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指由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有方案而放弃一些次优方案上的收益。沉入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引起的兵已经支出,现在的决策不能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指由于去发生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加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发生总额保持稳定,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本量利分析法: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他是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
保本点:也称损益平衡点货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全部销售等于全部成本费用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即在这一销售量或销售额上,企业正好不盈也不亏。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其变动成本的金额,也称边际毛益。
安全边际:是指产品的预计销售量或销售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额。
变动成本计算法:也称直接成本计算法,是指将产品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制造费用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安全存量:是指为了应付需求波动而额外持有的存货。
经济订货批量法:是指企业在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存货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每次订货批量。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七建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实质上是指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社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
标准成本:是通过对未来请进行分析,预计在正常身材技术水平、有效的经营条件、较高的工作效率下,生产产品所需发生的成本。
预算:是用货币形式来表示的企业经营计划,是具体的企业经营目标。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的营业利润减去其经营资产按规定的最低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
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按个子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一定的控制范围,由其主管人员对其可控制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并拥有相应权力的内部单位。
成本中心:是指那些只能控制成本从而只对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中心是指对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资源的耗费负责的责任中心,也即主要指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责任中心。广义的成本中心除狭义的成本中心外,还包括那些非常生产性的以控制经营管理费用为主的责任中心,也称费用中心。
分权管理:就是企业把一定的日常经验管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责任下方给基层管理人员,许多关键性的决策由这些基层管理人员作出。
责任会计制度: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经济附加值:简称EVA,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剩余收益,他是税后利润减去全年资金使用总成本的差额。
第二篇: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固定成本: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沉没成本: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付现成本: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法: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并把作业收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企业利用作业成本计算获取的信息来进行作业管理,以达到不断得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提高客户价值,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投资报酬率:投资中心一定时期的营业利润和该期的投资占用额之比。
剩余收益: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的最低收益率极端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预期最低收益的部分。
机会成本: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
酌量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相反)
盈亏临界点: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成本。
增值成本:高效率的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
非增值成本:低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发生在非增值作业中的所有成本。业绩考核与评价系统: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采取的规定的办法,对经营者业绩作出判断,并与激励结核的考评制度。
零基预算:以零位基础编制的计划和预算。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内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单位。
成本中心;是指在履行职责时,只耗费资源却不能产生收入或购买资产的组织部门。
判断:
1、固定成本是指总额在一定时期间内不受业务量的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错
2、产销不平衡是导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存在诸多差异的最直接最根本原因。对
3、当需求价格弹性>1时应提价,需求价格>0且<1时降价,才使企业获得更多收入。错
4、当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时,则该企业就一定不应停止亏损产品的生产。对
多选:
历史成本法通常包括: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
影响保本点的因素:(SP同向VCFC同向)与V相比
影响利润的因素:VFCSPVC 定性销售预测包括:判断分析法,调整分析法
定量销售预测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季节预测分析法,购买力指数法
相关成本包括:1差量成本2机会成本3付现成本4专属成本5可选择成本
无关成本包括:1沉没成本2联合成本3约束性成本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1成本因素 2需求因素 3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 4竞争因素 5科学技术因素 6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量
作业的分类:1单位水准作业2批量水准作业 3产品水准作业 4设施水准作业
业务方面预算:1收入预算 2采购预算 3费用预算
财务方面预算:1资金预算 2利润预算 3现金流量表预算 4资产负债表预算 预算的特性:1整体性2适时性3规范性4参与性5责任性 预算的作用:1预测2规划3评价4控制5沟通6协调7资源分配8奖酬激励 预算的局限性:1强化集中控制和僵化2费时耗力3腐蚀企业的诚信文化,鼓励弄虚作假和机会主义行为4 没有支持企业战略,甚至于企业战略相冲突5过分关注控制成本,忽略企业价值的增加 全面预算的内容:1营业预算 2财务预算 3资本支出预算 预算编制方法:1固定预算 2弹性预算 3零基预算 4概率预算 5滚动预算 利润的业绩考核和评价指标:1营业利润率 2成本费用利润率 3资产报酬率 4净资产收益率 5总资产报酬率 业绩考核与评价系统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1 企业整体层次的业绩评价(管理者业绩评价,企业业绩评价)2 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子公司,各经营单位的业绩评价(分部业绩评价,员工业绩评价)影响剩余收益的因素:1利润2部门资产 3资本成本 SP-VC单位贡献毛益V(SP-VC)产品贡献毛益(SP-VC)/SP贡献毛益率VC/S销售成本率(SP-VC)/SP+VC/SP=1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销售成本率)=1(V-V1)SP(V-V1)V安全边际率V1/V盈亏临界点作业率(V-V1)V+V1/V=1 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P=(v-v1)*(SP-VC)P/TR=(V-V1)/V*(SP-VC)/SP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第三篇: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会计基本假设:
是企业会计确定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定计量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证据。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就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根据日常核算资料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的报告性文件。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就是指在结算出一定时期全部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根据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律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账务处理程序:所谓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将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步骤。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财产清查也称“盘存”,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各种财产物资进行日常核算时,通过账面记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的增、减和结余数量与金额,并通过财产清查,将账存数和实存数进行核对,以保证账实相符。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有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也称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应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满足资=负+所平衡式
第四篇: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会计主体的典型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假设可以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权责发生制:亦称为应付应收制或应计制,是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按照归属期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相关性:也称为有用性,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比性:①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②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互相可比,由此得到的会计信息才是对决策有用的。
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即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也是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及结果。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在将业务发生的金额记入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必然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反之,将业务发生的金额记入一个账户贷方的同时,必然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记入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必然相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情况,是明确经济责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记载经济业务内容,作为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书面文件,实际业务中简称“传票”。
日记账:又称为序时账簿,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的会计账簿。日记账按照登记的内容不同分为特种日记账和普通日记账。
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几时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根据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根据该业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
规则:①同期登记: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同一会计期内,登记总账的同时,要登记总账所属的明细账(没有明细分类账户的除外);
②同方向登记: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经济业务时,记入总帐的借贷方向要与记入明细账的借贷方向一致;
③同金额登记: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级经济业务时,记入总账的金额要与记入所属明细账的金额的合计相等。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地盘点、核对、查询等清查方法,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而造成的一方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分为四种情况:①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②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③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④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永续盘存制:是指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须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上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而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结账时,根据实地盘点数来倒推出本月的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又称为财务状况表。
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收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综合收益: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耗费掉一些资源,同时又赚取到另一些资源,从资产的角度看,企业的利润就应当是企业资产价值的净增加,也称为综合收益。
会计循环: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转化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许多会计程序,这些程序在每一会计期间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此称之为会计循环。基本步骤:编制分录、过账、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编制会计报表、结账。
财务处理程序: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的财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第五篇:会计名词解释
再保险也叫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进行再保险,可以分散保险人的风险,有利于其控制损失,稳定经营。再保险是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再保险关系中,直接接受保险业务的保险人称为原保险人,也叫再保险分出人;接受分出保险责任的保险人称为再保险接受人,也叫再保险人。再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接受人通过订立再保险合同确立的,再保险合同的存在虽然是以原保险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但两者在法律上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合同,所以再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原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不能混淆。
再保险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两类。比例再保险是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即分出人与分入人之间订立再保险合同,按照保险金额,约定比例,分担责任。对于约定比例内的保险业务,分出人有义务及时分出,分入人则有义务接受,双方都无选择权。在比例再保险中,又可以分为成数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成数再保险是原保险人在双方约定的业务范围内,将每一笔保险业务按固定的再保险比例,分为自留额和再保险额,其保险金额、保险费、赔付保险金的分摊都按同一比例计算,自动生效,不必逐笔通知,办理手续。溢额再保险是由原保险人先确定自己承保的保险限额,即自留额,当保险业务超出其自留额而产生溢额时,就将这个溢额根据再保险合同分给再保险人,再保险人根据双方约定的比例,计算每一笔分入业务的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分摊的赔付保险金数额。在非比例再保险中,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协商议定一个由原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额度,在此额度以内的由原保险人自行赔付,超过该额度的,就须按协议的约定由再保险人承担其部分或全部赔付责任。非比例再保险的保险费率由双方当事人议定。
承兑汇票
所谓承兑,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承兑行为只发生在远期汇票的有关活动中。出票人签发汇票并交付给收款人,收款人向汇票上记载的付款人请求付款,付款人应承担付款义务。这是因为付款人与出票人在出票之前双方之间存在资金关系,出票人在付款人处有一定金额的款项,或者付款人对出票人负有债务。所以,出票人委托付款人进行付款。为了使付款人做好付款的准备,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要由付款人作出意思表示。付款人一旦承兑,该付款人则成为承兑人,就负有无条件付款的义务。相反,如果付款人不同意承兑,不在汇票上签章,那么则不产生票据责任。付款人不同意承兑,并不对收款人承担责任,只是对出票人违反约定义务;形成违约,从而对出票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票据责任。收款人因付款人不同意承兑,也不能要求付款人承担责任,只能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汇票的承兑,只对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和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适用。见票即付的汇票不需要提示承兑,也就不存在承兑行为。同时,出票人与付款人为同一人的对已汇票,也不需要进行承兑。
------------------------------
1.什么是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即为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既可由收款人出票,付款人承兑,也可由付款人出票并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仅限于人民币,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每张汇票的金额一般不超过五千万元。
2.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有什么不同?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不同,决定了商业承兑汇票是商业信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目前银行承兑汇票一般由银行签发并承兑,而商业承兑汇票可以不通过银行签发并背书转让,但在信用等级和流通性上低于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办理贴现的难度较银行承兑汇票高。
3.什么是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
商业承兑汇票保贴是指对符合我行条件的企业,以书函的形式承诺为其签发或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即给予保贴额度的一种授信行为。根据定义可以看出,商业承兑汇票保贴是我行对企业发放的授信额度,可在额度内循环使用。申请保贴额度的企业既可以是票据的承兑人,也可以是票据的持票人或贴现申请人。授信承担人在取得了银行保贴额度得授信后,可以在签发或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后加具银行保贴函,由银行保证贴现,当持票人向银行提交票据要求贴现时,由银行扣除利息后向其融通资金。
4.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对企业有什么作用?
保贴业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银行承诺贴现加强了票据的变现能力和流通性。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一般是企业,由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较银行汇票难度大,不容易被持票人接受。如果银行在商业承兑汇票后加具保贴函,持票人得到银行贴现的承诺,可以在票据未到期前,通过向银行申请贴现提前融通资金。票据到期后,由银行向承兑人提示付款。因此,附加保贴函后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被接受性大大提高,基本功能上可视同于银行承兑汇票,可作为企业用于支付的资金融通的重要信用工具。
5.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的银行费用如何收取?
商业承兑汇票保贴额度的承担人在申请额度得到批准后,要支付一定金额的额度承担费。商业汇票出票人在购买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支付工本费。申请贴现的企业需要支付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利率水平一般不超过同档次贷款利率(含浮动)。到期不获付款的还需支付按每日万分之二点一的罚息。
中央银行的清算:作为银行的银行,各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自然就要由中央银行来办理。所谓清算,即指一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货币关系的计算和结清,亦称“结算”。清算又分现金清算和转账清算。现金清算是指直接用现金进行支付清算,转账清算是指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账户将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到收款人账户的货币支付行为。中央银行主持一国的资金清算事宜,有利于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劳动;有利于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增强银行信誉,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有效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的清算: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结算工具,为收付双方或购销双方完成货币收付、划账行为的业务。它是由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派生出来的一项中间业务。当前的主要结算方式为:
(1)票据结算。票据因具有要式性、无因性和流通性等特点,具有汇兑的功能、信用的功能和支付的功能而成为国际通行的重要结算方式。
(2)转账结算。①托收承付。是指根据购销合同中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款项,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收付双方必须签有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购销合同,并在合同上注明使用此种方式。结算款项的划回方法,分邮寄和电报两种,由收款人选用。②汇兑结算。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各类客户均可使用汇兑结算。汇兑分为电汇、信汇两种,由汇款人选择。③委托收款。是指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凭债券、存单、已承兑的商业汇票等付款人的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委托收款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不受起点限制。但在同城范围内,收款人收取公用事业费或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可以使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