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国慈善业现状(定稿)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财富量急剧增长,2009年的GDP已经达到33.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了25188元。如果没有意外,中国即将超过人均GDP4000美元大关,提前40年实现邓小平同志所确定的2050年发展目标。
根据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均GDP完全有可能达到1万美元,初步迈上发达国家的门槛。经济发展的速度完全能够大大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
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迅速地叠加发展,对于社会管理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另一方面,财富总量的大规模快速增长,要求社会大众对于财富的管理,作出新的较为艰难的社会选择。从而使贫富之间,能够建立兄弟情谊,并和睦相处。
应该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传统的安全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政治性的管理正在大踏步地转向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基础,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十分有活力的公民社会,而公民对于公益事业的全面投入,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平稳转型,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现状与差距
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现状,特别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最为重要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究竟有多少的慈善公益空间?我们看三组数据。
年度慈善捐赠总额。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已经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0.17%,占中国财政收入6800亿元的比例,不到5%。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3000亿美元,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要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年度捐赠额应该是6000亿元。
慈善组织的数量。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为1843个,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英国比较活跃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个,加拿大慈善组织也有8万个以上,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
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2009年,中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不到两万,而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则超过900万,英国亦有60万从业人员。中国慈善公益发展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未来五年中国的捐款数额年度能否达到5000亿元,慈善组织能否达到50万个,从业人员能否达到500万人,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我国社会也应该建立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明确目标。这样的具体目标的确定,在经济具备了初步的条件以后,已经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幻想了,关键是要达成基本的社会共识,然后才会落实为重大的社会行动。
第二篇:当代中国经济犯罪现状
当代中国经济犯罪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纵深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伴生物的经济犯罪大量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助长了腐败风气,引发大量的不安定事件,危害社会稳定,其危害之严重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所产生的不平衡性;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体制、法制、管理的滞后所产生的可资犯罪漏洞大量存在,以及市场经济本身负面效应和国际犯罪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经济犯罪也日益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
一、当前经济犯罪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有
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不长,而且是在没有经验可寻的情况下独自探索,导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经济犯罪总量大幅增长,大案要案增多。党政、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犯罪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制的不完善及人民生活水平与思想的不平衡,经济犯罪案件频发,并呈上升趋势。由于现行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于决定决策的特殊位
置上,尤其是那些头脑膨胀、私欲严重、心术不正的领导更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专横跋扈,无视党纪国法。
(二)单位犯罪、团伙犯罪日益增多,犯罪主体有组织化趋势。窝案、串案越来越多。一些企事业单位为追求非法利润,利用其熟悉金融、税收、外汇等运作流程和薄弱环节,大肆进行经济犯罪;而有些犯罪分子以设立公司、企事业单位为幌子,利用经济交往的合法外衣,进行经济犯罪活动,经济犯罪的主体有组织化的趋势,从犯罪预谋、作案设计、分工配合到最终实施都有一套人马运作。
(三)经济犯罪的作案手段有专业化、智能化的趋势,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比较强。犯罪分子能实施经济犯罪,大多利用其熟悉金融、税收、外汇等方面的优势,钻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和弊端。而有的经济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比较强,在犯罪前大多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实施犯罪成功后则及时转移赃物,销毁罪证,造成公安机关查处经济犯罪取证难、追赃难。
(四)经济犯罪所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大。犯罪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涉外经济犯罪日益增多,复合化程度逐步提高。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人、财、物的国际流动越来越便利、频繁,既推动了中外国际经济合作,也为境内犯罪分子利用国际市场、境外犯罪组织向国内渗透,境内外犯罪分子勾结作案等创造了条件。
二、现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目前的经侦工作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经侦队伍的硬件、软件建设不适应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经侦工作机制进行改革,目前的经侦部门依然肩负经济保卫和文化保卫两大重任,本身警力严重不足,经侦工作难以展开。一方面,经侦队伍素质不高,缺乏具有金融、财会、税务、证券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而其本身又无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经验,部分民警还囿于原来的办其他案件的思维模式,证据意识、依法办案意识不强,这些都无法与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智能型经济犯罪分子作斗争;另一方面,经侦队伍技术装备差,难以对付用高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作案的经济犯罪分子。
(二)由于经济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上经办此类案件无经验可寻,经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经济犯罪案件从受理、立案、侦查(包括取证、抓获犯罪嫌疑人、追缴赃物)、结案到案件的定性等方面跟一般的刑事犯罪案件有着很大的不同,经侦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都是经侦工作的难点所在。
(三)经侦基础工作差,不适应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没有建立公安机关的办案协作机制。由于经济犯罪案件大多涉及到税务、工商、银行、海关、外汇等某一个或者多个部门,而且跨地区、跨省作案,公安机关没有与税务、工商、海关、外汇、银行等部门制定对发生在相关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如何协助的规定,也没有与外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制定相互协作规定,这些都是造成大多经济犯罪案件取证难、抓人难、追赃难的主要因素。与刑侦部门相比,经济犯罪的信息网络建设和情报资料库建设起步比较晚,质量差,大多数分局甚至没有;而对秘密力量的物建、管理和对税收、金融、证券等经济犯罪高发领域的控制等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经侦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任克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要略,戴蓬,群众出版社
经济犯罪侦查,程小白蔡庭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现状
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现状
一、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 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腐败问题的表现形形色色:有明目张 胆的腐败,有比较隐蔽的腐败,也有钻空子、打着合法旗号的腐败。但其要害和 实质,都是一些贪婪分子利用手中掌握的一定权力,搞权钱交易、中饱私囊、通 过各种手段,把国家的、人民的、不该得的钱物装入自己的腰包,据为己有。瞎 指挥、不负责任、随意决策。直至在拨投资、上项目、险合同过程中见利忘义、索贿受贿。使国家和人民蒙受巨大损失的行为,则是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混合 体。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仍然存在腐败现象,有种种复杂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 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 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出来。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这个过程 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 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这些年来,我们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对党员和干 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 和干部中滋长,也是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也同 样面临着腐败的严重问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加剧地导致了腐败问题的愈演 愈烈、滋生蔓延。
第一、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的角度看,在公有制的经济成分外,社会出现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这种多样化的格局出现,多经济成分、多 种分配形式和多种利益群体的存在,在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被少数人应用到社会其他领域,甚至引入党内政 治生活,由此诱发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第二、从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角度看,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随之而入,污染社会风气。一些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乃至毒化人们心灵的“杂音”也乘势蔓延,在一定 程度上对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冲击,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滑坡、信仰动摇、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腐败现象滋生蔓 延。
第三、从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角度看,社会组织多样化使党组织对党员干 部监督、管理的难度增大,也给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造成一定困难,如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在有些地方出现了“盲区”。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给有 效防范和阻隔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信息传播带来了困难。因此,不正之风 和腐败问题容易滋生。
第四、从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角度看,目前既有在国有企业工作的 职工也有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的职工,各种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就业岗位和就 业方式,有利于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作风的转变,使 多年来一直提倡的廉政精神有所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党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党 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主动权,经受住各种考验,领导好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共同富裕的社会。
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及与党建的关系
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 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 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 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 争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 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 一步得到遏制,党员违纪案件有所减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 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我国 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 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 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反腐倡廉建设 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 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 明的一大贡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第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反腐倡廉 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 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三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思想观念要 更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 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 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有新动作。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 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 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 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 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我们党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 执政的考验。
三、反腐倡廉的作用
反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腐败现象如病毒一 样侵入我们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严重威胁着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如果不克 服腐败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经济搞不上去要垮台,腐败问题不解决也要垮台。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为推进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反对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那种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反对腐 败对立起来,认为反腐败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要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 不能反对腐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
反腐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廉政得以得邦、腐 败足以亡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贪污腐败现象是 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它们破坏社会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 策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破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侵蚀 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现在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外国投资者也看好中国 这个大市场首先就是因为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只有坚决惩治腐败,才能维护社 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稳 定、发展和进步。
反腐败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 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题和动力,也是稳定 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注意维 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现在,人民群众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大的方针政策是坚决支持 和拥护的,总的是政通人和。但是,如果共产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发生腐败,并且 得不到有效的惩治,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严重影响开拓前 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反腐败是关系到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的大问题。
第四篇:当代中国用水现状
当代中国用水现状
摘要: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水污染现象与水资源的保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之一。当今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对于水需求更大,然而我们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解决水资源枯竭带来的危害已迫在眉睫,同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论文在总结全国水资源及水污染危机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探讨了一些恢复和整治的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水危机解决方法经济转型
0前言
全世界196个国家中,有超过100个国家缺水,其中2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中国是世界上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据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20亿的人缺水,2l世纪将是一个水比油更宝贵的世纪[1]。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当今,水危机已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水危机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前景令人担忧!
1水污染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 年的统计[2],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劣Ⅴ 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 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如果按Ⅴ类和劣Ⅴ类计,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t,比2007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2007 年增加6.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 320.7万t,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
量排放量457.6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t,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t,占氨氮排放量的23.4%,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t,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污水排放量很大,但污水处理率低,工业废水处理率约80%,达标排放的只有60%。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50%左右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50%以上的重点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标准。
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人为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部分。
①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工业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②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这种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入水体。主要造成了水的富营养化,危害水体生态平衡、妨碍经济发展。同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对于农作物的浇灌大多采取灌溉的方式,水的利用率极低,存在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③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指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生活污水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空前增长。2水危机
在某一地域或范围,当水的供需矛盾频繁、长期或持续发生和加深,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时,这种水的短缺称为“水(资源)危机”。水危机是一种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具体表现有:长期严重缺水;河道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相当一部分人群无洁净卫生用水(特别是饮用水)保障;各用水领域之间争水;跨区域或跨国界由水导致的争端等[3]。
中国城市缺水矛盾非常突出,缺水城市数目在逐年增加。1980年缺水城市223个,年缺水量约30~ 40亿m3;90年代初缺水城市约300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年缺水量
58亿m3;近年来,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数已达400多,预计2030年城市缺水量将达到300亿m3。目前,天津、长春、大连、烟台、威海、唐山、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大中城市已出现供水紧张局面。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还比较落后,已构成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今后城市化速度还会加快,必将对城市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4]。
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缺水直接减收粮食100亿公斤,对工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44.7亿元,对其它行业造成间接经济损失852.3亿元。多年来,因严重超采地下水,全国出现大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和许多地下漏斗区。据统计,每年超采量超过80亿m3,有些地区打井深达500 m,地下漏斗面积超过100 km2的漏斗就有50多个。北京地下漏斗区达两千平方公里。华北出现世界最大的漏斗区,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且仍在扩大。长江三角洲以苏、锡、常为中心形成5500 km2,深40~ 50 m的大漏斗,并引起这些城市1~ 1.2 m 的沉降。许多地面呈下沉趋势,华北以济南为中心有较大的下沉。河北八个供水区地面沉降200~ 1000 mm 不等。除资源性缺水外,全国城乡因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也很严重。我国对水污染控制已很重视,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但水污染恶化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城市和地区地面水体、地下水因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作供水水源,上海的苏州河、武汉的东湖、北京的官厅水库等都是典型例子。水污染形势仍非常严峻,导致更多地区水资源利用价值降低,甚至无法使用。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国许多地区城乡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矛盾会更加突出,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5]。
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 以上,但在许多十分缺水的地区,浪费现象惊人。在山东,农民买水浇灌,用的却是原始的漫灌,大量的水白白蒸发掉。在黄河流域,漫灌也很普遍,宝贵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6]。在宁夏北部,农民种得还是耗水量大的水稻,用的还是大水漫灌,生产一斤大米要耗水一吨。即使在文明程度较高、节水措施较强的北京,水龙头长流等随意浪费水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我国工业用水的浪费现象同样严重,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先进国家的三分之一,许多产品的每单位耗水量却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以色列是一个典型的严重缺水的国家,年降雨量仅350 mm,然而该国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十分科学,仅农业每年就可为国家带来十多亿美元的纯利润。以色列专家在考察河套地区时就惊叹:“这里的水比以色列多得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7]。事实上,即使在水资源非常丰富的欧美、日本等国家,节水意识也很强,有严格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技术。导致水这一稀缺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除了观念和科技水平落后外,管理的落
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多年来,我国水的管理体制庞大,机构重叠,条块分割,责权分散。故有“群龙治水”一说。只考虑局部利益,谁都管,谁也不管等扯皮现象严重,效率低下。水价过低甚至无偿使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用水价这一经济杠杆是合格管理水资源、节约用水及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手段。遗憾的是,水价问题在中国争论了几十年,至今还难以到位,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不少专家都有一个共识: 中国缺的不是水,缺的是科学、缺的是管理、缺的是体制。
3水污染和水危机对策分析
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遏制水环境的继续恶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尊重科学,善待自然,按经济规律办事。如仅仅靠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或定个价格,立个法规,是难以奏效的。
1、退耕还林,退耕还木,改善植被,改善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时空短缺。
2、减少污染源,对仅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甩,相应地增加水资源总量。
①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工业污染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工业污染,加强管理,后期水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法律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对不严格处理污水的企业应严肃处理。第二,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 并尽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污水处理成本高是污水不合格排放的主要原因)。第三,工业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作他用,只要指标合格,可用作城市道路清洁、建筑清理工作,这对于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②应对农业污染,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鼓励其发展生物农业,以生物制肥和生物治虫代替化肥和农药治虫。
③生活污水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选择环保的清洗剂,如使用无磷洗衣粉,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同时在生活上节约用水。例如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做到一水多用,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淘米的水可以继续浇花。
④依法治污。水污染的严重性没有异议,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在水污染方面也有相关立法以规范水污染的治理、污水的排放,并予以污染水体的人以应有的惩罚,保障水污染治理的有效实施。
3、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水资源。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的排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对集中排污口的各类污染源,加强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的保护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流为主线,以城镇为节点,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流域管理的监督职能和协调能力,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结束语
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今天看到了希望: 1997年开始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1998 年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禁止砍伐天然林和乱开滥垦行为,植树造林; 在长江、黄河上游等许多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保土保水;西北地区大范围的治沙; 2000 年5 月,在上海率先成立了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回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上海水务局; 加快水价改革,实行优化配置,北京、天津等地先后采取提高水价,定额用水,超指标累进加价制度和污水回用等一些有力的节水措施;在广大农村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农业; 在缺水地区开发雨洪合理利用技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和西线工程的酝酿; 报刊、电视等媒体频繁地关于水资源、水污染的呼吁和专题报道;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 对民众的教育和民众自发的积极行动„„,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就是中国水问题的标本兼治及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2.3.4.5.6.7.刘惠玲,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科技与企业, 2012(7): p.127-127.张桂杰, 郑念发, and 李鹤,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科技资讯, 2010(021): p.155-155.吴舜泽, 夏青, and 刘鸿亮, 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0.2(1): p.6.顾国维,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1997: 同济大学出版社.车武, 李俊奇, and 张雅君, 中国的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16(4): p.4-7.蔡庆华, 中国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考.环境保护, 2007.35(14): p.46-48.陈国华 and 水污染防治, 水体油污染治理.2002: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中国慈善现状
演讲稿
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
近两年以来,中国慈善界丑闻似乎已经屡见不鲜。除此之外,近几天来,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投资4亿多元建的巨型雕像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郭美美事件后,有网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
提到中国慈善,就不能不提去年的慈善界发生的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中国的慈善晚宴。从中可以透露出的一个信息是,当今的中国财富已经积累到了一定水平,正如我们知道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并告诉准备投身慈善的人们“不要怕失败,以前我们都有许多失败。”2009年巴菲特曾在美国举办慈善晚宴,说服了参会中的40位富豪捐出自己一半以上的财产,并且承诺将自己家产的99%捐给慈善事业。显然此次到访中国举办慈善晚宴也是劝捐之意。从此事也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到了很需要谈慈善的时候”。
第二件大事就是壹基金“撞墙”。南方周末在2010年9月23日曾以头版刊出“李连杰撞墙”的新闻。这表明以壹基金为代表的中国万千民间慈善机构已经遇到了极大的困境。去年的时候虽然壹基金已经为公众熟知,但直到“面临中断”的时刻,壹基金的基础性项目“每人每月一元钱”计划都未能顺利开展。去年的壹基金只是挂靠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的一个“专属基金计划”,而挂靠导致的就是基金会的诸多慈善项目开展都受到层层限制,在对一个慈善项目进行动态分析时,要面临层层的审批程序。政府也会对慈善行为诸多干预。这样民间慈善机构做起慈善来就难免束手束脚。具体体现为有时甚至连提取现金都很困难。未转为公募基金之前,壹基金没有独立的账户和公章,账户的不独立会在操作上带来重大的不便。而壹基金曾经面临的困境这是现今绝大多数民间慈善团体正在面临的。好消息是,壹基金已经在今年年初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会,有权独立向公众募集善款。这样的民间慈善团体,可以转型为公募基金会,壹基金还是头一家。从这个角度而言,壹基金转为公募基金会是中国慈善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从前面说到的郭美美事件和壹基金“撞墙”事件,我们可以对中国慈善界窥见一斑。
慈善业现状
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底,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43.9万个,其中基金会2168家,社会团体达到24.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19.5万个,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增幅较大,已经与公募基金会数量基本相当。由此可见中国慈善的发展已经开始出具规模,而不是小打小闹。那么已经有了这么多的量,质又如何呢?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慈善机构多数依附于政府机关,专业性不强,分工不合理,机构职能不清,慈善机构采取的慈善活动单一,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的信息交流不足,接受捐赠的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部分基金会对资金的筹集、捐赠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规范,经常出现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等现象,导致公信力下降,挫伤了有捐赠意愿的人的公益心。
事件 国际组织援助我红十字会2.95亿美元被冻结
“全球基金”冻结上亿美元用于抗艾的对华援助资金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中方与“全球基金”的分歧主要是对“社会组织”的定义不同,中方对“社会组织”的认定是遵照民政部的相关标准执行的,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双方多次就此事进行讨论,但一直没有结果。
总的来说,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或者说是症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慈善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是:
1.慈善法律不健全,《慈善法》千呼万唤不出来。2005年,民政部就启
动了慈善法的起草工作。但是时至今日,这部法依然不见踪影。其最根
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官办式的慈善已经运作了很久,其中有很多既得利
益者,而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于是我们也可以想到样一部法
律的出台面临的强大阻力,这也是《慈善法》至今尚未出台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慈善现在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如此长的时间
来起草通过一部法律可能也包含一些对内容实用合理方面的考量。
2.捐款信息不够公开和透明。在有的国家,捐款人甚至可以从慈善机
构提供的平台上查询到自己捐的每一块钱的去处。而在中国要做到这一
点,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南都公益基金理事长徐永光用“五个
看不见”来描述慈善的不透明:捐款人看不见,灾区群众看不见,灾区
政府看不见,灾区慈善组织看不见,捐赠落实看不见。由此导致公众普
遍对慈善机构缺乏信任,这就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3.民间慈善机构大都无法取得独立的法律身份。民间慈善组织缺乏公益
身份,难以获得资助,面临生存困境,发展受到限制。徐永光认为,现
在民间公益组织登记注册的制度设计,基本上把没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公
益组织都排除在外了。慈善资源的行政化垄断抑制了公众的慈善热情,窒息了民间慈善的活力,这是得不偿失的。徐永光指出,一个好的慈
善生态环境,不能容忍慈善资源被垄断,也不能庇护落后、带病运行的慈善组织。所有慈善组织都应该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实行优胜劣汰,以
保证慈善行业机体的健康和活力。垄断往往带来腐败。
4.慈善团体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显得有些混乱。举一例,香港的红十
字会在做比较大的项目的时候会聘用独立的审计师,对资金的使用情况
作出监督,最后便会再公共媒介譬如互联网上登出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则是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方各面都有待完善,而我们这个社会也还是不够开放。
从民众的角度来看,则是由于现阶段参与慈善的热情还不太高涨,很多我们的慈善行为都来自于灾难的发生,而不是一种常态的行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依然处于财富积累阶段。
中美慈善现状对比。
解决方案
1.加速健全慈善界立法。
2.独立监管机构。
3.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现阶段中国关于慈善捐助的税制减免很不合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企业家给山区捐赠100万元,结果却要征收50%的税款。反观弹丸之地的香港,获得政府豁免缴税的慈善组织就有4000多个
4.使捐赠更趋于透明化。
民政部公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在未来5年全面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将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
我们应该怎么做?
1.对慈善多一些包容,可以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再发表自己的看法。(陈光标)
2.对自己的捐款的去向多一些关注,也许一个人这么做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如果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使社会形成这么一种氛围,也会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有力监督。
3.多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其与慈善团体宗旨有相同,因而也是对慈善事业有力的声援。
最后关注一下中国红十字会的一些最新回应及慈善事业的最新进展。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等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这一新规定改变了之前的双重管理门槛,意味着民间慈善团体告别“挂靠时代”。这的确是政府在厘清政社关系,让民间组织自主的重要进步,但还需要在立法层面得到彻底的落实。
民政部公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在未来五年全面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将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点活动的监管。2011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首先发布了青海玉树地震捐赠收支和资助使用的情况。
据悉,《慈善事业法》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11年立法计划。国务院法制办正抓紧修改《慈善事业法(草案)》,研究代表议案提出的建议,尽快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