未知来自何方?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横冲直撞的到达顶点,这种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我们才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发展更加顺利,才有可能到达顶峰,才有可能一览众山小。
关键词: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发展史、重要性及现实性、名人事迹。
一、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
求真务实,即正确把握规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求真务实必须
结合新阶段的新实践,并努力贯彻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宏观上如此,那么微观上是不是就更不能违反这一规则了呢?求真务实在个人的人生哲学上是至关重要的一笔财富。在《士兵突击》中看到这样一句台词:“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你只有做到,才可能得到”。而这个“做”也不能是盲目毫无指导的,既要踏实、勤恳,又需要有技巧,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做”的两个重要原则是什么呢?踏实、技巧。这两个原则是不是一种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呢?这种求真务实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基于困难的可抵御性、可回旋性、过程的可塑性等等方面。当然这里所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知识仍在我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中逐步总结和归纳来的。求真务实是我们人生奋斗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科学理论的结晶。但是,如果单
纯地应用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恐怕会“水土不服”。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探索等中国思想界的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很多,但是其精髓便是实事求是。这在人生奋斗中,仍然不可缺少,可以诠释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
三、近代中国的探索史。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步入了近代史。从此,中国社会开始步入了近代史的探索阶段。在经历过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后,见证过小农理想国——太平天国;地主自强、求富梦——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上层改良派——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梦——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救过路等之后,这种探索给了国民一种超越灵魂的启示:只有无产阶级才可以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才会走向富强。为什么呢?不是自己的鞋穿上去就永远不合适。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氛围决定了中国人的救国命运。对于国家如此,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人生需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进行。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奋斗》,下面是我喜欢的一段台词:
陆涛生日的时候:“想说,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太客气了,人在哪里我们就混在哪里。”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是为了拿走什么,而是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那时候我同意,现在我也同意。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我相信这一点他们也不清楚,就是清楚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到,他们告诉我们的只是他们的梦想。好吧,我们听他们的。把他们的梦想当成我们的,我们向他们一样,为了梦想去奋斗,可是梦想是艰难的。因为那梦想就是我们所有人的人生,就是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幸福。”
“可是,当我们把那抽象的梦想变成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我发觉我们离那梦想很遥远,特别遥远。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碰到很多好事儿,也会碰到很多坏事而,今天以前,他们都过去了。明天,他们还会跟我们迎头相撞。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谁也不怵坏事儿!”
喜欢《奋斗》中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的拼搏的精神,喜欢他们毫不客气面对生活的豪气,喜欢他们踏踏实实工作顺便自娱自乐的状态„
余世维在讲述《管理者情商EQ》时讲到IQ、EQ、AQ三者关系时讲到登山的事实,据调查,大约70%的人在山脚时会说山高,然后在山脚歇息,有25%的人会坚持到山腰选择歇息,而最后到达山顶的仅占5%。其实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人生奋
斗。登山不仅讲求踏实坚持,也讲究一个策略问题,比如走怎样的路线,选择从山的哪侧开始登...那么决策的智慧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是不是就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呢?只有求真务实,你,你,你,才有可能一览众山小。
四、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及现实性。
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被教育“空中楼阁”,知道没有基础的东西是不会恒久,不会有实际价值的„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一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样也告诉我们踏实做事儿的重要性„务实是我们事业生活成功的必要因素,也是我们工作学习的重要原则之一„
谈到人生奋斗,我们不得不想到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业务(因为奋斗是我们的事业,所以这里用了“业务”一词)性格”„首先是江湖性格,我们要有开放和自行的个性,良好的情商和极佳的沟通力;其次是英雄性格,即我们需要强烈的企图心和进取心,永不后退的强势性格;第三种性格,我们称之为书生性格,即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就是铁匠性格,像古代打铁师傅一样,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始终坚守一线,兢兢业业打着自己的一块儿红铁„这四种性格是我们为人生打拼时需要付出的,也是我们在人生奋斗过中培养出来的人生素养,是我们人生价值实现的可靠保障„
其实,这几种性格同样是基于你的人生阅历、经验、知识境界、为人处事的原则等,都是基于你自身的现实,完全不能有假想成分,否则你的人生将充满回头的可能,而且这种回头很有可能是一种边际投资,一种可以避免的边际成本。
既然这样,我们何必要去冒这样的风险呢?绕道而远离目标不是智者的选择,只能是愚者的思想。
五、中国名人事迹中所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与精神。
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
童第周(1902—1979),字蔚孙,浙江鄞县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生物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开创人,国际“克隆”科学先驱。
他的一生热爱祖国,勤奋进取,献身科学,廉洁奉公,为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童第周,在没有电灯的情况下,他就到院子里利用自然
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
童第周一直以来都有个独创的科学见解:细胞是一个整体,细胞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各有功能,互相影响,而细胞质对遗传也有一定作用。而此前的生物遗传学认为,细胞质对遗传不起作用。
但是言论永远都成不了巨人的。他说,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他还说,不亲自观察,亲自动手而作出结论,那是很危险的。科学家不自己动手做实验,就变成科学政客了。
他的事迹是不是更加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是这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呢?
求真务实是不可缺少的人生法宝。
第四篇:农村干部为什么要求真务实
作风是环境,是形象,也是竞争力。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同志工作软弱无力,纪律涣散,工作起来无精打采,消极怠工,精神松懈,不思进取,缺乏朝气和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人员自由主义思想仍较严重,得过且过,事事处处都为个人着想,组织观念淡薄,不能坚持原则,对错误的事情不敢批评,难事躲着走,露头露脸的事争着干,得罪人的棘手事不出面,一天到晚只知道琢磨人,不会琢磨事,自我感觉良好;有的人员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还不够强,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坐而论道,热衷于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工作上空喊口号,改革上摆空架子,做起事来拖拖拉拉,花在吃喝应酬上的时间过多,用在扎扎实实工作的时间少,不仅贻误自己,也影响周围的人。在新形势下,就务必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要勤政为民,去掉推诿扯皮的习气,革除效率低下的作风。把党委、政府的集体研究形成的决议看成是钢指标、铁任务,只能直不能弯,只能硬不能软,只能进不能退,以铁的作风、铁的纪律来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五篇:发展经济
状况: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积存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去农村人口出生率偏高;二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五是国际劳务市场开拓不够等。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和现化的进程,必须妥善加以解决。
首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其次,调整农业比较利益,逐步实现工农业自养与平等发展 ;再次,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来看,我国今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和农村经济的高层次发展,还要依赖于农村乡镇企业的深入发展和由此而引起的农村的初步城镇化 ; 最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状况是,(1)转移规模大、增速快;(2)进城务工人员年龄构成轻,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基本上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体;(3)文化素质偏低和劳动能力偏强;(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流向是由落后地区人口大省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流动;(5)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6)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以灵活就业为主;(7)外出务工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8)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还没有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
在分析宏观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对北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剖析。
1.北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势
(1)“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北京市经济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并维持适度的通货膨胀率,非常有利于就业。原因在于:近十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经济能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快速发展,为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及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农业人口的转移创造了客观物质基础。
(2)随着郊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本形成了第二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使得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逐渐增强。(3)随着农业科教工作的普及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不断加强, ,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将得到很大提高。
2.北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劣势
(1)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北京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很多问题。其原因有:第一,城市分流下岗人员增多,经济转型使得在城市谋求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更加困难。第二,非农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第三,由于现阶段工业化的特点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存,且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因而工业化的发展吸收劳动力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受限制。
(2)劳动力市场不健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市场缺乏中介组织。其次,信息阻隔、渠道不畅。(3)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综合素质偏低。一是就业观念陈旧。,过分依赖集体,有着浓厚的“发展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的思想,对市场培训就业认识不够,因而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第三是农民技能单一或无技能。
(4)
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产权不清晰,产品科技含量低,设备、工艺及经营管理落后,职工素质差等诸多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出现劳动力回流现象。
(5)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绿化隔离带建设、退耕还林、整治环境、关闭“五小”企业等各项工作展开,一部分农民丧失了原有的土地资源或其他生产资料,加大了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难度。
4.北京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挑战
(2)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十一五”期间,北京郊区将面临着入世后市场从价格竞争向品种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方向提升的转变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高质量、安全性、标准化的更高要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而其对劳动力要素的使用量也会减少。
(3)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长期忽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土地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唯一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它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另外,现有乡级管理没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从事农村劳动力管理工作,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也缺乏农村劳动力的相关就业政策。“十一五”期间,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途径:
四、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在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首位。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通过实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政策包括:第一,要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流动、公平就业的市场规则。第二,建立并完善保护进城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相关制度,加大打击劳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第三,组织开展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进城就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在非农领域就业的本领。第四,完善和落实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以大病医疗为重点,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第五,建立促进就业的小额贷款制度。第六,综合运用税收和保障政策促进就业。
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强被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崛起,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低下,决定了他们即使进入城市,也很难进入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工作,而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种。在主要拼技能而不是拼体力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处于劣势,转移的领域越来越窄,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因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财政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支持的力度。其次,要大力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对低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少,对技术工人、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因此,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要针对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充分利用劳动、就业、教育部门的师资、技术和设施,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切实提高被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岗位的能力,为城市企业培育优秀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进而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3.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首先,乡镇企业要围绕“二次创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改善人才结构、全面提高经营管理者及劳动者素质为根本目的,努力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经营者队伍、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和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职工队伍。其次,通过政府介入,促成乡镇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合作,以建立高科技生态农业或生产环保产品为目的,采取由大企业扶持,输出管理、技术及资金,原乡集体经济提供劳动力的方式,寻求乡镇企业的振兴与发展。第三,发挥区域特色与优势,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倡导以增大就业弹性、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和体育、休闲、旅游等服务类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农民就业的双目标。
二)依靠工业化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通过工业化的推进,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产业都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工业化总体模式的目标应该是在城乡工业一体化背景下达到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四、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坚持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的重要作用。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增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开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一体化进程,尽可能地吸纳农村劳动力。
(二)依靠工业化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通过工业化的推进,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产业都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工业化总体模式的目标应该是在城乡工业一体化背景下达到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在工业化过程中既要协调好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又要解决好各产业间发展层次和发展顺序的问题。
(三)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
大力发展小城镇,进一步扩大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和能力。从产业结构上看,要特别强调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逐步理顺产业结构,以改变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结构上的趋同现象;从地区布局上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应重点扶植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促进其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增强乡镇企业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改变其布局分散,外部不经济和规模效益低下的状况,通过关联企业的乘数效应使现有乡镇企业的小城镇就业容量扩大。
(四)调整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通过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和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实现适度的规模经济,增强土地的经济功能,并实现由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与跨越。政府要积极地、渐进式地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合法地、自由地迁入到城市中,这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说,具有战略作用。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方面,需要逐渐将进城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下岗职工与农民工就业竞争的劣势地位。另外,在子女入学、税收、购买住房方面给予其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规范政府行为,禁止和取消政府机关对外地劳工的一切收费。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扩展职业教育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要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完善农村教育政策,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在普及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全面启动以传授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的职前、职后教育。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现代化要求,有效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的强化培训。
三、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必须投入市场,通过市场,调整劳动力的增量与存量,实现劳动力流动与稳定的相对平衡。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劳动力价格已进入重估时代。这一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效成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与增长点。为此,我们必须密切围绕农村劳动力价格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开放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平市场环境。坚持市场配制劳动力资源的方向,逐步形成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开展区域性劳务协作,逐步扩大地区问、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量;建立和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流动,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随着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2、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压力。随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向中西部地区,原本以劳务输出为主的中西部本地用工需求大规模增加。劳动力紧缺直接抬升了劳动力的价格,迫使内地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在就医、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给予农民工更宽松的环境。通过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相对稳定,扩大内部就业容量,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与此同时,各地劳动部门的就业服务目标从过去单一的劳务输出变为同时引导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如在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高峰时期组织农民工本地就业专场招聘会等,从而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利性和地域性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问题,缓解单靠工业化、城市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压力。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范管理。一是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使分散的农户同大市场联结起来,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使用。二是加快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建设,防止市场垄断、歧视、非公正交易及侵犯自主交易权和人身权利、契约权利等不正当行为。三是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规划、调控、立法、监督,使劳动力转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加强管理,对重点领域和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4.建立农民工工资指导与管理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广泛覆盖各类职业、各类工种,国家、省(自治区)、市多层次汇总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各类职业、工种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参与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扩大工资支付监控保证金实施范围,强化工资支付监控力度,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5.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软实力。当前,应重点扩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真正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推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就业培训网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夜校、短训班、电视教学等,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科技含量,为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6.推进制度与体制创新,扫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壁垒与障碍。重点进行城镇建设体制创新,采取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行户籍制度创新,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同时改革与此相关的福利保障制度,包括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揽子”措施的协调配套;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规范农村土地的转让行为,保证广大农村劳动力能真正从土地上脱离出来;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制度创新,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劳务信息网络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各级劳务开发机构的工作经费和办公条件,实行“政府购买培训”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给予必要的支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 自然资源 劳动力。2.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因素,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内含(集约)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增长。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二、索洛模型
三、新增长理论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假设条件:(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部分都用于投资(2)只有劳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资本劳动比与资本产出比不变;(3)规模报酬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三个变量:(1)储蓄率s : s=S/Y
(2)资本—产出比率v:v= K/Y(3)有保证的增长率gw :gw =△ Y/Y 它指在s和v既定的条件下实现稳态增长所要求的收入或产量的增长率。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结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方程:gw =s / v 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优点:简洁 缺点:过分强调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二、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罗模型的基本公式Y=
三、新增长理论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诞生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思路:1)把技术进步具体化为人力资本积累。--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全社会平均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要素的收益和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保持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取得。2)把技术视为一种知识。--通过全社会总体知识的提高所带来的要素和规模收益递增来说明经济的长期增长;通过现有知识存量来生产新知识从而不断创造新技术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新增长理论的基本理论意义:它认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与积累。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别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源自各国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同刺激,以及向他人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国家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知识、人力资本及向其他国家学习的能力。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根本国情。其特色表现为:(1)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3)城市和农村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4)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5)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
二、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措施。2)教育是创新的基础。3)教育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4)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5)妇女受教育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控制人口。教育的成本和收益 教育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即公共费用;一部分是由学生个人或家庭担负的费用,即一个家庭对子女完成最终教育的全部实际货币支出,如学费、书费、交通食宿等开支。间接成本是指机会成本,即学生因上学而可能放弃的收入。教育的收益,包括教育给社会带来的收益与教育给个人带来的收益,无论是社会收益还是个人收益,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的收益和非经济方面的收益。
三、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择迁移。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