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标成本控制的特点
目标成本控制的特点
2010-10-22 15:54 互联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1)全过程控制。目标成本控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市场预测与调查研究、产品策划、设计开发、样品试制到加工制造、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所以,通过全
过程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以达到目标成本值,是目标成本控制的主要特点之一。
(2)全员参与。目标成本控制必须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人人都树立起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概念,使成本控制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前馈性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事前对成本耗费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浪费不致发生,使目标成本得以实现。如果消耗已经形成,并且相去甚远,则补救莫及、难以挽回。所以,目标成本控制应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项预订的消耗标准进行严格控制,一般不允许脱离标准的超支发生,将一切浪费消灭
在萌芽状态。
第二篇: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却不尽人意,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中,其现代企业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得以体现。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财务部门只是会计核算部门,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忽视其管 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和贯彻。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独立性。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而同样是国有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为什么!因为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创新,创立了一 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并把这种“成本控 制”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当作一项核心任务。邯钢的“成本控制”经验有两大 要点:一是成本控制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每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都有帐可查,有人控制。邯钢经 验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财务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这种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观念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成本等诸方面,这是我们学习邯钢经验得到的重要认识。如何从成本控制入手,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问题以及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1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市场相对完善的环境下,企业还要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要追求最大利润,只有“开源”和“节流” 两条途径。所谓“开源”,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从市场需求出发制订企业营销策略和 营销计划,再通过营销引导生产,去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额,增加收入的目标。而所谓“节流”,就是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成本最低化、收入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成本控制,就不可能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是走过弯路的,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缺乏深刻认识,不能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成本控制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的分配是在“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原则的引入和繁荣,财务管理才得到应有的重视,成本控制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应用。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在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和企业职工持股使企业的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投资决策中的成本控制——当好参谋 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何决策都有成本控制问题,这一点极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为企业盈利 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及时作出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这是决策的机会成本。如果此时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 是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不能赚到100 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决策的成本就是200万元,企业经营决策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为投资活动往往要动用企业大量经济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好企业的投资决策关,当好企业的投资决策参谋,在企业的投资中搞好决策成本控制。投资是指投放经济资源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 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分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来分有战略性投资和战术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分出来的,其实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别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既可能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我们在考虑投资决策时,从成本控制度出现,要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是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企业经济行为,要以经济规模为依据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很多企业的投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投资,主要是从“政治”出发、根据“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老首长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这种投资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非经济行为的投资行为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行为,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把企业拖跨。这种投资方式据调查占到投资决策失误中的40%以上,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另一种严重的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企业决策者本人素质差,企业决策机制不健全,不按经济规律就独断专行靠拍脑袋作出的决策。
第二是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投资决策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在作出决策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否则不能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要依托市场,结合企业的经济资源和自身实力,要按国际惯例办事,遵循经济规律,不可把可行性分析做成“可批性分析”。特别是对外投资,不但要分析市场,还要分析投资合作方的资信、竞争力、合作目的的等诸方面的因素,投资协议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是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不同种类的投资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管理程序,要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具有良好管理模式的企业,应对投资管理程序作出规定并且使之得到贯彻执行。投资管理程序的设置有利于企业减少投资决策失误,降低投资决策成本。
第四是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在事前进行收益与风险的比较,否则不能进行投资决策。不能单纯从生产便宜出发或从非经济行为出发来作出投资决策,这样的投资决策不是科学的投资决策。投资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赚钱。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分析,进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收回,这样的投资才是成功投资。财务管理在投资管理方面就是要确保这一点。
3资金成本控制——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 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是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如何管好用好资金,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钱就找财务部门要,平常不注意企业效益,不注意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不注意财务风险,不积极组织货款回笼。等到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就想方设法去银行贷款,这时就不顾资金成本了。这种企业不可能把资金管好,也不可能有好的效益。二是盲目投 资,不顾量力而行的理财原则。这种企业往往竭泽而渔,缺乏长远考虑,战略规划,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增加投资,而置自身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于不顾。最后必然是不堪重负,资源枯竭,资金周转不灵。三是不讲信用。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这种企业往往想尽办法向银行贷款,不管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资金周转,得到资金后就挥霍浪费,然后再想尽办法赖债。这实际上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是企业管理中的不智行为。
纵观以上种种行为,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企业缺乏财管管理的基本战略和原则,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而不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资金。好的企业管理者,要明确企业理财原则,维护企业信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运转的基础。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不仅要保证资金供应正常,还要狠抓资金成本控制,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为此,企业财务管理者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制定融资策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必要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活动筹措充足的低成本的资金。财务监督成本控制功能 企业的成本控制要藉着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来实现,否则成本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 话。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等等,邯钢经验就是典型的预算结合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不管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根本着眼点是要加强财务控制力度,财务管理部门要负责把好控制关,企业内部机制也要着眼于财务控制力度的加强,不能把控制的责任全部推到财务部门去,而要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制定管理措施,包括考核和激励机制、决策模式、投资控制程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财务监督的功能,把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此处,从战略管理的成本控制角度考虑财务监督也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保证。随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特别是财务监督的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 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自我红束机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财务监督职责。企业则应为财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履行财务监督职责的环境,保护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监督的积极性和个人权益。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保证企业资产增值保值,防止资产流失风险。这也是一种战略高度的成本控制策略。
总之,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经济行为的基础。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工作举足轻重。因为它契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乃至企业管理目标的根本要求。同时它也是保证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本控制意识的普及对于企业管理十分重要,这一点从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济以及邯钢经济中都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而这点恰恰是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存在的不足。如何在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方面有所强是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三篇: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
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既可以抓得实在,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己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
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作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
二、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制造费用就不一样了。传统成本管理对制造费用事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通常是生产工时),将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里面就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制造费用的发生也是与产品的产量(工时)为直接相关的,并且是呈正比例比例。这种观念是适用于大工业时期的生产特点的。在这个时期,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花费在产品的制造上面,而更为集中地体现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制造成本尤其是直接制造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当然选择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但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变得突出了。很明显,诸如生产准备、材料搬运等费用的发生与投产次数非产品的产量(工时)直接相关,因而虽然小批量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和单位直接机器工时相差无几,而前者的单位制造费用则比后者大得多。很明显,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的错误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足以致命的。那么,要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产品成本的发生,有些与产品数量(生产工时)相关,有的与非产品数量相关,那么,我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计算成本。既然产品数量不是成本动因,那什么是成本动因呢?如果说是产品,那么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时间、不同企业,其成本会不一样呢?事实上,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劳动本身创造了价值,相应的,是企业的各项劳动,而不是产品本身导致消耗成本的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或出于认识原因,或出于奔忙,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3.企业改革不到位。大多数企业厂长、经理既是企业资产的代表者,又是企业经营的负责者,也是职工和自我利益的代表者,在这样三职集于一身的情况下,厂长、经理任命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必然要对这位经营者“负责”,迫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谈何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四、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
1.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算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经济核算。
4.是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宗旨,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5.是以强化成本核算为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和提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作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努力降低耗费,促进效益提高。
6.是以资金运营为“主动脉”,讲求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合理筹集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做到投入小、产出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四篇:成本控制
厨房成本控制4
一、厨房原材料的控制
1、厨师长第天看生意情况,有计划地做好当天所需物品,做到物尽其用,粗料精做。
2、厨师长每天及时汇报当天的销售菜式,将当天的特式菜尽快推销给客人。
3、厨师长每天要检查雪柜是否有积压的菜式未卖出去而急需要急销和当天沽清菜式汇报营业部。
4、推出新菜式必需进行成本核算和菜式分量、装碟,并通知营业、办公室财务、收银。
5、按生意情况规定每天领取适当酱料和生油,控制用过多酱料,每月总结用酱油料的情况,是否与生意成正比。
6、每天必安排人员验收采购回来的原料是否合符要求和是否按计划收货,否则坚决退货。
7、厨师长要经常检查仓库存货,发现快过期的酱料尽快使用掉,以免报损。
8、厨师长控制粤菜与湘菜每天做计划采购的材料,以免采购过多。
9、控制贵重物品进仓与出仓、销售等记录,每天进行核对。
10、经常巡视厨房各种情况,禁止外人进厨房,严防小偷,保管好所有原材料。
二、原材料的采购控制
1、采购员要经常了解市场动态和物价情况,搞好物价工作,发现市场有新的品种,及时汇报厨师长。
2、采购员采购的物品必需按厨师要求采购,并且将价格汇报厨师长,贵物品汇报总经理。
3、组织所有物品的供货商,并且每种材料必需有两个供货商,每月在25号之前将所有报价报给采购员,采购员带领厨师长了解市场进行定价,定价后必须由总经理签名和财务签名、营业经理签名生效,将报价复印,发给厨师长,营业经理,财务,收货员。
4、确定与供货商的结算方式,并与供货商签定合约,发现供货有问题,按酒店造成的损失赔偿。
5、采购员采购的物品超过300元的物品必需汇报市场价格,经批准后方可采购。
6、任何部门采购物品必需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名后,需急用必需马上采购,超过500元由总经理签名方可采购。
7、采购员当天的流动资金不超过1000元,如采购超过流动资金,必需汇报总经理。
8、如采购员未能及时采购物品,由采购员直接负责。
9、采购员不与供货商有任何关系,做么所采购的物品是市场最平。
10、采购员不采购过量物品存放仓库,必需经厨师长同意方可采购。
11、每天供货的材料,采购员要求供货商分好各部门,减少收货时间。
三、仓库材料控制、仓库所进的酱料必需由厨师长同意签名方可进货。
2、仓管员要经常将仓库存货汇报厨师长,减少仓库存货。
3、要求厨师长指人员领料,并且要求每天领料的大约数量,超出数量要厨师长领取。
4、任何材料不能随便领取,必需由部门经理签名方可领取。
5、贵重物品进仓与出仓必需做好数量、只数、片数和谁领出仓,并且做好月结,交财务对数。
6、仓管每天做好各部门领料报表,一式4份,交总经理、财务、各部门和留底,及时将领料不合理的部门反映给总经理。
7、仓管员每月将仓库存货报表,交一份给总经理和厨师长,反映仓库存货情况。
8、将各部门领出费用进行登记,记录使用时间,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四、收货员的严格管理
1、收货员必需严格收货,不得有任何作假和与供货商有任何关系。
2、每收货必需有出品部人员验货方可收货。
3、各部门落单未能及时采购回来要及时追回,如没有货及时汇报,或叫采购员马上采购。
4、收货员每天收到期的货物如实开单,并由各部门经理签名方可交由财务和供货商。
5、收货员将每天各部门用料情况做一份报表,一式4份,交由总经理、财务、部门和留底
第五篇: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概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条)。满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如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SC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动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成本控制反对“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方法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活动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成本控制应是全面控制的概念,包括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
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
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