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

时间:2019-05-12 22: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

第一篇: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

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350万助医基金正式启动服务贫困低收入群众

为了能让困难群体也能“病有所医”,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民政局、在市慈善会的倡议下,在全市各级部领导部门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我市首个“慈善医院”在盐城协和医院正式成立了。

11月16日上午10时,“盐城市协和慈善医院授牌仪式”在水城度假酒店隆重举行。盐城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卫生市慈善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出席授牌仪式。同时,盐城协和医院院还首批捐赠350万元,在市慈善总会设立“盐城协和慈善助医基金”建立“慈善门诊”和“慈善病房”,专用于助医助困等慈善救助活动。今后我市弱势低收入群体中的重大病患者,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在“盐城市协和慈善医院”就医所产生的门诊检查、治疗、住院手术费用均可申请到慈善基金“二减一免”救助政策,免收挂号费、诊疗费,检查费、治疗费减免20%,药品费减免10%;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民政供养对象,在上述救助标准基础上还可适当提高5--10%比例;特困家庭的患者可申请全额免费的医疗救助。市卫生局谷瑞先局长在讲话中表示:盐城协和医院作为我市首家成立的慈善医院,其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病房宽敞,可以为患者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该院创办多年来热心慈善,倾心公益。在落实慈善助医政策、减免低保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积极捐款投身慈善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盐城市慈善医院”落户协和医院是实至名归,必将为我市医疗事业的添加新的动力。我相信,成立“盐城市协和慈善医院”这一正确举措必将加快盐城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馨提示:即日起,可持相关证明至位于市建军东路66号的盐城协和医院填写“盐城协和助医慈善基金申请表”,或通过拨打慈善救助热线88222567咨询和申请。

第二篇:扛起三次创业大旗

扛起三次创业大旗,绘制准能七彩蓝图

“没有奇山,没有丽水,这里却色彩斑斓”,这是中国经济导报上对准能纪实报道的开题词。三次创业征尘起,准能儿女雄风劲。2012年,伴随三次创业渐入佳境,准能各项事业再次驶入快车道:生产会战高潮迭起屡破纪录、发展战略日渐明晰、企业文化渐成体系、基本建设如火如荼、生态家园蓝图绘就„„神华准能,在经历一轮跨越式发展之后,正昂首踏上全新发展里程!

作为国内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神华准能公司的一举一动在国内同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神华准能公司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煤炭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了“5年实现经济总量再翻番、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能源企业”的第三次创业发展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神华准能公司提出做好“4+3”七彩文章,即打造黑色、白色、金色和绿色主导产业,做好橙色企业管理提升蓝色和谐幸福员工和红色企业共赢工程。四大主导产业分别为黑色煤炭产业、白色氧化铝产业、金色铁路运输物流网络产业和绿色生态农牧产业,在煤炭产业方面,神华准能公司将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露天样板煤矿;在氧化铝产业方面,神华准能公司充分发挥准格尔煤田高铝、富镓的优势,发展煤电、粉煤灰氧化铝原铝铝型材、镓、硅等系列产品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建设6条生产线,配套建设660万千瓦机组的矸石电厂,年产氧化铝600万吨、铝材300万吨及硅镓等系列产品。该产业被称作神华集团的一号工程,有利于缓解国内铝土矿资源不足的局面;在铁路运输物流网络产业方面,构建以大准铁路为核心的神华铁路运输网络,通过实施600多公里的铁路网建设和改造,最终实现大准铁路运能3.5亿吨,彻底解决煤炭运输通道的瓶颈问题;在生态农牧产业方面,神华准能公司将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产业链,到2020年,形成集生态设施农业、农业种植基地、现代畜牧养殖、生态景观防护林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回首一方原野镌刻的昨日今朝,细数时光走过的三十六个春秋,我们深深懂得:准能文化来之不易,是准能的一大法宝,须臾不得离开。处于春风细雨般的氛围,对于进一步构建完善企业的主流文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我们充满信心,豪情满怀。“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已成为我们拳头般的口号,斩钉截铁。

第三篇:扛起非遗大旗

扛起非遗大旗_第六个_非遗日

从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到2011年6月11日,我国已经经历了六个文化遗产日。与此同时,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与战略 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关专家认为,对非遗的关注、保护和传承,是一种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更是一种时代担当。在非遗魅力持续绽放之际,非遗应当被赋予更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应当成为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中之义。

本刊对各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活动与资料进行了汇编整理,尽可能地让读者了解非遗的一些侧面,从而激发广大读者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来。

非遗法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成都参加非遗保护国际论坛的官员和学者认为,该法的实施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大进展,从此中华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依法保护的轨道。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揭晓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并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单位共同协办的第四届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评选结果于6月14日在江苏无锡揭晓。

经过半年的推荐、投票和专家评选,李秋香、耿彦波、舒济、吕建中、大东仁、王德义、秦富荣、周廉楣、方唐、区勇铭和区勇波兄弟荣获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张丁、许显成、杨仲英等16人荣获“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荣誉称号;杨爱兰、廖静文、吴南生、方成、李若梅、洪崎、李宝珠和李国泰姐弟荣获“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中国民生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团体单位被评为“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团队”。

湖南新增29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文化部确定、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正式公布,在此次公布的35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湖南又有29个项目入选。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湖南29个项目包括:盘瓠传说、土家族哭嫁歌(永顺、古丈)、苗族古歌、仗鼓舞(桑植)、南县地花鼓、芷江孽龙、城步吊龙、张家界阳戏、梅山傩戏、衡州花鼓戏、临湘花鼓戏、长沙花鼓戏、祁阳小调、丝弦(武冈)、赛龙舟、苗画、挑花(苗族挑花)、竹编(益阳小郁竹艺)、石雕(菊花石雕)、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医药(凤凰、花垣)、土家年、舜帝祭典、苗族四月

八、宜章夜故事、汨罗长乐故事会。

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9个。

“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入选名单出炉 6月5日,由湖南省文化厅、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百年泸州老窖杯“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评选”活动公布入选名单。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汨罗长乐故事会、湘剧(含衡阳、桂阳湘剧)、醴陵秞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苗族四月

八、湘绣、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苗族鼓舞、常德丝弦、桑植民歌、梅山武术 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

田明、向渊泉、刘能朴、王鹤高、覃保来、刘启后、曾应明、龙文玉、向光清、刘祖清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市、区):

桂阳县、龙山县、安乡县、汨罗市、吉首市、隆回县、永顺县、桑植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保靖县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

雷晓达、吴少叶、周良英、李忆湘、钟义凡、曾维秀、何寄华、李嘉慧、刘卫兵、龚迎春、白维国、王先蒙

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成就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用几个标志性的数字来概括。“87”: 截至2010年底,文化部初步普查工作基本结束,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概有87万项“非遗”资源。“34”: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有34项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1”: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设了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非遗”保护十六字方针 2005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非遗”

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非遗”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两批名录的1028个项目中,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67个,所占比例为35.7%。在367个项目里,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的项目共有41个。在最近公布的第三批名录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增加150个。

在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急需保护的项目中,我国有34项入选,其中少数民族占13个,如维吾尔族木卡姆、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格萨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麦西热甫”。其他如西北的花儿、朝鲜族的农乐舞、内蒙古的呼 麦、羌族的新年、黎族的染织技艺等,都是急需保护的项目。

国家层面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四级体系: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该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结构。确定十大类别。在2006—2008年间,我们共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曲艺、传统体育、杂技和民俗十大类别,共有1028项。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弥补了单项“非遗”项目保护的局限性。到2010年底,文化部已批准设立11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们分别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云南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宣传非遗 北京M 民族文化

402011年6月上民族论坛 北京

6月10日至6月15日,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在中华世纪坛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主题活动开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和文化遗产保护界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席开幕式。本次主题活动由“依法保护,重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展”、“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和“我们的精神家园——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三部分组成

江西“文化遗产日”当天,景德镇元代馒头窑窑炉奠基重建,拟于今年10月在景德镇瓷博会期间试烧,有望重现“元青花”与元釉里红瓷的惊世魅力。

四川5月29日至6月1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隆重举行。

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表演队伍,与来自中国各地的21支表演队近2000位民族艺术家们在“非遗节”开幕式上生动展示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人类非物质文化艺术。

本届国际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举办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物

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传统戏剧精品剧目展演、中国古琴艺术大展、分会场和惠民慰问演出等7大类286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目前,“非遗节”已成为全国性的四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也是世界上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会。从本届开始,国际非遗节将正式落户四川成都。本届“非遗节”的主会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1700余亩的非遗集中展示、保护园区,将成为“非遗节”的永久举办地。

为复原元代挛窑与烧瓷技术,重铸享誉世界的“元青花”和元釉里红瓷,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召集多

位窑炉与制瓷专家,开始重建馒头窑,以元代历史为参照,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原元代馒头窑。

6月11日上午,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景德镇市文物局局长江华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胡家旺等人握揪挥土,举行元代馒头窑窑炉奠基仪式。景德镇元代馒头窑由江西陶瓷研究所设计,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以及景德镇挛窑师傅余云山等人多次讨论,对窑炉烟囱、建材等问题进行反复研讨,最终达成一致。湖南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湖南省文化厅在全省展开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及宣传活动。初步统计,“文化遗产日”期间,湖南共组织了158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参与人数近1776.2万人。

同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组织邵阳隆回县的花瑶挑花国家级传承人奉雪姝、湘西凤凰扎纸国家级传承人聂方俊、醴陵

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湖南省级传承人陈扬龙分别带领自己的爱徒赴京参加了国家文化部组织的“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组织湘绣、土家族织锦技艺、黑茶制作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益阳小郁竹艺、苗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菊花石雕8个项目参加了文化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的博览会活动,有力地推介 和宣传了湖南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湖南省文化厅还举办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宣传评选活动,评选出“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市)”以及“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山东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6月11日晚在山东济宁揭晓,共有10大名街入围,其中山西祁县晋商老街名列榜首,其它名街为: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海市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福建省长汀县店头街、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翘街。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评审继续坚持了该活动最初确立的3个核心原则:保护历史的真实遗存;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溪流、驳岸、古树等;维护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自2008年至今已评选出30条“名街”。

河北设于保定的中国直隶官府菜研究会6月11日宣布,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中,河北省保定市申报的“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榜上有名。当日,中国直隶官府菜研究会会长、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传承人梁连起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该研究会依据入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上千本明、清、民国时期的老菜谱和相关史料,成功挖掘开发出“李鸿章烩菜”、“鸡里蹦”等400余道直隶官府菜品,并复原了失传上百年的美食器皿“温盘”。2006年,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正式入选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第一个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成功的中国菜 品。

以酱香味为主兼具多味的直隶官府菜,首创于清康乾盛世时期的直隶官府,完善于皇帝行宫及保定官府,鼎盛于晚清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督直之时。花瑶呜哇山歌

花瑶呜哇山歌是湖南省隆回县花瑶民族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一门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主要流传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花瑶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是花瑶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花瑶呜哇山歌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并受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

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花瑶呜哇山歌取材于生产、生活、大自然及民间传说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历史歌、风俗劝勉歌、生产劳动歌以及情歌。在这些歌谣中,情歌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它高亢的旋律,是其它形式的山歌无法相比的。隆回呜哇山歌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韵脚的运用,在所有的韵体文本里,绝无仅有,独具一格。

2007年6月,花瑶呜哇山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江九龙舞: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九龙舞,它以艺术套路复杂、演出阵容强大、打击乐地方特色明显而著称,是我国众多的民间龙舞之中,较为独特的一种龙舞艺术,它流传在湖南省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

伍市镇白杨村九龙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以身殉国,尸体沉于水底,无法回到人间,劳动人民每年端午节都 要划起龙舟前来打捞。此事

感动了洞庭龙王的九个儿子,九条小龙翻江倒海,大闹洞庭,逼着老龙王把屈原的遗体送回人间。人们为感激九龙的义举便模仿九龙的舞姿,创造了九龙舞。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代龙舞艺人不断推陈出新,使龙舞的表演艺术套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已形成了独特的九龙舞艺术。1991年参加“岳阳国际龙舟节表演”,一举夺得大赛唯一的金奖,1999年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专程赴白杨村拍摄九龙舞,向世界推介,2000年伍市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平江九龙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龙山梯玛歌: “梯玛”是土家语音译,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土家族原始宗教孑遗的梯玛文化事象,土家语称“梯玛日”。二是指从事“梯玛日”活动的巫觋即汉语俗称的“土老司”。梯玛既具有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特色,又具有娱人娱神的歌舞表演性。《梯玛歌》便是在这种文化事象中用土家语诵唱的一种长篇古歌,其篇幅浩繁,格局宏大,句式自由,是一部吟唱式的长篇史诗。

《梯玛歌》时而深沉、哀婉,时而轻松、诙谐,时而抒情、缠绵,时而浪漫、风趣。被学术界誉称为“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并以独特、珍贵的文化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荆河戏: “荆河戏”是流传于湘、鄂两省交界的荆州、沙市、澧县、张家界等地的地方大剧种,它已有400多年历史。该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做、念、打相结合,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一直为广大群众喜爱。

相传“荆河戏”起源于明初永乐年间,1425年华阳王封藩来澧州,随行带来私家戏班,拥有几十个乐手及大量剧本,经常在华阳府演出。清朝后朝廷明令禁止私家戏班,私家戏班纷纷解散,大量艺人流落民间,出于生计需要,艺人们在民间演唱荆河戏,荆河戏开始在民间流传,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澧水一带荆河戏开始盛行,因其根植于当地语言、风俗、乐舞、俚歌之中,所以“初学秦腔,终带楚调”。

2005年荆河戏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有2个国家级、1个省级传承人。

长沙窑铜官陶: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的形成源远流长,据《监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进行原始的手工制作。从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文物和积淀深厚的陶瓷碎片考究,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已创造性地表现在造型、成型、烧成、装饰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全方位的陶瓷手工制作体系。专家认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是属唐代遗存。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把自然界缺少生命活力的物质通过劳动的双手变成有生活气息的器物,展现出各种美的形象,巧夺天工,叹为观止。这种将彩绘遮盖于釉下,使其永不褪色的创新工艺,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艺术。铜官在唐代曾是我国三大陶瓷出口基地之一,铜官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诸多国家,名声远播,影响深远,在历史上留下了光 辉的一页。

目前,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已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市代表性传承人各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正在申报之中。

苗族古歌: 在广大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2011年6月,苗族古歌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融合有昆腔、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等多种声腔,明初至嘉靖年间,传入湖南的昆腔和弋阳腔与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湘剧。湘剧表演充分吸收昆曲的艺术因素,载歌载舞,灵动活泼,有一批以造型和功架著称的剧目。

2008年,湘剧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 流派和艺术风格。

张家界阳戏: 张家界阳戏是土家族的民间戏曲,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稀有剧种。张家界阳戏舞台语言以张家界方言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平仄音分明,儿化韵较多。阳戏唱腔属于民歌体结构,分“正调”和“小调”两类。“金线吊葫芦”是张家界阳戏区别于其他地方阳戏的关键,是土家族人把大山号子融进戏剧的唱法。它的唱法用真假嗓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在全国各类戏剧中绝无仅有。这种唱法是从土家民歌衍化而来,阳戏小生、小丑、小旦的演唱借鉴和保存了土家民歌技巧。2011年6月,张家界阳戏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仗鼓舞:仗鼓舞是张家界市白族独有的民族舞蹈。逢年过节、游神赶会,桑植县白族人爱跳仗鼓舞。仗鼓舞以“仗鼓”作道具,鼓长1.2米,用皮革绷面,中细可握,形如木杵。配以笛子、唢呐、大号和锣、钹、罄等鸣乐伴奏,创造了81套舞蹈动作,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

2011年6月,仗鼓舞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巴陵戏,原称“巴湘戏”,因艺人多出自巴陵、湘阴和临湘而得名。又因它形成和主要活动的地区是岳阳(旧岳州府),民间称为“岳州班”。近代,尤以“岳舞台”名震三湘大地。

巴陵戏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地方大戏剧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湘东北地区戏剧的代表。巴陵戏的舞台语言、剧目、声腔、音乐、表演乃至演出习俗,都承载着大量的岳阳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历

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又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地方剧种成形与发展的宝贵资料。2006年,巴陵戏因其独特的声腔体系、表演风格及蕴藏巨大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篇:扛起城乡统筹发展大旗

扛起城乡统筹发展大旗

----桂阳县探索实践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基层党建新格局侧记

作为‚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的重要一极,桂阳县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把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引擎,坚持以一体化的理念谋划基层党建,以一体化的举措推动组织建设,以一体化的方式优化资源配臵,初步构建起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中有力扛起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旗。

多元投入,筑就基层堡垒

‚以前,村‘两委’4个成员没有一间房子办公,30多名党员也没有活动室,每年的七一不是挤在村干部家里开个会,就是跑到村小借个教室开会。‛距县城较偏远的十字乡大市村党支书记罗治顺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感慨地说。而今,一个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水泥地面,绿树成荫的四合院矗立在村前公路旁,集计生服务室、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群众工作服务组,4个村干部与驻村乡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望着前来办事的村民,罗治顺笑了。

桂阳县把解决基层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的突破口。从2006年起,在省市立项扶建的基础上,大规模新建、改建了一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县委规定,农村新建一个奖补6万元,改建一个奖补4万元。2010年,县财政还把县城11社区下辖的43个居民小组党支部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全部解决43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办公用房问题,分别给予每个7至10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近几年,累计投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费达4000余万元。村级组织

1运转经费每个年均达4万元,仅这一项,县财政年预算支出2100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引导机关部门帮扶农村、工商资本反哺农村,通过统筹全社会财力资源支持农村建设,年帮扶资金达6000万元,有力地助推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县491个行政村、11个社区全部建成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组织活动中心,并做到办公用品统一配臵、中心标识统一设臵、功能布局统一划分、标牌悬挂统一规范、国旗党旗统一升挂、规章制度统一整合等‚六统一‛。农村社区组织活动中心正日益成为党在农村坚强的战斗堡垒。

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享

秋风气爽,莲塘镇夏塘村支书付国义看到村民在村门口广场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场景,心里乐滋滋的,逢人便说:没有县人大机关党总支的帮扶,哪有我们今天出门不沾泥、农作之余可休闲、饭后之余可锻炼的幸福生活。原来,夏塘村虽然位于省道S214线旁,但基础设施薄弱,村容面貌差。2010年,县人大机关党总支在参与全县城乡百对支部大对接活动中,与夏塘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后,有效开展对接活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建立了‚321‛结对帮扶制度,采取主要领导结对帮扶困难党员3户,副处级、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党员2户,普通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1户。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村综合办公楼,投资9万元修通了通组公路,投资10万元对村池塘进行污泥清理和整治,修建了村休闲广场,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

近几年来,该县在加大传统领域党建力度的同时,积极围绕城乡共建体系建设,不断拓展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按照‚党

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贫困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涉企部门联企业‛的原则,在基层党建中广泛开展了城乡百对支部大对接、百名书记讲党课、百佳基层党建示范点、‚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促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并选派39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100多位机关党员干部,50名科技特派员、35名党建指导员赴乡镇、村、企业进行驻点帮扶,实行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乡镇、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为农村党建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在高平台上持续前行。城镇丰富的党建资源持续向农村流动,资金向农村倾斜,人才向农村集聚、技术向农村注入,城乡结对,让农村同步享受着和城镇一样的优质资源。

优势互补,促进城乡融合桂阳县太和辣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家以生产辣味系列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每年需要采购上百吨的优质‚五指辣‛原材料。以前农户因为价格不稳定,种植积极性不高,公司每年生产加工时,原材料紧缺,公司总经理袁艳艳经常为此头疼。2007年,县委开展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让公司找到了‚阳关大道‛——实行‚公司+基地(支部)+农户‛的产业模式。原来,在参加‚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中,公司抓住机遇,与土壤、气候适合种辣椒且有种辣椒传统的太和镇珠塘村党支部建立长期互帮互助关系,并签订了互助协议:公司在珠塘村建立生产基地,统一向辣农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价格;村党支部则负责组织辣农种植辣椒。经过几年的合作,公司既解决了企业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农产品价低卖难的问题,有效地实现了村企互利双赢。目前,公司开发辣制品10余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年产值达4000万

元,公司还与珠塘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新建了党员科技培训中心,实行组织共建、党员互动、活动共开展,帮助珠塘村成立了‚辣番天‛辣椒开发专业合作社,带动辣农2000户,发展辣椒种植基地1万多亩,吸收村民为公司员工解决就业60余人,单独种植辣椒一项,农户年可增收2000余元。

统筹城乡党建协调发展,有共赢就能受欢迎。该县始终把互利共赢作为基层组织设臵方式、优化组织结构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在龙头企业聚集区,依托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企业党组织为龙头,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整合企业与周边村的发展资源,以企带村、园区化发展;在村级企业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大的村,实行村企一体、融合发展。同时,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新路子,增强党组织推进产业化的辐射能力,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农民有序带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轨道,改变了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分散和不稳定的状况。目前,全县已建立了烤烟、油茶、药材、瓜果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生产基地220多个,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300多个,建立龙头企业和跨行政村的区域联建型党组织12个、产业型党组织85个,初步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组织设臵体系,实现了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的融合互动,探索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新进程,形成了党建带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集聚效应,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

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

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

——安定区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现状调查

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现代农业的逐步推广,使农村信贷资金需求空前加大,但与此相对,拥有重金的商业银行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如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课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前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业务的发展与机制的创新对农村金融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定区信用社的经验在于:不断创新机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信贷结构,在支农中取得自身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互动体系。

存贷之间日渐显现的结构性矛盾和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安定区**镇**村的示范养殖大户闫培强,养殖着150余头肉牛和奶牛、1000余只肉羊,拥有一家淀粉加工厂,资产总规模达到130多万元。“从6只羊起家,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多亏大家的帮助。”闫培强说,建厂初期企业发展速度比较慢,主要是自我积累,后来有了金融部门、特别是信用社的大力支持,才有了突破性发展。

过去的几年里,闫培强在安定区信用联社的贷款达到125万元,一次最高贷款达到40万元。“去年后半年的贷款现在已经还清了”,闫培强说,“信用社放心把钱贷给我,我不能当自己的钱花,有钱就赶快还掉了!”闫培强是安定区信用联社的信用客户,信用社给他的授信额度是50万元,“50万以内我可以随用随贷,手续办理十分简便。”

在河口村,通过当地信用社授信,获取最高贷款限额的还有曹友斌、姚军林等人。与闫培强一样,他们都是当地种养大户或农产品加工大户,其经营业务辐射周边数十村镇,具有很强带动作用。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得到农信社的扶持,“由于力量有限,我们只能在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小额信贷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帮扶一些龙头企业。”安定区信用联社办公室主任周建福说。

一、在信贷支持下不断发展

二、信用联社扛起支农大旗

“对我们来讲,现在贷款的渠道已经很单一。”高峰乡刘家沟门村村民王宗义说,“农行对农户基本不放贷,其它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可能,现在能支持我们农民发展的只有信用社了。”

作为刘家沟门村养牛协会会长,王宗义在政府的引导下,于2000年倾其所有,投资兴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肉牛育肥场。“但牛场建起后,没钱引进牛,跑贷款跑不上,当时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王宗义说,后来信用社在了解到他的困境后,主动贷款15万元,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至现在,王宗义的肉牛育肥场年肉牛吞吐量达到500头,年纯收入在十万元以上。通过其带动,全村10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达到15户。王宗义说:“要是当初没有信用社的支持,这个产业肯定做不起来!”

在刘家沟门村,全村546户农户中,在当地信用社有贷款的达293户,占到53.6%。刘家沟门村信用社贷款借据显示,村民贷款除部分用于搞养殖、跑运输、做生意之外,大部分用于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用于治病、结婚、助学、建房等高额支出。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稍有风吹草动,他们生活就陷入贫困。”省银监局信合办副主任肖如强说,要是没有信贷支持,他们很难发展起来。

“但农民融资的途径却很狭窄。”周建福说,以前在支农中做了大量工作的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开始收缩在农村的网点,压缩在农村的贷款。其它商业银行在农村不放贷。而农村另一准金融机构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像“抽水机”一样吸取农村大量闲散资金。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安定区信用联社的统计显示,前5个月,安定区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4117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85%。而在全省,信用社支农贷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农村信贷的84%,覆盖全省64%的农户。

三、有限资金制约做大做强

“作为农村投资主体,农村信用社既然定位于‘三农’,就要想方设法为三农服务。”省银监局信合办副主任何毅说,信用社的根在农村,不论今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如何变化,但它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永远不能变。

以安定区信用联社为例,其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即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定位于农村,把信贷投向定位于农业,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民。安定区信用联党委书记、主任马作华说:“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

“但在十年九旱的甘肃中部地区,农业基础很薄弱,信用社要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支持农业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作华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在积极推广小额信贷的同时,围绕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向调整自身经营结构,扶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优势客户。“因为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讲,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此外,贷款期限的调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周建福说:“‘春放秋收夏不贷’是信贷工作的老做法,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这一模式已不合事宜。为此,我们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充许跨贷款。”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闫培强说:“因为秋天淀粉厂要收购洋芋,需要花大钱,但按以前的信贷期限,秋天刚好又是还贷时间。巨大的还贷压力,使资金无法周转,根本无利润可图。因此,对我们来讲,跨十分有利。”

“这些举措十分有效,农业贷款虽然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契机。”马作华说:“信用社在投入的同时,也收获着喜悦。”

至今年5月末,安定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预计将达33432万元,较年初净增33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36970万元,较年初净增4117万元。“我们最大的收获在于培育了一批优质客户,他们在发展后能够反哺信用社,既是我们的贷款大户,也是我们的存款大户。”马作华说,没有他们的支持,信用社很难发展。

“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吸纳的存款仍很有限,无法满足农村庞大的资金需求。”今年前五个月,安定信用联社向农村投放农业贷款4200万元,“但这点只能解困,无法解渴。”周建福说,这批85%以上都直接投向农户的信贷资金,最多只能满足群众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肖如强指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对资金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却严重贫血。支农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何毅也指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吸纳存款,再就是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但在农村金融市场被多家瓜分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吸纳存款量很有限。而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人民银行有限的支农再贷款面对农村庞大的资金需求也只是杯水车薪。

“不过,虽然这些措施使信用社的存款不断上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无法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肖如强说,“一方面,我们的农民本就很不富裕,另一方面,农村有限的资金却被众多金融机构瓜分。”

“而制约信用社发展的又一致命伤是:信用社体制改革长期不到位,结算渠道长期不畅通。”何毅说,由于没有结算网络,客户在信用社存款不太方便,导致相当一部分存款流失。

下载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盐城市协和医院扛起慈善大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