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

时间:2019-05-12 22:1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

第一篇: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

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

◎撰稿

章高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1、《决定》勾勒现代慈善蓝图

十八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勾勒了现代慈善发展蓝图。第44条中提出“完善慈善税收减免税制度”,意味着当前困扰大额股权捐赠的税收问题等能予以解决。第48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地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原则、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以及发展志愿服务等问题。决定基本上明确了解决慈善发展核心问题的方向。因此,如能尽快落实,中国慈善无论是自身发展速度,还是在国家转型中扮演的积极作用都将得到激发。

2、雾霾凸显中国环境保护问题严重缺陷

2013年雾霾贯穿始终,年初两会在北京雾霾之下召开,雾霾成为两会热点议题。接近年末,整个中国版图都笼罩在雾霾之下。雾霾“同呼吸、共命运”的特性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污染事件,成为威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问题。虽然在环境保护领域,我们有一直在推动的水污染地图等等。但是在雾霾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却“微不足道”。要反思可能不仅是NGO组织在环保领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秉持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战略,发展与公众健康到底孰轻孰重。

3、袁厉害与儿童福利制度的缺失

2013年1月4日,兰考县袁厉害家的二层楼房起火,造成其收养的孤残儿童7死1伤。在这一重大儿童安全事故之后,暴露了媒体对于爱心人士的道德拷问,也暴露了中国收养法的缺陷,普通公众无法奉献爱心,更凸显了儿童福利体系的制度性缺失。

重大的事故往往能够成为制度改进的外部推动力,然而“袁厉害事件”最终并没有推动制度的改进,推动政府购买孤儿家庭养育制度的建立,这可能是2013年留下的重大遗憾,希望悲剧在之后都不再发生。

4、芦山地震展示本土公益组织走向成熟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一个小时,包括壹基金、420联合救援队、免费午餐、新浪微公益平台等一批公益组织均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民间救灾应急机制”。这一次联合行动,无论是在响应速度、机构合作、募捐还是在具体的救助工作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理性、专业和合作的精神,系统性地呈现了中国NGO组织的新形象。除此之外,中国红十字会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也一改官方背景NGO与民间NGO的隔阂。可以认为,在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系列灾害的洗礼以后,中国的民间组织尤其是救灾类NGO走向了成熟。

5、壹基金爆发专业民间慈善活力

截至2013年9月30日,超过600万人次向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定向捐赠雅安救灾款物3.5亿元。这一成绩完全值得被界定为中国公益慈善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和分界线。

可以说壹基金的成功不仅仅在募款能力上,也在于其“人人慈善”的公益参与力。它首次将公众小额捐赠汇聚为巨额款物。同时,它长期以来对救灾联盟的支持也是其能够消化大量捐赠的关键。2013年值得所有的慈善组织从壹基金身上发现其自身需要学习和改善的闪光点。未来如果有更多的壹基金出现,那么整个慈善行业将会生机盎然。

6、朱镕基等成立基金会接轨国际慈善模式

2013年9月4日,由朱镕基同志发起设立的实事助学基金会项目启动。该基金会由朱镕基同志捐赠其全部著书版税设立,原始资金2000万元,在民政部登记,以扶贫济困、助学育人为宗旨。没过几天,媒体报道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已经累计向其发起成立的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捐款超过3500多万元。

作为原国家领导人参与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尝试,不仅符合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也将有效地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慈善行业来说,领导人参与慈善不仅能够扩大慈善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力,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更深层意义上还能够凭借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推动慈善行业政策的出台和优化,从而系统性地解决慈善发展的核心问题。

7、海航捐赠创造中国慈善众多第一

2013年9月5日,海航工会与慈航基金会签署《股权捐赠协议》,约定由海航工会将其所持洋浦盛65%的股权,价值约80亿元(约占海航集团22%的股份)捐赠给慈航基金会。该笔捐赠完成以后也将使得慈航基金会成为海航集团控股股东。

该笔捐赠直接刷新了众多国内第一。最大一笔捐赠同时也是国内最大一笔股权捐赠,超过了曹德旺之前35.49亿元的捐赠总额。第一次出现由基金会来控股知名企业集团的情况,不仅意味着海航集团的社会性,更意味着慈善的经济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基于国内股权捐赠免税优惠体系的缺失,该笔捐赠也将创造慈善捐赠纳税的最大值。

8、人大牵头加速慈善立法

对于从2005年就开始启动的慈善立法而言,2013年无疑代表一个阶段性的进步。10月份全国人大公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其中《慈善事业法》由全国人大内司法委员会牵头。可以说是对历年来两会代表委员和公众对于加快慈善事业立法的回应。同时,人大牵头改变了原有的行政立法模式,将避免行政立法存在层级多、环节多、周期长、衔接不紧密等问题。立法程序的优化,将有利于提高《慈善事业法》的立法效率。

9、友成“社会价值投资基金”推动慈善创新

2013年11月16日,友成基金会、气候组织、GreenChinaLab绿色创新实验室联合宣布共同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股权投资基金——社会价值投资基金。该基金运用全球领先的社会影响力投资模式,倡导投资者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经济回报。基金已经完成首轮5亿元人民币的募资计划,初期的投资方向将考虑对国内社会发展需求最迫切、挑战最严峻的领域,例如环境、食品安全、健康、老龄化以及文教创意产业等。

这是继残友集团获得英国社企联盟颁布的社会企业大奖之后,中国慈善行业在社会创新领域迈出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将直接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10、北京18家基金会行政管理费超标拷问制度合理性

2013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北京市基金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摘要》。按照《基金会管理办法》行政费用不能超过10%,北京市209家基金会中有18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超过了10%。10%一刀切并没有考虑资助型基金会和运作型基金会的差别,也没有考虑很多基金会存在启动期,更没有考虑有一些颁奖性的基金会可能以两年为周期等。中国的管理包括公益行业都存在由于防控需要而导致的过多干预,以美国为例其更多是让捐赠者去决定,让效果去说话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第二篇:2011十大关键词(定稿)

2011十大关键词

辛亥百年

在谷歌敲下“辛亥百年”四个字,显示出的搜索结果为49200000条,这个数字至今还在更新变化着。从大陆到台湾,从中国到海外华人组织,从学者、公知到艺人、传媒人„„这一年,面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注脚,“全球华人”、“两岸同胞”之说,似乎到了每年春晚以外出现得最频密、最理所应当的时刻。也是因为1911年10月10日那个历史时刻,在2011年的今天,人们似乎前所未有地触及到一种超越地域和意识形态的集体回忆,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向历史回望的深度。

不妨回顾一下9月以来一份辛亥主题“影像表”:9月23日,电影《辛亥革命》上映,爱唱“中国心”的香港艺人成龙担任导演,继续沿用主旋律影片群英会战票房的模式;4天后,电视剧《辛亥革命》央视首播,唐国强任导演,新闻标题中“好评如潮”四个字出现率最高;9月29日,武汉出品、号称国内首部历史纪实动画电影的《民的1911》公映;次日,电影《第一大总统》公映,孙中山的扮演者邱心志和《辛亥革命》中的赵文瑄版孙中山均来自台湾。国庆期间,大型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央视首播;台湾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特展在台北孙中

山纪念馆开幕。而10月底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辛亥百年亦成为两岸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专门辟出的“辛亥专区”,两岸30余家出版社展出了100余种最新出版的纪念专题图书。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涂饰太厚,废话太多,不容易察出个底细来。”鲁迅早年这样说。一声炮响一百年以后,有人纪念,有人反思,有人重新解读,有人继续剖析,有人用纪实向历史贴近,有人用艺术向革命致意„„都欲从历史中活生生端出一块当代史的镜子。(文/张凌凌)

建党伟业

今年,有人乐得为两个关键词算了一笔账。这两个词也是两部电影的名字:一是年中上映的《建党伟业》,一是它2009年的“兄弟片”《建国大业》。两部片名,也是这两个年份被载入“大史记”的原因写照。这笔账用数字换算,两年前的《建国大业》,观众数量是1305万人次,创造票房是4.27亿。两年后的《建党伟业》,有人早早给出3000万人次的观影预测,并称票房能达到8亿。到《建党伟业》上映,有人在进入影院前,特地制作明星出场时间表,帮助未进场的观众提前预习,以免在不该眨眼的时候眨眼,错过跟偶像的银幕相逢——此片计有100多位明星登场,平均每分钟出场一个,“出镜皆大腕,上下无白丁”。据说此片前期有宣传语:电影不是拍出来的,是剪出来的。《建党伟业》镜头用了2400个,超过一般好莱坞影片的镜头数,和《变形金刚3》一样多。呈现出的,是异于传统主旋律电影按部就班的感觉,近乎商业大片的节奏。也有人批评:电影过于娱乐化、商业化,严肃主题被冲淡,要记住,这是主旋律,主旋律!但无可否认,作为一部要成为历史代言的电影,它取得了商业上的最大成功。(文/张凌凌)

hold住

hold不hold住,hold姐说了算。

Hold姐是谁?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Miss Lin的网友以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震撼了所有观众,其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此后“hold住”一词红遍网络,她也被称为hold姐。

hold住也与大陆某些方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称“糇住”,有粘住、抓住、稳住、占有、搞定之意。语意丰富,切中当下情绪,因此即刻流行于网络、微博与短信,迅速成为重口味和小清新都使用的口头禅。

hold住,可谓是2011年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像“吃了没”、“忙什么呢”、“最近怎么样”、“去哪儿了”一样,成为中国人的问候语:“你要hold住啊”、“你hold不hold得住”。

hold住的潜台词是:稳定意味着一切——自我情绪的稳定、社会情绪的稳定以及做事的稳定性。转念一想,大可发现,此词流行的背后,是本发生的事儿太多了,hold不住的环节太多了,没有安全感的事儿也太多了。因此,hold住便成了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温暖的幽默金句,正类似于“小心啊,别摔跤”。有hold,才有hope。因此,请大家齐心协力hold住自个儿。(文/胡赳赳)

限购令

“限购令”第一次出现在2010年4月30日北京版“国十条”细则里,随后有12个大中城市颁布了各自版本的限购令。2011年2月,“北京版国八条”出台,限购令才从纸面上的雷厉风行,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洪水猛兽”。

出台限购令政府有自己合理的理由:他们觉得是投机需求吹大了房价的气泡,应该让买房从投资需求回归到住房需求。可是,基于身份限制的政策让市民无所适从,房市冷却的极速让靠土地出让金为生的地方政府措手不及。

朝令夕改的政策变化为北漂的生活添更多荒谬与苦涩—— “国八条”中规定,对非京籍居民设置纳税5年(及社保)条件,不符合条件则暂停向其售房。有在北京工作未满5年的夫妻,为了换置更大的房子而假离婚,岂料京版15条细则一出,外地人工作未满5年一套也不能买,只好匆忙尴尬复婚;有当初借假北京身份证买房的年轻人,被身份证主人要求收回房子:因为限购令出台,即使北京人也不能购买第二套房子。“不易居”变成了“不能居”。(文/蒋方舟)

郭美美

“郭美美事件”是一部剧情复杂的悬疑片,有干爸,有股神,有红十字连开两次的发布会,还有各种狗血的情节;又是最劲爆的大片,有隐情,有权力,有腐败,有阴暗。

2011年6月22日,“郭美美Baby”蹿红网络,风头盖过“开房局长”,成为网络第一红人,微博粉丝半天内从几千人飙升到5.4万人。尽管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就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而致歉。但全民围观之后就是全民围剿。在这场互联网猎杀行动中,人人都是福尔摩斯:“郭美美的事没弄清楚,没心情上班,没心思踢球,没心情捐款,没心情结婚。”面对红十字会的声明,也“没心情听声明”。各种“没心情”的郭美美句式,证明公众善心伤不起。

7月3日,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翁涛称郭美美男友是中红博爱公司前董事王军。8月3日,郭美美则在《解码财商》,接受郎咸平专访时声称王军只是干爸,并极力撇清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王军是深圳的地产商人,送玛莎拉蒂给郭美美的王军,不管真假,都与李刚、李双江、卢俊卿并列“中国四大名爹”。通过这个“爹”,商业红会的劝募资格、隐秘运行等问题都被一点点曝光。

继“天价帐篷”和“万元餐费”后,中国红十字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全民信任危机,多地捐赠陷入停滞。11月5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称郭美美事件3天毁掉红会100年。但有人说郭美美开着玛莎拉蒂撞向了红十字会最痛的地方,有人说她通过“卧底”,揭开了中国慈善业存在的问题。有人说,也许,郭美美应该进反贪局。(文/章润娟)

小悦悦

两岁的小女孩王悦在佛山五金城被车撞倒,谁应该承担责任?虽然说她的父母是监护人,却忙于生计,疏于照料。司机是责任人,却罔顾人命,肇事逃逸。但是舆论批评还是一致指向了十八个途经这倒地的小小身体的路人:他们或旁若无人地走过,或避之不及地绕道„„车祸是意外,而见死不救却是常态。

在不知不觉中,很多人日渐冷漠而不自知。这些年来,无论是负面的社会新闻,还是正面的各类宣传;无论是黑暗之例子,还是光明之典型,都在强化一个事实:社会人心越来越堪忧。

有人提议在小悦悦遇难的地方,立一个塑像,以警示世人。但这提议也不了了之。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社会金钱至上,有人说是因为信仰缺失,有人说是缺乏人文关怀,措施当然是加强这个,加强那个。但拾荒的陈阿婆之所以能出手相救,成为“见义勇为”的模范,并非是有人向她加强了什么教育,恰好是因为她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人类最基本的恻隐之心尚在,伸手去扶一下,开口去叫一声,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

其实越是加强,越是变异。人只需回归为人,就万分美好了。

(文/蒋方舟)

动车

废墟中,两只黝黑的脚穿着经典款蓝色人字拖,踩在一块布满伤痕的蓝色铁皮上,上面印有三个字:和谐号。

它们是北京至福州的D301和杭州至福州的D3115。7月23日20点30分,那是一个“历史上是没有”的“7分钟雷击了100多次”的夜晚,一个追尾事故给官

方一个发布数据的机会:40人死亡,200人左右受伤。还有350多人没能挤进这个榜单。

和谐号,这是动车组在中国的名字。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主要干线进入“时速200公里”的动车“追风时代”。直到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中国高铁安全可靠”的说法开始被人质疑。

有人翻山越岭,突破武警圈起的重围,进入事故现场寻找亲人的下落;有人悬赏十万寻找亡妻遗失在灾难中的订婚手表;有人匆匆签下赔偿协议,等待那50万的支票。其中,小伊伊的生还见证的不是“生命的奇迹”,而是追风时代的冷漠,动车是不相信奇迹的。中国人相信入土为安,铁道部门亦然。有人说,铁道部把地挖开是为了把动车埋了,铁道部却说那是无证民工在没有领导命令的情况下埋的。又有人说,家属们把地挖开只是为了挖掘亲人的残骸;当地拾荒者再次把地挖开,为的是回收废品。“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是信了。”

几个月后,雷劈与信号灯失灵的说法被取代,调查组盖上了棺材的定论是:“动车信号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和管理的问题。” 亦有人言,今日社会也如一辆高速驰骋的动车,十三亿乘客不知何时会遇到雷雨夜。温州动车事故曾经引起诸多不明真相群众的对铁道部属下高速交通工具的惧怕,范围覆盖动车、高铁与城际列车。事故后一周,有人发微博炫耀动车上成片的空座位以及自己的勇敢。(文/邝新华)

核辐射

2011年春,“核辐射”这个抽象的概念,让世界如惊弓之鸟,谈核色变。多少人在春风中凌乱,不知“核”去“核”从。“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核泄漏危机后,中国国家环保部每天都这样给人们送上“定心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辐射的悲惨景象像人间地狱,距离福岛几千公里的中国,群体恐慌。

心理辐射更恐怖,网上流传“如果有朋友从日本,特别是从福岛回来,千万不要接近他或她,因为他或她体内会带有放射性元素,你也有可能因此受到核辐射”。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被广为传播,这张图上,东南沿海大部地区都“被”核辐射了。“福岛反应堆盖子炸开„„中国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了预防核辐射,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出门最好戴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

日本的海产品早早地上了黑名单。尽管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强调,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危害环境及公众健康,但相关蔬菜的购买需求仍明显下降——人们一边嚷着难道2012真的不是传说,一边将恐慌演变为疯狂抢购。有人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抢奶粉,买口罩,有人见面第一句话是:今天你抢盐了吗?人们担心:“海水被污染,以后的盐还怎么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不同的纬度爆发同样的抢盐囤盐潮,口罩、碘酒、海带也相继脱销或断货,孕妇防辐射服也在网上卖脱销了。面对无“盐”的结局,各种专家权威都站出来辟谣,制止“谣盐”。

这些荒诞的行为正如人们事后的调侃:“上联:日本是大核民族;下联: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文/章润娟)

地沟油

地沟油的配方是: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泔水提炼物+劣质猪皮提炼物+油炸重复使用物。

地沟油的“劣根性”是:中国人、中国胃、中国小吃、街边摊、苍蝇馆、火锅、油淋食品。

地沟油的后果是:癌症、食物中毒、破坏白细胞、破坏消化道黏膜、引发肝病、破坏道德、毁坏良心。

你以为你吃的是食用油,其实你吃的是甘油三酯、黄曲霉素、苯并芘、醛、酮、内酯。

外国人用地沟油开车、生产工业用料;中国人用地沟油开饭、生产病人。中国人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吃地沟油、呼吸有毒空气、生活在堵车城市里的人;一类是吃有机食品、享受特供与疗养、可以实施交通管制的人。吃不吃地沟油,是贫富差距的分水岭,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2011年9月,中国警方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案,涉足14个省,抓了32个人。可见,地沟油流得有多远。

与其谴责地沟油制造者“丧尽天良”,不如说食品监管机制有漏洞。延伸看去:开刀者拿红包、公务员搞腐败,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地沟油呢? 别让我们所反对的恶信条,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文/胡赳赳)

乔布斯

乔布斯死了,带着他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

他使个人电脑图形界面的市场化,开创了“所见即所得”的PC时代;他掏钱养活了皮克斯,带来了《玩具总动员》等后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他使手机变成时尚消费品,缔造了iPhone神话以及最球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他还把手机变成数字内容商店,这终将颠覆互联网的产业结构。在死之前,他还控制着美国苹果公司。

春天发布iPad2时的消瘦,夏天宣布退休时的突然,都曾经是媒体和业界八卦人士重要的业务谈资。乔布斯从来没到过中国,但中国的IT巨头们无不活在苹果的白色恐怖之下。或者宣称学习苹果的简约设计与微创新,或者宣称自己的Phone将终结苹果在中国的地位,以至于这两年山寨猖獗、“五Phone乱华”。直到乔布斯死于今年秋天的十一黄金周,诸侯们都没有推翻乔布斯建立的王朝。越是独裁者,越容易在非本国的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崇拜偶像。在乔布斯死的那些日子里,他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达到了巅峰,有关他的传说开始流传在各大机场、公交站牌、盗版书摊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成为扮上流社会的见面礼和饭后谈资。有政府部门甚至拿着白宝书,口中念念有词:我们要培养多少多少个乔布斯。乔布斯的名声甚至深入到平常百姓家,在此之前,普通青年,男、女,只知道显示“iPhone QQ在线”的是有钱人以及潜在的包养主。

乔布斯创造过什么不重要,乔布斯伤害过谁不重要,乔布斯对鲍勃·迪伦的发烧、对禅宗的体悟、对致幻剂的陶醉也可有可无。乔布斯只是2011年十一假期后又一个可以引爆新一轮国民消费的关键词。(文/邝新华)

第三篇:2013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

2013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 “2013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评选活动”经广大读者、业界人士踊跃投票和专家开会评定,评选结果日前正式揭晓。

2013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为:(1)超高清;(2)信息安全;(3)互联网电视;(4)宽带接入;(5)云计算应用;(6)智能电视机;(7)NGB;

(8)大数据;(9)三网融合;(10)高清电视。

1、超高清

影视行业步入超高清时代是大势所趋,这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观众需要大尺寸屏幕,需要更加细腻、更有质感的画面和更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结果。超高清无疑会给数字影像带来一个新的境界。不过和高清发展普及的历程一样,它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影视行业全产业链创新、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而且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驱动力、受众的导向力和社会的参与力愈加强劲。

2、信息安全

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发展大大提升了广播电视信息采集、处理、传播能力,促进了广播电视新媒体业务的兴起。广播电视传输网(播出、传输、覆盖、接入)作为国家基础信息网络之一,信息安全已成为播出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

3、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在中国的发展是个奇葩,但却对整个电视行业从内容生产到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电视由于监管的缺失,处于高速野蛮生长状态,这种野蛮的发展,对整个电视从内容生产到传播体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内容管理尺度不同,越来越多的用户离开传统媒体,他们的收视习惯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点播,时移,回看、交互应用等模式所占电视时长份额的在快速增长,电视广告的份额也在相应流失,资金在流失。

从正面的意义上讲,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倒逼着电视媒体的转型,要求媒体去创新、去适应新的传播模式带来的挑战;从国家信息安全来讲,在鼓

励互联网电视这种新型态电视传播模式发展的前提下,应做好市场的发展、规范与管理工作,推动社会及产业的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

4、宽带接入

宽带网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宽带接入网。2014 年,广电运营商必将在Docsis3.0、C-Docsis 等宽带接入网技术规划与建设上加大探索与创新,并促使行业C-Docsis 等宽带接入技术、产品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5、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对于整个广播电视行业而言,不仅意味着技术的变革,还意味着发展思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云计算所倡导的集约建设化、专业化分工、开放化运营、普适化服务的思想,将会推动广播电视行业进入全面变革、全面创新的阶段。云制作、云媒资、云分发、云聚合、云转码、云适配,将优化节目制播的流程和效率,将提升跨网多屏的覆盖能力,将丰富有线网的内容和应用,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新的“基础设施”。

6、智能电视机

智能电视是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是广播电视领域的一场大革命,带动了受众消费理念的大变革和IT 产业的大发展,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和大众的“娱乐中心”,发展前景宽广。2013 年智能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智能电视机终端层出不穷,广电总局发布NGB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工信部和广电总局成立智能电视联合推动工作组,互联网模式杀入电视领域,都标志智能电视已全面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7、NGB

NGB 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智能协同覆盖积极推进;NGB 宽带网络成为了国家宽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NGB 宽带接入标准国际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NGB 智能操作系统(TVOS)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布了TVOS1.0 版本,有力地推动了NGB 终端与服务智能化;布局合理的NGB 技术实验室体系初步建立,NGB 示范网进一步扩大,业务愈加丰富。下一步将继续重大技术攻关,扩大NGB 规模应用,最终建成全国互联互通、业务共享、天地一体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8、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非常大数量的无结构的且不断增长的数据,尽管多大量没有规定,通常在10 亿GB(Exabyte)以上。据统计,过去两年产生的数据是全球总数据量的90%,且还在不断增长。看似无序的数据隐藏着大量有用信息,如何管理和利用大数据是各行各业都在研究的课题。大数据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管理和大数据云服务等。目前广电行业大数据分析已经应用在电视剧的选题、选导演、选演员、选剧情上。有线网络也利用用户观看行为大数据分析,在更好地契合大多数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用户的精准服务。广电如何实现各地用户大数据的共同分析和利用是广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9、三网融合我国已经将宽带发展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宽带普及与信息消费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三网融合是宽带战略的前导,是宽带战略的一部分,三网融合对宽带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将提高我国宽带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全社会的信息消费。

10、高清电视

超高清接收终端和前期设备,都已经在敲响我们的大门,网络电视、IPTV 等已经突破网络带宽的瓶颈,开始高清化、实时化,家用摄录设备也纷纷具备了高清拍摄的能力。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内容获得的便利化之后,对图像和声音质量的追求将会成为大家追求的下一个热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质量的声音和图像是所有技术变革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四篇:2005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

2005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电信普遍服务(★★★★)专家点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电信普遍服务的定义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做出的,即: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它传达了普遍、平等、可支付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正是由于电信普遍服务蕴含着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平衡区域发展的丰富内容,它才成为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标和重要的职责所在。电信普遍服务是对2005年“世界电信日”主题的最好诠释。

“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是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电信普遍服务成了它最恰当的注脚。事实上,从2002年的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2003年的帮助全人类沟通,再到2005年的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公平”永恒不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电信日的致辞中说,我们应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让所有人都能从教育、医疗、贸易和环境保护之中受益”,而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所设定的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享受电信服务的政策目标,平等的服务质量和资费的衡量标准,以普遍服务基金为主体的补偿机制,无一不是为实现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这个宏伟蓝图所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今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解决农村通信的普遍服务问题更进一步成为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村通工程正是实现普遍服务的重要手段。

“十五”期间,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05年,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比例由2000年年底的80%提高到95%;乡镇通电话的比例达到100%。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03年起信息产业部开始正式起草村通工程实施方案,2004年初,下发《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定六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启动村通工程一期试点工作,2004年8月启动第二期试点工作,2005年2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动村通工程。截止2005年10月底,我国行政村通电话的比例已经达到95.6%,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电信业“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

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远景目标是在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行政村通电话率接近100%,同时保障乡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让城市低收入者家庭、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家庭能够以普遍能接受的价格享受到相同质量的最基本的电信服务。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除继续深入实施“村通工程”,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电信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普遍服务基金,为电信普遍服务提供持久的资金来源和制度保障。2005年,也是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进程的关键一年。

“十五”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十一五”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提出的“乡镇能上网”的目标,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内容扩展到数据业务。从各国电信立法规定的情况看,电信普遍服务涉及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普通电话业务、紧急电话业务、公用电话业务、电话查询业务、针对残障人士和低收入者的特服服务、接线业务、号码簿辅助业务、信息业务等。此外,还包括数字传输、非对称数字环路(ISDN)业务、租线业务。可以说,这些业务都是最基本的电信服务,也一直是世界各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基本内容。目前,我国提出基本话音业务的普遍服务与互联网数据业务的普遍接入相结合的中期目标,意味着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有关电信普遍服务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根据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结合对国外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研究成果,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加紧制订《电信普遍服务管理办法》和《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管理办法》,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步伐,为村通工程提供长效保障机制,为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今年,信息产业部还提出了电信普遍服务三大驱动力--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的精彩论断,其中,政策驱动包括健全法律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和完善监管制度,技术驱动是鼓励技术创新,发展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和易维护的实用技术,市场驱动则是推动普遍服务基金建设,规范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来源、征收方法、使用范围等,运用市场激励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未来展望

电信普遍服务是《电信法》立法的重要内容,《电信法》将通过对电信普遍服务的范围、成本补偿机制、义务承担者的选择,以及电信普遍服务的管理机制等的规定,为普遍服务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是未来我国普遍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大多数国家选择由电信运营商根据其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缴纳普遍服务基金。普遍服务基金主要为两类项目提供补贴,一类是已建项目,即已经建成,但是亏损运营的网络;第二类是建设新的网络。在提供补贴之前,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为这些项目提供补贴,以及贴额数额是多少。普遍服务基金的管理独立于电信运营商,通常由单独设立的普遍服务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政府对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应当坚持WTO所要求的透明、公开、竞争中立原则。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还将在技术中立的原则下,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鼓励运营企业采用更加经济适用的技术手段,鼓励电信设备厂商开发、研制更多适用于电信普遍服务的设备和技术,促成科研部门、设备厂商、业务运营商在电信普遍服务上的通力合作。

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刚刚结束,为缩小数字鸿沟提供资金支持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相信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将为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弥补数字鸿沟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之二:IPTV(★★★☆): 专家点评: 概述

2005年,IPTV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内两大固网运营商开始了IPTV的相关测试,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电信设备商也对IPTV寄与厚望,期望能在这一新的业务领域得到更多的回报。

尽管IPTV被一再提及,但是业内并没有产生一个关于IPTV的确切统一的定义。从IPTV的产生和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IPTV就是“TV over IP”,即以IP方式承载电视业务。这种定义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提供的是电视类业务;二是基于IP技术,通过宽带网络传送业务。从广义来看,IPTV业务与接收终端无关,用户可以在任意形式的终端上使用这一业务,如STB+电视或者手机、PDA等,从狭义上来看,通常所说的IPTV就是专指以STB+电视机为终端、宽带电信网络为承载的视频业务。从IPTV的定义可以看出,IPTV融合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相关特性,可以视为传统电视业务、电信新兴业务的结合体。对于传统电视运营商来说,IPTV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部署IPTV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应用以及丰富的业务将是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消费者来说,IPTV则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电信和电视业务的新体验。

IPTV是一个链条很长的产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视频业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用户。从全球IPTV的发展来看,基本都是以网络运营商为主导力量,这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而内容的提供也在IPTV产业链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IPTV的产业链是以内容和网络为双核心的产业链,拥有网络资源和拥有内容资源的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IPTV的发展。IPTV为运营商带来了机遇

在我国,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业务的最大动力是由于收入增长上的乏力。一方面,传统的话音业务在移动通信、VoIP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冲击下开始萎缩;另一方面运营商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却没有从中得到足够的收益,宽带的赢利方式还局限在接入费用的收取上,运营商急需寻找新的盈利手段,借助IPTV业务,电信运营商可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宽带接入的发展快于宽带业务的发展,用户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IPTV的兴起又为电信运营商继续发展宽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第三,宽带接入的繁荣并没有带来内容服务上的繁荣,宽带网络上的业务和应用多数还停留在窄带时期,宽带用户的消费需求远远没有满足;最后,IPTV扩展了电信业务的使用终端,这大大扩展了电信运营商的用户群体。据CNNIC 2005年1月统计表明,我国上网计算机总量为4610万台,而我国电视总量预计已经超过3亿台。通过增加STB,把现有电视转化为综合型信息终端,将不仅满足不善于使用电脑的用户对个性化定制节目、互动娱乐以及高速互联网接入的业务需求,而且解决了家庭中共用计算机的冲突和不方便等问题。

作为一种基于宽带网络的交互式视频业务,IPTV为电信运营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能够促进宽带接入的继续发展,既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也增加了收入,同时IPTV的出现也为运营商从传统电信服务商向新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创造了条件,可以籍此建立更为稳定的竞争优势。发展IPTV面临着巨大挑战

IPTV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障碍,政策管制、网络改造、市场竞争环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IPTV的发展。

我国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首先面临着政策管制上的挑战。按照目前的管制情况,固网运营商要想在宽带上经营IPTV业务,必须获得广电总局核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信息产业部核发的“增值业务许可证”,双许可证的制度阻碍了电信运营商直接取得IPTV的运营资格。目前全国唯一一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发给了上海文广。电信运营商只能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IPTV业务。

除了产业政策的问题之外,我国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还将面临着以下的挑战:

网络改造和升级问题,从网络状况来看,尽管我国的宽带骨干网已经基本上建设完成,但是目前的宽带接入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IPTV发展的需求,为了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对我国现有的宽带接入进行升级改造将是十分必要的,这将需要大笔的投资。

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如果缺乏好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运营商的投资得不到有效回报,对运营商来说将会得不偿失。国外通行的三重服务的业务模式至少在目前在我国是无法推行的,但是也可以作为电信运营商推广IPTV的一个借鉴,至少可以形成宽带和IPTV的双重捆绑服务。而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制定合理的业务资费都是在开展业务之初需要解决的问题。

差异化服务的问题,IPTV可以提供几类不同的业务,一般而言,电视类业务如直播电视、点播电视是发展初期的主要业务,如果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直播电视与现有的广电业务区别不大,点播业务资费超过了用户日常购买碟片的水平,用户可能就不会选择IPTV;而在我国,对电视内容的管理非常严格,盗版的现象又屡禁不止,因此电信运营商在部署IPTV时,如何实现与现有业务提供者之间的差异化服务非常重要。国内发展态势及未来展望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IPTV产业开始起步,产业链上各层面的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备战,与此同时,我国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开始进入IPTV的运营领域。2004年是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厂商探讨和准备期,而进入2005年,自上海文广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与上海文广进行合作,开始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推广IPTV业务。5月份上海文广与网通合作以哈尔滨为试点,进行IPTV业务的商用试验。中国电信也经过了多次测试,在上海开通了IPTV的商用试验。至2005年9月底,中国电信跟上海文广的IPTV试点范围已经由原先17个城市扩大到了23个城市,而中国网通与上海文广合作的试点城市也扩至20个左右。电信设备商也在积极备战IPTV,在十月份的通信展中,国内多数设备制造企业均推出了IPTV的解决方案,以高姿态亮相通信展。与此同时,相关科研机构也开始了IPTV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整体看来,我国IPTV已经进入了业务导入期。IPTV的出现对现有的电信业务网络和媒体传播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带给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利益的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带来了管制上的难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在各方利益主体的驱动下,加以监管政策的放松,相信IPTV在国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之三:网络融合(★★★★☆)专家点评:

随着2005年年终脚步的邻近,中国通信产业又将划上一个圆满句号。如果要为这年的通信产业挑选十大关键词,网络融合自然少不了。这里说的网络融合,重点是三网融合。

(一)三网融合写进十一五规划

在刚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政府首次将“三网融合”写入其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但对中国通信业乃至整个IT产业发展走向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信号。它说明:第一,政府将在政策上主导、引领和推进网络融合,政府决心打破横亘其中的体制壁垒。早在8年前国内就提出过电信网、互联网、广电三网融合,后来的《电信条例》内容也有这种意向。这么多年,虽然“三网融合”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融合的大框架也曾确立,终因事关体制分割矛盾,触及某些利益群体,加上中国电信拆分,三网融合如今仍未实现。第二,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信息化将迈入一个新台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信息化进程同步,我国ICT技术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业迅速走向融合,这是一个机遇。把握了这个机遇,整个ICT产业,包括电信业、互联网业、广电业都有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十一五规划强调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发展也意味着产业的发展有序。有效竞争,合作多赢是国内通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也是“走出去”的指导原则,网络融合符合这种大思路。三网融合有利ICT产业发展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并成为世界性潮流,它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各国已为此纷纷放松电话业、互联网和广电业的管制,允许它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

在我国,三网融合更是社会信息化和ICT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企业都面临转型的重大挑战和变革。转型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转型为网络融合带来了契机。通过融合,可以充分整合资源,理顺产业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推动ICT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未来5-10年内,数据通信将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流量的主流,网络通信中的多媒体、流媒体将成为广泛使用的常规形式;而在这些大趋势下,宽带化和“三网融合”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都以宽带传送为基础,共用宽带。

(二)三网融合是一场革命

三网融合,实际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一场革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宽带业务的推广,三网融合除有效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外,还将创新商业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种业务需求,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为社会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提供基于IP技术和具有融合能力的多平台、多业务、多终端的新型网络。这种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既不同于传统电信网,也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网。

对此,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早就指出,三网融合是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既定的方针,讨论这个问题,决不仅仅是政策或技术的选择问题,重要的是要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基础设施由于采用新的技术,已经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光通讯和互联网基础的迅猛发展,为三网融合创造了新的技术基础。为新的增值信息服务提供了空前强大的平台,并正在开拓出新的无限的商机,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力争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们必须认识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紧迫性,不能因为体制、政策的原因和认识的差距使我们痛失良机。

(三)三网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由于三网业务的定位不同,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的利益主体不同,三大网络标准不统一,以及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开放不够等,三网融合至少涉及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这就使得三网融合仍面临不少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比如北美、欧盟、日本、新加坡和香港,虽然在法律制度方面,三网融合不存在太多障碍,但就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而言,还没有真正融合一起。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目前的三网融合形态还只是初级阶段的融合,只是在市场准入上打通了环节,允许业者彼此进入。运营商基本还是经营自己的传统领地,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融合。也许正是基于这些理由,各方面的运营商都纷纷调整规划和战略,主动转型和改革,争取在建设NGN和NGI网络中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三网融合。

我国的三网融合有自身的复杂性。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它与电信和广电的融合早已成为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广电网与电信网的融合。首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电信和广电历来就是分开的,历来“河水不犯井水”,彼此相安无事。但我国市场经济转轨、加入WTO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相安无事”的平静局面,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

(四)三网融合要务实

严格说来,目前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条件还不完全成熟。现在一个非常现实、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广电和电信是否彼此开放市场、允许对方进入。这个问题不解决,实现三网融合就可能成为一句口号和空话。在面向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电信和广电要为融合先做一些业务、技术方面的交叉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应当先易后难,创造条件,把握机会,积极推进。

先易后难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开通的诸如IP业务、IPTV一类的新业务机会,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充分合作,三网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市场共享,鼓励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

在三网融合中,最难和最关键的攻坚战是机构融合。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在三网融合的初期不宜考虑机构融合,在技术和业务层面基本实现三网融合后,再视改革进度考虑机构是否融合。

放松准入 现在一个非常现实、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广电和电信在市场准入方面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不解决,实现三网融合就可能成为一句口号和空话。

电信可以先走一步,宜适时把对广电开放的电信业务提上议事日程,比如向广电开放IP电话,实现局部的融合,创造友好环境和融合氛围;环境改善后,电信进一步加大对广电的开放。

由于广电和电信在管理模式和开放程度上有所不同,这就为双方运营商在某些业务走到一起提高的方便,对此双方的监管机构不宜介入,更不要轻易反对这种业务上的合作。

对于WTO《基础电信业务协定》中的《参考文件》认定的广电传输服务不属于承诺开放的范围应当正面理解。各成员方内部的广电和电信市场是否彼此开放属于成员的内部事务,WTO并不过问。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在WTO成员之间没有开放,但在国内广电和电信是彼此进入的。有关方面不宜将WTO的上述认定作为不允许国内进入广电的政策依据。

找准切入点 2005年,不论全球还是中国,IPTV成了热点。IPTV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发展方向,它更代表了一种三网融合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IPTV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一大步。电信运营商通过与电视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丰富网络业务和应用,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对带宽的需求,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业界普遍认为,IPTV是三网融合的一个切入点。电信和广电都应该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IPTV,将这个切入点做为我国三网融合的新起点。

关键词之四:电信转型(★★★★★)专家点评:

(一)为什么转型?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融合中有分化,分化中有融合。今天的电信产业就是如此。

电信产业的融合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行业层面,电信产业、计算机行业、电视传媒行业、文化产业趋向融合;第二,在网络层面,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走向融合,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两网融合趋势强劲。第三,业务融合;第四,终端融合,终端不再是一个电话机的概念,它逐渐演变为一个能够满足多种需求的信息终端,有人把它称为“第五媒体”。

产业融合、网络融合,促成了不同运营主体间的整合,如电信公司、计算机通信公司、广播电视公司之间的重组整合、移动公司与固网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通过重组整合,电信运营商走向全业务运营模式。

电信产业的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与业务趋于分裂,内容提供商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新型运营商大量涌现,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可以是两类不同的经营主体。第二,市场趋于细分,业务趋于细分;第三,由于标准开放,设备供应行业也在走向分化。

通信产业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系统。传统通信业正走向信息通信业。行业分化出无数个玩家,价值链在裂变、利润被分割。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二)什么是转型?

转型就是从毛毛虫变成花蝴蝶。电信企业转型,就是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内容提供。企业转型的本质就是再造公司的商业模式或赚钱模式。商业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外部现实、财务目标、内部活动。一个商业模式所要说明的,就是公司赚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动关系。

电信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以话音业务为主导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建网、号、收钱。经营网络是这个模式的核心。网络就像是下金蛋的母鸡,下出来的金蛋没有差异,增值业务基本是语音业务变种。这个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特点是:网络是运营管理的重心;运营商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经营产品;向客户提供同质化的产品,并且采取大众化营销;管理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管理。

信息通信的商业模式是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本质特点是:以客户价值选择和传递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以合作为业务提供的重要形式。这个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特点是:顾客和合作伙伴是经营管理的重心。运营商与他人合作,协同创造价值;经营价值链;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采取目标营销;管理合作伙伴将成为管理的重要工作。

这两种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所面对的外部现实、内部活动、财务目标是相当不同的。再造企业的商业模式,要求公司的领导层仔细地审视商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连接性和关系。这要求量化和定性的判断、注重结果、理性精神、可靠的信息来源、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风险。(三)怎样转型

企业转型的关键是寻求一个好的盈利模式,这并不容易。在信息通信行业,缺乏的不是商业机会,而是捕捉商业机会的能力。商机无限,可运营商的能力有限。企业怎样转型,其实是下两个赌注:赌业务发展趋势,赌战略选择。战略选择的核心是不同业务如何定位,包括现有业务在价值链的上下游如何延伸,包括是否进入不同的价值领域。正确的战略选择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第一,选择进入什么样的市场?第二,谋求什么样的市场地位?第三,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

企业转型包括多个层面:网络转型、业务体系再造、运营体制和组织架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及二次开发、企业文化的变革等等。转变观念、进行思想革命不容易。革别人的命比较快乐,革自己命是很痛苦的。因此,企业文化变革与文化建设要协调配合。

转型过程中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内容服务,一手抓客户。否则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5个建议:第一,认真分析每类参与者的角色和利益所在,特别是要盯住政府、盯住竞争者、盯住顾客;第二,熟悉、掌握、应用好各种游戏规则;第三,深入理解各类参与者的利益目标和行为动机。第四,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画出公司的价值网络。第五,提高战略和策略能力,寻找赢的策略。(四)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1.转型不可能预先设计一套周详的方案。转型开始只要能够确立一个大致正确的方向和思路就可以了。转型的具体内容是个逐渐清晰的过程。成功的转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2.转型的路子很长,转型的风险很大。IBM的转型,初步成功花了8年多的时间,现在还在转变中。A&TT转型持续了七八年,最后却失败了。

3.成功转型要有效地整合好战略、人员与运营这三个核心流程。制定战略时,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人员条件,对人员的挑选和选拔,要根据战略和运营需求而进行,而企业的运营系统必须与其战略目标和人力条件相结合。总之,成功的转型,要用对的人,做对的事,用对的方法。

4.合作能力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信息通信的环境条件下,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合作能力,既表现在公司对其业务价值链的控制和影响力上,也表现在构建企业生态系统的领导力上。

5.信息服务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相比,在管理上要复杂的多、难管的多。两类公司所需要的管理技巧是相当不同的。与网络运营商相比,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范围和管理重心有很大的不同。管理合作伙伴也是管理的重心之一。

6.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把商业模式做对。许多公司转型失败了,一个关键原因是,公司的领导层没有花时间认真考虑如何把外部现实、公司的财务目标、企业的内部能力协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词之五:3G博弈(★★★★★):

专家点评:自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确认由中国政府提交的TD-SCDMA标准为国际3G应用技术标准以来,面对中国通信市场所潜藏的巨大利益,围绕着3G技术标准、3G频率资源、3G运营牌照的博弈异彩纷呈。3G博弈的参与者代表了政府、电信运营商、产品制造商、专利持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参与者具有各自的目标,他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全部参与者的共同行为。

随着博弈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政府部门、运营企业和国内外制造企业三方的博弈将最终决定整个产业的走势。中国3G产业发展战略决定了3G博弈的规则,如何推动中国3G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如何营造一个理想、合理的电信运营架构和市场竞争环境;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诸多方面都是中国3G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利益集团博弈的焦点。中国电信业将在中国3G博弈规则的框架中完善发展。(一)中国3G产业发展战略决定了3G博弈的规则

中国3G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包括: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统筹兼顾,按照“积极跟进、先行实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按照有利于深化运营改革和促进市场有效竞争,有利于通信网升级换代和业务发展,有利于满足用户需求,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务实地加强推进中国3G的发展。

构造中国3G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追求整体产业和国家长远利益最大化,实现3G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国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决定了中国3G产业发展方向和3G博弈的规则。借3G发展之机,全面提升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整体实力,打破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上的垄断,增强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3G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二)中国政府主导3G博弈进程

1、扶植中国3G标准 追求整体产业和国家长远利益最大化

实施标准战略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技术标准是产业发展的秩序和规则,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常情况专利影响将直接影响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实施标准战略方面从2002年开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支持TD-SCDMA标准的政策措施,包括3G频谱规划中把主要频谱分配给TD-SCDMA标准。这些政策的出台使TD-SCDMA标准的发展环境大为改善, 对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提升中国3G标准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科学决策,精心组织3G的网络技术实验

信息产业部为科学决策,实地了解国际3G运作情况,判断3G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成熟程度,组织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验”。3G测试从2001年6月开始一直延续到2005年,耗费了一些人力、物力和时间,也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3G测试总体来说,对我国制定通信高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有效扶植国内3G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为我国掌握3G技术的成熟度和商用化程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避免了运营商在建设网络可能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3G测试为华为、中兴、大唐、普天、大连环宇和海信等国内厂商提供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的测试环境,实现了与全球各大3G系统和终端厂商的互操作,加快了自主研发产品成熟和产业化的进程。测试结论显示3G技术基本成熟,测试过程和结论都证明了信息产业部对3G采取的原则和策略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3、政府资金扶持中国3G标准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信息产业部2003年开始为中国3G标准投入了超过2亿元的先期资金。2004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又共同向中国3G联盟发放7亿元专项资金。此外信息产业部每年发放的5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分配给3G的资金份额是最大的扶持对象。目前,仅仅是政府为中国3G标准开发进行的拨款,已经超过10亿元。

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表明了推动中国3G标准产业化的立场与决心。

4、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是推动中国3G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3G产业的发展需要由移动通信运营业、网络和终端设备制造业、移动增值业、内容提供、芯片以及软件、系统集成、仪表仪器、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紧密关联组成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中国3G产业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具备适度规模和竞争,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

为构建我国完整的3G产业链,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推动下,成立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和国内四大运营商等9家企业参加的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和由21家企业参加的TD-SCDMA标准产业联盟,两大联盟携手针对中国市场,积极研究业务应用和移动终端的技术规范,实现资源整合和知识产权共享,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国际标准为依托,集体合作的共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TD-SCDMA是国内最完整的一个产业链,已经形成TD-SCDMA系统设备达到商业化水平,相关元器件批量生产,芯片群体突破,终端基本通过测试,测试设备全力攻关,研发迈向HSDPA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带动国内产业发展来说,只有TD-SCDMA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中国3G标准形成的产业链效应,改变了博弈各方的力量对比,改变了中国3G产业的竞争格局,为中国3G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3G牌照将最大程度体现国家根本利益

中国政府在发放3G牌照的决策过程中始终遵循WTO原则,针对中国国情,在充分吸收有关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从运营业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从扶持国内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3G技术、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成熟性,充分考虑通信业务运用和市场发展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由于3G牌照涉及众多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需要政府多方协调考虑。如何推动中国3G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深化电信运营企业改革如何营造一个理想、合理的电信运营架构和市场竞争环境;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都是3G牌照决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格局的形成,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将在国际标准范围内确定中国的3G技术标准,对3G技术标准的选择将体现市场的竞争原则,将借鉴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允许电信运营企业根据市场原则和自身需要,在中国的3G技术标准范围内进行选择。

关键词之六:电信资费(★★★★)专家点评:2005年是电信资费改革力度很大的一年。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在在今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为未来的深入改革奠定了基础。(一)2005年电信资费改革的历程

在年初,针对人大、政协、民建等代表及普通消费者提出的取消月租费问题,业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消费者认为,即使一个月不打一个电话,也必须向运营商缴纳月租费,这明显不合理。今年5·17电信日期间,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消费者调查再次显示,固话月租费是很多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经过政府主管领导、企业、专家、两会代表的讨论和交流,一致认为,要给消费者提供不同固定资费套餐选择,而不是目前这种政府规定的多年不变的一个价。

在2005年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王旭东部长提出,要逐步将资费决定权交给企业,还给市场。2005年8月初,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现行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基础上,增加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的预付费方案及分级限时套餐,电信企业可提供不同限额档次、计费单元、资费标准的套餐组合供用户选择。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一方案,显然是为了缓解月租费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可以确信的是,随着政策放松,固话收费方式只会越来越灵活。

关于网内外差别定价的问题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针对各地电信市场广泛存在网内外差别定价,给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在2004年11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发的《关于通信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问题的通知》(又称452号文件)正式下发各通信管理局,要求暂停对运营商网内外差别定价资费方案的受理。但是,452号文件只是叫停网内外差别定价,但是原来已经实施的并没有停止。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2005年6月27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相继下达《关于移动网语音业务网内优惠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将语音业务网内优惠扩大到对方网络。这个通知规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停止销售所有含有“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各类资费及套餐类产品,8月1日前对已有的含有差别定价的产品提出具体清理整改方案,到10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除了运营商进一步推进资费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同时,政府为进一步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2005年9月,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出《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从今年10月1日起,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台、港、澳地区的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在国内的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规定主管部门只对部分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其余由各运营商自行制定。

从10月1日起,我国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将进入新阶段。之后各电信企业在制定上述业务资费方案时,凡涉及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的资费方案,由各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在不高于上限标准之下自主制定,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备案。在具体方案执行前,各省级电信企业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市场实践,市场价格较为稳定。这表明,电信资费管理体系为抑制价格战提供良好的保障。除信产部外,还有发改委、国资委,从不同角度对资费进行监管。国内法律环境为实施上限管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限定。随《反垄断法》出台,《电信法》加快,有关限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法律适用条款也在不断增加。同时,204号文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价格行为的监督作用。

(二)2005年电信资费改革的特点

综上,2005年的资费改革在资费管理方式、差别定价、固定资费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了实质进展。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 1、2005年的资费改革是电信资费改革的关键性步骤

电信资费由政府定价改为上限管制,是继放开IP电话价格后,国家第二次大规模放开基础电信资费市场,标志着国内电信资费改革日益走向市场化。因此,这次管理方式调整是政府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的关键性步骤。

2、运营商的价格竞争开始进入竞合时代

取消网内外差别定价,使得一度沸沸扬扬的差别定价问题,以双方握手言和的方式收场。此举对消费者而言,把优惠从网内扩大到网外,总是受益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移动运营商的竞争从过去的“针尖对麦芒”,变为更多的是竞合方式。既竞争又合作,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用户利益都有好处。

3、基础电信资费模式开始全面趋于多样性选择

《关于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的通知》的出台意味着原来单调的固话收费模式被打破,此举将会使得固话资费模式趋于多样性。有利于固网运营商面对移动运营商采取更灵活的竞争方式。这个调整对消费者最大的利好是,今后可以享受到运营商提供的不同限额档次、不同计费单元、不同资费标准的套餐。而被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收费方式对固网运营商也是一大利好。

(三)未来电信资费改革的展望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电信监管的趋势看,在经济性监管极大地放松时,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等社会型监管,并强调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不正当竞争的市场行为监管。

在我国,电信资费的放松管制已是必然趋势。资费改革的任务还很重,未来,还将不断推进电信资费的改革,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事前管制与事后管制的关系

电信自然垄断性决定在事前介入管制可避免非管制而引起的市场成本;且仅从事后来管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存在机构交叉、法律授权、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一,事前管制比事后管制更有效率。我们从过去高度集中的事前管制到目前的事前、事后管制相结合,范围由所有业务到一些基本电信业务。未来资费管制应更强调构建有效事前管制的体系。推进规范的上限管制体系的建立,强调集团总部的事前管理,避免恶性价格战。在事后管理上,以电信法为核心建立一个法规体系。

2、处理好主导运营商与非主导运营商的关系

未来的电信资费主要是基于主导运营商的非对称管制。首先,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非对称管制的政策体系、建立相关领域的非对称管制政策、推进竞争性政策的实施、确定资费管制以主导运营商为重点,并据竞争状况调整管制对象及资费管制政策。

3、协调零售资费与结算价之间的关系

在今后的结算和资费改革实践中,应将两者同时考虑。在放松零售资费的同时,要理顺批发价,因为管批发价比管零售价更有效。目前的问题:一是在放松零售管制同时,未能及时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结算体系;二是结算价不合理则存在企业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不公平。今后需尽快建立基于成本的互联结算体系。关键词之七:TD-SCDMA测试(★★★☆):

专家点评: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TD-SCDMA标准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主流国际标准之一。多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共同努力,全面推进TD-SCDMA标准、研发、产业化和商用化进程。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启动了“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TD-SCDMA产业化在短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群体。几十家企业和数千研发人员直接参与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大唐、鼎桥(华为/西门子)、中兴、普天开发出四套系统设备;大唐、展讯、凯明、天碁科技、重邮信科开发了终端芯片和终端参考设计;大唐、海信、夏新、波导、联想、迪比特、英华达、三星、LG等十几家终端企业开发了近二十款手机和数据卡产品。

2004年11月,信息产业部统一组织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组织国内六家运营企业、TD-SCDMA主要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成立了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技术试验。参加测试的有4个系统厂商、4个芯片厂商和12个终端厂商等。试验按照“面向商用化、完善提高”的原则,制定了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范,在MTNet实验室和北京、上海两个实际网络环境,对TD-SCDMA系统、终端和网络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研究、仿真分析、测试验证,并首次对专用芯片进行了测试。

(一)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测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无线接入子系统基本功能和业务测试;Iub、Iu接口测试;终端基本功能和业务测试,射频、耗电等全面测试;终端稳定性测试

(2)外场网络性能测试:无线网络的覆盖、容量测试;关键无线技术:包括智能天线、接力切换、非对称传输、高速无线性能等测试;网络质量、漫游和切换功能测试;外场组网能力验证

(3)互操作测试:多终端与系统之间,终端与终端间互操作;多厂商间核心网与无线网互操作

(4)增值业务与应用测试:对业务与应用平台、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接口进行测试;对多种移动业务与高层应用进行互通测试

(二)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技术文件包括:

1、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技术文件清单: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总体方案(1)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无线接入网设备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设备测试规范;Iub接口测试规范;Iu接口测试规范;系统之间切换和漫游测试规范;网管系统测试规范;端到端性能测试规范;智能天线系统测试规范。(2)终端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设备技术规范(含双模);终端设备测试规范(含双模);-终端耗电性能测试规范(3)互操作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UuIOT测试规范(室内);UuIOT测试规范(外场);Iu接口IOT测试规范(4)组网性能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络性能测试规范(覆盖、容量分册);关键无线技术测试规范;网络质量测试规范(5)业务与应用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LCS业务测试规范;WAP业务测试规范;MMS业务测试规范;Java业务测试规范;流媒体业务测试规范

2、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无线接入网设备技术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无线接入网设备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Iub接口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Iu接口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系统之间切换和漫游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管系统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端到端性能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智能天线系统测试规范

3、终端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设备技术规范(含双模);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设备测试规范(含双模);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耗电性能测试规范

4、互操作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UuIOT测试规范(室内):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UuIOT测试规范(外场);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Iu接口IOT测试规范:

5、组网性能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络性能测试规范(覆盖、容量分册);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关键无线技术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络质量测试规范

6、业务与应用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LCS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WAP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MMS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Java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流媒体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技术文件清单

经过半年多的测试,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测试结果表明,TD-SCDMA已具备大规模独立组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系统设备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功能和业务,运行稳定;芯片和手机实现了大部分功能和业务,实现了代表性的384kbit/s分组数据业务,但终端性能、部分功能以及终端与系统的互操作能力还需要完善和较大规模的验证。在外场环境下,TD-SCDMA各种业务的容量测试结果达到了理论值;试验还验证了智能天线、接力切换、非对称传输等TD-SCDMA特有的关键无线技术,可支持高速移动环境的应用。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在信息产业部直接领导下,各方配合、高效推进。建设了试验环境和试验网络,系统、深入地研究了TD-SCDMA关键技术、组网及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完善了标准,达到了帮助TD-SCDMA完善提高的目的,有力地推进了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尤其是大大增强了我国芯片和终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后续还将进行TD-SCDMA应用测试工作,以加速终端和芯片成熟,进行全面组网应用验证,引导和推动TD-SCDMA全面成熟和商业化。

关键词之八:互联网治理(★★★☆)专家点评: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的需要,成为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以教育科研为应用目标设计的互联网,因为环境的变化,其“端到端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在现实和商业社会的应用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所谓“端到端透明性”,就是将互联网中与通信相关的部分(IP网络)与高层应用(端点)分离,最大限度地简化网络的设计。具体体现为:

1、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标准化了的“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IP包传递服务,业务与承载分离,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和业务的创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展。

2、把复杂性推向网络边缘(终端设备),采用无连接的包交换技术,使得互联网的可扩展性得到极大提高。

3、通信的可生存性。这种设计理念会尽量保持网络的“连通性”,使得网络中的故障不会彻底破坏端到端的通信,只有终端发生故障才会导致通信失败,提高了通信的可生存性。

4、使得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只关注于高效地传递IP包,关心路由和故障的恢复等,不用关心对新业务和应用的支持。

这一理念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延伸,在其内涵中包含了开放性和可靠性等:TCP/IP协议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将状态信息维护在端点上,网络内部不维护与特定应用相关的任何状态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网络中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不会中断通信,除非通信端点自身出现故障。但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原理的设计基础(假设)是: 1)互联网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的,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2)互联网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研究机构管理下的非商用网络。但与设计互联网时的30多年前相比,目前无论是互联网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商业环境、社会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IP技术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诞生时还没有个人计算机(PC)和局域网(LAN)的概念,光通信技术还没有走出实验室,商业上可用的跨国电路只有56kb/s,互联网只用于文本方式的通信,计算规模也不很大。另外,互联网设计用于教育科研,根本没有商业化使用的考虑。政策层面,互联网所面对是垄断政策下的电话通信,对IP没有任何政策要求(限制)。

现在,技术上通信速率已经是当时的100万倍以上,出现了多种无线通信方式,PC和嵌入式计算已经无处不在。其次,互联网已经走向了商用,用户群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了,相关的通信政策也已经由垄断走向了自由竞争时代。虽然IP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适应了很多变化和挑战,但在电信化的过程中,商用模型、服务质量(QoS)、安全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却步履艰难,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端到端的透明性”体系架构已经无法适应“商用化”和“用户群”的变化。商用化

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互联网服务运营商(ISP),标志着互联网从教育科研走向了商业化应用。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端到端透明性所带来的开放架构的互联网让ISP能够提供的业务只能是“比特管道(bitpipe)”,而同时ISP又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互联网上,这在经济学上是一个悖论,导致前几年大量的ISP破产或被兼并,严重损害了竞争环境,也降低了ISP对互联网的投入。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无非有两个:要么诸多ISP从自由竞争逐步演变成(区域性)的寡头垄断;要么ISP不只是提供“比特管道”服务,而是利用所谓的“中间体”(Middlebox)技术对其IP网络进行控制,提供利润更高的、差异化的、用户可见的其它应用以增加收益,但这是以破坏互联网端到端的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为代价的。用户群

对IP造成严峻挑战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用户群。互联网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彼此信任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的,并且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研究机构管理下的非商用网络。可以说互联网最初只是为了在一个关系密切的社区内多台电脑之间的相互通信设计的,因此互联网的用户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假设。

如今随着互联网规模和用户的日益增加,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了在一个开放的社区中任何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方式。这个社区从地域上说是全球化的,不存在什么管制规则,用户彼此之间不再相互信任。另外,相互并不信任的用户之间的利益也不再是相互一致的了,而是可能存在冲突,如病毒与反病毒、保密与合法拦截、共享与版权保护等,但假设用户相互信任的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设计原则方便了安全攻击、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最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从原来的技术人员发展到了可能不懂技术,用户希望互联网终端像电话终端那么“傻”和容易使用,导致智能性被迫从终端向网络中迁移。

因此,目前大家的共识是互联网需要治理,需要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民间团体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互联网的核心设计理念应该有所变化了,需要对互联网进行治理了,但不同的团体和组织对互联网治理的范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是技术专家所关心的互联网固有特性(核心设计理念)所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理念的转变、技术改造等来实现;有些是社会学家关心的因为互联网被滥用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治理;而有些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管理不足所带来的法律和经济等问题,这需要强化行业管理。

WGIG(国际互联网治理小组)主导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活动已经提出了四种可能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但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却持有异议。ISOC认为在做此项工作时,假设互联网需要一个自顶向下的治理模型是没有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发展,也与已经证明成功的、分布式的互联网体系架构不匹配。ISOC认为互联网的成功已经表明,分布式、轻权的互联网管制策略是一个优点、而不是一个弱点。互联网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全球通信业的垄断和管制,更重要的是用户自己可以开发应用,不断为互联网增加价值。ISOC还认为,在做互联网治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的现象:互联网在此前的工作是非常出色的,互联网已经出色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互联网将仍然可能出色地满足未来的变化与新需求。

总之,互联网治理涉及到其核心设计理念的变化,涉及到不同组织和国家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其过程必将会是漫长的、复杂的和困难的。同时,对互联网的治理既不能“右”,更不能“左”,应该在保持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和治理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之九:下一代网络(★★★★):

专家点评:下一代网指的是下一代业务网、承载网和传送网的集合,下一代网包含下一代电信网和下一代因特网。下一代电信网和下一代因特网技术上是共源的,它们都建立IP技术的基础上,因此它们发展的最终趋势是成为一个网,即下一代网,并成为国家和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特网的发展为社会信息化作出巨大贡献,因特网惊人的发展速度,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可以和电信网抗衡的全球性大网;因特网技术及其业务进入电信领域,强烈冲击电信的垄断地位,使亿万用户获益;因特网是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的产物,因特网上业务与承载的彻底相分离,使业务的开发大为简化,且业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得以实现。

因特网也存在不少问题:因特网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来换取业务开发的简易性和多样性,以业务的免费来维持因特网的繁荣;因特网不良的商业模型将危及整个信息通信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因特网正在将一个处于'朝阳'时期的信息通信业,做成'夕阳产业';目前是依靠电信业的利润在支持因特网的发展,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电信业一旦垮了将会直接影响因特网的发展,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特别是信息通信业的主管部门和运营部门。

因特网不能保证网络基本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把安全问题交给用户是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由;因特网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搅在一起,把安全问题搞乱了;因特网的安全理念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并大大提高安全的成本。互联网的不可知、不可控、不可管,因特网的'尽力而为'和公平传送的设计理念,是其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安全问题、服务质量(QOS)问题和商业模型(赢利)问题,是现有因特网无法克服的三大顽疾。

因特网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一个'旧世界',打破了一个信息基础设施由电信网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因特网没有能建立起一个信息基础设施的'新世界',反而导致了一个信息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信息通信网(特别是公众信息通信网)必须是以保证国家安全为其前提,这个原则是不能违反的,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的。执法信息监测(LawfulIntercept),可溯源性(可追查发端用户)、安全监测的代价(密码管理、密码解析、密码破译),上述的一切在因特网中存在严重的缺陷,目前在技术上难以解决。

因特网已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特网对未来信息通信业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世界各国都将它列入信息通信技术战略研究的重点;美国国防部在2000年下达了对下一代因特网(新型IP网)新体系架构的研究,经过3年的研究,在它的最终报告中明确提出,现有的因特网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设计新的体系来取代它;新的因特网必须解决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QOS)和商业赢利问题。目前各国在实施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其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与传统的因特网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变,主要的改动是用Ipv6代替了Ipv4,因特网的问题很大,仅靠IPV6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互联网的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必须作重大改变,否则不能满足下一代网(NGN/NGI)的要求。

因特网技术对电信的影响是巨大的,因特网技术对电信网的强烈冲击,打破了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电信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但是,电信业被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搞蒙了,在没有对因特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因特网技术全单照收;由于因特网的设计理念和电信网的设计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全部照搬的结果是电信网把自己搞乱了。在电话业务收入还占主体的现在,因特网技术尽管已经对电信业产生了影响,但这个影响还不是致命的;但如果电信网真的按因特网的思路走下去,电信产业离'夕阳产业'的确也不远了。目前,因特网的专家已经在作深刻的反思,在寻求新的突破点,电信业怎么办,还是盲目的跟随吗?还是应该对电信网作深刻规划,重新设计能符合商业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电信体系。

因特网技术对电信的冲击,迫使电信运营商进行技术及业务方向的转型。目前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在谈转型,国内、国外无一例外。但到底如何转、向何处转,谁也说不清。在没有看清方向之前来谈转型是很危险的,目前已经有转型的先驱成为转型的先烈的例子。当然我们希望这种例子越少越好。必须是理智的转型而不是盲目的转型。

电信运营商(也包括经营性的非电信运营商)要求是可以经营的、可以为他们带来赢利的网络,用赢利来维持良性发展,传统的因特网的商业模型是一种非赢利的商业模型,不符合运营商的要求。商业运作就要求网络是可控制、可管理。能够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并收取不同的费用。符合20%/80%的商业规律,传统的因特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业务的IP化趋势有增无减,并业务最终将完全IP化已成定局。但因特网无法用于商业运作,运营商找不到可替代的技术,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目前世界各国的运营商都看好IP+MPLS,认为IP+MPLS是下一代网络中承载网的主流技术。MPLS可以看成是对IP的一种补充(目前大部分人是这种看法);MPLS也可以看成是对IP的一种否定,是运营网无法接受IP网的无序性和不可管理性的表现。业务的IP化的趋势已定,不可抗拒,运营商必须顺应潮流来发展自己。目前的IP网不能用于运营目的,必须要进行改造,使之能可控、可管。IP+MPLS在一定程度上(业务种类有限,网络规模有限)能满足要求,但它存在严重的扩展性问题,它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中间技术。

到目前为止,国内通信业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由国外通信利益集团引导的,虽然国内的设备制造和研发单位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始终无法根本摆脱'跟着走'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并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的信息通信业发展迅速,国内信息通信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国外利益集团在产品优势不再明显的情况下,更多地利用知识产权来打压国内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突出,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核心知识产权的获得,已成了我国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信产业正处于技术的转型期,下一代网技术的进展已成为技术转型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之十:WiMAX(★★★★)专家点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WiMAX从默默无闻变为全球无线技术领域的新星,关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争论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而WiMAX的支持者也在一年内增加了一倍,论坛成员超过300。这使WiMAX成为当之无愧的2005年通信产业关键词。

一、标准与商用化进展

WiMAX与802.16是两个不同的概念,802.16是IEEE关于无线城域网的一系列技术标准,而WiMAX则是支持和推动802.16走向市场的组织联盟。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WiMAX经常成为802.16的代名词。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近一年多来获得极大的成功,其成员已经从2004年6月的168个增加到现在的332个,主要成员包括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制造商。

根据是否支持移动特性,IEEE802.16标准可以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其中802.16、802.16a、802.16d属于固定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而802.16e属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标准。802.16d的标准已经于2004年6月发布,根据IEEE802.16工作组的计划,802.16e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不过802.16e的systemprofile刚刚于11月完成,这意味着设备厂家可以开展相关的芯片及系统开发工作。

设备方面,WiMAX论坛已经针对802.16d进行了两次Plugfest测试,针对互操作性问题和标准进行内部的磋商。第二次Plugfest测试活动由Cetecom公司、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和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CATR)共同主办。参加此次测试的有10家设备商,其中包括中国的中兴和华为。这意味着WiMAX业界朝着实现产品认证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对固定网络系统的认证将于今年末开始。

预计基于802.16d的固定WiMAX将于2006年开始正式商用,BT、法国电信、Sprint等运营商已经宣布计划利用这项技术提供宽带业务;而基于802.16e的移动WiMAX预计将于2008年实现商用。不过全球已经有超过150个WiMAX预商用和试验网络,另外韩国的KT计划明年年初推出WiBro(已经与802.16e标准合并)。一般认为WiMAX商业发展路线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802.16d的室外固定终端作为建筑物的接入手段,作为固定网络的辅助,以企业用户为主;

·第二阶段:用户可以自行安装的基于802.16d室内固定终端上市,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向家庭用户提供接入业务; ·第三阶段:基于802.16e的芯片内置笔记本、PDA等可携带终端,提供移动性,针对个人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二、WiMAX与3G关系

WiMAX的发展如今之所以备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子标准中的802.16e涉及了移动领域,甚至有人鼓吹放弃3G,直接采用802.16e提供移动宽带服务。

在功能上,802.16e的确与3G有很多相似之处,单基站覆盖范围为几公里、可在120公里/小时的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而且802.16e的带宽还要大于3G,系统在不同的载波带宽和调制方式下可以获得不同的接入速率。以10MHz载波带宽为例,若采用OFDM-64QAM调制方式,除去开销,则单载波带宽可以提供约30Mbit/s的有效接入速率,由蜂窝或扇区内的所有用户共享。另外802.16e从一开始就对QoS进行了定义,提供了开通IP语音业务的可能性。

但802.16e对3G无法构成威胁。从成熟度方面看,802.16e的空中接口标准化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成,从芯片出现到设备成熟到商用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从标准化程度来看,802.16e只制定了物理层和MAC层,MAC层以上由WiMAX论坛制定,标准化程度明显低于3G;从频率资源上来看,3G在全球有统一的频谱,而WiMAX的频谱仍在寻找当中。

当然,802.16e和3G在业务定位上会有一定的重叠,802.16e提供的主要是具有一定移动特性的宽带数据业务,面向的用户主要是笔记本终端+802.16e数据卡、或802.16ePDA终端持有者。而这部分用户同时也是3G数据卡的用户群。这种竞争目前主要体现在“数据带宽需求较高的城市区域内提供一定移动性的无线数据服务”方面。另外,802.16e在带宽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弥补3G的不足。

因此,802.16e与3G之间竞争与互补同时存在,但两者不可能互相取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取决于管制机构的决策(如频率分配、许可证的发放)以及运营商的策略。

其实,802.16e与E3G更加接近。802.16e与E3G均采用OFDM、MIMO等新的调制和空间技术做为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基础,在具体实现上有所不同,关键技术上比较一致。从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时间来看,一方面,802.16e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进程,3GPP和3GPP2都分别于2004年底左右开始研究更高速率的增强型技术,采用的关键技术和802.16e接近;另一方面,E3G的发展反过来也给WiMAX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2005年WiMAX加速了在空中接口标准、网络标准、芯片、测试标准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进度,进一步的推动了WiMAX的商用化进程。

三、WiMAX在中国的机会与挑战

WiMAX在中国有较大的市场机会,首先中国的3.5GHz固定无线接入市场刚刚起步,但由于技术及成本等原因并未取得市场成功,WiMAX的出现对于固定无线接入市场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机遇;其次,WiMAX非视距、覆盖范围广、速率高、低成本的特点非常适合为农村和城乡地区提供宽带接入;最后,移动WiMAX也可以在大中城市为高端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WiMAX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因此其发展必然存在很多困难与挑战:

1、频率资源

WiMAX主要会通过两种途径寻找可用频率:一种方式是利用已有固定无线接入的频率资源,如5.8GHz和3.5GHz;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免许可频段2.4GHz和5.8GHz。在我国,还没有为WiMAX分配专门的频率,这是WiMAX在中国商用的最大障碍。

2、许可证分配

政府部门的WiMAX业务许可证政策直接影响着WiMAX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如将许可证分配给新进入者和没有移动牌照的运营商,就有可能利用WiMAX跟移动网络进行竞争。如果牌照颁给移动运营商,则会采用WiMAX与移动网络互补的经营模式。所以政府的监管方式和发放方式会直接影响竞争格局。

3、市场定位

WiMAX技术分为固定和移动两部分,因此运营商在市场定位上会面临选择;如果选择提供固定宽带接入,那么市场规模会比较有限;如果立足于移动业务,在运营模式、终端支持、组网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挑战,同时也将面临来自3G、E3G技术的竞争。虽然现在WiMAX的发展似乎非常活跃,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主导力量仍然是Intel等几家少数公司,而大多数电信行业的设备商(韩国除外)虽然加入了WiMax,但仍处于观望状态,主要是在进行技术储备,一旦这个市场的前景变得明确了,就会快速投入这个市场。而运营商方面也在慎重考察该技术的可用性以及成熟度。WiMAX的未来发展必须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第五篇:2010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

2010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

三项重点工作

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后,最高人民法院马上部署落实,号召全国法院积极投身于三项重点工作的实践中。2010年4月,在最高人民法院于延安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从强化能动司法、强化审判管理、强化司法民主等10个方面确定了三项重点工作和人民法院工作的主要结合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贯彻落实这一部署,把三项重点工作与审判执行、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很多新方法,积累了很多新经验,取得了很多新成就。

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 李 林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是2010年我国政法战线的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把“三项重点工作”一词列为人民法院2010十大关键词之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它在政法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正确决策。一年来,人民法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政法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紧密联系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实际,从10个方面把人民法院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不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三项重点工作的认识,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及。一是关于三项重点工作之间的关系。从人民法院职能角度来看,社会矛盾化解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社会管理创新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的重大调整,公正廉洁执法则是人民法院能动履行司法职能的伦理要求和根本保障。三者环环相扣、彼此衔接、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手段与目的、方法与结果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关于社会矛盾化解。从系统论来看,社会矛盾化解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采取思想工作、道德教化、法制宣传、政策应对、立法调整、执法解决、司法救济、社会参与、个人守法等多种方法,标本兼治地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也需要采取资源跟进、访贫问苦、帮弱助残、扶危济困、排忧解难、雪中送炭、法律援助等应对措施,以解决当下急迫的社会问题。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能,公正廉洁地能动司法,积极主动地大调解,“5加2”、“白加黑”地执法办案,只能从一个重要方面化解某些社会矛盾。事实上,有人类社会就有社会矛盾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彻底消除社会矛盾,但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把社会矛盾消弭或化解到最低程度。社会矛盾化解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只要全部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切实负起责任来,全社会都真正行动起来,所有制度安排都充分合理且有效运转起来,主要资源配置都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政法机关深入有效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的化解无疑将会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

能动司法

201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继续坚持能动司法,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灾后重建、校园安全等出台了专门的司法文件。各地法院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也积极发挥了能动司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例如上海高院组织开展“服务保障世博、公正廉洁司法”活动,成立世博法庭和专项合议庭,对涉世博案件实行指定管辖、集约审理。浙江高院出台《关于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保障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 李 林 能动司法在2009曾入选人民法院的十大关键词之一,能动司法连续两年跻身法院系统的十大关键词,通过网络“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448万篇。可见,能动司法一词的司法关注度、学术关注度和社会关注度,都是极高的。

能动司法为什么受到高度关注?从司法实践角度看,能动司法的提出,或许意味着我国司法改革思路从消极司法、被动司法向积极司法、主动司法的转变,要求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职能,积极介入解决金融危机应对、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权利保障等问题,以充分体现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司法为民的本质特征,不断适应和满足转型期民众和社会对司法的新期待和高要求。从法学研究角度看,我国法院提出的能动司法,既不同于肇始于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又颠覆了长期为我国法学界所接受的消极司法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于是乎,有关能动司法的各种评价纷至沓来,褒贬不一,见仁见智。从社会大众角度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包括司法机关在内的全部国家机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消极司法也好,能动司法也罢,关键要看其作用和实效怎样。能够保障公

民权利、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就是民众和社会需要的司法,就是好的正义的司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动司法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新生事物,在过去两年多的司法实践中表现不俗,未来将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继续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以党建带队建

中央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国各级法院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和法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确保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岗位建功等活动。北京高院将党性教育贯穿青年法官培养全过程,要求青年法官先到基层实践锻炼。广西高院要求全区法院“远学陈燕萍、近学文惠新”,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找差距、抓提高。云南高院制定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细则》,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和考核。

点评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

党章在总纲中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那么,为什么要搞党的建设?为什么要在法院系统搞党的建设?这绝不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答案如“落实中央部署”所能回答的问题。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人民能够通过司法制度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当然也是党的根本利益的体现。初看起来,党的建设与公平正义之间存在很多环节,可能需要多次连接、转换才能使两者“血脉相通”。不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党建的重要目的是让人民获得公平正义。因此,党建的目标设定、指导思想、步骤环节、方式方法、具体措施,都必须与司法制度所能提供的公平正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党建才不至流于形式。

党建主要还是思想政治组织方面的建设,所指向的对象是人,是司法队伍,是法官。提高队伍的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长期以来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因此,把党建的着力点放在队伍建设上,是两种力量的契合。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提高能力,改进司法作风,保持司法廉洁,再通过能力、作风和廉洁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公平正义。这就是2010年人民法院“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真谛。脱离了这一最终目标,党建将难以成功。而党建不能成功,司法也难以有所作为。

关键词:

司法核心价值观 在2010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明确提出人民法官应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最高人民法院8月上旬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法院加强了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教育与实践,将司法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切实联系法院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引导法官明辨价值追求上的是非荣辱界限,树立应有的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司法是在一定价值观支配之下进行活动的。无论是否有意识追求某些特定的价值,司法都离不开各种价值的选择和实现。司法涉及许多价值,诸如秩序、自由、公平、效率等,这些散若未串之珠的价值共同构成司法的价值系统,其中具有统摄性、主导性的价值,就是核心价值。尽管其他价值都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但就整体来说,核心价值是主要的精神磁石,明确这些核心价值,会让司法行为在明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完成预期的司法任务,满足公众对于司法的预期。

将哪些价值定为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既取决于法院作为裁判机关的共性,也取决于我国法院的人民性。人民法院提出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正是法院的立身之本,世界各国法院无不奉此为圭臬。正义与公正可以互相替代,有的国家直接将法院称为“正义院”,“司法”一词就是“司正义”的意思。可见,公正对于法院来说真可谓命脉之所在。廉洁是实现公正的条件,也是司法获得公信力的前提。不贪不渎的司法,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威。司法为民,点明我国法院服务的方向,这是亲民政治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是司法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之所在。

这一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宣传口号,必须沦肌浃髓,深深融入司法人员的意识之中,成为司法活动的指南。在司法活动中,对自己办理案件涉及的价值了然于心,能够有意识地加以选择,可以更好、更明智地实现那些值得追求和维护的价值。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观的确定,有深意存焉:让司法人员避免精神流浪,使他们握有精神罗盘,寻找到实现正义的最佳路径,完成人 民赋予法院的使命;也可以让民众了解人民法院的意识构造和精神追求,对司法产生深度信赖,进而使国家减少社会治理的成本。

关键词:

调解优先

201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法院牢固树立调解优先理念,进一步发挥调解结案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贯彻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完善调解工作制度,抓好调解重点环节,规范调解行为,创新调解制度,完善诉讼和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1至11月,全国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到65.67%。

点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 昕

调解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据核心地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调解具有自愿性、自治性、民主性、简易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征,有利于和平、彻底地一次性解决纠纷,降低纠纷解决成本,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多年来,法院通过调解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

“调解优先”指优先采取调解手段,并不意味着调解优于审判。调解和判决,是法院处理案件的两种基本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处理案件,要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解决纠纷,更有利于化解矛盾,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律能够调解、根据案情可以调解、按照矛盾冲突的特点调解处理效果更好的,应选择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如果依法不能调解,或者根据案情不宜调解,或者以判决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应当选择判决方式。调解重在和平解决纠纷,审判重在规则之治。“调解优先”与“调判结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调解优先”是步骤,“调判结合”是手段,两者皆服务于定纷止争、实现公正之目的。优先考虑调解,“调判结合”,定纷止争,实现公正,才是该原则的应有之义。

目前,“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偏向,个别法院为追求“政绩”,将“调解优先”推到极端:调解被简单地与“和谐”、“为民”相等同;重复调解、久调不决、强迫调解等情形时有出现;有的法院甚至宣称创造了“零判决”。这些都是违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基本精神的,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还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警惕。

关键词:

审判管理

2010年8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西井冈山举办了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王胜俊院长深刻阐述了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审判管理的任务目标以及开展审判管理应当坚持的原则、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各地法院贯彻会议精神,落实有关措施,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和加强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效率管理、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层级管理、审判绩效管理,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建立案件管理平台,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加强审判绩效考评,引导广大法官不断提高司法水平。2010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

点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 昕

人民法院三个五年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多年来,地方法院积极探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表明完善审判管理进入新阶段。期待该机构积极总结和提炼审判管理经验,尽快制定操作规程。审判管理涉及审判流程、质量、效率、绩效管理,以及审判行为的指导、监督等方面。尽管具有管理的属性,但审判管理应服务于审判功能的发挥,所以也可理解为“审判服务”。但长期以来,审判管理存在部门衔接不畅,审判事务分流低效、处理不及时,考核评价体系极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管理的行政化现象严重。司法行政化导致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混同,独立审判与审判管理的界限模糊,有损程序公正。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审判权配置的不合理。因此,完善审判管理必然涉及审判权的优化配置。而优化审判职权配置,也适合从审判管理的完善入手。

审判管理纵向涉及上下级法院的关系,横向涉及法院内部不同机构和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故其关键在于合理界定职权,建立以审判权为中心、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制约平衡的法院权力结构,形成配置科学、运行顺畅、公开透明的司法工作机制。具体措施,诸如,设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特别强调以服务审判为目标;突出法院的司法职能,弱化行政职能,减少非审判岗位的人员,实现审判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科学的审判质量等考核评价体系,改革错案追究制,实现对司法行为的良性激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这些改革任务相当艰巨,改革阻力主要来自于法院自身,因此,只要法院系统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定决心,完全有可能完善审判管理,优化审判职权配置。

关键词:

量刑规范化

2010年8月31日,千人以上规模的全国法院量刑规范化培训班在河北香河隆重开班。9月16日至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会议。从10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试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两个文件。各级人民法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量刑规范化改革作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加大调研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细化执行标准,组织法官培训,确保量刑裁量尺度清晰可见,量刑结果有据可验。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卫东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各项工作中,量刑程序改革可以看作是刑事诉讼程序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一项举措,量刑程序及实体量刑指南两项改革探索,在我看来,最高人民法院投入的精力、物力之大,具体改革方案的谋划、推进工作之审慎、全面,是近年来司法改革进程中所罕见的。经过近三年的上下努力,量刑程序改革方案最终得以初步确定并开始在全国加以推广、试行,这是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近年来不断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尽管在量刑程序方案的选定上、在具体的试点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毋庸置疑的是,此项改革开启了我国量刑程序乃至刑事审判程序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定罪问题与量刑问题之间的差异与区别处理已经成为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共识,而这一共识的达成将会促进未来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进一步完善。量刑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事项开始为实务界所考虑,不仅仅有助于实现量刑的公开性与参与性,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刑事审判程序的进一步精细化,并为未来刑事审判模式的调整与改革提供了契机。

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部分地体现了刑罚的目的正在从报应刑观念走向促进被定罪人回归社会,从关注人的行为转向对人的关注,后者正是现代刑罚理念的重要体现。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也体现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两项审判任务的差异,体现了对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两部分内容本质区别的深刻认识。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是改革的良好开端,但绝不应当成为改革的终点,随着实务界对新的量刑程序的认识与操作不断熟悉,随着人们对量刑问题独立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不认罪案件实行隔离式的绝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应当成为下一步改革努力的方向。从更为宽广的视角来看,绝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将会与我国适当分离定罪主体与量刑主体的裁判模式的改革相得益彰,而后者恰恰是未来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实现司法的公众参与,提高司法的可接受性等重大改革目标的必然步骤。

关键词:

法院文化建设 2010年7月5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王胜俊院

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命名首批40个“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8月上旬,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号召全国法院营造崇尚学习、积极进取、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各地法院紧紧围绕司法核心价值观,结合本院优良传统、当地文化特色、法院工作和队伍实际,把加强司法职业修养和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法官宣誓活动、组织法院文化活动、创新法院文化载体等形式,掀起了文化建设的高潮。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法院文化,是一个弹性既大、容量也大的词,内涵十分丰富。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成因纷繁复杂,发展历程又悠远绵长,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既具有历史感也具有时代感的高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法治成熟的社会,法院文化与崇尚法制、信赖司法、保障自由、实现公道联系在一起,法院文化成为受到社会尊崇的文化。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有修身、治心之功用,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形成与之同化的现象。在我国,“文化”早有“教化”之意,素为我国所重,如今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正方兴未艾,文化的涵养精神、塑造品格的功效正在显现。

“文化”成为我国司法的一个热词,不是没有原因的。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的各种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精神层面的品格塑造、观念转变也需要跟上,法院文化建设的口号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出来了。各地法院注意挖掘本院优良的司法传统,接上历史文化的脐带,从一城一邑的法院发展历程中汲取营养,培养司法人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不少法院将当地文化特色引入法院文化培植上,借东风,行春雨,使法院的精神风貌悄然改观。法院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易见速效的,是表现于外的物质文化,但法院文化的重心所在,是精神文化层面,加强司法职业修养、确立公正司法品格、呈现良好职业形象,才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我国司法人员郑重于司法职业应有的尊严,以司法官的气节相尚,公正行使手中的权力,共同维护司法公信,这些都关乎法院文化涵养之功。9 关键词:

院长培训

从2009年9月1日开始到2010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成功举办全国中基层法院院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培训班12期,3622名院长接受培训。这是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史上以培训规格高、参训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培训管理严为突出特色的重要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涉及党性修养、司法能力、法院管理及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司法廉洁等各个方面。培训期间,王胜俊院长亲自修改、审定教学方案,并且先后给培训班授课5次。在12期培训中,共有11位院领导为培训班授课48次。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中央相关部委领导就宏观经济形势、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宗教问题等作了专题报告。

点评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

如果对一个法院的工作进行评价,人们通常会说“某某当院长时的法院如何

如何”。

可见,对一个法院的工作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院长的评价。当一个好院长和当一个好的办案法官的要求有重大不同。除了法官的基本条件外,一个院长还要有更高的政治水平、更远的战略眼光、更强的协调能力、更多的人文关怀。

中国的法院院长与其他国家的院长也没有太多可比性。美国各个法院的首席法官没有义务向国会或州议会报告工作,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院长每二三年轮流坐庄,欧洲国家的院长办案也只能比普通法官少50%左右,多数国家的院长对法官的审判工作不承担监督指导职责……而中国的法院院长什么都要干,而且无论是政治指导、司法业务、思想工作、行政管理,什么都要干得好,最后还要作为全院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责任。所以,抓院长的培训,算是抓到了关键。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能有一个合格、称职的法院院长,这个法院的整体工作水平就有了保障。对培训效果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不仅要看培训班进行期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今年、明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法院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次培训。相信未来的事实会证明这次培训是成功的。

关键词:

审判白皮书

2010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9)》。报告3万余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2009年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建院以来首度发布工作报告。一年来,全国很多法院都以审判白皮书的形式发布报告。4月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开发布系列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涵盖劳动争议、房地产、知识产权、破产、金融以及商事仲裁六大领域。4月26日,重庆高院发布系列白皮书。11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南京法院司法民主建设白皮书》。全国法院的审判白皮书已经从尝试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

点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 昕

最高人民法院首度发布工作报告,部分地方法院发布各类审判白皮书,是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助于民众了解法院及审判情况,进而认同、信任和支持法院工作,加强司法与民意的沟通,提升司法效果和司法公信。同时,审判白皮书还具有法制宣传等功能。

撰写和发布审判白皮书应极其慎重。因为这项工作决非易事,审判白皮书不只是列举统计数字,而涉及法院及审判的分析与评估,因而需要整体观察、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撰写者应具备相当的法律和政策水平。

同时,作为一项社会影响较大的司法公开机制,审判白皮书必须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不能只谈成绩不讲问题,不能只列数字不说案例,不能对数据进行选择和技术处理,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自吹自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搜索功能极其强大、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微博时代”,审判白皮书的任何瑕疵都有可能适得其反地被放大为影响司法公信的不利因素。

发布审判白皮书本身并非目的,而是提升司法公信的手段。审判白皮书的读者既包括政府官员,也包括普通民众。现在,很多法院将审判白皮书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相对于曾经只提供给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做法,是司法公开的进一步深化。

相信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下载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国土资源十大关键词★

    1 【农村土改】 “农村土改”,无疑是2013年国土资源领域的最强音。 围绕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多年来,一些地方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广东、安......

    中国十大公益创业组织名单

    1.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劳动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7家机构。 成立时间:2003年11月。 目标宗旨:帮助青......

    2013年银行业十大关键词

    2013年银行业十大关键词 1、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银监会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

    2018年生产计划十大关键词(最终定稿)

    2018年生产计划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1:小众 全球有宝洁,中国有娃哈哈,以这两个企业为代表的那些曾经非常辉煌的大企业,近几年日子都不太好过。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我的回答只有......

    2012文化中国关键词大全

    2012文化中国关键词:中国电影 奋力突围 砥砺前行对于中国电影而言,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18日,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人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中美达成了新的电影协......

    十大关键词解读五中全会公报

    十大关键词解读五中全会公报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闭幕,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

    2017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十大关键词

    2017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十大关键词 整 合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整合之年,长期以来,分散的市场交易,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有的地方和部门排斥外来企业......

    2016全国两会十大关键词(5篇模版)

    2016全国两会十大关键词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