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基建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煤炭基建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基建, 煤炭, 企业, 目标, 管理
煤炭基建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003-12-17
煤炭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点。为此,基建企业应积极采取措 施,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目标成本的确定
基本建设工程成本主要由设备投资、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由于工程 价格受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设备价格等因素的影
响,其目标成本的确定,应密切 结合企业的实际,根据预算结果确定目标成本。
(1)以成本计划试算平衡为基础编制目标成本。成本计划试算平衡,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一项 重要步骤。试算平衡是指在正式编制成本计划之前,根据已有资料,测算各项影响的因素,寻求切实可行的节约措施,力求理想成本计划指标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的目标成本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采用零基预算。编制费用预算的传统方法是以原有的费用水平为基础进行差量分析。而 零基预算则不同,是一种全新的预算控制法。其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 用项目的开支数,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出发,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一切以“零”为起 点,考虑各种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其规模。零基预算能促进财务计划部门精打细算,合理使 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成本的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实施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利用培训、召开管理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强化全员参与意识,使职工认识到目标成本是实现目
标利润所需达到的成本水平。
(2)可行性原则。制定目标成本必须体现建设工程特点。目标制定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可高估冒算、也不能订的过低,失去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
(3)层层分解原则。按照工程进度将目标成本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工区、班组、个人。同时明确规定,各行政一把手为目标成本
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从而形成以单位、部门、个人为载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控制体系。
(4)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基建企业的特点,按项目性质、工期长短、质量要求,制订和调 整每一项目标成本。也就是说:确定各项目标管理既要有
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 性。便于“比质比价采购”等管理办法的有效落实。
(5)约束激励原则。以人为本,将目标成本控制与经济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本着“节约奖 励、超支惩罚”的原则,搞好考核兑现,以此调动职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目标成本始终 处于控制状态。目标成本的控制
煤炭基建企业的成本与工程进度、质量与材料、人力的合理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实施目 标成本管理必须搞好各环节的控制。
(1)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工程建设必须有一个优化方案,做到 投资节省,详细周密,保证工期和质量。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工程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程序,避免人工、机械、材料大进大出,减少返工浪费,提高一次成品率,保证工程 进度。按期完成工程能
使企业人力、物力及时调剂,增加有效使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劳 动生产率,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前提是必须保证工 程质量。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技术进步,建设中坚持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加快建设 速度,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基建工序管理及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层层把关,做到不合格的 原材料不入库。重要
工序及分部分项目工程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邀请建设单位、质检站 及监理人员共同对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3)材料控制。材料消耗对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施成本管理必须及时认真分析材料价 格趋势,抓好采购,全面实施“比质比价采购”管理办
法;同时在运输、发料、用料等环节,严格按照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灵活安排,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4)人力控制。基建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力使用及分配的不固定性和不稳定性。工程建设项目 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阶段所使用的劳动力的数量、工种都不尽相同。劳动力的合理 调剂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占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实施目标成 本管理必须根据工程
特点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人力、努力降低人工费用,节约 人力投入。
(5)费用控制。基建企业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效益的高低。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必须制订合理费用的支出限额,严格各项费用的支出,提高管理水平,尽可能地降低费用支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实际工作中要重点抓好资金管理,合理安排资 金,确保资本金及时、足额到位,减少利息支出。
综上所述,煤炭基建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必须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订切 实可行的 目标成本,建立具有约束和激励双重作用的目标成本
控制体系,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
信息来源:山东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者:王吉文 李明富
第二篇:最新整理:工程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浅谈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
最新整理:工程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浅谈
面对工程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有大中型工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大环境,工程企业必须对现有成本管理体制和控制方法进行改革,以期实现最有效、优化的管理和控制。现对工程企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前工程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工程项目管理上,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异化”、“固化”或“分公司化”的现象,对于工程项目分散、外埠工程较多的企业,公司对项目管理有时失控,是成本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项目部成本普遍超支、亏损。项目经理的经济责任制不完善,现行的责任成本缺乏科学性和可*作性,没有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成本亏损无人负责,产生经济效益奖励制度缺乏和可*作性。项目经理对成本控制积极性不高,甚至以权谋私。
2、生产要素市场不能适应需要。
项目管理中的生产要素基本上由内外两个市场组成。劳动力市场普遍以外部为主,技术复杂工种以内部为主;材料市场主要材料以统一采购为主,一般材料或外埠工程以自行采购为主,并包括一部分甲供材料;机械设备主要以内部为主,特殊的设备辅以外部租赁。公司对内部市场实行宏观控制,因此内部市场缺乏竞争性,存有依附性。外部市场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缺乏规范性,致使效益外流,企业难以控制。造成内部人员设备闲置,再到外部招聘人员、租赁机械,再加上决策失误,造成收入减少,成本费用增高。以某公司机械分公司为例,出资贷款百余万元购买3台大型平板车,应种种原因造成只有1辆大型平板车可以上路,2辆闲置,拆除零件做备用;每月尚需支付高额的利息和维修费用。大量施工机械应租赁成本高,连公司内部都拒绝租赁使用。因管理混乱,部分租赁机械*作手与租赁单位合作,少报使用时间等手段谋取私利,造成公司收益大量流失。
3、项目成本控制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整个工程项目成本,不仅体现再直接费和间接费上,还体现再影响成本的其他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如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工期成本等。一些项目经理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增加了质量成本和安全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甚理想。或者因为过分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施工事故,增加营业外支出。同样,为了盲目赶工期,不切实际地搞“献礼工程”、打乱正常的施工秩序,造成额外成本的增加。这些都是由于对成本与质量、安全、工期的辨证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4、成本控制不利。主要表现在:
⑴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匹配。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只把工程项目所消耗的直接费用作为成本考核对象,而构成工程项目相关的经营管理费用,一般由公司直接掌握。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管理费用不直接计入工程成本,而冲减工程结算利润,不利于企业在宏观上对工程项目上进行摊销和考核。
⑵控制手段落后。缺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成本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⑶受控时间跨度的不完整性。目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范围只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而工程项目成本的内涵不仅仅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还应包括项目前期市场调查、市场占有和投标的成本,以及售后服务、质量保修的成本,即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⑷受控部门范围的狭隘性。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部,未能充分发挥其他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如经营部门等。
⑸成本控制动态跟踪差。成本跟踪管理和成本分析功能的薄弱,发生工程项目变更和计划调整,不能对成本目标实施动态控制,应变能力差。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思路和对策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1、积极推行项目化管理
从软性方面对项目进行管理,在公司股份化的推动下,对公司进行重新整合,撤消原有体制,将项目部组成自负盈亏的经营体,把责权利与项目部挂钩。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部,项目部具有经营自主权,将成本控制下放到项目部,项目部自觉进行成本控制,总部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宏观的控制。项目部自己寻找项目进行投标,公司只做信息发布和辅助投标功能。改变原来的等着工程做,变为找着项目做,推动狼群战术。公司对市场进行区域划分,鼓励稳固原有市场,开发新有市场。
对原有资源进行划分,建立人才力市场和设备机具市场。鼓励人才自由流动,项目部和技术专业人员实行双相选择。针对大型及专业性强的工程,成立公司直属项目部,保留工程骨干,培养专业人才。对原有机具设备进行拍卖承包,将部分机具设备折价卖给项目部,既壮大项目部自身实力,也减少公司折旧维护费用,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将部分特种机具承包给公司个人,由个人寻找市场,按期交纳租赁费用,减少公司费用。
2、建立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部门进行改组
财务管理中心是集资金运筹、会计核算、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为一体财务管理机构,根据管理的需要,将其职能进一步划分为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三部分。在财务部的基础上建立日常事务中心、成本核算中心和内部银行。
日常事务中心的职能主要负责整个集团财务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制度的建设,以及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定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并组织实施,参与集团公司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的调研、论证、分析工作,从事集团财务目标的确定和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及财务分析,财经政策信息研究,负责提供公司的财务信息,编制合并的财务报告,进行会计分析,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对内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制定集团公司的会计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各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
内部银行的职能负责集团资金的筹措、管理和运营。通过内部银行,统一对集团资金的结算、融资等进行管理,实行统存统贷,统一各项目部帐户,结合电子银行等技术,将帐户实行统一管理。改外部资金流动为内部资金流动,通过内部资金流动,节约外部资金使用,调剂项目部资金使用,发放内部贷款,减少外部贷款,减少财务费用,并创造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中心职能主要是针对项目部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员下放到项目部,加强项目部成本控制和监督,总部负责成本费用的归集。
财务部门的改组坚持“三统一分”:机构统一、人员统一、资金统一、核算分离。
①实行“机构统一”,理顺财务关系。
许多企业的事实证明,没有有效监督控制的放权搞活,只能导致管理失控和资产流失。实行“机构统一”后,将所属部门的财务机构统归到公司财务中心集中统一领导,各项目部的财务机构为财务中心的派出机构,执行监督和核算职能。两个层次,各司其职,各项目部的财务机构只对总部财务中心负责。
② 行“人员统一”,强化职能工作。
实行人员的统一管理,即把公司所有财务人员全部纳入到财务中心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目部需要财会人员时,由用人单位向财务中心申报,财务中心负责安排专职财务人员。由财务中心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财务人员工资有总公司同意发放,人事制度归总部管理。这就改变了下属单位财务人员的从属地位,使他们理直气壮的担起了各部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责任,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③实行“资金统一”,提高运营效率。
本着财务管理以资金运营为重心的指导思想,公司应成立归属财务管理中心的资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明确规定由内部银行统一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基建所用的资金进行筹资运营和监控,实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行统存统贷。各下属单位一律不准在外开设账户,逃避监督,加强下属单位的现金管理。这样做,不仅集中了财务,而且加强了资金监控,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同时内部银行充分发挥资金融通的职能,用足用活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卖方信贷、买方信贷等融资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存贷差、时间差、空间差来控制总量,调节存量;而且通过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压缩各单位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的周转。
④实行“核算分离”,确保核算真实。
在机构、人员、资金“三统一分”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将各项目部的会计核算一律单设会计账簿,分别核算成本,计算盈亏,具体工作由财务中心负责。这样做,一方面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有效的避免了原体制下有些基层单位各自为政,弄虚作假,虚拟成本,虚盈实亏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核算真实。另一方面,通过财务中心实行的标准化核算,维护了下属单位的合法权益。
3、完善项目风险责任制度,加强监督制度。
项目部经理按工程比例交纳项目风险金,提高项目经理的经营意识和管理意识。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责任书,明确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收益目标等各项指标,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定期安排质量安全大检查和财务大检查,安排财务核算员,做好各项监督工作。贯彻财务监督和成本控制的执行,了解现场第一手资料。
4、细分财务成本,分项目、分部位、分部门、分人核算
避免预算与财务脱节的问题,成本核算必须将公司内部的经营部门、统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结合起来。成本控制按PDCA的成本控制原则进行控制。
首先,经营计划部门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技术水平编制企业内部定额。其次,经营根据工程项目自上而下分解工程量至各工序,并根据企业内部施工定额编制项目施工预算成本,作为分部分项工序实施计划控制的依据,并编制单项工程计划成本,交财务部门参考执行,作为工程直接费控制的依据。
财务部门根据经营计划部门计划成本及合同,按比例确定单项工程间接费用。财务部门将根据计划成本编制细化的实施性成本计划(需结合工程特点,与预算、工程、统计部门协商编制),必须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比性。首先按实施性成本计划设置成本科目明细科目(建议设置四级),做到细化到部位和单位,这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的成本考核和分析。如人工费设置必须设置到民工队伍和费用的发生部位。机械费设置按照施工机械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划分,对大型和重要施工机械应单独设置明细科目,标明施工机械规格和编号,如是外部租赁机械应标明租赁公司和租赁人;对小型施工机械可合起来设置科目,但必须划分部位,在月底成本分摊中按工程部位的使用情况和台班分摊机械费用。材料费设置分为机构用料、周转材料和小五金易耗材料,机构用料和小五金易耗材料的设置须按工程部位设置;周转材料分为内部周转材料和外部租赁周转材料,按名称规格和使用部位设置。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的设置要尽量明细化。
费用的分摊实施记录必须与现场工程统计人员密切合作,在机械、周转材料使用台班和工作量上做好把关和记录工作,统计工作必须是认真负责的,否则会导致成本归集的偏差,这样的统计数据是毫无意义的。费用的发生归集记录既是项目成本归集的关键,也是为企业编制内部定额的重要依据,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
费用的归集分摊按照谁使用谁付出的原则,按使用对象和使用部位进行分配,对不能直接分配的费用应在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分为台班法、预算法和工作量法。台班法按受益对象使用的台班数进行分摊费用,预算法即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占预算规定费用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工作量法按完成的工作量为基础进行分配。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的分摊除有明确使用对象的按工程量的多少进行分配。
制定成本费用报表,依据实施性成本计划,对工程项目的每月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两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方面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一种是从总的费用使用上来分析,即分为现场管理费、临时工程费、机械台班使用费、周转材料、小五金易耗、结构用料和人工费方面分析;另外一种依照项目施工部位对费用进行分析,考核各施工部位费用使用情况。
5、提高人员素质、待遇,提高施工组织水平,采用新技术
加强现有技术人员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解除施工人员后顾之忧,一个好的施工员可以抵的上一支施工队伍。编制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资源的合理调配,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节约工程成本。避免施工组织的随意性、盲目性,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费用的增加。
6、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是大势所趋,国外大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已达70%。在项目管理中推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中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采用材料采购比价系统和材料领用系统,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材料支出,降本增效。结合内部定额和财务系统,制定目标成本,控制项目实际成本,跟踪工程成本耗用,方便成本核算分析。通过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研究变动原因,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第三篇: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而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即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建筑工程的价格竞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1.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到施工项目后,只有干得好、管得严、算得细,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建筑项目从投标报价、合同的签订,到施工方案的设计、材料采购、人员机械设备的调配等等环节,都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都要牢牢把握在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施工企业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最终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2.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它既包含了质量的管理、工期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安全的管理,也包含了合同的管理、分包的管理、预算的管理。这些管理共同织就了管理的网络,检验着管理的水平。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促使企业实施战略性成本控制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降低工程成本,才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虽然,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实施的进度和项目的成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在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留于形式;管理系统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材料人工费管理不严, 对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等等。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牢牢地提高管理水平,控制住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要将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用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会大大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首要的一步是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这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不同部门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协商。该设计一旦成形,各项工作的日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以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要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科学合理控制目标成本提供依据。
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项目成本核算责任制,成立成本管理领导机构,建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一体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明确奖罚责任制。要加强目标体系动态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比、调整,保证目标体系科学合理,控制依据真实有效。
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加强对材料费、人工费的控制
建筑项目要对工程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的控制。一要坚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严格依据成本控制计划下达施工任务单、各限额领料单,必须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限额领料单和施工任务单结算资料的准确无误。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两方面。工程项目和产品不同,如产品发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或更换产品。但是,工程项目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将会带来返工、赔偿甚至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施工工程要特别加强对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包括价格控制和用量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内部材料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进行买价控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对超额领用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要合理堆放材料,减少搬运,降低损耗,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成本。要强化人工费成本,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量配备高效精干的机构和人员,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调整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做到劳分配。要合理使用临时工,加强用工管理,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计划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最终达到压缩人工成本、减少费用之目的。
3.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加强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
要增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工作责任感。建筑企业应严格要求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严格保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公司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也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要控制建筑成本非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的控制。针对所有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施工企业管理层应建立有效的非生产性开支审批、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小车油料费、办公费、修理费及招待费进行包干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对各项开支要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要精简项目机构,压缩人员开支,行政用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建立台账,进行管理。还要加强风气建设,狠抓享受之风,控制超标准买车、用车等各项开支。要注意分析节超原因,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根据年初预算报表,要针对预算的具体指标,着重分析超支过多和节支较多的成本项目。对超支的成本进行详细分解,查找具体超支原因,切实提出改进和控制方法。若节支事例比较突出,对整个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其经验应可以予以推广。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仅可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施工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效益,提升施工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要从这个意义上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空间。
第四篇: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却不尽人意,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中,其现代企业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得以体现。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财务部门只是会计核算部门,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忽视其管 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和贯彻。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独立性。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而同样是国有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为什么!因为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创新,创立了一 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并把这种“成本控 制”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当作一项核心任务。邯钢的“成本控制”经验有两大 要点:一是成本控制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每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都有帐可查,有人控制。邯钢经 验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财务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这种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观念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成本等诸方面,这是我们学习邯钢经验得到的重要认识。如何从成本控制入手,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问题以及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1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市场相对完善的环境下,企业还要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要追求最大利润,只有“开源”和“节流” 两条途径。所谓“开源”,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从市场需求出发制订企业营销策略和 营销计划,再通过营销引导生产,去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额,增加收入的目标。而所谓“节流”,就是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成本最低化、收入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成本控制,就不可能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是走过弯路的,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缺乏深刻认识,不能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成本控制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的分配是在“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原则的引入和繁荣,财务管理才得到应有的重视,成本控制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应用。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在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和企业职工持股使企业的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投资决策中的成本控制——当好参谋 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何决策都有成本控制问题,这一点极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为企业盈利 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及时作出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这是决策的机会成本。如果此时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 是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不能赚到100 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决策的成本就是200万元,企业经营决策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为投资活动往往要动用企业大量经济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好企业的投资决策关,当好企业的投资决策参谋,在企业的投资中搞好决策成本控制。投资是指投放经济资源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 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分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来分有战略性投资和战术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分出来的,其实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别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既可能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我们在考虑投资决策时,从成本控制度出现,要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是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企业经济行为,要以经济规模为依据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很多企业的投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投资,主要是从“政治”出发、根据“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老首长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这种投资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非经济行为的投资行为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行为,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把企业拖跨。这种投资方式据调查占到投资决策失误中的40%以上,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另一种严重的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企业决策者本人素质差,企业决策机制不健全,不按经济规律就独断专行靠拍脑袋作出的决策。
第二是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投资决策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在作出决策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否则不能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要依托市场,结合企业的经济资源和自身实力,要按国际惯例办事,遵循经济规律,不可把可行性分析做成“可批性分析”。特别是对外投资,不但要分析市场,还要分析投资合作方的资信、竞争力、合作目的的等诸方面的因素,投资协议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是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不同种类的投资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管理程序,要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具有良好管理模式的企业,应对投资管理程序作出规定并且使之得到贯彻执行。投资管理程序的设置有利于企业减少投资决策失误,降低投资决策成本。
第四是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在事前进行收益与风险的比较,否则不能进行投资决策。不能单纯从生产便宜出发或从非经济行为出发来作出投资决策,这样的投资决策不是科学的投资决策。投资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赚钱。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分析,进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收回,这样的投资才是成功投资。财务管理在投资管理方面就是要确保这一点。
3资金成本控制——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 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是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如何管好用好资金,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钱就找财务部门要,平常不注意企业效益,不注意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不注意财务风险,不积极组织货款回笼。等到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就想方设法去银行贷款,这时就不顾资金成本了。这种企业不可能把资金管好,也不可能有好的效益。二是盲目投 资,不顾量力而行的理财原则。这种企业往往竭泽而渔,缺乏长远考虑,战略规划,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增加投资,而置自身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于不顾。最后必然是不堪重负,资源枯竭,资金周转不灵。三是不讲信用。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这种企业往往想尽办法向银行贷款,不管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资金周转,得到资金后就挥霍浪费,然后再想尽办法赖债。这实际上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是企业管理中的不智行为。
纵观以上种种行为,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企业缺乏财管管理的基本战略和原则,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而不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资金。好的企业管理者,要明确企业理财原则,维护企业信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运转的基础。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不仅要保证资金供应正常,还要狠抓资金成本控制,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为此,企业财务管理者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制定融资策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必要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活动筹措充足的低成本的资金。财务监督成本控制功能 企业的成本控制要藉着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来实现,否则成本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 话。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等等,邯钢经验就是典型的预算结合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不管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根本着眼点是要加强财务控制力度,财务管理部门要负责把好控制关,企业内部机制也要着眼于财务控制力度的加强,不能把控制的责任全部推到财务部门去,而要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制定管理措施,包括考核和激励机制、决策模式、投资控制程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财务监督的功能,把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此处,从战略管理的成本控制角度考虑财务监督也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保证。随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特别是财务监督的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 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自我红束机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财务监督职责。企业则应为财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履行财务监督职责的环境,保护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监督的积极性和个人权益。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保证企业资产增值保值,防止资产流失风险。这也是一种战略高度的成本控制策略。
总之,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经济行为的基础。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工作举足轻重。因为它契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乃至企业管理目标的根本要求。同时它也是保证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本控制意识的普及对于企业管理十分重要,这一点从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济以及邯钢经济中都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而这点恰恰是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存在的不足。如何在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方面有所强是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五篇:商业银行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 (论文)
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其存款利息支出、佣金、贷款和垫付款项的损失、与投资账面价值减少有关的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等,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现代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除了要积极扩大收入来源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按照“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现代商业银行对成本管理已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事中的成本核算、事后的成本分析上,而是重视事前的成本预测与规划,对成本实行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管理,以期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高低,关系到其能否在同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而成本管理受到各商业银行的关注与重视。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质
目标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营业成本应控制的限额,或者说事先确定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奋斗目标。它是一种适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约束性指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群体性,是商业银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它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基期的成本水平为依据,考虑到计划期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来确定计划期的成本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目标利润水平。
(2)管理的范围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只局限于事中的成本管理,而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是将银行的全部经营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从事前的成本预测到成本的形成及事后的成本分析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将全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耗费都置于成本控制之下。
(3)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侧重于事后算账,虽然也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但改进措施的实施要等到下一个成本管理期间。而目标成本管理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按目标成本控制耗费,及时分析差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加强了成本的控制地位。
(4)管理责任的区分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成本的形成作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目标成本管理强调成本指标的分解归口管理,在各自责任范围内有效地控制成本,强调严格划分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
成本控制及其重要性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成本控制是最关键的一环,它也是管理会计中“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的中心内容。它根据目标成本及成本预算的要求,对业务经营过程中与成本形成的有关方面进行指导、监督、调节与干预,以保证目标成本和预算任务的实现。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是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即“施控系统”)和承受控制活动的对象(即“受控系统”)所组成的,成本控制的实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对象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对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所规定的范围内。成本控制是成本施控系统对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预定的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范围内,并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这里的“成本施控系统”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各级对成本负有经营责任的单位,即成本中心。各级经营管理单位组成的成本中心,就构成了多层次的成本施控系统。
至于“成本受控系统”(即成本控制对象)是指银行内部各成本中心所经营的各种“责任成本”,成本受控对象是各该成本中心经营管理的责任成本。
成本指标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为保证成本目标与成本责任预算的实现,需要商业银行各层次的成本施控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成本施控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级成本管理责任单位及人员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以保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成本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由于成本形成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且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求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
(2)成本效益分析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以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制的作用。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4)按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原来是一种由企业管理部门把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并据以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营业收入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而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标成本通常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比较先进的成本限额。以目标成本为依据进行管理,将各项费用、成本的开支范围限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就会做到以较少的成本费用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5)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在管理会计中对那些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叫做“例外”。日常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责任成本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差异分析,找出影响成本概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由于成本是由多方面成本项目构成的,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西方国家对成本指标的控制往往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进行。这就是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不要将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全部的成本差异上,而是应突出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对于关键性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中心,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对其他的差异则可放弃。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银行成本制度的建立,对于正确计算、估价与管理成本,建立业务经营活动法规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从时间角度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
(1)事前的成本控制。即在经营活动之前,为保事前的成本得到控制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控制制度。
在事前进行的预防性成本控制,首先要根据成本习性把银行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制度进行限制、监督和调节。在实务中,对于变动成本通常通过编制弹性预算进行事前控制。对于固定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可按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分别进行事前控制。
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伸缩性较大,可由银行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财力负担能力确定其开支金额的大小,如业务宣传费、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通过分项目,事先制定一个固定预算,确定一个总金额,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或是通过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来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对于约束性固定成本,银行管理部门的决策行动一般不能改变其数额。因此,对于它们的事前控制,主要应放在它们未确定之前进行,对约束性固定成本中的资本性支出,可根据支出预算中的数据,分项目制订固定预算,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如银行计划在预算期内购置新设备,就要按此项目分别编制与此有关的固定费用预算,如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水电费等,作为今后控制实际发生数的标准,其他非资本性支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可采用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2)事中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及责任成本确定后,关键在于成本的日常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对负有成本经营责任的各级单位,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前制订的成本目标和制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保证成本中心的各项成本指标的实现。在事中的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对已发生成本差异予以纠正,而且要预防可能发生的成本偏差;不仅要执行成本控制标准,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标准。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及程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各成本中心编制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第二,在日常工作中由对成本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遵照控制的原则,对成本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计量、限制、指导和监督。第三,各个成本责任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按日、按旬、按周或按天)编制实绩报告,并将各自责任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凡实际成本大于预算的称为不利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的称为有利差异。第四,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根据业绩报告中产生的成本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来指导、限制当前的经营活动,或据以修订原来的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第五,银行管理部门根据各责任单位业绩报告中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对各成本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保证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差异虽然是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评价与考核各个成本责任单位业绩的重要依据,但是成本差异表现出的有利与不利差异,不能简单地作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的最终依据。这是因为实际数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只是表面现象,而要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和采取正确对策,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成本差异的性质及差异类型,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与决策。同时,就成本差异产生的性质来看,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采取错误行动而产生的执行偏差。这种成本差异的出现总是与特定的行动有关,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就应立即加以制止。如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外币投资损失就属于执行偏差;有的属于在事先编制预算时,由于成本预测参数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预测偏差。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应及时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预测,使其尽可能与客观现实相符。如在预测利息支出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利率调整因素,致使原定利息支出标准偏低而造成的不利差异;有的属于事先在编制预算建立模型时,由于错误地确定影响成本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例如,错误地确定目标函数、变量、约束条件而使得预算脱离实际而产生的成本差异,这类成本差异一经发现,应重新修订模型,及时制订出正确的标准或编制出正确的预算;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计量错误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这类差异确已发生时,应及时对计量错误加以纠正,以保证计量工作的正确性,为防止这类偏差的发生。还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成本和由某种正确规定的随机参数的典型波动而产生统计成本差异。对于随机偏差应科学地规定其偏差范围,对于正常发生的偏差一般不予纠正;只对那些不正常的偏差,才应采取行动加以控制。
(3)依据相关原则,确定“例外”的标准。
(a)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按照成本差异的大小来决定哪些成本项目对银行来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需要成本中心管理人员给予足够重视。衡量差异大小指标,通常是将成本差异与原预算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成本差异率,在成本差异率之外,再规定最低的限制差异的金额。如成本差异占10%以上,或绝对金额超过1000元的,均应视为“例外”。至于差异率及绝对额的确定,要视不同银行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质来确定。由于成本差异分为“有利差异”(顺差)和“不利差异”(逆差)两种。管理人员不应把注意力只放在不利差异上,还应注意有利差异中是否隐藏着不利因素。例如采购部门为了控制固定资产采购成本,购入劣质产品,这会降低采购部门采购成本,这是有利差异,但由此也会增加设备维护保养费用,从而给其他部门带来不利差异。
(b)一贯性原则。按照重要性原则,有些成本差异虽然未超过规定的差异率百分比或最低金额,但这些成本差异在一段时期内一贯在一条控制线附近徘徊,就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这种差异也应视为“例外”。这种例外产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由于成本控制不当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原定的因素或标准已经时久失效,应及时加以调整。
(c)可控性原则。由于银行业的成本项目中有些属于可控性成本,有些属于不可控性成本。有些公用事业费(如电话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水电费)的收费标准经常发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各成本责任中心无法控制的差异。因此,凡属管理人员无法控制的成本项目,即使发生符合重要性标准的差异,也不应视为例外,不需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d)特殊性原则。对于银行业来说,有些成本差异即使没有达到重要性标准,管理人员也应予以重视和关注。如银行业安全措施中,不能为压缩费用开支而减少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运钞费),如果片面追求降低成本,减少必要的防护性开支,虽然在短期内成本会降低,出现有利差异,但从长远看,若减少这必不可少的开支,一旦遇到突然事件就会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一些特殊性质的成本项目,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