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疏附县去冬今春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情况汇报
疏附县去冬今春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
情况汇报
2012年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继续深入推进的一年,也是推进我县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一年,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我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针对我县已经在建及将建项目,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落实各项惠民优惠政策,着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打造我县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一、去冬今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及《疏附县今冬明春大力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实施要求,我县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实施。
去冬11—12月份针对我县目前大建设的现状,邀请地区就业培训管理局下属机构就业培训中心对我县12个乡(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开展一批以建筑类砌筑工、架子工和钢筋工三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此次培训共计3731人。其中:砌筑工2387人,钢筋工706人,架子工638人,经喀什地区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共计3368人合格,其中砌筑工鉴定合格2137人,钢筋工641人,架子工590人。培训采取语言、军事训练、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为期一个月。同时我们在结业考试前组织了技能大赛,通过
竞赛进一步检验了培训成果,扩大宣传面,让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都能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提高收入,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二、2012年1—3月份培训计划
按照地区年初下达的就业培训任务,我县今春的就业培训工作将根据我县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失地农民等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做到“致富技能培训不离土、语言培训不离村、职业技能培训不离乡”。主要包括:
(一)培训工种:计划开展砌筑工、钢筋工、架子工、木工、油漆工、钳工、电工、电焊、服装缝纫工、公共区域保洁工、装饰装修工、餐厅服务员、驾驶员等职业技能培训。
(二)计划培训人数:充分利用春季开耕之前的农闲时期,利用县、乡、村三级宣传网络加大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力度,通过不断宣传调动我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计划培训8000人。
(三)针对我县现有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及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创业及就业指导培训,促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计划开展创业培训200人。让他们掌握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保障他们能够顺利实现创业。
(四)通过摸底调查,针对我县即将落地的企业用工情况,开展定岗及订单式培训,主要包括基建类及装饰装潢方面的技术工人的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各乡镇在管理和组织培训上很不平衡,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去冬培训督查过程中发现个别乡镇领导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人员组织及场地落实情况不到位,没有安排或不能安排得力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建议县政府把就业培训工作纳入到对乡(镇)领导班子的年终考核中,对全年就业培训工作完成不好的给予全县通报。
2、我县农业富余劳动力普遍存在语言不过关的问题,通过技能培训后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加强富余劳动力的汉语培训。目前,我县通过争取中华职教社援助建设了2间培训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室,每次可培训100人,每2月一期,一年可培训600人。同时地区又在我县职业中学投资建设了2间同样规模的培训教室,用于我县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一年我县汉语培训最大培训量在1200人。这与我县每年3500名左右新成长劳动力还很不符。
3、培训场所有限、实训设备严重不足
我县技能培训任务主要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等培训机构承担,没有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无法就近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实训。把各乡的农民都集中到县上来培训,资金无法保证、场地设备也难以满足,学员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结合我县园区落地的企业用工需求,比如物流、仓储等工种,自治区公布的培训补贴工种中没有将这类工种列入到补贴范围,因此建议对口援建的省市联系派出当地具备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来帮助开展一些急需的工种,满足当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向基层拓展,目前急需在各乡镇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为13个乡镇各建立一座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请上级主管部门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4、今年我县要计划培训2万人左右,而我县现有的资金、师资、场所和设备仅能对4000人进行技能培训,其余
1.6万多人只能参加单项技能培训。按职业技能培训不同工种每名学员从培训到鉴定合格至少培训2个月时间的要求,按照实际核算平均培训成本每人在1200元左右,培训4000人每年需要480万元;单项技能培训每人成本是600元,1.6万人一年需要960万元,合计共需培训资金1440万元。要完成2万人的培训任务,县财政至少要投入1440万元。这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我县的开展。
第二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案
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不断完善各种培训设施,努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使培训工作更为有效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政府、市人劳局的要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综合运用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素质,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输送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培训资金;要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坚持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培训与配套服务、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坚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
二、培训对象和目标
(一)培训对象
具有我市农籍户口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人员和退役士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二)培训目标
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以实现转移就业为目的,调动学校各方面培训力量,积极参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合格率和职业资格取证率力争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
到80%以上。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一)培训内容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受训农民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基本常识等知识。
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就业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向培训为主,强化实习、实操动手能力。培训内容方面重点是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主要有:电工、钳工、焊工、车工、数控车工、无线电装接工及叉车司机、中式烹调师、计算机等。培训内容参照国家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制定。强化实操(实习)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并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训时间
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原则上为l至3个月,具体培训时间长短,可按照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安排。
四、培训教材与考核
1、培训教材:
教材选用应坚持“统一规范、实际适用、先进创新”的原则。在培训工作中,主要使用劳动部门组织编写的技能鉴定等系列培训教材。
2、考试与考核
参加集中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都要参加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性培训以理论考试为主,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厦门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种的鉴定工作。本着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将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保证90%以上的学员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五、培训组织管理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工作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培训处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直接负债部门。
培训处根据市政府、市劳动局等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转移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可行性、操作性、针对性。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培训和转移的目标任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与教材、考试考核等内容。培训处同时负债培训监督,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确保正常顺利开展。
六、培训师资
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培训工作,主要参加教师有:
1、电工:吕良稻、颜育林、邵黎乖、黄贤渴、刘培荣等
2、钳工:许建凉、陈水沟、陈庆毅、李义文称如、颜伟警等
3、车工:刘力、李军斌、陈秋鸿等
4、数控车工:刘力、黄贤渴、张绿萌等
5、无线电装接工:叶豪爽、陈永卫、李海亭、柯天勇、吴春禅、蔡东园等
6、计算机操作员:陈稳赞、杨志忠、徐建益等
7、中式厨师:叶节等
8、叉车司机:柯炳和、陈水沟、许建凉等
我校拥有专职教师85人,管理人员20多人,除上述教师外,学校将根据实际培训需要调派其他更多老师参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成立由校级主要领导牵头,由培训处主导,学校有关处室参加的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与劳务市场的沟通联系,疏通“出口”,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转移培训。
(二)加大投入,为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我校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培训设备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各种培训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为农民接受培训
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学校将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转移培训工作。
(三)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要根据劳动力产业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开展培训的情况,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教育培训条件,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成同安区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基地。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培训处要主动开展宣传工作,设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专栏,开展引导性培训,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进行联合,发挥企业优势,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能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促进培训后就业渠道顺畅。
(四)结合“中介”,打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口”
劳动力能否转移出去,中介服务是关键。充分利用现有信誉度高的、有一定实力的中介机构,做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劳动力输出的畅通,又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适应市场需求,进而增强学员入学的积极性,提高办学的效益。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联合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与社会上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就业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实现招生、培训、推荐就业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社会服务,力争就业率在70%以上。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和寻求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结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本身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农民进城务工知识
包括农民务工前准备与如何寻找工作、如何维护合法权益、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遵守公民道德适应城市生活等等,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家政服务知识讲座
目前城市里面保姆市场紧缺高级的保姆人才,我们将联合京郊一些著名家政培训公司,开展有关家政服务的资源制作与培训,包括如何照顾老人、对待婴幼儿,如何礼貌接人待物,如何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各种菜系的制作等。.各种工种的初级培训
以相关涉农工种为主开展资源建设与制作工作,比如园林工,绿化工、农艺师等,还将与一些单位合作开展餐厅服务员、面包师、美容美发等课件资源的制作,以更有利的为进城务工提供准备。.相关法律知识
各种技能培训的法律知识的介绍,使务工者了解到更好的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培训情况: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每年都有开展,如在 2004 年 7 月,中心聘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首都经贸大学等单位专家,通过北京农村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向郊区农民开展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引导性培训,内容涉及到做好进城务工准备、寻找合适工作、签订劳务合同、安全生产、城市生活等多方面内容。在 2005年6月到7月的“521北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远程专题培训”活动中。培训活动采用“远程培训+直播+面授”的培训方式,把 进城务工前的准备、城市生活常识、岗位技能培训如绿化工、园艺工以及办公软件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等知识传授给郊区农民。通过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提高农民进城务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同时,在各基层农村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汇集各类远程教育培训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就业信息,在当地逐步建立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信息中心,方便农民学习与就业。
第四篇:2014年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014年,为实现兵团党委提出的“两个力争,两个率先”我团认真贯彻师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以鼓励就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重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及就业力度,有利的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十团总人口18436人,少数民族11257人,其中夏河集体所有制六个连队的农民共7100人(维吾尔族),全团从业人员5961人。以农业为主,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就业渠道有限。这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土地亩成本的加大,原定的承包定额25亩已不挣钱,需扩大个人种植面积,一线劳动力出现富余,需要逐年转移到二三产业。还有一部分闲散(富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夏河集体所有制连队,在400人左右,大多数属于贫困低保家庭,种不起地,靠零星打工,劳动积极性差,靠父母低保金维持生活。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我团闲散和一线劳动力的现状,这几年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转移就业,但效果不大。尤其是今年团党委更加高度重视,采取和制定了一系列办法来促进此项工作。具体情况
1如下:
1、成立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副团长具体抓
此项工作,下设办公室,在社政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出台了五十团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特别是
在方案中制定了切合实际、符合我团具体情况的12条举措。
2、加大宣传力度,以连队为单位做好任务分解工作,加强输出前的教育培训,加强就业观念及素质教育,提高思
想认识。在2014年一月在全团每个单位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思想教育及素质培训。
3、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1)经团组织到图市工业企业就业的夫妻二人,团里
负责在图市租房,租房费用由团贴补。
(2)转移就业期间享受低保待遇。父母年老多病,生
活困难的纳入低保,并在土地承包上单位给予优先照顾。
(3)闲散劳动力(尤其是民族同志)不管是自主创业,打工,还是团安排的其他方式就业,(需报社政科备案查实)
民政部门在临时救济和低保待遇上都给与倾斜。
(4)家里有闲散劳动力的不愿意就业的,停发其家庭
低保待遇,团各项优惠政策也不予考虑。
三、取得的成效
(1)4月,团和莎车人社局协调,选派了30名维族同
志到莎车县阿里屯塔格专修美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期3个
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民族装修培训,已结业。正在准备扶
持他们就业(思路是:租门面房,购买装修设备,几个人一
组,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培训费、生活费、车费等全部
由团贴补,已花费8万余元。
(2)3月,团组织20名维族妇女到51团地毯厂进行学习,时间3个月。现已学完,团在夏河建地毯厂(在建),建好后带动50人就业。
(3)1月,培训了50名家畜饲养工,结合团养殖基地,畜牧小额贷款政策,带动了50人就业。
(4)4月在8连建好了35座蔬菜大棚,从塔农大、巴
楚园艺站聘请教授讲课,经过培训,现已带动82人就业。
(5)4月我团建筑工程开工后,团召开了动员大会,(团
长做了重要讲话)要求每个项目经理必须使用我团少数民族
劳动力,每个连队必须按照要求组织劳动力。社政科、统战
科负责组织劳力,考勤、协调。工交建商科负责安排活,工
会负责垫付工资。现已干活3个多月,180人次,团垫付工
资30多万。
(6)每个单位组织20-30人打工队,一共377人,由
各单位安排主要从事季节性务农和其他打工。
(7)组织了18人在图市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工
作。组织了25户50人到图市市政清扫马路、林带,由团给
予补助(含房屋)7月1日已上班。
(8)团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在团部及夏河新建门面
房80个,带动127人自主创业。
(9)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如治安联防队、社区、绿化
办、车站等安置了50人就业。
截止到现在,我团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培训,实现
转移性就业800余人。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团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
(一)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造成就业上的低层次化。主
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只能干一些基础性性劳
动。
(二)懒、等、靠、要的思想还依然存在(吃父母、靠低
保,劳动积极性差)。
(三)少数民族同志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较大。这也是
用工单位很大的一个难题。
(四)就业渠道单一,没有启动资金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
因素。
(五)民族风俗习惯,使夏河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离开
父母兄弟姐妹到图市就业,而我团就业比较单一。
五十团社政科
2014年7月13日
第五篇: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县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今年来,县委、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五原县转移就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的五年,我们将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对外输出和就地转移的原则,使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县农牧民转移和培训规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好范文版权所有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市场就业机构,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我县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为农牧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50以上;农牧区劳动力培训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围、产业集中和要素聚集,积极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就业,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到2010年,全县城镇率达到53以上,为有效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好第一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摸清情况、统筹安排,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列入当地发展计划目标,层层分解,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的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工作。
(二)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渠道
发展经济是解决城乡劳动者的根本出路。要把经济发展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民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我县新兴的重化工等龙头企业和特色市场以及工业园区、商业区和生活区的建设,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农牧区劳动力就业的规模效益。
(三)逐步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
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所有求职的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农牧民工的职业素质,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规定,规范企业招工行为,消除一切制约农民工就业的障碍,维护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方位地为农牧民开放,实行免费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一系列就业服务。全县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网络建设,使全县的镇(街道)办事处的劳动保障平台真正达到符合“六到位”的标准。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建立以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院校和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社会力量和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城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农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对农牧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开展以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怎样找工作、劳动合同、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维护权益和城市生活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还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定向培训,使更多的农牧区劳动力掌握专项职业技能,对职业培训结业的农牧区劳动者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行“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鉴定,鉴定促进就业”的机制。
(五)加快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农牧民工的特点,实行相关的社会保险措施,用人单位和农牧民工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城镇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失业保险条例》为其招用的农牧民合同制工人办理参加失业保险手续,由单位履行缴费义务,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好范文版权所有
全县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农牧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逐步要为不稳定就业的农牧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探索和建立适合不稳
定就业农牧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进城就业农牧民权益保障制度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职业病防治、使用童工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支付工资和兑现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七)取消限制农牧民进城务工的一切不合理规定
各有关部门应对现行有关政策进行清理,对不利于农牧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性政策应坚决取消。要进一步疏通农牧民进城务工的渠道,改善农牧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单位用工、子女入学、管理监督都要一视同仁。
(八)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
要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对农牧民进城就业的认识。定期开展以“改善农牧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牧民工权益”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农牧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以便做好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工作,使我县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