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解释(全打印版)

时间:2019-05-12 12:3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名词解释(全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名词解释(全打印版)》。

第一篇:会计名词解释(全打印版)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核算职能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 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3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主体经济活动的 合法性、合理性 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不仅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督,而且还要进行事前监督

4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 核算 和 监督 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以 货币 表现的经济活动搜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5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障。

6经费收入和经费支出 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7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 确认、计量、和 报告 的前提,是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 8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 9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一般来说,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人。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独立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一单位活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出租固定资产)等主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12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3营业利润: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加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

14利润总额: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15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16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的经济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1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0借贷记账法是以“借 , 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成本类账户中“制造费用”账户一般无余额。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无余额。收入类转入所有者权益无余额。

2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照当前的状态和规模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23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 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

2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5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26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的 发生与否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27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 流动资产 和 非流动资产

★28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账款和存货等

29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土地使用权

30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不属于现实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同时还要满足以下 2 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1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清偿或自资产负债表编制之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以清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票据和其他应收款。

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以及留存收益

33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司债券。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34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36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各种交易或事项的总括性核算指标,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统驭和控制作用

根据我过会计法规定,总分类科目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明细分类科目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38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实用性原则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极其结果的载体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41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会计科目反映的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要连续、系统的记录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果,它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

42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43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记账基础的,对于每一笔交易或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44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有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会计分录

45在制造企业中,材料成本 = 买价 + 运杂费 + 运输途中合理性损耗 + 入库前管理挑选费

46★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

47★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

48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49★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交易或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余额

50★ 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51 会计凭证 是用以记录交易、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会计帐簿的依据

52★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交易,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

购货申请单、购销合同、计划、银行对账单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4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55会计对象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备用金:指企业预付给职工和内部有关单位用作差旅费、零星采购和零星开支,事后需要报销的款项。

2存货,指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3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文件。

5持续经营,是指特定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的延续下去。

6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或者是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时其账面成本或净值与投资协商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

7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8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是指其最终结果如何目前尚难确定,须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的债务。它是由于过去的某种约定,承诺或某些情况而引起的,其结果尚难确定,可能是要企业负责偿还的真正债务,也可能不构成企业的债务。因此,或有负债只是一种潜在的债务,并不是企业目前真正的负债。

9应收票据贴现:指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按票据到期值扣除按规定计算的贴现利息后,将余款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

10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11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非衍生金融资产

12可转换债券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13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14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报表。

15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或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

16货币资金指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17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的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第二篇: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会计基本假设:

是企业会计确定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定计量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证据。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就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根据日常核算资料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的报告性文件。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就是指在结算出一定时期全部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根据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律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账务处理程序:所谓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将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步骤。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财产清查也称“盘存”,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各种财产物资进行日常核算时,通过账面记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的增、减和结余数量与金额,并通过财产清查,将账存数和实存数进行核对,以保证账实相符。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有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也称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应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满足资=负+所平衡式

第三篇: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会计主体的典型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假设可以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权责发生制:亦称为应付应收制或应计制,是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按照归属期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相关性:也称为有用性,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比性:①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②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互相可比,由此得到的会计信息才是对决策有用的。

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即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也是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及结果。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在将业务发生的金额记入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必然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反之,将业务发生的金额记入一个账户贷方的同时,必然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记入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必然相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情况,是明确经济责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记载经济业务内容,作为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书面文件,实际业务中简称“传票”。

日记账:又称为序时账簿,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的会计账簿。日记账按照登记的内容不同分为特种日记账和普通日记账。

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几时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根据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根据该业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

规则:①同期登记: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同一会计期内,登记总账的同时,要登记总账所属的明细账(没有明细分类账户的除外);

②同方向登记: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经济业务时,记入总帐的借贷方向要与记入明细账的借贷方向一致;

③同金额登记: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级经济业务时,记入总账的金额要与记入所属明细账的金额的合计相等。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地盘点、核对、查询等清查方法,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而造成的一方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分为四种情况:①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②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③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④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永续盘存制:是指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须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上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而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结账时,根据实地盘点数来倒推出本月的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又称为财务状况表。

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收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综合收益: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耗费掉一些资源,同时又赚取到另一些资源,从资产的角度看,企业的利润就应当是企业资产价值的净增加,也称为综合收益。

会计循环: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转化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许多会计程序,这些程序在每一会计期间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此称之为会计循环。基本步骤:编制分录、过账、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编制会计报表、结账。

财务处理程序: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的财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篇:会计名词解释

再保险也叫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进行再保险,可以分散保险人的风险,有利于其控制损失,稳定经营。再保险是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再保险关系中,直接接受保险业务的保险人称为原保险人,也叫再保险分出人;接受分出保险责任的保险人称为再保险接受人,也叫再保险人。再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接受人通过订立再保险合同确立的,再保险合同的存在虽然是以原保险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但两者在法律上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合同,所以再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原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不能混淆。

再保险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两类。比例再保险是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即分出人与分入人之间订立再保险合同,按照保险金额,约定比例,分担责任。对于约定比例内的保险业务,分出人有义务及时分出,分入人则有义务接受,双方都无选择权。在比例再保险中,又可以分为成数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成数再保险是原保险人在双方约定的业务范围内,将每一笔保险业务按固定的再保险比例,分为自留额和再保险额,其保险金额、保险费、赔付保险金的分摊都按同一比例计算,自动生效,不必逐笔通知,办理手续。溢额再保险是由原保险人先确定自己承保的保险限额,即自留额,当保险业务超出其自留额而产生溢额时,就将这个溢额根据再保险合同分给再保险人,再保险人根据双方约定的比例,计算每一笔分入业务的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分摊的赔付保险金数额。在非比例再保险中,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协商议定一个由原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额度,在此额度以内的由原保险人自行赔付,超过该额度的,就须按协议的约定由再保险人承担其部分或全部赔付责任。非比例再保险的保险费率由双方当事人议定。

承兑汇票

所谓承兑,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承兑行为只发生在远期汇票的有关活动中。出票人签发汇票并交付给收款人,收款人向汇票上记载的付款人请求付款,付款人应承担付款义务。这是因为付款人与出票人在出票之前双方之间存在资金关系,出票人在付款人处有一定金额的款项,或者付款人对出票人负有债务。所以,出票人委托付款人进行付款。为了使付款人做好付款的准备,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要由付款人作出意思表示。付款人一旦承兑,该付款人则成为承兑人,就负有无条件付款的义务。相反,如果付款人不同意承兑,不在汇票上签章,那么则不产生票据责任。付款人不同意承兑,并不对收款人承担责任,只是对出票人违反约定义务;形成违约,从而对出票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票据责任。收款人因付款人不同意承兑,也不能要求付款人承担责任,只能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汇票的承兑,只对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和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适用。见票即付的汇票不需要提示承兑,也就不存在承兑行为。同时,出票人与付款人为同一人的对已汇票,也不需要进行承兑。

------------------------------

1.什么是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即为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既可由收款人出票,付款人承兑,也可由付款人出票并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仅限于人民币,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每张汇票的金额一般不超过五千万元。

2.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有什么不同?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不同,决定了商业承兑汇票是商业信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目前银行承兑汇票一般由银行签发并承兑,而商业承兑汇票可以不通过银行签发并背书转让,但在信用等级和流通性上低于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办理贴现的难度较银行承兑汇票高。

3.什么是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

商业承兑汇票保贴是指对符合我行条件的企业,以书函的形式承诺为其签发或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即给予保贴额度的一种授信行为。根据定义可以看出,商业承兑汇票保贴是我行对企业发放的授信额度,可在额度内循环使用。申请保贴额度的企业既可以是票据的承兑人,也可以是票据的持票人或贴现申请人。授信承担人在取得了银行保贴额度得授信后,可以在签发或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后加具银行保贴函,由银行保证贴现,当持票人向银行提交票据要求贴现时,由银行扣除利息后向其融通资金。

4.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对企业有什么作用?

保贴业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银行承诺贴现加强了票据的变现能力和流通性。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一般是企业,由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较银行汇票难度大,不容易被持票人接受。如果银行在商业承兑汇票后加具保贴函,持票人得到银行贴现的承诺,可以在票据未到期前,通过向银行申请贴现提前融通资金。票据到期后,由银行向承兑人提示付款。因此,附加保贴函后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被接受性大大提高,基本功能上可视同于银行承兑汇票,可作为企业用于支付的资金融通的重要信用工具。

5.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的银行费用如何收取?

商业承兑汇票保贴额度的承担人在申请额度得到批准后,要支付一定金额的额度承担费。商业汇票出票人在购买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支付工本费。申请贴现的企业需要支付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利率水平一般不超过同档次贷款利率(含浮动)。到期不获付款的还需支付按每日万分之二点一的罚息。

中央银行的清算:作为银行的银行,各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自然就要由中央银行来办理。所谓清算,即指一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货币关系的计算和结清,亦称“结算”。清算又分现金清算和转账清算。现金清算是指直接用现金进行支付清算,转账清算是指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账户将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到收款人账户的货币支付行为。中央银行主持一国的资金清算事宜,有利于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劳动;有利于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增强银行信誉,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有效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的清算: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结算工具,为收付双方或购销双方完成货币收付、划账行为的业务。它是由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派生出来的一项中间业务。当前的主要结算方式为:

(1)票据结算。票据因具有要式性、无因性和流通性等特点,具有汇兑的功能、信用的功能和支付的功能而成为国际通行的重要结算方式。

(2)转账结算。①托收承付。是指根据购销合同中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款项,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收付双方必须签有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购销合同,并在合同上注明使用此种方式。结算款项的划回方法,分邮寄和电报两种,由收款人选用。②汇兑结算。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各类客户均可使用汇兑结算。汇兑分为电汇、信汇两种,由汇款人选择。③委托收款。是指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凭债券、存单、已承兑的商业汇票等付款人的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委托收款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不受起点限制。但在同城范围内,收款人收取公用事业费或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可以使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

第五篇:会计名词解释

权责发生制: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收付实现制:指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服务对象,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的范围的界定。

持续经营假设:对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度的描述,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单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核算应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需破产清算,因而其资产将按预定的目标去使用。

会计分期假设:将会计主体(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较短的,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按期考核并报告其经营活动成果。货币计量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和计量条件。

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据以登记账簿的依据。

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的帐页所组成的,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名称。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复式记账:指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记录的方法。

填制和审核凭证:为了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完整、正确而采用的方法。登记账簿: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分门别类地记入有关簿籍的专门方法。成本计算:是将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一定对象进行归集,借以明确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结算款项进行清查盘点,以查明其实物量和价值量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下载会计名词解释(全打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名词解释(全打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1.会计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具有一定的目......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会计考试资料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

    会计名词解释(5篇范文)

    会计名词解释 白条抵库:支出现金时没有发票或收据等正规付款凭证,只是用白纸写了一个收条或欠条作为现金库存。指的是以个人或单位名义开具的不符合财务制度和会计凭证手续的......

    金融会计名词解释[模版]

    1.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确定记账方法、审查和填制会计凭证、账务组织和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相同的特征和资金性质、业务特......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固定成本: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

    会计金融最新名词解释

    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银行汇票:是......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指由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有方案而放弃一些次优方案上的收益。 沉入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引起的兵已经支出,现在的决策不能改变的成本。 变动......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

    1、财政总预算会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总预算执行情况(1分)和财政性资金活动(1分)的专业会计。 2、财政周转金放款:指财政直接贷放给用款单位的财政周转金(1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