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2: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第一篇: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市教育督导室:

现有托幼园所117处,其中街办园所13处,驻区单位园所30处,教育办园3所,个体家托71处。省、市级幼儿园所1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所8所。在园幼儿9,800名,入园率94%。幼儿教师741名。教师专业达标率98%。

一年来,沈河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了议事日程,对事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定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与具体指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教育部门的汇报,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做好本次迎检工作,我区根据沈教督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迎检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人大汇报,并责成区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们以切实推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为重点,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为本的观念,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先、协调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1、政府对教育拨款情况

2、生均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

3、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332.84元,初中为236.30元。

2004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506.89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615.64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全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为城区人口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双高普九”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也就现实地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沈河区在抓“双高普九”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硬件要硬、软件要实、相互促进、均衡发展、首批挺进”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动了“双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进“双高普九”的总体战略

本着“面向未来、优先考虑、适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针,我区主要采取了“系统规划全局,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三导合一”工作体系,实施高效运行、立足“区情”、“校本”,实施“特色兴教”、加强开放交流,实施外脑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实施潜能激活”五个策略。以教育科学发展观,把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鼓励引导校长依法自主办学,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富有特长的学校教师,创建富有特点的学校课程,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双高普九”工作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领导及部门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包保一所学校,定期联系,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双高普九”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区内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双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督导,引导推进。重新修订《沈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将之作为新一轮督导评估的依据。运用具体指标,引导学校关注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立足现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我区已基本具备双高普九的达标要求,但我区仍然积极针对督导检查中掌握的基础资料,重点对目前存在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次,提供政策倾斜,保证人员配备。针对我区四所薄弱初中的现状,我区制定了《对我区参与城区部分初中改革工作学校实行定点帮扶的意见》,建立了区内校际间定点帮扶制度。满族中学、九十四中学、九十中学、十八中学分别与八十二中学、育源中学、一六五中学、第七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并定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区教育局定期对学校间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及工作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派和调入,不断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区已选派骨干教师28名。被选派教师除保持原关系及待遇不变外,还享受对口支援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区双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1月18日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双高片’工作暨评估验收现场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及执行教学计划情况

推进课改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一直被列为我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区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严格执行《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做好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区主要通过课改工作会议、课改专题活动周及深入学校的专业引领等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重要变化,课改的深层问题如评价方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区里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沈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百万元实施新一轮课改培训,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用教室。

2、形成区域性课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进课改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下发《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沈河校长话课改”论坛、组织“教育局局长与校长课改对话”、承办辽宁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及东北三省九市区小学教研协作体第21届年会等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区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沈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以国家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师研训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沈河教研网、沈河作文网、沈河科研网、沈河未来教育网等专题网站。

目前,区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实效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业务引领、服务作用

实施研训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根基于课改实践的教师研训活动。抢先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学校业务人员、中小学领导率先接受“头脑风暴”,目前已经培训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此外,我区还结合实施课题牵动策略、“课改联络员制”、“讲师团‘菜单’服务”、“教研员上课改研讨课”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证研训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满足基层学校需求,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二、加强教育督导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贯彻〈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加强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2、沈河区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导职数和编制为:主任督学一名,正处级;办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级;督学4名,行政编;兼职督学14名,事业编(其中6名二线校级干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导工作站。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站是区教育督导室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全区两年可以完成一个督导周期。

(二)督导队伍建设情况

1、严格按照督学的基本条件选聘督学,把那些“知政”、“通学”,懂教育教学、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督导队伍中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教育督导室主任按级别阅览上级有关文件、资料,并参加相应会议。督学可以继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3、认真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有50多篇教育督导论文在市教育督导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还在《中国教育报》、《督导与评估》、《教育督导》、《辽宁教育》上交流。今年,适应形势要求,多次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学习新课改精神。

(三)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工作制度》、《督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教育督导工作报告制度》、《教育督导工作联系片制度》和《教育督导室周工作计划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督导行为,做到依法督导。

1、扎实做好常规工作

在督政工作中,拓展了责任部门的范围及对象,教育执法检查的对象除了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和街道办事处外,又增添了对党委、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基本上覆盖着区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形成一系列制度、文件。增加了对各单位和相关部门在“人才资源开发、人员上岗培训”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发展了“督政”工作的新内容、新目标。

2、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和档案建设

吸纳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建立沈河教育督导网,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在手段、方式、效率等方面的深刻革新,开创了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三、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和开拓学前教育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全面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将学前教育的总体规划纳入区内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确定了以主管区长任托幼办主任、教育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专职托幼干部,个体园所也有专职人员负责。同时,严格执行园所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力度,充分考虑全区整体规划和布局安排,坚持不重复建园、存有不安全因素不审批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家长,满足儿童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幼小衔接实验幼儿园的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大胆进行幼小衔接实验改革,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实验的区域性进程。在东部,高标准的朝阳一校幼儿园现已建成使用;在西部,实验学校幼儿园股份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南部的文萃小学幼儿园和北部的令闻一校幼儿园均已进入实验状态。幼儿园建设的“四方连动”策略使我区在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开我市先例,为全市进行此项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3、继续开展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今年四月,我区成功召开了“沈河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此次大会,对于我区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坚持面向全社会宣传学前教育工作,在各社区设立了80多个宣传站点,为家长提供入园咨询、家教指导;充分发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作用,成了学前教育社区领导小组,建立了51个亲子活动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全区学前教育的范围。

4、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们把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除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外,还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公安、城建、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教育、公安、宣传、建设、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及有关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同志参加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幼儿园所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专项和综合整治,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维护少年儿童安全的社会宣传教育。目前,全区自觉关心、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加强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

(一)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情况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我区以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点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软硬件建设,以有力措施提升教师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教师学校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1、保证经费投入

区教师进修学校各项经费投入均纳入地方教育事业预算,区教育局每年择优保证经费需求。继03年年底我区投资12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增添必备的电教设备后,今年区里又先后拨给教师学校专项业务经费、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办公经费各140万元。目前,教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已基本满足我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办学标准已达到省、市先进水平。

2、加大内涵建设

一是实行“三二工作制度”。研训人员每周有三天时间深入中小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是确定集体调研月。由教师学校主管领导带队,各部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体调研,并撰写出有指导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是聘请各级专家来我区讲学。先后聘请首都师大4位教授、20多位省、市教科研人员来我区做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

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带领基层学校副校长、教学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100多人到上海、大连等地学习课改先进经验。

五是创办《沈河课改》季刊。坚持教师至上、服务至上、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为校长交流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园地。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尽管我区教师进修学校目前还存在缺乏附属学校等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工作。

1、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水平。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本年度末,出台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05—2007的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3、实施科研兴区战略,坚持科研紧密贴近实际,坚持科研项目的过程整合和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多视野来思考和推进区域性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4、依托沈河教育信息网,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增加专项经费,做强沈河教育网,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校园网建设,加快特色网页建设。

5、建立健全科学监控评价体系。

五、“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进一步提高“两基”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区教育发展现状总体不够均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学校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甚至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2、教育“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紧紧围绕科教兴区的战略目标,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集中力量打好壮大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力以赴完成省“双高普九”城区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遏制教育“三乱”现象,强化师德师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尽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在开展“两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在一些方面还存有差距。我们将适时抓住本次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的有利契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好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区的“两基”工作,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双高普九”的工作目标,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托幼园所的工作实绩,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沈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沈阳市经济的总体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市教育督导室:

沈河区现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高中8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高中4所、民办公助高中1所);初中11所(公办初中9所、民办公助初中2所);小学2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61,758人,其中,小学31,580人,初中19,286人,高中10,652人,特殊教育学生240人。在职教职工5,579人,其中,小学2,557人,中学2,661人,直属单位277人,特殊教育84人。一线专任教师4,352人。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法定标准。

现有托幼园所117处,其中街办园所13处,驻区单位园所30处,教育办园3所,个体家托71处。省、市级幼儿园所1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所8所。在园幼儿9,800名,入园率94%。幼儿教师741名。教师专业达标率98%。

一年来,沈河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了议事日程,对事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定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与具体指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教育部门的汇报,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做好本次迎检工作,我区根据沈教督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迎检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人大汇报,并责成区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们以切实推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为重点,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为本的观念,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先、协调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1、政府对教育拨款情况

2003年,政府财政收入4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6.44%,政府对教育拨款1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8%。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55,420万元,比2003年增长19.98%,政府对教育拨款预算安排22,498万元,比2003年增长20%。

2、生均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233.58元,2004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836.25元,2004年比2003年高27%;2003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113.93元,2004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3,610.20元,2004年比2003年高71%。

3、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332.84元,初中为236.30元。

2004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506.89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615.64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全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为城区人口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双高普九”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也就现实地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沈河区在抓“双高普九”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硬件要硬、软件要实、相互促进、均衡发展、首批挺进”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动了“双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进“双高普九”的总体战略

本着“面向未来、优先考虑、适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针,我区主要采取了“系统规划全局,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三导合一”工作体系,实施高效运行、立足“区情”、“校本”,实施“特色兴教”、加强开放交流,实施外脑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实施潜能激活”五个策略。以教育科学发展观,把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鼓励引导校长依法自主办学,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富有特长的学校教师,创建富有特点的学校课程,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双高普九”工作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领导及部门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包保一所学校,定期联系,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双高普九”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区内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双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督导,引导推进。重新修订《沈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将之作为新一轮督导评估的依据。运用具体指标,引导学校关注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立足现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我区已基本具备双高普九的达标要求,但我区仍然积极针对督导检查中掌握的基础资料,重点对目前存在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大硬件投入,努力缩短差距。本着整体、优质、均衡的原则,结合全区中小学硬件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区先后投入资金8,687,000元,紧急配备学生微机1,480台、教师微机1,289台;并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改善校校通网络等,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现代化办学条件。

其次,提供政策倾斜,保证人员配备。针对我区四所薄弱初中的现状,我区制定了《对我区参与城区部分初中改革工作学校实行定点帮扶的意见》,建立了区内校际间定点帮扶制度。满族中学、九十四中学、九十中学、十八中学分别与八十二中学、育源中学、一六五中学、第七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并定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区教育局定期对学校间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及工作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派和调入,不断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区已选派骨干教师28名。被选派教师除保持原关系及待遇不变外,还享受对口支援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区双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1月18日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双高片’工作暨评估验收现场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及执行教学计划情况

推进课改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一直被列为我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区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严格执行《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做好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区主要通过课改工作会议、课改专题活动周及深入学校的专业引领等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重要变化,课改的深层问题如评价方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区里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沈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百万元实施新一轮课改培训,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用教室。

2、形成区域性课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进课改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下发《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沈河校长话课改”论坛、组织“教育局局长与校长课改对话”、承办辽宁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及东北三省九市区小学教研协作体第21届年会等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区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沈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以国家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师研训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沈河教研网、沈河作文网、沈河科研网、沈河未来教育网等专题网站。

目前,区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实效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业务引领、服务作用

实施研训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根基于课改实践的教师研训活动。抢先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学校业务人员、中小学领导率先接受“头脑风暴”,目前已经培训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此外,我区还结合实施课题牵动策略、“课改联络员制”、“讲师团‘菜单’服务”、“教研员上课改研讨课”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证研训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满足基层学校需求,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二、加强教育督导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贯彻〈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加强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1、沈河区早在2000年3月1日,就将原“沈河区教育督学室”更名为“沈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一步明确了沈河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定位。2000年6月12日正式挂牌。

2、沈河区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导职数和编制为:主任督学一名,正处级;办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级;督学4名,行政编;兼职督学14名,事业编(其中6名二线校级干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导工作站。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站是区教育督导室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全区两年可以完成一个督导周期。

(二)督导队伍建设情况

1、严格按照督学的基本条件选聘督学,把那些“知政”、“通学”,懂教育教学、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督导队伍中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教育督导室主任按级别阅览上级有关文件、资料,并参加相应会议。督学可以继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3、认真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有50多篇教育督导论文在市教育督导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还在《中国教育报》、《督导与评估》、《教育督导》、《辽宁教育》上交流。今年,适应形势要求,多次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学习新课改精神。

(三)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工作制度》、《督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教育督导工作报告制度》、《教育督导工作联系片制度》和《教育督导室周工作计划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督导行为,做到依法督导。

1、扎实做好常规工作

沈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为教育督导工作着重点,充分发挥专项督导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督导。今年以来,先后以“安全工作”、“双高普九”、“改革初中”为主题开展了三次专项督导。今年5月下旬,开始使用新的《评估方案》,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新一轮督导评估。方案加大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权重。

在督政工作中,拓展了责任部门的范围及对象,教育执法检查的对象除了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和街道办事处外,又增添了对党委、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基本上覆盖着区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形成一系列制度、文件。增加了对各单位和相关部门在“人才资源开发、人员上岗培训”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发展了“督政”工作的新内容、新目标。

2、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和档案建设

吸纳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建立沈河教育督导网,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在手段、方式、效率等方面的深刻革新,开创了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编写《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3)》七册,100万字。记录了15年来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的轨迹。编发《督导简报》共37期。2002年12月,《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1年)》被市档案局、市财政局、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沈阳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二等奖。

三、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和开拓学前教育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全面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将学前教育的总体规划纳入区内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确定了以主管区长任托幼办主任、教育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专职托幼干部,个体园所也有专职人员负责。同时,严格执行园所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力度,充分考虑全区整体规划和布局安排,坚持不重复建园、存有不安全因素不审批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家长,满足儿童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幼小衔接实验幼儿园的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大胆进行幼小衔接实验改革,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实验的区域性进程。在东部,高标准的朝阳一校幼儿园现已建成使用;在西部,实验学校幼儿园股份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南部的文萃小学幼儿园和北部的令闻一校幼儿园均已进入实验状态。幼儿园建设的“四方连动”策略使我区在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开我市先例,为全市进行此项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3、继续开展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今年四月,我区成功召开了“沈河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此次大会,对于我区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坚持面向全社会宣传学前教育工作,在各社区设立了80多个宣传站点,为家长提供入园咨询、家教指导;充分发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作用,成了学前教育社区领导小组,建立了51个亲子活动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全区学前教育的范围。

4、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们把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除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外,还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公安、城建、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教育、公安、宣传、建设、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及有关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同志参加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幼儿园所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专项和综合整治,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维护少年儿童安全的社会宣传教育。目前,全区自觉关心、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加强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

(一)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情况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我区以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点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软硬件建设,以有力措施提升教师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教师学校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1、保证经费投入

区教师进修学校各项经费投入均纳入地方教育事业预算,区教育局每年择优保证经费需求。继03年年底我区投资12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增添必备的电教设备后,今年区里又先后拨给教师学校专项业务经费、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办公经费各140万元。目前,教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已基本满足我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办学标准已达到省、市先进水平。

2、加大内涵建设

一是实行“三二工作制度”。研训人员每周有三天时间深入中小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是确定集体调研月。由教师学校主管领导带队,各部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体调研,并撰写出有指导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是聘请各级专家来我区讲学。先后聘请首都师大4位教授、20多位省、市教科研人员来我区做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

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带领基层学校副校长、教学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100多人到上海、大连等地学习课改先进经验。

五是创办《沈河课改》季刊。坚持教师至上、服务至上、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为校长交流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园地。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尽管我区教师进修学校目前还存在缺乏附属学校等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工作。

1、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水平。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本末,出台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05—2007的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3、实施科研兴区战略,坚持科研紧密贴近实际,坚持科研项目的过程整合和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多视野来思考和推进区域性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4、依托沈河教育信息网,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增加专项经费,做强沈河教育网,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校园网建设,加快特色网页建设。

5、建立健全科学监控评价体系。

五、“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进一步提高“两基”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区教育发展现状总体不够均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学校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甚至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2、教育“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紧紧围绕科教兴区的战略目标,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集中力量打好壮大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力以赴完成省“双高普九”城区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遏制教育“三乱”现象,强化师德师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尽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在开展“两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在一些方面还存有差距。我们将适时抓住本次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的有利契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好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区的“两基”工作,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双高普九”的工作目标,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托幼园所的工作实绩,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沈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沈阳市经济的总体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06-3-3011:24:59

第三篇: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2008“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我镇1998年实现“两基”以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的领导下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把“两基”巩固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云南省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检查评估手册》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鹤庆县西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0公里。**镇总面积为331.7平方公里,所属15个村委会,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23万人,200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631元,年人均财政收入为1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元;全镇有2所初级中学,15所村完小,24个教学点,一个民办幼儿园;初级中学设21个班,在校生1019人;小学设125个班,在校生3000人;幼儿园设5个班,在校生190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共有238人,初中在编72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行政1人,教辅人员3人,合同工8人,代课教师1人;小学在编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代课教师12人,合同工1人,工勤人员3人。

二、“两基”巩固和发展情况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情况

1、我镇7—12 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总数2817人,7-12周岁在校学生2817人,入学率100%;13—15周岁人口总数1132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104人(包括在一、三中和外乡镇81人,外县7人,**中学771人,三庄中学248人;减外乡镇在我镇就读3人),毛入学率97.5%。

2、上学年在校学生辍学率:小学0%;初中1.1%(辍学12人)。

3、7—15周岁残疾(视力、听力、智力)儿童少年8人,已入学7人,入学率87.5%。

4、15周岁总人口408人,完成初等教育408人,完成率100%。

5、17周岁总人口491人,完成初中学业474人(其中:初中毕业461人,结业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

6、2007年全镇青壮年人口总数21770人,其中非文盲数21196人,非文盲率97.4%(其中:农业人口21129人,非文盲20555人,非文盲率97.3%;15—24周岁人口数5205人,非文盲5205人,非文盲率100%);2006-2007学年脱盲的149人,巩固率100%,复盲率0%。

(二)教师队伍情况

1、小学专任教师144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42人,学历达标率98.6%;小学代课教师12人,符合规定人数10人,学历达标率83.3%;初中专任教师59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59人,学历达标率100%,代课教师1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人,学历达标率100%。

2、当年新补充教师5人,学历达标5人,达标率100%。

3、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100%。

4、校长培训合格率100%。

(三)教育质量1、17个学校都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开设信息技术课校数为3校(松中、庄中、松小)。

3、上年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100%。

4、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100%;初中毕业班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97.5%。

5、初中毕业班学生403人,全科合格287人,全科合格率71.2%。

6、上学年15所小学都举办体育运动会,举办率100%;初中2所都举办了运动会,举办率100%。

(四)办学条件情况

1、占地面积:小学65122平方米,生均21.7平方米,达标率100%;初中13192平方米,生均12.9平方米,合格校数比率100%。

2、校舍面积:小学21530平方米,生均7.2平方米,达标率100%;初中7268平方米,生均7.1平方米,合格校数比率100%。

3、教学用房达标率100%。

4、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六项合格率100%。

5、危房率:小学危房7618平方米,危房率35.4%;初中危房2651平方米,危房率36.5%。按完成排除危房任务。

6、课桌椅配备率100%。

7、图书:小学41419册,生均13.8册,合格校数比率100%;初中15310册,生均15册,合格校数比率100%。

8、教学仪器达标率100%。

9、文体器材达标率100%。

10、劳

动(劳技)课设施配备率100%。

11、实验教学普及率100%。

12、电教设备:小学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15个,共有计算机27台,dvd光盘播放设备40套;初中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2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共有计算机62台,dvd光盘播放设备2套。

(五)勤工俭学、实验教学情况

1、勤工俭学收入:小学4.91万元,生均16.4元;初中2.4万元,生均23.6元。

2、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小学96.5%,初中100%;分组实验:小学92.8%,初中98%。

3、上年教学仪器药品补充经费支出:小学0.7万元,初中0.6万元。

(六)教育经费情况

1、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

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3、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达到规定标准。

4、城市教育费附加依法足额征收,并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

5、正常开展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开展勤工俭学。

6、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三、“两基”巩固工作的措施及成绩

1、认真贯彻省、州、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四项改革,实施五大工程。

2、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中心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组。一年来,镇、村领导组成员定期不定期研究“两基”工作,切实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

3、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加大对新《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进一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4、学校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5、在平时、寒暑假、新学期初镇村领导组成员、镇中心学校成员、中小学教师不断深入学生家,特别是贫特困学生家中家访,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对摆脱贫困的作用,是家庭富裕、国家富强的根本。完成了初一招生任务和初

二、初三复学巩固工作。并从政府、学校两条线,层层签定“保学控辍”目标责任状。

6、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1)争取各级支持实施好**中学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现在正积极申报争取2009年列项。(2)实施了东坡小学综合楼、厕所、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3)建设赤石红塔希望小学,工程于2008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4)改造长头小学等7所小学学生食堂,解决了586名学生小锣锅做饭和中午热饭吃的问题。(5)努力创造条件,晋升了新窝、南庄、波罗、中窝4所学校的办学水平等级;新窝小学、中窝小学、被评为县育人环境良级校;**小学、长头小学被评为县“花园式单位”。(6)正在新建**中学、大营小学、勤劳小学三所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

7、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1)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初中:351812.50元,小学530250.00元;(2)免除科书费:初中:1081人,免去158555.96元,小学:2868人,免去207788.78元;(3)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初中:948人,补助714500.00元,小学:380人,补助190000.00元。两免一补合计:初中:1224868.46元,小学:928038.78元,总计:2152907.24元。

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普高上线138人,创历史新高。完成县下达的职中招生104人的任务,中考上高一级学校人数达到70%。“两基”的入学巩固不断提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为**镇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两基”的巩固与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初中入学、复学、巩固依然是“两基”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实现“保学控辍”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开办各种扶贫“助学班”,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

2、**中学师生宿舍严重紧缺,教学用房严重紧缺,班级学生数超标,安全管理难度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将积极争取及早解决。其他中小学危房还有一定比例,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4、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5、校点多,办学分散,开办寄宿制学校投入难,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6、教师数量不足,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教学质量不高。

五、今后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

我校将确立“科教兴镇”的发展目标,一是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学项目建设,解决我镇初级中学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二是努力排除学校危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撤并校点,走集中办学的路子。三是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四是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我镇基础教育工作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同时有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退缩,将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我镇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工作!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2011年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勐板乡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两基”年审自查情况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自2010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后,勐板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乡“两基”工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根据《永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永政办发电(2011)98号‟要求,我乡于2011年12月14日至18日,对“两基”巩固提高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板乡位于永德县西部,东与永康镇相连,南与德党镇接壤,西与镇康县勐棒毗邻,北与小勐统镇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市266公里,距省会昆明827公里。乡内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07米,最低海拔950米。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84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6228户26986人。境内居住着汉、傣、彝、佤等17种少数民族共 6826人。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6%;农民人均纯收入3797元。

全乡现有中小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7所,村小3所,教学点3个。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787人,完成率98%。15周岁人口中无文盲。

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全乡有17周岁总人口297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72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1.58%。

6.青壮年非文盲率

2011年全乡共有青壮年人口15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4790人、非农业人口359人、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4492人。青壮年总人口中非文盲人数为15086人,其中:农业人口14727人、非农业人口359人、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4491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6%,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达99.6%、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达100%、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非文盲率达99.98%。

7.近三年脱盲人员复盲率

有近三年脱盲人员365人,其中:复盲人数14人,复盲率为3.84%。

(二)教师校长

8.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

2011年全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45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40人,学历合格率达96.6%;有中学专任教师55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54人,学历合格率达98.18%。

9.当年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小学3人(新分配),学历为专科,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学3人(新分配),学历为专科,学历合格率达100%。

1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

53.74%。

17.年校级体育运动会举办率

全乡中小学按要求认真开展体育活动、举办运动会,举办率达100%。

(四)办学条件 18.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

全乡现有小学占地总面积116191平方米,生均48.29平方米;有中学占地总面积22735平方米,生均22.25平方米。中小学均达指标要求。

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

小学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0623平方米,生均8.57平方米;中学有校舍建筑总面积8355平方米,生均8.41平方米。中小学均达指标要求。

20.教学用房达标率

中小学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达标率为100%。21.院墙、校门达标率

全乡中小学都有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等设施。小学配套达标率为90%,中学为100%。

22.危房率

小学现有危房1378平方米,危房率达6.68%;中学有危房1082平方米,危房率达12.95%。全乡中小学能按计划排除危房,并做到逐年改善办学条件。

23.课桌椅配备率

全乡中小学都按要求配齐课桌凳,配备率达100%。

导帮助下,勐板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职责,充分发挥各村委会、中小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突出抓好组织入学、安全工作、基础建设和学校管理,教育资源得到整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乡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科教兴乡”战略 教育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年来,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切实把教育工作摆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环境优先构建”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了由政府乡长为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教育的副乡长为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为全乡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党委会、班子联席会研究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不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对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划拨建设用地、教师表彰奖励、贫困生救助等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坚持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完小责任制,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支持教育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四是坚持责任目标管理制度,每年与各村委会、乡级各职能站所、中小学校签订“控辍保学”、安全工作、教育工作督

软件从严”的原则,根据《云南省“两基”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认真排查,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指标逐年提高。

(三)履行教育法定职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多措并举抓入学,“两基”成果有效巩固

“控辍保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乡人民政府坚持实行“三包三负责制度”(即乡、村包入学率,学校领导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学生不入学由乡村负责,学生留不住由学校领导负责,学生学不好由教师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办公室,充分利用板报、粘贴宣传标语、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在全乡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动员家长送子女上学,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每学年开学前15天,乡人民政府统一印发《入学通知书》到家长手中,各村“两委”干部督促家长送子女上学,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及时入学。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建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三是结合我乡产业发展,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好“下沉办学”班,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壮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年内完成农村实用技

杜绝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务农、务工、经商等现象,化解校园内外各种不安全因素。三是建立由派出所所长兼任中学法制副校长、司法所所长兼任教办室法制辅导员制度,强化法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深入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上法制课、与师生座谈,从饮食安全、防火安全、防爆安全、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等多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和演练,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四是坚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教办室、中学、派出所、司法所和卫生院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成立了10个村校园安全护卫队,由各村委会主任、综治员、村民小组长、民兵等人员组成,负责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巡逻和管理。同时在派出所的指导下,今年分别在中学配备了2名专职保卫人员、中心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户涯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和新边田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通过各部门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多年以来学校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了师生安全,校园和谐。

3、加大投入抓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乡财县管”的体制下,乡人民政府多方争取支持,整合项目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是科学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布局,落实学校改扩建、新建所需的土地,保证校舍建设用地达到国家和省定的标准。今年,共协调解决建

1总投资348.8万元。目前,教学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勐板中心完小学生宿舍楼项目1900平方米,总投资247万元。目前,学生宿舍楼项目已进入二层施工阶段;勐板中学学生食堂项目938平方米,总投资121.8万元。目前,工程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新学期竣工投入使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全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4、优化资源抓管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乡党委、政府切实抓好辖区内中小学校的管理,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突出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发挥好教师在“三结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以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勇于奉献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选聘到领导岗位上来,并按要求参加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教师配备、师德建设、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师资水平。认真调整充实薄弱学校教师,优化教师结构,科学合理地分配学校教师,使师资力量得到均衡发展。三是注重对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每年教师节,乡党委政府召开教师和退休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每学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

3工作,维护校园安全。

(五)继续抓好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附: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

勐板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县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我县两基年审的自查报告

文章标题:县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我县两基年审的自查报告

市人民政府:

按照“两基”巩固提高年审工作的要求,根据《昭通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两基”年审工作的通知》(昭市教督〔2006〕2号)精神和市教育督导室的指导意见,我县高度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一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机构不撤,措施不变,力度不松,人员不减”的原则,继续落实“双线三级”和“三定三包”责任制,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2006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县政府组织两个组对全县各乡镇的“两基”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2006年“两基”年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县建于西汉,古称堂琅,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地区,县境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57公里,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县境最低海拔517米,最高海拔4041米,相对高差3523米。金沙江襟带于前,牛栏江索绕于后,大药山雄踞中部,形成了独特的“两江一山”地貌。

全县辖6镇10乡,179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总人口5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95万人;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01元,年人均纯收入1222元;有完小19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级中学12所,完中2所,小学教学点116个;全县小学有教学班1746个,初中有教学班351个;小学在校生56430人,初中在校生21598人,全县小学有教职工2459人,初中有教职工1440人。

二、开展工作情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把“两基”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两基”成果得予巩固和提高。

1999年实现“普六”后,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争取,一方面扎扎实实抓好“普六”的巩固提高,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于2003年拉开了“两基”攻坚的序幕,县委政府殚精竭虑策划,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投入,艰苦卓绝工作,举全县之力,于2004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5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县基础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我们深知,我县的“两基”是低标准、低层次的,要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还需要通过三年的年审,要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今年以来,县委、政府一方面周密安排部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力度,配齐配强了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新增设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启动并完成了4所学校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发的工资体制,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度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两基”攻坚通过省政府验收后,在认真总结攻坚阶段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环节,按照“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要求,春节刚过,县委、政府就召开了___县2006年教育工作会议,及时安排和部署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与各乡镇签订了“两基”巩固提高目标管理责任状,并纳入全县“争先创优”考核。先后下发了《中国共产党___县委办公室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巧办发〔2006〕13号)和《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巧政办发〔2006〕124号)等文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式;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县教育局也向各学校下发了《___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巧教普字〔2006〕56号)。9月14日上午召开了全县“两基”攻坚表彰大会,县委余书记在会上客观总结了我县“两基”攻坚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工作意见;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方宗辉在会上就贯彻落实余书记的讲话精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9月14日下午,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段剑新同志又主持召开了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会议,在听取各乡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汇报后,再次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为使各项措施和办法落在实处,2006年10月19日,我县下发了《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6“两基”年审和3个乡镇“普九”验收县级自评的通知》(巧政办电〔2006〕91号),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两基”办、县教育局教育股有关人员为成员的自评工作组,分两个组于10月25日至11月20日对全县“两基”工作进行了县级自查。工作组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和“标准不降、程序不减”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开

下载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我县两基年审的自查报告

    文章标题:县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我县两基年审的自查报告市人民政府:按照“两基”巩固提高年审工作的要求,根据《昭通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两基”年审工作的通知》(昭市教督〔20......

    芙蓉镇“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芙蓉镇“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巩固我镇“两基”工作成果,提高“两基”整体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根据省、市和乐清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两基”年审自检自查报告5则范文

    木老元乡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做好两基年审复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年审复查工作的通知》(保政教督发电[2011]06号)文件精神......

    县政府我县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县政府我县两基年审自查报告市人民政府:按照“两基”巩固提高年审工作的要求,根据《昭通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两基”年审工作的通知》(昭市教督〔xx〕2号)精神和市教育督导室......

    镇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镇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随着“两基”工作的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为此,就我镇“两......

    镇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5篇

    随着“两基”工作的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为此,就我镇“两基”工作的情况作简汇报:一、基本......

    “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两基”是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两基工作自查报告,请参阅。 办事处“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报告一......

    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江县人民政府、中江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元兴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